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大气污染防治特点分析和经验借鉴

欧美大气污染防治特点分析和经验借鉴

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面临严峻挑战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工业结构的日益复杂,我国环境空气污染状况和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同时,工业化和机动车导致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汞、黑炭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居全球前列,以PM2.5和臭氧为代表的二次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许多城市和地区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的主要障碍。现阶段我国大气环境多污染物、高浓度、多尺度、多来源的复杂污染特征,是发达国家历经上百年陆续出现的问题在我国二十几年内集中暴发的典型表现,复杂的大气污染问题使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决策和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将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总结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为我国大气污染物控制提供借鉴。

二、国内外大气污染防治历程

1、美国大气污染防治历程

19xx年美国的《清洁空气法案》颁布并实施,从而构建了美国环境大气质量标准与排放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大气污染防治策略体系。USEPA在全国设立了247个州内控制区和263个州际控制区,各州对其所管辖区域内的空气质量负有主要责任。这一阶段美国主要通过对电厂和其他重工业废气的净化,以及对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的策略来实现空气质量的改善。19xx年《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颁布,将全美划分为“防止严重恶化区”和非达标区。为了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各州都制定了固定源和移动源相关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并以州实施计划的形式给出各州空气质

量达标和改善的时限和具体措施及可行性分析,EPA批准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19xx年《清洁空气法》第二次修正议案将酸雨、城市空气污染、有毒空气污染物排放三方面的内容纳入到法案中,制定和实施酸雨计划,并规定了二氧化硫排放许可证和排污交易制度。随着近地面O3和细颗粒物污染成为突出问题,20xx年美国EPA进一步发布了“清洁空气州际法规”,该法案旨在通过同时削减SO2和NOX帮助各州的近地面O3和细颗粒物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欧洲大气污染防治历程

19世纪中后期随着煤烟型污染在欧洲愈演愈烈,欧洲多个城市遭受了严重的烟雾事件侵袭,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采取了提高烟囱高度,消灭低矮点源和大规模开发应用消烟除尘、脱硫技术的控制策略。直到20世纪40年代,欧洲国家通过燃料替代的方式,将煤炭改为天然气和油,困扰多年的煤烟型污染才得以解决。到70年代,酸雨与污染物跨界传输问题的凸显,促使欧洲开始采取积极的总量削减控制策略,19xx年的赫尔辛基公约首次对SO2提出了削减50%的目标,此后在不同的公约中又分别增加了对NOX和VOC的削减目标。为了实现污染物的削减目标,欧盟通过实施大型燃烧装置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制加强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的控制,19xx年出台了首部《大型燃煤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制指令》(88/609/EEC),对新建电厂的SO2、NOX和颗粒物排放进行控制。从19xx年硫议定书修正案以来,基于不同生态环境,充分考虑地区间差异的临界负荷概念被提出,各缔约国根据自身对酸雨的敏感性程度来制定减排目标和进程,有效地调动了各国的减排积极性,同时也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在原本已获得较好成效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19xx年发布的哥德堡公约以控制酸化、富营养化和近地面臭氧的排放为目标,分别对

硫、氮氧化物、VOCs、重金属和氨的排放上限进行了限制,并进一步提出了对排放量较大和削减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进行大幅削减的计划。20xx年欧盟进一步推行了欧洲清洁空气计划,该计划基于EMEP提供的数据,利用RAINS模型从人体健康、建筑物、农作物和生态系统等4个方面对2000—20xx年污染物浓度及其影响进行了基线情景研究,并展开相应的费效分析。20xx年《大型燃煤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制指令》(2001/80/EC)出台,进一步加严了对污染物排放量的控制指标。

3、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历程

20世纪8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颁布,确定了我国以工业点源治理为重点,防治煤烟型污染为主的大气污染防治基本方针,提出通过消烟除尘等方法进行大气污染的控制。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SO2和酸雨问题的日益严重,19xx年我国开始实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逐渐对电厂SO2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在此期间,国务院批准了SO2和酸雨控制为主的“两控区”划分方案。近年来,我国的大气污染形势更加严峻,在煤烟型污染尚未根本解决的情况下,由于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导致NOX和VOC的大量排放,在我国的多个区域形成特征、过程、成因和影响均非常复杂的区域复合型污染,使我国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进入一个相对艰难的瓶颈期,“十一五”期间SO2总量控制工作获得了全面的胜利,“十二五”我国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NOX总量控制和在重点区域控制VOC的控制思路。

三、国内外大气污染防治特点比较分析

1、法律体系

美国的大气污染防治一直以来都以法律为基础,早在1881年美国的

芝加哥和辛辛那提市即开始尝试空气保护立法,随后美国诸州和地区均在辖区内建立了区域性的空气环境保护法律与规定。到19xx年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统一的空气立法——《空气污染控制法》通过并颁布实施。1963考虑到空气污染会直接对民众健康的影响,美国国会颁布了《1963清洁空气法》,于19xx年颁布了《空气质量控制法》。19xx年《清洁空气法》出台,美国各州建立起了沿用至今的基本空气质量管理体系,此后又历经19xx年和19xx年的两次修订,使其进一步得以完善。

在欧洲,由于欧盟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仅在贸易政策方面需要保持一致。欧盟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相继颁布了12个环境方面的指令。分别针对SO2、NOX、VOC、汞等有毒有害物质和工业企业的排污许可证等进行了规定。其中,19xx年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制订的《第1996/61/EC号指令》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IPPC法典。

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与美国基本相似,19xx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颁布,并于19xx年和20xx年进行了两次修订,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修订。为保障大气污染防治法律的实施,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配套的法规,如《城市烟尘控制区管理办法》、《关于发展民用型煤的暂行办法》、《防治煤烟型大气污染技术政策》等。配合新法的实施,还制定了配套法规如《排污总量收费管理条例》、《排污总量控制管理条例》、《机动车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加强城市扬尘污染控制若干规定》等。

2、标准体系

19xx年《清洁空气法》颁布后,美国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体系得以建立,该体系以采取一定的先进技术所能达到的水平为基础,

对包括SO2、NO2、O3和PM2.5在内的7种污染物的浓度进行了限制。此后,分别进行了7次修订,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EPA根据《清洁空气法》于19xx年编制和发布的。控制大气污染的主要手段就是对污染源实行排放限制,排放限制的核心是排放标准。排放标准都是针对各行业或各类污染源的具体特点而制定的,是以最佳实用技术为依据制定,更新频率较高。排放标准的实施受到联邦与州的双重监督。

欧盟从19xx年起,逐步颁布了一些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和建议值标准。最新的欧盟空气质量标准包括了PM2.5、SO2、NO2、PM10、CO、O3等,并纳入了铅、镉、苯、砷、苯并芘等有毒有害污染物。其中PM2.5用年均浓度考核,于20xx年作为目标值颁布执行,欧盟各成员国可以提出延期执行的申请,最长期限为5年,在20xx年必须正式执行。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欧盟标准制定了中长期细颗粒物达标的目标值,即20xx年目标标准为20μg/m3,20xx年标准为18μg/m3。除欧盟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外,各成员国和欧盟外欧洲国家(英国)也制定了各自的空气质量标准,但欧盟成员国的空气质量标准不得宽松于欧盟统一标准。

我国于19xx年颁布并实施了首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82),历经3次修订,于19xx年出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沿用至今。20xx年2月29日基于对公众健康的保护和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物质财富的重视,我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颁布,并将于20xx年开始在全国全面推行。新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同时收紧了PM10、二氧化氮浓度限值,实现了与国际的低轨相接。我国于19xx年出台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沿用至今,目前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污染排放标准体系,包括综合与行业两类、国家与地方两级排放标准。综合标准与行业标准并重,不交叉执行,优先执行行

业标准;地方排放标准较少,国家排放标准占主导地位。

3、管理制度

19xx年《清洁空气法》出台后,美国构建起了以总量控制制度为主线,涵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等的相对完善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有力的促进美国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20世纪70年代,美国首先在一些企业中推行空气污染的“泡泡政策”,并在排放信用的基础上在一部分地区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进入90年代后,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成为总量控制第二阶段——酸雨计划实施的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政府为排污机构提供交易平台,通过无偿分配、拍卖和奖励三种方式进行排污指标的分配。

按照欧盟指令的规定,盟成员国必须将减排、排放总量、排放预测系统地制成计划,并且通告公众。同时需要给出应急预案的行动计划,即在一定情况下如果污染物浓度即将到达或超过了临界水平,政府将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在短期内做出响应。此外,成员国要保证相互之间数据、技术和信息的共享,并接受来自欧盟委员会的监督和检查。

我国的大气环境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监督管理的原则,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限期治理、排污申报登记等一系列环境管理制度。近年来,我国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除了对新建项目从排放浓度到排放总量进行严格控制外,许多城市结合建设规划进一步调整城市布局,将污染严重企业逐步迁出市区,集中到新工业区。对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企业执行限期治理制度,通过限期治理措施,调整不合理工业结构和布局,促进技术进步,解决重点大气污染问题。我国的总量控制以美国为借鉴,将某一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要求采

取措施将排入这一区域的污染物总量,在一定时间内,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之内,以满足区域内环境质量或环境管理要求的一种管理手段。与此同时,我国也提出了排污许可和排污收费制度等经济手段来辅助和推动总量控制的进行,但是由于这些制度尚不完善,企业缺少主动进行污染治理的动力。

4、实施和执行

NAAQS颁布后,EPA要求每个州都必须制定一项在本州内执行和维持此标准的计划,即州实施计划,并递交EPA,在获得批准后方可在本州内执行。19xx年《清洁大气法案》修正案颁布后,EPA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执行酸雨计划,该修正案还将美国划分为O3达标区和非达标区,并对非达标区的达标期限做出规定。为了解决近地面O3问题,美国东北部各州制定并参与了臭氧输送委员会计划。20xx年该计划被一个在更大范围内实施的氮氧化物州际执行计划取代。19xx年加利福利亚州议会成立了南部海岸空气质量管区,要求在区域尺度上控制空气污染。为了进一步控制PM2.5和O3污染,20xx年“清洁空气州际法规”出台,通过减少跨州传输污染物的排放,保证美国未来的10年内在最大的程度上降低空气污染。酸雨控制方面,19xx年美国启动了国家酸沉降研究项目。在区域霾控制方面,19xx年开始,EPA和其他机构监测大气能见度。1999发布Regional Haze Rule,要求美国环保局和其他组织制定并执行空气质量保护规划削减引起能见度变化的污染物。建立了五个多州区域规划组织。

20xx年5月欧洲议会通过空气清洁计划,并把其纳入到欧洲规划中,此规划的目标是在欧盟国家间建立一个一体化的战略,防治空气污染。欧洲空气清洁计划包括几个方面:1)对欧盟现有立法的适当性和效能进行一次彻底的回顾。2)建立详细的空气质量数据库,细化对公众的指导。

3)进一步探索减少污染排放的措施,以达到空气质量要求的标准。4)设立空气质量指标以及国家级污染物排放限值的建议值。5)特殊行业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状况报告。

在我国,19xx年开始全面推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实施办法,以标准为依据对监测数据进行计分和评估,并上报中央政府加以公示。20世纪90年代随着污染的日益严重,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从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转变,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向区域污染控制转变。19xx年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布,增加了污染物种类,同时加严了标准。“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了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的减排新思路,并促使SO2减排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我国又进一步提出了城市“创模”,以促进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

四、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借鉴

美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有效的规范了企业的排污行为,健全的标准体系实现了随排污技术水平的提高排放标准的及时更新。而欧盟以达标管理为原则的控制策略,使各成员国以欧洲空气质量的改善为总目标,充分享有改善措施选择的自主性。通过比较分析,对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大气污染防治由以总量控制为重点向总量控制和空气质量改善并重转变。逐步实现多污染物协同控制,追求多重环境效果。

第二,进一步完善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执行的配套下位法规和章程。

第三,研究制定城市空气质量管理办法,国家层面采取措施促进地方制定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并对这个过程开展全过程指导和管理。

第四,基于工艺水平和能源消耗量,制定不同行业污染物排放量计

算方法,尽快确定企业的排污量,避免目标总量控制难以落地及不能有效实现空气质量有效改善的尴尬境地。

第五,克服单一行政命令实施手段,将企业纳入污染物控制主体中,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并将这些经济手段充分引入到总量控制体系中。通过实施主管领导问责制的方式,促使企业改进污染治理设施,并保证治污设施的稳定运行。

第六,充分发挥地方在环境治理中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与我国环境管理体系相匹配的执行计划,首先有国家基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研究和建立具有普适性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地方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提交环保部。相关部门经过详细论证通过后,在地方有序推进,环保部承担监督和检查的职责。

 

第二篇:广州市大气污染分析与防治

广州市大气污染分析与防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州市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了,要在现今世界潮流中继续发展,政府跟广大市民要加强环保意识,共同预防与治理广州市大气的污染。本文主要先介绍广州市大气污染的特点、空气污染的来源与空气污染的危害,跟着分析广州大气污染的原因、存在的公众环境问题,接着根据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状况,然后再提出广州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方案的想法及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大气污染 广州市大气 大气污染分析 防治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州市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了,要在现今世界潮流中继续发展,政府跟广大市民要加强环保意识,共同预防与治理广州市大气的污染。广州市的环境保护靠的是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减少对空气污染的排放,使广州的空气变得新鲜些,有利于我们的生存,特别是即将到来的16届广州亚运会,更加要做好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

一、 广州市空气污染的特点

(1) 总悬浮颗粒物( TSP) 和可吸入颗粒物( PM10) 含量高,能见度明显减少。

近年来广州市的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逐年显下降的趋势,但是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

(2) 二氧化硫排放量大,污染严重,造成酸雨污染严重。市区氮氧化合物污染

严重,造成空气中的二氧化氮浓度过高。

(3) 臭氧浓度较高。虽然还没把臭氧纳入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但是臭氧是

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对广州市民的身体有很大的影响。

(4) 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偏高。

二、 广州市空气污染的来源

(1) 广州市的可吸入颗粒物来源广、成分复杂、控制难度大。主要来源是煤烟

尘、施工扬尘、机动车尾气尘、垃圾焚化业、城市道路交通扬尘等二次污

染源。

(2) 广州市的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造成的大气污染主要是人为因

素引起的,而人为因素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由于人们使用空调与煤气燃烧引起的,还有就是汽车尾气的排放,这类污染源具有分布面广、排放污染物量大和排放高度低等特点,是造成城市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主要是工厂废气的排放。

(3) 广州市的臭氧主要是源于工业废气的排放。

(4) 广州市的挥发性有机物是由于市内加油站未进行油气回收工程,另一方面

是近年来广州市白云区制鞋业的迅速发展,排放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

三、 广州市空气污染的危害

城市空气污染对人类、气候和植物均造成了严重危害。大气污染与人群的许多疾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

(1)、总悬浮颗粒物( TSP) 和可吸入颗粒物( PM10)造成广州市的能见度差,虽然经过几年的整治,颗粒排放逐年减少,但是市区的能见度还是那么差,广州市的灰暗天气都有100多天

(2)、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使人民的皮肤癌的发病率提高,会腐蚀建筑物。

(3)、臭氧会危害人的眼睛、鼻和咽喉,会增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4)挥发性有机物腐蚀人的身体,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

四、造成广州市大气污染的原因

(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广州市广大居民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广州市刚发展的初期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

资源浪费大等状况

(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广州市之前的传统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

(3)、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广州市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账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还有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

(4)、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5)、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广州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五、广州市公众环境问题

一些贴近公众的环境污染问题未能彻底解决,例如饮食业油烟污染扰民未彻底解决,建筑工地、道路扬尘仍然可见;机动车冒黑烟问题还未有效控制;灰霾天气,能见度降低,严重影响公众感观。

六、广州市防治取得的成果

广州大气污染的重点源头是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的污染,主要是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广州实行禁摩,禁摩措施实施以后,大气质量大幅上升,灰霾天数大幅下降。北京有200多万辆机动车,大部分是汽车;上海有140万至150万辆的机动车,也大多是汽车;但是广州的170万辆机动车中110万辆是摩托车,同样公里数、运量,摩托车尾气所造成的污染是汽车的好几倍。

七、广州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方案的想法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涉及面比较广,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广州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必须从协调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该地区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作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控制污染的最佳方案。

本地区工业生产区应设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工厂区与城市生活区之间,要有一定间隔距离,并植树造林、绿化、减轻污染危害。对已有污染重,资源浪费,治理无望的企业要实行关、停、并、转、迁等措施。

(2)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广州市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73%,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因此,如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及二次能源,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还应重视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所谓清洁能源的利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对此,当前应首先推广型煤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以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3)区域集中供热

积极发展区域性集中供暧供热,设立规模较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用以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是消除烟尘的有效措施。这样还具有以下各项效益:①提高热能利用率;②便于采用高效率的除尘器;③采用高烟囱排放;④减少燃料的运输量。

(4)植树选林、绿化环境

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植物有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植物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茂密的丛林能够降低风速,使气流挟带的大颗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某些树种的树叶还分泌粘液,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树叶经雨水淋洗后,又能够恢复吸附、阻拦尘埃的作用,使空气得到净化。

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因而树林有调节空气成分的功能,一般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够消耗约1t的二氧化碳,释放出0.75t的氧气。以成年人考虑,每天需吸入0.75kg的氧气,排出0.9kg的二氧化碳,这

样,每人平均有10m2面积的森林,就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

八、防治对策

根据以上的综合防治方案,具体提出了以下的防治对策,

(1)、加强工业企业废气污染防治,消减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综合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广州市应大力继续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监督减排,督促脱硫工程建设、重点污染企业的脱硫整改工业企业废气治理改造等项目的完成与实施,关掉一批小火电机组,力争完成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广州市应积极开展工业污染源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工作,实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核定、统计,确定重点监管企业,实施污染控制,创造一批氮氧化物污染控制示范企业,抑制臭氧的生成,减少灰霾天气。还有要加强对水泥行业粉尘污染控制,淘汰落后产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

(2)、加强大气检测, 大众媒体监督

广州市在控制污染源方面, 政府首先应加强检测预报工作, 进行公众舆论监督。城市的空气质量像天气预报一样, 天天预报, 一是唤醒全民对生命之气大气质量的关注, 另一方面, 对主要大气污染源的工业企业增加压力。严格遵守《广州市工厂排气污染防治规定》

(3)、促使企业进行工艺改造, 加大环保投资

广州市市委政府要加大执法力度, 对那些耗能大、污染重、效益差的企业, 依据环保法规及行政的、经济的调控手段, 坚决实行关、停、转, 对污染大户要强制执行环保处理措施, 促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级别的排放标准。

(4)强化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广州素有“美食天堂”之称,目前有近3万户饮食服务企业,且多数设置在商业繁华区和居民住宅区,在方便群众生活的同时,也对污染防治带来较大的压力。广州市应在严格执行《广州市污染防治规定》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合对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和查处的协作机制,完善饮食服务业布局规划,加大执法力度,严查无照、超范围、污染严重、影响“民生”的典型饮食服务业户的污染整治。

(5)、控制交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

第一治理交通污染源首先要确定城市规模, 控制人口数量,要适当控制一下外地人来广州的流动人口。第二要控制车辆数量,继广州市区禁摩以后,广州市又大力发展公交事业,例如增设BRT,让市民出行方便,减少汽车的流动量。第三要对车辆能源进行改革。从目前来看, 推广无铅汽油和推广汽油车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具有可行性, 从长远来看, 要开发和生产对大气无污染的新型能源车辆, 如太阳、电能车辆等, 从根本上解决车辆尾气污染问题。

(6)、开展加油站和有关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治理,减轻城市灰霾。 重点对广州各个地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控制,对加油站进行油气回收工作方案,建立示范工程

(7)、合理城市工业布局

即使达到国家规定的废气排放标准的工业企业, 其气体排放物仍对大气有一定的污染。所以, 在广州市内对旧城改建和新城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 包括主导风向和地理环境。在工业企业选址时, 从大气影响方面考虑, 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根据城市的主导风向, 厂址应选在下风向; 二、厂址应选在空气流畅, 利于废气扩散和稀释的地方; 三、与居住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的大小,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防护级别标准执行。

(8)加强城市扬尘污染控制,减少空中悬浮颗粒物

加强对广州市内的各类工地,裸土‘道路和物料储运扬尘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工地余泥洒漏和粉尘污染。从工地源头管理、道路清扫保洁、散落物料运输管理等三方面着手,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起各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整治扬尘污染的控制机制。

(9)、搞好城市绿化

搞好广州市城市绿化是防治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生物措施。今年暨亚运的即将到来之际,国家拨款来对广州市进行大规模的绿化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植物杀菌、滞尘、吸收有毒气体、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比例等特性, 减少城市大气污染, 提高城市大气质量。绿色植物特有的生态功能,可以起到吸收、吸附空气中的CO2 等污染物,放出O2 ,降解、转化有毒气体,减轻空气污染和防尘杀菌、降温增湿、调节气候、减弱噪音、防止沙尘等作用。建议公路建设单位对公路两侧边坡、互通和中央隔离带等地方及时绿化,并选择耐污染且净化效果好的植被,同

时加大商业区及生活区的绿化治理。要严格执行车辆的排放标准并限制运载车辆在住宅区运行,加强生活区和商业区的规划建设,加宽商业区的公路,适当缓解交通对空气的污染。

(10)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环保工作中去

政府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动员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到广州环境污染防治的行列中来。提倡市民优先考虑乘坐公交与地铁,减少汽车的行动量;鼓励市民参与绿色建设活动,加强广州市的绿色环境;要求公交、出租、货运车辆的司机按期进行保养车辆,确保车辆排放达标;建立完善的举报知道,让群众对广州市内的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1、中国大气污染现状与防治技术综合分析

2、亚运期间广州市空气污染防治对策浅析

3、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

4、《环境保护与生态发展概论》

5、《世界环境保护与大气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