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特点、目标(小班)

幼儿绘画特点、目标与内容

小班上学期

一、特点

1、无意注意占主导优势。观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观察笼统,一形多义是这个时期绘画的主要特征。圆圈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涂鸦符号。幼儿用圆表示一切想要表现的事物,且大多数的圆圈涂鸦为不封闭的圆形。

2、个体生理、心理发展速率的不尽相同,使幼儿之间的差距很大。部分幼儿尚无创造图形符号的意识,部分幼儿作品已出现不规则的圆形,有的已能将圆形和线条组合表现物体的一些特征。

3、偏爱鲜艳的颜色,能区分3~4种或更多差异明显的颜色。对差异不明显的颜色常易混淆,如蓝色与绿色。喜爱用各种颜色在纸上随意涂鸦,但在表现图形符号时,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单调。

4、缺乏辨别方位的能力,思维缺乏稳定性。在纸的任何地方都能随意涂鸦,且涂鸦的符号缺乏联系,各自独立,不断重复同一种图像,作品显得杂乱,没有固定的方位。

5、喜欢摆弄新奇、易操作的工作和材料,并从中体会乐趣。以手臂动作带动手腕操作,不能控制动作的方向和力度。关注摆弄的过程,对结果不在乎。

二、目标

造型:

1、制地表现各种线条。

2、运用封闭圆形添加线条创造简单符号。

3、变化圆形和线条的位置,创造等多的符号。

色彩:

1、感知常见的颜色,说出它们的名称。

2、尝试调换各种颜色进行涂鸦。

3、主动调换颜色,感受色彩的变化。

构图:

1、在画面任意地方粘贴添画。

2、分辨画面上下方位。

幼儿绘画特点、目标与内容

小班下学期

一、特点

1、无意注意仍占有一定的优势,而有意注意开始萌芽。观察力和辨别能力较之前有明显进步。小班下学期初幼儿的观察无顺序,多遗漏,只能观察到事物的粗略轮廓,已积累一些简单图形的变现经验,并有意识地通过线条、图形的简单组合表现事物大致特征。

2、逐步能控制手的动作,使手眼一致。从无控制涂鸦转向有控制的涂鸦,从以“动作”为主要特征的绘画活动开始向以“想象”为特征的绘画活动演变,会用绘画表现自己的愿望。动作逐步精细化,幼儿之间的差异逐步缩小。

3、能说出更多常见颜色的名称,有意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涂画,但对颜色的深浅尚不敏感。在创作过程中能主动调换颜色,对鲜艳、明亮的颜色有偏爱。

4、空间知觉逐步发展,初步能辨别上下等方位。思维的稳定性有所增强。通过重复创造图像使画面变得丰满。

5、乐意尝试运用各种绘画材料,已不满足于单一的水彩笔盒炫彩棒,对新奇的表现手法充满兴趣,从手臂控制逐渐过渡到手腕控制,操作材料的能力逐步增强。

二、目标

造型:

1、尝试在图形上添加线条创造符号。

2、运用各种图形和线条表现熟悉物体,开始有较明确的命名。

3、图形组合创造简单图像的意识开始萌芽。

色彩:

1、感知更多的常见颜色的名称。

2、有意识地调换颜色使作品色彩鲜艳。

3、尝试用炫彩棒涂色,初步体验涂色的乐趣。

构图:

1、以散点构图的方式安排画面。

2、关注整体画面,用重复添加方法使画面丰满。

 

第二篇:幼儿绘画特点、目标:

中班幼儿绘画特点、目标:

中班幼儿身体处在一个柔弱的、不完善的未成熟的阶段,充分挖掘和发展这一年龄段的幼儿的绘画潜力,能使幼儿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开发,也为幼儿能更好的接受幼儿园体、智、德、美各方面的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中班幼儿学画的成败,在于教学运用手段灵活性与实用性,但幼儿必须在具备和掌握绘画的基本因素后才能进行正常的学画阶段,这些因素也都是幼儿学好画的先决条件。所以教育者把握其特点非常重要。

一、特点:

1、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观察目的性较为明显,在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建立联系,由于受空间知觉水平不高的制约,表现为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把握观察对象明显特征。能比较少量物体之间明显的差别,由零碎印象组成的符号发展为简单图像,能选择与物体明显相似的颜色。

(1)、按照物体的固有色(幼儿不需懂此概念)去画

五彩缤纷的颜色是最易于引起幼儿注意的,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在绘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幼儿并不是按照物体的固有颜色去画的,而是根据自己对色彩的爱好选择颜色。例如:有的幼儿把红太阳涂成黑色的,理由是:“我喜欢黑色”,什么物体必须用原有

色,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让幼儿知道太阳、月亮、海洋等这些物体的颜色是不能改变的,因为它们是大自然中固有的物体。

(2)根据画面的内容需要也可以有所改变,例如某些“教育人类爱护生态环境”的宣传画,把大海画成了黑颜色,如果画面内容需要可以改变这些物体的固有颜色,但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应该改的;而大自然中再生的物体可以用想象去用色,一个桌子一块手绢的颜色是可以千变万化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着其内部规律,如果将成人对色彩的感受和认识,强加于他们,那就违背了幼儿色彩感觉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必然影响人们对色彩感觉的正常发展,幼儿很难按照一个固有的物体涂色。

(3)、让幼儿用正确的颜色装饰画面

也就是为画涂色,起初幼儿不能把颜色涂在固定的范围之内,涂色的方向也就四面八方的,针对幼儿这一情况引导幼儿沿着物体生长的方向来进行涂色,小草是向上生长的,小篱笆是直立的,这些物体都应该运用竖涂的方法来完成,方形的物体可采用竖涂或是横涂,为圆形的物体涂色时应以圆为起点向外围扩展的方法来涂,这样可在人的感官上产生旋转的假象。让幼儿用涂色的力度来把握如近处的东西涂色时要用力一些,相比较远处的景物用力减弱,这样就产生了远近虚实的效果。

(4)、幼儿涂色的效果和幼儿的情绪也是密切相关的

幼儿情绪稳定与急躁时的作画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好的环境也是幼儿绘画成败的一个必要因素,应该为幼儿创

设一个安静,幽雅的作画氛围,可让幼儿边听悠扬、轻松的乐曲边作画,这也同时为幼儿以后听音乐的编画打下了好的基础。

2、创作的目的性明显增强 初步能从几个平行的维度去思考操作的符号,担仍缺乏条理并容易遗漏,不善于思考操作的步骤,操作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

3、手部肌肉动作从无法控制 逐步提高手指动作的力度。 中班幼儿小肌肉群发育迟于大肌肉群,手的精细动作发展差,因此开始画画时90%的幼儿不会拿笔,如何训练幼儿握笔方法与握笔兴趣,例如:出示一幅没有小草的花园挂图,提问幼儿没有草的花园好看吗?幼儿会回答“不好看”,那么我们就给这幅画画上小草好不好,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在花的上面及周围画上许多小草。在画小草的过程中幼儿会用感觉去发现怎样握笔才舒服,怎样用力才能把小草画的很清楚一些,还可以利用给天空画上雨点等不同的内容来锻炼幼儿的握笔和运笔,以至达到好的效果。

二、目标:

1、造型

运用图形取代线条幼儿的绘画能力只有在握笔、运笔、涂色等几个方面同期进行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才能激发幼儿长期学画的积极性,收到预期的效果。

多个图形进行组合,关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使图像完整。

关注和表现某个细节,运用图像取代符号。

2、色彩

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

有控制的涂色,提高力度。

发现颜色明显差别,有目的地选配对比强烈的颜色。

3、构图

有目的地确定图像的位置,画较大的物体在画面的中央。 散点式地表现多个图像的大小关系,使画面丰满。

三、针对孩子们的绘画特点,我们(包括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1、您可以给孩子准备一盒较细的蜡笔,周末在家的时候给孩子勾画一个“苹果”“太阳”等等,让孩子练习正确的握笔姿势和涂色力度,并且在涂色的过程中学会规律的填色。

2、在锻炼孩子的绘画能力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对孩子的德育培养,教育孩子不乱图乱画,爱护绘画工具等。孩子认真的完成了绘画作品,您可以让孩子将作品带到幼儿园来和小朋友们分享!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绘画兴趣和成就感,还可以培养孩子乐于分享的品格。

3、绘画可以锻炼孩子的肌肉精细度,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专注力

4、绘画的好处很多很多,但更多的是能带给孩子无限的快乐。希望老师、家长朋友们,关注中班孩子绘画能力的培养,但也不要急于求成,让绘画作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项小游戏,循序渐进的进行!

中班幼儿绘画教学初探

一、问题的提出:

虽然,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有了可观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颁布更使幼儿教育上了一个层次。但是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有教师教,幼儿才在学"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淑乏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而我们所说的"儿童画"指的是幼儿自己画的画,一幅好的儿童画往往充满了稚趣,画面上的每一根线条,形状、形式和色彩都传达了幼儿思维和情感,并且充满了想象和创造。每个幼儿的画应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敢于写实,有的富于想象,有的工整,有的粗扩,表现了幼儿对生活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作为绘画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最主要内容之一,绘画是促进幼儿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是幼儿借助绘画活动表现自己对生活、事物的态度,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手段。从幼儿绘画发展规律来看,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大致分为涂鸦阶段(1.5-3岁),基本形状阶段(3-4岁)和初期图式阶段(4-6岁)。从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验调查分析中得出:(2-3岁)小班幼儿在活动中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画面形象单一,似象非象;(3-4岁)中班幼儿已能把简单的形状与实物联系起来。但画中的物体之间联系性差,缺少想象的情节:这时期的幼儿已有一定的美术表现技能和欲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期。幼儿也正处于从象征中事物的象征期过渡阶段,且已不满足已有的水平,希望尝试探索更高级的表现形式,因此,原来"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在中班进行。

《规程》对美育(包括美术教育)也明确提出"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并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因此我按照幼儿绘画发展规律和实验调出分析的结果,并以《规程》为指示,对中班幼儿绘画教法进行新

的探索。提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手法,并把幼儿绘画活动贯穿于游戏中,通过幼儿主动参与,并摸索绘画的技能技巧,发展幼儿美术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的画成为真正的"儿童画"。

二、课题的特点:

本课题主要从绘画教法的改革方面着手,在幼儿发现、感受、表现美的过程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也就是使幼儿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绘画创作、表现能力和评价作品能力。

第一阶段中,我设计以通阶段性发展的。必须按照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实施美术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对每一个幼儿的当前水平和经过努力可到达的水平胸中有数。并采用新的方法、内容和形式,使幼儿在不断尝试、探索之中提高自身的美术能力和素质。过对比观察法观察实物(如欣赏生活中的大自然、美术作品等),用对话法引导幼儿欣赏故事、音乐。诗歌等,让幼儿在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的同时,提高观察和欣赏的能力和兴趣。第二阶段是设计通过多种绘画教法(如写生画、简笔画、意识画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积极进行创作构思,让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启发引导他们把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画出来。第三阶段中,通过幼儿对自己或别人的作品的评价,也就是用自评和互评两种方法来提高幼儿评价能力和审美各种意识。

三、遵循的原则;

1、审美性原则:

把握幼儿审美特点,引导他们捕捉生活中事物的特征,激起审美热情,形成美的意象,使对美的追求成为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在力,并贯穿于观察、欣赏、创作的各个环节。审美性在美术教育中特别重视,主要旨在增强其独创性,发展创造美的能力。

2、积极性原则:

把幼儿作为美术活动的主体,引起和保持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主动的态度。使它们热忱投入美术活动,情感与智力各个方面活跃起来,各种潜能充分发挥,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喜爱美术,乐于从事美术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萌芽中的兴趣,保持、引导、发展它。并有意识地向幼儿展示新的领域,开阔视野,提出新的美术活动形式和方法。

3、发展性原则:

幼儿美术能力是有规律地由低到高呈阶段性发展的。必须按照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实施美术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 步做到对每一个幼儿的当前水平和经过努力可到达的水平胸中有数。并采用新的方法、内容和形式,使幼儿在不断尝试、探索之中提高自身的美术能力和素质。

4、创造性原则:

创造首先是一个过程,它又是美术的根本特点,对幼儿来说就是要"自己想,自己做。"在绘画活动中,幼儿用线条、图形和色彩等,将自己头脑中的经验、印象和情感转化为美术形象。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能诱导幼儿进人创造的过程,使幼儿学会观察、体会,并表现出来。

①具有主体性:要保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引导、启发、鼓励幼儿创造新异的作品,勇于探索和尝试。

②具有操作性:要注重实际动手,让幼儿随时去动手实现他们的创造愿望。

5、差异性原则:

针对各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的不同,幼儿的美术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要考虑到个体差异性,对此需创造条件,给予不同的指导,使他们得以发挥。

在同样的教育要求下,要考虑要到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的潜能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发展自己。

四、课题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

l、基础现状调查:

从全国120名中班幼儿意愿画《秋天》的实验调查、分析得出:幼儿的绘画技能和表现水平

表现基本处于同位。普遍存在:作品缺乏新意,所表现的都是教师以前示范教学过的内容(如同类型的树、花、鸟和单个人等),幼儿的思维局限于所学的知识、缺乏想象力的创造力。

2、确立实验班:

从全园中,确立中三班(37名幼儿)为实验班,中二班(37名幼儿)为平行班,进行一学年的实践探索。

(二)实验阶段

(l)学会观 察: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幼儿认识、理解、创作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幼儿绘画能力的关键。观察是引导幼儿去"发现、挖掘美",是绘画活动的基础。

首先,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只有引起幼儿的兴趣,才能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利用周围生活和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吸引幼儿的注意,以引起幼儿观察的愿望和兴趣。例:有一次在室内活动时,突然下大雨了,幼儿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过去,有的还甚至嚷起来:"下雨啦!"我说:"你们想看雨吗?""想"幼儿的回答声高出平时好几倍。于是我带着幼儿撑着伞去雨中散步,并引导他们看天空、地上、人的变化。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兴致很高,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情景,如"地上开小水花了","树发亮了"等。

其次,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幼儿观察的能力。在幼儿进行观察活动时,教师如不作提示或启发,则幼儿的观察往往是肤浅的、零乱的。教师用语言组织和帮助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以写生画《树》为例:带幼儿去公园观察树,采用对比观察法,先引导幼儿比较说出各种树的大致形状,如问:"松树远看像什么?冬青树像什么?"这样在比较中幼儿很快注意到对象的主要特征。再启发幼儿比较观察这两种树的高矮、颜色的不同等。还可以从远距离观察到近距离的观察。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学习,使幼儿在老师充分引导下逐步学会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静到动的观察方法。

(2)提高欣赏能力和水平

在观察阶段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去理解,感受美的事物,从而提高幼儿的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为绘画创作活动打下另一个基础。

首先,要选择大量适合幼儿欣赏的事物或作品。通过让幼儿欣赏各种美术作品、音乐、语言及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等,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体验美的东西。如欣赏美术作品《向日葵》(凡·高)、钢琴曲《四小天鹅舞》等,也可以是略高于现在幼儿水平的幼儿作品等。让幼儿有大量欣赏的机会,扩大其欣赏面。

其次,用对话法指导幼儿欣赏作品。以往长期的灌输法是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美术、音乐、语言等作品的知识灌输给幼儿,缺乏自身感知和体验,最终导致审美素质的下降。采用对话法,让幼儿与教师、作品三者之间互相作用、交流,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的关系。例:欣赏印象派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教师引导幼儿从内容、形式、方面进行局部和整体的欣赏。教师不但要学会自己提问题,而且教幼儿提问题。如从内容方面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姿态?从画面上看这是一天的什么时间吗?"等等,从形式方面的提问:"画面上有哪些线条?看上去感觉怎么样?用了哪几种颜色?"等等。教师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帮助幼儿总结,理清思路,进一步加深 体验。教师在引导幼儿对作品的各部分的形式进行感知、体验后,可用以下方法引导他们体验、理解作品的意义。请幼儿闭上眼睛,把自己假想为画中的人物,然后跟着教师所说的话想象:"我躺在这片嫩绿的草地上……我的身体很放松……我的周围有一些人,他们在说话……阳光照在身上很温暖……许多绿色的树……水……真舒服……"通过这样的感受,提高审美能力。

2、绘画创作阶段:

此阶段是幼儿绘画技能练习和绘画表现相结合的阶段,是相辅相成的。按发现美到理解、感受美到表现美的过程,也就是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组织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创作活动。

(1)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构思。

大班幼儿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经验和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教师充分引导幼儿联想起已往的知识经验,指导他们确立创作形象,在脑子里构成一幅画,并会用语言表达出来。例:画故事《龟兔赛跑》,教师先引导幼儿熟悉故事的内容情节,再让他们边欣赏故事,边闭上眼睛想象一幅幅画。故事中形象鲜明,情节有趣,兔子和乌龟又是幼儿日常物理学中感知过的,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积极展开思维活动,有的按照故事情节设想画面(如兔子睡觉、做梦。比赛场面等);有的着重按人物情绪设想(如兔子不高兴的表情等),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不同的构思,使绘画内容和形象更为丰富。

(2)绘画实践阶段

就是要让幼儿把自己所构思的画面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一个绘画技能练习和表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所想的不一定能完全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以便使幼儿的练习和表现更进一步。

首先,不同能力的 幼儿应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不断了解、观察幼儿,起充分的指导作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作画,成人不应强加绘画内容。例:画《活动人》,即请幼儿根据人的动作表演而作画,整个活动没有教师示范讲解,也没有统一的绘画技能要求,而是让幼儿在直接观察感受后进行创作活动,并对不同的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绘画要求。

其次,为幼儿提供大量绘画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和材料。工具的变化,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除蜡笔、水彩笔外,还可以用棉签、竹签、纸团、树叶、粉笔、毛线等材料作为幼儿的绘画工具,让幼儿学习选择利用这些工具来绘画,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幼儿对绘画技能的掌握更快,更能表现出幼儿自己作品的特色来。例:在故事画《大家都爱这个家》中,我提供各色挂历纸、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毛笔等,让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进行作画,结果幼儿有的选择水彩画,有的选择蜡笔画,还有的是剪贴画、水粉蜡笔画等,画法不一,内容却很丰富,各有特色。

再次,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来看,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对幼儿主体性的积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采用手指画。脚印画、简笔画、写生画、意识画、印画等多种新颖教学手法,让 幼儿更有兴趣的参与活动。例:在一次手指画教学中,我带幼儿到一块大沙地上用手指随意作画,幼儿不受画纸的限制,可以无拘无束的画,提高了大胆作画的能力。在活动中,幼儿还创造了许多以前未学过的新形象。在老师的"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画?怎样完成一幅很大的画"的启发下,幼儿就随手捡了枯树枝、石块、小棒等废物几个人商商量量地画了,使幼儿的兴趣性明显增强,并培养了互相合作精神。又例:在《画音乐》中让幼儿听一段音乐(如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在完整欣赏几遍后,引导幼儿体验感受作品的美。让幼儿闭上眼睛,耳听音乐,跟着教师想象:"哇,这里的景色好美呀……听!是谁在唱歌?……我很高兴!……"等,让幼儿充分体验,并鼓励幼儿用绘画语言来表现自己独特的感受。幼儿凭自己的主观感受、情绪体验无拘无束地绘画,不同幼儿所表现的画面内容和形式明显的不同,富有个性特色,如有的用冷暖色、线条或抽象图案来表现,有的则结合日常生活内容来表现等。

3、评价作品阶段:

幼儿的绘画能力发展过程循环往复,不断向前的过程,评价作品是幼儿重新发现美的阶段,并且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提高阶段。当幼儿经过一番努力,独立做出一幅画以后,渴望得到他人对他的肯定和赞评,因此评价幼儿的作品将对幼儿以后的学习积极性、审美意识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作用。

评价幼儿的作品,我主要从幼儿自评和互评两方面着手的:

(1)

幼儿自评:

就是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思。教师要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和想法,只有当幼儿的讲述遇到困难时,教师才可以适当指导。例在《画音乐》的讲评中,有的幼儿用抽象的图案或冷暖色块、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幼儿一时难以表述,教师可引导他说:"你用的这种颜色是冷的还是暖的?感觉怎样?""这些线条起伏真大,一会儿上一会下,好像谁在跳舞?"等,逐步让幼儿学会讲述自己的感受。

(2)幼儿互评、欣赏:

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欣赏别人的作品,了解别人作品的内容,并从中体验到美感,提高幼儿评价能力和审美意识,因为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所感受、理解,这是一个能动过程。例:在简笔画《鸭子》中,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用学习一笔画的方法画了鸭子的动态,虽然幼儿画得不工整,但画的姿态不一,稚趣可爱。幼儿互相观看,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并讲讲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如幼儿说:"他画的鸭子在睡觉"、"我最喜欢那只在跑的鸭子"、"那只鸭子只有一条腿"等,有时幼儿的评价并不正确或表面化,教师可引导幼儿从画面的布置、颜色的搭配、形象的表现等方面来评价作品,这样既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

6、如何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

内容提要:绘画作为美术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视觉艺术,是手、眼、脑共同参与的活动,传统教学是幼儿认为:只有教师灌输的东西才是正确的,一旦离开这些东西,他们就无能为力,更谈不上自由创作。幼儿的学习被控制在“你听我说,你示范,我模仿”的过程中,本篇主要从实际出发,谈如何在绘画活动中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绘画 创造性思维 想象力

绘画作为美术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视觉艺术,是手、眼、脑共同参与的活动,传统的艺术教育一灌输为主,以临摹和写生为主,往往会使幼儿认为:只有教师灌输的东西才是正确的,一旦离开了这些东西,他们就无能为力,更谈不上自由创作,反而捆绑了自己,幼儿的学习被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中,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冷落。那么如何在绘画中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呢?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幼儿在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性呢?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激发幼儿自主地思维

情境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幼儿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方创造条件,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时间机会,让幼儿与环境与同伴与老师一同进行多方为互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在幼儿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表象,掌握了简单的绘画技巧基础上以趣激学,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学习,自主探索获得知识。

1、直观演示,创设形象情境。

幼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利用直观演示法可以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我运用电教设备再现教学内容情境或收集与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创设情境等,让幼儿入情入境,借境悟理,进行自主学习。如:在绘画《各种各样的汽车》活动中,我与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汽车的模型玩具,图片,并布置了《中华汽车展》

环境,幼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对汽车发生了兴趣,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以愉快的心情参与到直接感受各式各样的汽车中来。由于每个幼儿对汽车都有一定的认识,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在作画中,非常自如,积极主动,想象力也非常丰富。

2、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创造。

因为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往往非常直接的视觉现象,于是,我在教室中的各个区域、角落留出空间,让幼儿把园内外、节假日游戏玩时的所见所闻充分展示,注意让幼儿多看、多听、多练,尽可能让幼儿去接触五彩缤纷的世界,多感受周围的一切,并指导他们用笔画下来,加深印象,如:在画《宽广的马路上》时,有的画出了人来人往的场面,有的画的是大大小小的车辆、房屋、树木,还有的则画的是在买东西的场面……,这些画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充满了童趣,幼儿的创作激情高,画的人物,内容也不一样,一派热闹的景象,画完后还饶有兴趣的介绍起自己的作品来,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仅增长幼儿知识,还促进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发展,激起了思维主动性。

一、 利用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

幼儿爱听故事,老师可以借助故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幼儿从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事可明,有事可认,为幼儿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如:在画《神奇的手》活动中,我运用这个故事:“一天,有个小姑娘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的手忽然变成了许多小动物,有孔雀呀,蝴蝶呀,还有小飞鸟呀,好多好多的动物,他们在由手变成的山呀,树林里呀……”。通过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及时地、进一步地打开孩子们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幼儿表现的欲望非常强。小朋友们个个画出了他们心中的美好世界,有的幼儿画出一座“手”房子,有的幼儿画出了“手”气球,有的画出“手”花花瓶……

每当幼儿听完故事后,通过提问让幼儿回忆故事的题目内容及角色特征,让幼儿带着疑问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然后与幼儿一起讨论如何表现故事的某一部分,这样可以激活幼儿学习新知识的积极状态,促使幼儿不断地思索。如:绘画《龟兔赛跑》时,提问:小兔和乌龟谁跑得快?谁最后赢了?为什么?它们的身体都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等问题,幼儿在问题的情境中,很自然地就带着问题去想象,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了,创设几个情节画面如:!、小兔在树旁睡觉的场景。2、小兔与乌龟出发的场面。3、乌龟胜利领奖的场景。4、小兔落泪难为情的场景。根据不同场景情节指导幼儿构图不同的画面,增强趣味性。

幼儿模仿性较强,通过表演、模仿,还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幼儿当在表演情境时,就异常兴奋,回产生强烈的欲望,融入角色学习的情境中,这样就可在玩中学,学中玩,是教育内容具体化,使幼儿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道理,学习知识,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运用丰富联想,活跃幼儿的思维。

一次在画《图形变变变》时,有个幼儿把它变成许多个圆圈,但画得较多,于是我说:“你怎么变这么多圆圈啊?”他马上说:“这是我吹的泡泡”我接着问:“那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他马上意识到利用色彩丰富画面的单一,涂上五颜六色的圆圈。有的孩子则把小圆圈变成布娃娃,不倒翁,并给娃娃添上了劳动工具,随即添上背景,画的内容丰、生动了许多,于是,简单的小圆形变成了各种内容不同的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的联想,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这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才能的重要途径。在生活中的一切,只要教师有信心,都可以成为联想的产物,培养幼儿联想的兴趣和习惯,以提高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力。

幼儿是一个个体,个体不一,能力有别,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探究,这就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幼儿以便高热情学习,启发幼儿想

象与创造。如:绘画《有趣的蜗牛》时,当幼儿画了一只幼儿的主体后,我就提出有趣的启发性语言,使幼儿产生联想。“你画的这只蜗牛是蜗牛一家中的哪个成员啊?蜗牛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啊》什么样子怎样区分他们啊?”等等。幼儿在这些语言的启发下,思维得到拓展,出现绘画创作高潮。“我现在要画蜗牛爸爸、蜗牛宝宝在蜗牛爸爸的背上去逛动物超市、我画的是……”幼儿边说边画,其乐无穷。

四、利用文学作品,触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

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是: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幼儿绘画的常用形式,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应该常出现在幼儿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教师还可选择一些文学作品让幼儿欣赏,并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作,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如:童话是具有幻想性质的故事,可首选幼儿听童话故事,然后让幼儿发挥想象,利用绘画形式反映故事情节。还可每组讨论情节,根据情节设定画面,这样,活动丰富后,根据每组不同的画面内容,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加以整理排序,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本连环画册,一合订,就变成了幼儿自己设计制作的内容连贯的故事创作画,这样的活动,是幼儿独立创造形象的过程,幼儿在翻阅自己设计的“书”时,都津津乐道,乐此不彼。不仅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还增强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幼儿的想象范畴更宽广,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排序、整理,既丰富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加了一定的词汇量,这总活动不受限制,面向全体,有利于缺乏自信心的幼儿让其有一个能说、想说、敢说、爱说的空间,在这个活动中,相互交流,不断学习,积累语言,使幼儿获得更大的成功感。

五、正确引导,并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纲要》指出,幼儿美术活动应该一幼儿为本,注重活动前的体验,让幼儿在实地、实物、实景实情中情感体验,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感受力。这就需要教师各方创造条件与机会,为幼儿学习提供环境。在《水果》《蔬菜》活动中,我就先带幼儿去菜地观察,然后让幼儿参与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蔬菜与水果,布置“水果世界”,把它们拟人化,画上眼睛、嘴、鼻子等,并用语言引导幼儿探索,“黄瓜上面有刺、青椒长的像灯笼、苹果红红的、香蕉弯弯像月牙……幼儿通过自身的积极探索,获得相关知识,为美术创作积累经验。

在前夕的休息活动中,给幼儿灌输一些科普类的知识,为幼儿提供多种展示方式,让幼儿利用一切可以有用的机会来表现、交流、分享,并且融入剪、撕、贴等多种方法和技能来表现美术作品。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度扩大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如:快到“三八“节,就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我准备了许多材料,有粘贴纸、剪刀、小红花、皱纹纸……幼儿表现出来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剪出或撕出小红花,准备献给妈妈,有的画各种各样的妈妈,为妈妈制作花环等等,对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老师给予鼓励、表扬,让孩子不断树立学习信心,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

儿童的世界是自己去探索发现的,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以幼儿空间,让他们有机会与条

件进行探索、实践,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还应将美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

总之,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绘画活动,打开了幼儿的思维想象之门,促进了创造思维的发展,在今后的教育中,让我给予每个幼儿充分表现的机会和权力,让他们在绘画这块空地上,尽情地展开想象,愿美术活动成为每个幼儿开启智慧的钥匙!人类也跨入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新世纪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因此,现代教育把培养创造新精神放在首位。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想象最丰富,最离奇的时期,因而是实施创造性教育的最佳时期。 幼儿天生爱涂涂画画,对幼儿实施良好的美术教育符合幼儿天性,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所引发出的审美情感,所培养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将会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使他们终身受益。那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呢?结合教育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积累创作素材。

观察是创作的基础,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看到的东西越多,积累的素材越多,创作也就越有基础。科学的方法是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记忆也分析,把生活中立体的、三维的物体画在平面的纸上。有时幼儿会画出一些违反规律、违反生活真实的图形,但这不要紧,因为,这是儿童眼中的事物。幼儿观察生活,记忆图形,分析比较,表现在纸上的过程,组成了对人类思维来说至关重要的程

-1-

序—空间转换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单一的临摹所不能完成的,因而应多让幼儿接触观察美丽的大自然及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激发创作灵感,积累创造素材的同时,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等同时也得到了发展。

二、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幼儿产生大胆表现的安全感。

喜欢标新立异是每个幼儿的行为特征,每个幼儿内心其实都有创作的欲望。但这种欲望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与尊重,幼儿才不会但心因“出差错”而受到指责,才会有别出心裁的创作表现。传统的教育成人干预过多,幼儿想象力受到严重的束缚。

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切不可作“像”与“不像”,应该鼓励肯定为主,避免盲目否定。教师应多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而不只是看作品效果,应敏感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科学的引导,呵护幼儿创作的种子萌芽成长。因此,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环境气氛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前提。

三、在启发式的教育中渗透必要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促进幼儿的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幼儿有了想象的翅膀,创作的灵感,并要把这种想象与创造用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的。如果一个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孩子,他想表现的东西因为技能 -2-

太差表现不出来,那么他的创作热情和信心会受到挫伤。因此,对幼儿进行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改变传统僵化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启发、提示、鼓励等教学方法,尽量少给幼儿提供模仿的范例,若必须用范例,所用的范画(或范例)既要能指导技能技巧的获得,又要能启迪想象力。在教给幼儿技能技巧的过程中,让幼儿有创作“自由画”的机会,并为他们提供各种材料、工具,让幼儿自由选择表现手法,在构思上要多鼓励那些独特的想象和创造。对于一些能力相对差的幼儿,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帮助,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创作的快意,

从而提高创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指导策略及环境创设都有密切的关系,作为教师,要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掘幼儿的创作潜能,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在潜移默化、循序渐化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新意识,创造能力。

8、在情景教学中班幼儿绘画教学初探(2)

幼儿对自己或别人的作品的评价,也就是用自评和互评两种方法来提高幼儿评价能力和审美各种意识。 三、遵循的原则;

1、审美性原则: 把握幼儿审美特点,引导他们捕捉生活中事物的特征,激起审美热情,形成美的意象,使对美的追求成为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在力,并贯穿于观察、欣赏、创作的各个环节。审美性在美术教育中特别重视,主要旨在增强其独创性,发展创造美的能力

2、积极性原则: 把幼儿作为美术活动的主体,引起和保持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主动的态度。使它们热忱投入美术活动,情感与智力各个方面活跃起来,各种潜能充分发挥,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喜爱美术,乐于从事美术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萌芽中的兴趣,保持、引导、发展它。并有意识地向幼儿展示新的领域,开阔视野,提出新的美术活动形式和方法。

3、发展性原则: 幼儿美术能力是有规律地由低到高呈阶段性发展的。必须按照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实施美术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对每一个幼儿的当前水平和经过努力可到达的水平胸中有数。并采用新的方法、内容和形式,使幼儿在不断尝试、探索之中提高自身的美术能力和素质。

4、创造性原则:创造首先是一个过程,它又是美术的根本特点,对幼儿来说就是要"自己想,自己做。"在绘画活动中,幼儿用线条、图形和色彩等,将自己头脑中的经验、印象和情感转化为美术形象。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能诱导幼儿进人创造的过程,使幼儿学会观察并表现出来。 ①具有主体性:要保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引导、启发、鼓励幼儿创造新异的作品,勇于探索和尝试。 ②具有操作性:要注重实际动手,让幼儿随时去动手实现他们的创造愿望。

5、差异性原则:针对各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的不同,幼儿的美术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要考虑到个体差异性,对此需创造条件,给予不同,使他们得以发挥。在同样的教育要求下,要考虑要到每个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的潜能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发展自己。 四、课题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

l、基础现状调查: 从全国120名中班幼儿意愿画《秋天》的实验调查、分析得出:幼儿的绘画技能和表现水平表现基本处于同位。普遍存在:作品缺乏新意,所表现的都是教师以前示范教学过的内容(如同类型的树、花、鸟等),幼儿的思维局限于所学的知识、缺乏想象力的创造力。

2、确立实验班: 从全园中,确立中三班(37名幼儿)为实验班,中二班(37名幼儿)为平行班,进行一学年的实践探索。

(二)实验阶段

(l)学会观察: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幼儿认识、理解、创作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幼儿绘画能力的关键。观察是引导幼儿去"发现、挖掘美",是绘画活动的基础。 首先,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只有引起幼儿的兴趣,才能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利用周围生活和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吸引幼儿的注意,以引起幼儿观察的愿望和兴趣。例:有一次在室内活动时,突然下大雨了,幼儿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过去,有的还甚至嚷起来:"下雨啦!"我说:"你们想看雨吗?""想"幼儿的回答声高出平时好几倍。于是我带着

《规程》对美育(包括美术教育)也明确提出"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并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因此我按照幼儿绘画发展规律和实验调出分析的结果,并以《规程》为指示,对中班幼儿绘画教法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手法,并把幼儿绘画活动贯穿于游戏中,通过幼儿主动参与,并摸索绘画的技能技巧,发展幼儿美术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的画成为真正的"儿童画"。本课题主要从绘画教法的改革方面着手,在幼儿发现、感受、表现美的过程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也就是使幼儿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绘画创作、表现能力和评价作品能力。

第一阶段中,我设计以通阶段性发展的。必须按照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实施美术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对每一个幼儿的当前水平和经过努力可到达的水平胸中有数。并采用新的方法、内容和形式,使幼儿在不断尝试、探索之中提高自身的美术能力和素质。过对比观察法观察实物(如欣赏生活中的大自然、美术作品等),用对话法引导幼儿欣赏故事、音乐。诗歌等,让幼儿在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的同时,提高观察和欣赏的能力。

第二阶段是设计通过多种绘画教法(如写生画、简笔画、意识画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积极进行创作构思,让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启发引导他们把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画出来。

第三阶段中,通过幼儿对自己或别人的作品的评价,也就是用自评和互评两种方法来提高幼儿评价能力和审美各种意识。

三、遵循的原则;

1、审美性原则: 把握幼儿审美特点,引导他们捕捉生活中事物的特征,激起审美热情,形成美的意象,使对美的追求成为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在力,并贯穿于观察、欣赏、创作的各个环节。审美性在美术教育中特别重视,主要旨在增强其独创性,发展创造美的能力。

2、积极性原则: 把幼儿作为美术活动的主体,引起和保持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主动的态度。使它们热忱投入美术活动,情感与智力各个方面活跃起来,各种潜能充分发挥,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喜爱美术,乐于从事美术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萌芽中的兴趣,保持、引导、发展它。并有意识地向幼儿展示新的领域,开阔视野,提出新的美术活动形式和方法。

3、发展性原则: 幼儿美术能力是有规律地由低到高呈阶段性发展的。必须按照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实施美术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对每一个幼儿的当前水平和经过努力可到达的水平胸中有数。并采用新的方法、内容和形式,使幼儿在不断尝试、探索之中提高自身的美术能力和素质。

4、创造性原则:创造首先是一个过程,它又是美术的根本特点,对幼儿来说就是要"自己想,自己做。"在绘画活动中,幼儿用线条、图形和色彩等,将自己头脑中的经验、印象和情感转化为美术形象。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能诱导幼儿进人创造的过程,使幼儿学会观察并表现出来。

①具有主体性:要保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引导、启发、鼓励幼儿创造新异的作品,勇于探索和尝试。

②具有操作性:要注重实际动手,让幼儿随时去动手实现他们的创造愿望。

5、差异性原则:针对各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的不同,幼儿的美术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要考虑到个体差异性,对此需创造条件,,使他们得以发挥。在同样的教育要

求下,他们在说话……阳光照在身上很温暖……许多绿色的树……水……真舒服……"通过这样的感受,提高审美能力。

2、绘画创作阶段:此阶段是幼儿绘画技能练习和绘画表现相结合的阶段,是相辅相成的。按发现美到理解、感受美到表现美的过程,也就是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组织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创作活动。

(1)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构思。大班幼儿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经验和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教师充分引导幼儿联想起已往的知识经验,指导他们确立创作形象,在脑子里构成一幅画,并会用语言表达出来。例:画故事《龟兔赛跑》,教师先引导幼儿熟悉故事的内容情节,再让他们边欣赏故事,边闭上眼睛想象一幅幅画。故事中形象鲜明,情节有趣,兔子和乌龟又是幼儿日常物理学中感知过的,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积极展开思维活动,有的按照故事情节设想画面(如兔子睡觉、做梦。比赛场面等);有的着重按人物情绪设想(如兔子不高兴的表情等),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不同的构思,使绘画内容和形象更为丰富。

(2)绘画实践阶段 就是要让幼儿把自己所构思的画面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一个绘画技能练习和表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所想的不一定能完全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以便使幼儿的练习和表现更进一步。首先,不同能力的幼儿应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不断了解、观察幼儿,起充分的指导作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作画,成人不应强加绘画内容。例:画《活动人》,即请幼儿根据人的动作表演而作画,整个活动没有教师示范讲解,也没有统一的绘画技能要求,而是让幼儿在直接观察感受后进行创作活动,并对不同的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绘画要求。 其次,为幼儿提供大量绘画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和材料。工具的变化,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除蜡笔、水彩笔外,还可以用棉签、竹签、纸团、树叶、粉笔、毛线等材料作为幼儿的绘画工具,让幼儿学习选择利用这些工具来绘画,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幼儿对绘画技能的掌握更快,更能表现出幼儿自己作品的特色来。例:在故事画《大家都爱这个家》中,我提供各色挂历纸、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毛笔等,让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进行作画,结果幼儿有的选择水彩画,有的选择蜡笔画,还有的是剪贴画、水粉蜡笔画等,画法不一,内容却很丰富,各有特色。再次,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来看,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对幼儿主体性的积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采用手指画。脚印画、简笔画、写生画、意识画、印画等多种新颖教学手法,让幼儿更有兴趣的参与活动。例:在一次手指画教学中,我带幼儿到一块大沙地上用手指随意作画,幼儿不受画纸的限制,可以无拘无束的画,提高了大胆作画的能力。在活动中,幼儿还创造了许多以前未学过的新形象。在老师的"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画?怎样完成一幅很大的画"的启发下,幼儿就随手捡了枯树枝、石块、小棒等废物几个人商商量量地画了,使幼儿的兴趣性明显增强,并培养了互相合作精神。又例:在《画音乐》中让幼儿听一段音乐(如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在完整欣赏几遍后,引导幼儿体验感受作品的美。让幼儿闭上眼睛,耳听音乐,跟着教师想象:"哇,这里的景色好美呀……听!是谁在唱歌?……我很高兴!……"等,让幼儿充分体验,并鼓励幼儿用绘画语言来表现自己独特的感受。幼儿凭自己的主观感受、情绪体验无拘无束地绘画,不同幼儿所表现的画面内容和形式明显的不同,富有个性特色,如有的用冷暖色、线条或抽象图案来表现,有的则结合日常生活内容来表现等。

3、评价作品阶段:幼儿的绘画能力发展过程循环往复,不断向前的过程,评价作品是幼儿重新发现美的阶段,并且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提高阶段。当幼儿经过一番努力,独立做出一幅画以后,渴望得到他人对他的肯定和赞评,因此评价幼儿的作品将对幼儿以后的学习积极性、审美意识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作用。

评价幼儿的作品,我主要从幼儿自评和互评两方面着手的:

(1)幼儿自评: 就是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思。教师要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和想法,只有当幼儿的讲述遇到困难时,教师才可以适当指导。例在《画音乐》的讲评中,有的幼儿用抽象的图案或冷暖色块、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幼儿一时难以表述,教师可引导他说:"你用的这种颜色是冷的还是暖的?感觉怎样?""这些线条起伏真大,一会儿上一会下,好像谁在跳舞?"等,逐步让幼儿学会讲述自己的感受。

(2)幼儿互评、欣赏: 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欣赏别人的作品,了解别人作品的内容,并从中体验到美感,提高幼儿评价能力和审美意识,因为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所感受、理解,这是一个能动过程。例:在简笔画《鸭子》中,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用学习一笔画的方法画了鸭子的动态,虽然幼儿画得不工整,但画的姿态不一,稚趣可爱。幼儿互相观看,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并讲讲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如幼儿说:"他画的鸭子在睡觉"、"我最喜欢那只在跑的鸭子"、"那只鸭子只有一条腿"等,有时幼儿的评价并不正确或表面化,教师可引导幼儿从画面的布置、颜色的搭配、形象的表现等方面来评价作品,这样既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

五、实验效果

(一)幼儿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通过一学年的实践证明,对大班幼儿所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是可行,也是必要的。与平行班对照,在同要求的作品中,平行班幼儿的作品缺乏想象力,"老师没教过,我不会画"的现象依然存在。而在实验班中,幼儿能大胆参与绘画活动,画面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富创造性,作品极具幼儿个性特点,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二)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和品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l、观察力和欣赏能力的发展。实验班与平等班对比,实验班的幼儿观察和欣赏能力发展较快。幼儿在日常生活会仔细观察各种事物,并从中体验到美感。如自然角的种子什么时候发芽,花瓣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等,幼儿会很欣喜地把看到的东西告诉老师和同伴。

2、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由于幼儿作画中不受示范的约束,幼儿有充分。大胆想象的自由,使创造性思维发展很快。如看到一个圆形,他们能把它想象成30种以上的东西,思维非常活跃。

3、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性增强,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通过教学实验,采用新的教法后,以幼儿为活动主体,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感受和体验,不限制幼儿的作画方法和内容,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功趣,使幼儿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4、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个性得到发展 采用新教法,使幼儿作品不受到约束,没有对与不对,好与不好之分,教师正面鼓励幼儿,肯定他们的作品,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原绘画能力较差的幼儿不但能大胆作画,且绘画技能也迅速提高了,"老师,我不会画"的现象再也不存在了。另外,在教学中对不同的幼儿提不同的要求,且用多样性的表现手法、材料和工具,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作画方式和内容,促使每个幼儿的个性得到发展。

5、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教学实践中,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评价作品,使幼儿在这些主动学习过程中,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幼儿就更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或见解,并且有"自造新词"现象,表现了幼儿的创造性行为在幼儿言语发展上的体现。 6、提高幼儿美术技能和表现能力。 实施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后,使幼儿充分体验、感受到事物的美。幼儿在美的事物的刺激下,自觉参与美术技能学

习,主动去表现美,提高了幼儿美术技能和表现能力,更好地完成了美术教育的任务。

六、几点体会: 经过为期一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事实证明,新教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但也同时深深体会到:

1、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的重要性: 从新的教法实施情况来看,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占重要位置,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容忽视。教师要起到充分引导作用,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这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的兴趣性和教学效果。

2、教学实践探索,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我深深体会到,教学实践探索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而且使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机。密切的组合,同时也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并且经过实践的辛苦探索,培养了教师的刻苦耐劳精神和良好师德的形成。

3、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要向幼儿园教师、家长宣传美术教育的任务,正确认识绘画教育的作用,纠正重技 难,持之以恒,对新的教学方法作继续探索能传授观念,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使大 和研究,使之为幼儿绘画教学改革揭开崭新班幼儿绘画教学教法取得家园一致性,达到的一页,并成为促使幼儿更符合新世纪需要最佳效果。的儿童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存在的问题:

(1)在实践探索中,教学的持续性和系统性不够。影响了有些活动(如画音乐、画心情等)开展后的效果。

(2)没有在全园展开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取得的实践成果还不够显著。

(3)理论指导水平不够和实践中师资的的不够,还有待于解决。 总之,克眼"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困难,持之以恒,对新的教学方法作继续探索和研究,使之为幼儿绘画教学改革揭开崭新的一页,并成为促使幼儿更符合新世纪需要的儿童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