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总结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1:平移:

1、 定义:在平面内,将某个图形沿某个方向一动一定距离

2: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形状、大小

(2)对应点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对应角相等

2三角形的角

2、 (1)外角: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延长线组成的角叫三角形外角

3、 (2)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4、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5、 N边形内角和为(n-2)×180°

6、n边形外角和为360°        

3: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

基本性质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6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第八章  幂的运算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m,n都是正数)

2.. 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m,n都是正数)

3.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4.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都是正数,且m>n).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如,(-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a≠0,p是正整数), 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 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

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第九章  从面积到乘法公式

1.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分解因式的一般方法:1. 提公共因式法2. 运用公式法3.十字相乘法

分解因式的步骤:(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

(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

(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

(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2. 整式的乘法

(1)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平方差公式:

4.完全平方公式: 

5:因式分解方法:

1、 提公因式法

2、 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式

一.知识结构图

                

二、知识概念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是 ax+by=c(a≠0,b≠0)。

2.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5.消元: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6.代入消元: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7.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第十一章  图形的全等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 

(1)“边角边”简称“SAS” 

(2)“角边角”简称“ASA” 

(3)“边边边”简称“SSS” 

(4)“角角边”简称“AAS” 

(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第十二章  数据在我们身边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第十三章  感受概率

一:知识框架:

不可能事件

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

事件

不确定事件    随机事件

         

            

二:知识点

1:概率

一个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k      事件A包含的可能结果数

P(A)=     =

          n        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

2:几点注意

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随机事件的概率大于0小于1

 

第二篇: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总结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1:平移:

1、 定义:在平面内,将某个图形沿某个方向一动一定距离

2、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形状、大小

(2)对应点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对应角相等

2三角形的角

2、 (1)外角: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延长线组成的角叫三角形外角

3、 (2)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4、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5、 N边形内角和为(n-2)×180°

6、n边形外角和为360°        

3: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

基本性质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6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第八章  幂的运算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m,n都是正数)

2.. 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m,n都是正数)

3.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4.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都是正数,且m>n).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如,(-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a≠0,p是正整数), 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 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

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第九章  从面积到乘法公式

1.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分解因式的一般方法:1. 提公共因式法2. 运用公式法3.十字相乘法

分解因式的步骤:(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

(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

(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

(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2. 整式的乘法

(1)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平方差公式:

4.完全平方公式: 

5:因式分解方法:

1、 提公因式法

2、 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式

一.知识结构图

二、知识概念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是 ax+by=c(a≠0,b≠0)。

2.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5.消元: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6.代入消元: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7.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第十一章  图形的全等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 

(1)“边角边”简称“SAS” 

(2)“角边角”简称“ASA” 

(3)“边边边”简称“SSS” 

(4)“角角边”简称“AAS” 

(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第十二章  数据在我们身边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第十三章  感受概率

一:知识框架:

不可能事件

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

事件

不确定事件    随机事件

         

            

二:知识点

1:概率

一个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k      事件A包含的可能结果数

P(A)=     =

          n        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

2:几点注意

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随机事件的概率大于0小于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