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校本课程二年级口算阶段性总结和反思

关于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阶段性总结和反思

对于“ 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在实际教学中,我总结出了几点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措施,主要做法如下:

一、坚持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兴趣最活跃的心理成分之一,他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生的学习,完全是靠这兴趣来学习的,这个时候的孩子没有太多的自制力。如果这时老师教学有方,引导得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满足的快感,那学生的兴趣就会随这这种快感而不断的强化,达到教学的目的。

首先,口算的形式要更加多样化。有一句歌词可以在这里借用一下: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学习也是这样,单一形式的重复会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减退,影响学习效果。于是,在口算练习中,我采取了许多办法,我自制了许多口算卡片用于学生的视算,同时还进行听算训练和学生自己编口算题练习,并让同桌学生交换练习,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就调动出来了。

其次教学活动中,采用分组竞赛及自我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口算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抢答口算题卡等,让学生乐此不疲。

二、坚持每天进行口算训练

由于课程安排,每天最多只有两节数学课,不可能只用来训练口算。但是口算训练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于是在上每节新课之前,我都坚持做5分钟

各种形式的口算训练。同时,每天让学生回家做20道口算题,这样就能够保证这个工作的延续性。

三、坚持分散集中经常练。

口算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也不是能够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它是要长期进行训练的。

四、坚持让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口算的算理。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在本子上算,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说,只有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理解口算算理,简化思维方法,形成对学生来说最实用的口算技巧。

五、坚持教会学生掌握口算技巧有的算式,特别是学生学过的一些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式,有的有简便运算时,可根据运算定律等进行改写,从而加快运算的速度,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掌握口算的技巧。如:24+37+6=?那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先算24+6=30,再算30+37=67要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要简便一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六、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在小学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口算作为学习的一部分也不例外。在口算训练中,要培养学生具有“三心”,即细心、用心、专心。使学生

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做口算练习中,决不做其他的事情;争取一次正确,尽量避免口算大量出错;要熟悉算理;对乘法口诀必须背得滚瓜烂熟等等。

口算是一项长期进行的教学任务,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口算技能,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巧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要有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过硬的目的。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是贵在坚持天天练习,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王晓苏 2015.1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总结

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开设我们的校本课程以来,我们五年级数学教师团队开设了主题为《神奇的数学发现之旅》的校本课程,学生通过接触各种类型的数学题,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精神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通过数学思维训练,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孩子在趣味化、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建构数学知识,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导孩子积极运用自己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根据自己对小学数学课本的了解,设计出有趣的数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无痕的引导,降低学生接受的难度。通过学生的探究和发现感受到有趣有用的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们进行校本课程的教学如下:公平的班干部选举、包装问题、排水法测体积、小制作,大学问、租车问题、月历的奥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如下:

1、强调贴近生活实践,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师要依据教学

内容,参照教学活动建议,选取学习材料,引导学生从身边 的问题找到对应的数学知识。

2、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以及五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灵活选择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途径与方法,并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特点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

3、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思考各种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感受到有趣有用的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从可解决的问题入手,以教室、学校、家庭和本村的现实环境问题作为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实际行动增强他们的自信,使他们愿意进一步参与改善环境的行动。

5、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环境态度、技能和行为,以及参与环境教育学习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成效。

二、对校本课程成绩评价

1、 从教师角度:

(1)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贴近生活实践,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

(2)是否灵活选择多种教学途径与方法,并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特点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

(3)是否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环

境现象及各种层次的环境问题展开调研,思考各种“习以为常” 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2、 从学生角度:

(1)数学思维训练能使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数学题,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2)学生通过解答比平时学习难得多的数学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精神和能力。体会攻克难题后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3)通过数学思维训练,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我校已具规模,近一年《神奇的数学发现之旅》的教学尝试,有经验和收获,也有困惑和遗憾,更有期待和设想。学生受到了新的理念、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评价方式的影响,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精神品质得到了熏陶,期待今后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更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规律,期待每节课的课程设计更新颖、合理,期待孩子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收获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