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六必选案例分析

模块六必选案例分析

1、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参与评价的主体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参与评价的主体有教师、学生、家长;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长学生之间联系紧密,相互了解,评价由单向转为多向,从而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情况等进行评估,能更加客观、公正。

2、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使用了哪些评价工具?

答:在杨教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主要使用了表格量规、调查表和档案袋评价工具,档案袋中的内容包括了:进步卡、阶段评价卡、期末终结性评价卡。每张卡都有三种形式,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由学生家长协助完成的《学期初的观察记录表》、《每月的月评表》、《学期末的终结性评价表》。在上述评价卡、表的设计中,根据学生、家长的情况进行了量规设计。

3、你认为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体现了教学评价设计的哪些原则?

答:1)、目标性原则(体现了老师的期望);2)、关联性原则(追求不同评价方式的互补);3)、过程与结果统一原则(教学的结果和教学的过程同时兼顾);4)、客观性原则(测量的标准、方法、主体的多样性);5)、整体性原则(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6)、指导性原则(体现在指导学生对学习档案袋中的内容进行反思)。

4、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的哪些理念?

答: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体现了新课件评价的核心理念: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1)评价的目的——促进学生发展,实现自身价值;(2)评价的内容——综合化,杨老师重视学生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家长完成的三个表中);

(3)评价的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4)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如进步卡、阶段评价卡、期末终结性评价卡。每张卡都有三种形式,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由学生家长协助完成的《学期初的观察记录表》、《每月的月评表》、《学期末的终结性评价表》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5)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建立了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品等进行评估,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5、你如何看待杨老师设计的教学评价方案?你认为有哪些优点和待改进的地方?

答:1)我认为杨老师设计的教学评价方案很好;2)优点:把握了新课程评价的核心理念,注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把评价方式多元化,强调被评价者成

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确定了评价要素,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具体要求。本评价能本着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原则,并设计了档案袋;3)改进:我觉得杨老师的评价设计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方面有待改进,如在学生的评价卡、表上描述评价的具体不详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流于形式。

 

第二篇:模块八可选《去春游吧!》案例分析

模块八可选《去春游吧!》案例分析

1.程老师选择了春游方案作为《百分数的应用》的问题情境,这个问题情境具备哪些特征?

答:程老师选择了春游方案作为《百分数的应用》的问题情境,这个问题情境具备以下特征:

(1)问题来自我们的生活实际,即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春游方案促进了目前需要解决的《百分数的应用》问题的解决;

(2)“春游方案”这个问题具有开放的、真实的特征,无论从公交车的选择,还是从游艺项目的规划,学生有自主挑选和组合的时机。

(3)“春游方案”问题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激发了学生的动机,鼓励了他们去探索;

(4)随着“春游方案”问题的解决,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很好地对知识、推理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促进了他们的预测和判断,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2.对于程老师把资料搜集好呈现给学生的作法(比如,直接呈现某公园的门票信息,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您有什么看法?如果您是程老师,您会怎么做?

答:程教师的做法是可以的,他是基于“课时有限”而自己去收集相关信息。由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相对来说还不是很高,加上时间、安全、信息的有效性等方面原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也是教师作为合作者、促进者应该做的事情。如果我是程老师(假设),我可能先让学生提供他们的有效信息,不断补充,随后再总结,最后呈现,当然要安排合理时间,不能影响本节重点。

3.程老师最后把学生的春游方案提交给年级组长,你怎样看待这一举动?

答:我认为,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向年级组长汇报教学成果是可以的。其次,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会提出成人无法想到的问题解决方案。再者,学生春游,学生作主,体现了学生是学校的主人的学生观,也是一个学校民主程度的具体体现。同时能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体会学以致用的成就,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4.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一个有效的问题必须具备哪些特征?

答: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一个有效的问题必须具备哪些特征:

(1)选题应具有可操作性 ,能引入所学知识。(2)选题应该具有开放性 ,结构不是很合理,有讨论的余地。(3)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能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很好地对知识、推理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4)选题应联系实际,能够激发了学生的动机。

5.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教师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

答:(1)教师要对问题解决的目标与学生形成共同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如“通过这个问题你想学到什么?”这类问题来激发起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参照该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监察小组的进步情况,及时纠偏,或提醒学生看是否需要调整目标。

(2)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动手。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提供相关信息,同时也可以提出一些反思性问题,比如,让学生解释为什么他认为这种方法是好的,或者在解决问题时为什么会需要某方面的信息。

(3)教师要支持学生互动。比如,问学生是否该把某些概念列在他们的学习要点中。随着学习的进行,学生能更多地管理他们的学习要点,教师要给与他们充分自由。总之教师的角色是倡导者,合作者,促进者,信息咨询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