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委书记任职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任期经济责任情况报告

——****党委书记 ****

(20xx年11月27日)

县审计局:

根据组织安排,我于20xx年9月份担任***党委书记一职,主持党委全面工作。作为***党委的第一负责人,在职两年来,在县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同志们的密切配合下,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思路,本人能够和大家一起,创新工作,恪尽职守,虚心学习,廉洁自律,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顺利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个人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根据县审计局审计通知书(****【2014】10号)要求,现将本人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情况报告如下:

一、 狠抓经济发展与重大决策情况

作为主要领导,我把抓党建促民生改善、促经济发展作为己任,和党政班子成员一道通过深入调整研究、综合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全乡发展思路,围绕“和谐**、红色发展、绿色**”的目标,以党的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为保障,实现我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在做决策之前,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严格遵守“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委会议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并以会议表决形式体现党委领导班子集体的意志,对重大问题进行表决时,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本人坚持加强与党委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爱护,加强团结协作。同时坚持重大事情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同群众商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断改进工作。现将本人任职期间的重大决策汇报如下:

一是烤烟生产。加大对烟叶生产的政策扶持,大力推动烟叶种植,税收可达180万元。二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多个农业示范基地。三是培育特种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四是积极推广养殖产业。充分利用水库、河道、山塘多的优势,扩大泥鳅养殖基地,形成我乡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五是农村安全饮用水项目。总投资214.4万元,日供水量累计1800吨。六是**村土地整治项目。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实施大浦村土地平整,项目规模1044亩,新增耕地57.28亩,进一步改善了我乡的农业耕作条件。 七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750万元。八是旧宅基地复垦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共67亩旧村复垦的新增耕地建设。九是移民造田项目。争取补助资金

160万元,移民造田项目将造好田分给移民,彻底解决移民长期以来没有耕地的问题。

二、狠抓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一)、生态乡镇发展情况

我乡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为契机,扎实抓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成立以乡长为组长的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领导组,确定分管领导专抓此项工作,抽出多名党委政府精干成员,包村做好整治工作,先后多次召开各种会议,对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周密的部署。

(二)、和谐社会创建情况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有序推进。农村“1+3”网格化管理机制,即 “六要”群众工作法、“村民约法”以及为民办事,“全程代理”活动有效开展。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4次,组织派出所、林派、国土、城建等部门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重磅打击未批先建、盗砍滥伐、非法收购、聚众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做到全年无群体上访事件,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情况

20xx年,乡党委、乡纪委积极采取“五个更加注重”举措,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即更加注重开展反腐倡廉教育、

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更加注重监督检查、更加注重案件的查处、更加注重效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全面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乡政府在办公用房紧张的情况下,调整沿街一栋小楼作为乡为民服务受理中心,添置电脑、电话、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办公设备,指定3名工作人员为中心受理员,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台账。村受理点按要求做到有办公地点并建立健全各个项目办理工作台帐。

三、狠抓干部队伍建设与基层党建

(一)、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今年来,不断强化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管理,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带富”本领。一是抓教育培训。采取集中培训或以会代训的形式,坚持开展“村官”培训,尤其是村两委班子的培训,由每一位乡党政班子成员授课,着眼提升村两委的法制意识、领导艺术和工作能力,提高了我乡农村“领头雁”的素质。二是抓党员干部管理。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党员干部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年初,乡党委进一步完善了我乡《乡机关党员干部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使我乡党员干部的作风效能建设有了很大的提高。三是抓新党员发展工作。从各村后备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

的质量。

(二)、干部作风建设情况

党委坚持从转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抓起,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意见》、《***党政机关管理制度》等,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岗位责任制、公示公告制、服务承诺制等干部管理制度;同时,加强村干部管理,逐村对村两委班子进行民主测评,还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征求了党员群众对支部班子的意见,将征求到的意见公开向党员群众现场反馈。在全乡通报批评6人次,进行诫勉谈话6人;对2个工作滞后的村党支部进行了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有力地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极大的调动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带头严守财经纪律。在乡机关建设、重点工程等项目建设上,本人坚持不打一个招呼,不写一张条子,不收一分票子。带头执行“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本人坚持不跑官,不借机受贿,不搬弄是非,不结党营私。公道正派使用干部。本人在调整和推荐干部中,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规定,选贤任能,唯才是用。

(三)、组织建设情况

完善党政班子工作规范,坚持民主集中制,凡重大事项

一律提交党委会议或党政班子会议集体研究,并以党委会议或党政班子会议纪要形式予以明确。注重协调与班子成员及班子成员相互之间的协助和补台关系,注重挖掘发挥每一名班子成员优势特长,合理分工、尽展其华。坚持抓好党政班子每周学习制度落实,着力提高班子成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水平,努力打造一个有力、有为、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集体。

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在乡机关,修订出台了《干部学习制度》、《干部考勤制度》、《***创业竞赛考核办法》、《挂村驻点制度》等综合性制度;在村级,出台了《村级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农村八大员选用及管理制度》、《林业管理权责利捆绑制度》等村级规范性制度,有效实现村帐乡管、村务公开、决策民主。同时,进一步完善精神文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单项考核奖励办法,实现用制度管人、用规章理事。

四、一岗双责,狠抓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制定下发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计划》、《20xx年***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评办法》、《关于调整***党政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范围的通知》,建立了乡领导联系点,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明确规定乡、村二级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的第一责任人。二是运用“世纪之村”软件平台加强监管。今年来,我乡认真抓好集体资产、资金、资源清产核资工作。

村级“三资”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乡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把关,纠正8起财务管理不规范行为,退回不合理开支21笔15.86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全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三是坚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0xx年共查办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6起,给予党内处分6人,其中党内警告处分1人、留党察看处分5人。

四、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对提升村党支部书记能力方面做的仍然不够,极个别村“两委”班子成员履职尽责能力仍然偏弱。

(二)、潜在的社会矛盾尚未化解,尤其是移民分田问题还没有解决,社会稳定隐患没有排除。

以上是我在**任职期间的工作汇报,请予审计。

 

第二篇:经济责任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经济责任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专题讲座

刘东徐

§ 1 经济责任审计

一、相关概念

★ 责任

责任是指分内的事或没有做好分内的事而应该承担的过失。 ★ 经济责任

通常所说的经济责任一般有两种理解:

一是当事人应当承担或履行的与经济相关的职责或义务;二是当事人对其行为应当承担的经济后果。

由于经济责任内涵的确定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问题,因此成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在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初期,人们往往偏重于由第二种理解发展而来的观点,即将经济责任理解为当事人对其与经济相关的职务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这种观点以抓问题为目的,侧重于对当事人的处理、处罚,仅评价被审计人的违法或失职行为,进而确定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不仅使审计行为显得有些片面和偏颇,限制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审计职能的发挥,同时也使经济责任审计类似于纪检监察而失去审计特色,丧失了发展前途。

我们认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经济责任”应当以第一种理解为基础,即经济责任是指当事人基于其特定职务而应履行、承担的与经济相关的职责、义务。其内涵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职务上的职责、义务,包括法定或约定的职责、义务;二是基于特定的职务身份而应当承担的义务,如企业负责人应当遵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等。

★ 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

1、企业负责人的责任

企业的厂长或经理对于其所承担的责任是多方面的:

政治责任

组织责任 社会责任

财务责任 会计责任

经营责任 管理责任

法纪责任

2、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

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是指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对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

基于上述概念,我们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应体现出四个方面的内容:

▲ 是一种职责和义务

▲ 是一种与职务相关的职责和义务

▲ 是一种与经济相关的职责和义务

▲ 是一种当事人应当承担或履行的职责和义务

★ 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分类

直接责任:

直接责任是指企业负责人因对主管的资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事项未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职责,致使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或由于决策失误而事后又处理不力以及违规操作等,造成所在企业经济损失或经济效益下降应负的经济责任。企业负责人应对下列行为负有直接责任:

(1)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包括集团公司规定)的;

(2)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

(3)失职、渎职的;

(4)其他直接违法违规行为。

主管责任:

主管责任是指企业负责人任期内对其所在企业资产和财务状况,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直接责任以外的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 所谓管理责任,是指企业负责人基于企业管理的内部分工而由自己直接管理的部门或事项,进而对其负有的相关经济责任。

所谓领导责任,是指虽然企业负责人基于企业管理的内部分工没有直接管理有关部门或事项,但由于企业的所有行为都在其职责范围内,

进而应负有的相关经济责任。

★ 经济责任审计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依据国家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进行的监督和评价的活动。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监督与干部监督管理的结合;

2、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是企业财务收支审计;

3、审计评价和责任追究侧重于企业领导人本人;

4、审计对象具有特定性。

经济责任审计从头至尾贯穿的就是“责任”问题。其出发点、落脚点、目的地只有一个,那就是审查责任、界定责任、落实责任,把经济责任事件和负责相关责任的企业负责人挂起钩来,并依此得出当事人在经济方面“份内”的事做得好与不好的评价结论。

财务审计是基础。之所以说它是基础就在于企业财务工作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归集、整理过程,归集的结果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们审计的工作正好与财务工作相反,是一个解析、还原的过程,通过解析查证来验证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而明确经济责任。但是,我们的责任审计落脚点绝不是财务收支,而是“责任”!

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内容

★ 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

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是指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会计核算是否准确,企业财务决算编报范围是否完整,企业经济成果是否真实可靠,以及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与资产质量是否相匹配。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是否准确、真实,是否存在经营成果不实问题;

2、企业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合并范围、方法、内容和编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存在故意编造虚假财务决算报告等问题;

3、企业是否正确采用会计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有无随意变更或者滥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故意编造虚假利润等问题。

★ 企业财务收支核算的合规性

企业财务收支核算合规性是指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财务收支管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年度财务决算是否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收支状况。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收入确认和核算是否完整、准确,是否符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有无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以及以个人账户从事股票交易、违规对外拆借资金、对外资金担保和出借账户等问题;

2、企业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有无多列、少列或不列成本费用等问题,以及企业工资总额来源、发放、结余和企业负责人收入情况;

3、企业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是否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有无虚列、多列、

不列或者少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问题;

4、企业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和有关资料是否相符,有无存在账外资产、潜亏挂账等问题,有无存在劳动工资核算不实等问题。 ★ 企业资产质量变动状况

企业资产质量变动情况是指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各项资产质量是否得到改善,是否存在严重损失、重大潜亏或资产流失等问题,企业国有资本是否安全、完整,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能力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有关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合理性及变化情况,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2、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资产运营效率及变化情况,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3、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有效资产及不良资产的变化情况,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4、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结果,及企业在所处行业中水平变化的对比分析。

★ 对企业有关经营活动和重大经营决策负有的经济责任

企业有关经营活动和重大经营决策是指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做出的有关对内对外投资、经济担保、出借资金和大额合同等重大经济决策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其企业内部控制程序是否存在较多问题或者造成重大损失。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重大投资的资金来源、决策程序、管理方式和投资收益的核

算情况,以及是否造成重大损失;

2、对外担保、对外投资、大额采购与租赁等经济行为的决策程序、风险控制及其对企业的影响情况;

3、涉及的证券、期货、外汇买卖等高风险投资决策的审批手续、决策程序、风险控制、经营收益或损失情况等;

4、改组改制、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兼并破产、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行为的审批程序、操作方式和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情况等,有无造成企业损失或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 企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要认真检查企业负责人及企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核实企业负责人及企业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纪,以权谋私,贪污、挪用、私分公款,转移国家资财,行贿受贿和挥霍浪费等行为,以及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和蓄意编制虚假会计信息等重大问题。 ★ 企业经营绩效变动和业绩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全面核实企业各项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账务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经营绩效评价政策规定,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经营成果和经营业绩,以及企业资产运营和回报情况进行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

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程序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程序与常规财务收支审计程序没有太大区别,均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等审计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也应包括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等三个

阶段。

★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准备阶段

审计准备,是指在审计机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已经批准下达(或接受审计委托)后,由审计部门在具体实施对某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审计工作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准备阶段的具体工作包括:

1、接收和确认委托审计任务;

2、选派合适的人员组成审计组并确定审计组长;

3、了解被审计企业基本情况;

4、执行初步分析性复核;

5、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

6、分析审计风险和制定审计实施方案;

7、下发审计通知书并向被审计企业提出书面承诺要求。 ★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阶段

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阶段,要紧紧围绕审计目标,根据总体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准备阶段确定的具体实施方案,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并确定所审事项与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之间的关系。

1、实施内部控制测试,确定审计准备阶段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是否清楚、真实地反映了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是否有效地运转,在评估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确定能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企业的内部控制。具体实施以下审计程序:

(1)根据内部控制测试方案,选取要测试的控制环节或业务循环;

(2)检查被审计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获取控制测试证据;

(3)记录并评价内部控制测试结果;

(4)评价内部控制风险,确定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信赖企业内部控制,进而决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程度。

2、实施实质性测试,确定企业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资产、负债、损益是否真实、完整,各项经济指标是否真实完成或实现,是否存在单位或个人违法违纪问题,从而为评价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打下基础。具体实施以下审计程序:

(1)根据实质性测试方案确定测试重点;

(2)取得被审计企业相关的资料;

(3)实施有关会计账户和会计报表的审查工作;

(4)审计实施中要针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确定重点;

(5)正确划分经济责任界限;

(6)做好审计工作底稿。

★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终结阶段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终结阶段一般需要依次完成以下工作:

1、审计组根据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拟定审计报告,在征求被审计企业负责人及企业意见后,提交审计报告;

2、审计复核机构复核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出具复核意见;

3、审计机构审定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

4、审计机构向委托部门提交关于被审计企业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

审计结果报告和有关情况报告;

5、审计组归集整理审计档案,审清卷立。

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指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人任职期间所在单位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被审计人个人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情况所进行的评判和界定的行为,它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

★ 评价原则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必须坚持客观性、谨慎性、重要性和统一性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审计人员应当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按照事物本来面目说明问题,使审计评价的依据和结论,建立在全部事实的基础上。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就要做到审计什么反映什么,审计到什么程度就反映到什么程度,绝不能将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者提供的未经查明证实的材料作为评价的依据。既不能为了回避矛盾,在审计报告上不写审计评价,不提任何结论性意见,也不能什么都评价,什么好听写什么,需要什么写什么,只看到满纸功绩,看不到责任所在。要履行客观性原因,审计人员要做到:

(1)要核实查明的事实,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对有关会计项目做适当调整,使相关数据能反映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

(2)必须以适用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去衡量被查明的事项。

(3)要将事实与标准对照后,作出恰如其分的结论。

2、重要性原则

审计评价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应贯彻重要性原则,节约审计资源。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抓住经济责任这个重点,评价对与经济责任的履行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就事项性质和数额大小来选择评价的重点。如果经济责任事项影响到被审计企业负责人所在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应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如果反映的经济责任事项数额巨大,也应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如果经济责任事项涉及到违反国家财经法纪问题或廉政规定问题,更应该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3、谨慎性原则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持有稳健、谨慎态度,应做到审计未涉及到的问题不评价,证据不足的不评价,不属于审计范围的不评价,责任不清的不评价,评价依据不明的不评价。

遵循谨慎性原则,评价用语一定要准确、规范,不得使用使人难以理解和产生错觉的语句,尽量减少主观评语,切忌粉饰性语言。切忌使用如“本次审计未发现严重经济问题”等语句。

4、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

(1)评价标准和考核指标要统一。应当坚持采用国家标准、部颁标准或全行业统一标准,同时还要注意在对同一类型单位进行审计时应按同一标准进行评价。

(2)审计评价的范围、内容和审计的职责必须统一。要严格按照经

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围绕审计中所体现的被审计人员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决不能超出审计的职能范围去作评价。

(3)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要统一。要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局来评价,对那些挖空心思损害国家利益而获取单位集体利益的,不仅不能给予肯定的评价,还应通过审计的事实和数据给予充分的揭露。

(4)历史与现实必须统一。对有些事实既要历史地了解,也要现实地看待,如前任、现任经济指标的比较,某些指标阶段性的消涨,某个问题前后几年认识的差异,以及政策、法规评判标准不断的更新等。 ★ 评价范围

对评价范围,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求全和重复。我们认为,评价应限定在被审计人职权范围内的经济责任,应当限定在已查明的事实范围内,不能任意扩大化,更不能照搬被审计人的述职报告。评价范围应主要包括:

1、对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评价

对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评价,一般应包括:任职期间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任期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及保值增值情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遵守财经法规情况。

通过这一范围评价,揭露出被审计人所在企业收支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违反财经法规等方面的问题。

2、对被审计人的评价

(1)对被审计人应负主管责任的评价。即评价被审计人在企业任期

的财务收支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违反财经法规等问题上应当负哪些主管责任。

(2)对被审计人应负的直接责任进行评价。即评价被审计人任期内在财务收支中侵占国有资产等经济违纪问题上应负哪些直接责任。 ★ 评价内容

对评价内容问题,人们认识还不完全一致。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课题组认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评价

主要评价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财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地记录了各项经济活动、财务收支和经营成果,有无虚报利润、骗取荣誉等问题。并依据财政部关于会计信息评价标准,作出“真实、基本真实、不真实、严重失实“的结论。对会计资料不真实的,应在评价中明确企业负责人所负有的直接责任或主管责任。

2、经营效绩指标评价

主要评价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及任职期间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计算其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负债率、经营挂账比率、销售(营业)增长率、利润增长率、资本积累率等指标,并依据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人事部关于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标准,作出“优、良、中、低、

差“结论。对因经营上的原因而未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因客观因素导致国家所有者权益异常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均应在审计评价中作扼要的表述。

3、内部控制及重大投资决策情况评价

主要评价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性,长期投资、经济担保、出借资金、大额采购等重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并做出“健全、比较健全、不健全,有效、比较有效、无效”等结论。如果发现企业负责人违反决策程序,擅自决定重大投资事项、对外经济担保或大额资金运作、大额采购,导致投资效益差、造成经济损失(含潜在损失)或形成不良资产的,要分清责任,如实披露和评价。如果企业重大投资决策程序正常且按市场化规则操作,但投资效益差甚至失败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则可采用写实的方法进行评价。

4、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情况评价

主要评价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有无以权谋私、贪污挪用、行贿受贿、转移国家资财、挥霍浪费、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做出定性结论。此项评价内容不作为必须评价的内容,如果审计发现企业存在违反财经法纪问题及企业负责人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问题,则应如实评价。反之,如果未发现这类问题可不作评价(但如有举报,而经审计核实并未发现问题的,也应根据审计核实结果如实评价)。

★ 评价的重点

1、应注重突出三个重点内容:

突出对经济行为和经济责任的评价;突出对重要事项的评价;突出对领导干部直接经济责任的评价。

2、应把握好五个重点环节:

以充足的证据或证明材料支持评价;对政绩要尽可能进行量化评价;以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合理评价;评价要以通俗易懂的词语表述;对不宜评价的事项坚决不评价。

★ 评价方式、方法

审计评价方式有单项评价、专题评价和综合评价三种,审计评价方法有比较分析法、评分法、系统论分析方法和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方法等。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技术方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较大。我们认为现阶段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当采用写实的方式进行。所谓写实,是指以客观叙述审计查证的基本事实和基于审计查证的事实依法作出基本专业判断,而避免在审计评价中出现鉴定性的推理判断。

★ 评价指标、标准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是审计人员为了正确评价企业负责人任期业绩,明确经济责任,在审计过程中通过数理计算方式取得的综合反映被审计企业负责人任期内总体或某一方面经济活动的数量、质量情况的概括性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构成的整体,称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是指对审计评价内容进行客观、公正、科

学分析判断的尺度。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根据评价内容的性质不同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在具体审计评价时,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以经济责任考核(或计划)目标为标准,以前任实现的经济指标为标准,也可以同行业先进水平为标准。

要做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首要前提是有一套统一、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量化标准。企业应依据有关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有关规定,根据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特点,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套适合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与标准体系。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能仅仅依靠审计人员的力量。

本文前述的评价内容中采用的是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 ★ 现状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的规定,审计机构应该根据有关部门的委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并将审计结果报告委托部门。因此我们认为,应该针对人事、组织等部门对企业负责人考核的要求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

目前集团公司人事劳资部正在修改和完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领导人员综合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油人劳字[2003]228号文)。根据工资处提供的相关资料,集团公司将对企事业领导人员的年度业绩和任期业绩进行考核。

年度业绩考核指标包括基本指标、分类指标和辅助指标。企业单位的基本指标包括年度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和人事费用率,权重分别为30%、30%和10%;分类指标是将所属单位划分为油田炼化企业、

科研单位、经营性公司、海外业务公司、资金密集型单位等5个类别,分别设置2项考核指标,包括劳动生产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取得科研成果情况、油气当量产量、新签合同额、不良资产率等,权重为30%;辅助指标为安全质量环保节能管理、职工总量控制、投资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稳定工作、履职测评情况及遵守党纪政纪规定情况,该指标不得分,只扣分。事业单位的基本指标为经费自给率,权重60%;分类指标是按单位分别设置的,考核各单位重点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及工作进度等,权重40%;辅助指标同企业单位。

企业单位任期业绩考核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两类。基本指标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任期内各年度业绩考核结果,权重分别为35%、30%和15%;分类指标是将所属企业划分为油田炼化企业、科研单位、经营性公司、海外业务公司、资金密集型单位等5个类别,分别设置1-2项考核指标,包括资本平均增长率、科技投入比率、利润平均增长率、储量替代率、技术能力提升率等,权重为20%。

我们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应重点关注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中的经营指标,同时关注财务资产管理、投资管理、廉政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据工资处介绍,集团公司人事劳资部目前并没有开展任期业绩考核,也没有建立任期业绩考核的标准。经济责任审计还处于“先离任、后审计”的阶段,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书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同

时工资处还指出,希望审计部门能提供工资总额执行情况、劳务费支出、工资外收入及领导人收入等相关信息。

五、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

要做到客观公正地进行经济责任评价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要明确经济责任的归属、经济责任产生的因素以及经济责任的性质等。 ★ 前任与现任责任界定

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应牢牢把握“任期“这一关键因素。由于任期经济责任是对现任领导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所以审计之初,就必须在任期时间上分割清楚现任期与前任期所应负责的经济事项。前任的功过是非不能计算到现任的身上;现任的经济责任也不能推给前任。企业负责人对任职期内经济活动应承担责任,有些经济活动的投入需延伸到一任后才能见效果的也属责任范围,也应承担经济责任。前任的投入或过失延伸到本期才产出或造成遗留问题的应属前期责任,在审计评价时应剔除或附加说明。

现任负责人有责任对前任遗留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催收,但在审计工作中发现“现任不管旧账”现象相当普遍,使许多已终止往来的账款长期挂在账上。如果现任负责人对前任的责任采取积极措施清理整顿,挽回经济损失的,审计时应予肯定。

★ 集体与个人责任界定

由于关系到单位发展和群众利益的一些重大决策大部分为集体决策,因此决策成败不能完全归因于单位领导者个人,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由集体决策造成的失误,应由集体负责;由责任者个人决策造

成的失误应由责任者个人负责。对于重大经营决策失误,要看其决策是否遵循了规范的决策程序,在审计时如发现有决策失误时,要分析决策是集体决策还是责任者独自决策,然后决定责任者该负什么责任、负多大责任,在做结论时可以查证决策时的凭据如会议纪要等,使责任的界定有根有据。

★ 主管与直接责任界定

作为企业负责人,在其任职期间,对本单位的财产及其所发生的一些经济活动都应负有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单位的所有责任都由最高领导者一个人承担。按照经济责任制的分工原则,单位最高领导者对其分工负责的那部分工作承担直接责任,对其他成员分工部分只负间接管理责任。即:对其任期内直接决定的重大事项承担直接责任,对未经其审批由各职能部门负责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由当事人负直接责任,企业负责人负间接责任。如果部门负责人违背领导指示办事,造成不良后果,企业负责人往往应负管理不严的领导责任。

★ 主观与客观责任界定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可预见的情况,决策的运行结果及指标完成的好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审计中,要对不可预见或难以预见的外部客观因素变化造成的损失与主观不努力或由于管理者能力有限造成的损失进行客观的分析,做出恰当的界定。

责任人为谋取私利及小团体利益、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官僚主义、

玩忽职守等主观原因给单位造成损失的属主观责任。

因不可抗拒的外来因素或国家经济改革过程中有关法规、措施的不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等客观原因,使单位经济活动、经济决策的效果受到影响的属客观责任。

对于属于客观原因影响造成的重大决策失误,在审计评价中应给予分析说明,不涉及企业负责人责任,但对于因政策原因造成的盈亏,应作相应的分析和调整。

★ 错误与舞弊责任界定

在进行评价时,有必要严格区分一般的错误与故意的舞弊行为。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是看行为的性质,如果经过分析确定行为的发生确实是无意识的(即事先未经预谋),则可定为错误;相反,若行为的发生被认定为有意识的,即经过策划与预谋的,则应评定为舞弊问题。二是看行为的结果,如果经审核认定,虽然发生了不应有的行为,但该行为并未使公共财产遭受损失,个人也未获取私利,则可以评定为错误;相反,若行为的结果使国家蒙受损失,或是利用职务的便利条件谋取了私利,或是弄虚作假,有意欺骗上级,则都可以评定为舞弊问题。

★ 违纪与违规责任界定

在评价时,还需要区分哪些是违纪问题,哪些是违规问题。违纪,即指违反财经纪律,也就是被审单位在财务收支活动中,对国家财经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及地方性法规的规定禁而不止,或者是应当遵守而不遵守,从而损害或侵占国家利益、危害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违纪行为包括:隐瞒、截留应当上交国家的税金、利润或者其他财务收入的行为;超越权限、擅自减免税收的行为;擅自动用国库款项的行为;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挪用生产性资金用于非生产性支出的行为;将全民所有的财产转让给集体或者将预算内资金划转为预算外资金的行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侵占财物的行为。违规,即指违反财务规章制度的行为。

★ 罪与非罪责任界定

对于违纪违法行为,如果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情节严重但不构成犯罪的,需要移送监察机关处理。

§ 2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 报告类型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按不同标准可作如下分类:

1、按报送对象不同分类

可分为审计组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

审计组审计报告是指审计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后,就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向派出的审计机构提交的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是指审计机构审定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后,对企业负责人所在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清责任,对经营业绩作出客观评价,向本级人民政府或委托部门提交的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一般抄送同级组织人事、纪检监察机关和

企业负责人管理部门。审计工作报告是审计机构对一定时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归纳、综合和总结以后,向本级人民政府、人大或本企业领导所做的总结性报告。

2、按审计工作的范围和性质不同分类可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

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格式和措辞基本统一的审计报告。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特别是其中的审计结果报告,是对企业负责人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是非功过进行评价,事关当事人的前途和命运,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应当做到评价标准和指标统一,措辞准确恰当,因此应当采用标准式审计报告。非标准式审计报告是指格式和措辞不统一,可以根据具体项目来决定的审计报告。当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某项或某几个方面的内容、或者是某个特定事项进行审计后而提交审计报告时,因为其目的、内容、重点不一致,可以采用非标准式审计报告。

3、按审计报告的详细程度不同分类,可分为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

简式审计报告,又称短式审计报告或文本式审计报告。它反映的内容是非特定多数的利害关系人共同认为必要的审计事项,适用于对外公布或提供,且具有格式规范、简洁明了的优点,所以审计结果报告宜采用简式审计报告形式。详式审计报告,又称长式审计报告。它是对经济责任审计事项作详细说明和分析的审计报告,能全面详细地反映审计事项的来龙去脉,分析前因后果,使报告阅读者能深入了解审计情况和结果,一般适用于非对外公布。审计组向审计机构提交的审

计报告可以采用详式审计报告。

4、按审计主体不同分类

可分为国家审计报告、内部审计报告和社会审计报告。

国家审计报告是指国家审计机关接受政府指令或组织、人事等部门的委托依法对企业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后提出的审计报告。内部审计报告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规定对下属企业单位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后,向本企业管理当局提出的审计报告。社会审计报告是指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审计组织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等部门或企业委托,对企业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后,向委托方提交的审计报告。

此外,按报告的范畴不同,还可以分为综合审计报告、专题审计报告和例行审计报告。

★ 报告框架和内容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框架和内容是指报告的基本要素构成及其排列顺序。审计组审计报告和审计机构审计结果报告框架基本一致,但内容和写作要求上不完全一样,下面分别讲述两个报告的框架和内容:

1、审计组审计报告的框架和内容

一个完整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书应由报告和附件两大部分组成。报告必须有标题、主送单位、正文、报告单位、报告日期、审计组长签名等基本要素。其中正文是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报告的基本内容。正文分导言、基本情况、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评价和审

计建议五个部分。

(1)导言一般要简要写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据、审计的内容、范围、方式、起讫时间等。

审计依据,是指依据什么进行本次审计的,包括法规依据和计划依据。经济责任审计的法规依据是中办、国办制定的《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和《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国资委制定的《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及中石油制订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等,计划依据是各经审计机构的年度计划。同时,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是接受组织、人事等部门的委托进行,这些部门的委托也是审计的依据。

审计内容是指审计实施中的具体事项。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规及规定对审计内容有明确规定,但考虑开头篇幅不宜太长,可以将具体事项概括表述为“企业负责人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审计范围是指构成经济责任审计客体的被审计企业及其有关人员和会计期间,包括时间范围、窨范围和业务范围。

审计方式是指实施审计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如就地审计、报送审计、联合审计、统一组织审计和非统一组织审计等多种形式。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多采用统一组织的就地审计方式。

起讫时间是指实施审计作业的开始到结束的日期,不包括审计准备阶段、终结阶段和后续阶段的时间。

(2)基本情况

这实际是审计报告正文的第一部分。基本情况是指被审计企业和被审计人员的基本情况。

被审计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审计企业的名称、性质、财务隶属关系、成立时间及历史沿革、组织机构、经营范围及业务规模、基本财务数据及与审计有关的重大事项。

被审计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任职期间。有特殊贡献或荣誉称号的应予以特别指明。

(3)审计结果及发现的问题

这是审计报告的主要部分。这部分应针对本次审计的内容和重点逐项列出经审计后的结果,主要列出的事项有资产负债和损益、重大投资决策及内部控制、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结果。然后,应逐项列出审计查实的问题,对每一个问题首先简要叙述事实并指明原因,然后予以定性,再依据有关法规提出处理、处罚意见。

①简明扼要叙述事实。审计报告所列的每个问题都必须叙述事实,但切忌长篇大论,而应该简明扼要,既要将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金额、后果、经办人、责任人等几个要素完整地表示出来,又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做到简单明了,清晰完整。

②指明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审计报告中所列问题都要指明其产生的原因,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特点之一,也是其与财务收支审计报告的不同点之一。审计发现的问题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但造成问题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造成的、也有客观因素造成的,有故意造成的、也有过失造成的,有前任造成的、也有在任造成的。这些要求

在审计过程中全面、准确地进行分析,在审计报告中明确、无误地指出。

③准确进行审计定性。审计定性,就是对审计报告中所列的行为事实,依据有关法规确定其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的过程。它是审计处理、处罚的基础。审计定性不准确,就会导致审计处理、处罚失之偏颇,甚至错误,给审计工作带来麻烦。根据工作实践,当行为事实的原因、情节、后果及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时,审计报告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把握问题的实质,进行审计定性。当一个行为事实造成多个结果,违反多个法规条文时,要选择其后果最严重的方面、处理最严厉的法规进行定性。

④提出审计处理、处罚的初步意见。审计组在审计报告中要针对行为事实准确定性后的问题,提出审计处理、处罚的初步意见。审计处理、处罚是审计机构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采取的纠正、处置措施,应合法、公正、公平、宽严适度。审计处理的种类有:责令限期缴纳、上缴应当缴纳或上缴的财政收入、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责令退还违法所得、责令冲转或者调整有关会计账目等。审计处罚的种类有: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等。

(4)审计评价

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核心,也是报告的重点和难点,是委托单位和被审计人员共同关注的焦点,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篇幅不一定很长,但要求表述准确,文字精炼。从理论上讲,不论对“人”,还是对“事”,都应进行整体评价,而要整体评价的前提是以对被审计

单位所有会计资料进行全面检查为基础或者是以科学合理的抽样检查并推断总体为基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审计力量、审计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对被审计单位所有会计资料进行全面检查,一般是采取判断抽样并推断全体的方法,因此,不宜对被审计企业和被审计人员进行总体评价,而应严格限定评价范围,采取审计什么,评价什么的做法,以规避审计风险。审计评价结论尤其要注意以定量分析为基础,以审计数据分析说话。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审计报告中审计评价的内容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②经营业绩情况;

③内部控制及重大投资决策情况;

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情况。

详细内容见“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5)审计建议

审计建议是报告的最后部分。这里的建议有三类:

一是对审计发现被审计企业内部控制以及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的建议。这类建议必须具体、有针对性,要切实可行。

二是被审计企业所执行的规定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有关主管部门侵害被审计企业经营自主权和合法权益,应当由有关部门处理、处罚的,提出要求有关主管部门纠正或者对责任人处理、处罚的建议。 三是对被审计企业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

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认为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认为已经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提出移送有关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建议。

2、审计结果报告的框架和内容

与审计组审计报告框架不同的是,结果报告少了审计处理和附件部分。因为“附件”部分一般为审计表格数据,信息量大且专业性强,所以作为对外提供、供领导阅读的审计结果报告不宜有附件部分。审计结果报告的基本要素则与审计组审计报告一样。

(1)标题

审计结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审计客体、审计事项等要素,要求简明扼要、文字精炼、语法正确。

审计客体应为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及其所在企业。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要写明姓名、在审计期间所担任的职务。如果被审计的不仅是一个人,而是多个人,则只需列出其中职务最高者姓名代表即可,不必把所有人员姓名全都列示;如果被审计的是企业领导班子,则写明“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字样,也不宜把每个成员的姓名全部列示。所在企业名称,要写明企业全称,不要写简称。如果企业全称确实太长,可以写简称,但必须在正文开头时予以说明。

审计事项,是经济责任。因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事项有任期届满或任期内调任、免职、辞职、退休以及企业进行改制、改组、兼并、出售、拍卖、破产等,所以在审计报告标题中应写明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事项,使报告阅读者一看标题就知道内容。实际工作中,把企业负

责人任期内因调任、免职、辞职、退休事项而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统称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把企业因改制、改组、兼并、出售、拍卖、破产等国有资产重组事项而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叫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综上所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标题应表述为“关于××公司原总经理××离任经济责任的审计报告”或“关于××公司法定代表人××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报告”的式样。

(2)主送单位

主送单位是指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向谁报告,即审计报告的对象。对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按谁委托向谁提交报告的审计关系原理,审计机构应向委托部门(通常为组织人事或企业主管部门)提交审计结果报告,并同时抄送有关部门和人员。

(3)正文

审计结果报告的正文是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内容与审计报告的正文基本相同。但是,要求侧重于对个人的评价,文字更加精炼。如:在“基本情况”中要突出企业负责人以及与企业负责人有直接关系的基本情况;在“审计结果与发现的问题”中要突出写明产生问题的原因,个人应负什么责任;至于如何处理,可用“上述问题,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处理”一笔带过;在“审计建议”中可以将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方面的建议去掉或不提建议,等等。

(4)报告日期

报告日期是指完成审计结果报告的时间。

(三)审计意见书

审计机构在出具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后,还应向被审计企业出具审计意见书,就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被审计企业有关财务收支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建议,并要求被审计企业限期整改。

§ 关于树立成品意识的思索与设想

中油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从集团公司的层面上来说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管理层部分,即集团公司审计部;二是操作层部分,即审计中心。从大审计的角度讲,我们可以说是“一家人”,只是分工不同。过去我们常说:“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这话一点没错。那么如何鉴定审计质量的好与不好呢?审计报告及其附件就是我们确认审计工作质量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多年来,我们一再强调提高审计质量,说到底还是审计报告的质量。

20xx年就要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大家都很辛苦,是和着汗水和泪水度过的。尤其是勤劳工作在一线的同志,为了我们的审计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克服了常人不愿去克服的困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可是我还是要问一句,:我们付出了那么多辛苦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人父母,辛苦是为了培养出杰出的后代;产业工人,辛苦是为了生产出优质、合格的产品;经营管理者,辛苦是为了获取最大的收益。我们呢,辛苦了一年了,当我们把我们自己创造的产品——审计报告拿出来的时候,能否感觉到在辛苦中的那份乐趣中,有那么一丝不安,

有那么一点不畅?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问问自己:我们完成的审计项目,我们提交的审计报告都是合格产品吗?

今年是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审计项目管理办法的第一年,总结下来喜忧参半。我把今年审计部三个业务处室的业务总结进行了汇总,我感到我们在树立质量意识,树立成品意识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许多的路要走。具体问题反应如下:[见业务总结]

为了有效的避免和克服以往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我认为我们要积极树立成品意识。具体操作时,要严格按照审计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完成审计项目:

1、 要按照审计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运作。从基础工作抓起,坚决把好审计底稿这一关,要把该反映的问题全部反映上来。

2、 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办事,不是十分重大的事件,都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今后审计部业务处室,不再直接和审计组对话,而是直接对应审计中心的业务审理处。审计组有疑问可向中心审理处反映,再通过审理处和审计部业务处室交换意见。

3、 目前,报告的审理仍是沿用两级审理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仅是个过渡模式,是给一个缓冲的机会。下一步,审理的过程就全部放在中心,审计中心提交的审计报告应当被视为“成品”,而不是“半成品”或“原材料”。审计部负责审计项目的验收工作。这种验收要通过百分制考核直接确认报告的等级,并且直接和审计项目的计费结算挂钩。

4、 审计部业务部门要和中心业务管理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按季度组织调研或座谈会,及时了解工作进度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5、 审计部今后也要在基础管理上下功夫,特别是各种审计报告的格式要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各类评价体系和标准的建立也要尽快地纳入工作日程当中,为我们审计人员高质量的完成审计项目,扫清障碍。 精品目前不敢说,但是成品必须做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