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馆调剂员工作职责

外联工作职责

中药调剂是执行医生治疗处方服务窗口,担负者调配方及煎药两种任务,我们推出”零差错”优质服务活动,并制定如下服务公约

一. 凡上岗药剂师,应熟练掌握十八反,十九畏中药配伍制剂,如有此类处方出现应立即与医生沟通,做好调整.

二. 调剂师上岗后一律不准使用手机处理个人私事.由于诊疗处方相关患者疾病转归.一定要做到认真抓药,先煎,后下交代分明.煎药时间,定时准确,切不可玩忽职守,杜绝差错及事故出现.否则,由此造成的损失,自己赔偿并承担医疗责任.

三. 药剂师对中药饮片流量情况要心中有数,发现缺货要及时告知馆助,尽快补上,有滞销货及不宜存放货要与医生沟通及时销出,减少药品损失.

四. 饮片煎煮时间长短,相关疗效,要认真执行每个处方中药饮片先煎后下的煎药原则,以更好地发挥处方疗效,这也是调剂师业务考核的主要指标.宝和堂要求这项业务”零差错”,希望大家要认真贯彻执行.

五、收到处方后负责处方中各项内容、病员姓名、年龄、药品名称、剂量、剂型、服用方法、禁忌等审查无误后方可调配,调配后经过复核方可发出或煎药。

六、熟练使用礼貌用语,礼貌客气回答病人提出的各项专业知识,使顾客满意。

七、根据顾客需求合理推荐药品及相关器材。

八、利用专业知识辨认处方、分析处方、精准调配处方,注意配伍禁忌。

九、负责药品的鉴别及养护、办理药品进货验收和退换。

十、按商品陈列要求整理陈列,将到货药品上斗。

十一、负责煎药工作,及时通知客人取药.

十二、负责养生茶煎煮和备料工作,确保养生用料充足.

十三、做好调剂台,药斗,煎药房及相关用品、用具的营业前准备工作,保持调剂台,各药斗斗面,煎药房,地面等环境卫生,达到干净、整洁。

十四、检查柜台及库存商品数量是否充足,不足的须及时填写“缺货计划”并制作计划报表,做到所有药品无断货现象。

十五、柜台到货须认真清点验收,及时上斗,同时配合配货员将上斗后余下之商品在储存板或货架上归类堆放整齐。

十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做到对所负责的每种商品的价格、产地、规格及特性都心中有数。

十七、如有任何问题应及时做好交班工作,应对接班人员告知商品销售已补货和需补货商品情况,做到交接清楚、补货无重复。

十八、维护店内调剂相关设备、设施。

十九、优先做好本职工作,闲时协助其他岗位工作

 

第二篇:中医医师岗位职责1211

中医医师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依法行医;

2、准时开诊,坚守岗位,不擅离岗位,仪表端庄整洁,挂牌上岗,按操作规程,负责本科室的各项工作;

3、严格按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的《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病历,提高中医内涵质量,病史书写合格率90%以上,处方合格率100%;

4、认真负责,细心、耐心、精心、热心,力争减少差错,防止事故发生;

5、严格执行院内规章制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6、服从院部、职能科室、科组长调配,做好科组间的团结协作工作;

7、努力钻研业务,宏扬祖国医学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及时总结,开展社区中医药科研工作;

8、廉洁行医,不准索要收受红包,回扣,杜绝不正之风。

9、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工作。

中医科工作制度

1、设立中医门诊,开设中医病房或中西医结合病房,加强中医科室

的建设,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药遗产。以中医方法为主,必要时可请西医协助。 2、中医科病员的入院、出院、饮食护理均由中医决定,诊断、治疗

3、中医可按病员病情签署诊断、病假、死亡等有关医疗证明书。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认真及时书写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病历(包括门诊病历)。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要签全名。

4、积极开展中医的科研工作。

5、承担中医和西医学习中医的教学工作,认真带好进修、实习人员,定期开展中医学术活动。积极采集民间士、单、验方,进行整理、

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进行推广应用。

中医针灸医师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依法行医;

2、准时开诊,坚守岗位,不擅离岗位,仪表端庄整洁,挂牌上岗,按操作规程,负责本科室的各项工作;

3、工作认真负责,细心、耐心、精心、热心,严格规范消毒针具,严防交叉感染。诊疗取穴部位准确,手法得当,力争减少差错,防止事故发生;

4、严格执行院内规章制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5、职能科室、科组长调配,做好科组间的团结协作工作; 服从院部、

6、努力钻研业务,宏扬祖国医学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及时总结,开展社区中医药科研工作;

7、廉洁行医,不准索要收受红包,回扣,杜绝不正之风。

8、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工作。

康复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做好本地区居民因急、慢性疾病、创伤、老年病及残疾等所致的功能障碍者的康复工作

2、负责组织和指导有关康复医疗、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降低病、伤,残的发生或减轻伤残后其功能障碍的程度。

3、负责康复医疗的咨询、评定转诊和支持工作,保存和整理康复医疗记录和病历档案。对 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进行客观、准确的评定。

4、负责组织和指导病、伤、残者的康复治疗,采取各种措施治疗病、伤、残者,以改善其功能。

5、积极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疗法,为社区居民及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首诊医生负责制 1、第一个接待病人的科室和医生称为首诊科室和首诊医生。

2、首诊医生负责接诊病人的诊断、治疗及相关记录。首诊医生为非典、禽流感等法定传染疾病的责任报告人。

3、对一次就诊不能确诊的病人,首诊医生应向病人解释清楚并预约下次就诊时间及检诊等相关事项。对二次就诊仍不能确诊的病人,首诊医生应主动邀请上级医师会诊或申请院内会诊,必要时按相关制度邀请院外会诊。

4、对确系非本科疾病病人,应耐心向病人介绍其病种及应去就诊科室。对边缘性疾病病人,不得拒诊,必要时,可请有关科室会诊。在未明确收治科室时,首诊科室和首诊医生应负责到底,严禁相互推诿。

5、如复杂病例(重危或多发伤),需两科或更加科室协同抢救时,首诊医生应首先实行必要的抢救,并及时通知医疗康复部,以便立即调集各有关科室值班医生、护士等有关人员。当调集人员到达后,以其中职称最高者负责组织抢救。首诊医生应向接诊医生介绍病情、抢救措施及交接记录后方可离开,如提前离开,在此期间发生的问题,由首诊医生负责。

6、如患者确转/转院,且病情允许搬动时,由首诊科室和首诊医生负责有关规定联系安排,并要落实好接收科室/医院后方可转科/转院。

中医处方制度 1、有处方权的医生,需将签字或印模留于中药科。2、药剂人员要了解完整处方的结构和内容,要掌握不合格处方的判断标准。

3、对不合格的处方要及时登记,对其错处未行修改更正之前,药剂科有权拒绝调配

4、含毒、麻药及贵重、副食品的处方,按药品“专管”等规定办理,不得拿原则作交易。

5、处方上药品数量一律用阿拉伯字码书写,要按国际统一单位,不能用“袋”、“包”、“盒”等包装用语。

6、有涂改、配伍禁忌、剂量太大之类的处方,无医生特殊强调标记(再签字)时,药剂人员不予调剂。

7、一般处方保存一年,毒性中药处方保存二年,到期后经主管院长签字方予销毁。毒性中药处方须由药师以上人员复核、签字。

8、对要求重配的处方,外处方及非专管品类的单味药处方,由中药房接纳办理。

9、处方的统计、保管要按日、按月打捆存放,以备查询之用。

10、药剂人员不得为自己及其亲友熟人开方。 药剂科主任职责

一、在主任领导下,负责药剂科全面工作和“药事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制订各项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按期总结汇报。

二、审定药品预算、采购计划,制定和修改本中心“基本药物品种目录”,并组织实施。

三、领导和组织药品的采购、贮存、供应、调剂、制剂和检验工作。指导或参加复杂的调剂、制剂和检验工作,确保药品质量。

四、领导全科人员学习贯彻《药品管理法》、《医院药剂管理》及有关药政法规,并认真监督,具体落实。

五、督促和检查毒、麻、限剧、贵重药品的使用、管理工作,组织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安全,严防差错事故。组织实施药品登记、统计工作。

六、经常深入临床科室,了解需要,征求意见,主动供应。督促检查各科室的药品使用、管理情况。

七、领导科室人员进行业务学习,进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的意见。

八、组织中草药的加工炮制和改革剂型,开展科室研究和技术革新。

九、搞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及临床教学。

十、确定本科人员轮换和值班。

药剂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和主管药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二、指导和参加药品调配、制剂工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三、负责药品检验鉴定和药检仪器的使用保养,保证药品质量符合药典规定。

四、参加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经常向各科室介绍新药知识。

五、检查毒、麻、限剧、贵重药品和其他药品的使用、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并向上级报告。

主管药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药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二、负责指导本科室技术人员对药品调配、制剂和加工炮制工作。

三、负责药品检验、鉴定,保证药品质量符合药典规定。

四、组织参加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了解使用效果,征求意见,改

进剂 型,提高疗效。

五、检查毒、麻、限剧、贵重药品和其他药品的使用、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组织本科室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药库管理制度 一、计划、预算、采购:

1、药品采购计划,应根据本中心(站)各科室的实际需要、用药规律和库存情况,由保管员制定采购计划,经科主任审核后,由采购员执行。

2、增加新品种必须经院药事委员会审批,并以此做为存档依据。采购员不得擅自增加品种。

3、采购药品时应保证药品质量,三证是否齐全,有无霉变及效期药品时间等。

4、计划预算批准后,复写二份,一份送医药公司作为供应计划,一份存药剂科备查。

二、出入库验收

1、凡购入或调进之药品,必须由保管员根据原始单据逐件验收,验收合格后入库并填写入库单。入库单一式三份,一份交财务管帐人,一份交药品会计,一份保管员留存。入库质量可疑者需经检验,发现伪药应及时汇报处理。

2、药品验收时,发现实物与原始单据所载规格、质量、数量不相符,应根据情况及时查明更正或退换。

三、药品管理

1、药库应按药品性质分类管理,随时登记,保证帐货相符。

2、各种收支凭证,应分类按月保存备查。

3、药库应注意温度、湿度、通风、光线等条件,防止药品过期失效、虫蚀、霉变。门窗应注意关锁,严禁吸烟,防止火灾。

4、有关毒、麻、精神药品的保管,按“毒、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执行。

四、领发

1、发放药品时,必须填写“领物单”一式四份,一份由领物科室保存,一份交财务管帐人,一份交药品会计,一份由保管员留存。领用人、发药人签字,严禁用白条或处方签代领物单。

2、药剂科应在业务上对中心(站)各科病房备用药品的管理加以指导,并经常检查药品质量和使用、保管情况。

五、帐目及统计报表

1、药库设药品总帐,由保管员管理。

2、药品按季盘点一次,确保帐、物相符合。

3、帐目不得随便涂改,如有错误需更正,应在改正处加盖印章。

4、药品统计月报于下月6日前上报,各项报表按规定格式填写。

5、接到药品调价通知后,应按规定时间计价,并及时分发药品调价通知单。 中医处方制度

1、有处方权的医生,需将签字或印模留于中药科。2、药剂人员要了解完整处方的结构和内容,要掌握不合格处方的判断标准。

3、对不合格的处方要及时登记,对其错处未行修改更正之前,药剂科有权拒绝调配

4、含毒、麻药及贵重、副食品的处方,按药品“专管”等规定办理,不得拿原则作交易。

5、处方上药品数量一律用阿拉伯字码书写,要按国际统一单位,不能用“袋”、“包”、“盒”等包装用语。

6、有涂改、配伍禁忌、剂量太大之类的处方,无医生特殊强调标记(再签字)时,药剂人员不予调剂。

7、一般处方保存一年,毒性中药处方保存二年,到期后经主管院长签字方予销毁。毒性中药处方须由药师以上人员复核、签字。

8、对要求重配的处方,外处方及非专管品类的单味药处方,由中药房接纳办理。

9、处方的统计、保管要按日、按月打捆存放,以备查询之用。

10、药剂人员不得为自己及其亲友熟人开方。

毒、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一、

医疗用毒性药品(简称毒性药品) 1、毒性药品是指毒性剧烈、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2、毒性药品的管理,应做到专柜加锁、专人保管,并建立保管、验收、领发、核对登记制度,严禁与其他药品混放。其他包装容器上

必须印有毒药标志。

3、毒性药品的处方应完整、清晰,每次处方不得超过2日极量。麻

黄素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处方应当留存2年备查。

4、毒性药品的供应、调配,必须有医生签全名的正式处方,并由配方人员及具有药师以上技术职称的复核人员签名盖章后方可发出。配制含毒性药品的制剂,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准确投料,记录完整。对处方未注明“生用”的毒性中药,应当付炮制品。不得

非法使用、储存、转让、借用。

5、毒性药品的处方应完整、清晰,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2日剂量。

麻黄素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处方应当留存2年备查。

6、群众自配民间单、秘、验方需用毒性中药,购买时要持有本单位或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证明信,药房方可发售。

每次购用量不得超过2日极量。

二、麻醉药品

1、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型、能成瘾癖的药品。

2、麻醉药品实行“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

册登记”

的管理。不得非法使用、储存、转让、借用。

3、使用麻醉药品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并经考核取

得麻醉药品处方资格后,按相关规定正确使用麻醉药品。

4、麻醉药品处方应书写完整,字迹清晰,签写开方医生姓名,配方应严格核对,配方和核对人员均应签名,并建立麻醉药品处方登记

册。医务人员不得为自己开处方使用麻醉药品。

5、麻醉药品的每张处方,注射剂为一次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超过3日常用量,按缓释制剂处方不超过7天。处方应当留存3年备查。

6、病区存放的少量麻醉药品,应有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保管登记。药剂科有权不定期检查。病房固定的麻醉药品换取时,必须凭处方

和空安瓿(安瓿上药品必须清晰可见)换取。

7、麻醉药品的采购,应持市卫生局核发的《麻醉药品购用印鉴卡》,按麻醉药品购用限量的规定,在指定的麻醉药品经营单位购买。

三、精神药品

1、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

使用能产生依赖型的药品。

2、依据精神药品使人体产生的依赖型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分为

第一类和第二类。

3、精神药品应专人专柜管理,建立精神药品收支帐目,按季节盘点,

做到帐物相符,发现问题应当立即上报。

4、精神药品的处方必须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药品名称、剂

量、用法等,处方不得涂改。

5、医师应该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严禁滥用。除特殊需要外,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每次不超过3日常用量,第二类精神药品

的处方,每次超过7日常用量。处方应当留存2年备查。

6、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采购,应持市卫生局核发的《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签卡》在指定的经营单位购买,不得使用现金交易。

7、所购精神药品只准在本单位使用,不得转售。

中药剂人员岗位职责

1、准时开诊,坚守岗位,不擅离岗位,仪表端庄整洁,挂牌上岗,按中药房操作规程,负责中药房的收

方、核对、发药和相关的各项工作;

2、严格执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中药处方、配药发药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严格按医院的各项操作常规依法规范操作;

3、认真做好四查十对二告知工作:核查中药处方有无错误、查中药配伍禁忌、查药品、查用药合理性;核对科别、姓名、性别、年龄、中药成药和饮片名称、标签、规格、数量、用法用量;告知用法先下、后煎、

包煎、吞服等方法,注意事项;

4、严格按国家中药管理局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中药饮片认真保管,经常检查,防止过期变质,保证质量,

对过期变质的药品严禁使用;

5、按《药品管理法》规定,属“毒”“麻”“限剧”“贵重”等类中药饮片,按有关规定保管、存放、使用及登记;

6、严格按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药品管理法》

相关规定对中药进行分类,排放;

7、中药人员应熟练掌握中药成药、饮片的的性能、药理作用、用法及配伍禁忌,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医

师联系。

药剂士(中药剂士)职责

一、在药剂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二、按照分工,负责药品的预算、请领、分发、保管、采购、报销、回收、下送、登记、统计和药品制剂与处方调配等工作。

三、担负药剂员的业务学习和技术指导。

四、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管理毒、麻、限

剧、贵重药品,严防差错事故。

五、经常检查和校正天平、冰箱、干热灭菌器及注射液过滤装臵等

设备,保持性能良好。

药库工作制度

1、药库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品管理法》,作好药品管理工作;

2、购药计划应根据临床的用药需求,依据本中心(站)“基本用药品种目录”拟定后,经主管主任批准后方可从规定药品销售单位购臵

药品。

3、临床要求的新药,需由中心药事委员会集体讨论后,填写首次购

药审批表,由主管主任签字后方可购入

4、对购臵药品的质量、数量等应严格执行入库验收、核对等工作,作好药品的期效、品种、帐目等项目登记工作。注意发现存放药品的变化,若出现问题,及时与该药品销售单位进行联系,更换或退

掉,并做好各项登记。

5、药品应在符合环境要求的条件下放臵,分类摆放整齐,设有相应的通风、温储等设备,做好药品的养护。毒、麻精药品严格执行特

殊药品管理制度。

6、计算机管理药品帐目,建立进、销、存帐目管理,做到日清、日结、月盘存,每月对在库存的药品进行一次质量抽查,全年覆盖率

在100%。

附件1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建设标准

第一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坚持公益性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设

施、服务能力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臵合理。每3-10万居民或

每个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臵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根据需要设臵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

务机构的场所及相应的设施、设备应符合《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

的要求。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

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卫生服

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

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

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有效地开展健康

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服务和一般常见

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服务功能、服务人口、居民的服务需求,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设臵卫生专

业技术岗位,配备适宜学历与职称层次的卫生技术人

员。 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依法进行注册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按照登记的诊

疗科目执业;执行各项技术规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

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确保服务安全。

第二部分

一、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和中医药工作的方针政策

(一)政府高度重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将其纳入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政府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有中医药管理部门

参加,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各项工

作。

(三)制定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

活动实施方案并纳入相应年度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

施。

(四)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的政策;市、区政府在安排相关经费补助时,统筹考虑社区中医药

服务,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所需

的基本设施设备和人员培训等中医药服务工作的投

入。

(五)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

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完善参保人员利用社区医疗

服务的引导措施。将符合条件的社区中医药服务项目

纳入支付范围,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时

应用中医药诊疗方法的自付比例比使用其它诊疗方

法的自付比例低。 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要适应中医药服务的要求

(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注册登记中医科(含民族

医科),开设中医诊室,设臵中药房,配臵中药饮片

调剂设备和常用的中医药诊疗设备。

(七)社区卫生服务站要配臵常用的中医药诊疗设备。4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

(八)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立中医医院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服务的联合与协作,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

制度。 三、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中医药水平

(九)建立鼓励大中型中医医疗机构有关在职及退休中医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兼职服务的制度。

(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接受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或规

范化培训。

(十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不低于25%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其中至少有2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 四、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要体现中医药的特点

(十二)预防

1.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2.开展不少于2种慢性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肿瘤、老年骨关节等)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

的服务,对社区主要危险因素进行行为干预;

3.在居民健康档案中体现中医内容,运用中医理论开展流行病

学调查。

(十三)保健

1.制定适合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中医保健方

案,并组织实施;

2.制定适合社区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保健方案,并组织实施;

3.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

功法、体质调养等工作。

(十四)康复

1.将中西医结合康复内容纳入社区康复体系;

2.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对中风后遗症、

伤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十五)健康教育

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知识,引导社区居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编制、发放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处方和宣教资料,宣教资料

每年不少于3种。

(十六)计划生育咨询以及技术指导

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和孕产妇保

健的咨询及指导。

(十七)医疗 1.在门诊、病房、出诊、家庭病床等工作中运用中医理论辨证

论治处理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

2.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火罐、敷帖、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热熨、导引等中医药方法;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门诊量不低于总门诊量30%;社区

卫生服务机构的门诊中医科室中医治疗率不低于85%;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成药品种不少于80种,中药饮片不少于250种;社区卫生服务站中成药品种不少于50种或中药饮片

不少200种。

五、严格社区中医药服务的监督管理

(十八)严格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使用管理,严格执行中医药

技术操作规范。 (十九)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考核机制,将中医药

业务开展情况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管理人员

年度工作考核目标。

(二十)及时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内容

和方式。

(二十一)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特色服务内容的知晓率不低于90%,对中医药服务的满

意率不低于85%。

附件3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申报辅助材料

中医医师岗位职责1211

中医医师岗位职责1211

中医医师岗位职责1211

填表人:填表日期年

区卫生局(盖章)

月 日

注:1.本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填写一张;

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

2.如机构为社区卫生服务站,需在名称后注明是否以中医药服务为主,如×××

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要体现中医药的特点

(一)预防。

1、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根据不同季节、

不同传染病有不同的具体措施。

2、开展不少于2种慢性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肿瘤、老年骨关节病等)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的服务,对社区主要危险因素

进行行为干预。

3、在居民健康档案中体现中医内容,运用中医理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患不

同疾病的患者有针对性指导。

(二)保健。

1、制定、组织实施适合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中医保健方案。

2、制定、组织实施适合社区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保健方案。

3、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食疗药膳、情志调摄、体质调养等工作。

(三)康复。

1、将中西医结合康复内容纳入社区康复体系。

服务。

(四)健康教育。) 2、结合现代理疗手段,运用中医疗法开展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的社区康复

1、社区健康教育要有中医药内容。

2、运用多种形式,宣传中医药防病、保健知识。

于3种,健康教育处方不少于10种。

(五)计划生育咨询以及技术指导。

(六)医疗。

3、编制、发放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处方和宣教资料,宣教资料每年不少 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咨询和指导,参与孕产妇保健。 1、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处理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根据“简、便、廉、效、验”的原则,充分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火罐、敷帖、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等中医药方法,治疗

疾病。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试行)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全科医学概念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达到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执业的基本要求。

二、培训对象

从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三、培训方法

1.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集中培训方式。

2.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临床实践与社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实践技能的培训,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参考学时:50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0学时,实践教学200学时。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全科医学概论

1.基本理论

掌握全科医学的概念,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和服务模式,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临床诊疗与思维方式。掌握中医学的健康概念,以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调护等理论。掌握家庭的定义、结构与功能、家庭与健康及疾病的关系。掌握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模式和原则。熟悉病人管理与教育及医源性疾病的预防。熟悉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及有关问题。

掌握社区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和不同人群的用药特点。

2.基本技能

掌握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全科医疗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病历的书写,中医药特色的全科医疗综合模式和医患交流的技巧,掌握社区诊断的方法,熟悉居民家庭档案的建立和运用。

掌握处方药、非处方药区别,老年用药、儿童用药特点,中药、西药合用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3.参考学时

理论教学34学时,社区实践2学时。

(二)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

1.基本理论

掌握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社区常见精神疾病(老年痴呆、抑郁症等)防治的中医药基本知识,熟悉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这些知识与全科医学的关系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意义。

2.基本技能

掌握社区心理咨询的内容和方法,掌握社区常见精神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用药及方法,熟悉社区卫生服务中常见伦理问题的处理。

3.参考学时

理论教学14学时,临床实践2学时。

(三)预防医学

1.基本理论

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熟悉疾病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的概念,掌握疾病频率测量的常用指标。熟悉常用计量、计数资料的分析方法与适用范围。掌握社区疾病预防策略与三级预防的概念,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预案,了解我国卫生工作基本方针。了解居住环境、饮水、空气卫生等对健康的影响。熟悉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2.基本技能

熟悉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与技术,掌握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掌握社区计划免疫

工作的实施措施。熟悉社区营养调查和监测方法与技术,社区营养干预、检测与计价技术。

3.参考学时

理论教学16学时,社区实践4学时。

(四)中医养生保健学

[一般人群养生保健]

1.基本理论

掌握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和原则,掌握中医精神调摄、药膳食疗、运动功法、四季养生、药物养生等常用养生保健的机理与方法。熟悉开展社区中医养生保健的策略与步骤。

2.基本技能

掌握四季调神、怡养心神的方法,熟悉中医药膳的配伍、制作方法与要领,熟悉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运动功法,熟悉常用中药养生的名方组成与使用方法。

3.参考学时

理论教学12学时,社区实践12学时。

[重点人群养生保健]

1.基本理论

老年保健:熟悉老年脏腑功能、气血津液、情志变化特点;掌握养生保健和延缓衰老的知识;掌握老年常见健康问题的防治和临终关怀;熟悉开展社区老年中医养生保健的策略与步骤。

妇女保健:了解妇女各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气血津液、情志变化特点;掌握妇女各期保健、疾病的预防,熟悉中医关于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以及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熟悉开展社区妇女中医养生保健的策略与步骤。

儿童保健: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小儿中医生理、病理特点;掌握儿童保健、意外伤害预防、疾病的预防;熟悉开展社区儿童中医养生保健的策略与步骤。

2.基本技能

老年保健:掌握老年四季养生、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运动保健、起居调护、体质调理的原则和方法;掌握社区老年人健康分级管理办法、生活质量评价方法及与老年人交流的技巧;熟悉老年常见病的社区干预措施。

妇女保健:掌握中医对孕、产妇的保健方法,熟悉中医对围产期、绝经前后的保健方法,了解优生优育的指导方法。

儿童保健:掌握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及其它预防接种方法,掌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及添加辅食的顺序和原则,了解青春期儿童的中医保健方法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3.参考学时

理论教学12学时,社区实践12学时。

(五)中医康复学

1.基本理论

掌握中医康复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社区常见病中医康复的基本知识,熟悉残疾的分类及等级。

2.基本技能

掌握社区常见病中医社区康复的物理康复、药物康复和自然疗法的基本方法,熟悉残疾康复指导、康复服务和康复训练方法。

3.参考学时

理论教学12学时,临床实践4学时,社区实践8学时。

(六)社区基本诊查技能

1.基本理论

掌握中医四诊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基本

理论。掌握各类常用检验报告、x线、超声波、心电图的临床意义。

2.基本技能

掌握中医四诊和常规查体的规范化操作,能够分析常见病的各类检验报告、心电图、x光片、超声波等影像学诊断结果。掌握常见病的临床诊断、辨证方法。

3.参考学时

理论教学16学时,临床实践16学时。

(七)中医适宜技术应用

[针灸疗法]

1.基本理论

了解经络学、腧穴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穴位的归经、主治,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针灸临床适应证及配穴原则。

2.基本技能

掌握单手、双手进针法及针刺基本手法,熟悉常用穴位的刺灸方法和针刺禁忌。掌握三棱针放血、艾灸、穴位注射等操作方法和技巧。了解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方法。掌握本地区针灸适宜技术的应用。

3.参考学时

理论教学12学时,临床实践12学时。

[推拿疗法]

1.基本理论

掌握推拿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推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在社区的应用原则。

2.基本技能

掌握推拿的基本手法,掌握滚、按、揉、摩等手法的技巧。掌握本地区推拿适宜技术的应用。

3.参考学时

理论教学12学时,临床实践12学时。

[其它疗法]

1.基本理论

熟悉刮痧、贴敷、拔罐、中药熏蒸等的适应证和应用原则。

2.基本技能

熟悉刮痧、贴敷、拔罐、中药熏蒸等的一般应用方法。掌握本地区刮痧、贴敷、拔罐、中药熏蒸等适宜技术的应用。

3.参考学时

理论教学8学时,临床实践8学时。

(八)临床常见病证及处理(总学时260学时,其中理论学习152学时,实践教学108学时,学员可根据自己原有的基础、原来从事的专业和将来承担的工作内容,选择学习或申请免修部分内容)

[内科]

1.基本理论

掌握中医常见病证(感冒、咳嗽、喘证、头痛、心悸、胸痹、不寐、胃痛、呕吐、泄泻、便秘、淋证、痹证、眩晕、中风、消渴等)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类证鉴别、转诊原则、理法方药、养生保健、健康教育、康复指导。

熟悉常见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肾炎、泌尿系感染等)的诊断、鉴别诊断、转诊原则及基本用药。 掌握常见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征兆;了解肿瘤的发病趋势、分布规律及预后;了解肿瘤综合治疗的概念(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及其它治疗),各种治疗手段的特点及在综合

治疗中的作用;掌握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和中医肿瘤治疗的法则、手段以及常用抗肿瘤中药。

2.基本技能

掌握中医常见病证的诊治,掌握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在内科疾病中应用。熟悉西医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社区处理。掌握疾病终末期患者临终关怀的基本技能。

熟悉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食管癌、胰腺癌、膀胱癌以及恶性淋巴瘤常见证候表现,熟悉肿瘤常见并发症(疼痛、发热、出血、胸腹水、恶液质)的中西医治疗原则,熟悉现代肿瘤治疗所导致的常见不良反应(贫血、营养不良、放射性炎症,以及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的预防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熟悉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及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3.参考学时

理论教学40学时,临床实践16学时,社区实践4学时。

[外科]

1.基本理论

掌握中医外科常见病证(疮疡、疖肿、肠痈、乳腺肿块及溢液、乳痈、癃闭、痔疮、肛裂等)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类证鉴别、转诊原则、理法方药、养生保健、健康教育、康复指导。

熟悉常见病(急腹症、急性尿潴留、外伤、烧伤、破伤风、结石、前列腺增生症、褥疮等)的诊断、鉴别诊断、转诊原则及基本用药。掌握无菌概念,掌握轻微创伤、常见外科感染处理原则及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

掌握常见骨伤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类证鉴别、转诊原则、理法方药、养生保健、健康教育、康复指导。

2.基本技能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换药等技能;掌握肛门直肠指诊检查;掌握常见手术后康复指导;掌握中医外治技巧,如化腐清创、点刺放血、中药熏洗;掌握褥疮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掌握常用的消毒剂、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掌握社区常见骨伤科疾病如软组织损伤、颈腰椎病、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了解骨伤科常用的牵引方法及其应用原理。熟悉骨伤科疾病的术后康复指导。掌握社区常见骨伤疾病的治疗手法及各类骨伤疾病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3.参考学时

理论教学36学时,临床实践16学时,社区实践4学时。

[妇科]

1.基本理论

掌握妇科常见病证(崩漏、月经病、带下病、妇人腹痛等)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类证鉴别、转诊原则、理法方药、养生保健、健康教育、康复指导。

熟悉常见病(痛经、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绝经期综合征、乳腺癌、卵巢癌等)的诊断、鉴别诊断、转诊原则及基本用药。

2.基本技能

掌握中医妇科四诊内容与特点,掌握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在妇科疾病中应用,掌握基础体温(BBT)的测量方法与临床意义,掌握妇科常规检查方法,掌握早孕HCG试纸的使用。

3.参考学时

理论教学16学时,临床实践8学时,社区实践4学时。

[儿科]

1.基本理论

掌握小儿常见病证(感冒、咳嗽、腹泻、腹痛、虫积、疳积、佝偻病等)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类证鉴别、转诊原则、理法方药、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康复指导。

熟悉常见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小儿肺炎、小儿腹痛、贫血及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如幼儿急疹、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等)的诊断、鉴别诊断、转诊原则及预防、护理措施。

2.基本技能

掌握中医儿科四诊特点及体格检查方法,掌握小儿捏脊手法、食疗等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掌握小儿用药特点、药物剂量计算及喂药方法。

3.参考学时

理论教学16学时,临床实践8学时,社区实践4学时。 [眼科与耳鼻喉科]

1.基本理论

掌握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及发病特点;掌握红眼病、近视眼、白内障等眼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及宣教手段,掌握简便的中医治疗及预防、康复的方法;了解老年性眼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等。

掌握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掌握耳鸣、耳聋、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耳鼻咽喉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及预防、康复方法。

2.基本技能

掌握视力、色觉的检查方法和眼部冲洗方法,如电光性眼炎、化学性眼外伤的判断及处理,熟悉角、结膜异物取出的方法,熟悉眼底镜的使用方法。

了解耳鼻咽喉的直观检查方法,掌握耵聍、耳疖、前鼻孔出血的处理方法,掌握耳瘘、脓耳的换药及滴药方法。掌握耳鼻咽喉疾病的针灸、穴位注射、按摩推拿、鼻腔冲洗、超声雾化等治疗方法。

3.参考学时

理论教学12学时,临床实践12学时。

[皮肤病与性病]

1.基本理论

掌握中医根据皮损辨证的方法、常用外用药的作用、剂型及治疗原则;掌握常见皮肤病(鹅掌风、脚湿气、湿疹、癣、痱子、冻疮、疥疮、痤疮等)、常见性病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类证鉴别、转诊原则、理法方药、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熟悉日晒疮(日旋光性皮炎)、蛇串疮(带状疱疹)、漆疮(接触性皮炎)、瘾疹(荨麻疹)、药毒(药疹)、白疕(银屑病)、油风(斑秃)的临床表现、转诊指征。

2.基本技能

掌握皮损的检查方法并正确辨识皮肤的基本损害,能够根据皮损情况正确选择适当的外用药剂型;掌握中药溻渍疗法、药浴疗法等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方法。熟悉常用西药如抗组织胺药、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方法和副作用。

3.参考学时

理论教学8学时,临床实践8学时。

[传染病]

1.基本理论

熟悉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发病机制、流行过程、临床特征、治疗及预防原则,了解传染病的防治法规;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结核病、出血热、细菌性痢疾、霍乱、艾滋病、麻疹、伤寒(副伤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的病原学、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转诊原则及防治、处理。

2.基本技能

掌握常见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方法,掌握传染病的报告程序、法定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计划免疫程序,掌握传染病大规模爆发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

3.参考学时

理论教学8学时,临床实践8学时。 [急诊与急救] 1.基本理论

掌握社区常见急诊的临床特征;掌握外伤、心搏骤停、中风、抽搐、高热、厥脱、昏迷、暴喘、暴泻、真心痛、心衰、骨折、急性中毒等院前急救的相关知识及抢救常规;掌握病情判断、呼叫、首诊报告及安全转送病人的基本要求;掌握基本抢救医疗设备的应用;熟悉常见急诊病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中医急诊必备药物、适宜技术的应用。

2.基本技能

掌握心肺复苏术;掌握常用中西医急救药物及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如心电图、吸氧、吸痰、导尿、外伤包扎、止血、固定及针灸、刮痧等;掌握不同急诊病种的转诊指征及注意事项。

3.参考学时

理论教学16学时,临床实践16学时。

五、考核与结业

考核分为各科考核和结业考核。各科考核全部合格,方可参加结业考核。各科考核由培训实施机构负责,结业考核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结业考核合格者,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颁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格式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六、其他

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参照上述规定执行。根据居民需求和当地实际,地方区(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适当限制高等专科以下学历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以逐步提高全科医学岗位新执业者的学历层次。 中药房工作程序

1.

术语和定义

1.1 调配

把药斗内的药物按处方要求,收集称量齐全并集于一起的操作过程。

1.2 复核

对调配的药物按处方逐项进行全面细致的核对。

2.

职责和权限

2.1 科主任

组织中药处方调配。

2.2 调配人员

实施中药处方调配。

2.3 中成药库房保管员

管理中成药,并负责药品进出帐目的管理。

2.4 中药库房保管员

负责饮片加工和炮制,中药的防护和标识。

3.

活动和要求

3.1 准备

3.1.1调配人员每天上班即检查药斗中药物的存量,发现不足,填写“药品领取单”,经科主任签字同意后,到中药库房领取。装斗人员和中药库管员发现存量较少和已用完的药物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

科主任应按《中药采购程序》组织人员购买。

3.1.2

装斗人员负责从库房领取药物的清洁工作,并检查药斗内的药物有无灰渣、生虫、发霉、变质现象,一旦发现,立即清除,确保药物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

3.1.3

科主任或调配人员从中成药库房领取药品时,应填写“药品领取单”,

由保管员与领取人共同签名确认。

3.2 审方

3.2.1

科主任和调配人员收到患者的处方,对处方所写各项内容进行审阅,以确保处方内容无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超时用药、字迹不清、

漏写、重写现象。

3.2.2

发现上述情况,审方人应立即与处方医生联系,经处方医生审定并

重新签名后方可划价。

3.2.3

如有临时缺药,审方人应立即与处方医生联系改药,处方医生改药

后应重新签名后方可划价。

3.3 计价

划价人按照成都市《中药饮片销售牌价》,划出处方总价后交患者,请患者到医院收费处交费。患者需要时,科主任应派人帮助其交费。

3.4 调配

3.4.1

调配人员接收已交费的处方后,收取存根联,交科主任保存。

3.4.2

调配人员应再次审方,并按“顺序称取,计量准确,分剂均匀”的原则,对中药进行调配。一方多剂,按“等量递减、逐剂复戥”的原则

进行调配。

3.4.3调配人员按处方要求,对特殊药物作分包、捣碎处理。

3.4.4调配完毕后,调配人员应进行复核,每付剂量误差应小于 5%,自查无误后在处方上签字名,发药给病人或其家属。

3.4.5收到中成药处方后,调配人员应遵医嘱配处方,核对后在处

方上签名,发药给病人或其家属。

3.4.6留存处方,由中成药库房保管员保存,保存期一年,保存期满

后,经科主任批准予以销毁。

3.5顾客沟通 发药时,调配人员应再次唱名确认患者姓名、帖数后

方可发药。并向患者说明方药的用法、用量、禁忌、煎煮方法、有特殊处理要求药物的处理方法。 3.6不合格控制

3.6.1装斗人员在准备过程中,发现有伪劣药品、炮制不合格药品、发霉变质或虫蛀药品,应报告科主任同意后立即更换,以确保不合

格药品不被使用。

3.6.2调配人员在调配过程中,发现药品漏配或错配,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重新添加或更换正确的药品,确保配方准确无误。

3.6.3发现错发药现时,科主任应组织调配人员立即与处方医生联系,了解患者的住址、电话等信息,追回错发药物,并组织执行《不合

格品控制程序》。

3.7毒性药品的管理

中成药库管员应遵照《毒、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的规定实施毒性药品的管理。 3.8中药及饮片的防护与标识

3.8.1中成药库管员应建立所负责药品的进出帐目。

3.8.2中药库房存放的药品,保管员应按照中药药用部位的不同分类

存放,并作好相应标识。

3.8.3中药库房保管员应保持库房清洁,并通风、阴凉及干燥,避免

日光直接照射药物。

3.9过程监视和测量

3.9.1科主任应不定期检查药品库存量和防护情况,发现不符合本程

序要求时,应组织采取措施,确保药品质量符合药用要求。

3.9.2科主任应不定期抽查处方调配后药物品种、数量和质量是否符合处方要求,发现问题,应组织执行3.6.1或3.6.2,确保处方调配

的符合性。

4.

相关文件

4.1中药采购程序

4.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4.3中药饮片销售牌价

4.4毒、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5.

记录

5.1药品领取单(用原有表格)

5.2处方量和金额登记日报表、月报表和年报表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特色优势,规范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以下简称“岗位培训”),提高城市社区中医药服务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制

定本办法。

第二条

岗位培训的对象是从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第三条

岗位培训的任务是使培训对象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全科医学概念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社区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达到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执业的基

本要求。

第四条

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但未参加经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者,均需参加岗位培训,并取得《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作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中医全科医学工作,申请注册中医类别医师

执业范围中“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的条件之一。

第二章

职责

第五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国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的岗位培训工作。其主要职能

是:

(一)研究制定岗位培训政策,提出岗位培训规划;

(二)制定并发布《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组织教材编写、师资骨干培训和

培训基地建设,制定统一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格式;

(三)检查、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岗位培训工作的实施。

第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本地区岗位培训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岗位培训的实施方案;

(二)负责本地区岗位培训的师资骨干培训和基地建设;

(三)负责监管本地区岗位培训工作,组织本地区岗位培训的考核,颁发由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统一格式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第七条

岗位培训实施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岗位培训管理工作,建立培训档案,对培训对象的学习

情况、各科考核情况等进行真实记录和管理。

第三章

实施与考核

第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开展理论授课、临床实践与社区实践培训工作,突出实践技能培训,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

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第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设立相对固定的岗位培训基地。岗位培训基地的

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培训、临床实践和社区卫生服务实践。

第十条

岗位培训应当具备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省级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开展师资骨干培训;岗位培训的师资应专兼职结合,以兼职为主,选聘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全科医学理念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培训教师;可选聘一批有丰富临床和基层

工作经验的专家,经过必要的培训,充实到师资队伍中。

第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岗位培训考核工作。考核工作应当根据本地

区实际情况,采取培训结束后综合考核或分阶段培训、分阶段考核等方式。

第十二条

培训对象完成全部培训任务,考核合格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后,

颁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格式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第十三条

岗位培训所需经费实行政府、单位、个人等多渠道筹集,鼓励社会捐助。

第四章

监管

第十四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岗位培训的监管力度,

保证岗位培训质量。

第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及时将岗位培训方案、计划和考核结果报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备案。

第十六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对在岗位培训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在岗位培训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查实,严

肃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参照上述规定执行。根据居民需求和当地实际,地方区(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适当限制高等专科以下学历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以逐步

提高全科医学岗位新执业者的学历层次。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办法(试行)

颁布日期:1996.05.10

实施日期:1996.08.01

颁布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人员与职责

第三章

采购

第四章 加工炮制

第五章 库房保管

第六章 调剂

第七章 处罚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监督管理,确保中药饮片质量和用药效果,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药剂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质量监督管理。

第三条 县级以上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是确保医疗机构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是发挥中医优势,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重要工作,各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树立饮片质量第一的观念。

第五条 医疗机构对中药材和饮片的采购、验收、炮制、质检、保管、调剂等各环节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

第二章 人员与职责

第六条 凡从事医疗机构中药材和饮片的管理、采购、质检、验收、炮制、保管、调剂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医药院校毕业或受过一年以上专门培训、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职业道德和与其工作相适应的知识和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非专业技术人员不得从事以上工作。

第七条 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质量由本机构法人代表全面负责。具体管理工作,由本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领导,实行药剂科主任、饮片质量监督员、饮片质量验收员、调剂室负责人负责制。

第八条 各医疗机构应有1名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饮片质量监督员工作。三级医院必须有1名副主任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二级医院必须有1名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一级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必须有1名中药士或相当中药士以上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担任饮片质量监督员工作。饮片质量监督员,对本机构使用的饮片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做检查记录,检查工作每月不少于两次。发现质量可疑或不合格的饮片,医疗机构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查明原因,做出相应的处理。

第九条 医疗机构对中药材和饮片的质量验收,应选派严于律己、奉公守法,对中药材、饮片质量具备鉴别经验的中药专业技术人员专人负责。验收员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中药炮制规范》标准进行验收,不合格的不予验收。

第三章 采购

第十条 医疗机构采购中药饮片,必须以本单位基本用药目录为依据,由药剂科饮片保管人员提出购药计划,经药剂科和本机构主管药剂工作的负责人审批签字后,采购人员方能采购。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采购中药饮片,必须在确保质量合格的前提下,从持有《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合格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单位购进,在不具有以上“三证”中药供应网点的乡镇和边远城区,乡村医生及其他医务人员所用的中药饮片,也可由乡镇卫生院代购供应。医疗机构采购中药材时亦应从确保中药材质量的单位购进。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采购中药材和饮片,应以保证药品质量为购进原则,不得以经营单位让利为购进原则,严禁采购人员拿回扣和擅自提高中药材和饮片收购等级、以次充好,为个人或单位牟取私利。

第十三条 各医疗机构对中药饮片供货单位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合格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发货票及印章”、“法人证明”要留有复印件,并对购进的中药饮片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价格、数量和采购、验收人员以及采购、验收日期逐一登记备查。

第十四条 采购中药材和饮片时应认真检查和核对药品供货单位、药品名称、产地、等级、规格、数量、价格,注意品种的真伪、优劣、炮制是否规范,遇有“伪劣”可疑的品种应及时报送所属药品检验所(室),经检验合格后再行购入。不合格的不得购入。购入的饮片的质量必须符合《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要求:

(一)根茎、藤木、叶、花、皮类,泥沙和非药用部份等杂质不得超过2%;

(二 )果实、种子类,泥沙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3%;

(三)全草类,不允许有非药用部位,泥沙等杂质不得超过3%;

(四)动物类,附着物、腐肉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2%;

(五 )矿物类,夹石、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2%;

(六)茵藻类,杂质不得超过3%;

(七 )树脂类,杂质不得超过3%;

(八)需去毛、刺的药材,其未去净茸毛和硬刺的药材不得超过10%。

第十五条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设臵中药鉴定室、标本室,并能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饮片检验方法。

第四章 加工炮制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具备饮片加工炮制条件直接购入中药材进行加工炮制或“临方炮制”的,要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中药炮制规范》。有关人员应认真填写“饮片炮制加工记录、验收单”(见附件)。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自行炮制的饮片,需经本医疗机构饮片质量验收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临床使用。

第五章 库房保管

第十八条 中药材、饮片入、出库要严格执行验收核对制度,饮片入出库要有完整记录,饮片出库前,药库管理人员对饮片应严格进行挑拣,不合格的不得出库使用。

第十九条 中药材、饮片仓库应有必要的仓储条件,做到分类定位、整齐存放,应具备避光、通风、防霉、防虫、防鼠、防污染、防火等设施,并具有必要的晾晒场所。对有毒中药材和饮片要按照《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实行重点管理。严禁用污染的包装容器储存中药材和饮片。

第二十条 库存中药材和饮片要定期检查,防止变质失效。对霉变、虫蛀、变质、走油的饮片不得使用,报经机构领导批准后予以核销处理。凡因保管不善致使中药材或饮片变质失效不能使用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 调剂

第二十一条 饮片调剂室的药斗等储存饮片容器应排放合理,有品名标签,药品名称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的正名。药品易位,标签随即更改。药斗等储存饮片容器内不得有串药、霉变、结串、生虫等现象。补充饮片应避免过满溢出造成串斗。

第二十二条 调剂用计量器具要由计量管理单位定期校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调剂人员必须用计量器具称药,不得以手代秤估量抓药。

第二十三条 为保证饮片调剂质量,要做到工作场地、操作台面清洁卫生。调剂人员每个工作日调剂量最多不得超过180剂。

第二十四条 饮片调配过程中,凡矿石、贝壳类药品,均需打(捣)碎配发;“先煎”、“后下”、“烊化”、“冲服”、“包煎”等药品,均应按医嘱单包,并在小包上注明煎服方法。对芳香易挥发品种不得提前切片、捣碎,要临方加工。

第二十五条 饮片调配每剂重量误差应在正负5%以内。每剂调配后应经复核人员复核无误后方可发给患者。复核率要求100%。

第七章 处罚

第二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采购、验收、炮制假、劣饮片的直接责任者和机构负责人,由上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以批评、通报、警告、撤消职务直至开除公职等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其他未尽事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的处罚条款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中医医师岗位职责1211

中医医师岗位职责1211

中医医师岗位职责1211

年月

中医药服务社区考核制度

本中心为适应中医药服务社区的需要,特制定考核制度如下:

1、

社区考核办按月定时对职能部门所属班组的精神文明、行风建设、中医药服务、预防及护理质量等考核结果进行复查,起到考管分开,

考评结合,绩效与奖惩结合。

2、

各职能科室每月按月定时按卫生局要求对各科室、班组、职工进行

精神文明和中医药服务技术质量考核。

1)中医药考核要严格按照《中医病历书写规范》,突出中医俗语,

内涵质量,考核结果有本人签名,并有整改措施。

2)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不得少于5个项目。

3)家庭病床中医药参与率≥50%,门诊中医药使用率≥80%,门诊日志记录必须与统计数据相符合,对未完成社区中心下达的各项指标

按评分标准扣分。

3、

考核工作严格按考核细则和考核评分标准进行。

4、

考核中发现有创新举措和存在问题,及时推广优点,整改存在问题,

注重实效。

5、

考核人员必须以身作则,廉洁奉公。

中医科科室考核及管理方案

1、

迟到、早退、扣当月考核工资(人民币)拾元;

2、

与患者吵架、打架等,扣当月全额考核工资及季度奖;

3、

私自转患者的,扣当月全月考核工资及季度奖;

4、

发生医疗事故,视责任的大小、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划分当事医生所要承当的责任;如责任较小,扣当事医生的全额考核工资及季度奖,如责任较大,当事医生应停职检查并待岗,等候

中心及上级卫生部门处理;

5、

未及时更换消毒液、针灸器械、手术器械未及时消毒等,扣当事人当月考核工资贰拾元整,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当事人自己

承担;

6、

科室奖金分配,根据门诊医生完成目标任务情况核定。对不能

完成目标任务的,只适当给予奖金;

7、

年终科室考核合格并做出较大贡献的职工科室予以奖励。

8、

每月底科室人员应将该月自己的总收入上报科主任,以便统计

科室该月收入;

9、

如针灸、理疗室无人针灸或理疗,而TDP、理疗仪等电源未关,

扣当事医生考核工资拾元。

儿童中医保健方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中医关于儿童保健知识;倡导科学育儿;运用中医降低儿童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加强儿童保健,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

二、工作方向

针对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发挥中医传统优势,对儿童保健、康复加强中医工作,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医进行疾病治疗,提

高儿童健康水平。

三、实施方案

(一)饮食喂养

1、工作重点:宣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喂养不同饮食

2、具体措施:

(1)

通过发放中医食疗健康处方、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使家长对儿童饮食根据不同年龄段有正确的喂养方法。比如婴儿期以母乳或牛乳为主,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饮食密切相关,纠正“儿童多吃,身体胖,就是健康”等有关饮食的错误观念,加强对

饮食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普及科学膳食、中医饮食保健知识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

进行饮食保健,提高免疫力,避免疾病的发生。

(二)生长发育

1、工作重点:宣传不同年龄段儿童发育的特点

2、具体措施:

通过发放各种宣传册、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运用中医干预儿童阶段生长发育,让家长对儿童各阶段生长发育特点正确了解,比如幼儿期:从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这时期的体格增长较前减慢,生理功能日趋完善,对外界环境逐渐适应,乳牙渐已长出,语言、动作及思维活动发展迅速。要注意断奶时的合理喂养,否则易致吐泻、疳症。由于接触感染机会增多,故各种小儿急性传

染病的发病率最高,应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三)日常保健

1、工作重点:让家长掌握一些中医的基本保健技能,能够运用其在

儿童各阶段。

2、具体措施:

开展专题的中医儿童保健按摩培训,让家长在中医师指导下能对各阶段儿童的日常保健有基本了解,能够运用中医基本保健按摩手法

对儿童进行日常保健按摩。

(四)疾病与防治

1、工作重点:运用中医在儿科的优势,展开对儿童的常见病、多发

病的治疗与防治。

2、具体措施:

(1)

在疾病的预防方面,运用中医药对时令疾病,如流行性感冒、小儿腹泻、夏季中暑等进行疾病的早预防,使家长能基本了解中医药在

儿童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

(2)

在疾病的治疗方面,运用中医药对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

如小儿腹泻、小儿肺炎、腮腺炎等进行中医药的治疗。 妇女中医保健方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中医关于妇女保健知识;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及水平;用中医药对妇女不同时期进行保健指导。

二、工作方向

妇女中医保健工作要以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为中心,发挥中医

药的优势,根据不同年龄和时期,对妇女进行保健指导,减少影响

妇女疾病的因素,使妇女身心健康发展。

三、实施方案

(一)经期保健

1、保持清洁:行经期间,血室正开,邪毒易於入侵致病,必须保持外阴、内裤、月经带、垫纸的清洁,勤洗勤换内裤、月经带,并臵於日光下晒干,月经纸要柔软清洁、勤换。洗浴宜淋浴,不可盆浴、游泳,严禁房事、阴道检查。如因诊断必须做阴道检查者,应在消

毒情况下进行。

2、寒温适宜:出经期宜加强寒温调摄,尤当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切勿涉水、淋雨、冒雪、坐卧湿地、下水田劳动。严禁游泳、冷水

浴,忌在烈日高温下劳动。

3、饮食宜忌:月经期间,应摄取清淡而富有营养之食品。忌食生冷、

酸辣辛热香燥。

4、调和情志:在经前和经期都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过度。

5、活动适量:要避免过度紧张疲劳、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二)产褥期保健

1、休息静养,劳逸适度:产后充分休息静养,有利于生理功能的恢复。产妇的休息环境必须清洁安静,室内要温暖舒适、空气流通。冬季宜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或煤气中毒。夏季不宜紧闭门窗、衣著过厚,以免发生中暑。但是,不宜卧于当风之处,以免邪风乘虚侵

袭。

2、增加营养,饮食有节:必须注意补不碍胃、不留于血。当忌食油腻和生冷瓜果,也不宜吃辛热伤津之食,饮食宜清淡可口,易于消

化吸收,又富有营养及足够的热量和水分。

3、讲究卫生,保持清洁:产褥期更需特别注意外阴清洁,预防感染。每晚宜用温开水洗涤外阴,勤换会阴垫。如有伤口,应使用消毒敷料,亦可用药液熏洗,有利于消肿止痛。内衣裤、月经带要常洗晒,产后百日之内严禁房事。产后四周不能盆浴,以防邪毒入侵引发其

他疾病,不利于胞宫恢复。

(三)哺乳期保健

1、哺乳卫生:产后将乳头洗净,在乳头上涂抹植物油,使乳头的积

垢及痂皮软化,然后用肥皂水及清水洗净。每次哺乳前,乳母要洗手,用温开水清洗乳头,避免婴儿吸入不洁之物。哺乳后也要保持乳头清洁和干燥,不要让婴儿含着乳头入睡。如仍有余乳,可用手将乳汁挤出,或用吸奶器吸空,以防乳汁淤积而影响乳汁分泌或发

生乳痈。

2、饮食营养:乳母应加强饮食营养,增进食欲,多喝汤水,以保证乳汁的质量和分泌量。忌食刺激性食品,勿滥用补品。如乳汁不足,

可多喝鱼汤、鸡汤、猪蹄汤等。

3、起居保健:乳母必须保持心情舒畅,起居有时,劳逸适度,还要

注意避孕。

4、慎服药物:许多药物可以经过乳母的血循环进入乳汁。例如,乳

母服大黄可使婴儿泄泻。

(四)更年期保健

1、自我稳定情绪:更年期妇女应当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解除不必要的思想负担,排除紧张恐惧、消除焦虑的心理和无端的猜疑。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遇事不怒。心中若有不快,可与亲朋倾诉宣泄。可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选择适当的方式怡情养性。要保持乐观情绪,胸怀开阔,树立信心,度过短暂的更年期,又会重新步入人

生坦途。

2、饮食调养:更年期妇女的饮食营养和调节重点是顾护脾肾、充养肾气,调节恰当可以从根本上预防或调治其生理功能的紊乱。更年期妇女其肾气衰,天癸将竭,月经频繁,经血量多,经期延长,往往出现贫血,可选食鸡蛋、动物内脏、瘦肉、牛奶等高蛋白食物以及菠菜、油菜、番茄、桃、橘等绿叶蔬菜和水果纠正贫血。患有阴虚阳亢型的高血压患者,可摄食粗粮(小米、玉米渣、麦片等)、蕈类(蘑菇、香菇等)、芹菜、苹果、山楂、酸枣、桑椹、绿茶等以降压安神,应当少吃盐,不要吃刺激性食品,如酒、咖啡、浓茶、胡

椒等。平时可选食黑木耳、黑芝麻、胡桃等补肾食品。

3、劳逸结合: 更年期妇女应注重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和休息。但是过分贪睡反致懒散萎靡,不利於健康。只要身体状况好,就应从事正常的工作,还应参加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运动量不大的体育活动及力所能及的劳动,以调节生活,改善睡眠和休息,避免体重

过度增加。要注意个人卫生。

4、定期做好身体检查:对于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除了注意情志、饮食、起居、劳逸外,适当对症合理用药是必要的,可以改善症状。尤其要注意定期检查,女性更年期常有月经紊乱,也是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的好发年龄,若出现月经来潮持续10天以上仍不停止,或月经过多而引起贫血趋势时,则需就医诊治。若绝经后阴道出血或白带增多,应及时就诊做有关检查,及时处理。在更年期阶段,最好每隔半年至一年做一次体检,包括防癌刮片,以便及早发现疾病,

早期治疗。

老年人中医保健方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中医关于老年人保健知识;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及水平;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水平;延长老年人寿命。

二、工作方向

老年人中医保健工作要以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根据不同年龄和环境,预防老年多发病、常见病,减

少影响老人寿命的危险因素,使老年人健康长寿。

三、实施方案

(一)饮食

1、工作重点:宣传宜杂食和粗茶淡饭。

2、具体措施:

(1)

通过发放中医食疗健康处方、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使社老年人确立科学合理的饮食观念。比如树立三低饮食(低盐、低糖、低脂)观念,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饮食密切相关,纠正老年人的“能吃就是福”等有关饮食的错误观念,加强对饮食科学性

和重要性的认识。

(2)

普及科学饮食、中医饮食保健知识、食疗药膳等,有利于老年人提

高免疫力,避免疾病的发生,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3)

深入社区积极开展义务咨询活动,加强老年人对日常饮食的重视,加入自我保健队伍,有利于日常社区宣传工作的蓬勃发展和实效提

高。

(4)

注意对不同老年人情况的调研,分析饮食偏差及引起的后果,并根据目前健康情况做出调整方案,最后具体调整结果,以期确实有效

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

(二)情志调养

1、工作重点:使老年人知晓情绪对健康的重要性;和谐的生活和环

境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2、具体措施:

(1)

在社区宣传情绪和疾病的关系等知识,如“笑一笑十年少”,普及老

年人精神调适的意识,诸如适当锻炼、松紧有度等。

(2)

开展谈心、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活动,使老年人走出孤独心里,

达到心理平衡。

(三)自我防病

1、工作重点:对可能引起老年病的病因、异常或危险信号进行宣传,

提高老年人防病知病水平。

2、具体措施:

(1)宣传引起老年病的不同病因,观察自己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或危险信号,能够早期发现疾病,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调理,及时治疗。解答老年人的咨询,为他们自我保健做好护航工作,

配合家庭保健,提高老年人健康保健水平。

(2)向老年人介绍中国传统养生保健法,诸如自我按摩、叩齿等,

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水平。

(3)指导他们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

(四)体质调养

1、工作重点:宣传并介绍中医不同体质分型,及对号入座的不同保

健方法。

2、具体措施:

(1)通过发放小册子、健康教育处方等介绍中医对老年人群的分类,及中医针对性的保健,如食疗方案,传统练功疗法,使老年人能有

针对性的、有效果的摆脱疾病状态。

(2)举办讲座宣传老年病知识及其危害性,并做好具体辅导,制定适合方案,通过体质分类,让老年人更好的了解自身,有助于自我

防病水平的提高,切实有助于体质的提高。

(五)运动和日常生活

1、工作重点:宣传适当运动对身心的好处;老年人日常生活注意事

项等。

2、具体措施:

(1)大力宣传“预防从日常生活做起”,做到科学的健身、修养,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安排时间。

(2)宣传并提倡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身体素质锻炼,通过积极有效的锻炼、活动,使精神、情绪、阴阳气血保持于相对平衡状态。

(3)向老年人介绍并指导中国传统养生、健身法,如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等,使老年人投入到适合于自己体质的保健养生运动中

去,提高居民体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慢性病中医药预防方案

根据区卫生局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要求,结合创建全

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中医药特色)工作,在积极争取社区的有关部门的配合下,针对社区慢性病人,

拟备开展如下几项工作:

1、制订并发放社区慢性病中医健康教育处方。

2、组织开展针对慢性病中医药预防知识的社区讲课。

3、在社区开展慢性病咨询活动。

4、组织一次社区居民的行为干预工作,如自我防病、

保健体操等。

5、开展高血压病的三级管理工作和慢性支气管炎的

中西医结合的防治一体化的菜单式服务。

6、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设电话咨询,及时

回答相关问题。 社区主要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当今社会,无论是家庭还是社区范围,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离不开人们全身心地参与。所以阿拉木图宣言具有里程碑意义。宣言将初级卫生保健作为卫生保健系统的基础。特别强调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重要性。这种战略性的转变,是人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共识

的结果:

1、虽然医疗费用增长极快,然而卫生保健设施无法覆盖所有人口,更无法使最需要的人群得到充分的服

务;

2、尽管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预防的效果强于治疗而且费用较低,但是卫生保健资源仍主要用于治疗而忽视

预防;

3、从全球范围来看,往往是城市居民或者有钱者才

能使用有限的健康服务设施。需要公众积极地参与,平等享受这种服务,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卫生问题;

4、随着主要的传染病的根除和控制,死因、疾病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工业化国家中尤为明显:对健康的主要威胁是癌症、心血管疾病、暴力、意外伤害和精神障碍,还有艾滋病、职业和环境公害等等。 不可能有什么灵丹妙药来解决这些问题,“解铃还需系铃人”,控制和预防这些对健康的新威胁必须解决引起它们的行为因素和社会因素。许多专家认为,要想在20xx年实现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目标,依赖于个体和社会积极、有效地参与。基于这种新的卫生保健概念,健康信息和传播应该发生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而不只局限于临床治疗或者仅仅要求病人遵照医

嘱,配合医生治疗。

本社区综合分析了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高脂饮食及精神因素(指调查者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精神紧张、情绪低落、情绪不稳定、焦虑、失眠、忧虑、多疑、失控、易怒、易冲突的一项或多项),根据目前的社区资源和卫生资源提出干预措施

如下:

一、个人行为干预

1、日常行为:在健康教育中宣传健康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适量睡眠、积极锻炼等。

2、保健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合理应用医

疗保健服务,以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

3、避免有害环境行为:“环境”在此既指自然环境(如

环境污染),又指易引起过度心理应激的紧张生活环境。调适、主动回避、“积极应对”等属此类行为。

4、戒除不良嗜好:如戒酒、不酗酒与不滥用药物等。

5、求医行为:指人察觉到自己有某种病患时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的行为,如主动求医,真实提供病史和症状,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保持乐观向上情绪等

等。

二、群体行为干预

1、政策倡导:政策、法规制度是群体行为的根本原则与依据,因此对于群体行为的改变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需要利用文件报告、数据分析、典型案例、媒体呼吁等策略和活动积极影响决策者,以制定有益于健康的公共政策,并使群体行为干预得到组织、资

源、舆论等方面的支持。

2、信息传播:利用大众媒体、培训与讲座、分发宣传材料等方法,向目标人群传播有关疾病与健康、如

何改变行为等信息,为行为转变奠定基础。

3、环境改善:环境条件的改善是行为干预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如果没有环境条件的支持,即使人们已经做出了改变行为的决定,也会由于环境的制约而无法实施。同时,通过社会舆论的倡导,形成关注健康,支持促进健康行为的社会氛围和群体氛围,约束既不利于自身健康,又对他人健康造成损害的行为。

三、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

1、吸烟的干预

(1)政策和环境改变,创造良好的支持环境,执行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法规、限制向青少年售烟、扩大无

烟场所等。

(2)加强健康教育,包括进行大众传媒宣传、控烟动态报道、发送专刊和传单、学校控烟教育、控烟知

识竞赛等。

(3)改变个人行为和技能,包括介绍戒烟技巧、医

生和老师开展控烟技能的教育等。

(4)社区行动,动员政府、关键人物、爱国卫生委员会、传媒、教育、商业、税务、医生、老师、学生、家长、妇女、烟民广泛支持和参与,开展无烟单位、

无烟家庭、世界无烟日等活动。

2、酗酒的干预

酗酒在我国尚未成为重大的危害社会行为,少量饮酒亦对健康无害,故就国家的立法和司法而言,控烟和禁毒有一定的本质区别。许多国家政府在反酗酒行为方面,有相应的法律措施进行干预,如强制实行允许饮酒的最小年龄规定;通过高税高价,以经济和财政手段控制酒精总消费;加强对汽车驾驶人员的酒精监

测等。

3、高脂饮食的干预

流行病学的资料表明,补充某些抗氧化营养素能降低一些常见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补充微量元素硒可降低肝癌的发病率,补充维生素E可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又如慢性支气管炎采用提高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营养素的补充,可减少其感染

的发作次数。

某些营养素能清除氧自由基,提高免疫功能,防止疾病的恶化和并发症。例如,糖尿病的治疗中补充微量元素铬和硒会使血糖易于控制,合理的饮食治疗可降低血糖,有些轻的糖尿病人只要营养治疗就能控制血糖。营养治疗还能防止糖尿病的并发症。又如癌症病人在化疗和放疗过程中常因副反应大、白细胞下降严重,而难以完成治疗计划,采用中医药的方法治疗后能减少副反应,使化疗和放疗的计划能顺利完成。另外营养治疗还能使一些癌前病变的病人得到逆转,减

少恶化变癌。

4、精神因素的干预

(1)采取支持心理治疗: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对患者安慰、劝解,细心照料,帮助解决生活困难,给以经济支持,对树立治疗信心,解除焦虑抑郁情绪,改

善患者精神状况起着重要作用。

(2)健康指导和预防:除必要的药物治疗外,积极组织和鼓励患者听音乐、看画报、看电视、绘画、写字、做游戏等。参加轻度体育锻炼,如做体操、慢跑、散步、打乒乓球等,争取社会、亲友、邻里对他们的支持、关怀,改善和提高包括家庭成员在内的人际关系,必然有助于本病的康复,也是预防复发和防止产

生自杀企图的有效措施。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保健实施方案

一、目标

普及中医关于亚健康状态卫生保健知识;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及水平;提高社区居民身心全面健康水平;阻断

和避免社区居民健康滑向亚健康。

二、工作方向

亚健康保健工作要以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根据不同亚健康形成因素,在不同环节阻断亚健康状态,

使之向健康方向发展。

三、亚健康人群中医保健实施方案

(一)饮食

1、工作重点:宣传合理营养、膳食平衡。

2、具体措施:

(1)

通过发放中医食疗健康处方、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使社区居民确立科学合理的饮食观念。比如树立三低饮食(低盐、低糖、低脂)观念,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饮食密切相关,纠正社区居民的有关饮食的错误观念,加强对饮食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

识。

(2)

普及科学饮食、中医饮食保健、食疗药膳等知识,有利于走出亚健

康状态,避免疾病的发生,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3)

深入社区积极开展义务咨询活动,加强居民对日常饮食的重视,加入自我保健队伍,有利于日常社区宣传工作的蓬勃发展和实效提高。

(4)

注意对不同亚健康情况人群的调研,积极为亚健康人群分析饮食偏差,分析偏差后果,并根据目前亚健康情况做出调整方案。最后具

体调整结果,以期确实有效的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

(二)情志调养

1、工作重点:使社区居民知晓情绪稳定、良好对健康的重要性;提倡全社会营造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居民安居乐业,健康祥和。

2、具体措施:

(1)

在社区宣传情绪和疾病的关系知识,如“笑一笑十年少” 等,普及 居民精神调适的意识,诸如劳逸结合、松紧有度等,使情志引起亚健康者对紧张的生活节奏、心理压力过大、过度疲劳等情况引起重

视,调整生活,恢复健康。

(2)

开展谈心、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活动,使亚健康居民向好的方向

转化,达到心理平衡,走出亚健康。

(3)

提倡居民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如跳舞、唱歌、健身等,改变社区居民精神面貌;提倡“四讲”“四不”,提倡中国传统尊老爱幼的

美德,提高社会公德,建立良好的家庭及社区氛围。

(三)自我防病

1、工作重点:对可能引起亚健康的病因、异常或危险信号进行宣传,提高社区居民防病知病水平,有病早治,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2、具体措施:

(1)宣传引起亚健康的不同病因;观察自己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或危险信号,能够早期发现疾病,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调理,及时治疗,提高居民保健水平。解答社区居民咨询,为居民自我保健做好护航工作,并为居民做自我检查示范,配合家庭保健,

提高社区居民健康保健水平。

(2)向居民介绍中国传统养生保健法,诸如自我按摩、叩齿等,提

高居民自我保健水平。

(3)指导他们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

(四)体质调养

1、工作重点:宣传并介绍中医不同体质分型,及对号入座的不同保

健方法。

2、具体措施:

(1)通过发放小册子、健康教育处方等介绍中医对亚健康人群的分类及中医针对性的保健方法,如食疗方法,传统练功疗法,使居民

能有针对性的、有效果的摆脱亚健康状态。

(2)举办讲座宣传亚健康知识及其危害性,并对居民做具体辅导,指定适合方案,通过体质分类,让居民更好的了解自身,有助于自

我防病水平的提高,切实有助于体质的提高。

(五)运动和日常生活

1、工作重点:宣传自身参与的重要性,呼吁居民建立良好的生活习

2、具体措施:

(1)大力宣传预防亚健康应从纠正病因开始,也就是从日常生活做起,做到科学的健身、修养,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

方式,合理安排工作、生活,提高居民健康保健水平。

(2)宣传并提倡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身体素质锻炼,提高对疲劳的耐受性,提高身体素质,避免滑向亚健康。通过积极有效的锻炼、活动,使精神、情绪、阴阳气血保持于相对平衡状态。

(3)向居民介绍并指导中国传统养生、健身法,如五禽戏等,使居民投入到适合于中国人体质的保健养生运动中去,提高居民体质。

(4)居民认识到摆脱亚健康状态不是靠医生的诊治,药物的疗效,而是要靠自己,采取积极主动地措施阻断和走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人群中医保健方案

亚健康状态(又称次健康、第三状态)是指处于健康(约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与疾病(也占15%左右)之间的过渡状态;是指还未患病,但已有程度不同的各种患病的危险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的人群的身体状态。 亚健康人群多为40岁以上的人群,在这类人群中较普遍存在“六高一低”的倾向,即存在着接受疾病水平的高负荷(体力和心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高体重以及免疫功能偏低;表现为“一多三减退”指疲劳多,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

治疗亚健康状态,是防止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也是中医学“治未病”的目的,对身体的阴阳失调及时调整,使机体经常处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一、工作思路:

充分发挥中医学中的“天人相应”、“整体观念”、“治未病”等学术思想,以及具有独特的养生、保健和康复作用的方法,发挥祖国医学的特色和优势,普及推广中医学独特的养生保健康复理论和保健方法,并有机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丰富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拓展中医业务的渠道,促进和发挥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

二、工作措施和要求:

1、培训和健康教育工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利用多种形式,采用各种途径加强对亚健康人群进行预防为主,强调“不治已病防未病”的有关中医药养生、保健和康复知识的培训和健教工作,提高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

2、积极推行“亚健康→健康”干预计划。强调摆脱亚健康状态,不是靠医生或药物的治疗,而是通过自身采取积极主动措施阻断和延缓亚健康状态,不断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健康水平。对于纠正针对他们的影响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与不健康行为“误区”,从而建立起良好的生活节奏、健康习惯、均衡营养、体育锻炼和心理卫生等五个方面内容的行为医学宣教,帮助他们提高健康水平。

3、鼓励和推行中医药积极参与社区亚健康人群的康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以社区人群为重点,发挥中医学养生、保健、防病和康复的特色特长,提供“简、便、廉、验、效”的各类服务,如针灸、推拿、穴位、敷贴等。

4、要求各中心(站)根据地域特点、人群特点和社区疾病分析,相应提出本中心(站)中医药介入方案。

三、服务内容和方式:

1、物理疗法:在亚健康状态的治疗中,用光、热、电、磁、声、气体、水等因子作用于机体,进行保健和疾病治疗,各种物理因子直接作用于身体各部位,改善局部的不适感及症状,如颈、肩、腰、腿痛,浑身无力、肥胖、便秘等,并有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有毒及致痛物质排出体外的作用。而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皮肤、肌肉和其他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进行良性刺激,使大脑对其进行整合作用,通过对机体进行神经或体液调节,从而恢复和维持人体平衡。

2、精神疗法:又称心理治疗,就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技巧,通过各种方法,应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变其不正确的认知活动、情绪障碍,解决其心理上的矛盾,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3、饮食疗法: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的生活调整,人体可能通过食疗,使阴阳、气血处于相对性的平衡状态,在具体的人性本色的需求中,体会生活的饮食快感,调节自己的生活情感,达到舒缓和化解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4、中医保健: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一门独特的疗法,依据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辩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即艾灸,以点燃艾柱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通过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体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保健”的目的,百会、四神聪、内关、涌泉、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冲、命门、神阙等穴位配伍和治疗最为常用。药物治疗,比较经典的方剂,如甘麦大枣汤、温胆汤、紫胡疏肝散、逍遥散等,都具有值得参考的辩证思路。此外,中医推拿以及各种方法的相互配合都是解决病患和防治亚健康的有效办法和途径。

中药预防传染病

祖国医学对传染病知识及预防传染病方面在古时候就有了认识,强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它阐述了身体强壮健康就能抵抗疾病,反之,身体虚弱就容易得病以及高明的医生重视预防疾病的理论,经过几

千年的历史,中医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预防呼吸道感染、肠道疾病,肝炎等疾病

中有独到之处,介绍几种中药预防知识:

一、呼吸道疾病预防

1、普通感冒预防:

贯众、紫苏、荆芥各10克、甘草3克,水煎,顿服,

连服三天

2、夏季感冒预防:

藿香、佩兰各5克、薄荷2克,煎汤代饮料。

3、时邪毒盛、流行广泛

贯众10克、板兰根12克、甘草3克,煎汤,日服一

剂,连服三剂。

4、肺结核预防:

百合15克、白木耳10克、淮山药15克、干芦根15克、梨一个(去核)、藕一节、枇杷3只(去皮)上药每日一剂、煎汤并加入蜂蜜一小勺,连服3天。

二、肝炎预防

茵陈40克、白茅根15克,煎汤,日服一剂,连服5

天。

茵陈40克、大青叶(或板兰根)30克、大枣15克,

煎汤日服1剂,连服5天。

三、肠道疾病:

藿香、佩兰、薄菏叶、半夏各10克,煎汤日服一剂,

连服三天。

马齿苋40克,煎汤代茶,连服三天。

中医的经痛治疗方案

虽然月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它常使一个身体正常的女性感到不适,甚至疼痛。医师们总是告诉那些患有痛经情形的女性,是因为心理作用或是紧张压力所造成的,其实如果没有任何迹象显示疼痛是由其他局部因子所引发时,那么就是前列腺素对骨盆内组织发

生作用所致。

现代医学已可以使用抗前列腺素(止痛药)来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了,您有止痛药、抗痉挛剂、抗生素、抗忧郁剂、安慰剂、综合维生素、荷尔蒙制剂、手术等等的选择。在您日常生活习惯,饮食起居作了调整后,如果仍无法有效改善,而又不愿长期服用止痛药,担心造成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或肝、肾破坏时,传统医学明确有效又温和的治疗方式,为您展现一道曙光。在您为经痛苦恼多年时,何不向有数千年人体实验成效的传统医学求

助呢!

临床常应用的中药方剂

当归芍药散,温经汤,逍遥散,加味逍遥散,半夏厚朴汤,归脾汤,柴胡龙骨牡蛎汤,桂枝龙骨牡蛎汤,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柴胡疏肝汤,桂枝茯苓丸,调经汤,芩连四物汤,当归四逆汤,生化汤,佛手散,失笑散,芍药甘草汤,桃核承气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建中汤,折冲饮,大黄牡丹皮汤,通导散,胶艾四物汤,桃

红四物汤等,可由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合患者的中药方剂加减调整。 民间也有不少老祖母口耳相传的秘方如:

1˙姜枣红糖茶

材料: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

作法:大枣、干姜洗净后,加热煎汤取汁,每天两次,趁温热服用。

因为干姜辛热,可以温中散寒,大枣甘温,补中益气,佐以红糖,可养血、补血、调

经,此方可用于脾胃虚寒、气血双虚、寒湿凝滞所致痛经症。

2˙痛经茶

材料:香附、乌药、元胡各10克,肉桂3克。

作法:药物干燥后共研成末,以沸水冲泡成茶。

因为肉桂辛热,可温阳散寒,活血通经,香附疏肝理气,通三焦气滞,乌药疏胸腹邪逆之气,顺气止痛,元胡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此方可用于寒凝气滞所致的痛经症。 女性在数十年间都必须与月经为伴,如果每次月事来潮都会感到疼痛,最好及早寻求医疗协助,以便找出病因。经由合格医师的协助和诊治,让您快乐的从少女发展为女人、

少妇,直到更年期的到来。

中医护理与妇女保健

妇女保健工作,是全民卫生保健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妇女有经、孕、产、乳的特点。除注意一般卫生外,

还须重视经期、孕期、产褥期、哺乳期、更年期的卫生,以预防和减少妇女疾病的发生。

中医妇女保健源远流长,数千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保障妇女的身体健康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对妇女月经的生理、病理以及对妊娠的诊断和妊娠用药原则等均有较为详尽的论述;最早的药物学文献《神农本草经》,论述了不少妇产科的常用药物,如“当归”主妇人漏下绝子。“紫石英”主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漏芦”主下乳汁等等。南齐褚澄云:“合男子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主张节欲与节制生育,以保障妇女的身体健康。现存的第一部产科专著唐代《产宝》对妊娠、难产、产后的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产后血晕

的急救方法均有论述,足为后世医学法则。中医护理在妇女保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与功效。

一、中医妇女保健要则

由于妇女的生理特点,妇女在经、孕、产、乳期间,易耗阴血,使机体处于血不足而气偏有余的状态。此时,机体易受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以及冲、任、督、带损伤的病理变化,从而引起经、带、胎、

产诸病。因此,中医妇女保健护理,重在气血调护、脏腑功能调护、情志调护与饮食调护。

(一)气血调护 气血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动力。妇女“以血用事”,血为妇女之本,血赖气行。稍有感触,即可导致气血失调为患。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而产生经、带、胎、产诸疾。因此,调理气血在妇女保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病主要在气者,根据气虚、气陷、气郁、气逆之不同,而确定不同的护理重点,虚者补之,陷者举之,郁者散之、行之,逆者降之、平之。病主要在血者,根据血虚、血瘀、血寒、血热之分,分别运用补、消、温、

清四法。通过调理气血,使气血调和,冲任通盛,则邪毒难侵,妇体自安。

(二)脏腑功能调护 由于妇女经、孕、产、乳数伤于血,使阴血不足,阳气偏盛,易导致肾、肝、脾脏腑功能失常。因此在妇女保健中,宜依据辩证施护原则,正确运用滋肾补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等法则,调整与恢复妇女机体的功能。凡肾阴不足者,宜滋肾养阴,肾阳不足者,宜温肾补肾。凡肝失条达,肝气郁结者,宜疏肝解郁。肝郁化火者,宜舒肝清热。肝失濡养,宜滋阴养肝。肝阳上亢者,宜养血柔肝,育阴潜阳。凡脾胃虚弱,化生之源不足者,宜调和脾胃,以资化源。脾胃不和,胃气上逆者,当辨其寒热,或清热降逆,或温中降逆。根据妇女不同年龄的生理特点,还要分别重视肾、肝、脾三脏的作用。青春期前及青春期,多责之于肾,中年期重在调肝。经断之后,气血皆虚,重

在健脾。五脏安和,则经脉流畅,可保身体无虞。

(三)情志调护 妇女诸病与情志密切相关。尤其是过度的忧、怒、悲、恐,可导致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百病丛生。如郁怒伤肝。肝气失于疏泄而郁结横逆,可致月经失调、痛经、行经吐衄等。忧思伤脾,脾气耗损则气血生化和统摄等功能受累,可致月经失调、闭经、崩漏、阴挺等。悲哀伤肺,肺主气,气虚则血行不畅,可致月经不调诸证。恐伤肾,肾失闭藏,则冲任不固,可致经、带、胎、产等病证。此外,情志不畅还可加重原有病证的病情。故妇女保健,应特别重视精神护理,经常观察病人情志变化,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说理疏导、移情相制、顺情从欲、气功调神等方法。消除其心理上的压力,通过谈心、释疑,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使病人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利脏腑、气血功能恢复。

(四)饮食调护 饮食是精气津液血脉的重要来源,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濡养的源泉。历代医家十分重视饮食调养对妇女保健的作用。《素问·五常政大论篇》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主张治病当论药功,养病多用食补。根据妇女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应遵循辩证施护原则,进行科学的饮食调护。特别要注意,一是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使脾胃运化功能处于常态,“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二是饮食平衡。饮食偏嗜或偏废易导致营养成分失调。三是饮食卫生。食物要新鲜、干净,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四是饮食讲宜忌。《金匮要略》称:“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病为害,若得宜则补体,为害则成疾。”如行经期忌食生冷,否则易患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疾患。妊娠期或哺乳期宜食有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忌食辛辣燥火食品,以免乳儿上火生疮。更年期,多见于肝肾阴虚甚或阴虚火旺,所以在此期内适宜吃些具有滋补肝肾、养血补血,滋阴降火的饮食。忌食辛辣香燥、耗伤阴液的饮食,并忌食肥甘厚味,及炸、烤、炒、爆的温热助火食品。肝肾阴虚者,宜食木耳、桑椹、山药、黑芝麻、甲鱼、淡菜等。阴虚阳亢者,适宜食鸭肉、牡蛎、海参等。心肾不交者,适宜食莲子肉、酸枣仁、百合等。脾肾阳虚者,适宜食羊肉、狗肉、栗子等。日常均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豆类食品,如:芹菜、元白菜、油菜、西红柿、胡萝卜、蘑菇、海带、红枣等,

少食盐和糖,还可配合食用一些具有抗衰老作用的保健食品如蜂王浆、花粉等。

二、妇女五期的中医护理保健 1、经期卫生保健 行经期间,血室正开,邪气易侵,如不注意调护,常易致病。首先在起居时应适寒温。起居不慎,寒温失宜,可导致月经疾患。其次在行经期应节饮食。因为正值经行,阴血下注,阳气偏盛,若过食辛烈香燥之物,一则易灼其津,再则易使血分蕴热,使热迫血行。如过食生冷寒凉之物,血为寒凝,则易致血行受阻。三是在行经期应畅情志。因经行时,阴血偏虚,肝气偏旺,情绪容易波动。若伤于七情,肝失疏泄,则常影响月经的正常来潮或加重经行时的不适。四是在行经期应劳逸适度。因劳则气耗,最易动血,而使经期延长或经量过多。五是在行经期应注意清洁卫生。因经行血室正开,必须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月经带及内裤要勤换,严禁房事及盆浴,以免邪毒侵入,发

生妇科疾病。

2、孕期卫生保健 徐之才《逐月养胎法》有“节饮食”,“无大饥”,“无甚饱”,“调五味”之说。《产孕集》中有“凡妊娠,起居饮食,惟以和平为上,不可太逸,逸则气滞,不可太劳,劳则气衰”的告诫,妊娠期间,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须适当劳动,但不宜提掣重物或攀高履险,以免伤胎。睡眠要充足,但亦不宜过于贪睡,以免气滞难产。此外,孕妇衣着宜宽大合体,腰带不宜束紧,以外角气血周流不畅而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导致难产;孕期饮食要富于营养而又易于消化,不宜过饥过饱,以保持脾健胃和,小便通畅。《女科经纶》云:“妇人觉有妊,男即不宜与接,若不忌,主半产。”

告诫妊娠妇女在三个月以前和七个月以后,应谨戒房事,以免引起流产或早产,等等。

3、产褥期卫生保健 《胎产心法》说:“凡新产骤虚,最忌着寒,寒则血气凝滞,诸变冗生。”又云:“凡产逢暑月,切不可当风睡卧,最忌贪凉用扇。”长时期来民间也广为流传“产前宜凉,产后宜温”。《叶氏女科证治》在产后饮食上则具体地提出了“产后七日内,……毋食辛热之物,使血妄行。毋食生冷之物,使血凝结。毋食消导耗散之物,以损气血。”

时至今日,亦不失临床指导意义。

4、哺乳期卫生保健 《育婴家秘·鞠养以慎其疾》说:“乳为血化美如饧。”人乳美味可口,新鲜无菌,温度适宜,经济简便,易于消化吸收,并可增进小儿抗病能力,故应尽用母乳喂养。哺乳期护理强调保持乳房卫生,哺乳前宜用温开

水清洗乳头,注意按时喂奶,注意调节情志,适劳逸,以利乳汁分泌。

5、更年期卫生保健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妇女更年期因肾气渐衰,冲任脉虚,阴阳每每不相协调,在此期间常可出现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烘热汗出等症。症状的轻重可因人而异,与生活环境、精神因素密切有关。因此这段时期的护理保健须多介绍更年期卫生知

识,消除思想顾虑,保持精神舒畅,少思虑,勿动怒,做到心意平和。 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妇女保健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器械简单,适应范围广,见效快,且费用低廉,易于普及。因此,长期以来一直广泛应用于妇女

保健。目前最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针炙法,凡妇女痛经、闭经、月经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更年期综合症、滞产等均可视情,相应采取体针疗法、电针疗法、耳针疗法、头针疗法、穴位注射疗法,进行对症治疗。艾炙至阴穴,可用于转正胎位; 2、中药薰洗法,常用中药金银花、苦参、野菊花、黄柏、土茯苓、蒲公英、蛇床子、艾叶,煎汤薰洗,治疗阴部疾病;

3、中药保留灌肠,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盆腔疾病; 4、拔罐疗法,能调和气血,温通经络,行气止痛,治疗痛经;

5、耳穴压丸法,在《内经》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表明了耳与机体的关系。用耳穴压丸法在妇科手术后腹胀、分娩

过程中、以及人工流产术中预防人工流产综合症等方面运用广泛。

有作者报道,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33例(子宫全切除13例,子宫次全切除11例,卵巢囊肿切除术

7例,宫外孕手术2例),术后12小时行耳穴压丸法,有效率达到87.88%。

另有兰氏报道,采用耳穴压丸法预防人工流产综合症573例,减少或避免了器械扩宫引起的刺激及不良反应,大大减

轻了手术者的痛苦。 6、气功疗法,气功是练气、养气和用气的功夫,是通过意识的运用进行自我锻炼的方法。据钱氏等研究报道,根据动静结合要领,将静功、健身操、按摩功按一定程序结合起来进行锻炼。6个月后检测骨密度与之对照比较分析,发现锻炼者骨密度有明显的增加,提示气动锻炼确能起到强身壮骨的作用,是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增加骨密度、防

治骨质疏松的非药物疗法。

中医药参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

组织管理

在区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防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协调防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工作。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中医药系统防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指导原则与任务

(一)指导原则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主动参与,早期介入;中西医结合,医防结合,加强宣传,科学引导;充分发挥优势,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疗效。

(二)任务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加强中医药机构与相关机构的组织协调,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积极参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发挥中医药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作用

(一)开展面向公众的中医药健康教育,在疫情的不同发展阶段,及时组织相应的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普及中医药防治知识。同时要广泛推广中医传统健身方法,加强锻炼,增进人民身体健康。

(二)在总结中医药预防非典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拟定并推荐预防突发性传染病中药处方,引导市民科学合理地使用中医药方法预防突发传染病。

四、加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救治工作

(一)将中医科纳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救治部门中加强建设

(二)落实《中医药防治突发性传染病技术方案》

结合本社区中心实际情况,以《中医药防治SARS技术方案》为基础,组织中医师学习《中医药防治突发性传染病技术方案》并落实。

(三)加强中医药防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工作 1.发挥中医药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加强对中医药防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指导。

2.加强对广大群众进行防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科普知识的宣传,引导合理用药、科学预防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五、加强中医药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队伍的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一)加强对参加中医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队伍人员的培训。在强化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救治队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立一支中医药专业救治队伍。

(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小组负责日常工作管理,要在社区中心及社区站积极推广应用中医药知识和技术,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和优势。

(三)加强医院感染的中医管理,培训专业技术骨干,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措施,提高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并按要求做好疫情监测报告。

六、提高中医药系统的应急能力

各相关人员要及时收集有关信息,迅速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工作,协助有关部门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七、中医药防治突发公共事件的后勤保障及其它工作

(一)在中医药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要进一步整合中医药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科研的作用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和优势,为防治突发公共事件提供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

(二)及时汇报中医药防治突发公共事件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掌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的困难,并给予妥善解决,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落实防治突发公共事件工作所需的资金和物资。

(三)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医药系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成绩,及时报道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为中医药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管理人员要对在防治突发公共事件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进行表彰奖励。

中医药计划生育指导实施方案

一、

目标

普及中医药计划生育保健知识,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及水平,

优生优育、落实节育措施,提高妇女体质。

二、

工作方向:

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开展预防保健。

三、

中医药卫生保健实施方案

(一)饮食与中药调养

1、工作重点:宣传合理营养,膳食平衡。

2、具体措施:

①围产期保健是生育期保健的核心,对前来门诊孕妇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录相等普及优生

优育知识,开展中医咨询。

②对早孕呕吐病人可服一些中药汤剂:安胎方如选用黄芩、桑寄生、杜仲、木香、砂仁等。

症状轻则给予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情绪。

③不易受孕者可用枸杞子、女贞子、覆盆子煎汤饮用,早晚一次。

④对习惯性流产可用杜仲末30克、黑芝麻15克早晚各服9克,合理营养,膳食平衡。

(二)情志调养

1、工作重点:开展心理疏导,了解优生优育知识,消除紧张的情绪。

2、具体措施: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录相。对就诊孕妇开展咨询服务,调和七情,胎前静

养,孕期胎教培养良好的兴趣,聆听音乐。

四、

体质调养

1、工作重点: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预防疾病,增强体质。

2、具体措施:卫生宣教,注意四时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孕妇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

所,加强个人卫生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门诊发现异常病人及早治疗,确保胎儿健康地生长发育,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中医药特色情志调摄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转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而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情志调摄的作用与目的在于给人们解除疑虑、担心、害怕心理,消除人们心理紧张刺激,获得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抑郁、焦虑等精神状态,达到心理平衡。中医情志调摄的方法有情志疗法,疏导疗法,放松疗法等。

一、

情志疗法

“情志”是对七情五志的简称,相当于现在心理学中的情绪情感。古代的“七情”学说有几种,中医所说的“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在五行学说的影响下,《内径》将七情归纳为喜、怒、忧、思、恐“五志”。情志疗法,就是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利用一种或多种情绪去调节、控制、克服另外一种或多种不良情绪的心理疗法。

1、

情志致病的特点

①情志致病损伤五脏;②情志变动影响气机

2、

常用方法

怒胜思疗法:思维与情绪的关系非常密切,故古代医家把“思”列为七情之一。思伤脾,思虑过度可令人神疲、懒言、失眠、健忘、心悸、不思饮食、腹胀等。木克土,故可以利用愤怒情绪来克制过度思虑。

思胜恐疗法:恐伤肾,过度恐惧可令人惶惶不安、提心吊胆、二便失禁、遗精、腰膝酸软等。土克水,故可以采用说理开导等方法,使患者神志清醒,思维正常,理智地分析产生恐惧的原因,逐渐克服恐惧情绪。

恐胜喜疗法:喜伤心、过度喜悦、高兴可令人心气涣散、神思恍惚、健忘、嬉笑不休等。水克火,故可以利用恐惧情绪来克制过度喜悦的情绪。

喜胜忧疗法:悲忧伤肺,悲痛,忧愁可令人形容憔悴,悲观失望,沮丧,厌世,长吁短叹,咳嗽气喘,生痰生瘀,毛发枯萎等。火克金,故愉快、喜悦的情绪可以驱散忧愁苦闷的情绪。

忧胜怒疗法:怒伤肝,愤怒情绪可令人冲动,打人毁物,烦躁,面红耳赤,头晕目眩,吐血,昏厥等。金克木,故悲痛、忧愁情绪可以控制、克服愤怒情绪。

二、

疏导疗法

又称言语疗法,是对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使之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疏导疗法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心理疏导的思想与方法为主导。

1、

疏导疗法的原理

疏导疗法的工具是语言。全科医师针对患者的不同病症和病情,以准确、鲜明、生动、灵活、亲切的语言,分析疾病产生的根源和形成过程、疾病的本质和特点,教给战胜疾病的武器和方法;激励、鼓舞患者增强同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培养激发患者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矫正的能力;促进患者自身心理病理转化,减轻、缓解、消除症状;并帮助他们认清疾病的运动规律,改造个性缺陷,提高主动应付人脑应激反映的能力,巩固疗效。心理疏导治疗模式:不知-知-认识-实践-效果-再认识-再实践-效果巩固。由于这种治疗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入的过程,所以它的效果不仅仅是求得症状的消失,而是以远期巩固的效果为最终目标。

2、

疏导疗法的程序

建立特定的友好关系;②详尽的叙述;③找出症结;④制定解决方案;⑤创造轻松的环境;⑥做到认识与实践同步;⑦统筹兼顾。 3、

疏导疗法的事项

注意减少患者对疏导者的依赖性,帮助其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

疏导人员主要起支持引导作用;

从各方面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

疏导的重点应放在心理逆境上;

要注意摸清全面的情况,必要时改变周围的环境和条件。 三、

放松疗法

放松疗法是建立在中医养生学基础上的,它的基本原则是在安静、没有精神负担和体力负荷的条件下,学会放松自己的精神,降低你的紧张、焦虑意识,使你应付困境的信心增强。

1、

放松疗法一般步骤

选择一个空气清洁、四周洁净的环境;

选择一种自我感觉较舒适的姿势,站、坐、躺均可;

松开个人所有的紧身衣物,同时应摘下妨碍放松练习的首饰物品等; ④

放松身体各个部分;

保持呼吸的自然、舒畅;

放松意识,注意力集中;

2、

放松疗法的事项

放松疗法刚开始进行时,最好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左右。随着对整个疗法过程的掌握,每次的时间可减至20分钟左右或更短。放松疗法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午饭后1小时或晚间睡觉之前。

放松疗法要求病人放松意识,注意力集中。

中医药特色体质调养

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与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这种状态往往决定其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其所

产生的病变类型的倾向性。

依据体质的概念,结合历代医家的体质分类,现把人群的体质分为

以下8种类型。

1、

协调型

很少感冒,耐寒暑,胃纳佳,二便调,脉有力,舌象正常。

2、

肝郁型

声音洪亮,口中干苦,喉中似有物,脉弦有力,舌苔黄。

3、

痰湿型

头身困重,喉中时时有痰,口甜粘不欲饮,脉滑,舌苔腻

4、

瘀血型

身痛有定处,肢麻,皮下瘀斑,行经有瘀血,脉沉涩,舌苔青紫。

5、

阳虚型

易感冒,怕冷,四肢不温,夜尿清长,脉沉细,舌质淡白。

6、

气血两虚型

易感冒,发干枯,久坐、久视易头晕眼花,经血淡少,脉细弱,舌

质淡。

7、

气阴两虚型

易感冒,夜尿多,口鼻干燥,口舌生疮,脉细数,舌苔红有齿印。

8、

阴虚型

口鼻干燥,鼻□,口腔时有溃破,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脉细数,舌

苔光少。

其中肝郁型、痰湿型和瘀血型属于实型,

阳虚型、气血两虚型、气阴两虚型和阴虚型属于虚弱型。

体质调养要先辩明体质,再选用不同的调理方法: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阳虚者温阳,阴虚者滋阴;

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

最终达到“阴平阳秘”,气血顺畅的健康状态。

中医药特色养生保健

一、原则和特点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尽管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很多,诸如先天遗传、自然环境、医疗水平、营养状况等,但能否讲究养生之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能树立科学的养生观,掌握科学的保健方法,通过后天调养,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抗病、抗衰老及康复能力,就可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一)、顺应自然

人生存于自然界中,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天人相应”,顺其自然是养生防病、保健长寿的关键。顺应四时养生,首先要通晓春、夏、秋、冬四时的规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自然界生物变化的特点,进而探索人体脏腑、气血、阴阳顺应四时变化的规律所在。

(二)、运动形体

形体好比是生命活动的宅宇。它内含精、气、神,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形体又是人抗御外邪的重要屏障,人的皮毛肌肤、血脉筋骨、脏腑组织等均有抗邪卫外的功能。因此,养生防病须重视形体的调摄。

(三)、调节正气

即保持人体正气的充盈及其正常活动。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充满全身,运行不息,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多种生理活动。气的盛衰和运行的正常与否决定着人体的强弱寿夭。

(四)、固护阴精

阴精,指肾精,也包括其他脏腑之精。中医视精为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基本物质。人的发生从精开始,人出生后,依赖阴精的充养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古代养生家誉精、气、神为人身“三宝”,是保养的关键。

(五)、调节情志 喜、怒、忧、思、悲、恐、惊,人称“七情”。人们常用“七情”交流思想,表露感情。“七情”太过,会损害健康,缩短寿命。“七情”变化的不同,对身体和寿命影响的强度也不同。 二、四季进补

四季气候的不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伴随不同季节而来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等各种致病因素,会乘虚侵犯人体,诱发疾病。四季气候的变化会引起人体体表、气血、各个脏腑的适应反应,一旦不及或太过,就会引起疾病。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去抵抗时气病邪的侵袭,所以人们在主动规避邪气的同时,还应当根据自身体质、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季节气候变化等情况,选择核实的滋补品,以辅助人体正气抗邪。因此,需要我们掌握科学的进步原则和方法,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一)、春季进补

1、药补调护

使用药物滋补应注意补而不燥,宜用平补之剂,选用益气升发、养阴柔肝、疏泄条达的药物,以协助人体正气的生发,但应避免过于升散,阴亦随阳而泄。结合不同体质要求,药食总体以甘平为主,

能帮助人体维持旺盛的春季机体活动的需要。如气虚明显者,可根据情况选用晒参、西洋参、党参等参类药物。春季进补不同于冬季,切忌厚味进补,以免壅阻脾胃或助火生热,导致肺、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酿生疾病。忌食辛辣油腻、炒爆之物,以免助阳外泄。

2、食补佳品

清明茶、螺蛳、荸荠、茼篙、韭菜、大蒜、山药、胡萝卜、荠菜、豌豆苗、马兰头。忌:春三月忌吃羊肉、狗肉、雀肉、鹌鹑、红参、川芎、肉桂、茴香、洋葱、花椒、白酒等。

(二)、夏季进补

1、药补调护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汗易外泄,出汗过多则耗气伤津,亦有因避暑而过分贪凉,损伤阳气,故药食调补重在保护胃气,减少气血津液耗损。结合不同体质需求,药食总体以甘寒为主,常用沙参、黄精、玉竹、山药等益气生津之品。长夏时节,药物可选用既健脾,又祛暑湿的藿香、薏苡仁、白术、茯苓、白豆蔻等。食物宜吃些具有芳香开胃、健脾化湿作用的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厚腻碍胃。夏季忌食温热助火、辛辣助燥、伤津耗液的食品,忌吃油腻黏糯、煎炸炒爆等难以消化的食物。亦不宜过食寒凉食物,引起腹痛泄泻。忌食变质食物。

2、食补佳品

薏苡仁、豇豆、豌豆、葡萄、西瓜、西瓜皮、乌梅、枇杷、草莓、番茄、菱角、紫菜、苦瓜、冬瓜、绿豆、黄鳝、丝瓜、生姜、米醋、菜瓜、黄瓜、甜瓜等。忌吃或少吃:羊肉、狗肉、麻雀肉、桂圆、韭菜、洋葱、芥菜、花椒、肉桂、人参、白酒等。

(三)、秋季进补

1、药补调护

秋季滋补以润燥为原则。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故燥邪最易犯肺。故滋补以甘润、养肺、生津。结合不同体质需求,药食总体以甘润为主,因此可选用黄精、玉竹、石斛、百合等。对伤津耗气导致气阴两虚者,可选用麦门冬、天门冬、龟板、鳖甲、沙参、西洋参等。秋宜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以生津养肺,润燥护肤,防治秋燥伤阴。暮秋之时,人体精气开始封藏,过度至冬,可进食营养丰富的

平补之剂,有益于人体吸收储藏。立秋后,秋阳肆虐,天气仍较热时,不宜过食生冷瓜果,损伤脾胃。气候干燥时忌吃辛辣香燥、煎炸炒爆的助火伤阴之物。暮秋气温下降,忌食寒凉、伤正的食物。

2、食补佳品

萝卜、栗子、鲜藕、山药、花生、白木耳、柿子、百合、芡实、香蕉、甘蔗、梨。忌吃或少吃:西瓜、香瓜、生菜瓜、生地瓜、生黄瓜、小蒜、纯菜、茄子、槟榔、香蕉、绿豆、爆米花、辣椒、冷菜、羊肉、狗肉、雀肉等。

(四)、冬季进补

1、药补调护

冬季天寒地冻,根据中医“寒者温之”,结合不同体质要求,药食进补的原则以“温补”为主。用药宜偏于温热养阳,但应以温而不散、热而不燥为宜,并可根据八纲等辨证方法进行组方配药。冬季忌过食温辛,散气化燥;过食温热,耗阴伤精,皆适得其反。亦忌食性属寒凉的食物,忌食生冷黏腻的食品。

2、食补佳品

胡桃肉、桂圆、雀肉、牛肉、狗肉、大枣、莲子、羊肉、白酒,常吃芝麻、牛肚、羊肚、羊骨、鸡肉、鱼肉、龙眼、荔枝、栗子、花生、黑木耳、豆浆、胡椒等。忌吃或少吃:蚌肉、螃蟹、螺蛳、田螺、绿豆、绿豆粉丝、绿豆牙、生藕、生冷瓜果、柿饼、香蕉、莼菜、发菜、冰啤酒、冷茶等。

中医药特色运动功法

运动功法又称功能锻炼,古称导引,是我国人民通过肢体运动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一种有效方法,数千年来一直为中华民族所应用。运动功法特别适宜中华民族生理、心理,所以至今流传不衰。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中国传统运动功法:

一、禽戏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等,属于功能保健疗法,本疗法主要通过模仿熊、虎、猿、鹿、鸟5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到防病

强身的目的。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

(一)熊 戏

立式,如熊行走般摇晃腰侧,摆动两脚,然后立定。运内气至两胁,使骨节作响,重复15次,可增强腰力,舒筋骨,养气血。

(二)虎 戏

手足着地,以鼻深吸气后闭气,低头,上身微前倾,两手握拳,如虎呈威状抖动身体。接着两手如提千斤般上举,身直立,吞口中所闭之气入腹,使神气由上而下,此时可觉腹中如雷声,重复7次,使全身气脉调和。

(三)猿 戏

立式,以鼻深吸气后闭气,如猿爬树,一手如捏果,一脚如抬起,另一脚随身扭转,然后以意吞所闭之气入腹,汗出止。

(四)鹿 戏

立式,以鼻深吸气后闭气,低头,两手捏拳,如鹿转颈顾尾般向一侧后视,直身缩肩,以脚尖着地做跳跃,脚跟连动脊柱,使浑身振动。重复3遍,每天1次。

(五)鸟 戏

立式,以鼻深吸气后闭气,如鸟欲飞翔般昂首,吸尾闾之气朝头顶,两手轻握抬过头,手臂自然弯曲,拳心朝下。继续仰头,以迎神气冲过头顶。

本功法可治疗各种肢体关节、经络疾病,并治各种慢性病,每天练1~2次即可。如有高血压、青光眼者练闭气不宜过度。

二、

八段锦

八段锦是由8种立式导引动作组合而成的气功套路。其每一套功法分别适用于相应脏腑的保健和病症的治疗。

八段是一个约数,并不限于8种动作;“锦”原意是彩色丝织品,借喻本法非常珍贵。早在宋代,已有“八段锦”命名的气功书目,现代流传的八段锦功法有南、北派之分,本节介绍南派功法。

(一)两手托天理三焦

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掌心贴附腿侧。两臂外展,掌心向上,约至肩平处。两臂至头顶上方,覆掌,十指交叉,

然后翻转掌心向上,如托物上举,足跟顺势抬起,两手分开,两臂内收复原,如鸟敛翼,反复进行,上举时吸气,下垂时呼气。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

直立,左足平开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右臂曲肘,从胸前握拳,如拉弓弦向右,左手中示指竖起,余三指环扣,从右臂内作推弓势向左,左臂随之伸直,颈部向左转,目视指尖,左右互换,反复进行。推弓拉弦时吸气,左右互换时呼气。

(三)调理脾胃须单举

直立姿势同一式,左臂外展并反翻掌上托,五指并拢,指尖向右,左臂伸直,头仰视手臂。同时下方之右掌作按物势,指尖向前,左右互换,反复进行。上托下按时吸气,互换时呼气。

(四)五劳七伤往后望

直立姿势同一式,但两掌贴紧腿侧,颈部向左后方缓缓转动,目随之后视,然后头再前转复原。左右交替,反复进行。转颈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五)摇头摆尾去心火

直立,左足平开一步,身体半下蹲,作高马步势,两手反按大腿上方(虎口对腹)。头面躯干缓缓前俯,继之向左向后,复向右向前,缓缓作圆环形转动,上身由俯而仰,复由仰而俯。转动数圈后,再反方向如法进行。由俯而仰时吸气,由仰而俯时呼气。

(六)两手攀足固肾腰

直立,并足,两膝挺伸,上身前府,以两手攀握两足趾,头略昂起。然后恢复直立姿势,同时两手握拳,并抵腰椎两侧,上身后仰,再恢复直立姿势,反复进行。本式自然呼吸。

(七)攒拳怒目增气力

直立,左足平开一大步,作骑马势,两手握拳,贴臵腰侧,拳心向上;左拳向前平击,拳心向下,怒目奋力;收回左拳,左右交替进行。击拳时呼气,收拳吸气。

(八)背后七颠百病消

直立,并足,两掌紧贴腿侧,两膝伸直。足跟并拢提起,离地数寸,同时昂首,做全身提举势,然后足跟顿地复原,反复进行。提跟时吸气,顿地时呼气。

本功法运动强度适中,动作精练,有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的作用,适用于各种慢性病患者,尤其是神经衰弱、冠心病、慢性

支气管炎、内脏下垂、慢性腰痛等病症的治疗和康复。

若用于强身保健,可用全套;内脏下垂患者,可重点择用“托天”、“单举”等式;患呼吸系统疾病可重点择用“开弓”、“摇头摆尾”等式;腰背痛患者可重点择用“攀足”、“背后七颠”等式。

每套动作的重复使用次数,根据体质情况决定,不宜进行超负荷锻炼。眩晕症患者不宜采用“往后仰”和“摇头摆尾”等动作;直立性低血压患者,慎用“托天”、“单举”、“背后七颠”等动作。

高血压的药茶疗法

玉菊茶: (组成)玉米须5g

白菊花5g 绿茶5g

(制作)上3味泡茶,代茶饮,每日1剂

(功效)清热利水、降脂化浊

(主治)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症

山楂茶: (组成)山楂20g

槐花10g 葛根10g

(制作)上3味加水煎至20分钟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降脂

(主治)阴虚内热、血脉不畅 适用于心脏病伴高血脂、高血压、可代茶饮

山楂荷叶茶:(组成)山楂15g

荷叶20 g

(制作)将上药两味共制成粗末煎水代茶

(功效)清热消暑、降脂和胃

(主治)暑热内蕴、胃失和降

适用于伴有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经常饮用有消暑止渴作用

苦菊饮: (组成)鲜芹菜250g

鲜苦瓜60g 菊花10g

(制作)上3味加水煎约20分钟

(功效)清热降压、疏风散热

(主治)肝阳上亢、虚火内扰

适用于高血压及肝阳上亢、虚火上炎的患者

每日1剂,代茶频饮

老年人秋季养生法

孟秋七月,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以保精力。《养生论》曰:“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本月昼热夜凉,雨水多,湿气重,老人多不思食,宜吃荷叶粥,

芳香化湿,开胃健脾。

仲秋八月,一声秋雨一声凉,宜及时增添衣服,防止秋凉感冒。仲秋冷风来时,哮喘、心血管病常复发加重,应练太极拳、气功,增强心肺功能,预防旧病发作。在《杂纂》中记载:“是月采百合,晒干蒸食之,甚益气力。”《四时纂要》曰:“仲秋时,宜服张仲景八味

丸,治男女虚弱百病医所不能疗者。久服轻身不老。”

季秋九月,草木零落,众物伏蛰,气清风寒,以防疠病。宜进补养生之药以生气。《食疗本草》曰:“此月后宜食野鸭,多年小热疮不愈,食多即瘥。”野鸭变可用草鸭代替,《四时纂要》中说:“取枸杞浸酒饮,耐老。”古医书中屡有记述,秋季气候干燥,老人多血枯津燥,宜服蜂蜜,以养血润燥。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多食含维生素A、B、C、E类新鲜蔬果,如胡萝卜、藕、梨等,多喝水,以满足机体对营养的要求,提高抗秋燥、抗疾病的

能力。

预防“一过性头晕和小脑中风”

老年人出现小脑中风者并不少见,据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小脑中风约占急性脑血管疾病总数的20%。这是由于人年龄增大,体内各组织器官都会进行性老化,这种老化表现在血管与颈椎上,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小脑便会因缺血而功能失常。当供血减少时,人就会出现一过性头晕,如发生血管严重阻塞式破裂,人就会发生眼球震颤、步履蹒跚的现象。这就是

小脑中风病。

本病的预防,关键在于平时发现那些轻微的症状:如头晕、眼球跳、恶心、走路偏斜等。虽这些症状能在几秒钟内消失,但不能掉以轻心,去医院诊断才是明智的。若忽视治疗,

则延宕中随时会发生小脑中风,治病就较为困难了。当发现先兆症状,经医院确诊为颈椎基底动脉硬化可服用复议丹参片、脉通等活血祛瘀及软化血管的药物,作预防性治疗。养血祛风、活血通络的中药亦有预防作用:当归、丹参、钩藤各20g、川芎、赤芍、生地各

12g、防风、牛膝各10g水煎服,三七6g碾末吞服。

入春防“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所致的一种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春季极为常见。

流感患者就是传染源,其病毒存在于人的鼻涕、唾沫中,随着打喷嚏、咳嗽排出体外而传染他人,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食具用具传播。发病突然,发病率高,传染性强,蔓延迅速。 主症:发热、头痛、四肢酸软无力,全身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咽痛。重者可出现气紧、

发绀。阵咳、甚咳血。

预防:

1.平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少喝酒,不吸烟,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

凉,减少发生流感的诱因。

2.注射流感疫苗。

3.服用中草药:板蓝根 15g

银花 15g

连翘

15g 大青叶 10g 贯众 10g

(一日一剂,水煎服,连服3天)

治疗:轻者首服抗病毒冲剂

一日3次,一次一包(12g),开水冲服

重者用辩证治疗

春季防“痄腮”

“痄腮”民间称“榇耳核”西医称“流行性腮腺炎”。因外感时邪病毒而发,以腮部肿胀,焮热疼痛为主要症候。本病流行于冬春两季,具有传染性,多见于5-9岁儿童。成人患“痄腮”

者虽少,但一般病情较儿童要重。 预防:板蓝根 15g

银花 10g

大青叶 10g

水煎服,一日三次,每天一剂,连服3天 治疗: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内服:败毒散、普济消毒饮加减

外治:(1)鲜蒲公英、马齿苋捣烂敷患处

(2)青黛 6g 芒硝 3g

,用醋调成糊状敷患部。

夏季防暑饮料

介绍几种自制饮料:

1 酸梅汤:乌梅60g

薄荷15g

加水煎煮20分钟,再加人适量的糖,待凉后引用。有生津开胃、除烦涩肠之功。

2

清暑饮:鲜西瓜皮一个 鲜丝瓜皮100g

鲜竹叶心一把 鲜荷叶两张 加水煎熬20分钟。加糖适量,凉后随意饮用。有防暑清心之

功。

3

五豆汤:取绿豆、赤白小豆、黑豆、白扁豆各适量,生甘草10g煮,凉后代茶饮。

4

香薷藿佩汤:香薷、鲜藿香、鲜佩兰各适量,煎汤凉后饮用。功:芳香化浊、祛湿辟秽、

健脾开胃、增强食欲。 5

盛夏活药粥:

白扁豆粥:白扁豆

味甘性平。功能:健脾补胃,清暑化湿。

制法:白扁豆60—120g 梗米100g同煮为粥(扁豆一定要煮烂熟食用)

适:脾胃素虚,食少呕逆,夏秋泻利或烦渴少症。

藿香粥:藿香

解暑祛湿,开胃止呕。

制法:鲜藿香30g 煎取汁。在用梗米100g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藿香汁在煮一会儿即可。

适:中老年人夏季感受夏暑热,发热发冷,头昏,胸脘痞闷,吐泻食少。

秋凉时节防“秋燥”食方

秋凉时节“天度至此,万物皆燥。”据“燥则润之”的原则。介绍几种防“秋燥”食方:

1 百合粥:取百合20g 梗米100g煮粥。

功能:清肺润燥。止咳,长期食用可滋润营养作用。

适用:老年慢支炎、肺气肿、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

2

木耳粥:取白木耳15g 浸泡发后加梗米100g 煮粥。

功能:滋肾益胃和血。

适:防止心血管病如高血压、血管硬化等。

3 雪梨粥:梨2只,洗净后连皮带核切碎,加梗米100g和水煮粥。

功:润燥清肺。

适:秋季常食之保健。

冬季进补四忌

一忌:无病进补

无病进补,浪费钱财,又贻害身体,如人参称为补中“圣药”,但滥服后会出现过度兴奋,

烦躁,血压升高,流鼻血等。

二忌虚实不分

祖国医学早就确定“虚则补之”的治病原则,不是虚症病人不能吃补药,而虚症又分阴虚、

阳虚,气虚,血虚,气血两虚。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

三忌:多多益善

有人说“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其实不然,如过量服用参葺类补药,可引起脘

腹胀闷,不思饮食等。 四忌:以药代食

有的慢性病人,重药物轻食疗,殊不知合理的饮食调节能起辅助治疗的作用。如吃芹菜或

芹菜榨汁服用,可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首要是合理的膳食结构。

糖尿病的药茶疗法

石斛茶:材料:鲜石斛 30g

用法:将鲜石斛切片,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不拘次数 功效:滋阴养胃,生津止渴

山药茶:材料:山药 250g

用法:降山药水煮后,过滤取汁,代茶饮用

功效:补气养阴、生津

乌梅茶:材料:乌梅 50g

用法:加水煎沸或用沸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一日一剂

功效:生津止渴

二子茶:

材料:枸杞子 10g

五味子 3g 用法:上述两种药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盖上闷片刻即可代茶饮

功效:补阴生津止渴,适用于糖尿病消渴多饮多尿等。

菊花茶:

材料:决明子 10g

槐花、菊花各6g

龙井茶 3g

用法: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适用:糖尿病伴高血压伴眼底出血者

情志调畅,有益身心

祖国医学认为人的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

中医把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人伤七情易生病。古代医书《内经》载:“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一个人如果长期有焦虑、忧伤、怨恨、紧

张的情绪就易生病。有的人平时没有什么病,就因一时情绪过激而发病。有时病愈后因精神上受到不良刺激而旧病复发并加重。有的病人情绪不佳,药物用得不少,饮食调理很好,治疗收效却不大,反之,如果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生病得机会就会减少,即使生了病,治

疗恢复也很快。可见精神情志因素对对防病健身尤为重要。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

是指用加热、抽气等方法使杯、筒、罐内气压低于普通大气压,并使其吸附于体表病痛部位或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由于拔罐可以改变皮肤温度,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故有将拔罐疗法称之为瘀血疗法。拔罐疗法是用以防病祛病、强身健体的一种疗法,使用方便安全,疗效可靠,便于推广,并且具有治病保健范围广泛的优势,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疗法。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20xx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拔罐疗法可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拔罐疗法在中国:

1、 古时人们用牲畜的角磨成有孔的筒状,刺破脓肿后以角吸除脓血,故拔罐疗法古有角法之称。

2、到了唐代,出现了竹制罐,采用水煮吸拔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后发展成现今的水罐、药罐。

3、宋代即发明了火筒法治疗久嗽的方法,拔罐疗法的应用仍以外科较多。

4、元代沙图穆苏《瑞竹堂经验方》中竹筒吸毒法,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中主治肿疡的煮拔筒等,都丰富和发展了拔罐疗法,其中,申斗垣《外科启玄》将中药煮筒用于临床,开创了用药罐治疗的方法。

5、到了精代,拔罐疗法有了很大的发展,使针刺、中草药、煮罐结合在一起,适应病症也进一步扩大。

6、真空拔罐器,将传统点火排气改为抽真空排气,通过负压对体表经络产生的良性刺激进行治疗,无任何副作用,安全简单,回归自然。

拔罐疗法的特点:

1、价廉高效安全实用:拔罐疗法治疗疾病,操作简单,一般不会出现副作用,病人可在无任何痛苦的情况下得到康复,避免了服用药物给机体带来的损害和不良反应。

2、罐法多样取用灵活:把留罐、闪罐、走罐等多种操作方法与针刺、推拿、磁场、药熏等相结合,扩大了其适用范围。

3、异病同治重在调整:拔罐疗法的调节作用和独特功效,使得临床中在取穴、操作方法等不变的情况下,可治疗多种疾病,充分体现了拔罐疗法在治疗疾病中的整体良性调节作用。

4、缓解疼痛立竿见影:拔罐疗法具有明显的缓解疼痛作用,无论内科的头痛、还有外科、伤科的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等,皆可即时见效,功效迅捷;实可谓“痛随利减,当通其经脉则疼痛去矣”。5、多重应用功效捷优:拔罐疗法应用于体表化脓性疾患,避免切开引流,还可把脓、毒素,坏死组织、细菌“拔出”,达到切开引流的效果,同时,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有利于炎症消除,故而其具有疗程短、痛苦少、癍痕小的优点。同时还可减少抗生素使用量。 拔罐疗法——体内垃圾的清道夫

说你每天吃的食物都有“毒”,你相信吗?可事实就是如此。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不仅是人造食物、包括人们崇尚的天然食物中也存在“毒”隐患。至于水果、蔬菜以及粮食被农药污染的事例,更是比比皆是。今天,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有的城市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这些有毒物质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体,必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罐疗特有的负压作用,通过毛孔、穴位,不仅可以排除体内的风、寒、湿、热,同时将一些有毒物质(拔罐时出现的黄色水泡、血泡以及脓血)排出体外。实践证明,人体经络在负压作用下可加速新陈代谢,促进人体组织器官营养物质与废物的交换,促使

废料尽快排出体外,减少疾病的发生。一些经常拔罐的人,精力充沛,生病的机率相对低就是这个道理。

拔罐就能治病吗?

当风、寒、暑、湿、毒侵入人体后,使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其中淤血、滞气、邪火、水浊这些致病因子,通过经络和腧穴走窜、逆乱、滞留、淤阻,从而出现种种疾病的症状。而拔罐恰恰能把体内的这些治病因子、通过经络和皮肤拔出体外,从而调整肌体功能,消除致病因素,以达到治疗之目的。同时,当人体气血凝滞或经脉空虚时,拔罐的行气活血、温阳固气的作用,又可鼓动经脉气血,振奋脏腑机能,促进人体的气血流通,扶正祛邪,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就好比厨房里的抽油烟机,在使用时,抽风机就能把屋子内的油烟和浊气通过风扇吸到屋外去,使屋内的空气清馨自然。拔罐就是这个道理。

适量磁场益于健康:

我国是发现磁现象、应用磁性材料最早的国家,指南针的发明就是磁应用的典型。应用磁治疗疾病,在我国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世纪,我国第一部中草药专著《神农本草经》将磁石正式入药,但真正将磁与中医经络相结合是在20世纪发明了永磁体以后,随着医学和磁疗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适量磁场不仅可用于保健、治病,而且对人类具有多方面的有益效应。将磁疗应用于拔罐疗法之中,有利于磁力线透入机体深部;避免了不同极性磁体并置时,磁场间的相互干扰;起到了“北补南泻”的磁疗作用,有利于中老年人的保健治疗。

罐疗 + 磁疗双重功效显身手

罐疗与磁疗同属物理疗法,都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通过对穴位的刺激作用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但罐疗与磁疗又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疗法。罐疗是通过罐具吸拔造成负压,强行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和组织代谢旺盛,使肌体保持平衡。而磁疗是通过适量磁场、磁力线的穿透作用,调整人体生物电,生物磁,保持平衡,达到保健治病的效果。两种不同的能量若同时作用于人体,罐疗见效快,磁疗的积累效应好,二者优势互补,可加速经络的疏通,进一步提高保健治疗效果。同时磁疗良好的镇痛、消炎功能,可对罐疗负压作用下局部产生的肿胀瘀血现象,起到很好的止痛、消肿、消炎的效果,促进罐斑的消退。

中医药适宜技术---电针法

一种技术操作。 电针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

此法在针刺基础上,加以脉冲电的治疗作用,可提高疗效。

物品准备:

电针仪、治疗盘、针盒(备各种毫针)、镊子、棉签及干棉球、皮肤消毒液、弯盆、浴

巾、屏风等。

操作程序:

一、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合作;

二、

核对医嘱后,选好腧穴,进行皮肤消毒,按毫针刺法进针;

三、

有“得气”感应后,将电针仪输入电位器调至“0”,再将电针仪的两根导线分别连接在同

侧肢体的两根针柄上。

四、

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选择适当波形(密度:其高频脉冲一般在50-100次/秒,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疏波低频常为2-5次/秒,刺激作用较强,提高肌力韧带张力;其他尚有疏密波、断续波、锯齿波等),慢慢旋转电位器由小到大逐渐调节输出电流到所需

值(患者有酸麻感,局部肌肉有抽动,即是所需的强度)。

五、 通电过程中应观察导线有无脱落,并注意患者的反应,有无晕针、弯针、折针等情况,

通电时间一般为5-20分钟。

六、 需强刺激时,调节电流量应逐渐由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以致发生晕针或引起肌肉

痉挛,造成弯针、折针等意外。

七、

颈项、脊柱两侧及心前区等部位,针刺时不能横贯通电,避免电流回路通过脊髓和心

脏。

八、

经温针灸过的毫针,针柄因烧黑氧化而不导电,应将输出导线接在针体上。

九、 电针完毕,将电位器拨回“0”位,关闭电源,拆除输出导线,将针慢慢提至皮下,迅速

拔出,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

十、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记录并签名。

注意事项

一、

电针仪在使用前须检查性能,导线接触是否良好,如电流输出时断时续,应检修后再

使用。干电池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如电流输出微弱,需要更换新电池。

二、

电针仪最大输出电压在40伏以上者,最大输出电流应控制在1mA以内,避免发生触

电事故。

三、

一组电针的二个穴位,应在同一侧,以避免电流通过心脏。一般以取同侧肢体1-3对

穴位(即是用1-3对导线)为宜。

四、

在延髓和脊髓附近使用电针时电流宜小。

手法点穴快速治疗肩周炎

操作方法:

让患者正坐椅子上,术者立于患者背后,用一手中指、食指并拢,由轻到重点揉患肩天宗、臑俞二穴各49次后,一手拇指压住患侧缺盆穴,一手扶住患者头部向患侧推压1次。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在对侧推压1次即可,施术时常可听到喀嚓声,患者即刻感觉轻松舒服。 注意事项:在施术中,由于颈部的位置较为特殊,一定要根据病人的体质、个人的耐受力适当掌握点

穴推压的力度,避免发生新的损伤或意外。

肩周炎曾相继拥有60多种病名,如漏肩风、五十肩、肩痹、老年肩等。中医认为,其病因系肝肾亏损,气血虚衰,筋肉肌腱

失于濡养,血不荣筋所致。据笔者多年的治验推测认为,本病多为颈椎钩椎关节半脱位,损伤交感神经和脊膜返回支神经根而引起肩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所出现的系列症状。导致钩椎关节半脱位的原因与中医的理论基本相符,如随年龄加大,各脏器功能的衰退,肌肉肌腱的弹性、伸缩功能下降,各关节稳固性减弱等。所以施用本法治疗,使其复位,症状得以消除是其治疗原理。本法对牙痛、网球肘、慢性腕踝关节痛均有治疗效

果,其原理有待进一步探索。

中医药适宜技术--艾条灸

操作。 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某穴位或患处熏灸的一种技术

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

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拄形的艾卷,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

作。

禁忌症

凡属实热证、阴虐发热者不宜施灸;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操作程序

一、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再次核对。

二、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三、根据病情或医嘱,实施相应的灸法。

(一)、温和灸: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cm左右处进行熏灸,以

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二)、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部位2~5cm之间,如同鸟雀啄食般,一上

一下不停地移动,反复熏灸,每处5分钟左右。

(三)、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施灸部位3cm左右,来回旋转移动,进行反复熏灸,

一般可灸20~30分钟。

四、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节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

有无因体位不适引起的机体痛苦;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感受。

五、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及烧坏衣物。

六、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

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七、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记录并签名。

注意事项

一、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二、采用艾拄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多或少烧坏衣物。

三、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

染。

四、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中医药适宜技术--艾炷灸

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搓捏成圆锥状(如麦粒大或如半截枣核,大小不等),直接或间接

置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种技术操作。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炷,火柴,凡士林,棉签,镊子,弯盘,酌情备浴巾、屏风等。间接灸时,备

姜片或蒜片等。

操作程序:

一、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二、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三、根据医嘱实施相应的灸法:

(一)直接灸(常用无瘢痕灸)

先在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放置艾炷后点燃,艾炷燃剩至2/5左右,患者感到灼痛时,

即用镊子取走余下的艾炷,放于弯盘中,更换新炷再灸,一般连续灸5~7壮。

(二)间接灸(常用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和隔附子饼灸)

施灸部位涂凡士林,根据医嘱,放上鲜姜片或蒜片或附子饼1片(事先将鲜姜或独头蒜切成约0.6cm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附子饼是附子研末以黄酒调和而成,厚约

0.6~0.9cm,中心用粗针穿数孔),上置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或患者感到灼痛时,

则更换新炷再灸,一般灸3~7壮。达到灸处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

四、艾炷燃烧时,应认真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

五、施灸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安排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记录并签名。

注意事项

一、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二、采用艾拄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多或少烧坏衣物。

三、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

染。

四、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中医药适宜技术---刺血疗法

刺血疗法又称放血疗法。根据“宛陈除之”的原则,某些穴位或特定部位针刺,得气后出针令其出血,或用锋利三棱针刺入络脉(身体浅表的静脉血管),可加强舒经通络,祛瘀新生之力。

作用有

①泻热,常用来治热病不退;

②止痛,如神经性头痛,病经,坐骨神经痛等;

③降压,刺肝经泻热平肝,治疗肝阳上亢高血压;

④消肿,跌打损伤局部肢体肿痛者,局部浅刺令其出血,肿痛自除;

⑤强心,急救,刺十宣出血等。

中医药适宜技术--敷药法

敷药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古时又称敷贴。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新鲜中草药则洗净后置乳钵内捣烂)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

患处。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禁忌症:皮肤过敏者慎用。

物品准备:治疗盘,盐水棉球,药物,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如麻油或饴糖,水,

蜜,凡士林);若敷新鲜中草药,需备乳钵。

操作程序

一、备齐用物至患者床旁,做好解释。再次核对医嘱。

二、取合理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三、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治疗碗内,将调和剂调成糊状,新鲜中草

药洗净后置乳钵内捣烂。

四、取下原敷料,以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刨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五、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

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

六、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被,加

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七、如敷新鲜中草药,则将捣烂的药物加少许食盐拌匀后,平摊于棉纸上。

八、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势范围,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用;

二是通过药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脓拔毒。

九、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整理物品,洗手,必要时记录。

注意事项

一、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

热后溢出,污染衣被。

二、对初起有头或成脓阶段脓,以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为宜,不宜完全涂面,以免脓毒外泄。特殊部位如乳痈敷药时,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

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

三、夏天如以蜂蜜、饴糖作赋剂时,应加少量四酸钠防止变质,影响药效。

四、敷药后,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报告医师,

配合处理。

中医药适宜技术--刮痧法

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可疏通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

身气血沥畅,逐邪外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禁忌症

患者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者、皮肤病变处禁用此法。

物品准备

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

等物。

操作程序一、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再次核对。

二、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三、根据病情或医嘱,确定刮痧部位,常用部位有头颅部,背部,胸部及四肢。

四、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刮皮肤。

五、手持刮具,蘸水或药液,在选定的部位,从上至下刮檫皮肤,要向单一方向,不要来

回刮。用力要均匀,禁用暴力。

六、如刮背部,应在脊椎两侧沿肋间隙呈弧线由内向外刮,每次刮8~10条,每条长6~15cm。

七、刮动数次后,当刮具干涩时,需及时蘸湿再刮,直至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一般每

一部位刮20次左右。

八、刮治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及时调节手法

力度。

九、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体。

十、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一、室内空气流通,忌对流风,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二、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伤损皮肤。

三、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应立即停刮,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四、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要清淡,忌生冷油腻之品。

五、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中医药适宜技术--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指用加热、抽气等方法使杯、筒、罐内气压低于普通大气压,并使其吸附于体表病痛部位或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由于拔罐可以改变皮肤温度,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故有将拔罐疗法称之为瘀血疗法。拔罐疗法是用以防病祛病、强身健体的一种疗法,使用方便安全,疗效可靠,便于推广,并且具有治病保健范围广泛的优势,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疗法。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20xx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拔罐疗法可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拔罐疗法在中国:

1、 古时人们用牲畜的角磨成有孔的筒状,刺破脓肿后以角吸除脓血,故拔罐疗法古有角法之称。

2、到了唐代,出现了竹制罐,采用水煮吸拔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后发展成现今的水罐、药罐。

3、宋代即发明了火筒法治疗久嗽的方法,拔罐疗法的应用仍以外科较多。

4、元代沙图穆苏《瑞竹堂经验方》中竹筒吸毒法,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中主治肿疡的煮拔筒等,都丰富和发展了拔罐疗法,其中,申斗垣《外科启玄》将中药煮筒用于临床,开创了用药罐治疗的方法。

5、到了精代,拔罐疗法有了很大的发展,使针刺、中草药、煮罐结合在一起,适应病症也进一步扩大。

6、真空拔罐器,将传统点火排气改为抽真空排气,通过负压对体表经络产生的良性刺激进行治疗,无任何副作用,安全简单,回归自然。 拔罐疗法的特点:

1、价廉高效安全实用:拔罐疗法治疗疾病,操作简单,一般不会出现副作用,病人可在无任何痛苦的情况下得到康复,避免了服用药物给机体带来的损害和不良反应。

2、罐法多样取用灵活:把留罐、闪罐、走罐等多种操作方法与针刺、推拿、磁场、药熏等相结合,扩大了其适用范围。

3、异病同治重在调整:拔罐疗法的调节作用和独特功效,使得临床中在取穴、操作方法等不变的情况下,可治疗多种疾病,充分体现了拔罐疗法在治疗疾病中的整体良性调节作用。

4、缓解疼痛立竿见影:拔罐疗法具有明显的缓解疼痛作用,无论内科的头痛、还有外科、伤科的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等,皆可即时见效,功效迅捷;实可谓“痛随利减,当通其经脉则疼痛去矣”。5、多重应用功效捷优:拔罐疗法应用于体表化脓性疾患,避免切开引流,还可把脓、毒素,坏死组织、细菌“拔出”,达到切开引流的效果,同时,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有利于炎症消除,故而其具有疗程短、痛苦少、癍痕小的优点。同时还可减少抗生素使用量。 拔罐疗法——体内垃圾的清道夫

说你每天吃的食物都有“毒”,你相信吗?可事实就是如此。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不仅是人造食物、包括人们崇尚的天然食物中也存在“毒”隐患。至于水果、蔬菜以及粮食被农药污染的事例,更是比比皆是。今天,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有的城市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这些有毒物质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体,必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罐疗特有的负压作用,通过毛孔、穴位,不仅可以排除体内的风、寒、湿、热,同时将一些有毒物质(拔罐时出现的黄色水泡、血泡以及脓血)排出体外。实践证明,人体经络在负压作用下可加速新陈代谢,促进人体组织器官营养物质与废物的交换,促使废料尽快排出体外,减少疾病的发生。一些经常拔罐的人,精力充沛,生病的机率相对低就是这个道理。

拔罐就能治病吗?

当风、寒、暑、湿、毒侵入人体后,使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其中淤血、滞气、邪火、水浊这些致病因子,通过经络和腧穴走窜、逆乱、滞留、淤阻,从而出现种种疾病的症状。而拔罐恰恰能把体内的这些治病因子、通过经络和皮肤拔出体外,从而调整肌体功能,消除致病因素,以达到治疗之目的。同时,当人体气血凝滞或经脉空虚时,拔罐的行气活血、温阳固气的作用,又可鼓动经脉气血,振奋脏腑机能,促进人体的气血流通,扶正祛邪,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就好比厨房里的抽油烟机,在使用时,抽风机就能把屋子内的油烟和浊气通过风扇吸到屋外去,使屋内的空气清馨自然。拔罐就是这个道理。

适量磁场益于健康:我国是发现磁现象、应用磁性材料最早的国家,指南针的发明就是磁应用的典型。应用磁治疗疾病,在我国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世纪,我国第一部中草药专著《神农本草经》将磁石正式入药,但真正将磁与中医经络相结合是在20世纪发明了永磁体以后,随着医学和磁疗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适量磁场不仅可用于保健、治病,而且对人类具有多方面的有益效应。将磁疗应用于拔罐疗法之中,有利于磁力线透入机体深部;避免了不同极性磁体并置时,磁场间的相互干扰;起到了“北补南泻”的磁疗作用,有利于中老年人的保健治疗。

罐疗 + 磁疗双重功效显身手

罐疗与磁疗同属物理疗法,都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通过对穴位的刺激作用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但罐疗与磁疗又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疗法。罐疗是通过罐具吸拔造成负压,强行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和组织代谢旺盛,使肌体保持平衡。而磁疗是通过适量磁场、磁力线的穿透作用,调整人体生物电,生物磁,保持平衡,达到保健治病的效果。两种不同的能量若同时作用于人体,罐疗见效快,磁疗的积累效应好,二者优势互补,可加速经络的疏通,进一步提高保健治疗效果。同时磁疗良好的镇痛、消炎功能,可对罐疗负压作用下局部产生的肿胀瘀血现象,起到很好的止痛、消肿、消炎的效果,促进罐斑的消退。

拔罐疗法治疗的病种

儿科疾病:小儿麻疹 小儿脱肛 小儿肺炎(肺热喘咳) 支气管哮喘 百日咳 急性肠炎(小儿腹泻) 小儿遗尿 小儿积滞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 产后缺乳 痛经 崩漏 带下症 妊娠恶阻 慢性盆腔炎 子宫脱垂(阻挺)

内科疾病:感冒 头痛 疟 疾 中暑(发痧) 肺炎(风温) 胃炎(胃脘痛) 呕吐 痢疾(滞下)

皮肤科疾病:白癜风 瘰 疠 疣 荨麻疹 银屑病(牛皮癣) 痤疮(粉刺) 黄褐斑 丹 毒

伤科疾病:落忱 阑尾炎(肠痈) 疮疖 毛囊炎 痔疮 颈椎病 腰痛 腱鞘囊肿

五官科疾病:麦 粒 肿 耳鸣耳聋 牙痛 结膜炎(天行赤眼) 溢泪症(迎风流泪) 巩

膜炎 青光眼 酒糟鼻

中医药适宜技术--温针灸

禁忌症

一、患者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二、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三、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患者。

四、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腧穴不宜针刺。

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绒或艾条、火柴,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毫针盒。

操作程序

一、准备用物,携至床前,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二、取合理体位,暴露针刺部位,注意保暖。

三、选好腑穴,消毒皮肤。选取毫针,正确持针,实施针刺。

四、针刺得气后留针,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或用长约2cm的艾条一段,插在针柄上),

点燃施灸,使热力沿针身传至穴位。

五、当艾绒燃尽后换炷再灸,可连灸2~5壮。

六、施灸时观察有无出现针刺意外,及时清除脱落的艾灰。

七、施灸完毕,除去艾灰,起出毫针,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并核对毫

针数,以防遗漏。

八、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

手、记录并签名。

注意事项

一、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二、采用艾拄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多或少烧坏衣物。

三、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

染。

四、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中医药适宜技术--穴位按摩法

穴位按摩是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的一种技术操作。通过局部刺

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禁忌症:各种出血性疾患、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物品准备:治疗巾。

操作程序:

一、向患者讲明穴位按摩的作用、方法,以取得合作。

二、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尿。

三、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冬季注意保暖。

四、准确取穴,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

进行按摩。

五、操作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对手法发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

以防发生意外。

六、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

七、洗手,必要时记录。

注意事项

一、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二、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有力、持久,禁用暴力。

三、各种出血性疾患、妇女月经期;孕妇腰骶部、腹部以及皮肤破损处、瘢痕等部位,禁

用此法。

按摩基本手法

按摩又称推拿。临床中推拿手法很多,本章仅介绍几种常用手法。

一、推法

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按摩。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操作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以能使

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伤皮肤为度。

此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能提高肌肉的兴疥竹: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

二、一指禅推法

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

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是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

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

三、揉法

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揉缓和的摆动。操作时压力要轻

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四、摩法

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旋转运动。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

120次左右。

五、擦法(平推法)

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操作时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患者体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动作要均匀连续,推动幅度要大,呼吸自然,不可进气,频率每分钟100-200次。

此法用于胸腹、肩背、腰臀及四肢。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

用。

六、搓法

用双手掌面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做快速搓揉,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 适用于腰背、协肋及四肢部位,一般作为推拿结束时手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作用。

七、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指腹紧贴皮肤,做到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操作时用力要轻而不浮,重

而不滞。

本法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氏有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

八、振法

用手指端或手掌着力于体表,前臂和手部肌肉静止性强力地用力,产生振颤动作,操作时

力量要集中在指端或手掌上,振动的频率较高,着力较重。

此法多用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进行。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具有祛瘀消积、和气

理气作用。

九、按法

用拇指端、指腹、单掌或双掌(双掌重叠)按压体表,并稍留片刻。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

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腰背及腹部。具有放松肌肉、活血止痛的作用。

十、捏法

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患处皮肤、肌肉、肌腱捏起,相对用于挤压。操

作时要连续向前提捏推行,均匀而有节律。

此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及四肢。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作用。

十一、拿法

捏而提起谓之拿,即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操作时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和缓而有连贯性。 临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及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作用。

十二、弹法

用一手指指腹紧压住另一手指指甲,受压手指端用力弹出,连续弹击治疗部位。操作时弹

击要均匀,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

此法可用于全身各部,尤以头面、颈项部最为常用。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十三、掐法

用拇指指甲重刺穴位。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操作时要逐渐用力,达深透为止,不要掐

破皮肤。掐后轻揉皮肤,以缓解不适。

此法多用于急救和止痛,常掐合谷、人中、足二里等穴。具有舒通血脉、温通经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