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读本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读本》

序 言

于永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我是坚决主张读国学经典的。原因很简单——我从小学到师范学校缺了这一课。等到有条件学了,年龄又大了。但我还是努力地学着,使劲地背着,尽力地践行着。刚跨进国学经典的大门,便发现我们的老祖宗真的了不起!老祖宗的思想,老祖宗的智慧真是无与伦比!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不能再让我们的学生缺失读国学经典这一课了!数典忘祖,不学中华经典,不懂孔子,不让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老师的就失职了。

千万不要以为国学经典是“老古董”。不!它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上个世纪末,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总结道:人类要解决二十一世纪面临的问题,就要到东方孔老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就说《三字经》吧,早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学习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三位韩国学者到中央教科所考察我国的《三字经》教学情况,那时,我们的人竟“无可奉告”!

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它是中华民族的立世之本。读国学经典,能提升我们的境界,安顿我们的心灵,锻造我们高尚的人格,使我们获得无限的智慧!《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读本》,是大学教授和特级教师、教材专家联合打造的经典读本,也是一线国学教育成果的结晶,对小学国学教育的开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幼学如漆。学习经典要从小开始。小学阶段是记忆力最强的时期,是学语言的最佳期。广大少年儿童千万不要错过这个黄金期!

那么,怎样学习国学经典呢?要在老师(或家长)的引导下去学。先要粗知大意。粗知大意就是不求甚解。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同学们要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只要多读(朗读),就能背下来。而且,记忆力是可以锻炼的,越背越会背,越背越快。一篇古文,开始,可能需要一个星期才能背下来;过一段时间,一篇同样长的古文可能只要三天就背下来了。虽说“幼学如漆”——小时候背的东西记忆得牢固,但还要“学而时习之”,经常念念,以求牢记。总之,先背下来再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同学们一定会慢慢消化它,逐步理解它,使它成为灵魂的一部分。

当然,背诵要量力而行,有所选择。在这方面,可以听听老师的意见。要由短到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背得快的人,可以多背些。巴金小时候能背诵《古文观止》,茅盾能背《红楼梦》,杨振宁十七岁出国深造前夕,父亲让他利用一个寒假的时间,背会了《孟子》。而背得慢的人,可以放慢速度,减少篇目。“一刀切”,任何时候都是错误的。

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就是说一个人真正从各方面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真正改变自己,必须读书,必须多读文化典籍。著名学者、教育家陶继新先生说:“文化就是以文化人,经典文化如果内化到我们个体的心里,外化出来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可以改变我们的话语方式、思维方式,甚至言行举止,以至于心灵状态。”

同学们,亲近经典文化吧!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立世之本!

《弟子规》 16开 全彩印刷

《三字经》 16开 全彩印刷

《千字文》 16开 全彩印刷

《百家姓》 16开 全彩印刷

《增广贤文》 16开 全彩印刷

《论语》 16开 全彩印刷

《大学中庸》 16开 全彩印刷

《三十六计》 16开 全彩印刷

《笠翁对韵》 16开 全彩印刷

《声律启蒙》 16开 全彩印刷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国学经典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国学经典教育

三年级 柴艳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还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现在本人就将在语文课上如何进行国学教育及一些浅显的见解总结如下:

一、利用汉字激趣.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欣赏汉字之美,可以说是学国学的基础。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特别是小学启蒙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孩子们走近我们的汉字,让他们体会汉字的神奇与美丽。一个汉字就是一部简易的历史。汉字,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在识字教学中,可通过班班通演绎汉字演变过程,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到小篆、隶书,再到现今的宋体。如“门”字的甲骨文“”很像两扇门的样子,指的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这样不仅从形体的变化,而且到文字意义的认识,都给学生一个具体形象的印象,寓教于乐。汉字教学还要抓会意字、形声字,从造字的意义着手,解释字义,这样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学”字,上面两边是两只手,表示合力办学;中间是金“爻”,表示读音;下边是个房子,房子里有个“子”,表示教孩子读书。所以,“学”本来意思是学习,引申为学校。另外,

还可以科学地安排书法、古诗等传统文化进入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针对现在电脑、手机流行,让学生写好字,书写姿势端正、字体工整。老师面临着重大的责任和压力。写字教学中可融入书法教学,因为汉字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美,教学中每周都有一节写字课,进行写字教学,要求学生写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等规范。这样孩子对字的字形,演变等都有了了解和练习。

二、诗词吟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诵读诗词的重要作用。在诵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在逐渐提高。小学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萌芽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国学诗词进行启蒙教育,讲授传统美德,让学生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国学和古诗词,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可以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让学生懂得小时候不好好学习,珍惜时间,到老了,将一事无成。从《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中,让学生懂得孝敬,礼仪,明白做人的道理;从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学生懂得了爱国和奉献;从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学生明白了为了崇高的理想而坚持不懈的追求态度;从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更让学生树立了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

奉献的远大抱负。可见,在声情并茂的经典诵读中,让学生轻松记住了一生受用的仁、义、礼、智、信。

三、成语故事熏陶.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这是孩子的共性。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粒明珠。正确地使用它,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很多成语本身就是一个绝美的故事。能给学生以知识、以启迪、以思索、以告诫,给学生讲故事,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国学故事,如成语故事《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自相矛盾》《闻鸡起舞》等,在课堂中开展以成语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听、说、读、写、记、演等形式的综合性语文训练活动,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如“任重道远”成语解释: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教师在课堂中可这样说这个成语故事:曾子的学生问曾子:“读书人应该怎样做人?”曾子回答“:必须刚强而且有毅力!因为读书人要励志治理天下,这任务非常重大,道路非常遥远。我们要为实现这个目标奋斗终生———正可谓任重道远!”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由教师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感到国学故事的无限精彩,对成语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从而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最后,由学生合作表演成语故事,他们积极性很高,表演欲望强烈。表演的过程正是对成语的理解过程,这样不但展示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且锻炼了提高了他们的理解能力。

四、利用晨读时间.

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学校每天都有半小时的读书要求,我就极力要求,学生们尽量读《唐诗三百首》、《古诗新解》、《宋词》、《古代民间故事》《古代文言小故事》《小学生必背80首唐诗》、《古代名言录》、《成语故事》等许多的书籍。让孩子们徜徉在古诗文化的海洋里,尽情享受国学文化的魅力。这样既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便悄无声息的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历史文化,渗透国学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四有”接班人,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又是何乐而不为的一件事情呢!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小学语文教学只有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在文化传承的宏伟事业中有所作为。让我们在教学中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依托积淀千年的华夏文化,努力塑造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使之能真正站在“五千年文化历史巨人”的肩上开拓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