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威远县观英滩镇中心学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县政府、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广大教职员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内涵发展,大力提升学校办学特色,持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开足开齐课程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将我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观英滩镇中心学校地处威远县西北部,距县城34公里,是威远县境内的第一所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是内江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内江市园林学校、内江市环境优美示范学校、县级最佳文明单位。学校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教学班13个,在校生730人,其中寄宿生89人。学校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理念,秉承“德厚而成人,学优而成才”的校训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宗旨,以“创威远一流教育,树山区教育旗帜”为目标,坚持在内涵上下功夫、在特色上做文章、向管理上要效益,基础教育改革稳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教育教学成效显著,被誉为“山区教育的旗帜”。

二、办学基本条件达标情况

(一)校园校舍

1、学校占地面积6597平方米,其中运动场面积3500平方米,生均4.7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831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1844平方米,生均2.53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相对

独立,分布较为合理。

2、绿化用地:绿化面积1373平方米,占学校总面积20.8%。

(二)装备条件

1.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820000元,生均1123元,现有小学科学实验仪器67种3044件,小学数学实验仪器57种1643件,音乐器材43种200件,体育器材65种739件,美术器材46种445件,所有配备均达I类1套标准,品种配齐率和件数配齐率均达90%以上。

2.学校13个教学班都配备了电子白板、展示台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且实现了班班通。建有科学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各1个,小学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器材保管室齐备。

3.学校图书室藏书11550册,生均15.82册,生均图书册数达标。

4.学校有教学用计算机44台,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6.03台,达到省定标准。

5.学校配备2名安保人员和1名门卫,实行24小时值班制;安装有校园电子监控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几年来全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6.学校有《食品卫生安全预案》,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安全饮用水。

(三)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1.教师配备情况。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4人,其中女教师26人,师生比1:16.6。专任教师中有省级骨干教室1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县级骨干教师6人。

2.教师职称结构。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2人,占比5%;中级职称22人,占比50%,岗位设置符合省定标准和原则。

3.教师学历情况。专任教师中大学本科学历11人,大专学历

32人,中师学历1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超过规定学历43人。

4.教师年龄结构。专任教师中50-54岁6人,比例14%;45-49岁5人,比例11%;40-44岁6人,比例14%;35-39岁11人,比例25%;30-34岁6人,比例14%;25-29岁6人,比例14%;24岁及以下4人,比例8%。

(四)校长任职资格

学校校长19xx年8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参加任职培训情况合格。

(五)教育质量

学校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巩固率100%,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6%。

(六)落实贫困、残疾儿童入学、留守儿童关怀、务工子女入学制度

1.学校认真落实上级资助政策,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按时足额发放,并公示,另外,学校党组织每年组织党员教师与家庭贫困的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及时向贫困学生发放救助资金。

2.学校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现在读学生中普查到留守儿童67人。

3.学校认真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的接纳工作,现在读学生中共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21人。

(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1.学校充分利用校本培训,组织开展新课改理论和新课程实施方案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每年组织新分配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工作

3年以内的新教师业务培训、班主任工作培训等。

2.近年来,学校采用分期分批把骨干教师送出去的办法,参加各类培训,先后委派教师到省、市、县参加各类培训学习76人次;组织教师全员参加了“国培计划”的网上或实地培训,并与严陵镇中心校开展了结对交流活动,取得良好效果。通过各类培训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三、主要做法

1、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执行国颁课程标准。

落实课程管理,严格按照省定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学科和课时,严格落实作息时间;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认真制订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年级组工作计划和各科教学计划,制订教学活动行事历,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抓好备课、说课、公开课、评课环节,强化学生作业管理,按照教和学的需要,分层设计作业,严格控制作业量,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坚持开展阳光体育及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小学每周体育课不少于3节。

2、严格执行就近入学的原则,做好招生工作

学校坚决执行教育局招生要求,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原则,确保学区内学生都能及时入学。

3、严格控制流失,保证学生受教育权落到实处

学校严格学生学籍管理,班主任是班级控辍的第一责任人。开学初,每班都要对照上一学期学生花名册,清查学生到校报名人数,对本班没有按时到校的学生,一是摸清去向,二是逐一家访,耐心做好家长的工作,坚决不让一位学生辍学,家访要求有记录,努力做到每学期学生到校率为100%。

4、学校均衡编班,无重点班、特长班、实验班等现象,确保教

育的公平性。我校在各个教学班的师资配备上,力求做到均衡,不偏不倚,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公平性,保证每一个学生以新的公平的起点,进入各阶段班级学习,此举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理解,为我校争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5、严格执行收费政策,规范收费行为

学校不单独收取任何名目的费用,严格按照省定目录使用教辅资料,教辅资料费在学校公示栏张贴收费公示,公开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和监督电话。学校无任何违规收费现象。

6、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确保素质教育落实到位

确立“科研先导”的教改理念,兴教研教改之风,熟练掌握和准确使用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和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健全校本研修制度,加强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教师间相互交流、沟通、质疑,充分发挥群体研究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按学科设立教研组,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加强课题研究,推动教学改革和教研协作,加强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学校共有2个科研课题结题,一是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寄宿制管理制度研究》,并被评为市二等奖,二是县级课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7、狠抓学生思想品德和文明素养的养成教育

学校始终以德育教育和文明素养教育为先导,以教育教研为根本,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质的基础上,狠抓学生思想品德和文明素养的养成,努力构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精心打造立体化的教育平台,使育人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日益改善,逐步形成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厚德、博学、爱生、乐教”的教风,“文明、守纪、善思、乐学”的学风。

8、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劳绩分配机制

学校绩效考核管理坚持“不劳不得、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和“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分配的主要依据,无论什么原因,只要没有岗位绩效考核结果,就不能参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的全过程公开,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努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

1.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局限,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运动场面积不足。

2.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个别科目教师缺乏。学校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等专职教师紧缺。

3.由于学校地处农村,年轻教师成长期较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的发展。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所有儿童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一套督促、济困、监督、处罚等相关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努力做好学前教育工作。

2、学校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

校风正。

3、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4、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把学校真正办成山里孩子求知的乐园、幸福的家园。

总之,我们将更加虚心地向其他先进学校学习,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继续补充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继续落实“教师访万家”活动,倾听百姓呼声,办人民满意教育;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做出我们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威远县观英滩镇中心学校

20xx年10月20日

 

第二篇:葫芦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葫芦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葫芦岛市教育局: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基[2005]9号)和辽宁省《县(市、区)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计划》、《辽宁省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计划》、《辽宁省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城区义务教育推进计划》,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内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xx年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从资金投入上解决城乡学校之间的教师工资差距问题。

积极推行农村教育“以县为主”体制,促进“农村教育农民办”向“农村教育政府办”的过渡,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按“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的要求,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并按时足额拨付。

建立农村教师工资按国家统一规定项目和标准,建立以县为单位的教师工资个人银行专户;实现县(市、区)域内条件好的学校教师与条件差的学校教师工资或实际经济待遇相对均衡,为引进教育人才创设氛围。

2、加快区域内学校布局调整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缩小城乡中小学之间办学条件上的差距。

葫芦岛市委市政府决定,利用5年时间在每个乡(镇)(93个)兴建1所设备达标、功能齐全的标准化九年一贯制学校,使农村中小学达到或接近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解决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子女享受平等受教育权利和优质教育资源需求问题,一是整合教育资源,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有计划地撤并布局不合理的村办学校和教学点,特别是“微型”学校和“微型”班级,20xx年以来总计改造危房160318平米、投资9939万元、撤并学校194所,基本消灭D级危房;在偏远山区乡镇中心地区积极兴建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在平原地区兴建一校三址或四址九年一贯制学校、相对集中的几个乡镇兴建联合学校等模式兴建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现已完成27所、投资10092万元,逐渐改变“村村办小学”的办学格局。20xx年计划再建10所。二是认真执行《辽宁省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管理规程》,强化农村中小学科学化管理,创建品牌学校,通过创建过程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学校管理由松散粗放型向科学精细型转变,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缩小城乡中小学之间办学条件上的差距。

如建昌县20xx年, 将城镇周边的三乡(忙牛营子乡、素珠营子乡、石佛乡)五所初中进行了合并,成立了联合中学,这在优化教育资源的同时,也保证了大部分学生就学难的问题,原来大部分学生到校要用1—2小时的路程,而如今大部分学生能住校,且给予一部分补贴,保证部分贫困学生能上得起学,上好学。实现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加快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有效利用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按辽宁省统一规划,大力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逐步实现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建成并逐步完善“省、市级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建设为重点,以宽带网、卫星和有线电视网络为依托,集教学、教师研训、教育资源库、办公自动化、信息发布为一体,覆盖全省中小学和教育管理部门,面向社会开放”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

按省政府和市政府要求,葫芦岛市三年内分三个阶段完成100%覆盖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建设:建昌县20xx年完成设备安装,20xx年进入调试并使用;绥中县20xx年完成设备安装项目,并进入调试使用;“葫芦岛市教育信息网站”现已建成,并开通使用。现代化信息教育工程不仅解决农村适龄人口享受省、市乃至全国优质教育资源问题,而且还解决了广大教师培训问题。现代化信息教育体系的建设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4、通过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改造薄弱学校,实现城区内教育均衡发展。 经过充分调研,20xx年年7月25日市政府决定对市教育局直属高中进行了重新布局调整,将育才高中学校从一高中旧址搬出与一高中合并扩大了优质教育规模;市六高中整体搬迁到一高中旧址,解决了学生多校舍不足问题,有效利用了优质教育资源;市七高中在校学生数较少,整体搬迁到六高中旧址,既解决了生源地问题,又拓展了发展空间;市八高中整体搬迁到龙港区东苑小学,东苑小学整体搬出,市七高中、八高中校址与龙港区东苑小学校址产权置换,龙港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从新布局,既解决了市八高中与龙港区海华初中一个校园相互干扰的问题,又给市八高中以更大的办学资源。调整后的市三高中、六高中、七高中、八高中将基本处在一个平台上,市一高中、二高中处在一个平台上,城区内初中升高中择校问题将有所缓和,高中教育质量将会整体提高。

义务教育阶段市区薄弱学校9所,截止20xx年改造5所。城区内初中将按辽宁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逐步实现市政府直接管理,重新进行“软”“硬”件等资源配置。通过城区薄弱学校改造,实现城区内教育均衡发展。

5、通过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学校之间的校长和教师的合理交流。 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不仅需要相应的经费投入机制、硬件建设支持,更需要相应的人事制度改革的支持,教师均衡是关键。

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以及全员考核、聘任制度,实现中小学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和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逐渐实行校长任期制度,如绥中县在实行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校长竟聘上岗基础上,从今年秋季开学开始,副校长和村小学校长也要采取竟聘上岗的办法,让真正年富力强、有能力、有干劲、有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才担任学校领导职务。

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附加农村任教的经历条件,适当提高乡镇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鼓励城镇教师和具有教师资格人员到农村任教,如兴城市在地方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两次面向农村中小学分配师范类毕业生近600人。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交流工作,先试点后推广(龙港区为城区试点,绥中县为农村县试点)。

6、通过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新一轮“两类新三片”普九达标工作,解决办学条件、办学质量的差距。

以义务教育新一轮“两类新三片”普九达标为目标,推动农村中小学各项建设,以及城区薄弱学校的改造,实现域内内和城区内学校发展的相对均衡。按辽宁省普及义务教育“巩固水平”、“提高水平”和“双高水平”普九评估标准的各相关条款,地区(县、市、区)各学校对照完成 “软件”“硬件”条件建设情况,及时向当地政府提供自检报告,列入政府工作计划。

连山区20xx年完成省“提高”普九水平标准评估验收准备工作,20xx年进入“双高”目标普九阶段;20xx年兴城市、绥中县、南票区按“提高”普九水平标准,建昌县按“巩固”普九水平标准,龙港按“双高”普九水平标准完成“软”“硬”件的准备。

在达标工作中:一是创设浓厚的义务教育新一轮普九达标工作舆论氛围;二是按“两类新三片” 普九水平标准,逐乡逐校逐项检查,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和具体措施;三是抓好办学条件和普及程度普九达标的重点环节;四是“控辍保学”指标由原来统计到县级,改为统计到各乡(镇)、到各学校。通过普九达标,解决农村办学条件、办学质量的差距。

7、不断深化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教育改革进程,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一是加大新课程改革力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开全科目、开足课时。利用好地方课程、开发好校本课程,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要构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绿色证书”教育体系;二是将20xx年定为中小学“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年。年初制定方案,召开动员大会,过程有培训、指导和检查,年终进行总结表彰。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教育教学系统优化,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发挥教师主导性主体与学生发展性主体的作用,培养会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办学效益;三是积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各级教研人员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第一线听课、上课,导课、导研。实现既均衡发展又形成学校各自特色的教育环境。

8、不断深化考试和招生制度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按《关于中小学学科知识监测及考试改革实施办法》(葫教发[2003]2号文件)要求对全市中小学定期实施质量监测,并形成教学质量监测分析报告发至有

关部门。不论是监测试题,还是中考试题都严格遵循课程改革精神,降低难度,注重与社会生产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了一些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题目,突出学科素养的考查,符合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中小学招生制度:坚持小学向初中整体移交学生,使小学毕业生100%升学。小学毕业免试就近升入初中,初中招生中不得以任何理由举行或变相举行选拔性考试,逐渐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苗相对均衡。

全市初二地理和生物学科全市统一组织结业考试,成绩以卷面得分底50%计入初中升学考试文化总分。限制高中班额限制在56人。按省教育厅的要求,全市各省重点高中和示范性高中定向比例逐年增长,达到70%以上,其中县(市)达到80%以上。各省重点高中还在定向指标中抽出5%做为学业成绩优秀和综合素质评价优秀(双优)免试入学指标。物理、化学实验操作测试、信息技术测试和体育考试合格者,并按适当分数加入升学考试总成绩。

其中,市直高中录取分两个批次:省重点高中和示范性高中一个批次,其他一般高中为一个批次,创设均衡平台。录取依据是初中毕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学业考试成绩、理化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信息技术测试成绩和体育考试成绩五项综合结果。

9、积极开展教育“帮扶”活动,改善薄弱学校教育环境,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积极推进国家几省、市、县(市)区“城市对口支援贫困地区中小学工程”、“市内学校对口支援薄弱中小学工程”、“城镇学校对口支援农村贫困中小学工程”以及“送教下乡”等,工程运行过程中,本地区要相应地建立帮扶体系。 如连山区打破城乡界限,建立示范学校与薄弱学校“一对一”的帮扶制度,把对薄弱学校帮扶情况列入对示范学校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修学校教研员承包点校,与示范校相关领导共同深入帮扶学校,开展每月一周的驻营式帮扶。教育局每位副局长包一个点校,负责具体协调安排帮扶工作。做到既注重“经济”扶贫,更注重“教学”扶贫和“精神”扶贫。

全面贯彻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实行“免收学杂费”、实行“两免一补”和高中助学等政策,省重点高中和示范性高中举办“宏志班”,确保贫困家庭的学生学业成绩优秀的子女在享受“两免一补”基础上,顺利完成高中学业。20xx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资助贫困学生317000人、省市县投入资金55304万元,如20xx年资助农村(免杂费)254000人、省市县投入资金3940万元,城市(低保两免)8000人、省市县投入资金250万元。

关注弱势群体,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和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统计和建档跟踪管理。20xx年以来城市学校接受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小学15504人(其中小学9708人,初中5796人),仅20xx年城市学校接受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6765人(小学3934人,初中2831人)和农村留守儿童3239人。各地

区建立“以县为主”的帮扶管理运行机制,做到民心工程得民心,学生真受益,学校真发展。

在今后的几年里,我市将按省和市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全市学前三年教育达80%,小学和初中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1%;小学巩固率达99.9%,初中巩固率达99%”;并如期完成辽宁省新一轮普九“两类新三片”达标任务,使区域内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均衡的状态,使区域内不同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学生均能享受到相对平等的教育,使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