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自我整理

色彩构成

第一章 色彩构成 一、色彩

色彩:光刺激眼睛再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而产生的一种感觉。三者缺一不行,因此我们必须掌握光进入眼睛至脑引起感觉作用的生理学知识,从感觉到知觉过程的心理学知识,从感觉至知觉过程物理学知识。

二、色彩构成

“构成”包涵着构造、解构、重构、组合的多重含义,具有第二次创造的含义。现代造型设计的专业术语是指遵循一定的审美规律,从更改的思维入手,表达感性的视觉形象。

构成:将两个以上的单元,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元称之为构成。

色彩构成: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目的性,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新的美的色彩关系。

三、色彩构成实践

1、理论

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正如伊顿(瑞典画家、色彩学家)所说:“如果你能不知不觉的创作出色彩的杰作来,那么你的就不需要色彩知识。但是,如果你不能从没有色彩知识的状态中创作出色彩杰作来,那么你就应当去寻求色彩知识。、、、、、、”“原则和理论在技巧不熟练的时候是最好的东西,而在技巧熟练时,自然凭直觉判断就能解决问题。”

2、源泉

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天、地、山、川、动物、植物、矿物色彩斑斓,春、夏、秋、冬、早、午晚、夜、阴、晴、雨、雪色彩变幻无穷。灯光、颜料、服装、建筑等人造色彩光彩夺目,丰富绚丽的大千世界,为我们学习色彩构成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只要留心观察,细心揣摩,就一定能迅速提高对色彩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欣赏能力。

第二章 色彩物理学

一、光与色

现代物理学证证实,光和色无线电波、X线等同样是一种电磁波辐射能。色彩是由光的刺激的一种视觉效应,光是其发生的原因,色是其感觉的结果。

1、光谱

英国科学家牛顿:把太阳从一小缝引进暗室,通过三棱镜后,在映幕上显现出一条美丽的彩带,从红开始为橙、黄、绿、青、蓝、紫,这种现象称做光的分解或光谱。

2、复色光和单色光

如果在光线分散的中途加一块凸透镜与映幕之间的某一点集中,而集中的一点则又成为白色光。所以白色光即为复色光。 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单色光。

3、从380nm(毫微米)到780nm的区域为可见光谱

颜色与波长范围

红700nm到630nm 橙630nm到590nm 黄590nm到560nm 绿560nm到490nm 蓝490nm到450nm 紫450nm到400nm

1nm相当到0.000001毫米

二、光源

宇宙间能发出电磁波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标准光源A、自由白炽灯代表晚上的光。B、太阳光。C、即有太阳光时所特有的蓝天的昼光,也就是稍带蓝味的白光。是最为常用的光源。

三、光源色

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叫做光源色。只含有某一波长的光就是单色光。含有两种以上的波长的光就是复色光。含有红、橙、黄、绿、蓝、紫所有波长的光就是全色光。

四、物体色

物体色本身不发光,它是光源色经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

1、平行反射

又称镜面反射,就是将投照来的光线原样、规则、平行地反射出去。

2、扩散反射

当投照来的光线,被物体部分的选择吸收,并不规则地反射出去。扩散反射形成的色彩为:产透明色,即物体的表色,半透明色,即半透明物体的体色,透明物体的色彩,即物体所透过的色彩。

物体色是这类现象的统称。

五、光源色与物体色的关系

白色光(全色光

复色光

光源色 有色光 投照在不同的物质上

单色光

1、不透明的物质

2、半透明物质 1、2、反射 3透射

3、透明物质

总结:构成物体的色彩,一是物质本身的固有特性。二是光源的性质(即光源的色彩)。

光传播到人的眼睛中,对色彩的感觉形成下状态:1、直射:光源直接传入人的视觉中,视觉所反映的是光源色。2、反射:光源照射物体时,物体表面所形成的反射光,反映在视觉中形成了物体表面的色彩,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体固有色。3、透射: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线透过物体传入人的视觉中的透射中的透射光,反映在视觉中形成的物体的穿秀色彩。4、散射: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源受到物体的干涉而产生散射光,反映在人的视觉中对物体表面色的纯度产生一定的影响。5、折射: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源发生了方向上的变化,称之折射光。

第三章 色彩与生理

一、视觉的生理特性

1、视觉的适应

A明适应:从暗(0.2秒)到明的这个视觉适应过程叫明适应。 B暗适应:从明到暗(五到十分钟)的适应过程叫暗适应。

2.、视觉的惰性:视觉的这种自然的或者无意识地对物体的色知觉始终想保持原样不变和“固有”的现象叫视觉惰性。也叫色感的恒常。

A大小的恒常:两个等大的人,距离我们远近不同,但我们绝对的认为是同样大的人,眼睛的这种恒常现象称为大小恒常。

B明亮恒常:一个浅灰色的衣服站在阳光下和穿白色衣服的人站在阴影处,但我们仍然能感觉到阳光下的是浅灰色,阴影下是白色,眼睛的这种现象称之为明度恒常。

C色的恒常:把一张白纸投照以红色光,把一张红纸投射成了红色,但我们仍然能区分。这种把物体的“固有色”与照明光相区别的能力,为色的恒常。 D色感觉恒常的条件:色彩感觉的恒常是有条件的。如:让穿黄裙子的小女孩进入紫色光的室内,黄裙子由于没有黄色光可反射而成为黑灰色,这是色感觉的恒常现象就不能维持了。

4、视觉的阈值

阈值:指两种刺激必须有一定量的差别。差别未达到定量以上,则无法区别异同,此定量就叫阈值。未到达阈值为相同。超过阈值为不同。

眼睛无法分辨速度过快,面积过小,距离过远,差别过小的物体。 如、飞逝的炮弹、滴水中的微生物、在万米高空看地面的人,其形色是难以分辨的。 任何现实在未达到阈值以前都认为相同、消失、无法分辨。视觉的这种特性,为色彩的空间混合、网点印刷、电影、电视、录相、杂技等提供了生理根据。为我们能色彩的夸张与省略、统一与变化、具象与抽象提供了应用的依据。

5、比视感觉与柏金赫现象

晒太阳看红、蓝衣服时,红色的显得强烈,红比蓝明度强10,而当太阳落时,蓝色色彩强烈,蓝比红明度强16倍。

对视觉来说,傍晚时光谱上红色那一边,长波长的色光比蓝色那边的短波的色光视感效果低,称为柏金赫现象。

二、物理补色与生理补色

1、物理补色

把两种颜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合,成为无彩色黑。灰时(色彩感,纯度消失),这两种颜色就称为补色。

互补色光:两种色光相混合,其结果是白色光,这两种色光就称为互补色光。 补色和互补色光称为物理补色。

物理补色可分为单色光的物理补色、复色光的物理补色以及色料混合的物理补色。

当照射的光是白色光时(全色光)物体选择吸收的部分与物体所显色的部分成补色关系。

以色料混合方式求取色彩 的补色关系,麦克斯威的回旋是一项著名设计。凡两种颜色(面积按一定比例)经过回旋板回旋后能成为无彩色或极接近无

彩色者,两色即为互补色。日本色彩学家小矶稔先生曾经做过试验结果如下:红色(29.7%)+蓝绿(70.3)=灰(混合色),黄色(27.5%)+蓝(72.5%)=灰(混合色)若色彩为多色组成,而回旋后能成为灰色或接近灰色时,我们称它们为补色群。

3、生理补色

我们注视红色物体,然后突然把物体拿开,开始短时间内还能感觉到有红色痕迹,随即便会出现一个淡绿色的残像。

阳性残像:开始感觉 到的与原来物体一致的残像叫体阳性残像。

阴性残像:出现的淡蓝色的残像。

阴性残像与原色彩的关系即为生理补色。

就象从白色光中除去刚移开的单色光一样,得到白光中的另一部分色光(互补色光混合为白光)所以除去红色所得到的为淡绿色。

生理补色只有绿色和红紫色、紫色和黄绿色、红色和蓝绿色三对。

四、 色彩的混合

一、原色

原色:不能用其它色混合而志的色彩叫原色。后来,1、魏纳氏,蓝色并不能算做原色,因为主张把蓝色去掉,(注:我国青色有蓝色的意思,还有黑色的意思,根据我们的习惯把青一律改为蓝,这种原色蓝是指天蓝,即绿色味的蓝。)2、以后,亨贺尔滋把橙色去掉,提出红、黄、绿、蓝、紫五种色彩。又称心理五原色。孟塞尔色立体的色相环就是用这五原色做出的,五有色、十色、一百色的孟塞色相环。3、 再以后,赫林根据生理与心理以及人类眼睛的解剖主张原色应该只胡红绿、黄与蓝、成为生理四原色说。4.奥斯特瓦德色环所延用。即四有色、八原色、二十四色的奥斯特瓦德色相环。

实际有两个系统:色光三原色:朱红、翠绿、蓝紫光。 色料三原色:紫色(紫味红)、黄(柠檬黄)、天蓝(绿味)。 注:色光的三原色可以混出其它任何色光。色料的三原色虽然可以可以混合出许多颜色,但是有些色彩用三原色是混合不出来的。

二、色彩的混合

色彩的混合:正、负、中性混合。

正混合:色光的混合。如:红光+绿紫光+蓝紫光=白光

红光+绿光=黄光,红光多则为红橙、橙、黄橙。绿光多为绿黄、黄绿。

红光+蓝紫光=紫红光(紫味红),红光则为大红。蓝紫光多则为紫。 两色光或多色光相混,混出的新色光,明度增高,明度是参加混合各色光明度之和。混出的新色的明度就越高,如果把各种色光全部混合在一起成为极强的白色光。所以把这种混合叫正混合或加法混合。

正混合的结果如下:

在色环上,距离较近的两色光相混,混出的新色光为相混两色的中间色光,其明度增高,纯度也高。

在色环上,距离中等的两色光相混,混出的新色光为相混两色光的中间色光,其明度增高,纯度也较高。若相混的两色光相距混出的新色光也为相混两色光的中间色光,其明度增高,纯度降低。

若相混的两色光相距最远,180度相对的两色光(互为补色)相混合时,混出的新色光纯度消失,明度增高成为白光。

2、负混合

负混合指色素的混合。色素的混合是明度降低的减光现象,所以叫负混合或减法混合。

1、透明色玻璃的混色

2.色料的混色

3、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包括回旋板的混合方法(平均混合)与空间混合(并置混合)

1、回旋板的混色是属于颜料的反射现象

2、空间混合(并置混合):由于空间距离和视觉生理的限制,眼睛辨别不出过小或过远物象的细节,把各个不同色块感受一个新的色彩。

空间混合的距离是由参加混合的色点(或块)面积的大小决定的,点或块的面积越大形成空混的距离就越远。

【 中性混合,混合出新色彩的明度基本等于参加混合色彩明度的平均值。】

第五章 色彩的三要素与色立体

一、色彩的三要素

1、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

2、色相: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3、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也可以说指色相感觉明确及鲜灰的程度。因此还没有艳度、浓度、彩度、饱和度等说法。

第六章 色彩与心理

一、色彩的感觉

1、色彩的进退和胀缩感觉

前进色:在色彩的比较中给人以比实际距离近的色彩。

后退色:给人能比较距离远的色。

膨胀色:给人感觉比实际大的色彩。

收缩色:给人以比实际小的色彩。

总结:1、色相方面,长波长的色相:红、橙、黄,明度方面,明度高而亮的色彩,纯度鲜艳色彩有前进与膨胀的感觉。反之则后退与收缩。

2、色彩的冷暖感觉

3、色彩的轻重和软硬感觉。凡感觉轻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均软而有膨胀的感觉。凡感觉重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均硬而收缩的感觉。

4.华丽的色彩和朴素的色彩

暖色、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给人以华丽。反之就朴素,质地细密而有光泽也华丽,反之则朴素。

4、积极色彩与消极色彩

色相暖色积极、冷色、沉静而消极。纯度、 暖色随其纯度的降低而逐渐消沉,明度高刺激性大,低纯度的沉静的,无彩色的是最消极。

三、色彩的心理分析

1、色彩的记性性

一般情况,暖色系,原色,高纯度,华丽,记忆率高。

2、色彩的联想与象征

色彩的联想:我们看到色彩时常常想起以前与该色相联系的色彩,这种因某种 机会而仍然出现的色彩。

蓝色是幸福色,表示希望,蓝色又是绝望的义语,所谓“蓝色的音乐”实质就

是“悲伤的音乐”。紫色是高中庄重的色彩,黑色给人以黑暗,沉默,地狱,也有深沉,庄重,刚直。

3、各色相的心理分析

 

第二篇:《想象色彩构成》说课稿

《想象色彩构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本课选自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现代设计基础教材丛书《色彩构成》,第三章

第八节《想象色彩构成》,其课型为技能训练课。本节课在构成的表现形式最后一节,前三章学习了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和表现形式,而最后一章是色彩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创作应用。因此,本节课在整体知识体系中起到了过渡的重要作用,既是对前面色彩构成基础知识和多种表现形式的综合运用,又对后面色彩构成与艺术设计创作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功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什么是想象色彩构成,并学会在构成创作画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目标:以启发思维和技能训练教学为主,使学生轻松掌握想象色彩构成的绘画思路和创作方法。

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想象色彩构成,锻炼与加强学生的色彩思维能力,同时为将来的专业设计提供很好的专业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和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什么是想象色彩构成。

难点:什么是想象色彩构成。

关键:加强学生的色彩思维能力。

二、教法分析

本班级是二年一期的学生,她们热爱美术设计专业,具有一定的美术造型能力和色彩基础知识,并且在本学期的前三个月中认真学习和练习《色彩构成》的技法。据此分析,本班学生能够良好的掌握本课所授内容。因此计划利用1课时完成本课内容。并于课前准备音频,视频,课件等做为教学辅助工具。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听觉和视觉的启发想象法,对色彩组合的观察想象法、思维想象创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想象色彩构成画的学习和创作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潜心自主创作。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自然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日后的艺术设计工作做了良好的专业铺垫。

三、学法分析

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宗旨,本节课设计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来训练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学生利用听觉想象,视觉想象,色

彩观察、思维创作等学习方法来学习本课。

学生在学习和技法练习中,教师注重及时的评价。现代教育理论中教学评价有四种功能:反馈的功能;激励的功能;选拔的功能;导向的功能。本节课更多的运用了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励性评价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帮助成长中的个体在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因的发展,是一股向上、向外、向前永恒的推进力。因此,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自信,思维更加活跃,成绩更加显著。

四、教学程序

(一)、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环节,加入学生讲某种色彩的象征意义。这样更容易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直接进入到上课状态。使组织教学的环节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课前提问

课前提问中播放几段音频材料,让学生仔细聆听并想象音乐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抓住学生的感官思维,进一步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使学生自然地过渡到关于本课的想象色彩构成知识中。

(三)、导入新课

由音乐中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新授内容。

音乐可以开启我们的想象之门,根据不同的音乐或声音,我们就可以想象到不同的场景和画面。那么视频是不是更直观的让我们进行想象呢?

(四)、讲授新课

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几段视频片段,学生利用视觉观察并想象根据画面会发生什么?通过视觉观察的想象能够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开阔学生的思维,也能使想象的概念呼之欲出。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讲解想象色彩构成的理论知识。

1、理论知识——想象色彩构成

想象色彩构成:利用多种构成手法,结合运用于某种想象的空间去表达一种自由的、不受约束的色彩构成形态。

这里视觉想象法的运用不但锻炼了学生观察能力,而且学生根据直观感觉可以开阔思维想象的空间,使新授知识印象深刻,记忆扎实。轻松完成本课的重点教学。也为后面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2、技能训练——想象色彩构成创作

给出几组单色色彩组合和类比色彩组合,请学生分组讨论这些组合容易想象成什么风格?并举例说明。

根据给出的色彩组合和范画进行想象色彩构成创作。

要求:创作4开作品一幅;表达内容不限;画面突出个性与风格;表现完整。 学生利用分组讨论法,讨论色彩组合能够想象到的应用领域,教师在学生发言时,适当的运用评价引导法,引导学生在自己观点的基础上观察范画,开阔思维,

发挥想象。教师适当的点播引导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创作观,能帮助学生在想象色彩构成画的创作中完善思维,明确主题。

这样的设计在巩固教学重点的基础上,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色彩想象能力,同时达到了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

(五)、课堂练习

(1)、结合新授知识谈创作思路。

这个练习的设计意在强化训练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由于练习简单,应该可以调动全班同学热情,积极发言,使学生在新授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了本课的难点,达到练习的目的。

(2)、根据创作思路谈作品想象空间。

练习2的设计是使学生达到思维拓展的目的,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合作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更深入的挖掘作品的想象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向专业设计领域靠近的能力。在练习的同时也达到了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培养的目的。

(六)、课堂小结

色彩构成是学习美术设计的重要环节,今天学习的想象色彩构成是构成向艺术创作的一个过渡知识。我们学习色彩构成本不是为了要如何去制作它,而是为了更好的去理解和运用它,使它更好的为艺术创作而服务。艺术创作离不开色彩,哪怕是星星点点的色彩,都会让人们产生无穷无尽的遐思与想象。所以,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懂得如何巧妙的利用人们的遐思与想象去进行创作。相信同学们可以创作出更优秀更完美的作品。

小结的设计意在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使学生充满信心的完成日后的学习。

(七)、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想象色彩构成创作。

想象色彩构成的创作不是短短一节课可以完成的,因此留做课后作业,继续完成。这也对本课知识的一个完美的延伸。

(八)、板书设计

板书分为理论和训练两大块,设计简单明了,使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有助于记忆。

五、教学反馈

由于本课是本学期第十三周的教学内容,因此以上说课内容是我在备课过程中的种种设计,根据我对学生情况的掌握,在授课时应该可以良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并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创作的热情,为将来的专业设计提供很好的专业基础。

《想象色彩构成》说课稿

吉林女子学校

孙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