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哲学生活》教学心得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哲学生活》教学心得

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喜欢用旧教材与新教材对比,这是很正常的事,也是认识和研究新教材的一种表现。现在,我们已经教学完了新教材《生活与哲学》,因而有了对新教材《生活与哲学》的实践与体会。在此综合教研组意见谈谈对《生活与哲学》的一些认识与教学体会:

一、新教材的遗漏与混乱之处

1、一个新课标中出现但教材却漏掉了的知识点。 新课标在第22页第2.5条中要求?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但教材却没有讲解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只是在教材的第41页提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我们认为,还是应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主观能动性以及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两点内容为好。

2、四个新课标中虽然没有出现、但却很重要的基本原理没有讲。 新课标在第20页倒数最后一段(也就是《生活与哲学》的总要求)是这样讲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说明,《生活与哲学》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但新教材对下面几个重要的哲学原理却没有讲。 ①没有讲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原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②没有讲内因和外因及其辨证关系原理。 ③没有讲科学理论及其重要作用的原理。 ④没有讲理想和现实的辨证关系以及科学的崇高的理想对人生的重要导向作用的原理。 我们认为,以上四个重要原理,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正确认识社会和正确认识人生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补充讲授这四个重要的知识。

3、把几个世界观先集中讲完,然后再统一讲方法论。 ①集中讲完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再集中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们认为,这既有可取的一面,又有不妥的一面。说它可取,是因为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二者紧密相联。说它不妥,是因为二者又有严格的区别,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②集中讲完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重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后,再集中讲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我们认为,虽然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重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尽管同属于两点论和重点论,但二者还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而且这两个原理及其方法论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我们应该让学生能区分。 ③先集中讲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后,再讲矛盾分析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们认为,虽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紧密联系,但二者在内容和方法论上的要求还是有严格区别的,应该让学把它们区别开来。

4、几处把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并放在方法论下面去讲的地方。 ①把"前进性和曲折性"放到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个方法论下面去讲。 ②把"量变与质变"当做纯粹的方法论、放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个方法论下面去讲。 ③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放在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方法论下面去讲。 ④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放到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方法论下面去讲。 我们认为,这是教材编写上的混乱。尽管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毕竟二者还是有着严格区别的。我们不能让学生把世界观与方法论混为一谈。应该让学生把不同的世界观与相映的方法论对照着学习。

二、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

第一单元增加了四个内容。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个框题(即:增加了"哲学的本质"和"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即:增加了"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 ④"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即:全面讲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我们认为,增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很好的做法,这让学生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是有着生命力的,而且革命理论必须和各国的实际结合,才是真正的理论。增?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这个知识点非常重要,比起旧教材来是一大进步,因为这能让学生全面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旧教材只讲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没有讲第二方面。但增加"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却是多余的,因为历史课本经验讲过了。

第二单元增加了两个内容。 ①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 ②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我们认为,增加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是必要的,这能使学生知道要辨证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僵化。 关于"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问题,在旧教材中也讲授,但没有明确使用"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这个命题,从而使旧教材显得不够完整。但在这个单元中,没有明确讲"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不断扩展和向前推移"却又有些不够完整,更为重要的是,新教材没有讲"科学理论及其重大作用",是一大缺失。

第三单元增加了一个个内容。 增加了"辨证的否定观和革命的批判精神。" 我们认为,增加"辨证的否定观和革命的批判精神"这非常必要,这不仅使辩证法的内容得到了完善,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了哲学原理的指导。

第四单元增加了三个内容。 ①明确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概念 ②增加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③增加了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及其二者的关系。 我们认为,明确提出"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概念是对的,但增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却值得商榷,原因是上述两个关系在初中思想品德以及历史课中都讲过。

三、我对新教材教学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新教材出现遗漏、混乱与错误都是难免的,抱怨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以新教材做依托,既要把教材教扎实,又要开发教学资源,补充、完善和纠正教材的不足与错误,做到用教材来教。

1、把课本教扎实,为学生打牢学科基础。 (1)、咬文嚼字地教,把课本教准。 要求学生准确掌握概念和原理上非常必要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咬文嚼字"的办法准确地把握概念和原理。可以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帮助学生把握概念;可以用区分易混词、重读关键词、寻找反义词的办法,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知识点;可以用抓近义词的办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转化能力。 例如,对"规律"这个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具有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我们就可以用"咬文嚼字"的办法,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第一层:规律是联系,但不是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必须是本质的联系才是规律,现象之间的联系就不是规律;第二层:规律是联系,但偶然的联系却是不是规律,必须是反复出现的、必然要发生的联系才是规律;第三层: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具有的,而不是人为强加的,这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 (2)、前后联想地教,把课本教透。 在新课的讲授时,应尽可能地从旧知识推出新知识。在旧课的复习时,应引导学生探寻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不仅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而且能使学生建立起知识网络,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3)、联系"实际"地教,把课本教活。 哲学源于生活,"生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包括哲学课)的源头活水,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哲学课教学才能有生命力。教学中我们可以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联系社会生活的热点、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原理。 (4)、归纳整理地教,把课本教薄。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一个单元也有其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图表,把"厚书"变成"薄书",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整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记忆方法。

2、从实际到理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考试能力。 新课程的理念是生活化和探究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引导学

生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概括出、抽象出、提炼出理论观点。这种从现象中抽象出、概括出、提炼出理论的能力,也就是一种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能力,也就是一种科学的研究能力。这种从感性材料中概括出、抽象出、提炼出理论观点的能力,也是高考的能力要求之一,而且是重点能力要求,。 例如:在教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时,可以先组织学生搞了一个"见其文,判其人"的活动。 材料:面对漫天大雪,四个不同身份的人各自写了一句诗,组成了一首绝句: 甲:雪花纷飞入大地, 乙:全是皇上之瑞气。 丙:再下三月也无妨, 丁:放你奶奶的狗屁! 问题:①请判断甲、乙、丙、丁的身份最有可能是什么? ②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③如果给"判断依据"取一个名词,应该叫什么?如果把四个人的"不同反映"取一个名词,应该叫什么? ④为什么同样是下雪,不同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映呢?你能把这个内容概括成一个哲学原理吗? 通过设计这四个问题及其教学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正确使用政治术语的能力以及做学问搞研究的能力。

3、指导学生读原著,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培养学生阅读哲学原著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到大学后继续学习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完第二单元后,我们可以用"任务驱动"的办法,指导学生阅读毛泽东的《实践论》,可以弥补新教材没有讲现象和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不足。教学完第三单元后,同样可以?任务驱动"的办法,指导学生阅读毛泽东的《矛盾论》,以弥补新教材没有讲内因和外因的不足、可以弥补对辩证法不发的混乱。这是一种开发教学资源的表现。

福州格致中学高二政治教研组

20xx年4月1日

 

第二篇: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政治答案卷

《生活与哲学》模块知识检测卷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政治答案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50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因为它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 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一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说明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4.一个道德模范,一座精神丰碑。道德力量始终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社会道德建设,这是因为: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对事物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C.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 D.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5.计算机网络使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人民网“强国论坛”工作平台,通过视频直播同广大网民在线交流,网络也正在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这体现了:

A.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的出现推动认识的发展

D.联系的多样性要求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6.新华网报道,新上任的国家统计局局长堂表示,坚决抵制各种弄虚作假行为,把好数据质量关,维护统计的严肃性;坚持以提高统计质量和效率为核心,加强数据的深度研究和科学分析,增强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这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哲理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③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是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 ②事物结构的变化能引起事物的质变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 .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

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C.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9.20xx年我国开始在广州试点城镇居民医保制度,预计20xx年起将逐步覆盖全省非从业居民。这里的“试点”体现了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B、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C、做事情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D、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

10.漫画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右图漫画主要讽刺现实

生活中思想方法上的

①片面性 ②均衡论 ③诡辩论 ④唯心论

A、①②

C、①④

11.我国古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文彦博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自觉改造客观世界 B、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要重视量的积累

12.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在今天如何对待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传统文化,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应该

①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 ②以辩证否定观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 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批判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 ④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3.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首诗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C.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D.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政治答案卷

2 B、③④ D、②③

14. 20xx年8月1日实施的《反垄断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自19xx年草拟到出台,历经13载沉浮,于07年7月30日正式通过,“千呼万唤始出来”,这说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15. 20xx年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投入,20xx年将继续加大投入,并进一步优化投入的结构,以求取得更好的效果。“优化投入的结构,以求取得更好的效果”,体现的辩证法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C.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D.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16.建设生态文明,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是相互制约的 ④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并不是创造大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创造大国,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培养创造性思维就要

①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②面对实际,敢于提出和解决新问题 ③积极参加创新型实践,大胆怀疑和超越 ④以科学理论为出发点,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19.材料中“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表明

A.庄严承诺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标志 B.投身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奉献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自我价值

20.评价领导干部的业绩时,人们常说:“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这句话强调的是

①金奖、银奖,并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②获得夸奖和口碑,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④价值选择,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因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这句话所强调的是 3

①做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②做事要考虑事物的联系,割断那些不利的联系

③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人不可能没有缺憾

④任何认识都是正确有用的,要借用别人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切实把它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 ②理性认识必然推动实践的发展

③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④科学理论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回答。

2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24.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25.“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仓库)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这些话揭示了一个道理:

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

4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12分)

胡锦涛主席出席于20xx年11月22日至23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1月22日,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演讲。胡锦涛指出:“中国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努力形成集约发展、清洁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良性循环”。 从唯物论角度谈谈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12分)

27.大学毕业生李某自愿到农村工作。他从桑蚕丝的市场需求出发,整合某村桑蚕养殖物资和人力资源,成立桑蚕养殖合作社,邀请母校专家向村民传授桑树改良技术,普及了桑蚕养殖新技术,推广桑树一步成园面积2 000亩。养殖户由此节省劳动力成本50%,增产蚕茧5 000公斤,增收10多万元。他为村民开辟了致富之路,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

从人生价值观角度,谈谈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6分)

28.(14分)

材料一: 20xx年9月15日,伴随着华尔街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而且由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美国次贷危机又引发了全球性、系统性的金融危机。

材料二:为了防范美国次贷危机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20xx年9月15日到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罕见地先后四次下调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二率”,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告别从紧,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

材料 三: 10月24日,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和东盟的首脑在北京商定,最迟到明年6月推出总额800亿美元的联合基金,来避免东亚地区陷入金融危机。世行专家表示,共同基金可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维护东亚地区金融和经济稳定,从而为解决全球金融危机带来曙光。

⑴ 上述三段材料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8分)

⑵ 请运用有关矛盾的观点,分析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的必然性。(6分)

29、(18分)

5

材料一 20xx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材料二 由于30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材料三 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在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瞄准市场,按照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发展蘑菇、花木、葡萄种植业,形成了一定规模和效应,并涉足旅游、加工制造等新兴产业,掀起了二次创业热潮;聘请农业科技人员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培训,推动了种植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成立行业合作社,统一购买原料、提供技术指导、签订单,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扩大了销售渠道;帮助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创建地理标志产品,使农产品顺利打入市场,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运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6分)

(2)分析说明小岗村的发展变化对深化我国农村改革有何哲学启示。(12分)

6

2008—2009学年高二《生活与哲学》模块知识检测卷答案卷

1—5:CCDCB 5—10:BDCAC 11—15:DBAGB

16—20:AABBD 21—25:BBBBC

26、从唯物论角度谈谈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12)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胡锦涛主席的主张,有利于促进中国、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规律是客观的,违背了规律必然受到惩罚。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胡锦涛主席提出“中国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努力形成集约发展、清洁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等主张做到了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了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7. 从人生价值观角度,谈谈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6分)

①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多为社会做贡献。②要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6分)

28、⑴ 上述三段材料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8分)

⑵ 请运用有关矛盾的观点,分析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的必然性。(6分)

⑴ ①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一中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全球体现了这一点。(2分)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材料二中我国货币政策根据条件的改变的转变体现了这一点。(3分) ③唯物辨证法认为,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部分也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材料三中作为地区重要的国家和组织,中日韩三国和东盟建立共同基金稳定亚洲金融局势有利于解决全球金融危机。(3分) ⑵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在面对国际金融局势的变化,注意把握自己的特国情,及时调整了货币政策。(3分)②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以我们要坚持重点论,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我国经济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以此为重点,我国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了货币政策。(3分)

29、(1)上述材料体现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6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 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2分)

7

②认识对实态、安全农业。同时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3分)③坚持联系的观点和系统优化的方法。小岗村把产业与市场,公司与农户等联系起来,并带动其它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3分)④坚持改革创新的观点。创新发展模式,使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3分)(注:如从其他角度回答,如发展观点、抓主要矛盾、坚持群众的观点等,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为重点,我国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了货币政策。(3分)

29、(1)上述材料体现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6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 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2分)

②认识对实态、安全农业。同时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3分)③坚持联系的观点和系统优化的方法。小岗村把产业与市场,公司与农户等联系起来,并带动其它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3分)④坚持改革创新的观点。创新发展模式,使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3分)(注:如从其他角度回答,如发展观点、抓主要矛盾、坚持群众的观点等,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