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农业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二0一一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20xx年穆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项目农业为支撑,以全市主导产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全面开展农技推广各项工作,圆满地完成了省市下达的试验、示范、推广项目落实,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发挥技术优势,全力服务于全市主导产业建设

按照全市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我中心以经作站为核心,抽调专业技术骨干积极融入全市主导产业中,重点参与了全市晒烟示范园区建设及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的技术指导服务,在晒烟园区建设中以晒烟病虫害防治为重点,与烟办、烟叶公司联系、沟通,落实示范园区8处,推广烟草配方肥1200多吨,落实烟草肥料对比试验6个,烟草栽培密度试验4个,发动包乡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烟草生产的乡镇村屯,在烟草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时期有针对性地及时加强宣传、引导,让农户了解烟草病虫害发生趋势与防治建议。同时针对烟草早花、脱肥及病毒病发生的关键期,积极为主管领导深入乡镇村屯调研当好参谋,实施烟草病虫害防治预案建议5个,落实示范园区面积为1600多亩,同时围绕烟产业和牧草产业深入实施了以烟田、牧草为重点进行采土化验,配方施肥400多个,为农户充分了解、掌握烟草田土壤养分丰缺情况,为生产提供依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全面落实农业主推技术

为了搞好20xx年重点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我们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这一主题,强化科技对农业生产支撑作用,根据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合理选择主体应用技术,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全面落实农技推广项目,既注重配套和组装技术的推广,又注重集成和前沿技术的研发。今年共落 1

实国家及省市下达的重点推广项目16项,一般推广项目12项,试验示范项目19项,累计完成推广面积480多万亩次。其中主要有:

1、推广高油大豆“垄三栽培”技术,采用以深松为主体的大豆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面积40万亩,大旱之年亩产达150公斤,脂肪含量提高了2个百分点。

2、推广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采用130cm或140cm大垄双行及常规比空栽培为主,合理增加栽培密度,推广面积15万亩,亩产达453公斤。

3、推广水稻超稀植钵育摆栽技术。主要推广大中棚育秧技术,推广面积3万亩,亩产达550公斤,两段式育秧亩产达620公斤。

4、推广大豆重迎茬综合丰产栽培技术。推广面积13万亩,采用合理轮作、精播、深松、生物菌肥、药剂防治等技术,平均亩产达151公斤。

5、推广经济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面积30万亩,主要种植葵花、白瓜、烤晒烟、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实行连片种植,园区化生产,每年可实现产值4.5亿元,为农民增收8000万元,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6、推广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综合技术开展全方位的综合防治工程,防治玉米螟、食心虫、大豆火垅秧、大豆根部病虫害、水稻稻瘟病等,并应用低成本、高效益的除草技术,完成推广面积200多万亩次。

7、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集土样4000份,其中挖土壤剖面40个,采集个性化土样点1500个,测土覆盖面积120万亩,推广配方肥3000吨。

8、出口外销蔬菜安全高效集成栽培技术。应用生物技术按无公害标 2

准生产,通过温室、大棚多茬立体栽培及陆地覆膜栽培,生产无公害蔬菜,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益,完成推广面积2万亩。

9、推广绿色、有机作物生产技术。落实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项目,充分利用我市的自然资源优势,探索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组装配套,逐步形成有穆棱市特色的绿色食品产业格局,完成推广面积 100万亩。

10、推广牧草(紫花苜蓿)高效栽培技术。积极配合泉森草业、远方草业在马桥河北大岗落实紫花苜蓿示范区两处,面积2万亩,采用品种为龙牧系列、驯鹿、农菁1号、中苜一号等,协助采土化验200个,指导病虫害防治3次,至20xx年牧草面积达5万亩。

11、晒烟栽培技术示范。全市落实晒烟配方肥应用示范面积0.8万亩,建设示范园区4个,推广烟草病虫害防治技术1万亩,落实烟草苗期病虫害防治试验、比空栽培模式试验等4个。

12、重大有害生物疫情监测与防控。全市监控面积70万亩,主要以苹果蛀果蛾、稻水象甲、马铃薯甲虫、大豆褐杆病为重点开展普查监测和防控。

二、落实国家及省市科技项目,以项目实施拉动科技推广

立足我市生产实际,加强国家科技项目的申报与实施,以项目建设推动我市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拉动农业新技术推广,加快农业科技创新。20xx年我们重点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水稻大中棚育秧、水稻病虫害防治服务体系、两大平原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试验区项目、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建设项目、农作物高产创建项目等国家及省市科技项目6项,项目总投资达300多万元,实施面积为20多万亩次,同时又向省农委、省农业开发办申报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信息化项目、水稻高产栽培示范项目、烟 3

草病虫害防治体系项目等。主要有:

1、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继续巩固和实施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按照“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分步实施、技术指导、企业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我们特制定了20xx年穆棱市测土配方项目工作方案及技术指导方案,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在工作中紧扣“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五个环节,将项目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并严格签定项目合同,积极推广配方肥,截止目前全市共推广配方肥3000吨,推广测土覆盖面积达120万亩次,出动车辆500多台次,培训农民达5000人次,解答农民提出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相关问题500多个。目前已完成3100个土样的GPS定位、采集、凉晒、粉碎、过筛等前期工作,土样化验、检测接近尾声,截止目前落实项目资金45万元,项目覆盖8个乡镇,110个行政村。同时按照省站的统一要求,我们重点安排了“3414”肥效试验4处、田间校正试验、配方肥试验各10个点次,同时每个乡镇建立1个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园区,在配方肥的推广配送上,我们年初召集全市8个乡镇110个村的村干部及科技示范户150多人到推广中心座谈、交流,针对配方肥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表见解,各抒己见,通过座谈了解农户用肥的情况和使用技术,建立农户购肥登记档案,配方肥农户使用情况田间档案和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基点户,有效地促进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

2、水稻病虫害防治服务体系建设

该项目是一套集农作物病虫害调查监测、室内检验检测、植物检疫、信息发布、指挥调度、应急防治于一体的水稻病虫害预警防治服务体系。项目实施地点在穆棱市河西镇普兴村,总投资52万元,示范面积300亩,项目建成后为全市病虫害发生趋势和防治提供病虫发生信息及防治对策, 4

尤其是提高水稻白叶枯病和稻水象甲等检疫性病害的监测和防治能力,可使示范区水稻产量提升10个百分点,使高毒、长残效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15~20%,减少农药飘移量达50%以上,可带动应急防治面积1万亩,辐射面积10万亩。

3、千亿斤粮食产能标准粮田建设项目

依据省政府《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方案》,穆棱市农委、发改局和水利局等单位联合制定了穆棱市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方案,我中心参与制定全市粮食产能规划实施方案,至20xx年全市实施玉米产能规划28万亩,较20xx年增产粮食8400万斤,项目总投资

2.4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52亿元,省级投资0.42亿元,项目投资主要用于水利化工程、基本农田建设、良种繁育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农业生态环保体系建设等方面,20xx年重点实施田间工程部分,项目建设地点为三镇四村,即福禄乡的巨丰村和农拥村,兴源镇兴鲜村,共和乡北金场村。项目建设标准粮田3万亩,其中福禄项目区旱田12000亩,水田6000亩,兴源项目区为旱田5000亩,共和项目区旱田7000亩。项目总投资为105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40万元,地方配套31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以有效地培肥地力,提高项目区基础地力等级,从而改善耕地质量,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和技术承载能力。

4、水稻大中棚育秧项目

今年的水稻大中棚育秧项目得到了穆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省政府投资47万元的基础上,穆棱市政府投资50万元,购置智能催芽箱3个,钢骨架大棚125栋,共计3万平方米,主要落实三个标准化育秧小区,即河西镇普兴村30栋,兴源兴鲜村50栋,八面通镇四平村45栋,工作中我们积极组织市、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现场开展技术指 5

导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要大力宣传水稻大中棚育苗的增产潜力,抓好典型,召开现场会,为完成水稻大中棚基础建设工作任务奠定基础,截止到目前全市已有90%的农户使用大中棚进行水稻育秧,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5、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20xx年全市高产创建核心区万亩示范片6个,总面积6万亩,其中玉米高产创建示范项目点1个,位于八面通镇太和村,面积为1万亩,省级大豆高产创建示范项目点2个,分别为共和乡共和村和八面通镇太和村,面积为2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项目点3个,分别为福录乡国光村、下城子保安村和河西乡普兴村,面积为3万亩。高产创建核心区经省级专家组测产平均产量均超过目标产量,其中大豆亩产215公斤、玉米亩产802.4公斤、水稻亩产706.75公斤。

围绕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我中心积极配合农委抓好技术培训、生产指导和高产示范园区建设。全年共培训示范户、种田大户和农民1.2万余人次。田间技术指导60余天,1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万余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水稻节水技术、超级稻综合高产栽培、玉米通透栽培和大豆垄三等增产增效技术15项。

6、两大平原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试验区项目

按照省政府关于建立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文件要求, 穆棱市发改局随即启动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工作。按照国务院和农业部文件要求,在进一步确定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发改局又在理顺管理体制、镇村两级服务终端、多元化推广和创新推广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建立起农技推广专家—技术指导员—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民“四位一体”的新型推广 6

模式,在多元化推广方面,几年来我们重点扶持了穆棱市优质稻米协会、蓖麻协会、中药材协会、大地肥业和五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心分别指派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对接、指导,搭建起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桥梁,实现了农技推广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服务宗旨,同时又给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技术创新的舞台。

三、做好乡镇推广机构建设规划,创新推广体系运行机制

按照国务院和农业部文件精神,穆棱市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强化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常务会议,责成市编委、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落实各自相关工作,并下发了穆政发【2009】82号文件、穆编发【2009】50号、穆财发【2009】46号、穆政发【2011】43号文件。结合各乡镇原农技推广人员情况和新时期农技推广工作需要,核定了全市农技推广人员编制总数为 55名,市农技中心34名,驻乡镇农技站21名,在全市8个乡镇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驻乡镇农业技术农技站。20xx年以来先后选任农技推广专家10人,市乡技术指导员41人,科技示范户1000个,市乡技术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度,三年一聘,实行考试与考评相结合,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加强农技人员考评制度,实行服务对象、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三方共同考核,农技人员的工资报酬、晋职晋级、业务培训等与考核结果挂钩,对农技推广人员实行年度考评和任期考评,实行岗位目标责任管理,工作量化打分,作为年终工作考核奖惩的依据,为乡镇政府工作考核提供参考,同时按照穆棱市基层推广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3)和两大平原推广机构改革试验区方案要求,20xx年全部完成对乡镇推广站的职能上收、基础设施建设、检验检测仪器购置和交通工具购置,其中20xx年重点武装了八面通、河西、兴源和共和四个乡镇的仪器设备及交通工具,每个乡镇投资12万元,基本满足了 7

乡镇推广工作的需要。

四、提高自身素质,强化公益性服务职能

(一)落实试验示范项目,为生产提供技术贮备

今年我中心共承担省市下达及自设试验、示范项目19项,监测项目2项目,主要试验、示范项目有:3414试验,肥料利用率试验,早熟硬胶质玉米品种试验,晒烟比空模式栽培试验,晒烟苗期病虫害防治试验,大豆根瘤菌试验,玉米增温创高产示范,千亩烟田病虫害防治示范,白瓜测土配方肥应用示范,烟草配方肥应用示范等。

监测项目有玉米生育期监测项目,蔬菜生产信息监测。

(二)支持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协会,促进多元化推广的发展

农民合作社、协会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也是当前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我们在扶持了优质稻米协会、蓖麻协会、中药材协会、蔬菜协会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扶持了康乐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莲河水稻种植合作社、凌河源合作社、下城子保安农产品合作社和康天源绿特产品合作社5个,由中心推广站和经作站负责技术指导,目前发展合作社会员1000多人,在扶持合作社的过程中,中心技术人员积极与合作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农业生产关键时节,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和物化补贴,同时,拓宽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面,做到农民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随时入户,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群众满意度达100%。下城子镇悬村水稻种植合作社是由农民技术李正春为首的28户农民组成,在中心技术员李允锡的指导下,把370亩水稻田集中在一起,统一整地、统一栽培、统一收获。同时也作为农业高新科技展示基地,进行 8

新技术、新品种、新农机的试验、示范、推广和普及,极大的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其效果远远好于针对农民一家一户的推广。

(三)加强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科技培训工作是公益性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xx年我中心共举办培训班67期,广播、电视讲座3讲,召开各种推进会5次,印发技术资料3万多份(张),培训农民4万人次。其中中心各站办班讲课32期,培训师资骨干300余人,直接培训农民2000余人,发放科技书籍、宣传资料

1.2万份,咨询7000人次。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制定了《20xx年度穆棱市科技培训实施方案》,编写了穆棱市三大作物及晒烟、病虫害和土壤肥料等农业科技培训教材6套共计2万册免费发放到农户手中,同时,以配方肥推广依托,以农村三职干部和种田大户科技示范户为重点,组织每个乡镇为期一天的座谈交流会,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谊与感情,有效地促进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四)各业务站工作不断创新

在完成中心下达工作的同时,中心各站业务工作也不断创新。推广站根据省站要求,加大了对农作物生长时期的监测,尤其是玉米生育期的监测;植保站积极与火车站、邮政局等单位联合,扎实开展农业植物检疫工作,20xx年共签发调运检疫2023批次,调运合格种子及农产品13万吨,进行产地检疫6745亩,生产合格良种992,750公斤。测报站在加强常规测报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对苹果蛀果蛾、稻水象甲、大豆疫病等有害生物开展监测封锁防控工作,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有害生物监测体系,设立监测点10个,监测面积3000亩,土肥站则完成了3100个GPS土样定位点,目前已采集定位点土样3100个,其中个性化定位点1500个,土壤剖面点40个,目前化验工作已完成过半,经作站全体人员在全程跟踪烟草服务的 9

同时,对全市经济作物品种引进与推广积极进行技术指导,积极深入食用菌、果树、中药材生产各领域,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环保站积极融入国家节能减排大环境,大力实施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监测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普查,积极为农业环保工作服务。

(五)抓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和功能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农技推广体制管理,是发挥技术人员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创新推广理念,引进竞争评聘机制、奖惩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办公制度等,推广工作进行了细化,对示范园区项目建设、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及测土配方施肥项目3414试验等落实了具体的责任目标,按工作实际量化打分,调动了乡镇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各项工作都较好地得到落实。完善乡镇联络员制度、出车管理制度、招待费定餐制度、更夫责任制度、工勤值班安全责任制,制作专业人员岗位公示版,使中心工作进一步规范,提高了为农服务的意识和功能。

五、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全市农技推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总要求,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紧紧围绕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不断强化服务职能,创新推广机制,坚持一手抓技术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一手抓战线管理,强化体系建设,为发展生态农业、打造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提供有力技术支撑。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1、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一是围绕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广农作物健身栽培技术、病虫草害 10

无公害防治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农产品无害化生产技术。二是围绕粮食高产创建,积极开展优质高产大豆、水稻、玉米新品种的引进和先进实用技术组装配套,大力推广高产栽培模式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三是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开展特色经济作物品种的引进和集成配套技术的研究开发,大力推广无公害瓜果菜标准化生产技术、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等重大技术项目,推行标准化、无害化生产。

2、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和从业技能。科技培训在方式上要灵活多样,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农民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变说教式为双向信息交流式、思想观念沟通式,达到技术人员与农民间双向互动,变过去“浮在面上”、“重在线上”的培训方式为广泛深入点上、直接送技术到农家;在培训内容上要丰富多彩,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精心组织,要围绕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围绕重点推广项目,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努力培养一大批有经验、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加大技术指导服务力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继续深入实施“三个工程”,做好“四项服务”。一是全力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实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建立起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长效机制。二是深入素质提升工程。对农技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整体增强基层农技人员业务素质和综合技能水平,要结合项目,选派专家、技术指导员参加课时培训,同时以会代训、以网络教育学习代训、以外出取经代训、以田展观摩代训的方式定期进行培训,使技术人员业务知识不断得到更新。三是大 11

力实施沃土工程。要坚持标准,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完善“测、配、产、供、服”系列化服务体系建设上狠下工夫。做好“四项服务”,一是加强“农技110”咨询服务热线建设,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二是抓好生产信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和广播、电视、报纸以及《农技推广》简讯、《病虫情报》等宣传媒介向农民提供各种信息。三是做好专家大院来访农民的咨询服务。要严格按“首问责任制”办事,给来访咨询的农民一个满意的答复。四是及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服务。

4、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档升级。

一是要抓住国家重点扶持优质粮食产业、园艺产业、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的有利契机,依托各地资源谋划项目,跑省进京争项目、争资金。重点做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信息化项目、两大平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验区建设项目和省粮食高产创建等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二是完善项目储备库,充实一些效益明显、带动能力强、可行性大的科技攻关项目、农业开发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

5、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管理,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加强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 体系建设。稳定和健全机构,明确公益性职能,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增加推广经费,促进体系发展,发挥好“国家队”主力军作用。要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创新农技推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三权”上收后的乡镇站作用,做到管人与管事相结合。二是加强队伍建设。要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逐步实行农技人员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要改革用人机制,试行人员聘用管理,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农技推广队伍。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农技推广激励 12

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以工作实绩作为考核农技推广人员的主要依据,形成以岗定酬、考评实绩、奖优罚劣的分配机制,使农技推广人员的“责、权、利”相结合。三是加强自身建设。要努力争取资金,下功夫搞好在职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快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提高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培养一批“能调研、能写材料、能讲课、能为农民答疑解难”的四能专业技术干部,打造一支一专多能、高素质的农技推广人才队伍。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