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在目前这个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也成为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所以,教师要结合学习的内容选择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让思想也能受到教育和启迪,进一步实施感恩教育。下面就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影响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备课,备“感恩”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以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感恩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教学中备课就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即备学生、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积极性。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教育有意注意的重要阶段,因此,我在备课的时候充分利用多媒体,引用影视插曲等方式,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使他们精神饱满、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一些感恩节目,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知道“感恩”的内涵,训练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并对身边的人事物常怀感恩之心。

二、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感知“恩”

1.父母之恩。

写不完的是关于亲情的深厚,说不清的是关于亲情的期待,道不尽的是关于亲情的感慨。父母的恩情我们永远无法回报,父母就像一个风平浪静的港湾,在我们遭受暴风雨的时候,让我们安全地停泊。父母也像永动的马达,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他们都会给我们提供不竭的动力。小学教科书中多角度地表达了父母之恩,例如《落花生》中教我们如何为人之父,一个父亲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同时,让学生感受父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样的父爱催人泪下。

2.自然之恩。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吸引着无数文人为之倾诉衷肠,那是因为大自然都给人一种美德享受。日月经无,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美丽的大自然风光让我们陶醉,沉浸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感谢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了我们。例如《黄河颂》以其雄壮之词让我们心潮澎湃,通过想象深入意境,激起我们热爱自然的万丈豪情。

3.祖国之恩。

我们受恩于父母,我们受恩于环境,我们受恩于祖国。祖国之恩,我们从描写山川秀美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从灿烂的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为祖国现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颐和园》歌颂了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化,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的赞美之情。《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让人深知如何做一名祖国的优秀儿女。往昔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顿时在脑海中鲜活起来。

三、在有效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感恩

适宜感恩教育的文章大多文质优美,所以这就需要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师在此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的朗读中,品味人物形象的高大;在反复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博大的爱,激发人类要敬畏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感受父母浓浓的爱意,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学生的感恩行为。

为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我在课堂上,有意让一些羞于开口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先用一些简单的容易回答的问题,通过耐心引导其回答,并加以肯定、表扬,从中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他们的信心。只有感觉到别人对自己欣赏时一个人才会更加自信。在反复的锻炼中让学生明白“只有感恩,才能明白幸福的含义;只有感恩,才能笑对人生的风雨;也只有感恩,才能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为了提高学生地写作能力,我在平时布置一些简短的小作文,并在课堂上当场完成。小作文的内容是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生写起来也容易。在批改时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在班上公开表扬,让学生尝试到一点成就感,最终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通过感恩教育的活动强化感恩意识,让学生体会师长之恩。为了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应更加努力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为人师表的老师,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教学水平上仍需努力学习,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

总而言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能简单地依靠课堂教学,各学科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有关“感恩”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塑造人灵魂的需要。 《>小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第二篇: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

小学德育教育的突破口——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课题研究报告

白银区第三小学 常丽红

一、研究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有专门的节日 ——感恩节,伊斯兰教有定期的感恩祈祷,以此固定而必须进行的形式,来培养教徒的感恩情结,其实也就是培养一种道德契约责任,受恩者以行为或心灵来酬谢给予自己好处的人和社会,或者,安拉或上帝。佛教里也有善有善报一说,虽然是从因果和施恩者自己角度阐述佛教精神,其实也有包含有受惠者知恩必报之意。

在西方国家有一个专门的“感恩节”,是为西方人感恩“上帝”而设定的节日。为了学会感恩,在节日的这一天,全家人欢聚一堂感谢上苍在过去一年里的仁慈和恩惠。那种感恩节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真正的感恩与奉献:人们要感谢上帝在过去一年里的恩惠,人们要按传统用的果实招待亲朋好友,送食物给那些素不相识的饥饿的人 。印度上世纪初的泛神论者的感恩,是对世界万物的,人人皆上帝,物物皆上帝,应该更与现代思想相契合。重视环境、重视他人,即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又颇合互惠互助精神。

西方的感恩是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人们从小就懂得了感恩,就懂得了仁慈善良,就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人本主义教育。西方发达国家的慈善事业非常普遍,人们的慈善行为也比较常见,这就是感恩教育的结果。

在孝道方面,古人堪称我们的典范,在这方面有严苛的规定,也有许多孝感天地的典故与楷模。以前我们总强调它负的一面,现在看来是过激的。孝道它之所以能存在上千年,说明其还是存在积极作用的。它是社会的伦理,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社会文明的标杆。

在古时,孝道是做人的一个起码原则。古谚语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施恩不图报,知恩知报,这是人类的共识,它超越了民族,文化,国体,时代。虽说“市恩市义,非君子也”,但那是对施予者的约束,对于承受者,更应有“忘恩负义,实非人也”之说。

在上海,学会“感恩”已写入了新版本的上海市《中学生守则》;在黑龙江,将从明年开始在全省高校中推行包括感恩教育内容的“大学生素质教育量化工程”;在福州大学,更有学生在“感恩”教育等思想道德教育的感召下,积极投身到山区和基层岗位工作,将自己对父母、他人和社会的感激与责任,转化为回报社会、建设祖国的动力。 仅靠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全社会都应重视“感恩”教育,它也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感恩是需要培养的,“感恩”教育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必修课。学会感恩,并不是要做付出与所得的价值交换,而是要更懂得尊重和珍惜,并从中认识到每个人的社会责任。

二、研究的价值

目前小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觉得家长以及他人给予他们的都是理所应当的.不会感激、不会感动、不懂关心;甚至骄横、自私、懒惰。

1、通过研究,探索出新形势下小学对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方法。

2、通过研究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他们相互信任,学会尊重,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懂得关爱他人,感激生活。

3、通过研究,使学生发自内心感激生活,学会感恩。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一)目标

1、通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感受、体验到别人对自己的关爱,激发他们的感恩意识,学会运用适当的感恩方法。

2、通过教育,使学生拥有健康的、积极的心态,学会用爱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3、通过对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形成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体系。

(二)内容

1、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生感恩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研究。

(1)孝敬父母。

(2)尊敬师长。

(3)关爱他人。

(4)感激社会、感激自然。

(5)感激生命。

3、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研究。

(1)学科渗透感恩教育。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的、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2)在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学校、班级范围内定期请名人、专家进行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安排专题的感恩教育活动,于感恩教育与活动之中。

(3)家校联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校和教师经常和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感恩教育成功的经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4)利用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组织学生到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

(三)重点

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培养的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 思路

从学生现实存在的感恩问题入手,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感恩体验活动,在全校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激活学生的“感恩”情怀;创造实践机会,促使学生以实际行动

把情感化为感恩行动。

(二)过程

1、准备阶段(2004、9~2005、1)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成员及分工,调查目前小学生感恩情况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

2、实施阶段(2005、3~2007、1)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分别组织实施各类“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学会感激别人;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建构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体系,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07、2~2007、4)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列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并将具体做法、经验总结及专题论文汇编成集,为做好推广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三)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核心,辅之调查法、 文献法、个案法等。

1、行动研究法

边研究边实施,形成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探索有效实施小学生各阶段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行为。

2、教育调查法

通过调查了解小学生感恩的现状,根据本校学生存在的问题确定课题研究的方案。为解决课题研究的重点做好铺垫。

3、文献研究法

了解目前国内外感恩教育的现状及一些经验,搜集有关资料,,从中学习、借鉴,促进研究课题的深化。

4、案例研究

选择典型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了解他们的感恩意识与行为发展的特点,进而归纳出适合大部分学生发展的教育规律。

五、主要内容论证:

(一) 主要观点:

1、有效的感恩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2、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质量与其人际关系、生活态度、人格的形成密切相关。

3、感恩是爱心的表现形式之一。

(二)发展与创新:

1、以感恩教育带动学校心理健康管理模式的改革,使心理健康更具实效。

2、把感恩教育与心理健康结合起来,使儿童易于接受,是一种新的教育尝试。 3、从感恩教育角度研究学校心理健康的发展,拓展了学校心理健康研究的思路。

(三)课题实施步骤、

阶段成果

1、白银区第三小学感恩教育活动第一阶段总结(20xx年12月)

2、关于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

3、“感恩之情伴我行”——白银区第三小学感恩教育活动第二阶段总结 (2006

年12月)

4、学生感恩教育活动主题班队会

5、班级感恩教育活动总结

6、教师论文及教案

7、学生自办手抄报、感恩美术作品及贺卡

8、学生感恩日记集锦

9、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报告

六、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包括课题主持人在内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前期准备

进行了查阅资料、观察调查,了解国内外对感恩教育研究的情况及目前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

(2)经验积累丰富

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科研部门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课题事业与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同时培养了一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有省、市级骨干教师15人,区级骨干教师20多人,市、区优秀班主任24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人才条件优越

参与研究的课题组核心人员都是青年教师,他们朝气蓬勃,具有开拓、进取、奉献的精神,平时积极投身各项教育、教学、教改的实验,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研究的保证措施

(1)加大领导力度,学校专门成立了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具体负责研究工作。组织参研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收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2)加大实验研究上的培训力度,提高参与研究教师的整体素质。

(3)建立健全研究制度,每周四进行课题的商讨研究,保证研究时间内容落到实处。

(4)学校竭尽全力保证研究工作的投入,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顺利的进行。

七、感恩教育实施方法

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学生感恩之心的如此“迟钝”,甚至没有这种“本能”。作为教育者,我们便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出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

(一)设计利用各种感恩情境。

把感恩教育——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感恩情境素材包括说明情境——一些富有生活哲理和感恩情节的寓言故事、童话和伟人故事;体验情境——为说明感恩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些比“说明情境”更隐蔽的情境,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体谅情境——为增强学生的感恩敏感性和感恩意识而设计的,包括家庭、学校或社区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人际互动事件。设计一些感恩教育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恩”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比如说,对一个生病的学生,开始你可以故意不去看他,让他一个人呆着,过一阵子慢慢给他无微不至的关心,他就会深切体会到被别人关照的“恩情”,以致以后遇到别人生病,他就会主动去关心别人,这样感恩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又比如一个学生在考试时竟然忘了带笔,在其正着急得不得了的关键时刻,你递上一支笔,想想这个时候肯定会激发起其感恩之情的,以后看到类似情形,想到自己的这个经历,就应该会伸出援助之手的。其实这些情境都是一些感恩教育的手段。另外,在日常的学科教育、道德教育和生活教育中进行渗透性的感恩教育,在教材里编入一些感恩题材的课文,也是一种感恩教育手段;请相关的名人名家讲关于感恩与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也是一种手段;还可以在特定日子以社区或单位出面举行大型的感恩活动,如教师节、母亲节等节日晚会和广场聚会等。其实,我们可以把感恩教育手段化为具体的感恩教育方法。

(二)故事教育法。

老师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道理。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讲,生动有趣,吸引力特别大,效果应该是非常显著的。老师用生动的感恩故事或忘恩负义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完故事后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或直接谈看法,老师最好是加以

评述来达到教导学生的目的。

(三)实践锻炼法。

感恩教育的实践锻炼法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为你的感恩对象做一件事,如教学生亲自做一些感恩卡片,学会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特定的时间献给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鼓励学生把别人为其做过的比较感动的事情写成周记或作文,在班上宣读。还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去做、去体会,与家长、老师进行换位后做一做家长与老师的事情,从而感知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另外,可以让学生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讲让他受到恩情的感受及其自己报恩行为的体会和感想。

学生的现身说法也是一种实践锻炼法的表现方式,把发生在身边或自己身上的关心感恩的事情讲给别人听,增强感恩教育的现实感与可能性。如一位学生对其母亲大冬天为自己暖脚而导致生病的事情记忆特别深刻,时不时会唤起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记得我上二年级的时候那年冬天特别冷,我每天晚上一个人睡觉脚特别地冰冷,每天到早上醒来还是冰凉的感觉,导致晚上睡眠质量不高。妈妈本来给我买了电热毯,但她又听说电势毯对人身体不好,所以妈妈后来每天为了帮我暖脚,就睡到我的被窝里,把我的脚抱在她的胸口,等到我的脚变暖和了才回自己的房间睡觉,妈妈用这样的方法帮我来暖脚,使我那个冬天每天晚上才睡得比较安稳。但是由于妈妈每天晚上抱着冰冷的脚睡觉,后来她得了很严重的感冒,病了一个月才好起来。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里,每当冬天来临的时候,我一想起这件事就想为妈妈倒一盆热水,帮妈妈洗洗脚。

八、我校感恩教育的实施途径

人的思想品德的成长往往源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生活中形成的道德要求的认同。开展德育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唤醒道德动机,拨动道德情弦,形成道德要求,产生道德行为,内化道德素质。在实施“感恩教育”过程中,我们坚持“四轮”齐转。

1、成立“感恩”组织。04年10月,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校党支部书记和副校

长为副组长、各部室主任、班主任和部分学生家长为成员的感恩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感恩教育”的目标定位,计划制定,部门协调及过程的评估,从而为学校的“感恩教育”全面启动,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2、营造“感恩”氛围。学校充分利用开学典礼、板报画廊、国旗下讲话、校报刊和校园网站等传媒,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意义及实施步骤,着力营造感恩教育的浓烈氛围,同时还将学校感恩实施方案印发给全体老师学习讨论,达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从而为学校的“感恩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3、制定感恩方案。本着以人为本、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感悟生命、重在体验的思想,制定了以“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自然”为主线的感恩教育实施方案,并通过“八大”感恩系列活动在全校分层铺开。

一是召开主题班会,学习“八荣八耻”。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是感恩教育的内涵所在,“八荣八耻”的提出一方面高扬了正义与道德的标准线,同时又提出了非正义和非道德的警戒线,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熏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学生只有明确荣耻,才能懂得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二是感恩社会的关爱,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关爱弱势群体,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基地,让学生接触社会,关爱社会,回报社会。

2、探索实践体验活动

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力。我们力图开展各种丰富多采的实践体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生动活泼、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恩教育。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类型、活动范围、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 “写春联、送祝福”:体验、服务型

在春节即将来临之即,让孩子们带上纸、笔以及自己准备的文艺节目走进社区、走进交警、民警队中,把祝福送给依旧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叔叔、阿姨们。

从让孩子们亲眼目睹叔叔、阿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让孩子们体会到他们的辛苦;从而让孩子们用自己稚嫩的双手去描绘对叔叔、阿姨的感谢;用孩子们稚嫩的表演让叔叔、阿姨们感受到孩子们的感谢之情。

“我给大家作揖拜年”:体验型 学生家庭、社区中

在大年初一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帮助过自己的人作揖拜年 ,让孩子们在体验热闹的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让孩子们不要忘记感谢过去曾经帮助过自己、对自己有恩的人。 “元宵灯谜会”:感悟型、学校内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灯笼,并在部分灯笼上展示一些中国古代有关“亲情、友情、孝敬、尊老爱幼”的小故事。

让孩子们体验到节日中的传统文化,并能让孩子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动手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的同时,感悟传统美德。

“重阳话孝敬”:创作、展示型、校内、家庭中

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有关重阳节的资料,制作各种各样的重阳节小报、尊老敬老小报。发动全校师生创作“爱老敬老童谣”,并以文艺表演形式展现出来。

通过让孩子们亲自收集尊老敬老资料、创作“爱老敬老童谣”、展示宣传爱老敬老文化,让孩子们充分得到传统道德文化的熏陶,从而使孩子们从心里去尊敬老人、爱戴老人、感谢老人。

实践体验活动主题的产生是先由教师发现或引导学生发现他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从中捕捉或提练感恩教育活动主题,然后利用综合实践体验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去见识、接触这一方面的所有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亲身体验的活动,让孩子们从真实的感知,深深体会到父母、长辈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感恩的情怀!

三是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做家务活,说知心话,给父母揉肩捶背等形式回报父母。

四是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开展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八个一”(寄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点一道歌、写一首诗)表达敬师之情,同时还在全校开展申报“尊师重教”示范班。

五是感激同学间的爱心相助。开展诸如“手足情”、“牵手求学路”为主题的征文竞赛、演讲比赛以及我为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我为班级添一份光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心集体的道德情感,知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处事哲学。

六是感恩自然赐予。开展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活动,要求学生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动。

七是开展观看十部感恩影片、吟诵二十首感恩诗歌、传唱三十首感恩歌曲、推介四十篇感恩美文、讲五十句感恩格言的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千手观音》、《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永远的丰碑》等感恩经典作品,达到陶冶心智濡养德行的目的。

八是举办以“感恩带给我们什么”为主题的阶段汇报,将学校的感恩教育的阶段成果进行总结反思,使感恩教育得到升华。

4、开发“感恩”课程。实施感恩教育,不同年级相应承担了感恩主题班会、感恩美文、诗歌、警句、感恩文化环境、名人感恩榜样等课题研究,把学校的感恩教育向纵深方向推进。

六、课题成果检测 (一)问卷调查 (二)观察记录 (三)案例分析 (四)活动展示

九、研究条件分析

(一)近几年来,我校遵循“搞课改、 强内涵 、 铸品牌”的办学思路,学校一直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制度保障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学校科研教研氛围较为浓厚,具有一定的科研底蕴,也获得了良好的科研成效,课题报告、教学成果多次在区、市、省、全国获奖。

(二)本课题研究人员配置合理。此课题实施有一支在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中锤炼、勤学肯钻、勇于实践的骨干教师队伍,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较佳的人员保障。课题组成员均为学校科研骨干教师,多次承担了区级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有较强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具有实施本课题研究所需的人力资源,能够承担课题的研究工作。

(三)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自20xx年始已陆续开展了“感恩的心”系列活动,为本课题的实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课题研究小组:

组 长:常丽红(书记)

副组长:寇贤英(大队辅导员)

成 员:全校教师

主要研究人员:常丽红 寇贤英 高秀娟 牛有情 石静 关小会 张爱琴张爱琴 沈爱莲 魏秀芳 张爱萍 张 张文静 强侬霞 刘晓丽 张爱香 周银莲 薛生丽 柯紫萍 张 芹 王文惠 孙一萍 魏常东 何小梅 杨宪云 张春霞 高红明 郭树军

八、参考文献

平、姜明红:《感激教育的思考和实践》载于2004.7 1、 姚继宏:《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载于2005.12

2、 鲁洁主编《德育新论》2004版

3、 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课书实验本——品德与社会(全册)

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全册)

二00四年八月

小学德育教育的突破口——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课题结题报告

白银区第三小学 常丽红

一、我校实施“感恩教育”的实效

我校自实施“感恩教育”以来,学校呈现出政通人和、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学校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项项德育活动生机勃发,一幕幕场景感人至深。学校舆论更加良好,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奋发之情更加高昂,感恩之心更加强烈,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感恩教育阶段总结会上,一位学生家长的真情独白,让我们对“感恩教育”更添几分信心,她说:“非常感谢学校,你们的感恩教育让我的女儿更可爱,最可爱的是她的一片孝心在萌动,让我看到的不仅是有才气的女儿,更欣慰的是她那质朴的爱心在成长??”

在三月份开展的“我为妈妈送惊喜”活动中,涌现出许多令人振奋的感人事迹,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为自己的母亲送去一颗颗稚嫩的爱心,感恩之心在学校蔚然成风。 “以德促智,以智育德,德智互动”。实施“感恩教育”带来了和谐共生的喜人局面,在白银区三小的校园,没有发生一起打架斗殴事件,没有出现一起违法违纪案件,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二、最终成果

1、甘肃省“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书信大赛优秀组织奖

2、甘肃省“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学生书信大赛荣誉证书

3、白银市书信大赛“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书信大赛优秀组织奖

4、白银市书信大赛“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学生书信大赛荣誉证书

5、白银市暑期实践活动“走向社会——学会关爱”荣誉证书

6、学校表彰“最佳感恩学生”荣誉证书

7、学校表彰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学会孝敬 学会感恩”获奖学生荣誉证书

8、感恩活动教师发表论文

9、学生发表感恩作文

10班级感恩教育活动总结

教师论文及教案

学生自办手抄报、感恩美术作品及贺卡

8、学生感恩日记集锦

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报告

三、 对感恩教育的思考

1、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层面的理解。

青年马克思在写给父亲的信中,明确认为人的生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被给予的:人是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体。母亲给了我们自然生命,祖国给了我们文化生命。文化生命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感恩祖国与感恩母亲一样,知根知本,知恩图报。

2、基督教对感恩教育的解释。

崇敬耶稣基督的人当随时谦卑地倾听上帝的召唤吩咐,循着他的旨意生活,这样才能摆脱在兽性与神性之间的挣扎,摆脱在狂躁与平和之间的摇摆,摆脱在沉沦世俗的遮蔽与向着神界的超升之间的彷徨。随着我们成为人,感恩意识就给予了我们。哲学家不懂感恩何谓,只有宗教才向我们宣示感恩的真谛。感恩意识不是从概念中产生的,在它被反思为概念之前,就作为一种体悟明证地留在我们身上。感恩的全部内涵就是人的责任感,它让人体会到,生活是获得,而不是索取。人如果不意识到自己蒙受了恩惠,就不会想到自己是人。基督宗教无比强调感恩,因为这不仅仅是人的一种感情,更是做人的本质特征。忘却了感恩,人的存在就没有了真实性。

3、感恩不是奴化教育、封建教育。

在感恩教育实践中,我们强调让学生“吾日三省吾身”,诚然,谁也不会说反思有什么不好,但如果反思只是对别人的感恩,那么在这样的反思背后所丧失的就是,一个社会主体最宝贵的精神:自信、自立精神。为此,我们实施感恩教育应注意以下问题。

(1)强调感恩教育的科学性,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技能,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还要联系社会实践,联系学生思想实际,进行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2)重视感恩教育的开放性,提高家长、社区的整合力度。感恩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只靠学校单方面努力还难以成功,需要得到家长、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才可能有效。感恩教育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应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整合上。

(3)遵循感恩教育的规律性,及时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在学校实施感恩教育要了解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期待,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感恩教育的内容选择要合理而且要有震撼力,对感恩教育方式的选择也要适合学生年龄的特征,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而不是一味灌输如何重要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感恩教育的理想与现实可能有差距,老师要意识到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

(4)尊重感恩教育的平等性,时时刻刻做到尊重学生,一视同仁。这是感恩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它要求教育者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现代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这是合情合理的。教育者关心学生,学生才会将心里话说出来。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就是说,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不仅是思想上的交流,而且是情感上的交流,双方互相尊重,感情才相通,内心深处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会真正地得到感恩教育。

(5)突出感恩教育的情感性。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应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教育学生以德报德,不能以德报怨。通过情感教育,切入

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的道德情感。

生活中感恩无边,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点情怀,都能表达和解释感谢的真谛;感恩无痕,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与心愿。学会感恩吧!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关怀,充满真情,充满爱心,充满温馨!

感恩教育在全国蔚然成风,我们也真诚地欢迎各界朋友为传授宝贵的经验,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培养有感恩之心的健全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