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

浅谈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

英语新课程标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也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的课程标准更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充分说明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同时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而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着主角——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沦为配角,甚至是观众,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展。

有鉴于此,我们进行了“学案导学” 六步教学模式的尝试,力图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学案导学” 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导学提纲,以学生自学、合作学习、讨论,教师导学释疑为手段进行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和教师的引导下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我们近期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尝试中的几点做法和感受:

一、学案的设计和编写是关键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精心设计“学案”,从教材知识体系出发,对课标、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在内容上呈现思维梯度,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学案”的具体形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但 “学案”涵盖以下几个环节:

1. 情景导入,目标定向。学案中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我们尽可能不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用“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明确语言给出学习目标。

2. 学案引领,自主学习。把重难点交给学生。教学的重难点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也是启发学生探究的切入点。把重难点提前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思维启示,特别是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作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习能力。

3.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自主学习后,小组里交流学习情况,实现兵教兵,教师随机备课,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作到心中有数。

4. 启发引导,精讲点播。对全班存在的问题,点播。严格执行“三讲三不讲”,注重“三讲请”。

5. 系列训练,当堂达标。优化达标练习,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教师面对全体学生做到起点适中、难易适中、题量适中,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6. 回扣目标,总结反思。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课堂导学是实施学案的具体过程

拥有了精心设计和编写的学案,我们下一步就是要借助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去实现学案的设计,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我们在实践中对于新授课的教学一般采用“提问—讨论—归纳—练习”方

式,这种课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实际上,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错误的观念和观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评典型的问题,同时组织进行学习成果交流,从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方法概括、总结规律、重点回顾等,使学生由表现性认识上升到深层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复习课我们一般采用“探究—交流—小结—应用”的方式,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带有研究性和拓展性。此种课型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一些难度较高的知识,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导学指导上也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

三、“学案导学”教学反思

经过近段教学实践表明,学案导学对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也是“学案导学”最值得肯定的地方。 首先,“学案”注重了“学”,几乎整个教学活动都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本节课学生应掌握哪些语言点、语法点,发展他们哪方面的语言能力,以及他们目前的水平与教材之间的差距。此外,学生们之间的互学互研使得学生在孤军奋战的同时,能够学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同时,通过互助学习,学生互相了解、信任,增进了友谊。

第二,“导学”要讲究“导”。人在认知过程中,适当的问题,能激发学习动机。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不断的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学习能力。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力争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我们变教为导更要讲究艺术,要跟上学生的思路。对任何疑难问题不能直接讲授给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真正领悟、掌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课堂上的不同情形,迅速搜集学生学习的

信息,进行精心备课,对学案进行添加、修改使其进一步完善,绝不能受固定思维框架的束缚。同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分类引导的方法,对差生设置的问题难度要低一些,且要层层递进,逐渐接触问题的实质;对优秀生要仅仅点拨关键之处,设置的问题难度大一些,力争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和训练。

当然,我们在“学案导学”的尝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起初,学生对学案不适应,不能认真完成学案中基础知识的自学要求,造成课堂上仍旧被动听课,课堂讨论环节组织困难,更不用说课堂知识的延展和研究性学习了;因此,我们在课堂时间的监控上也在逐步调整之中。随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逐渐深入,一切都在好转。当然,我们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挖掘学案导学的巨大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

 

第二篇:“自主学六步导学”课章教学模式探究

自主学六步导学课章教学模式探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