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教研组长总结

新课改下我校政史地教研组建设的四大亮点

我校政史地教研组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4人。我组的优势是既有经验丰富的教师领头,又有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教师注入新的血液,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各具优势。我组以“让所有教师各施所长,各显其功”为理念;聚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以提高教学效能为核心;以落实教学常规,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建设学科资源库为重点;以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保障,全面推进政史地教研组建设。我就对新课程实施中的我校政史地教研组建设问题谈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一、拓展组内的人力资源。

1、带头示范作用。

教研组长的威信不是来自于职位的本身,应该来源于组长自己优越的教学、科研能力。教研组长是教学研究的实践者和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不仅要负责教学,学科的策略指导,领导和管理组内教师,还要有效分配组内教师和资源。无疑,这也说明了对教研组长的素质要求必须是高标准的。教研组长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精细的组织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这样才会有感召力和务实性,教研组工作才会有活力和持久性。作为一个优秀的教研组长,必须具有“三种意识”:一是勇挑重担的意识。组长除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以外,要认真落实上级和学校的各种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好各种活动。二是钻研进取的意识。要永葆教学能力的提升,永存教学艺术的鲜活,永具教学科研的风格。三是热诚服务的意识。一方面上级和学校布置的工作开展的活动很多,常常要走教研组长这条线;另一方面组内人员多,年龄、性格、脾气、工作作风等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研组长做到腿勤、手勤、嘴勤,有一副热心肠,揣一颗大度心,洒一片服务情。

2、推广导师制度。

导师制度是指我校在富有经验、具有良好的教研和业务能力的老师(统称为导师)与经验不足但内在素质较好、适应岗位要求、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 (统称为被指导者)之间正式建立的一种支持性学习关系的制度。推广导师制度,从本组教研中培养教学骨干。我校政史地教研组有一批有经验、实干的骨干教师,这是学校土生土长的优质资源,坚持“以老带新,蓝青结对,互帮互学”是我校的优良传统。结对子的教师每周进行互帮活动,内容包括备课、听课、评课,或是理论的学习,或是经验交流探讨。老教师热情传授,细心点拨,青年教师则虚心好学,主动自觉,从而达到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推广导师制度,我组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要高度重视将名师、高级教师和老教师宝贵的教学经验传递给青年教师,注重平时的细心辅导和带教,在学习、工作、生活上给予关心,可以增强骨干教师积极钻研的动力和信心;二是要鼓励、支持青年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使他们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的研究,提升专业水平;三是要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展示活动和教学比赛,培养教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他们在比赛的过程中接受磨练,展现才华;四是要敢于让青年教师担当各岗位的重任,“有压力才有进步”,岗位的职责迫使和加速了教师的全面成长。

二、加强组内的“校本”培训。

1、开展组(校)本教研学习。

开展组(校)本教研,首先需要教研组长有强烈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意识与行动,在校内积极营造“学习型学校”的氛围,建立健全组(校)本教研的组织制度、计划、目标、实施方法与措施。为了加强教研组建设,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教研组建设经验交流、教材学习、新课改公开课和实验课、青年教师培养、复习、辅导等方面交流,介绍组(校)本教研的含义、组(校)本教研的特点和基本形式,让本组教师们初步了解、接触这些“新理论”,为建立和健全组(校)本教研活动作动员,

为他们今后自学与应用打下基础,增加他们的见识与能力。

2、增强组(校)本教研行动。

组(校)本教研的成效,要看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程度。为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要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行为跟进。走进课堂听他们的课、分析他们的教案,通过对比找出问题。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组织优秀课堂教学展示,组织观看特级教师、全国优质课获奖教师、名师执教等教学录像,教研组长、教学骨干上公开课、研讨课和示范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让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感受新理念的课堂教学,让他们学有榜样,这仍是本组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式。

3、完善组(校)本教研资料。

不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图书、报纸、照片、图表等)、音像资源(如电影、电视录像、VCD、磁带、各类教学软件等)、实物资源(图书室、专用教室、多媒体设备等)、人力资源(除校内员工外,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促成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对学科的学期总结、活动记录、有关教学教研活动的照片、录像、奖状、奖品、典型教案、教学软件、论文、论著等及时积累整理、归档,并发挥这些资料的作用,为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组建设评价提供依据。要充分利用一流的教育设施,发挥信息技术的服务功能,建立教研组共享资源库,建立教师交流平台,设立教师专业发展个人档案。

三、积累组内的集体智慧。

我们教研组有三个备课组:政治备课组、历史备课组和地理备课组。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教学实践和研讨的最基层单位,是进行分工与协作的社群,是开展教学与研究的阵地,是引领学习与创新的园区,是提供交流与展示的平台。

1、集体备课是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有利于教师知识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方法的改良,使个人钻研和集体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教研组每次集体备课都要求有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中要对本周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剖析,诸如教学重点和关

键的把握,教学难点的确定及突破,教材中思想、方法因素的挖掘,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学生学情的分析等。

2、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教研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发备课组的功能:

⑴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设计课堂教学。

⑵共同研讨每单元背后的探究课题,并统一活动的形式。

⑶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备课组成员根据教学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在互联网搜集信息,将所收集的信息加入校园网,建立我们自己的资源库。

⑷我们教师平时的说课稿、教案、课件、以及教学研究中的各种研究资料,经过备课组的选择,也上传到校园网站中,实现资源共享。

四、打造组内的团队精神。

1、强调组内教师的互组式学习。

教研活动的开展少不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而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基础在于教师们的团结与信任,即团队精神。本组成员在活动中,要强调参与,重合作;在成绩上,要淡化名利,重集体;生活上,要互敬互爱,重关怀。有了这种精神,本组成员之间在说课评课、集体备课、合作研究、师徒结对、资源共享、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方面才能做到和衷共济、集思广益,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我们组特别重学习、树正气,形成教研组的凝聚力,体现团队精神。

2、形成一种组内凝聚力,培育一股教研风。

这种凝聚力,集中体现在校风、教风、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等方面,除学校要刻意增强以外,教研组长在组内也可大有作为。一是制定目标。坚持目标管理使全组同志心中有方向,前进有动力。比如学期初,可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向大家说明,在争创先进组、教师培养、参与学校活动、组内竞赛等方面有怎样的安排,达到什么目标,大家如何配合,进而提出明确要求。二是主动团结。组织教师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比如校运会接力赛,大家在参与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心通,在心

通中凝聚。三是以群体性教学科研活动促进凝聚力的巩固和提高。组内教师举办公开课或外出比赛,全组课前要帮着出谋划策,协助备课,准备材料。课中要帮着照应前后,仔细听课,课后组织大家评教讨论,这样就会使老师们体会到组内温情。当然也可借助集体学习,集中备课,组织参观,资源信息共享等,这都是增强合力的有效方法。

科研强校 争取一流

----佳县一中校本教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佳县第一中学创建于20xx年,是县城惟一的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现有学生2600多人,教职工130人。随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校教科研工作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在县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我校在校本教研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管理机制。

1、建立了佳县一中教科研领导小组。20xx年,根据教育形势的新要求,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及有关科室组成的教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教科研的规划、立项、培训、调控工作。

2、增设了教研室,20xx年,根据学校实际,增学校教学研究室,具体负责学校日常教研工作以及校本教研的选题、计划、研讨、总结、推广等工作。

3、设立了教研组、课题组。以学科为单位,设立了语文、数学、外语、政史地、理化生、综合等六个教研组,具体实施日常教学研究。同时在组内设立了课题组,具体负责课题的选定、申报、实施、总结等工作。

4、建立并完善教研制度。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科研工作的需要,

学校先后修订完善了《佳县一中校本教研制度》、《教科研奖惩制度》,制订了《佳县一中教研工作中长期规划》等相关制度。

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充实,现在我校建立了“教科研领导小组——教研室——教研组——课题组——教师”的校本教研管理体系,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有效开展创造了条件。

二、统一认识,加强学习,明确了校本教研方向。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研工作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针对部分教师一开始对教研工作认识不到位,有抵触情绪等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学校教研的主导思想,以课程改革为导向,以促进每一们师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立足实际探索,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先后四次邀请县教研室等有关人员到学校做铺导讲座,编写校本教研材料、组织学习外地外校先进经验。学校有关领导利用例会,教研讨会等机会,反复强调工作教研的重要性。广大教师对教研的认识,提高了、增强了开展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教师懂得校本教研要紧扣“校本”二字,确立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着力点,在教学实践中研究,为教育教学服务。广大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更加明确、全面、深刻。

三、狠抓制度落实,教研工作做到了常态化。

1、为了确保学校教科研工作有序、健康发展,学校逐步完善了《佳县一中教科研工作中长期计划》等相关制度。一是建立了激励制度,把教师开展教科研成果计入学期个人考绩,成绩突出的教师在晋级评优中优先;二是建立了评估制度,为教师的教研活动制定了详细评估标准,为教师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准确导向。三是建立了活动制度,无论是观摩研讨、选题确定、论文撰写。教研组活动,都有具体规定。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规范了教师的教科研行为,确保学校各项教科研活动顺利开展。

2、教研活动中,坚持“四课”活动。即每人每学期参与一堂组内探究课,30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学期进行一节汇报课;每科每学期进行一节

导师示范课;每学期按排5节校公开课。通过活动,确保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有机会展示教学研究成果,展示教学特色,相互交流学习,从而达到以教促研,以研助教的目的,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3、学校有关领导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深入实际,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深入课题组,跟堂听课,跟组评课,跟踪指导,成了校中教研的参与者,倡导者,带动全体教师,积极投身教研教改。

四、认真撰写教学论文、汇集展示教研成果。

每学期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研实际,撰写不少于一篇教学论文。学校教研室按学期分批收集评选,在每年一届的校科技节上予以奖励。优秀稿件向《佳县教育》、《榆林教育》、《陕西教育》等刊物推荐。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教研室组织每年一次的“国庆杯”论文征评,促进广大教师从单纯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化。

五、开展课题研究,以点带面,以面促点。

课题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必须有课题研究才能上台阶,上水平。以课题作为“点”带动全校教研“面”的发展。我校配合县教研室开展的省级课题——《作文一条龙教学法》已顺利消费结题;市级课题——《语文“合作学习”的研究》即将结题,等待评估;“十一五”国家级课题“奇快作文”推广工作全面展开;2项县级课题以及10佳县一中沐浴普九甘露而生,顺乘课改东风而长,在短短6年的建校时间里,经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教学研究工作取得可喜成绩。42人次在市级教学论文征评中获奖,6人次在省级以上教学论文征文中获奖,学校先后2次被市教研室授予优秀组织奖;9篇校本教研在《佳县教育》刊发;28篇优秀论文在《榆林教育》、《陕西教育》、《学习报》等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同时在县上组织的青年教师赛教中,16人被授予教坛新秀,其中一人获市级赛教一等奖。

几年来,我们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开展校本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现在“科研强校,科研立身,科研育人”的思想深入人心,

全校上下团结协作、努力工作,为创建市级示范初中而努力奋斗。

向教研活动要质量

“向教研活动要质量!”这是我们谈论了多年的一个老话题,呼喊了多载的一个旧口号了。今天为什么还要郑重其事地重提这个话题、重呼这个口号呢?因为我们觉得近些年来各校的教研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是一块“中低产田”,依然大有潜力可挖。一旦我们下大力气改造好了这块“中低产田”,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肯定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如果把学校全部工作看作一部大戏的话,学科组的教研活动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曲”,但“小曲好唱口难开”,要想人人都投入地歌唱并且能够声情并茂地唱好这个“小曲”,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田家炳实验中学的领导和老师瞄准了这个“小曲”中的含金量,通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做出了一篇“大文章”。他们的教研工作是按以下要求来做的:明确一个“重点”:即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重点。学科教研活动只有为教学服务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也才能焕发出生命力。同学科的老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多是相似或相同的,例如教学重点的把握、教学难点的突破、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设计、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课堂活动的组织等等,同时,每位教师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教学中会有不同的感悟和体会,教研活动为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借鉴与交流的平台,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共同分析、研究,取长补短,确定更好的方法与措施,也起到了加速培养青年教师的功能。 确定二个“中心”:即每周的教研活动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和一个中心主题。根据学期初全组讨论制定的教研工作计划,固定每周四下午举行教研活动,每周教研活动结束时确定下周活动的中心主题和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围绕这一中心主题分别查找资料、设计方法、认真研究,在周四下午的教研活动中,先由中心发言人发言,时间在1个小时左右,然后人人都参与讨论、研究,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充分讨论,深

入研究,最后综合每位教师的优点和观点,不作任何结论,各取所需,实现资源共享。 要求三个“深入”:即要求每位教师深入课堂中去,深入学生中去,教研组长还要深入老师中去。没有以上三个“深入”作铺垫,所有的教研活动就只是大而空的形式而已。只有深入课堂,分析、研究课堂教学情况,多听其他教师的课,才能真正知道自己课堂教学情况,及时调整。同时,理论需要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和转化。另外,要求教师深入广大学生中去,教研组长深入广大教师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唯有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搞好教学教研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规定四个“有”:即有理论、有实践、有选择、有资料。每位发言人必须结合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谈理论,结合理论谈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总结经验,把深奥的理论转化到实践中去,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每次中心发言人必须准备一些发言的材料和其他相关资料,提前发给每位教师,资料必须精选、分析处理,有自己的感悟、体会和观点,绝不能简单“复制”。 后面所附的《田家炳实验中学地理教研组教研活动过程摘要》一文,是从该校教研组会议记录本上抄录下来的,我们并没有作过多的修饰,力求反映出本次教研活动的原汁原味,以便于大家借鉴,从中受到启迪。中国古代有一句诗“梅花绣出凭君看,难把金针度与人”,意思是说绣出的花样可以拿给他人看,但很难把刺绣的方法告诉他人,我们的目的不是这样的,我们奢望通过本文的按语和田中的教研活动过程摘要能够“誓把金针度与人”。 我记得《孙子兵法》在《计篇第一》中有这么一段话:“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庙算是战争之前的谋划过程,如果我们将高考视为一场“立体战争”的话,教研活动就是这场战争之前的“庙算”过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衷心希望各学校教研组应高度重视并扎实做好高考前的“庙算”工作。 曾经风靡一时的斯宾塞·约翰逊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讲述的是面对复杂问题提出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以及如何应对变化。故事中,奶酪

突然消失后,两个老鼠嗅嗅和匆匆迅速行动,跑向迷宫的深处,继续寻找新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却把事情变得复杂化,他们苦苦思索到底是谁动了自己的奶酪,试图否认眼前发生的一切,期盼曾有的奶酪重新出现,只有当幻想彻底破灭,才肯迈出重新寻找的第一步。这种情形正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赶快行动吧!不要犹豫,让我们今天就出发,到教研活动中去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鲜美的奶酪吧!

附: 田家炳实验中学地理教研组教研活动过程摘要

一、本次教研活动的基本情况简介

活动主题: 20xx年湖南省、北京市高考文综卷地理试题分析及2005届高三复习探讨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23日下午

活动主持人:朱凌云

记录人:曾乐意

活动参与者:本校地理教研组所有成员 本次教研活动所作的前期准备工作:① 9月16日下午教研活动已确定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及中心发言人,并要求每位教师作好充分准备;②9月21日中心发言人将20xx年湖南省文综卷地理试题、北京文综卷地理试题以及发言稿提纲发到本组每位教师手中。

二、本次教研活动过程摘要 主持人发言:简要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中心发言人,要求每位教师在中心发言人发言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参与讨论、研究,谈谈个人的感悟、体会和观点。 中心发言人朱凌云发言:从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可以看出,地理试题部分学生得分率低,能力要求高,特点鲜明。

(一)高考能力要求 由两套高考试题分析可以看出,高考地理十项能力要求可归纳为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级的能力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包括:①获取信息能力,②分析问题能力,③运用知识的能力,④描述论证的能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主要包括:①完整性,②逻辑性(由表

及里、由浅入深),③严密性,④针对性,⑤敏捷性,⑥创造性。

(二)高考试题所传递的信息

1、地理试题分值增多,地位提高,20xx年湖南卷达100分,有些省区文综卷地理试题甚至超过100分,难度仍然很大,区分度大,政史地三科中难度最大的依旧是地理;

2、第二卷综合题的份量加重,过去的读图填空题越来越少,读图简答题越来越多,且分值高;

3、信息量大、时代感强,题量适中,现实立意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国情,例如湖南卷的4-6题的水资源问题,7-9题的交通问题,39题的能源问题等;

4、试题提供的资料、数据、图像简洁明了,没有给学生迅速入题设置太太的障碍,有利于学生快速入题,给学生较充分的思考时间;

5、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规律、原理的考查,以“人地关系”为线索设置问题,例如湖南卷36题等;

6、对图、表、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要求高,思维跨度大。湖南卷所有的地理试题都是以图表、数据分析为基础设问,特别强调空间定位能力和小区域的综合开发治理;

7、突出中心问题,以小专题形式出现。特别是选择题,题干围绕一个中心,选项与题干关系一致,干扰项有效,反映了学生平时学习中的典型错误,例如湖南卷的第7-9题;

8、虽然所考查的知识点学生熟悉,但设问角度新颖,一般学生难以涉及,要求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例如北京卷的第36题(3)小题,第40题的(4)小题。

(三)对以往高三复习教学的几点反思 “五重视”、“五忽视”值得关注:①只重视教材,忽视大纲、课标;②只重视模拟试卷,忽视大纲和教材:教学大纲是依据,教材是依托;③只重视高三总复习,忽视高

一、高二教学;④只重视知识、能力,忽视科学态度、方法、学习情感与价值取向的培养;⑤只重视结果,忽视思维过程。

(四)2005届高三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①认真研读考纲、教学大纲和近年高考题,加强复习的针对性;②狠抓基础,万变不离其宗,特别是要抓好知识网络的构建,给学生一个支撑解题的平台,如北京卷36题(3)小题的解答;③正确处理好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之间的关系,不一味追求热点教学,热点问题教学应为教材服务,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另外,一年之内的热点不叫热点,多年的热点才叫热点;④设计课堂问题应注意:一是问题不能太“碎”,不可一步步导入,应有计划地训练大跨度思维;二是应尽量呈现出不同的设问角度以及别人甚少涉足的内容,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⑤加强区域地理教学和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⑥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复习效率,给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知识增值的广阔空间。

自由讨论发言: 肖鼎平老师:答题要有辩证的观点。从今年湖南卷39题论述题的答题情况看,丢分比较普遍,思维的全面性、严谨性、逻辑性、创新性、辩证性等都不够,标准答案只是一个框架,允许一些新观点、新思维。结合近年我国电力工业建设,我谈谈如何用辩证的观点答题:①90年代中,我国电力曾出现短期饱和的原因;②90年代末21世纪初,电力异常紧张的原因;③电力发展中应客观看待“大力发展水电”,应看到发展水电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曾永兴老师:①把握近几年高考中地理重、难点内容份量减少和难度适当降低的有效信息,以避免复习过程中走入过偏、过难的死胡同,减少学生低效学习现象的出现;②充分运用各种教具,尽量让学生绘图、演示、动手操作等,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③充分利用教材,细化知识点并透彻理解,而对教材以外拓展的知识甚至包括时政热点,只需做到大致了解,粗化处理就能满足需要;④精选习题,强化训练。 张卫平老师:我不同意曾永兴老师的个别观点,我认为有些知识点确实应细化讲透彻,但有些模糊的概念,无法说明清楚,应该粗化,这样反而有利于学生掌握,另外第二轮复习应尽量粗化处理。 曾乐意老师:①严格把握好复习的进度与难度;②区域地理教学和空力培养值得好好研究;③平

时少训练选择题,多训练简答题、综合题。 卢曼老师:学生答题时文字表达和论证能力很差,主要表现在:①地理范围描述不准确;②地理事实与概念模糊,表达不准确;③专业素质差、专业术语少;④地理逻辑不通畅、语言混乱。 孔小波老师:练习的内容、次数值得研究,教师应学会选题、改题和自己编题,抓好落实是关键。 主持人总结: 本次教研活动大家准备充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高考试题来研究,讨论积极,对教研工作很配合,积极性高,老师们这种认真、较劲令人感动。所有的讨论均有的放矢,效率高,每位老师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我们今天不作任何结论,只望老师们在以后教学中各取所需,实现资源共享,为教学服务,但有些方面我们以后要加强:教研水平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研形式还应更加丰富多样,教研的针对性也要进一步加强,教研相对于教学实践应有超前性和前瞻性等。以后我们再继续探讨。 教研组长安排下周教研活动:①主题:课题研究理论讲座;②中心发言人:肖鼎平老师;③收集上学期各子课题组的课题材料。

政史地教研组工作总结

一个学期又将结束了,回顾紧张忙碌的一学期,我们教研组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教研带动教学”为中心理念,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更有效的开展今后的教研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师德修养方面

本学期,全组教师能认真加强理论学习,学习领会新课改的思想内容,严格规范自己的师德修养,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组内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及文明公约的有

关规定,政治思想及师德修养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本学期我们政史地教研组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课改的有关理论,并做到有组织有检查,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全体教师在新课改教学过程中都有所收获。在学校观摩课的评选活动中,我组杨喜云老师讲的课受到领导好评,并获学校奖励。活动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学习自觉性,丰富了教师的知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掀起了老师们挑战自我,追求进步的热情。

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我组学科多,有政史地三科,分布的教学班面比较广,学科间的知识交叉性也比较多。根据这一特点,全组经常性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研究学生,研究问题,深入班级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老教师多出主意,年轻教师虚心好学,各备课组集体备课,学习热潮高涨,在教研中老师们做到了毫不保留,有问必答,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校组织了两轮听评课活动,全体老师都能积极参与讲课,在所代班级比较多,调课比较困难的情况之下,个位老师都能不厌其烦的调课,按时参加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都学到了很多的经验,课堂教学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每周的常规检查,老师们都能按时把自己的备课本、学生的作业本及批改记录,及时的交回教导处,接受检查。

三、教研及业务理论方面

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做到学以致用。能按计划定时间,有内容、有主题的开展教研组活动,学习相关理论文章,商讨、分析教材,备课中能体现课改理念。本学期教研组活动每周开展一次,加强集体备课,各备课组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材中各章、节的教学目标。经常分析教学情况,特别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交流、研究。

教学离不开教研,教研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唯一途径。过去,由于我们对教研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教研工作多停留在表面上。本学期我校为了营造更加浓厚的教研氛围,积极鼓励全体教师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

学方法、研究学生,进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如上好新学期第一堂课活动;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课程培训活动;经验交流会;课件制作;教学设计;论文评选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不断的完善、充实和提高,要虚心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才能百尺竿头,更上一步。

总之,本组全体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齐心协力,努力工作,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研组长工作总结

时间在平凡、忙碌中匆匆而过,回顾一学年的教研组工作,算不得有什么经验,有的只是在这份工作中能多思、多想,团结同事,共同努力,争取把这项工作尽职尽责地做好这样的思想和行动。下面我把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1、尊重、支持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

在学校领导、老师、家长的支持下,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我们组的老师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老师和孩子之间建立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帮助我们每个人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始终把与他人之间建立这种工作关系,作为我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事事多去换位思考,多替他人考虑,尽量在相互尊重、相互帮扶,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下开展各项有益的工作。

2、积极应对,顾全大局,主动承担各项事务,本学期兼综合组组长,随之带来的琐碎事情也比较多,但不论怎么样。为了照顾学校的整体工作,我们组的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应对,都能互相合作、平等相处、

合作愉快、和睦相处的克服种种困难,。回顾这一学期来的方方面面,虽然说在这一学期中老师们很辛苦,有些时候可能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但老师们并没受到多大的影响,对待孩子、对待工作的态度仍然是诚恳的、向上的。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工作精神,我们综合组工作也还算走得顺。

3、强化教研工作,争取家长的力量,提高教育质量开展教科研活动

根据学校教科研工作总体安排,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加这项活动,组织六年级学生观看青春期早期教育光碟,通过这次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意识和气氛。制订教研组的教研计划并征求意见,老师之间探讨交流制定了适合的教研课题,随着实施的进行,相互交流,修改调整。博众人之长。借助集体教研活动时间,除了相互之间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的外出学习、网络论坛中交流到的新做法外,我们相互间探讨更多的是我们教学实际中出现的新情况,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难题。

4,协助领导做好其它日常工作

做好上传下达的联系工作,做好调代课的统计工作,做好各种事情的督促,各种材料的收敛上交工作等等。总之,做任何工作我都努力做好。我们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时能够拧成一股绳,自然我们教研组的凝聚力也就形成了,我们的教学工作也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走到了较为理想的今天。

以上是我做教研组长的工作总结,如有不当,敬请指正。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