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3课时)”教学设计

———互动式多媒体活动探究课例

长汀县教师进修学校 刘荣堂

长汀二中 杨永智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内容

本节是在承接前面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天气特点及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天气”和“气候”是本课的关键词,通过复习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来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海陆分布、地形和洋流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2、教学目标

⑴、查找资料分析天气和气候的联系和区别。

⑵、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和天气特点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图表资料信息判断气候类型。

⑷、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探究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学情分析]

随着学校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建立了校园网、配套有多媒体网络教室、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学生也具备了独立操作电脑、使用教学软件和浏览网页搜索资料的能力;同时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使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中得到了推广,广泛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获取与处理信息、发现与探究问题、表达与交流等能力。因此本节课选择了以多媒体网络教室为辅助、以学生的活动和探究为主的教学组织方式。

[教学媒体分析]

为达成活动和探究的教学任务,我们结合“红蜘蛛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和校内网为多媒体教学平台来辅助课堂教学活动,利用Flash软件来制作教学课件。

多媒体网络教室是基于局域网来实现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处理的电化教室,其功能包括屏幕广播与点播、屏幕监视、遥控辅导、两人对讲和多方讨论、各种视频流的网络播放、同步文件传输、提交作业、联机讨论、电子教鞭、电子黑板与白板、电子 1

抢答、电子举手、网上消息、倒计时、浏览网页、班级和学生管理等多种功能(界面见下图)。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师生都可共同使用媒体平台提供的功能按键开展活动,如学生的联机讨论、对话交流、合作探究;教师的实时监控、遥控辅导等,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探究性得到充分体现。

flash软件制作教学课件有以下几个优点:在网络上运行方便、可提供丰富的按钮进行各种链接、可很好地表现图文、声像和动画,方便师生操作。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活动和探究分析]

本节课围绕教学中心设计了四个板块:温故知新、探究活动、归纳总结和应用拓展。除“归纳总结”外,其余的三个板块共设计了6个活动内容和4个探究场景,不同的活动和探究之间存在着知识内容的前后关联、步步推进以及学习方法上的应用拓展等关系。各个活动探究的内容及知识关联如下表: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即复习和导入)

1、温故:涉及活动1、2、3,主要复习两个知识点:

⑴、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和位置(是上节课的重点知识,也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活动1:学生通过鼠标拖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图标到空白地球图中使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完整,从而达到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分布和风带的风向的目的。

活动2:填理想状态下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纬度表格,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分布规律。

⑵、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活动3:观看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动画,并思考两个问题,为后面的案例分析做准备:①、0°--10°N受什么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 ②、10°N--20°N受什么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

2、知新:

在学生自主复习上面三个问题后抛出三个新问题:

问题1(活动4):让学生利用课件中的搜索引擎或提供的网址来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关系,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

问题2(活动5):结合所学的知识及刚才对天气和气候两个概念的理解,根据案例和提示(将热、暖、冷与干、湿进行搭配组词)填表描述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 3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天气特点。

问题3 (新课导入):如果一地长时间受一种或不同气压带或风带的交替影响会形成什么气候?”

这三个问题在设置上有前后递进关系,最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探究活动

这一板块让学生先观看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动画,对比直射点分别在南半球和北半球时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分别受什么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然后结合教师提供的案例来分析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并描述它们的气候特征和分布规律。

活动6:教师提供两个案例供学生参考。

[案例1]:分析热带雨林气候(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的案例)

通过对比不同季节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发现:不管气压带和风带如何移动,南北纬10°(分析分布规律)之间始终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分析成因),形成了终年热、湿,即高温多雨的气候(分析特征)。

[案例2]:分析热带草原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案例)

对比10°N-20°N的纬度可以发现:直射点在北半球时该地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形成热、湿(高温多雨)的天气;直射点在南半球时该地受信风带的控制,形成热、干(炎热干燥)的天气。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突出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天气特点与相应气候类型的位置、成因和特征的对应关系,强调本节课的知识主线和探究方法,为学生接下来进行探究提供方法论。完成案例分析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探究的方式可以是自主探究也可以是合作探究。

探究1:在探究场景中提供有气压带和风带的冬夏季节的对比分布图,学生可以查看不同纬度地区冬夏季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情况进行探究,并将探究的答案填入表格中(见下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平台了解学生的整个探究过程,学生也可以借助平台与其它同学开展讨论或发布探究成果,共享探究过程、探究方法和探究成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4

三、归纳总结

教师对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得出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并将探究成果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比这些气候类型的特征、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和主要分布区(表格略)。在总结每一气候类型的同时,结合课本中(或课件提供)的“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归纳总结完成后引导学生读“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例分析气候类型并不完全遵循纬度地带性的分布特点,这说明除气压带和风带外,还有别的因素在影响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从而导出影响气候形成的另外三个重要因素: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

四、应用拓展

在刚才探究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探究另外三个影响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探究2:海陆分布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探究场景提供了罗马和上海的气候资料统计图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1、在气候类型分布图中找出罗马和上海两城市,并分析两地地理位置的异同。

2、结合两地的气候统计资料图,描述两地的气候特征。

3、探究造成两地气候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课件中提供了一个参考链接“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气候特点”,让学生上网进行探究。探究活动结束后完成相应的练习。

探究3:地形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探究场景提供了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1、在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中找出世界主要山脉,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判断世界主要山脉的气候类型。

2、分析高山气候的成因及气候特点。

课件中提供了一个参考链接“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让学生上网探究高山气候的垂直变化特点。探究活动结束后完成相应的练习。

探究4:洋流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1、上网搜索洋流的类型及对气候造成的影响。

探究场景中提供了三个链接:“寒流与暖流”、“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和“百度搜 5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索”,让学生上网探究洋流的类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探究场景中提供了“沿岸寒流对气候的影响”和“摩尔曼斯克气候统计资料”图,让学生读图探究寒、暖流对沿岸气候形成的不同影响。探究活动结束后完成相应的练习。

五、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1、课堂小结

2、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对“活动”和“探究”这两大部分的精心设计,课件中共有6个活动和4个探究内容。这些活动和探究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自主和合作探究问题、归纳总结和形成方法的能力。整个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理念,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等 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6

 

第二篇:高一第二学期地理教学总结

高一第二学期地理教学总结

高一地理组 吴小翠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5个班的地理课。一个文科班、四个理科班,由于已经文理分班,理科学生普遍地理基础较差,落后面大,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之大多把地理当成副科,认为高二会考的时候再冲刺就行了,再加上觉得地理难学,更提不起兴趣来学地理,因此如何培养理科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本学期理科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而文科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地理兴趣不浓,只是因为是高考科目不得不学,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难度增大。所以文科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更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是一名教龄未满1年老师,对教学工作比较陌生,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认识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请教有经验的地理教师,再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 第一节课时强调地理的重要性,调动学习积极性。

对于理科班:

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加上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不应急着上新课,而应向学生强调地理基础会考的重要性。因为现在会考成绩的百分之十要加入高考的总分,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如果要想上个好的大学,10分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那怎样才能得到这10分呢?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和布置的课后练习,这10分是非常容易那到的。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对于文科班:

由于在初中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加上认为地理难学,使得高一第一学期的自然地理部分也没学好,形成恶性循环,更加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种情况,第一节课时,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地理在文科中是一个拉分的科目,如果地理学好了,在高考中是占很大的优势;还要想办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告诉学生第一学期的自然地理

学不好没关系,只要想学现在还不迟,找时间补回来就可以,而第二学期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联系不大,不会有听不懂的情况出现;还要教他们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要预习,课上要认真听讲,课后要复习,练习作业要自己做,不要抄作业应付了事,碰到不懂的要及时问同学或老师,不要积少成多。

二、认真备课,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

由于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与初中比较,难度加大。加上必修2讲的是人文地理部分,与我们身边的事物联系很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材料,如新建的铁路、春运情况、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地理故事、地震事件等,结合海口市的情况,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以及编写单元练习,力求每一份单元练习能覆盖该单元的全部重点内容,并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三、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我在教学中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如在每一节课的开始可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在地理教学中,也可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例如,在讲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时候可穿插一些二战时期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否则学生昏昏欲睡,根本打不起精神,更别提兴趣了。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考,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要做到这一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设计好提问,由浅入

深,启发学生思考。

三、注重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日记、随笔、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师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是教师对付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挑战的尚方宝剑,可见反思的重要性。一堂课下来,我们总能发现不足,找到改进的地方,但是每一堂课也都有它的精彩之处,这就是课堂的“亮点”。好的方法,好的问题,好的习题,精彩的教学片段等等,这些都是教师的财富,我们应该把它们收集起来,久而久之,我们将收获到一个沉甸甸的硕果。这对于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综上所述,不管是文理还是理科,想让学生学好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一个好的方法。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能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的目的。

总之,通过同事们的热情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但通过总结发现自己存在的缺点毛病也是不少的,还需今后努力改正。主要缺点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欠缺;二是工作虽然很努力,可是个人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成绩进步不快。今后,我一定在校领导及同事的帮助下,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继续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都能更上一个台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