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园联系册的问题与对策

家园共育重在沟通,由于农村电脑网络还未普及,家园之间方便快捷的互联网交流就成了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而同时幼儿接送时间又较集中,人也多,于是家长和老师之间面对面深入的交流也变得不太可行。所以,结合实际情况,我们还是认为家园联系册这一传统的沟通方式更为现实和有效,于是,我们对这一渠道加强了管理与检查,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家园联系册每月在家园之间反馈交流一次,由老师先描述幼儿在园的情况,然后再由家长反馈孩子在家的情况。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对幼儿的负面评价较多,比如:“最近发现你在各方面都有所退步,上课时总坐不好,午餐总是排在倒数名次,午睡时不愿意乖乖入睡,这样可不太好,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里努力改正。”这样的片面否定性评价会伤害家长的自尊心,一方面容易激怒家长,促其采取暴力的手段对待孩子;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家长的对立情绪,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对老师持怀疑态度,与老师产生隔阂。

二、笼而统之,空泛无物

有的教师虽然做到了对幼儿优点的赏识,但在描写时却笼而统之,空泛无物。如“本月中你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自理能力有了较大进步,在学习、游戏活动中表现认真,希望你继续努力。”教师用总结性的语言描写了幼儿的进步,但到底哪些事情孩子能自己做了,学习、游戏中如何表现认真等等,家长并不清楚。空洞笼统的描写难以帮助家长在头脑中建立起孩子鲜活的形象,或者更准确深刻地了解孩子。许多家长感觉家园联系册只是一种表面形式,没什么意义。

三、重智轻能,追求片面

有的教师在写家园联系册时往往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比如重智力轻能力,所以在家园联系册上反馈给家长的也大都是关于学习方面的内容。如“本月和上月相比,幼儿在绘画手工方面表现突出,上课时能够认真听讲,如果你能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达你的想法,你的学习成绩会更好。”这种只重视学习信息的反馈会诱发家长观念的偏颇,造成家长一味重视开发孩子的智力而忽视孩子独立能力、良好习惯的培养,产生孩子片面发展的不良后果。

四、淡写建议,无的放矢

家园联系册的内容除了对幼儿的客观评价之外,还有一部分重要内容就是对幼儿和家长提出希望和建议,这样才能让家长在全面了解自己孩子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但综观联系册的内容却有无的放失之感,表现为教师对幼儿的建议和希望粗糙空泛,轻描淡写。如,“希望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希望你在活动中多遵守规则,希望你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有的干脆就一句话“望继续努力”。这样的建议缺乏可操作性,孩子怎样才算是积极主动地参与 ? 孩子应遵守哪方面的规则 ? 怎样的进餐习惯才算良好 ? 家长对这些都感到茫然,不知道具体在哪方面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因此,这样的家园联系册不能起到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作用。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采取了以下对策。

一、欲抑先扬。打开家长接纳教师的心扉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的夙愿,家长对孩子抱着无比殷切的希望,孩子的点滴进步都是他们欣喜的源泉,是他们骄傲的资本。因此,教师应该采用欲抑先扬的方式,在充分肯定孩子优点的基础上再提建议,这样就容易打动家长的心。如有位小班老师这样对家长说:“孩子善良有礼貌,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谦让,游戏时主动招呼客人,漩戏结束后主动帮助整理材料并知道物归原处。但是孩子不能好好午睡,家长要注意哦,因为这对他的身体健康很重要 ! ”家长真切地感到了教师对孩子的欣赏和关注,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接纳教师的心扉也就打开了。我们发现,自从改变了以告状为主的交流方式后,家长们在联系册上的留言率大大提高,都愿意将教育孩子的知心话倾诉给老师听。

二、情境扫描,升华家长认同教师的情感

家长牵挂着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切,他们迫切希望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切细节,是否吃饱、是否玩得开心、是否有进步。因此,教师采取情境扫描式反馈孩子的在园情况,就能赢得家长对幼儿园放心满意的支持。如有的老师说:“孩子在美术活动中神情专注,能正确选择颜色涂出漂亮的金鱼、水草、小青蛙等。动作模仿能力也较强,学做花色操时能迅速领悟动作要领,随着音乐大胆表演。担任图书管理员时将图书整理得整整齐齐,值得小朋友学习。”这些生动细致的描写激起了家长的情感共鸣,家长脑海中勾勒出孩子栩栩如生的活动情境.心中升腾起对老师敬业工作的敬重之情。情境扫描式评价对老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只有心系孩子,细致观察、用心捕捉,才能正确传达孩子的言行细节。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同一时段同时观察全班孩子,内容涉及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等方面。年轻教师则可以分时段、分组观察扫描孩子的表现行为。

三、量体裁衣,转变家长教养孩子的观念

孩子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本着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幼儿园理应重视孩子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独立能力等的培养。我们一方面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园报等途径大力宣传这些方面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发挥家园联系册的引领作用,按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分年龄、有重点地进行量体裁衣式的反馈。如,小班孩子刚离开家长的全心呵护,绝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都不是很强,那么教师将面对他们吃饭、穿衣、入厕等一系列繁琐的生活问题,教师应在如何提高孩子生活能力方面引导家长积极配合;中班孩子已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可以在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方面与家长交流,让家长懂得好习惯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关键;大班孩子因为即将要升入小学,可以着重从提高孩子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与家长倾心沟通。这种分层次、有重点的交流方式能让家长树立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意识,转变家长重智轻能的观念。

四、对症下药,落实家长教育孩子的行动

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向家长提出符合孩子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建议,于是我们建议教师对幼儿不同年龄段的语言、数学、生活、健康、习惯、交往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与个别幼儿进行对照,发现幼儿在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向家长提出配合的具体建议。如中班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有一条目标为“喜欢听故事、看图书”,有的孩子这方面发展不足,那么就可以建议家长每天晚上抽出一点时间陪伴孩子看书、讲故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是大班健康方面的目标,针对没达标的孩子就可以建议家长鼓励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开展跳绳体育活动,这样孩子的动作协调性会更好,更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这种对症下药式的交流提高了家长的教育能力,有助于落实家长的行动,使家园双方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合力。

一本小册子是情牵幼儿园与家庭的重要纽带。从最初发现问题到后来改进策略,家园联系册的功能越来越完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效也越来越显著。家园之间的关系越发密切与深厚,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合力,有效促进了幼儿的健康发展。

 

第二篇: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用家园联系册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用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幼儿成长手册,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2、榜样激励。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讲讲自己对洗手的看法,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那只小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3、科学引导。幼儿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一位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我们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

我曾今听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出去散步,走到半路时,孩子看到地上有一根羽毛,孩子蹲在地上把玩,妈妈看到了就制止孩子“不要玩,太脏了”,孩子被妈妈拉着走时还不停的回头张望。同样的一件事发生在另外一对母子身上,那位母亲的做法是“你怎么发现这根羽毛的啊?你的眼睛真厉害,可是它太脏了,我们把它带回去洗个澡,让它变漂亮”孩子高高兴兴地带着羽毛回家了,并把它做成了一个小玩具,不仅家长尊重了孩子还让家长和孩子有了一次亲子活动的机会。一件同样的事情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家长朋友们你们觉得哪一种教育机制比较好呢?

4、言传身教。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父母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到幼儿。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妈妈看到垃圾桶旁掉了很多餐巾纸,就对正在玩耍的女儿说:“你看,垃圾都掉在地上了,你是想让家干净还是不干净啊?”然后当着女儿的面把垃圾拣起来放进垃圾桶。此后有这种情况出现,女儿都很自觉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就逐渐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

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学习的直接范例,家长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如排队、让座、不随地吐痰等到细节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一定首先不做。

5、强化巩固。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如有个别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我们就要有意识一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行为巩固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行为巩固教育时,还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在检查中对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较差的孩子个别帮助。检查中行为表现好的孩子在墙报上贴上星星,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还在值日生活动中开展了“小小检查员”的活动,每天安排1-2个幼儿担任班级的“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工作是繁重而光荣的,涉及到方面也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和进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