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民乐县十二五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

张掖市民乐县“十二五”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

根据《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的文件精神要求,为科学编制我县“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推动我县文物事业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特制定我县文物保护“十二五”规划。

一、文物保护单位概况

(一)基本情况

民乐县现有博物馆一座,藏文物8815件,其中珍贵文物154件,中心库房2个150平方米,不可移动136处(“三普”后的数据),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5处。馆藏的八千余件文物,时间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迄近现代,尤以四坝文化和汉代陶器蔚为大观。藏品门类繁多,涵括陶瓷、书画、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牙角等,藏品中有大量的稀世珍品。馆藏的116幅水陆画,时代从明初到清代,质地有绢、布本两种,画面工笔重彩,用金银粉、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颜料绘就,颜色至今仍鲜亮如故,对研究中国宗教文化、绘画艺术、民俗信仰、服饰装潢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十一五”期间,全县文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全面完成了民乐县“十一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各项任务,加大保护力度,充分发挥文物主管部门和文博单位的职能作用,使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形成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1.田野文物保护情况

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部,历史悠久,人文发达,现存野外文物136处。国保单位2处,省保9处,县保125处。由于我县文物分布点多、面广,民乐县博物馆作为县内文保单位的保护管理机构,始终把保护国家文物安全视为天职。目前我县已形成了县文化文物出版局督检,县博物馆巡查,村文保员看护的三级网络保护体系,实行文化文物出版局每季度检查1次,博物馆每月检查1次,并每周同文保员电话联系1次的管理制度。有效地遏制了文物被盗案件的发生。“十一五”其间,先后破获3起盗掘古墓案,妥善解决了3起在墓群保护范围内扩推耕地,破坏墓群的事件,震慑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遏制了附近村民对文物保护区的“蚕食”,确保了文保单位的安全。

20xx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县上组建了以博物馆专业技术骨干为主重要力量的文物普查工作队。博物馆举办了民乐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培训班,对文物普查工作队员、全县各乡镇文化专干、文保员进行了培训,制定了民乐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目前全县文物普查工作正在按计划顺利进行。

在近几年的文物保护工作中,成立了文物保护所2处,县博物馆组织专业人员编制了县域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记录档案,树立了20多处重要文物点的保护标志,制作保护界桩150多条,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逐步完善了“四有”工作。

2.积极创新,加大博物馆建设工作力度

民乐县博物馆于成立于19xx年,现有在岗人员13名,其中:其中有中级职称的2名,初级职称的2名。20xx年上级文物部门投入资金55万元,地方自筹资金35万元对博物 馆进行了维修改造,做了“民乐县历史文物展”、“水陆画展”2个固定展厅;上级文物部门投入8万元,地方自筹资金12万元对博物馆展厅、文物库房架设了监控监控设施一套,博物馆将于20xx年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结合县博物馆的建设,我们进一步加大了文物征集力度。积极筹措文物征集费,有计划、有重点地抢救征集了一批珍贵文物,5年来共征集文物近百件。

(三)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保护资金短缺。由于20xx年10月25日,我县遭遇6.1级强烈地震,好多文物受损,特别是古建筑受损严重,如省保单位上花园戏台、四家魁星楼均发生倾斜,面临倒坍的危险。虽

然政府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但仍难以满足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动员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环境尚未形成,以国家保护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机制未能建立。

资金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使得博物馆在建设、征集、陈列、展览等主要功能方面工作难以开展。由于资金短缺,一些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维护、基础性工作及抢救性保护工作难以开展,致使一些文物遗址年久失修。

2.文物古迹保存环境有待改善。在硬环境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十一·五”期间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开垦荒地和违章建筑的现象比较突出,严重破坏了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环境风貌。

3.文物古迹保护各项基础工作仍很薄弱。文物的登记建档工作还不够完备,“四有”工作尚未完成,仍有相当数量的文物保护单位没有制定专项保护规划,一些文物保护单位的安防设施,文物的保存设备尚不完善。

4.文物古迹保护专业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现有文博队伍在数量、质量上,仍不能适应文物事业发展的需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才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够合理,特别是文物保护、修复、研究方面的人才缺乏。

二、“十二五”文物保护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以文物保护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为目的,积极探讨提升文物工作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率的有效途径,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强”四有”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做到文物事业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两促进、两提高。

(二)总体发展目标

通过积极争引项目,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文物保护机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强化管理和专业人员培养等措施,以改善文物保存环境为着力点,以博物馆新建、库房改扩建和安全设施建设及大型古遗址(含古建筑群)的管理用房和环境整治、安防消防建设为重点,进行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争取到20xx年,能够初步解决馆藏文物保存、古遗址保护的薄弱环节,使文物保存环境有一个较大的改观,尽可能降低文物的损毁程度,提高文物保护水平。

(三)“十二五”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

1.民乐县博物馆展示提升

民乐县博物馆于19xx年1月成立,有两个在19xx年制作的固定陈列室,展出文物180件,展线长度140米,展柜均系80年代制作。自开放以来,只对少量展品作过调整,展示服务水平较低,难以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博物馆原有陈列一直以文物藏品为中心,主要注重藏品的安全性,加之展览规模小,受益面狭窄,形式设计和展示手段落后,发挥不了文物的应有价值,致使服务功能不完善,服务面狭窄,影响了观众的观赏兴趣,使本来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展览变得呆板而疏远了观众。

“十二五”期间,对我县博物馆展览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具体为:在内容上,对展品作大幅度的调整,增加和完善原陈列大纲内容;在形式上,改变参观线路,重新进行形式设计,以突现本县文物特色的艺术魅力为提升主题,为观众提供一个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展品丰富,主题突出,文物精品内涵深刻,容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精品展览;在服务上,增加和改造博物馆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组织流动展览,送展到农村,普及文物法规,提高群众保护文物的法律意识,让人民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展览提升共需资金300万元,申请中央资金投入24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60万元。

2.民乐县博物馆馆舍维修

民乐县博物馆有馆藏文物8815件,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经费十分困难。19xx年县上修建了文化中心大楼,博物馆设在三、四楼,有了库房、展厅、陈列室。但内部设施简陋,缺少柜架、襄匣等,使诸多文物无法存放,消防、技防设施也不齐全,文物藏品的安全始终没有保障。特别是20xx年“10·25”强烈地震后,整个博物馆受损严重,库房、展厅尤为严重,多处裂缝,屋顶渗漏,对馆藏文物安全威胁较大。虽经局部加固维修,仍难达到文物保存和展出要求。

“十二五”期间,拟对博物馆馆舍进行加固维修,规划加固维修展厅、库房及博物馆顶部防水处理。维修面积2000平方米,按当地每平方米造价2000元计算,共需资金400万元,申请中央资金投入32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80万元。

3.民乐县博物馆保存环境达标

民乐县年内最高气温在34℃,最低气温在-11.5℃,昼夜温差在14℃,平均相对湿度相差54,因环境造成文物不同程度受损,虽经专家对部分文物进行了技术保护和维修,但库房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保存条件未得到根本改善,不久后修复过的文物又“旧病复发”,文物保存条件达不到《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试行规范》和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

“十二五”期间,计划改善文物保存环境,使文物保存环境基本达标。主要是对文物库房250平方米范围进行标准化改造,包括空气调节、温度、湿度控制系统、有害气体监测、柜架囊匣和消防报警系统等内容。通过项目实施,使博物馆文物库房的文物保存条件基本达到《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试行规范》的要求。该项目改造面积250平方米,按当地每平方米造价3000元计算,共需资金75万元,申请中央资金投入6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15万元。

4.八卦营城址保护规划编制

八卦营城址是国务院于20xx年5月25日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座北面南,规模宏大,城防结构复杂,由外城、内城、宫城三部分组成。外城平面呈“回”字形,南北长690米,东西宽594米,面积41万平方米合615亩。城垣基宽14米,顶宽5米,残高4米。内城置于外城之中,南北长354米,东西宽310米,面积11万平方米合165亩,城垣基宽10米,残高2米。内外城各设护城河一道,南垣正中辟门。内城中部置宫城,宫城内筑40米×40米×5立方米的夯土台,面积近1600平方米,俗称“紫英台”。城西部被南来的童子坝河冲断,在其断面内和城内地表遗存大量的汉代陶片,砖瓦残块,城内出土汉代铁犁、五铢钱、大板瓦、陶器残件、和石磨残块等。城址东北300米处有一座40米×50米×5立方米的高台,俗称“点将台”。

“十二五”期间,计划对八卦营城址保护规划编制:

4.1对八卦营城址进行科学的价值定位,并分析现存问题;

4.2界定保护区划,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

4.3制定保护措施,策划相应的文物保护工程;

4.4编制环境规划,整治环境效果;

4.5制定展示规划,组织展示路线,策划展陈布局;

4.6编制基础设施规划,组织科学、合理的安防、消防、环境卫生等设施;

4.7编制管理规划,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以后的世遗管理提供依据;

4.8制定规划分期,并提出近中期的投资估算。

该项目经概算共需资金85.2万元,申请中央资金投入68.2万元,地方自筹资金17万元。

5.八卦营城址保护设施建设

八卦营城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八卦营城址城西部被南来的童子坝河多次冲断,一到每年的盛夏雨季,河水暴涨,仍然冲刷着河东岸,“点将台”有被冲垮的危险。虽然古城遗址和八卦墓群有文保员看护,但离村子较远,在深夜时,有时会有盗贼行动。

“十二五”期间,计划在遗址保护区新建文物保护管理用房一处400平方米,专门对八卦古

城遗址和八卦墓群的文物进行保护,并用围栏围圈城址,设置保护区界桩、界碑。该保护经概算共需资金141.85万元,申请中央资金投入113.48万元,地方自筹资金28.37万元。

6.八卦营墓群保护维修工程

民乐县八卦营墓群,面积约20万平方米,有券顶砖室墓、壁画墓、土室墓、瓮棺、钱棺等。出土文物有陶灶、陶杯、铜镜、钱币、木马、汉印等诸多,文物藏量很大,现馆藏的一级文物“一刀平五千”等都是该墓群出土的,19xx年11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盗掘古墓歪风盛行,八卦营墓群深受其害,经过现场调查,暂发现有10座墓葬有保存完整的汉晋壁画,估计还有很多未发现的墓室壁画。19xx年春,市文物专家协助博物馆,对其中3座墓室进行了清理记录。发现1号墓室四壁均绘有壁画,依次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下部绘有水波、山峦、兵器等,2号墓绘有女娲、金乌、玉兔。3号墓绘有北斗七星、山峰树木、独角兽等。此3座墓壁画风格略同,墓壁平滑、上涂刷白粉,然后用墨线勾绘,丹砂、土红、石青着色,绘画技法上运用中国传统线描手法、构图随意简练、用笔流畅自如。所有墓室壁画是不可多得的绘画艺术宝库。

“十二五”期间计划加固墓室15座,修复已盗墓葬的墓室壁画10座。概算资金:95万元。申请中央资金投入76万元,地方自筹资金19万元。

7.八卦营墓群环境风貌保护

民乐县八卦营墓群19xx年11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20万平方米,。出土文物有陶灶、陶杯、铜镜、钱币、木马、汉印等诸多,文物藏量很大,现馆藏的一级文物“一刀平五千”等都是该墓群出土的,近年来盗掘古墓歪风盛行,八卦营墓群深受其害,经过现场调查,暂发现有10座墓葬有保存完整的汉晋壁画,估计还有很多未发现的墓室壁画,这些墓室壁画是不可多得的绘画艺术宝库。

“十二五”期间计划对八卦营墓群环境风貌保护,修建八卦营墓群管理用房一座200平方米,每平方米2000元,计40万元;将墓群用围栏围护起来,使用防护网6000米,每延米100元,计60万元;引水管道1000米,需资金40万元;该保护项目共需资金140万元,申请中央资金投入112万元,地方自筹资金28万元。

8.东灰山遗址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东灰山遗址是由堆积较厚的灰土层形成的荒丘,群众称为灰山子,经考证属青铜时代遗址。19xx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南北长600米,东西宽450米,面积约27万平方米,高约3—4米,地表遗存大量的红、褐色陶片及石器、兽骨,断面文化层厚0.5—1.7米。历年来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等,特别是在遗址中发现的小麦、大麦、粟、高粱等炭化粮粒,对我国农作物种植历史、农业的发展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遗址被东侧的一条水沟冲断,使文化层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工业项目建设日益增多,农民开荒种地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标志碑和四址桩屡屡遭到破坏,严重危及到了文物本体的安全,现急需进行抢救性保护,防止再遭破坏。

“十二五”期间,计划在遗址东侧的水沟内砌长1公里、高1.5米的挡水墙一条、分水闸一座,并砌1.5公里长的支渠一条,设计工程总量900立方米,每立方米2000米,需资金180万元。在遗址四周设置防护网1500米,每米200元,需资金30万元,用来阻止生产生活活动对遗址造成人为破坏;该保护项目共需资金210万元,申请中央资金投入168万元,地方自筹42万元。

9.六坝圆通寺塔防雷系统工程

六坝圆通寺塔于20xx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为砖土木结构,始建于明代,历经几次维修。圆通寺塔离居民住房较近,塔体高出周围建筑,没有一套完整的防雷系统设施,加之民乐为雷电高发地区,一遇雷击,存在重大火灾隐患,急需安装

一套性能先进的防雷系统设备,以防备文物和人身安全。

“十二五”期间,计划在塔周围安装防雷系统一套,系统工程包括:接闪、接地、引下、屏蔽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等。该保护项目经概算勘察、设计费3万,设备器材购置费60万,管线敷设费7万,共需资金70万元,申请中央资金投入56万元,地方自筹资金14万元。

10.六坝圆通寺塔环境风貌保护工程

六坝圆通寺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国家文物局文保函[2003]289号《关于圆通寺塔勘测报告修缮方案的批复》,批准了省文物保护维修研究所制定的维修方案。20xx年,省文物局同意立项对圆通寺塔进行维修,同年3月19日下发了《关于民乐圆通寺塔维修施工方案》的批复。20xx年8月12日开工修缮,历经82天,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修复任务。

圆通寺塔地处在六坝镇六南村居民区,东、南两面都有村民居住,地势低凹,水路不够畅通,常遭雨水损害,直接威胁着塔的安全。此外,塔周围环境破坏严重。除了居民离塔较近,柴草和垃圾堆集在塔附近外,在圆通寺塔东面40米处,有一通讯铁塔,高50多米,此建筑与其不匹配,不仅严重影响了文物的周边环境,还危机到了文物的安全。

“十二五”期间,计划对圆通寺塔周围环境进行保护。按照塔的保护范围(距塔四周50米),四周建设围护栅栏墙500米;新建大门一座,设置遗址区环境气象监测和重点保护区域环境监测系统各1套;拆除保护区内的现代建筑物,清除杂物,硬化塔的保护区;新建圆通寺塔保护管理所一座,派专职人员对圆通寺塔进行看管、护卫。经预算:10.1栅栏墙:500米×500元/米=25万元

10.1遗址环境气象监测系统:3万元

10.2重点保护环境监测系统:5万元

10.3硬化:2100平方米×50元/平方米=10.1万元

10.4管理用房:300平方米×2000元/平方米=60万元

以上保护项目共需资金103.1万元,申请中央资金投入82.48万元,地方自筹资金20.62万元。

11.六坝圆通寺塔安全防范系统工程

六坝圆通寺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历经几次维修。圆通寺塔由于地处六坝镇中心,与集市相邻,周围为民房,环境复杂,加之平时人流密集,目前无任何技防设施,一旦发生事故案件,不能及时发现,将会造成巨大损失,为了确保文物和人身安全,加大安全防范的技术含量,急需安装一套性能先进的安全防范系统设备。

按照《文博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规定》的要求,“十二五”期间,计划安装防盗报警监控系统一套,包括系统工程包括:探测系统、控制系统、传输系统、通讯系统、巡更系统、门禁系统、接地系统。该保护项目经概算勘察、设计费5万,设备器材购置费 25万,管线敷设费 5万,机房装修费及其他费用 5万,共需资金40万元,申请中央资金投入35万元,地方自筹资金5万元。

12.西灰山遗址保护设施建设

西灰山遗址19xx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东西长252米,南北宽约210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属青铜时代遗址,遗址地表为软戈壁,地势平缓。遗址中部有孤立的砂丘。遗址本体有灰土和砂土构成,土质松软。文化层堆积厚度约0.5—2.7米。文化层内发现有炭化麦粒、谷粒、骨针等。地表散布有大量的石器、陶器。石器多为砍砸器,陶器有夹砂彩陶、红陶。彩陶片纹饰除直线、折线纹外,还有网格纹、连弧纹。遗址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价值,又是极为珍贵的从旧石器到青铜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

在遗址西侧有一条干河从南到北穿过,每年雨季到来,泛滥的洪水都对遗址进行着冲刷。同时,由于遗物丰富,价值较高,距离居民地较远,长期被文物犯罪分子觊觎,亟需进行抢救性基础设施建设,防止进一步遭到盗挖。

“十二五”期间,计划在遗址西侧修筑1条长0.8公里,高1.5米的拦河坝。在遗址外围建设管护用房300平方米,包括简易装修和配备简单办公用具;在遗址四周设置防护网1600延长米,阻止生产生活活动对遗址造成人为破坏;

该保护项目经预算:

12.1设计工程量650立方米×2000元/立方米﹦130万元

12.2管护管理用房:300平方米×2000元/平方米=60万元

12.3防护网:1600米×100元/延长米=16万元

以上保护项目共需资金206万元,申请中央资金投入164.8万元,地方自筹资金41.2万元。

以上项目预算资金共1866.15万元,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495.96万元,地方自筹资金370.19万元。

三、保障措施

(一)依法行政。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大力宣传和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政策。在此基础上,尽快出台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相关条例,努力营造规划实施的有利环境。

(二)完善机制。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规定,建立和健全各级文物保护机构和执法监督机制。

(三)加大投入。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相应逐步加大政府对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以政府为主,创新融资渠道,提倡多渠道筹集文物保护经费,努力落实规划项目投资。

(四)加强队伍。

高度重视文物保护专业队伍建设,多渠道、多模式培养和引进文博专业人才。改革用人机制,合理配置,优化结构,不断提高文物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