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改经验总结

语文新课改经验总结

我国基础教育课改改革与更新正在展开,新课程、新课改、新课标推出,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及时赶上改革的步伐,如何组织教学,怎样做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改的精神,把握好教材,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实际水平。 就这次学区组织的二年级语数统考,我研究后觉得发挥题较多,大部分学生都能按题意答题。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正是新课改开拓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水平。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培养目标》,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具教学,设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小组合作说、找、游戏等形式多样的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了富有趣味的学习过程,教者教法灵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注意指导小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反映出教者平时多准备一些直观教具,让学生看懂。通过远程教育及多媒体光盘的教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兴趣。

教者言传身教,时时用普通话训练学生,并对每个中差生也态度热情,耐心指导,培养自学性。有时组织戴面具演示,起到了学懂的目的,使学生在本节课中真正掌握了一些活知识,如果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年级语文识字量较大,部分差生对知识的掌握就跟不上、记不牢,所以教者要用多种方法,教会学生识字牢固,学到更多知识。 1

作为一名教师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展开,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地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上面的新课改经验才总结出一小部分,还需教者加强探究教法,学习他人的先进性教法,更要加强自培、自修,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今后探讨新课改、培养优秀生、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2

 

第二篇:小学新课改工作经验总结

城关镇小学新课改工作经验总结

新课程如生机勃勃的春日,走进了广大师生的生活。为及时让教师转变观念,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20xx年开学伊始,我校多次对教师进行培训,并指导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辅导与解读》,指导教师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准则,改变课程"忠实的执行者"的角色,使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能力不断提高;学校确立了“以课改促教学,以课改促教师,以课改兴学校”的课改工作思路,充分发扬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扎实奉献的敬业精神,注重科研的科学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聚焦课改,关注课程,挺立潮头,搏击风浪,开创了花扒小学课程改革的新局面。

经过六年的新课程改革,我们感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

一、抓住关键,搞好培训

1、通过培训,让教师感知新课程。

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深入了解新课程的突破点。

2、分组参与式案例培训,解读《纲要》和《标准》。

我们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在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辅导与解读,了解新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看光盘、看录像,观摩课例。教师在深钻新教材的基础上,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1至2节新教材研讨课。课后,校领导和教师们对每一节课都进行了评课、议课、说课,对新教材进行广泛、深入地研讨。老师们在培训中学习,在培训中提高,边培训、边实践、边提高。

二、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发生了转变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教师的角色开始由"主讲者"向"组织者、合作者"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一起做成语接龙游戏,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老师们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三、学生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向老师提问,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正讲述着《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老师,你知道多少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一个孩子的突然"考问"使老师措手不及。老师没有恼怒,没有训斥,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于是,图书馆里,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博览群书查找资料;网络海洋,师生纵情地冲浪、游弋??两个星期,师生共同完成了"关于动物尾巴功能的研究报告"!这是一份独特的"报告",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童心童趣在其中流溢。或许它还缺少科学研究的深邃和严谨,或许它还显得浅薄而幼稚,但它来自师生的密切合作,它验证了新的学习方式。

四、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新课改使课堂氛围变活了,知识点降低了,教学涉猎的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们感到有趣了,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学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共性与个性得到协同发展了。

1、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自主发展

在识字教学中,我校的实验教师把识字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方法的引导上,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总结识字方法,如在学"心"字时,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记的,"卧钩像个锅,锅里炒蹦豆,蹦出两个剩一个。"他这一形象的联想一下子使所有学生都记住了"心"字;还有一个学生讲"明"字,他走上讲台后,刷刷几笔,画了太阳和月亮,然后指着图说:"如果有一天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那世界该多明亮啊!"简单的一句话,寥寥数笔便将"明"字刻在了同学们心中。这样的教学案例举不胜举。在教学中我们深深感到: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时,课堂便会出现敏锐的思维,闪现智慧的火花,蹦出创造的灵感。

2、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

在阅读教学中,实验教师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福英老师在教学语文第二册《两只小狮子》课文最后讲到小懒狮子成了英雄时,她让学生讨论:小懒狮子成了英雄,你们也想成为英雄吧?为了长大能成英雄,现在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讨论完毕,开始发表个人见解。一个学生说:"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何老师想抓住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毅力教育,于是她就说:"学习是苦的,要有毅力。"未料到,话音刚落,一位学生举起手,说:"老师,你看,我们正在上课,你看我们是多么快乐呀!我们每天都在学习,我感觉学习是快乐的,你怎么说学习是苦的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何老师急中生智说:"苦中也有乐,苦中也有甜,人和人的理解和感受是不一样的。"教师抓住能撞击出

学生智慧火花的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们这种敢于超越教材和教师的思维方法,让我们为之喝彩。今天的学生有今天思维的敏锐,今天的学生有今天学生看问题的视角,新世纪的教育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今天的教师,把自己当作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做到和学生在课堂一道幸福成长。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课程走向生活

实验教师们在教学中体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教科书不是学生的世界,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教材不是法典,不是圣经,不能再用教材这张旧船票登上新课程的渡船。教材是一扇窗户,把学生的视野打开,成为课内、外贯通联系起来的桥梁。老师们对教材进行大胆地拓展延伸、分类组合。比如语文教师经过对教材深入细致地研究和课堂实际操作,将课文分为适于表演型、适于诵读型、适于选讲型、适于续编型、适于读绘型等,运用不同方法处理不同类型的教材,使学生节节都有新奇感。学习兴趣浓厚,在读读、说说、议议、画画、演演、讲讲、做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了知识,锻炼了各方面能力。

在新理念下,课堂教学变"预设"为"生成"。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和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策略。例如,张彦萍老师在执教《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她用统计老师身上带多少钱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必要性。而要统计钱的多少,需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进行统计计算。为考察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张老师设计了如下活动:第一,到商店调查商品价格,感受小数标价形式与普通标价的关系;第二,兑换人民币,认识元角分的关系;第三,买鲜鱼、买水果、买蔬菜、买日用品等,去游乐城选择游玩项目,乘车时购买全票、半票付款的方式以及多人乘车策略等问题。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技能,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还使每个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从而喜欢数学,亲近数学。

4、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教学的多维互动

教育家杜威说过,如果让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地坐着,拿着书,观念永远到不了孩子们的心灵中。让学生乐学,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体验、感悟课程。感悟不是分析,不是告诉,更多的是体验。

在数学课上,我校的实验教师尽可能多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空间,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如,在学习《方向》的时候,张红老师把学生带到校园里,让孩子们利用自制的方向板辨认方向;在学习1千米有多长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切身感受一下1千米有多长。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运用多种感官感悟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热情,从多个角度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艺术课上,教师凭借教材,挖掘艺术信息,营造一种良好的音乐氛围,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享受。如今的音乐课堂,学生学习歌曲,不再是老师教,学生唱;音

乐欣赏也不局限于反复地听;器乐练习也不单纯是枯燥的技能训练,而更多地采用了一些学生乐于接受,愿意参与、表现的艺术形式,让学生自主地创编、自觉地参与、大胆地表现。如,王秀老师在执教《春天在哪里》一课时,学生们或舞蹈,或演奏,或歌唱,把枯燥的练习融于音乐表演中,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技能,这种学习方式充满了热情与激情。

五、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归,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有效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广告牌、校园文化、电视媒体、网络等课程资源。如,实验教师们充分利用、开发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老师们利用在学校课件培训中学到的电脑知识,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个实用性很强的多媒体课件。如:生字词、重点句、巩固练习题等,及时运用于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刘会芹老师在执教《四个太阳》一课时,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在识字环节中,把生字打在五颜六色的太阳上面,让学生做"摘太阳"的游戏。教师以学定教,学生喜欢读哪一段,老师就按相对应的按钮。(如,春天,万物复苏,花红柳绿,这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夏天,让学生看课件体会夏天炎热的感受,说出心愿:画个绿太阳,让世界变得清凉;秋天,庄稼成熟,硕果累累,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品尝水果的香甜;冬天,让学生看着课件表达出美好的心愿,画个红太阳,温暖人间。)刘老师还设计了课中操《种太阳》环节,寓教于乐。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开设了“看图写话”、“接龙话典学成语”、“节日絮语”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宗旨是学生的需要,学校的实际。如我校以学生人文素养为中心,引导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建设书香校园,学校新建了大型的多功能阅览室,藏书数量达四万余册,满足了师生借阅需要。每周的阅读课按课程表的安排由语文老师带领学生到阅览室上课,方便了学生阅读。

我校以读书为主线,开展"我做小编辑"探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一个最大的空间,发挥学生最大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当一回小编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孩子们在学习当小编辑的过程中有快乐,也有困难,更有课堂上永远也不可能获得的切身体验。(这是孩子们自己编的"书"和电脑报)。我们深深地感到: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把学生放在多大的空间,学生就会发挥出多大的能量。

六、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调改进与激励;淡化对结果的评价,关注对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呈现出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等特点。

1、评价内容多样化。

即单元达标、阶段性考察、古诗文背诵、大阅读、课本剧表演、手抄报、电脑

报等。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2、评价方式多样化。

(1)口头评价。如"你读得一个字也没有错。""你读得真好!你是怎么读的,能说说吗?""你真会动脑筋。"等。

(2)作业评价。如:"你真棒""学习稳""正确、整洁"等,在作业本上印上"大拇指""小红花""小红旗"等小印章。获得10个小印章换一张喜报。

(3)及时评价。如建立家校联系簿,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心灵。

(4)档案袋评价。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成长的足迹。自行设计封面,内装老师的话、爸爸妈妈的话、学校、生活中的照片、优秀作业、美术作品、各项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5)阶段性评价。学校开放周、家长接待日期间,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

(6)终结性评价。学期末老师在每个学生的报告手册中夹上了一封祝贺信,祝贺学生学会了拼读音节,认识了大量汉字,并能阅读短文的各种本领。

强调激励、关注过程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看到自己成长中的进步,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六、几点体会

1、教师培训是关键。教师的才能和智慧决定着课改的质量和深度;

2、教育理念是基础。教师的观念决定着课改的方向和性质;

3、方法改革是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学定教。

4、评价改革是动力。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七、问题与困惑

1、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强了,但学习不扎实,跳跃性大。在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夯实双基教学。

2、教育的起点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教育的终点是让孩子各尽其能,但学生中两级分化严重。

3、存在课堂教学形式化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制约了师生交流互动。

4、如何缩小由于新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而造成的教师之间的差异?如何加强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人格、专业才能的专业化发展?

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我校在课改实验中锻炼教师,正逐步建立起与新世纪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