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范文

课题范文《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的研究》结题报告

 (20##-12-13 19:07:37)

转载▼

                  阿城区继电初级中学

《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创新育人活动模式,增强德育实效性,使此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实现育人与求知双赢的目标。

(三)课题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熏陶和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获得丰厚的人文素养,并逐渐规范其日常行为的教育过程。养成教育古而有之,今人只是继承、发展、创新。

在国外,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并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研究提供了诸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我国自20##年以来,每年以“蓝皮书”的形式发布中国少年儿童状况的年度报告,为我们进行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外国有句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做人是挺难的,一定要从小就加以训练,通过积极的教育引导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人文素养,养成种种优良的习惯和态度,从而获得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是教育者的愿望也是社会的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一个有着蓬勃朝气和旺盛生命力的群体。中学阶段是人格形成、人格建设的重要阶段,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对于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修养的加强,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已经引起我们党和国家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在学生中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2、努力改变过去德育工作中的盲从性以增强实效性。

3、以学习传统文化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教育教学质量。

4、创新育人模式,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营造高品质的校园文化,规范学生的文明习惯的养成,提升学校内涵。

(五)研究内容: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为主线,为突破口潜移默化地将其渗透于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这也是一个长远的任务也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更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一个广泛的教育网络。培养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做人的良好习惯、做事的基本习惯和学习的基本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在做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坚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这些良好习惯都需要在中学生日常行为中培养。

1、选择合适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发出适合的校本教材

2、营造高品质的校园文化

3、创新育人活动模式,增强德育实效性

4、实现育人与求知双赢的工作策略与方法。

(六)主要观点、创新与突破之处

道德主体性思想是儒家道德学说的精华。“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颇渊》。也就是说“让人们自主、自愿、自觉地选择并践行道德规范,不为外物所支配,不为外力所压迫,”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传统文化已经融入现代化中国的社会意识中,也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他们结合时代的发展,把传统的儒学思想演变为新的儒学思想,而这种经过演变的儒学新思想,它的命运在于主动的回应现实问题,“兼容”现实,有效的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提高了传统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全球各地方兴未艾的“汉语热”扑面而来,全世界看到了古老儒家文化散发的深厚魅力。在这种大背景下,回归中华文化主流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截止目前,全球共有孔子学院310多所,孔子课堂340多个。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主干,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且极大的显示了它的现代价值。用这种文化来影响教育学生,对他们的成长、成才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七)研究思路:中华经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饱含着丰富的道德修养内涵。本课题研究就是通过在校内开展中华文化经典教育,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家庭与社会和谐发展,达到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自主提高,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的目标。这样可以弘扬和培养新时期青少年的民族精神,更可以促进学生道德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促进新时期青少年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运用: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总结法等。

1、调查法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现状,客观分析学生的道德倾向,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规划,以便更好把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到学生的教育之中。

2.学科渗透法与讲授法:在不同的学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上课时认真挖掘并与德育教育挂钩有机渗透。

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理论学习。通过对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讲座、视频等资料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观念。充分挖掘富含价值引导功能的经史资源和生活资源,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实践,感悟民族传统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感和良好的道德习惯,

3、案例分析法: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班会及道德讲堂等针对学生自己的行为习惯描述与分析,从而达到进一步完善自我的目的。

4、自我反思法: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反思之后,产生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用于课题的研究。

5、讨论与总结:利用实践中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讨论并总结。

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培养人才的创新模式,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经典伴我成长——古诗文诵读和传统文化讲坛活动”,以圣贤为师,经典为伴,弘扬民族精神,吸取文明精髓。总结践行“弟子规”活动成果,创新活动模式,增强实效性,并不断完善自编的校本教材。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总结,使课题能逐步深入研究。

(九)具体措施:

 (1)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渗透传统文化的影响效力:
  学校组织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选择经典篇目让学生诵读。每日诵读10分钟左右。由教师利用第一节课、第五节课课前的5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另外,学校通过校园艺术节组织师生开展“经典伴我成长——古诗文诵读、传统文化讲坛和“感悟《弟子规》”征文比赛活动。通过此项活动,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了我校的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

2)活化校本课程加大传统文化的渗透力:
  组织教师选择整理系统化的与现代德育目标相容的经典作品,编写成校本教材,在潜移默化中渗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民族文化的精髓从陌生到亲近直至溶入到学生的血液里,打造书香校园和谐校园。

3)教师言行育人、课堂育人:让知识传授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了“主题班会”和“道德讲堂”的教育功能。

4)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传统文化的魅力,利用家长学校这个有效平台,使教师与家长间信息畅通,并协同一致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十)已完成的预期成果

1)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校本教材

2)初步构建起了德育实践体系

3)提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营造了高品质的校园文化,规范了学生的文明习惯,提升了学校内涵。

5)初步实现了育人与求知双赢的工作策略与方法。

(十一)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研究的事实依据:

中学阶段是人格形成、人格建设的重要阶段,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学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对于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修养的加强,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养成教育古而有之,今人只是继承、发展、创新。“黎明晨起,洒扫庭院”,是古人家庭的养成教育;“吾日三省吾身”,是古人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熏陶和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获得丰厚的人文素养,并逐渐规范其日常行为的教育过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熏陶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人文素养,从而获得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十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组织领导保障:我校领导非常重视科研工作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能身先士卒,积极参与。校长曾亲自主持省级“十五”课题“十一五”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带出了一只科研骨干队伍。能够为教师提供时间、空间和各种培训保障。成立相应的课题领导机构,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2、群众基础保障:多年来,我校致力于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做了许多工作,现有读书沙龙、信息小组、科研学会等组织,有助于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制度保障:建章立制,明确责任,奖惩并用,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4、资金保障:本次课题目研究工作需要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活动,所以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料(包括书籍和软硬件)、调研活动等,初步估计需5000元左右。

(十三)、课题研究计划(实验方案)

一、准备阶段:(2011.3——2011.7)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2、课题组成员向总课题组提出立项申请拟定研究子课题

3、开展问卷调查。

二、实施阶段:(2011.9. -2014.3)

1、制定实施方案,践行实践

 1)开展经典诵读与考评的有机结合
  学校组织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选择经典篇目让学生诵读。每日诵读10分钟左右。由老师利用第一节课、第五节课前的5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诵读。通过考核了解学生对此项活动的深入情况。另外,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开展“经典伴我成长——古诗文诵读和传统文化讲坛活动”及“感悟《弟子规》”演讲比赛活动。强化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内化。

2)活化校本课程:
 组织教师选择整理系统化的与现代德育目标的经典内容,编写成校本教材,在潜移默化中渗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搞好德育实践活动:全面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学校通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让民族文化的精髓从陌生到亲近直至溶入到学生的血液中。充分利用了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有效平台,使教师与家长间信息畅通,并协同一致地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

2、做好阶段性总结,不断反思。

三、总结阶段(2014.3—2014.7):

(1)完善的校本教材

(2)初步构建起了德育实践体系,通过校园广播等媒体及时总结并推广

(3)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4)学生的文明习惯有了很大进步,打仗骂人现象基本杜绝,提升了学校内涵。

《附》参加课题组成员名单

1.课题负责人:张岩

2.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研究过程中已获奖的论文及优秀课: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是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传统文化的精髓博大精深并非短时间就能完全领悟,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师生不断共同磨合才能实现。四年来,师生共同沐浴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完善自我,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养成教育的形成打开了局面,但是个别学生的文明礼貌问题,在家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等问题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需今后在具体工作中加以改进

 

第二篇:课题编写范例

研究报告的格式

一.标题:少于25字

二.署名:学校、组长、组员、指导教师

三.摘要:一般为200至300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四.关键词:标志性词语3至5个

五.前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时间、研究方法 六.正文:研究过程、分析讨论

七.结论与建议(也可以把“结论与建议”放入正文中)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访谈提纲、访谈记录、研究日记等

让交通更加便捷

——关于长沙市城区道路设施设计的调查研究

课题组:程瀚(组长)、黄思为、林夕、张澄曦、楚功崚、吴昊、庄舒程、陈洋 指导老师:周小青老师

教师指导:

好的标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要求准确揭示调查报告的主题思想,做到题文相符。同时要高度概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标题的写法有两种:单标题和双标题。这个标题使用的是双标题,双标题采用正、副标题形式,一般正标题表达调查主题,副标题用于补充说明调查对象和主要内容。最初他们定的标题是《捷径背后——关于城市道路设施人性化设计的调查研究》,但是主标题仅仅只反映报告的部分内容,没有概括调查主题,而且副标题没有说明调查研究的范围,后面做了修改调整。这样主题鲜明,调查的目的、范围也非常明确。 研究报告不要忘记署上课题组每个成员名字,否则给评审带来麻烦。同时也别忘记署上指导教师,这也是表达我们对指导老师的尊敬。

摘要:

交通是城市的骨架,交通设施的建设更是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生活中交通设施有着许 多不合理的方面,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文对此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发现城区交通设施设计存在着许多欠人性、不科学的问题。研究表明,城区交通设施需要完善,设计要科学,规划要合理,才能达到和谐出行。

关键词:交通设施、城市规划、人性化、和谐交通

教师指导

摘要是调查报告基本思想的缩影,是调查报告的简单介绍,目的是使其他人对全文有—个大致的了解。一般用第三人称来写,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研究报告的摘要字数在200左右。

关键词是指文章中最关键、起决定作用的词语。它是文章内容、观点、涉及的问题和类别等方面的标志和提示。一篇文章关键词的个数根据文章内容需要可多可少,一般3—8个为宜。 前言:

一. 研究背景:

城市交通生活中常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道路堵车、交通事故、行人踩花坛、不顾禁止横穿马路、车站站牌设计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从客观上看几乎都有设计不人性化、缺乏科学性原因在里面。随着20xx年的到来,中国很快就要迎来一场盛典——奥运会。 和谐交通的建设刻不容缓。而做到和谐交通的第一步就是完善交通设施。于是我们对城市道路设施的人性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二. 研究目的

1.寻找长沙市内诸多道路设施设计的不合理方面; 2.对一些欠人性化的设计规划提出合理建议 三.研究时间:

2007.09.07 - 2008.1.20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文献资料法。其中调查分两部分: (1)到长沙市城区内各交通干道进行实地测量;(2)到餐馆、书店等公共场所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司机(公交司机、私家车、的士司机)、行人和交通劝导员。

教师指导:

前言又称引言,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即开场白。主要内容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或阐明研究的原因、目的和方法,或介绍研究的背景、范围及意义,以使其他人对论述的内容先有个概括的了解。这个部分作者是从七个方面进行来描述,让读者清楚了解他们课题研究的背景是城市交通生活中常存在着许多问题,目的是如何改进道路设施不合理的设计,同时交代了具体的调查时间、地点和研究方法。

正文:

经过组内分工,八位组员分成四组,分别对司机、教师、市民、交通劝导员进行调查,于是我们得到了很全面的数据。此次调查共访问72人,发出问卷80份,其中有七成以上的人认为道路设施存在着设计不人性、不科学的问题。

城区交通设施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人行设施、照明设施、机动车配套设施、绿化设施及街道规划设施进行了数据统计下面是对于各类设施调查的数据和现况分析 (一)道路人行设施情况

图1

对于马路上交通设施,四类人群都有一致的意见,那就是交通设施仍有很大的一部分需要改善。大部分人对于人行设施是不太满意的,主要存在人行设施遭到破坏未检修、部分设施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其中对于人行设施建成后的管理许多市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觉得城区的设施管理并不到位,许多废弃的设施没有得到及时检修,而到多数新增设施有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二)道路照明设施

满意

不满意

需要改进

有效总数

司机 53.5% 33.3% 13.3% 22 教师 75% 16.6% 8.3% 18 市民 41.6% 25% 33.3% 18 交通劝导员 60%

13.3%

26.6%

22

表1

夜晚的照明可以说是城市设施中最成功的一项,大多数人都认为设计很合理,少数人反 教师指导

作者从六个方面来分析城区交通设施现状,其实他们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就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归纳,问卷设计了十七个题目,但他们将调查内容相近的题目放在一起,这样就可以非常有条理的进行分析。而有的同学不善于概括,直接对每个题目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这样会导致报告内容松散。这篇研究报告他们首先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认真统计处理,然后绘制统计图和统计表,最后撰写研究报告时他们就可以结合图表来进行分析,让读者感到很清晰,有说服力。

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 路边花坛长度设计和位置设计问题

(二) 解决方案〉

1.对于路灯间隔的处理,可以间距控制在两灯边缘光融合而达到适合照明的位置如图 这样将使光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2.我们建议一些路段的路灯不必通宵开启,而可以控制时间段,光照量,在满足基本照明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我们相信,对于路灯照明做出更科学、人性化的完善,将为我市和谐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教师指导:

这是正文的第二个部分,作者从六个方面分析长沙市城区交通设施的主要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他们报告的第一稿是将问题和解决方案分开来写,这样写似乎板块分明,结果分析所有问题再谈如何解决方案,让读者看了以后感到不连贯。于是我建议作者分析一个问题马上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案有针对性,而且内容紧凑,条理清楚。这个部分作者还将从调查过程中拍摄的大量照片中精选了几张,附在报告里面,既证明调查的真实性,又让报告图文并茂有可读性。同时他们还设计了新式花坛,三棱柱型的站牌和路灯照明图片,看了以后一目了然,体现了他们的创新。

建设性提议及结论

(一)供政府选择的改进交通建设的措施 1.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设施进行维修保护。

2.补全缺少的交通设施,如在必要的地段修建地下通道,完善人行横道的设置。 3.在今后的设施建设中加大人性化投入,科学性建设。 4.发动生产交通设备的厂家加强产品的技术含量。 (二)对城市规划的建议

1.城市规划应大力投入资金,建设便捷、快速的城市交通

2.完善设施的设计之后再经行施工,避免在设施建成后才发现问题

3.规划建设以方便目的为主,过分追求设施的美观会失去了其实际的意义(如立交桥的建设)

(三)对市民的建议

1.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理智选择出行路线,这样可以避免交通拥挤,出行阻塞的状况 2.加强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发现设施建设不合理的地方,积极向相关部门提出

〈结论〉交通问题在现代社会频频出现,对经济发展很不利,中国尚处于发展中,就道路设施而言,融入其科学化、人性化很有必要。在我们四个月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不仅看见了城市的进步,栋栋高楼地拔地而起,城市绿化的日新月异,更多的是通过研究发现了交通设施中的不和谐音符。完善人性化成份,融入科学的构思才可以将交通设施的作用发挥好。在这以前,道路拥挤、踩踏花坛这些问题一般认为都是由于人们道德素质不高导致的,经过我们研究发现在设计完善人们一般不会违反交通规则,行人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因此道路设施的完善对于人文建设也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指导:

结尾部分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结束语一般有三种形式:(1)概括全文。综合说明调查报告的主要观点,深化文章的主题。(2)形成结论。在对真实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报告结论。(3)提出看法和建议。通过分析,形成对事物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或可行性方案。这篇研究报告在正文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政府、城市规划部门和市民提出了自己的可行性建议,同时也做出一些调查结论和看法。这样使调查研究得到了升华。

参考文献

匿名.《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自网络)/question/5351933.html 匿名、网易>汽车频道>专题.《行人在路上的十大恶习》(自网络)

/special/00082BQI/ojtm.html

教师指导:

在研究报告最后需要列出重要的参考文献,其目的有三个:第一,表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第二,可加大报告的信息量,提高报告的学术价值;第三,他人可以以此为线索查阅资料原文。凡是在调查报告写作或研究过程中起到参考作用的文献资料,都属于参考文献之列。 附录

附录一(访问提纲)

访问提纲

访问对象: 交通劝导员

访问目的: 1.征求将同劝导元对城市道路设施的满意度及意见 2.收集交通劝导员在所知的交通情况 问题:

1.行人很穿马路的主要原因 2.路灯设施安排合理性问题 3.地下通道便捷性及卫生状况 4.踩花坛问题

5.交通能够设施的改进建议

6.当一名交通劝导员的体会

附录二(调查问卷)

让您走最便捷的路

——关于道路设施是否科学的问卷调查 亲爱的朋友

您好,我们是来自长郡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利用周末做一次关于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科学性的社会调查。本问卷旨在了解您对城市道路设施(如花坛、护栏、咪表等)状况的看法,您的回答对我们至关重要,调查数据将作为科学研究的依据。

本问卷不用填写姓名,答案也没有对错之分,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填写,我们将对调查内容严格保密。

衷心地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填表说明

1. 请在每一个问题后适合自己情况的答案□上画“√”或者在______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2. 填写问卷时,请不要与他人商量,谢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