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乡镇企业评定职称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自19xx年参加工作以来,这20年来一直从事煤矿工作,从销售科业务员到生产材料员、核算员、直至如今的调度工作,经历了许多,但也懂得了不少,更重要的是真正的了解到煤矿这种高危行业的重要性。

通过多年工作和生活经验,逐步慢慢地使自己懂得了不少,通过直接和间接的与职工同志交流,从而使自己的工作经验有所丰富,作为煤矿这种高危行业,同大自然作斗争,充分展现了煤矿工人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心,以前的煤矿工人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同大自然作斗争,当时工人工作环境差,安全设施不到位,个人自保意识不强,失去生命的也不少,如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政府监管力度加强,煤矿工人的生活和各种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待遇有所提高,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如今,特别是从20xx年我省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兼备重组的政策以来,得到了明显的效果,就我矿而言,由原来的年产15万吨提升为年产120万吨的矿井,目前正处于基建期间,自20xx年胜任调度工作以来,无论从工作或是生活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摆脱了那种小煤窑的传统观念,真正树立办大矿、办现代化矿井,办本质安全型高效矿井的理念,尽管我矿处于基建期间,也深深感受到了调度工作的

重要性,同时体会到自己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还很低,有待进一步培训学习和刻苦钻研有关专业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塑造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现在是高科技信息化时代,网络时代,真正体会到自己的文化素质太低,专业知识面狭窄,对于调度工作更要的是全方位的考虑,去组织指挥生产,为此我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信心百倍的去锻炼自己,用知识武装头脑,对自己的本职岗位尽职尽责,为社会、为企业奉献自己的力量,真正为公司、矿领导出谋划策,及时准确地传递各种信息,真正起到上传下达,下情上报的作用,真正按照20xx年7月山西省煤炭厅颁布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去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我矿早日投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xx年10月

掘进巷道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作者:

摘 要:分析了煤矿掘进巷道不同支护情况下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指出,为了防止井下掘进巷道发生冒顶事故,必须根据巷道的不同类型、不同施工地点及工艺,采取相应的支护形式,保证支护质量,才能有效避免冒顶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掘进巷道;冒顶事故;防治措施 引言 巷道顶板事故多发生在掘进工作面及巷道交叉口。由于巷道冒顶而导致的死亡事故80%以上发生在这些地点。分析巷道冒顶事故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事故的发生,对保证安全生产具有重大 作用。

1、导致掘进工作面冒顶的原因 掘进破岩后,顶部存在着将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如果支护不及时,该岩块可能因与岩体失去联系而冒落,或虽然已支护,但支护失效或支撑力不足,就会冒落造成事故。在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破坏带,掘进巷道时顶板浮石的冒落,在层理裂隙发育的岩层中掘进巷道时,顶板的冒落等,都属于前者。因放炮不慎崩倒附近支架而导致的冒顶,因接顶不严实而导致岩块砸坏支架的冒顶等,则属于后者。此外,前者也可能同时引起后者的发生,例如,掘进工作面无支护部分片帮冒顶推倒附近棚子导致更大范围的冒顶等。

2、预防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措施 a)合理布置巷道。矿井主要巷道服务年限长,断面大,应布置在围岩强度高的煤层或底板岩层中。工作面上下顺槽尽量采用沿空掘巷和沿空留巷,避开支承压力的影响,并要注意少掘交叉巷道和上下重叠的巷道。 b)选择合理的巷道断面尺寸和断面形状。 c)掘进工作面要及时进行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靠近掘进工作面10m内的支护,在爆破前必须加固。爆破崩倒、崩坏的支架必须先行修复,之后方可进入工作面进行作业。修复支架时必须先检查顶、帮,并由外向里逐架进行。 d)掘进巷道时,禁止任意加大棚子或锚杆间距,严禁任意修改支护参数及材料规格。在坚硬和稳定的煤、岩层中,需要加大棚距和不设支护时,必须制订安全措施。 e)严格锚杆锚索巷道的工程质量,保证锚杆锚索巷道的锚固力,严禁使用失效锚固剂和不合格的锚杆、锚索。 f)加强锚杆锚索巷道的顶板岩性探测,依此信息不断修正支护参数,保证加强锚索的锚固端能够伸入到深部稳定岩层g)巷道掘进通过老巷、地质破碎带及淋水地带时,应根据情况采用前探支架、连锁棚子等专门措施进行支护,提高支架的支撑能力;棚子支护时应紧靠掘进工作面,并缩小棚距,在掘进工作面附近应采用拉条等把棚子连成一体防止棚子被推垮,必要时还要打中柱;锚杆支护时应采取“棚锚”联合支护的特殊措施。 h)严格要求巷道支护的规格质量,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不断进行检查和修理巷道,发现规格质量不合格或损坏的支架,应及时更换以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保证通风、运输畅通和行人的安全。撤

换支架和刷大巷道时,也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撤换支架前,应先加固好工作地点前后的支架。在独头巷道内进行支架修复工作时,巷道里面应停止掘进或从事其他工作,以免顶板冒落堵人。 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

(.1 )、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的原因 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往往发生在巷道开岔的时候,因为开岔口需要架设抬棚替换原巷道棚子的棚腿,如果开岔处巷道顶部存在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并且围岩正向巷道挤压,而新支设抬棚的强度不够,或稳定性不够,就可能造成冒顶事故。当巷道围岩强度不是很大时,顶部存在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以及围岩向巷道挤压在所难免,如果开岔处正好是掘进时的冒顶处,则情况更为严重。新支设抬棚的稳定性与以下因素有关: a)抬棚架设一段时间后才能稳定过早拆除原巷道棚腿容易造成抬棚不稳。 b)开口处围岩尖角如果被压碎,抬棚腿失去依靠也会失稳。抬棚的支撑性能是与选用的支护材料及其强度有关。 c)交岔点锚杆、锚喷巷道的原支护参数不合理,没有及时进行修正,采取加密支护。

(2)、预防巷道开岔处冒顶事故的措施 a)开岔口应避开原来巷道冒顶的范围。 b)提高抬棚的初撑力。必须在开口抬棚支设稳定后再拆除原巷道棚腿,不得过早拆除,切忌先拆棚腿,后支护抬棚。 c)注意选用抬棚材料的质量与规格,保证抬棚有足够的强度。 d)当开口处围岩尖角被挤压坏时,应及时采取加强抬棚稳定性的措施。 e)锚杆、锚喷巷道开口前,必须先对开口前后5m范

围的巷道支护采取缩小锚杆排间距、或增加锚索进行补强支护。 锚杆(索)支护的巷道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3 、锚杆(索)支护的巷道冒顶事故的原因 a)压垮型冒顶是因巷道顶板或围岩施加给锚杆(索)的压力过大,损坏了锚杆(索),或锚杆(索)的参数选择不合理,阻力过小,从而导致巷道顶部已破碎的岩块冒落。 b)漏垮型冒顶是因锚杆(索)支护失效(非压坏),巷道顶部存在游离岩块,这些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冒落,造成事故的发生。

锚杆(索)支护的巷道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 a)巷道应布置在稳定的岩体中,并避免采动的不利影响。 b)合理选择锚杆(索)的参数,使之应有足够的支护强度以抗衡围岩压力。 C)巷道在掘进过程中应及时进行顶板探测,随时掌握顶板岩性的变化,合理调整锚杆、锚索的参数,使其锚固端在围岩松动圈以外,保证有效的锚固长度。 d)锚杆(索)巷道的锚杆(索)必须及时支护,避免空顶。尽可能做到锚杆(索)及早与围岩共同承载,充分发挥锚杆(索)的主动支护作用。锚杆(索)选型时,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施工时要严格按工序质量要求进行,并特别注意按要求施加足够的预应力。 e)锚杆(索)巷道掘进遇构造时,必须实施严密措施提高其支护强度,或采取棚锚联合支护以达到有效的支护。 f)对已掘的锚杆(索)巷道不定期的观测,及时掌握巷道支护的变化情况,发现锚杆(索)失效、矿压显现明显变化时,应及时采取加棚或其他修护措施。

4 结语 为防止井下掘进巷道发生冒顶事故,必须根据巷

道的不同类型、不同的施工地点及工艺采取相应的支护形式,且实际生产中,要根据巷道的围岩状况及时修正支护参数,技术上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严格按技术措施执行,除此之外,还应考虑人的素质的培养及管理的加强,对基层管理干部和作业人员要定时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人的素质,这也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掘进工作面中,做好安全管理,并且应用适当的安全技术措施,就能够很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从而使掘进工作稳定安全进行,保证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郭奉贤,魏胜利.矿山压力观测与控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鲍道亮.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顶的地质原因分析[J].煤矿安全.2002. [3]姚庆汉,余开清.地质条件与开采安全

[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2. [4]杨盂达.煤矿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20xx年10月10

掘进巷道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山西古交煤焦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十月

工 作 总 结

山西古交煤焦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十月

 

第二篇:工程师职称评定工作总结

工程师职称评定工作总结

1.现场质量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1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²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施工企业依存于顾客。因此,施工企业应该理解业主当前和未来的要求,满足业主要求并争取超越业主期望。

²  领导作用:现场质量管理的领导者应该确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创造并保持使职工能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

²  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企业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参与为企业带来收益。

²  过程方法:将施工的各个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的得到期望的结果。

²  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施工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²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企业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总体业绩应当是企业的一个永恒目标。

²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现场质量管理的有效决策应该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²  与原材料供货方互利的关系:企业与供货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以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1.2现场质量管理遵循的总方法

现场质量管理应该遵循“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着重控制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等过程。

²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

²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²  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²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

²  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²  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过程的持续改进。

²  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方法模式图如右图所示:

2.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现场管理制度包括质量责任制度、技术复核制度、现场会议制度、施工过程控制制度、现场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统计报表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

2.1质量责任制度

人是工程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人既是控制的动力又是控制的对象;人是质量的创造者,也是不合格产品、失误和工程质量事故的制造者。因此,在整个现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中心,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对工程项目所需的资源和人员资格做出规定。

2.1.1职责和权限

²  明确规定工程项目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质量责任;

²  明确规定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²  规定各项工作之间的衔接、控制内容和控制措施;

²  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工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情况,并做出客观的评价。

2.1.2人员资格

²  项目经理、主要领导及专业管理人员应具备必须的专业技能和领导素质;

²  根据项目规模,配备专职的经过培训的质量检查员;

²  施工管理人员、班组长、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管理业务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

²  关键、特殊岗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2技术复核制度

2.2.1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

针对工程的特点,选派施工管理能力强、技术专业性高、施工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现场技术管理体系,主要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技术人员在分项工程施工前,按照施工方案向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精心组织施工,以此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2.2.2施工过程技术控制

²  施工前,认真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熟悉掌握图纸和进行专业技术图纸会审,进行设计交底,施工技术交底。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每进行一道工序,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不准进行下道工序,对操作人员先进行技术交底,用简单明确的文字构成施工任务单,发给各操作人员后再施工。

²  必须严格遵守技术复核制度,对建筑物的方位、标高、高度、轴线、图纸尺寸、误差等作复核记录,经复核无误后再进行资料存档管理。

²  认真做好每项技术复核和隐蔽工程验收工作,实行混凝土浇灌令签证制度,没有工程技术负责人,监理和有关工长、质检员签字,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隐蔽工程施工时,质量检查人员、专业技术负责人和专职质量检查员必须共同进行监督,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²  专门负责设备安装技术工作的人员,要求在现场办公,处理问题不过夜,实行层层负责、层层交底制度,对施工工艺和特殊施工技术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给各班组交代清楚。对涉及修改、质量问题,必须征得建设(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的同意,针对此问题制定出可靠的技术措施。

2.3现场会议制度

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现场会议制度,及时分析、通报工程质量状况,并协调有关单位间的业务活动,通过现场会议制度实现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现场质量管理部门之间以及施工现场各个专业施工队之间的合理沟通,确保各项管理指令传达的畅通,最终使施工的各个环节在相应管理层次的监督下有序进行。现场会议制度能够使建设项目的各方主体得到有效地沟通,使施工在受控状态下进行,最终达到各个相关方的满意。

2.4施工过程控制制度

²  由于工程实物质量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也是一个由对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工程完成、竣工验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

²  质量控制的范围包括对参与施工的人员的质量控制,对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构配件和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对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对施工方法和方案的质量控制,对生产技术、劳动环境、管理环境的质量控制等。

²  在对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原则中,也包含了对工程质量问题“预防为主”的内容,即事先分析在施工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将各种隐患和问题消除在产生之前或萌芽状态。

2.5现场质量检验制度

工程项目的质量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工程项目,应满足用户从事生产、生活所需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就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对工程实体的施工质量进行监控,而通过在施工现场建立并实施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能够最有效地保证工程项目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2.6质量统计报表制度

²  质量统计报表制度是指对已完成的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测量数据和验收评定结果为依据,通过应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现场的质量情况作出科学的分析,进而为现场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产品的符合性以及施工过程的特性和趋势进行揭示,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最终实现现场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²  严格贯彻实行计量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施工现场和计量管理工作,督促现场专职计量人员做好计量器具的使用和保管工作。对混凝土、砂浆、灰土等准确计量,以确保工程质量。

2.7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²  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失误,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不合格,施工工艺、施工方法错误,施工组织、指挥不当等责任过失的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或造成工程倒塌、报废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都是工程质量事故。

²  建立和执行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是指在质量事故发生后由有关人员进行质量事故的识别和评审,分析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并制定处理质量事故的措施,经相应责任部门审核批准后进行处理,并经相关部门复核验收。

3.管理程序

3.1施工项目质量体系要素构成(见下页图)

3.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²  施工现场建立质量保证机构,明确相应的工作程序和质量职责,通过一流的质量管理活动,在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下,确保建筑产品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²  建立和健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对工程质量进行系统检查,并对检查、评定的结果负责,同时作好与建设主管及其公司质检部门的联系协调工作。

²  配备各专业检查人员,监督检查工程质量,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均有质量人员在现场。

3.3 施工工艺控制

²  开工前,组织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及主要分项、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案,并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²  结合施工图及技术规范,做好施工前技术交底工作.使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掌握各自工序的施工要点,施工标准,施工方法和质量要求。

²  施工中严格执行国家规范、标准及设计图纸。

²  协调、控制、检查、监督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动作,在质量责任制基础上明确质量责任、权限,加强协作,做到工作协调有序,共同实现质量目标。

²  指定专业施工队的相关施工图将通过项目部管理分发,项目工程师对设计图纸要分专业熟悉、深刻理解、发现矛盾及时解决,把好设计施工图关,防止因施工图造成的质量事故,防患于未然。

²  各分部分项工程要编制施工方案,报批认可后认真执行。

²  项目部专设测量组,负责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和高程控制。工程测量重要部位的测量结果,如混凝土工程墙、柱、梁模板位置、截面尺寸、标高等,测量人员检查合格后,填写测量记录表,经复测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施工。

²  完成分项工程后,经自检、专检合格填写规定格式的检查表,如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等,填写好检查项目,允许偏差、实际偏差等数据,交相关专业的质检员,进行复查,如发现超差或检查表填写数据不真实时,则令其修整、返工,直到合格后,再次申报,重新复查,确认后方可继续施工。

3.4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²  施工技术资料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加强管理。

²  资料与进度同步,并及时收集整理。

²  资料要专业分类,整理归档。

²  资料内容必须真实、齐全、准确、系统、签字齐全。

²  资料填写字迹要清晰,文字内容准确。

3.5质量岗位责任制:

²  根据施工中的职责范围设置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因事设岗,任用能胜任工作的员工,尽职尽责,以高度敬业精神来保证施工任务的完成。

²  建立以工期进度、质量目标为核心的岗位责任制,明确从项目经理至专业施工员的所有岗位责任,层层负责,事事认真,协调有序地整体运转。

²  施工员(工长)教育:

²  施工员必须对所负责的分项工程有相适应的技术知识和现场管理能力。首先熟悉图纸、技术说明书、规范、质量检查要点和质量评定标准等,具备行使职能的手段,否则应进行必要的学习。

²  施工员应认真负责地进行施工管理,重要部位应跟班作业检查,如实记好施工日志,注意累积原始记录,并随时向生产经理反映施工情况。

²  施工员应做好现场签证工作,对于临时变更工程和增加工程的工程量及劳动工时、工程情况等都要准确记录。

²  施工员应具备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敬业精神。

3.6采购工作的质量控制

采购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所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即合格)。其程序是:由公司材料处对供应商进行调查评价,列出合格分供方名单。与质量有较大影响的材料设备,先由项目经理提出采购计划,报公司材料处审批,然后与合格的分供方签订采购合同。对于一般物资可由合格分供方直接供货。采购合同填写要清楚、明确,尤其是技术质量方面的要求。对特殊物资应要求厂家提供检查验收标准,凡需经认证的产品,厂家提供产品认证证书。

3.7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²  为防止不同类型、规格、批次的产品混用和误用,确保工程所需物资符合图纸、规范、合同要求,必须对进场的成品、半成品进行必要的、适当的标识,并做好记录,保证其可追溯性。

²  进入现场的成品、半成品等由材料员进行挂牌标识,牌上注明名称、品种、规格、型号、产地、进场日期及标识人姓名。

²  分部、分项和单位工程以检验记录、预检记录、试验报告、评定表等记录作为标识,由工长、质检员填写,资料员作好整理归档工作。

3.8过程控制

3.8.1施工单位应推行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这里不仅包括原材料控制、工艺流程控制、施工操作控制、每道工序质量检查、各道相关工序间的交接检验以及专业工种之间等中间交接环节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要求,还应包括满足施工图设计和功能要求的抽样检验制度等。

3.8.2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²  项目经理部由技术负责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报公司技术科审批。

²  项目经理依据质量目标,制定管理目标,落实岗位责任制。

²  由工长向班组长做好技术交底,重要部位由技术负责人向工长,班组长交底。凡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由公司技术部门预先编制作业指导书。

²  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和隐蔽验收工作,对于隐蔽工程,只有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同时做好记录。

²  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和各种加工预制品的质量进行检查与控制材料产品质量的优劣是能否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凡进场材料,均应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和检测报告,同时还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抽样复试,没有产品合格证或抽样方式不合格的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²  对永久性设备或装置,应按设计图纸采购和订货;设备进场后,应进行抽查和验收;主要设备还应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开箱查验。

²  凡未经试验和技术鉴定的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不得在工程中应用。

²  严格执行工程预检工作,防止可能发生的差错或造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

²  检查、复核施工现场的测量标志、建筑物的测量轴线以及高程水准点等。

²  搞好计量管理工作,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对各种计量器具要建立台帐,并按照规定的检定周期,定期进行检定。

²  进行质量控制设计,建立质量责任制,实现管理标准化,开展群众化的质量管理活动和PDCA循环,及时进行质量反馈等。

3.8.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²  完善工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受控管理状态。如混凝土施工中的坍落度测定,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温度测量和控制降温等。

²  严格控制工序交接检查,严格班组的自检、交接制度。按照规定,生产者必须负责质量,必须对本班组的操作质量负责。工序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自检;自检达到合格标准并经专业质检员和下道工序的班组进行检查、验收、签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²  隐蔽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²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现场会议,及时分析、通报工程质量情况,并协调各个单位间的业务活动。

3.9检验和试验控制

对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施工过程和已完工程必须进行检验和试验,以确保工程质量。

²  材料员对进场的材料进行外观质量、标牌、规格、型号、计量、数量进行验证,审批材料的合格证等。

²  试验员对原材料进行复试和过程的试验等,如钢材复试,混凝土试验等。

²  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采取挂牌方法,红牌为检验不合格,绿牌为检验合格,黄牌为检验待定,白牌为未经检验。

3.10不合格品处理

²  对于工程质量经检验不满足设计施工图、不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和本工程技术说明书质量标准的项目统称为不符合项。

²  对于不符合项应视其不符合程度进行处理,轻者进行修整,一般的要进行返工,严重的要拆除重新施工,均要达到合格要求。

²  对于不符合项处理程序

²  对于不符合项,项目部向公司工程技术科提出报告→项目部提出处理方案,经工程技术科确认→项目部实施处理方案→检验处理结果→整理全过程的所有资料存档备查。

3.11质量控制点

为保证工程质量达到优良,预防质量通病出现,将选择如下各项目为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作为检查和预控的重点,要落实各项保证措施,包括管理措施、技术措施。

²  工程测量:工程定位放线、标高引测、各层的轴线测量。

²  模板工程:模板设计、支模的标高、断面尺寸、支撑的牢固度、模板的表面处理及隔离剂的涂刷。

²  钢筋工程:原材料合格证及进场复试单、钢筋配料成型设计、大直径钢筋的焊接、钢筋就位绑扎、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²  混凝土工程: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出盘、入模温度测量、原材料试验、搅拌计量、养护、楼面标高及平整度的控制。

²  回填土:素土及灰土粒径及含水率的控制、虚铺厚度、夯实及接茬处理。

²  门窗工程:门窗进场成品质量、安装时横竖对齐。

²  地面工程:配件质量合格证,预埋、预留准确完善。

3.12主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3.12.1地基与基础工程

质量通病为不均匀沉降和轴线位移。

防治措施:

²  基础开挖后必须按规范与设计要求进行钎探并做好钎探记录,原土夯实前,宜做土壤含水率测定,超过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施工前须经有关单位共同核查,确认地基与地质资料相符合,并办理隐验签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²  灰土垫层应做到灰、土过筛,比例准确,拌合均匀,分层及时夯实,切实做好重力密度的测定和记录工作。

²  基础施工应坚持“放线复测”制度以防基础施工中的轴线位移。

²  建筑物室内地下管沟及室内外的回填土必须坚持做到过筛,分层夯实,并及时做好重力密度的测定及记录工作,严禁用灌水代替分层夯实的做法。

²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通病为地面,墙面潮湿、渗水。应注意防水层接头;混凝土施工缝;管道、电缆等穿过防水层的地方;变形缝止水带的施工。外墙回填土要分层夯实。

3.12.2主体工程

质量通病为强度偏差和尺寸偏差。

防治措施:

²  用于主体工程的主要建筑材料必须有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坚持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各种配合比必须经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把好材料关。

²  砌体施工必须设置皮数杆,标明灰缝厚度,并根据设计要求在皮数杆上标明竖向构造的变化标记。皮数杆制成后工长应复验。

²  墙身防潮层应作为一道工序认真操作。以地圈梁和现浇混凝土带为防潮层的应做到标高准确,内部密实,表面压光。

²  楼层基层找平厚度超过20mm以上者,必须用细石混凝土找平。

²  砌体施工,空心砖应提前浇水湿润,湿润程度以砖断面四周吸水深度不小于15mm为宜,严禁干砖上墙。

²  砌体的转角和交接处严禁留直槎不能同时砌筑时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砖砌筑高度的2/3。

²  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竖缝也应饱满,不得出现透亮墙。混水墙砌筑不得出现缩口灰缩缝。

²  砌筑砂浆和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采用重量比(袋装水泥应分批抽查重量),掺和料附加剂要经试验确定,并严格控制计量误差。

²  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保护层垫块不得用石子代替,应制作砂浆专用垫块.竖向钢筋上端应设有定位箍筋。

²  在浇筑混凝土构造柱前,必须对构造柱内做认真的清理冲洗,混凝土构造柱的顶标高不得低于本层楼面的高度,确保构造不出现断层。

²  现浇混凝土结构应分层浇筑,分层震捣,顶面应适当降低坍落度,严防表层离析形成低强区。新旧混凝土接茬面的浮浆应认真清理。

²  现浇混凝土散水宜在外装饰完成以后施工。散水分隔缝按规定要求设置并浇灌沥青砂浆。混凝土表面应压光、边角整齐、无空裂、无返砂掉皮,排水坡度应符合有关要求。室外台阶、散水、水沟等不宜采用砖砌水泥砂浆抹面的工程做法。

²  加强对钢模板的维护与保养,支模前必须清理并涂刷隔离剂,变形钢模不应使用,支设钢模要有专用卡具,不得用铅丝加固。重要结构应做模板设计。

3.12.3装饰工程

质量通病为装饰面层(内外抹灰、面砖等)粘结不牢固、空鼓、裂纹,表面不平整,阴阳角不方正,不顺直。

防治措施:

²  装饰工程施工前必须对主体工程进行认真验收,处理好遗留问题。

²  室内抹灰应先抹水泥砂浆,后抹白灰砂浆,如楼地面后做,基层要彻底清理、冲刷干净。

²  抹灰工程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止爆灰,空鼓,裂缝。石灰膏淋制要提前15天进行,粒径不大于3毫米,抹灰前基层应湿润,分层施工严禁一次成活。

3.12.4建筑采暖给、排水

质量通病为跑、冒、滴、漏、堵等。防治、消除这些通病,旨在提高工程质量,保证使用功能,以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防治措施:

²  室内给排水系统所用管材及附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进场管材要按国家标准检验,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²  生活饮水管道禁止使用铸铁管及镀锌钢管及镀锌管件。

²  地下埋设的给排水管道要认真做好试压和灌水试验,办理隐蔽验收手续。

²  排水管道严防堵塞。施工中要及时将管道甩口封堵严密。

²  防止管道穿楼板处漏水,应认真做好二次浇灌,结合处彻底清洗干净。

²  大便器出口与排水管连接处的缝隙要用油灰填实抹平,以防污水外渗。

²  大便器冲洗管连接的皮碗必须用14#铜丝(16#镀锌铅丝)绑扎两道,试水无渗漏后做水泥抹面。

²  各种管道应按规定做试压、通水、吹洗试验并做好记录。

²  为防止采暖干管,立管甩口不准造成立管不直,水平管坡度不一致,排汽不良,散热器不热,应严格按基准线施工.控制好主管、支管的甩口距离,及时检验准确。

3.12.5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

质量通病为配管、配电箱(盘)、照明器具,开关插座,防雷与接地及仪表安装不规范。

防治措施:

²  电气工程安装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

²  塑料管在砖墙内剔槽敷设时,必须用不低于M10水泥砂浆分层抹平。

²  管内穿线应在抹灰,地面完工后进行。

²  在砖或混凝土结构上安装灯具时应予埋吊钩、螺栓或膨胀螺栓,尼龙胀管等.

²  避雷针及接地装置必须用镀锌钢材,焊接处要进行防腐处理。

3.13 成品保护措施

3.13.1土方与基础

施工测量的标高,轴线控制桩用混凝土堆筑牢固,四周设置明显标识和围护,以防施工机械碾压移位。基槽开挖后,如不进行下道工序应将槽底用草帘覆盖,以防基土受冻或破坏基槽护坡。回填土夯实时,保护基础混凝土 、构件以及予埋管件、边角处可采用人力木夯。

3.13.2钢筋绑扎

钢筋成型后,运输过程中避免乱扔乱放,长向钢筋应放平,确保不悬挑、下垂。钢筋绑扎就位,保护层使用同强度砂浆做垫块,垫块要求每平米至少一块,保证钢筋平直。

3.13.3模板

²  模板支撑禁止重物冲撞。

²  浇筑混凝土时,振捣器不应与模板接触。

²  预埋铁、预留洞位置等必须保证准确。

3.13.4混凝土

²  混凝土在达到规定强度后方能拆模。

²  混凝土终凝后应加强养护,柱混凝土表面使用养护液。

²  混凝土浇筑后,应有保温措施,以免受冻。

²  加强工人成品保护教育,严禁碰撞混凝土,以保证表面完整。

3.13.5抹灰

²  抹灰前,对易碰坏的管线、设备、门框等要采取覆盖等保护措施。

²  抹灰时不准把灰浆溅到墙面或其它成品上,如有玷污及时清洗干净。

²  搬运料具物品时不得碰坏墙面、墙角、管线设备及其它成品和半成品。

²  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最好等修理活全完后再抹面层。

3.13.6门窗

²  不得从已安装好的窗口运料。

²  门窗进场后应分规格堆放整齐、垫平、垫稳,并具防雨、防晒措施。

²  门窗搬运和安装过程中,不得破坏墙面、墙角,不得碰弯、碰坏管线设备。

3.14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为加强建设工程冬、雨季施工技术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应制定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3.15分部分项工程检查要点

3.15.1钢筋工程

²  钢筋的型号、间距;

²  钢筋的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

²  钢筋的支撑及拉结措施的有效性;

²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15.2模板工程

²  尺寸及位置;

²  平整度及竖向垂直度;

²  模板支撑体系及对拉螺栓的有效性;

²  模板缝的处理及交界处的处理;

²  预留孔模板定位的准确性及固定措施;

²  漏浆的防范措施。

3.15.3混凝土工程

a.混凝土浇筑前

²  旧施工缝的处理(表面凿毛并应清理干净);

²  新施工缝的检查(位置、固定方法);

²  工作区的清洁,用水、气吹洗,杂物剔除;

²  临时水电的引进;

²  灯具照明设置情况;

²  振捣设备的检查(机械状况、数量及工具);

²  其他机具、材料的准备;

²  施工人员确定(混凝土工、木工、钢筋工、电工、架子工、清洁工等);

²  雨季混凝土施工的特殊准备。

b.混凝土浇筑中

²  每层浇筑厚度;

²  布料及振捣方法(时间及布点密度);

²  观察外模有无漏浆及局部胀模现象;

²  检查钢筋有无明显移位现象;

²  污染钢筋的清洁;

²  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控制。

c.混凝土浇筑后

²  混凝土表面的收光;

²  施工缝处的表面处理(凿毛);

²  工作区的清理(杂物、垃圾清除);

²  有关施工机具的清洗及保养;

²  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²  混凝土的温度控制观测。

3.16中期成品检查

²  对所有运入工地的材料、机械在安装前进行产品检查。

²  产品检查分为运入工地时的检查和运入工地前在工厂检查的双重检查。

²  需要在工厂进行检查的材料、机械有以下内容:

²  混凝土试验

²  钢筋强度试验

²  石材工程的材料试验

4.现场质量标识

²  现场质量标识包括产品标识和产品状态标识(这里的“产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施工工序等)。

²  为防止不同类型、规格、批次的产品混用和误用,确保工程所需物资符合图纸、规范、合同要求,必须对进场的成品、半成品进行必要的、适当的标识,并做好记录,保证其可追溯性。

²  进入现场的成品、半成品等由材料员进行挂牌标识,牌上注明名称、品种、规格、型号、产地、进场日期及标识人姓名。

²  分部、分项和单位工程以检验记录、预检记录、试验报告、评定表等记录作为标识,由工长、质检员填写,资料员做好整理归档工作。

²  为了在施工过程中避免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企业应对产品的测量和检验状态(待检、检验合格、检验不合格、检验待定)进行标识。

5.现场墙面布置

²  工程建设项目概况图

²  施工总平面图

²  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图

²  质量责任区域分布图

²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²  质量责任制

²  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