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疏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二、区域空间结构

 1.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概 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形 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 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2.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区别      地域范围大小               大                   小

产业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持续的带动作用.

 3.地域空间分布形式

 项目               形状     

农业               面状

交通运输线路    线状和网络状

城市和工业         点状

城市群和工业区     岛状

三、区域产业结构

1.  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2.  产业结构的差异

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反之,可根据产业比重判断区域状况: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3、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区域发展早期: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一、二、三”或“一、三、二”

区域发展中期: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二、一、三”或“二、三、一”

区域发展后期: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三、二、一”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  常用指标

    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区域类型: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 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2.综合性指标  

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3.总体发展趋势 :平衡-不平衡-平衡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一、东、中、西差异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西部:云(滇)、渝、陕(秦)、青、新、蜀(川)、甘(陇)、藏、宁、贵(黔)10 个

中部:鄂、湘、晋、豫、皖、内蒙古、黑、吉、赣9 个

东部:、浙、琼、桂、粤、京、苏、辽、冀、津、沪、鲁、闽12 个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课本图1-13由图可知:经济发展水平:东部>中部>西部

经济增长速度: 东部>中部>西部

2.  产业结构差异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东部经济地带

(1)    产业结构:中、西部地带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2)    工业结构: “南轻北重,东轻西重”西部地带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地带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东部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

课本图1-14,由图可知:三个地带产业结构:“二、三、一”

                      第一产业:西部>中部>东部

第二产业:东部>中部>西部

第三产业:东部>西部>中部

注意: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于中部,但不能说西部第三产业比中部发达。

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工业化差异表现在工业化进程、工业产值和工业结构三个方面。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差异表现在城市化水平、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分布密度三个方面。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二、南方与北方(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三、西部大开发

1、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目的: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3、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4、优势: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

5、劣势: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1)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2)有利于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3)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6、西部大开发尤其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

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西部地区投资加大

3.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实现了合作双方的相互发展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

原因: 1.资源分布的不平衡 2.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南水北调

规划出“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连接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

东线:优点:1、水量大。2、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工程量小,投资少。

缺点:1、水质最差,(原因:经济发达,城市多)。

2、黄河以南需梯级提水,运转费用高。

中线:优点:水质较好,水基本可自流。

缺点:1、地形复杂,工程量大。 2、移民量大,投资多。

西线:优点:水质最好。

缺点:1、水量有限。 2、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二)西气东输

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

意义:对输入区(东部)

1、改善能源结构,缓解铁路运输压力。

2、改善大气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3、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

对输出区(西部)

1、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三)西电东送

含义: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 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北线:黄河上游水电站和内蒙古、陕西、山西的坑口火电站送至京津唐地区。

中线:长江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

南线:西南水电和贵州、云南的坑口火电送至广东。

意义:对东部:缓解了东部能源紧张,有利于东部地区的环境质量改善,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对西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维持边疆稳定繁荣。

南路送电线路主要输送的红水河的水电,红水河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很丰富?

1、红水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流域内降水十分丰富,河水流量大;

 2、红水河位于我国第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因此水能丰富

(四)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量大、周期长,对调出、调入区的地理环境有明显影响。

 以煤炭为例:

调出区:煤炭资源减少、地面发生沉降、产业层次偏低

调入区:大气污染、废渣处理

 三、产业转移

 ■(一)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原因: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公用事业费用等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
影响: 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也会带来生态环境问题。

(二)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原因:1、大陆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2、大陆廉价的劳动力、较低的土地价格3、大陆众多的发展机会4、大陆广阔的市场空间。

对大陆的影响: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三)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核心区向边远地区的产业转移)

原因: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面临产业升级。

2、边远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地价、房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资源丰富。

3、边远地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交通环境投资环境相对完善。

影响:有利影响:缩小地区差别,加速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不利影响:给边远地区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四)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产业发展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产业发展低级阶段:工业生产规模较小,对环境破坏不大。

重化工业阶段: “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高科技产业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趋于减少。

2、在区域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

3、发达国家的加工制造业向我国的转移:香港---珠江三角洲—内地。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一、荒漠化的含义

1、狭义: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广义: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自然原因:(1)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

(2)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3)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4)地形: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

人为原因:人类破坏植被(过度樵采、毁林开荒、轮荒、开矿等),加速了水土流失。

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1、气候干旱,大风频繁,蒸发量大。2、深居内陆,降水稀少。3、沙漠土土质疏松,易于侵蚀。4、植被稀疏。

人为原因:人口的迅速增长,环境生态压力过大;1、过度放牧2、过度开垦3、过度樵采4、水资源利用不合理5、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第二篇:高三第一轮复习提纲之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中国区域地理1、 我国甘蔗分布的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 海南省 台湾省 福建省 四川省2 、我国主要商品粮分布地区: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江淮地区 太湖平原 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成都平原 珠江平原3、 我国主要棉基地:南疆绿洲区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 黄淮平原 长江中下游和江苏沿海平原4 、近些年来,太湖平原逐渐失去起职能的原因:(1)经济发达,工业迅速发展,工业占用了大量耕地 (2)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设也占用了大量的耕地 (3)人口稠密,粮食需求量大。5 、我国四个主要地区的种植制度: 东北平原 :一年一熟  西北地区 :一年一熟  黄淮海平原:一年两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一年三熟6 、我国主要的防护林体系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 、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工程7 、我国的牧区分布地区:  西北的半干旱、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注意我国的四大牧区)8 、我国基础工业的分布:  煤炭工业:黄河中游的山西、内蒙古、陕西三个省区石油、天然气工业:东北松辽石油基地、华北及环渤海油气产区、四川天然气基地和新疆石油基地以、及近海大陆架海田  电力工业:火电、 北方的重要煤炭基地和大城市水电、 南方地区  钢铁工业:辽宁鞍山 上海宝山  石油化学工业:黑龙江大庆、吉林、辽宁辽阳、北京、山东和西北兰州9、 我国主要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10 、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陆(包括河运和海运)、航空、管道11 、熟练掌握我国的铁路网,并能在题目中熟练运用(运煤的主要铁路干线:大秦铁路、神骅铁路、焦日铁路)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目前除西藏以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铁路,初步形成了“五纵三横”的全国性铁路网。“九五”期间新修的南昆铁路,使我国资源丰富的大西南有了出海通道。青藏铁路已开工建设。主要铁路枢纽有:北京、沈阳、兰州、

郑州、徐州、株洲、南昌、上海等。(详见已发的资料)  南北干线:   ①京广线  ②京哈线  ③京沪线  ④京九线  ⑤同蒲线   ⑥太焦线  ⑦焦柳线  ⑧宝成线  ⑨成昆线   东西干线:   A、京包线  B、包兰线  C、陇海线  D、兰新线   E、沪杭线  F、浙赣线  G、湘黔线  H、贵昆线    “五纵”与陇海线、长江干流交汇处的城市  “五纵”名称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与陇海线交汇处的城市“徐州商丘郑州西安宝鸡与长江干流交汇处的城市“南京九江武汉枝城攀枝花12、 历史上的四大米市:  无锡(江苏省) 芜湖(安徽省) 九江(江西省) 长沙(湖南省)13、商业中心的形成应具备的条件:(1)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也就是服务区(2)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14 、集市贸易的主要特点:  集市贸易是商品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农村比较普遍。集市贸易的规模有大有小,贸易日期也不一样。有的是每天有集市,有的是定期有集市15、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美国、日本、韩国和西欧、东南亚各国16、 我国的主要外贸口岸:  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大连17、 旅游业的特点: 它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具有投资少、收效快、利润高等特点,被成为“无烟工业”。18 、发展旅游业的意义:(见选一相关内容)  旅游业不仅能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和创汇,而且能带动工业、农业、建筑、商业、邮电、运输、文化等行业的发展19 、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1)北京故宫(北京)、(2)八达岭长城、(3)承德避暑山庄(河北省)、(4)秦始皇陵兵马俑(山西省)、(5)长江三峡(湖北省)、(6)桂林山水(广西壮族自治区)、(7)苏州园林(江苏省)(8)黄山(安徽省)、(9)杭州西湖(浙江省)、(10)日月潭(台湾省)(注)⑴自然风光: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安徽黄山、四川的九寨沟、湖南张家界、台湾日月潭、杭州西湖、吉林白头山、福建武夷山等。⑵古代文化艺术宝藏:万里长城、西安的秦陵兵马俑、北京故宫、承德的避暑山庄、洛阳龙门石窟、敦煌古窟的壁画、拉萨的布达拉宫等。   ⑶革命纪念地: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井冈山、延安等   ⑷民族风情:壮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   北方地区1、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

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2 、主要河流   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海河、黄河3、 少数民族的分布  聚集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聚集在宁夏、甘肃等地的回族4、 东北平原黑土广布的原因   (1)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 (2)森林覆盖率高,有机质含量高。5 、保持黑土肥力的措施(1)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 (2)植树造林 (3)增施有机物料,其中包括施有机肥、草肥,秸秆还田6、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农作物  华北平原:冬小麦、棉花、花生  东北平原: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黄土高原:谷子(小米)7 、重要的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南方地区1 、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位于秦岭--淮河 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面临东海和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2、 主要的山地  南岭、武夷山、大巴山、雪峰山、大别山、巫山3、 少数民族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4、 四川盆地的优势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适宜农作物的生长,生产水稻、小麦、棉花和油菜籽5 、我国蚕丝主要产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6 、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的分布 甘蔗:两广、闽、台、川、滇、琼 天然橡胶: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椰子:海南岛 经济林: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7 、“华南大动脉”-------珠江水系8、 红壤的特点和整治的措施特点: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壤黏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措施: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以改变土壤的酸性,种植茶树、油茶树、杉木、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以抑制土壤流失等西北地区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2 、主要自然特征  本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运输到这里的数量很少,年平均降水量从东部400毫米左右向西减少到50毫米以下3 、西北地区的畜牧业的分布内蒙古地区的牧区主要集中在贺兰山以东(如呼伦贝尔盟草原、锡林郭勒盟草原),这里年降水量在350毫米以上,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草场质量较好;新疆、宁夏境内的牧区主要集中在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山脉的山麓和山坡地带,这里山

地降水较多,牧草茂盛,形成垂直的高山草场。4、 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成为“塞外江南”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块块绿洲,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5、 全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地区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块状绿洲  青藏地区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2、 区内的主要河流: 长江、黄河及其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青海湖3、 主要牲畜: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4、 气候特点: 气候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烈,且干湿季明显5、 重要的资源: 太阳能、地热、矿藏丰富(柴达木盆地里的煤、石油、铅锌、盐)6 、主要的农作物: 青稞、小麦、豌豆有利条件:①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带(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积温较高,有水灌溉。②草场广阔,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  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7、 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8、 保护三江源的原因和目的:原因:这里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减少、草地严重退化、土地沙化扩展迅速,藏羚羊、藏野驴等青藏高原特有物种的数量也在急剧减少目的:保护脆弱生态环境和珍稀濒危动物台湾省、香港和澳门1 、台湾岛的地理位置(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位于我国大陆东南的海洋中,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北临北海,南临南海2 、香港的地理位置:  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市,它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3 、澳门的地理位置:  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它由澳门半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组成4、 台湾丰富的各种资源:森林资源丰富:樟树最为著名,樟脑的产量居世界首位水稻种植普遍:香蕉、菠萝和茶叶驰名中外地下矿藏丰富:金、铜、硫磺、石油、天然气丰富海洋水产资源丰富5 、香港的区位特点: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水域,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海港之一,宽阔的水域可同时停泊百艘以上的万吨巨轮,且北靠祖国大陆,有经济发达的腹地,为海港提供人、财、物的支持,再加之有便利的交通,使它成为优良的港口高中地理复习题(选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1、气候和地貌 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

素;土壤和植被 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原区地形地势海拔低,在1000米以下,东部500米以下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雨季集中在5—9月,较为湿润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挡,难以深入,气候干燥。气温年、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风力强大植被土壤以森林为主有机质含量低,可容性盐分含量较高发育程度差,土层较浅水文河流为外流河,地表水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多为内流河,河流短小,河流多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湖泊多为咸水湖属内流区,东南部多为大江,大河发源地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广泛而深刻对自然界的影响不如东部对自然界影响微弱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积温3200450075008000地貌平原广布,三面环山大平原和高原为主结构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多低山丘陵地表景观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植被常年青绿,季相变化不明显熟制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一年三熟2、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之间的积温1600·c 、3400·c 、4500·c 、7500·c3、青藏高寒区由东南向西北的水平分异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4.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5、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及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 自然原因:(1)、东部地带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利于开发利用;有便利的海运(2)、中西部地带多属于干旱区或高寒区,海拔较高,不利于农业发展;交通闭塞  社会和经济原因:A经济基础的差异 B思想观念的差异 C政策差异6、西部大开发包括的区域 新疆,甘肃,青海,西藏,云南,四川,宁夏,陕西,贵州,重庆,广西,内蒙古,7、跨区域的国土整治工作A大江大河的治理B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北水南调(东北地区引嫩江,松花江水到辽宁等)C防护林工程体系的建设D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8、遥感(RS):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关键装置:传感器 主要环节:物体辐射和--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专业图件反射电磁波

信息分析 统计数字9、比较 航空 卫星周期 长 短数据 大 小资金投入 大 小10、地理信息技术(GIS)简要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作用:查询三维地形或地图信息查询全部或局部分类信息查询地名查询11、全球定位系统(GPS)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特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12、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这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内。地面上任何一点,在任一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卫星。利用4颗GPS卫星的空间位置,就可定位。第三单元 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四单元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1. 黄土高原的范围及海拔  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海拔:1000—2000米2. 脆弱的生态环境的表现  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植被的破坏,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社会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4. 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落后压缩农业用地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5. 小流域治理的方针:保塬 护坡 固沟6. 小流域治理的措施:  工程措施:打坝建库 平整土地 修基本农田 抽引水灌溉  生物措施:乔木 灌木 草木  农业措施:深耕改土 科学施肥 选育良种 地膜覆盖 轮作套种7. 西北干旱形成的原因: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降水量少。加上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形成干旱。8. 古绿洲消失的原因:盲目垦耕,破坏固沙植被,导致河流水量锐减或者改道,水源枯竭,加上战争,疾病等原因9. 我国西北荒漠化的类型有哪些:  在半干旱的旱农耕区周围 过度农垦 荒漠化呈现出斑点状及片状。  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过度放牧 荒漠化呈现出土地荒漠化圈。  在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 过度樵柴  在内陆河流和山麓冲击扇地区 水资源的利用不当  在开矿区 破坏植被10.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持续干旱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11、荒漠化治理

的核心和内容:  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内容: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12.草方格沙障的作用: 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第五单元 河流的综合治理 第六单元 农业低产区治理第七单元 山区农业资源开发1 、长江三峡工程的坝址位于何处: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 (当今世界上在建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2 、造成长江洪涝的原因:自然原因(1)长江流经的大部分是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 量大,洪水均由暴雨形成(2)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多股洪水汇合在一起人为原因(1) 过度砍伐,水土流失加剧,抬高河床,使河流泄洪能力下降。(2)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削弱。3 、长江三峡的范围: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4 、荆江河段为什么变成悬河及治理措施:1) 河流流出三峡,河面陡然减宽,水流缓慢2) 位于平原地区,水流缓慢措施:1)人工裁弯取直2)建分洪蓄洪工程  3)上游地区植树造林5 、长江三峡的作用:1) 防洪(首位目标)2) 发电(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环境效益也十分显著)3) 航运(促进东西部资源流通,发展西南地区经济,减轻铁路运输压力)4) 养殖、供水、灌溉、旅游 6 、三峡工程移民任务的艰巨性:1) 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困落后,移民环境容量不足(最大困难)2) 教育科技落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3) 如果处理不当,移民得不到妥善安置,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是移民7 、移民安置条件:有利条件:1)淹没面积小2)57%的非农业人口不需新的土地3)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重视8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有利影响:1) 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2) 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3) 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4) 改善枯水期水质5) 调节局地气候6) 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 不利影响:1)淹没土地、耕地2)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3) 诱发地质

灾害(地震、滑坡)4) 加重泥沙淤积5) 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6)影响物种生存:水库蓄水,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7)增加蚊虫孳生:水库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对人群健康带来影响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9、 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三峡工程建设对库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根据其所受影响程度的大小可以分为不可逆转的、影响较大的和影响较小的三种类型不可逆转的,但仍可以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影响较大,但采取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减轻其不利影响对于负面作用较小的影响,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危害发生或者把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10、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三峡工程蓄水后,原来特有的急流险滩等景观将消失;部分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将被淹没有些景点虽然存在,却将失去了其从前的魅力。三峡工程建成后,在水库及支流上游还会形成一些新的旅游点及“高峡出平湖”的宏伟景观,将成为当代的世界奇观。 对策:1)对将被三峡水库淹没的文物或迁移重建,或原地保护2)对已知的尚未发掘的重要文物遗址,可在工程建设期内进行抢救或发掘,以使其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3)搞好旅游规划和管理,加强三峡文化自然景观的保护,开发新的旅游景区和景点,促进长江三峡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11 、黄淮海平原地形组成及特点黄淮海平原是由黄河、海河、淮河等高含沙量河流合力冲积而成的典型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由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三部分组成12、 黄淮海平原的气候特征: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雨热同期春旱: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蒸发旺盛,降水不足,不合理的开垦使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资源能力下降  夏涝:降水集中(7、8月分)且变率大,夏季多暴雨,地势低平,起伏和缓,蓄洪泻洪能力不足盐碱: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致使土壤盐分向地表积聚,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洼地排水不畅,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风沙: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表干旱易起沙,春季多大风,地势起伏和缓,缺乏风力屏障,不合理开垦,出现沙荒地,使风沙肆虐      关键措施:有灌有排13、制约农业发展最重要因素----干旱缺水14 、土壤水盐运动特征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份相对

稳定15、 整治盐碱地的工作核心以治水为中心16 、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的方法引淡水淋、盐井排井、灌农田覆盖、生物措施17、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的范围和位置南方丘陵山区地域广阔,其范围大体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18、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1)气候优势: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有较高的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问题:有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春季:低温阴雨,对早稻播种造成不利影响。夏季:干热少雨(伏旱)   2)生物优势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问题: 没有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生物资源的潜力,把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3)土地和土壤优势  土地类型多样 垂直分异比较明显问题:南方丘陵山区红壤分布面积较大。红壤是在湿热环境下形成的重要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主要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大力改造   4)水资源优势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立水电工程和发展灌溉农业。    问题:降水变率大,地形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易导致水土流失。19、改良红壤有哪些措施?  1)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2)种植各种绿肥作物  3)增施矿物质肥料  4)在土壤中掺入砂子20、为什么说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1) 这里人均土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因此,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比较大2) 这里多为地表疏松层覆盖不厚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蚀去,石质裸露,恢复原来的生态环境几乎是不可能的,存在着变成“红色荒漠”的潜在危险3) 本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21、 为什么说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治理难度大?本区多为地表疏松层覆盖不厚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剥蚀,石质裸露,有变成“红色荒漠”的潜在危险22 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什么要走立体农业道路:低山丘陵区山地与平原的比例为4:1本区人口密度大,而人均耕地少,可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低山丘陵区生态系统脆弱第八单元 商品农业区域开发 第九单元 交通运输建设1、东北气候特征: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可以

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冬季寒冷,夏温较高,热量与水分配合得协调。2、不同温度带分布的农作物: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在辽南各地可生长;中部可以生长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等春播作物;北部则以春小麦、大豆为主。3、地势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所环绕,山地有着丰富的森林,成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4、东北平原的组成: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5、土地资源优势:   ①耕地面积广大,人均耕地面积最高。   ②土壤肥沃。   ③适用大规模机械化耕作。6、森林资源优势:   ①全国最大林区。   ②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   ③宜林地区广。   ④森林树种丰富。7、黑土怎么破坏的:人类的不合理开垦。未垦的黑土生长着茂盛的草甸植物,开垦为耕地以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8、怎样保护黑土:①必须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②植树造林。③注意土壤的培肥,以保持黑土较高的生产力。9、沼泽的作用:沼泽是东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①它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②调接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都起着重要作用。③沼泽是我国特有珍禽的西息地,沼泽植物又是一项重要的资源。10、为什么三江平原是最大的沼泽地:气温低,蒸发弱,降水大于蒸发;冻土广布不利于水下滲;河流多,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水流缓慢。11、林业开发现状:①采育失调。采伐大于更新,资源减少,林质下降。次生林,径级小,材质差。②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③森林破坏还导致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物种减少。④东北地区目前采伐以皆伐为主,即被采伐的林地不分树龄全部伐掉。12、如何合理利用与保护森林:东北林业生产要从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于为重点的方向上来,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既充分发挥本区森林系统对全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又不断提高林地的经济产值,持久地发挥全国林业基地作用。①坚持合理采伐。对木材的采伐应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按采伐量不能超过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采伐量。②积极营造人工林。从长远看,营林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利用,是林业生产的根本。③促进珍稀树种的更新。④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13、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东北的森林工业一般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木材采运业和木材加工业。①东北林业基地不仅有着丰富的木材资源,而且在森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②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的果园发展相当迅速,是我国温带水果是重要产地。③搞好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路子。安图县建立了四大基地:林蛙养植基地、天然红松果林基地、药材和山野菜基地、梅花鹿养植基地。14、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的商品率最高。15、东北地区、三江、松嫩平原的优越条件: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热同期,满足植物生长,灌溉水源充足,人均耕地面积广,机械化水平高,宜农荒地面积广。16、西南区交通运输区位优势:政治:东南亚、南亚抵邻,边疆地区。经济:内陆腹地,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战略:战略大后方,随着西部大开发,有新的发展契机。17、西南地区有哪些地形条件限制:①本区西部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形成高寒荒漠和多年冻土区。许多地方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发展交通极为困难。②横断山区,也属于青藏高原一部分。这里山河纵列,相间分布,且山高谷深,横断东西交通。③本区东部的四川盆地,周围重重山岭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④东南部的云贵高原,海拔也都在1000-2000米,至广西境内的平原地区,则降到200米以下。这一带石灰岩分布广泛,在湿热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形。⑤滇、黔、桂三省区是世界著名的喀斯特地形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贵州境内,地表破碎.18、其它制约交通发展的自然条件:本区地壳构造活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多发。从水路运输条件看,西南区地处内陆,距海遥远;虽然有许多源远流长的江河,但受地形地势影响,大多奔腾在高山峡谷之中,航运条件并不理想。19、矿产特点:钒、钛、锡储量居世界首位,铁、铅、锌、铝、铜、磷和汞等几十种矿产储量居世界首位或首列。 这里矿产资源不仅种类多、储量大,而且分布集中、地域组合较好,并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相匹配。20、交通运输是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21、南昆铁路:南昆铁路东起广西南宁,西至云南昆明,北接贵州红果。是一条铁路大动脉。22、南昆铁路的区位优势:①一方面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促进资源优势尽快转化成经济优势,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西南地

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行优势互补,带动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②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西南地区的脱贫步伐。③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对外开放,促进外向性经济发展。④它对于巩固国防、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作用也不可忽视。⑤建设南昆铁路还有利于加快货物流通、商品交换,促进市场发育、商业繁荣;还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热线,并且带动与商业、旅游业相关的服务业及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⑥促进沿线发展,铁路轴线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第十单元、海岛和海域的开发 十一单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十二单元、城市新区的发展1. 海南岛气候特点。地处热带边缘,光照充足,夏长冬暖。2.海南岛热带资源优势。(1)气候优势。(2)热带动植物优势。(3)热带农业优势。3.海南岛海洋资源优势。(1)生物资源优势。(2)渔业资源优势。(3)油气资源优势(4)旅游资源优势。4.海南岛环带开发重点。(1)大力建设港口。(2)发展热带农业。(3)山地丘陵带位于海南岛中部偏南,发展林业旅游业。5.海南岛的特色经济。(1)培育和发展支柱工业。(2)海南岛既是我国最大的热带作物基地又是北方各省前来育种的基地。(3)突出特色:热带海滨和岛屿以及少数民族风情特色。6.海洋环境的保护措施。(1)扶持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2)提高公共环境意识。(3)加强海洋环境的管理和监测。7.天然气的优势:干净、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8.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居高原因。(1)由我国国情决定。(2)由于中国石油生产储量小,石油需大量进口。9.天然气在我国的分布。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地区。10.我国天然气开发现状。东部:(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大部分主力石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很大,导致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我国石油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1)资金短缺(2)市场需求量有限(3)远离东部发达省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11.西气东输经过地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12.西气东输中西部地区的影响。西部 有利:(1)可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经济增长点。(2)使中西部地区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3)将推动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

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不利:对中西部生态环境有影响。东部 有利:(1)缓解东部能源紧张。     (2)改善大气环境     (3)改善能源消费构成     (4)促进工业结构调整不利:运距长,费用高。13.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1)道路狭窄,交通堵塞。(2)住宅拥挤。(3)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4)用地紧张。14.上海市优越的区位条件。(1)便捷的交通。(2)广阔的经济腹地。(3)高素质的劳动力。(4)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15.浦东新区的开发。(1)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2)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三角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16.浦东总体规划。(1)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2)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3)把浦东浦西联系起来。(4)用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使浦东成为花园式新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