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锻炼的有效开11

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锻炼的有效开展

——作者:曹云微

【内容摘要】:幼儿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多种材料,采取多种形式,享受空气、阳光等自然因素进行锻炼的积极措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孩子在锻炼的过程中身体机能得到发展,认知兴趣得到提高,互助合作、遵守规则等情感情绪得到发展。但在现实的幼儿园工作中,户外锻炼没有被老师们高度重视。组织比较涣散,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没有达到要求,器械比较单一,老师没有投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活动过程的指导和评价不足,不太注意孩子适宜的活动量,忽视各种体育技能的和谐发展。对于怎样有效开展户外体育锻炼,本文基于个人经验做以阐述。

【关键词】:幼儿园 户外体育 有效开展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经常开展户外游戏和有趣的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幼儿走、跑、跳、钻、投掷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基于此,我园从今年起,多管齐下,保证幼儿户外体育锻炼的有效开展。

一、制度保障户外锻炼有序开展

(1)制定科学合理的户外场地器械安排表。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锻炼的强度,器械与场地的需求关系,合理利用有限空间,采用同时活动或者错时活动的形式,为每一位幼儿每天锻炼提供机会。一般来说,可根据提供的锻炼器材相对分为固定的活动项目和流动的活动项目。不论是规则的场地或不规则的场地,考虑活动项目时都可以将固定的项目(钻爬、走平衡等)摆放在固定的地点,如四周(不影响其它项目)、中间(成为活动项目间的自然间隔)等;流动的项目(拍球、跳绳等),要明确给出活动的范围。有些器材只适合在某种区域内玩.如推小车、跳羊角球等,如果没有场地范围的要求,就会干扰其它项目。同时,可留有一定的场地,让幼儿自由讨论决定项目内容,或提供小型器材让幼儿选择。

(2)建立户外体育活动常规。

为了让户外锻炼有序有效,必须建立良好的户外体育活动常规。如建立材料使用常规,让幼儿知道材料使用后要放回原处;建立锻炼活动的常规,让幼儿知道锻炼时不推、不挤他人,在有限的场地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开展活动的空间等规则。户外体育活动常规的建立要靠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慢慢地建立起来。常规的建立有利于幼儿学会管理自己,也有利于降低户外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3)督查落实及时,评价反馈激励。

行政值周的老师每天要巡视户外锻炼情况,值周检查项目中设置了“晨间活动检查”,有利于督促各班及时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每周对户外锻炼情况有一个总结评价,在每周教研的时候进行小总结。由于管理层的重视,使得户外锻炼顺利积极实施。

二、器材保障户外锻炼有效开展

户外锻炼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器材,各种器材与幼儿的锻炼密不可分,提供器材的种类、数量、安全、锻炼价值等都会影响效果。就锻炼价值而言,可涉及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攀登等基本动作与能力的培养。

(1)器材应安全。

器材应牢固、实用,大部分应该是正规厂家购买的大型体育设施和小型体育器械,有些可以是教师自制的,比如沙包、纸棍、报纸球等。

(2)同类器材提供要充分考虑层次性,让不同能力的孩子都得到锻炼与发展。

如跳的活动中,跳远的距离和跳高的高度都要有层次变化,可以提供几组不同的器材让幼儿尝试。提供新器材以一次提供一种为宜,不宜一次提供多种新玩具,数量视幼儿的情况而定。如平衡、钻爬、跳等,一种锻炼项目以2—3组为宜;流动区域的器材,一种器材的数量最好在班级人数的1/5—1/4左右,太少(2—3个)可能会让幼儿争抢,太多(10个以上)幼儿可能会忙于频繁更换。

三、教师保障户外锻炼有质开展

(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通过学习、实践、评比、思考,老师们的思想认识提高了,视野拓宽了,充分认识到户外体育锻炼相对自主、氛围愉快、发展有效等优势,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得到发展,提高了制定目标、优质指导、开拓创新等方面的教育教学能力。

(2)关注幼儿的活动量。

户外锻炼的活动量要适度,不宜过大过小,活动量过大会让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影响下面要进行的活动。活动量过小则无法起到锻炼的作用。锻炼时遵守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由相对安静状态逐步进入到一定的运动量,一般按适应→加大→再适应→再加大的规律控制运动量,当机体产生一定的疲劳,再使活动量逐渐递减,保持一定的运动节奏。每次锻炼时必须作好准备,锻炼结束时,作好放松活动,防止运动创伤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3)创编多样性玩法

“一物多玩”让每一种活动材料体现多种价值,引导幼儿学会创造。幼儿园里的锻炼器械种类性对局限,如何让同一玩具或材料发挥多种锻炼价值,让幼儿愿意玩,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如:在“玩瓶子”活动中,让幼儿利用废旧的饮料瓶进行各种跳的练习——把瓶子竖起来、躺倒或利用几个瓶子拼成图形进行单脚跳、双脚跳、助跑跨跳等。在组织幼儿玩自己制作的纸球时,鼓励幼儿玩出多种花样,踢纸球射门、抛接练习、用纸球当子弹互相追逐射击,赶小猪,不用手拿球玩,夹球比赛(夹在两腿中间跳着走,夹在腋下

跑,放在脖子底下低着头走)。利用身边的资源和废旧材料,让孩子们创造多种玩法,提高了幼儿锻炼的兴趣,发展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

(4)重视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户外锻炼中发挥积极作用。

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条件限制较少,随时随地可进行,幼儿易懂、易学、易传,身受他们的喜爱。它具有随意性、简便性、趣味性、地方性等特点,它不仅能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还能开发幼儿智力,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也是幼儿百玩不厌的活动。

如“跳皮筋”“玩纸棒”,可增强幼儿跳跃奔跑的能力;“跳房子”、“套圈”等游戏,可发展幼儿手、脚动作灵活协调能力;“太空鞋”训练幼儿平衡能力;“老鹰捉小鸡”等游戏能训练幼儿听力、反应的速度及表演能力。再者可利用一种玩具达到多样玩法的效果,变一种游戏为多种游戏。比如把橡皮筋两头连接起来拉成长方形后,可把它作车厢来开火车,当作独木桥在中间走,当作小沟来跨跳;摆成圆形玩跳皮筋游戏。多种玩法交替进行,幼儿百玩不厌,既提高了玩具的使用,又培养了幼儿的创造能力。

四、孩子在有效锻炼中健康成长

(1)孩子的体质明显增强。

幼儿机体体温调节机能发育不完善,对炎热、寒冷、湿闷等气候变化感受慢,适当调节更慢。通过锻炼,皮肤和呼吸道黏膜经常受冷热刺激,能活跃机体反应,使大脑皮层和全身肌肉、血管、内脏之间的各种反射性联系获得全面增强,从而能明显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耐受力和抵抗力。

(2)孩子的品德习惯得到发展。

幼儿不仅要承受运动生理负荷,而且还要承受运动心理负荷(如寒冷的冬天户外活动,活动过程中幼儿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等),让幼儿承受一定的运动心理负荷是提高幼儿心理素质、发展完善个性的很好途径。能承受一定的运动心理负荷,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抗挫的能力。这正是我们需要培养幼儿具有的品质。在锻炼中,孩子们手脚开放,心情愉悦,乐观的生活态度由此产生。

(3)孩子的认知兴趣被激发。

幼儿的认知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游戏,在孩子喜欢的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认知信息,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感知、学习和分辨。如:在蹦高触物的活动中,我们将触物——透明的饮料瓶里面先装小沙粒,孩子们在沙沙的声响中练习蹦高。一段时间后,将瓶中一部分改为各种小豆(黄豆、绿豆、大豆、玉米)孩子边蹦边感知比较沙子与豆类发出的声响不同,继而又将瓶中豆的数量依次增多,渗透排序概念,还可感知瓶中物的多少与轻重的关系,拍时的感受不同。最后将瓶中灌不同颜色的水,再改变绳的长度,不断吸引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增长知识的兴趣。

总之,每一个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成长,作为幼教工作者,首先要确保孩子们“玩”的权利,然后关注“玩”的质量,完美“玩”与健康发展的关系是“玩”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 20xx年7月

2.《幼儿游戏理论》 华爱华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xx年10月

3.《幼儿园体育活动指导》 范惠静人民军医出版20xx年9月

5.《运动、快乐、健康》郑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xx年9月

 

第二篇:幼儿园体育锻炼管理制度

幼儿园体育锻炼管理制度

1.经常锻炼

体育锻炼必须经常进行。学前幼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都应有1小时以上的户外体育锻炼。

2.全面锻炼

必须选择对学前幼儿有益的多种项目进行科学的锻炼。

3.循序渐进

学前幼儿的体育锻炼必须循序渐进,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运动量和动作的复杂程度。

4.注意个体差异

学前幼儿的体育活动应使每一个幼儿得到锻炼,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体质条件、营养状况、家庭的教养方式、健康现状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幼儿的运动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组织活动时,要随时观察幼儿的反应,对体质较弱的幼儿要格外关心,降低要求,如发现异常,要分析原因,并作适当调整。心脏病及肾脏病患儿一般不宜进行锻炼。

5.注意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组织

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结束时的整理活动是进行一般性体育项目所必须的。锻炼前作适当的准备活动,使运动量逐渐增加,对于逐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活动水平、消除肌肉及关节的僵硬状态、减少外伤的发生是有益的。而在大运动量的锻炼以后,为了

使躯体和内脏比较一致地恢复安静状态,必须进行一些整理活动逐步减轻运动量,通常可为幼儿选择慢跑、散步、放松体操达到这一目的。

6.注意运动与休息的适当交替

学前幼儿的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都易产生疲劳,锻炼过程中必须安排适当的休息,避免因运动时间过长而导致身体机能不能及时恢复,防止因生理负荷过重而引起的运动创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