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作者: 邓校 (初中物理 广西初中物理二班 ) 评论数/浏览数: 4 / 23468 发表日期: 2011-11-24
09:03:12
一、 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 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 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 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二、 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 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 > G ,上浮 (3)F浮 = G ,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F浮 < G, 下沉;(2) F浮 > G , 上浮 (3) F浮 = 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
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四、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 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
F1L1=F2L2 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
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力学部分)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知识梳理:
1.物质的结构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3)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核运动。
(4)量度宇宙的大小通常用光年,量度原子的大小通常用纳米。
2.质量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kg,测量质量通常用天平。
3.密度
(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的公式:P=,国际单位是:kg/m3
(3)密度测量的一种间接测量方法,通过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物体的体积,再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耍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运动的快慢
(1)速度
①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速度的公式:,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③速度的主单位为米/秒(m/s),常用单位为千米/时(km/h),1 m/s=3.6 km/h。
④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平均速度
①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②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大致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程度.
③求平均速度或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都可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只要知道公式中的两个因素,就能计算出第三个未知量。
4.长度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长度的单位
①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②单位换算:1 km=103m, 1 m=10 dm=102cm=103mm=106μm=109nm.
5.时间
(1)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1 h=60 min,1 min=60 s。
(2)测量工具是钟表。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用停表,日晷和沙漏是古代的计时工具。
6.误差
①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测量工具和测量的人有关。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同一长度时选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④误差和错误不同。误差不是错误,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错误是由予不遵守测量规则引起的,是不应发生的,应当避免。
7.力
(1)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是0.5 N。
(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示意图:可以形象描述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一般起点在物体上即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代表力的方向,在同一图中,线段越长表示力越大,最后在箭头旁用数字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有力作用的物体可以不相互接触。
8.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解释:“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指当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任何运动)的物体将以力消失时的速度沿力消失时的方向沿直线永远运动下去。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的。
9.惯性
(1)定义: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而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处于何种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
(3)认识身边的惯性现象,并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
10.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的概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且合力为零。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就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平衡力”的两个力的作用点在同一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知识梳理:
1.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任何物体受力后都会发生形变,有些物体撤去力时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弹性,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也有一些物体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塑性。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撤去力后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如在使用弹簧、橡皮筋等时不能超过它们的弹性限度,否则会损坏它们。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弹性形变的方向一致。
2.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有弹簧测力计、握力计等。
(2)弹簧测力计
①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两看、一调”,“两看”即使用弹簧测力计是先观察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认清每一个小格表示多少牛。“一调”即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在零刻线位置,应该先调节指针归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此外,用弹簧测力计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二是测量时,拉力的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三是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指针对磕钧刻度线垂直。
3.重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重力
①重力的大小也叫重量。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比值约是9.8 N/kg,用g表示这个比值,用G表示重力(单位为N),m表示质量(单位为kg),则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G=mg。g=9.8 N/kg,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在不要求很精确的情况下,取g=10N/kg.
②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应用它可以做成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可以检查桌面是否水平。
③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质地不均匀或外形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找到重心.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不在物体上。
4.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种类: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积、运动速度等因素无关。
(5)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使接触面更粗糙;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得光滑、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两个相互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
5.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
“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
“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平衡条件
当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下就说杠杆平衡。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表达式是F1L1 =F2L2。,或写成= 。
(4)三种杠杆及其特点
①省力杠杆:当动力臂>阻力臂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阻力,则此杠杆为省力杠杆。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费距离。如起子、剪铁皮的剪刀、铡刀等。
②费力杠杆:当动力臂<阻力臂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阻力,则此杠杆为费力杠杆。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竿、理发剪刀、赛艇的桨等。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阻力,则此杠杆为等臂杠杆。等臂杠杆即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如天平。
6.滑轮及滑轮组
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1)滑轮的种类及特点
①定滑轮:滑轮的轴不随物体移动,这种滑轮为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F=G物),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都为滑轮的半径)。
②动滑轮:滑轮的轴随着物体移动,这种滑轮为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当不考虑滑轮自重和摩擦等条件且竖直提升时,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F= G物,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滑轮的直径)是阻力臂(滑轮的半径)2倍的杠杆。
③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成为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取决于接触动滑轮的绳子的段数n,在不考虑滑轮摩擦条件下,使用滑轮组的拉力F=(G物+G动滑轮)。
7.其他简单机械:轮轴和斜面都是省力的简单机械。生活中的轮轴有门把手、方向盘、扳子等。盘山公路属于斜面。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知识梳理:
1.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方向:总是与被压物体表面垂直并指向被压物体表面。
(3)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上。
(4)压力有时由重力引起,这时它的大小与重力有关;有时不是由重力引起,它的大小与重力无关。
(5)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2.压强
(1)压强的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
(3)公式和单位
压强公式为p=,其中F表示压力,单位为牛(N);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p表示压强,单位为牛/平方米(N/m2),牛/平方米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
这个公式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3.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系,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公式和单位
液体压强公式为p=ρgh,其中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kg/m3);g为常数,一般取9.8 N/kg;h表示液体深度,即自由液面到所求液体压强处的距离,单位为米(m);p表示压强,单位为帕斯卡(Pa).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重、容器的横截面积(粗细)等因素无关。
4.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特点:如果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3)应用:茶壶的壶身与壶嘴组成连通器,锅炉与外面的水位计组成连通器,水塔与自来水管组成连通器,此外船闸也是利用连通器的道理工作的。
5.大气压强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大气压是由于气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
(2)大气压的测量
①两个著名实验
世界上筹名的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实验者是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
第一个准确测量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实验者是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
②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仪器。主要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两种,氧气瓶上的气压计就是一种无液气压计。
③标准大气压:托里拆利通过实验测得的水银柱高度为760 mm,通常把这样大小的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 mm水银柱(汞柱)=1.013×105 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的值可以取105 Pa.
(3)大气压的变化
①大气压与高度: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减小是不均匀的。在海拔3000 m以内,大约每升高10 m,大气压减小100 Pa。
②大气压与沸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高原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于100℃,所以烧饭要用高压锅。
③大气压与天气有关,一般情况是晴天的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气压比夏天高。
(4)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6.液体(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7.浮力
(1)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3)浮力的大小可由以下方法求(测)得:
示重法(两次测量法):F浮=G物—F示;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二力平衡法(悬浮、漂浮时):F浮=G排;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 F向上—F向下;
受力分析法:物体在三个力或多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可利用竖直向上的力之和=竖直向下的力之和列方程求解。
(4)阿基米德原理
①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它同样适用于气体。
②表达式:F浮=G排=ρ液gV排。
(5)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力与物重及整个物体密度的关系(浸没时)是:当F浮< G物时,下沉,这时ρ物<ρ液;当F浮> G物时,上浮,这时ρ物>ρ液;当F浮=G物时,悬浮,这时ρ物=ρ液,V排=V物。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F浮=G物,ρ物<ρ液,V排<V物。
(6)浮力的应用
①轮船:是利用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做成空心,使之能浮在水面上的道理做成的,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轮船的排水量是指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②潜水艇:是靠充水或排水的方式改变自身重来实现浮沉的。
③气球与飞艇:内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④密度计:密度计是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密度计在较大密度的液体里比在较小密度的液体里浸得浅一些,所以密度计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知识梳理:
1.功
(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功的计算公式:W=Fs,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甩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
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2.机械效率
(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用不用机械都必须做的功);额外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是总功。
(2)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3)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其中,用W有用表示有用功,用W总表总功,用η表示机械效率,从公式中不难得出η的结果没有单位,且用百分比“%”表示。
3.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计算公式:P=,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1瓦=1焦耳/秒,即1W=1J/s。功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kW=103W。
4.能的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
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5.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的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它是否在运动。
6.势能
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重力势能
①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②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③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的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的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的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
(2)弹性势能
①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②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
③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7.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8.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9.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知识梳理: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
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及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过程就越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
3.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跟温度有关。因此物体的内能也跟温度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4.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法
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本质不同。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的转化,而热传递只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5.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J/(kg·℃).
6.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
7.热量的计算——热平衡方程
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就要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一直到两个物体温度相等为止,此时称它们达到热平衡。在无热量损失的情况下,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Q放就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Q吸。Q放=Q吸。
8.热机
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如汽油机、柴油机火箭都是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内能转变为机械能来做功。
9.燃料的热值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单位是J/kg.
10.热机的效率
任何热机都不可能把燃料释放的内能全部用来做有用功,如汽油机、柴油机的废气要带走相当一部分内能,冷却系统也要散出很多内能,在热姆里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跟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11.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2.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梳理:
1.一次能源
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例如: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2.二次能源
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定的能源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例如:电能。
3.不可再生能源
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例如: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核能。
4.可再生能源
可以在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例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存储的化学能)。
5.核能
原子中由于原子和中子依靠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是原子核分裂或聚合需吸收或放出能量,这种能叫核能。
6.得到原子能的两种方法
一是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重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另一种是用某些质量很小的原子核(轻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释放出巨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
7.链式反应
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
8.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
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巨太的核能。
9.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电池。
10.能量转化技术进步的历程
三次能源革命(人工取火——蒸汽机——核能)
11.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不可逆性
内能只能自动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汽车制动时,动能转化成地面和空气的内能,不能相反。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不是什么能源都可以利用。
12.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1973年以来人类共向地球索取了5000亿桶石油,剩下的石油按现有水平计算,还可以保证开采44年;天然气也只能保证开采56年,这说明随人口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持续增长。
13.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在能源革命的进程中给自己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麻烦,例如酸雨、土壤酸化、温室效应等。人类必须提高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换算1ms36kmh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
东方瀚博八年级物理教案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知识归纳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需要两个物体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不相互接触也会产…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知识归纳总结九年物理一运动的描述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知识归纳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需要两个物体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不相互接触也会产…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要点:(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换算:1m/s=3.6km/h。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
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
高中物理学知识要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
必修第一章运动的描述amp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
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g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