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A名词解释总结
组织者:指在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上位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
行归纳推理的一整套观念。
下位学习: 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的认知结构,
新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
教学设计:或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
教学策略: 指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教学策略设计四个方面:课的划分、教学顺序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及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 教学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
个体化社会: 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 能力的过程。 学习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
禀赋优异儿童: 凡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者,或在特殊性向测验中有突出表现者,或在创造性能力测验中得分超群者等,
均可被视为禀赋优异儿童。
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合技能的形成方面,也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的相互影响方面。
认知结构:广义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法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非正式学生群体:即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正式学生群体: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
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记忆恢复:即学习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
陈述性组织者:指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的组织者。
比较性组织者:指能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相似材料的组织者。 过度学习:指在达到最低限度领会以后,或者在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程度以后,对某一课题继续进行学习。
直观教学: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感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
情绪困扰儿童:经常为莫名其妙的紧张与焦虑困扰的儿童。这种相当长期的不适当情绪反应足以影响个人正常情绪控制能力。 形成性评定:指一般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学结果,探究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便对教学工作
进行调整的学习评定。
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机性行为遇到实际的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的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状态。
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既不存在上位关系,又不存在下位关系,只是和认知结构中的某些观念具有一
般的吻合性时,新知识则可用原有知识进行类化成外推获得,并与原有认知结构产生一种并列组合,可能产生
联合意义。这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审题:也叫分析课题,就是掌握课题的任务和条件,形成有关课题的映象。
疲劳:是人们连续学习或工作以后效率下降的一种现象,可以分为生理的疲劳和心理的疲劳。
机械学习:指学习材料无逻辑意义,无适当认知结果或无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只能获得人为的、逐字逐句联想的学习。 发现学习:指不提供现成的学习内容的答案,经过学习者自己发现而进行的学习。
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智力不足儿童:指在心智发展期间所显著表现的低于平均的心智功能与缺陷性的适应行为的儿童。
讲台效应:学校讲堂上,台上教师和台下学生虽然处于同样的客观情境中,但其心理感受却各不相同。这种台上台下感受的
不同可以被老师利用,并产生积极效应。它可以起一种组织课堂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讲课者周围。
接受学习:是指全部内容以定论形式呈现,主要经过概念和命题同化形式来完成的学习。
学习困难儿童:是指在理解或使用语文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失常的儿童。其失常现象可能包括知觉障碍、大脑损伤、轻
微大脑功能失常、阅读困难、发展性失语症等。
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储存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 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
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压抑:是当学生没有思想准备而突然经历到痛苦的、不愉快的和产生焦虑的情境后,倾向于忘却这些情境以求得心情舒畅,
维持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现象。
学习目标:也称为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记忆术:是通过表象化、结构化和组块化的方法提高记忆能力的特殊方法。
回归:是学生为自己所不能处理的情感压倒时所表现出的忽然回到原来发展水平,从而感到心情舒畅而不受这种情感的干扰。 测验: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程序对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行为进行测量。
头---尾梯度:发展的进行有若干基本的方向。尤其是身体运动的发展方向,具有同神经成熟的方向相一致的梯度。从控制靠
近头部的运动向着控制更远的脚部,这一进展的方向称作头---尾梯度。
隐蔽课程:即学校中各种超出正式组织的学校活动范围,教学大纲或课程计划没有规定,教师没有正式讲授,学生也不知道
自己正在学习的、带偶然性的、没有组织的和非正式的活动。
教学过程中的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
代表性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代表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
词代表什么。
反馈:某一系统将信息输出后,将其作用的结果返回原系统,用以控制调节它所输出的信息,这一过程变称为反馈。
论文式测验:是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点,择其较重要者出几个试题,让学生用论文的方式,自由地以书面形式解答问题。
至于试题的深浅,则视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程度而定。
智商:表示儿童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间的关系,即智龄与实际年龄之比。
高原现象:在练习中期的一定阶段,练习成绩发生的停滞现象就是“高原现象”。
名词解释:
学习(广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又重复经验二引发起的对那个情景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者学习的暂时状态来解释的
学习(狭义)特指人类的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关系,联系,直接认识其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讲台效应:学校课堂上,台上教师和台下学生虽然处于同样的客观情境中,但其心理感受却各不相同。这种台上台下感受的不同可能被教师利用,并产生积极效应。它可以起一种组织课堂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讲课者周围。
评定 教学过程中的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一个优秀的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如下过程 信度:是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性的可靠性的指标,是指测量的前后一致性程度
效度:测验效度是指测量的真实性、正确性,即该测验与所要测量的目标特征相符合的程度
记忆恢复:学习后间隔一段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侧得的保持量还要高的现象。
课: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它包括三个要素,即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
教学:心理学角度,可把教学看作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或学教观,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
直观教学:于抽象的说教的教学原则或方法.具体地讲有图文并茂教学法,利用挂图法,实物演示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现场参观教学法,视频教学法等等.
发现学习:以培养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的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既不存在上位关系,又不存在下位关系,只是和认识结构中的某些观念具有一般的吻合性时,新知识则可用原有知识进行类化成外推获得,并与原有认知结构产生一种并列的组合,可能产生联合意义。
同化: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知识理解新知识
智力技能: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他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
上位学习:上位学习指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时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识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一整套观念。
下位学习:当所学的知识相对于原有的知识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的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了,充实的原有的知识结构,新的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
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技能: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
正式学生群体: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队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等等
非正式群体: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组织:皮亚杰根据历时半世纪的儿童发展的研究,认为人从他过去的生物方面继承了两种基本的行为倾向。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称之为组织。
组织者:在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学习材料前,使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
教学设计:或称教学系统设计,是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可操作的程序。
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面,也可以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
认知结构:广义的认知结构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推动力。
过度学习即在达到最低限度领会后,或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程度后,对某一课题继续 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机性行为遇到实际的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的消极不安的隋绪体验状态。
比较性组织者:指能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相似材料的组织者。
陈述性组织者指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的组织者。
非正式学生群体: 即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认知风格:一般用来描述学生在加工信息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 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暠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动机性遗忘:弗洛伊德认为,动机性遗忘是与不快、不安和内疚相关
的遗忘,其实质是一种压抑。是人们维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学习目的:是学生进行学习所要达到的那个效果。
教学:从心理学角度,可把教学看作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发展: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前摄抑制:前摄抑制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干扰以后学习的内容。 倒摄抑制:指以后学习的内容干扰以前学习的内容
凯勒计划:即个别教学系统(PSI),是一种个别化教学方法和技术,它将课程教材划分为许多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它的一大特点是学生教学生
怯场:心理学上通常把怯场看作一种情绪过于兴奋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控制和无法支配自己的状态;这也是一种兴奋过度,没有充分发挥力量使成绩不理想的状态
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所谓“高原期暠。练习成绩发生的停滞现象就是“高原现象暠。
认知风格:一般用来描述学生在加工信息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 学习(广义):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中由重复经验而引起的对于那个情景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学习者的暂时状态来解释的。
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过来高原现象后,成绩又会逐步上升。
学习困难儿童:是指在理解或使用语言文字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失常的儿童。
技能:是通过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测量:用数学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描述。
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
简答:
简述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条件的认识。
答: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学习材料必须要具备逻辑意义; 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 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3)重视学习过程。(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8)强调信息提取。(9)提倡发现学习。
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有关保持进程的研究,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为遗忘曲线,遗忘曲线
揭示了遗忘“现快后慢”的规律,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
简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
答: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意领域的教学目标(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的性格化) 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有四个,分别如下: 1.分析教学对象; 2.制定教学目标; 3.选用教学方法; 4.开展教学评价。
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有: 1.教学更注重于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 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3.强调交往; 4.强调发展价值观。 在教学中如何促进知识的理解。
(1)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3)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4)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5)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6)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7)指导学生自学。(8)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区别进行指导。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8)在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2)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订出周密的计划。(3)有计划有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5)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6)指导学生做好观察的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学习目标的功能:1)教学目标的启动功能。(2)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3)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4)教学目标的聚合功能。
学生学习的特点
(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2)组织计划性。(3)有效性。(4)年龄差异性。(5)学生学习的面向未来特性。
预防疲劳的措施:(1)防止过重负担,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2)建立与执行符合卫生要求的作息制度。(3)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适当注意休息和营养。 测量和评定的主要功能(1)诊断功能。(2)反馈与鞭策功能。(3)管理功能。(4)教育心理功能。
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5)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
制约儿童发展的因素:(1)遗传与环境。(2)成熟与学习。(3)社会环境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主观能动因素。
客服遗忘的传统策略(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2)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3)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4)复习。(5)过度学习。(6)记忆术。
智力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3)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阶段。
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掌握解答各类课题的程序,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3)使智力技能的应用有广泛的机会,培养学生技能迁移的能力。
如何促进学习迁移(1)合理地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3)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学习材料的性质,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5)年龄特征,6)智力水平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答:从19xx年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1)初创时期(19xx年~20世纪20年代) 这一阶段主要是桑代克的理论占统治地位,强调教育测量和统计分析以及学科心理的研究。
(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庞杂,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并未出现真正的突破。
(3)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最为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简述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 (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5)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 怎么样促进学习的迁移。(1)合理的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3)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良好的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1)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2)培养良好行为于先,奖惩管理于后。(3)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成的行为标准。(4)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5)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以他律为始,以自律为终。(6)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及校外刺激因素。
学习评定中常见的教师心理误差(1)宽大误差。(2)光环效应。(3)集中趋势。(4)逻辑误差。(5)对比误差。(6)邻近误差。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有:(1)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要有逻辑性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2)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其展开逻辑思维的重要条件。(3)创设适当情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4)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逻辑思维。(5)指导学生发现和克服思维障碍。(6)加强语言训练。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1)发展发散思维。(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首先,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
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发现他们在探讨一个问题过程中的可用性。学校的第二个主要目标,应该是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暠解答问题的信心。教育的第三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学校的第四个目标,应是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暠。教育的第五个目标,是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1)价值性标准2可能性标3准低耗性标4准丰富性标准5就高性标准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的教育意义。
(1)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2)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3)教师可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
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观点对我们有何启发.
加涅的观点:1)教学就是要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2)教思维方法,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3)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
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基本学习规律是什么?准备律;练习律(应用律、失用律);效果律
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1)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3)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4)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5)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6)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7)指导学生自学。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发展发散思维;(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2)能否正确的选择和组合有关原理原则;(3)言语的指导;(4)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个别差异。
怎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要有逻辑性是前提。(2)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其展开逻辑思维的重要条件;(3)创设适当情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
简述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原则。(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
简述学习评定中常见的教师心理误差。
答:(1)宽大误差。(2)光环效应。(3)集中趋势。(4)逻辑误差。5)对比误差。(6)邻近误差
简述父母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则。(1)愿意花时间关照子女的学习;(2)愿意辅导子女的学习,但要鼓励子女学会自我依赖;(3)期待子女适当的学习成就,进行合理竞争,获得必要成绩,追求更高学习水平,鼓励子女和同学共同学习;(4)鼓励子女正确的学习行为;(5)提供
子女心智发展所需的家庭环境;(6)善于使用外界的学习资源;(7)及早帮助诊断子女学习的优点及缺陷。
简述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1)正确的对待方式;(2)正确的态度;(3)积极的评价;(4)主动的操作 。因材施教的策略:1)能力分班活分组2)跳级3留级4复式教学5程序教学
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1)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2)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3)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越精确;(4)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
简述课堂管理的原则。(1)课堂管理应以积极指导而不是消极防范为主;(2)教育在先,奖惩在后,多奖少罚,反对“不教而诛”,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3)师生共同确定应当遵守的课堂规范;(4)实行课堂民主管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态度;(5)教师要掌握处理不良行为的技巧,这些技巧中首要的是掌握了解学生行为原因的方法;(6)要尽量消除校内校外的不良影响因素。
教师应怎样进行正常的课堂交往?
答:课堂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和学双方,或者说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交往。这个过程中发动者、引导者和主导者是教师,因而教师的胜任是正常交往的前提。他们应具备以下条件:
(1)对所教课题胜任。
(2)应被学生视为可靠的、一致的、有预见力和乐于助人的人。
(3)在讲授的可懂度、说服力和生动性方面可以接受。
(4)讲授热情、目的明确、态度友好而坦率。
(5)有接受反馈的愿望,乐于接受意见。
(6)讲话的速度不要太快或太慢,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
(7)要有提问的技巧,不能只提知识性的简单问题,还能采用启发式提问
简述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答:柯尔柏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每一阶段包含两个时期。六个时期依序发展,层次不得紊乱或倒置。
(1)水平A:前习俗阶段
第一期,惩罚与服从的定向;
第二期,操作与关系倾向;
(2)水平B:习俗阶段
第三期,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
第四期,权威和社会权力控制的定向;
(3)水平C:后习俗阶段
第五期,社会契约方法定向;
第六期,普遍的道德原则倾向
简述操作条件反射的主要规律。
答:操作条件反射的主要规律如下:
(1)假如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强化刺激,那么这一类反应今后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
(2)由于行为效果的强化是使行为频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所以通过对有机体的有选择的强化,就可以使行为朝着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试分析发现学习的优点和条件。(P164-167)
答:发现学习有以下优点:
(1)发挥智力潜力;
(2)使外部奖励向内部动机转移;
(3)通过对外信息的发现,学会以后发现问题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探索。
一般而言,使用发现学习应具备以下条件:
(1)学生方面的条件,要求学生有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
(2)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
(3)教材方面,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
(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
(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
(8)在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1、一般认为, 1903 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是教育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进步,这就是 教师期望效应 ,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3、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 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及4、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 有意义接受学习 。
5、在对学习迁移现象进行解释时, 贾德 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能够完成的。
6、 技能 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7、在直观教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三个规律,即 差异律 、活动律、组合律。
8、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研究中,加涅和布里格斯把教学组织形式分成 集体授课 和个别化教学。
1、一般将教学目标分为 认知的 、 情感的 和 心因动作 三类。
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大基本规律是 准备 、 练习 和 效果 。
3、布鲁纳认为,学习所包含的三个过程是 新知识的获得、_知识的转换和 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和充实 。
4、技能主要包括 智力 和 动作 两种形式。
5、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的、独创的新思想。)的三个特征是 变通性 、独创性、和 流畅性 。
6、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密切的是 发散思维 。
1、根据班集体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团结的班集体、离散的班集体、和 散聚的班级体
2、一个学习过程或学习事件的构成要素是 刺激学习者、 情景 和 反应 。
3、根据迁移发生的前后方向,可以把迁移分为 顺向 和 逆向
4、遗忘的干扰理论认为,干扰主要有两种表现,即 前摄抑制 和 倒摄抑制 。
5、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是 活动水平 和 指向性 。
6、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可以从 注意状态、情绪状态 和 意志状态 进行考察。
1.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着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调查法
2.社会测量法作为一门简便易行的专门方法,在了解学生非正式群体在班级和学校存在状况时有较好的作用.社会测量法的提出者是 莫雷若
3.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和环境. 成熟与学习 .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及主观能动因素.
4.《教育目标分类》是心理学家 布鲁姆 的代表作.
5.桑代克从他的实验中归纳并解释了正迁移作用的原因.根据他的理论,一种学习之所以能促进另一种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完全相同的 共同要素
6. 变式 就是变换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以便突出
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方法.
7.学生学习中的注意状态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心理活动对学习对象的 指向和集中 状态。
8.教学设计也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 可操作 的程序。
1、一个优秀的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如下过程组建阶段 、 形核阶段 、和 发展阶段
2、布鲁纳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的顺序是从 动作 到 肖像 再到 符号再现表征 。
3、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把迁移分为 垂直迁移 和 水平迁移 。
4、有意义学习的组织者可以分为 和 两种类型。
5、心理学家杰罗姆.卡根认为,学生的知觉和思维方式主要有 冲动 和 反思 两种类型。
6、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是 活动水平 和 指向性 。
1.奥苏贝尔认为学习的同化模式有: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学生成就动机的三个来源是:认知需要,学生自我提高需要,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
5.心理学家杰罗姆〃卡根认为,学生的知觉和思维方式主要有冲动型和反省型两种类型。
6.美国学者马杰提出,学习目标的三要素是具体行为、 行为的条件 和 行为的标准 。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具有______可变性____________。
1〃有意义学习的三种类型是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 和 命题学习
4.布卢姆对教育心理学的两大党主要贡献是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和_掌握学习理论_
5.遗忘产生的原因有 生理原因、记忆痕迹衰退 和 干扰
6. 美国学者马杰提出,学习目标的三要素是:行为、条件、标准
教育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
1.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和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2.19xx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学习总结最近,通过“十二五”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总结20xx年初,我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二五”公共必修课培训。通过《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颇多…
在暑假就已经大致看了下哈佛公开课里最受欢迎也是,哈佛选修人数最多的课程——幸福课。翻译成中文,也就是这学期上的这门课,名字叫积极心…
自我剖析时光飞逝,一个学期的心理学课程已经结束。课程虽然已经学完,但从课堂里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却让我获益匪浅。在这一学期的我慢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