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学反思

古筝教学反思

篇一:古筝>教学反思

古筝已成为继钢琴之后,学习人数最多的一门乐器。但在其教学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教学中的系统化、规范化方面略显不足。笔者拟从古筝教学和考级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方法。

一、功利心理的影响

由于普遍存在的功利心理的影响,许多音乐>培训机构、音乐教育工作者乃至家长和考生大都为了考级而考级,只关心考级的成绩,不注重学习过程,采取“大跃进”学习方式,盲目跳级,违背了音乐学习的科学规律。培训机构以学员参加考级的通过率作为一种营销手段,鼓励学生跳级等;音乐教师也把学生考级的成绩作为宣传自己教学能力和效果的道具;家长及孩子更是把考级作为炫耀和互相攀比的砝码,有的孩子一年考三级,两年考六级,三年就可以考九级了,教与学一拍即合,成就了考级热的同时,也为我们的古筝教育埋下了一大隐患。每年在考进高校的学生中,号称八级、九级水平的同学,很多四、五级的曲目弹不下来,甚至没弹过,因此有的高校古筝老师宁可要没基础的学生,也不愿意教有基础的却又一知半解的学生。

二、基本功不扎实

为了顺利快速通过考级,有的古筝教师只教学生考级教材中的曲目,更有甚者,每一级就只学考级规定曲目,其它的一概不练,这样长期以来,学生所掌握的也就是每一级教材中的几首乐曲,很多技法都没有掌握好,甚至许多考生在弹奏时手型不准确、坐姿不端正。右手触弦位置不准确,左手不带指甲等,再如古筝演奏中勾、托、抹、撮、吟、滑、揉、按等手法达数十种之多,更不用说快速指序技法和摇指技术;由于演奏技术不过关致使音准、节奏出现较多问题,尤为严重的是因按滑音的技法不准确导致的音准问题,这不但使学生听觉的误差、视唱练耳的水平不足,且更主要是对古筝演奏技术上的影响。比如学生对很多作品的速度把握不准确就是技术能力造成的,慢板的部分好弹一些速度就偏快,快板的部分难弹一些速度却上不去,使整首曲子速度不统一,段落之间的速度变化不符合原作品的要求。

三、缺乏音乐表现力

很多学生在考级中,只会把谱面上的音符弹下来而已,虽然音符弹对了但音乐却没有表现出来。例如《高山流水》没有觅知音的情感,《彝族舞曲》没有舞蹈的律动感;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学生不了解乐曲的文化背景及乐曲中所表达的音乐情境。每个乐曲都有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作曲家想要表达的内容,很多作品都有>故事情节或情景画面,要想真正演奏好一首作品就要深入了解每个曲子背后的故事,因为每一首的音乐作品都凝聚着作曲家的智慧与情感,近几年很多的大赛都强调要遵循作曲家的原作,当然演奏者可以有二度创作,那也要在符合原曲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发展,所有的技术手段最终都是为音乐服务。然而很多的学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技术训练上,期望通

过练习提高演奏技巧。但是,他们即使做到了演奏音乐的技术要求,而对所演奏作品的音乐内涵却知之甚少,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的风格和特征,那只能是一种音色弹遍所有的乐曲。

四、考级教材缺乏统一性

目前学生常用的古筝考级教材主要是以几家音乐学院编订的考级教程为主。由于编写教材人的思想认识、艺术审美或所处角度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再之又缺乏交流,造成教材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北京地区出版的教材在曲目的编配上侧重北派筝曲,而上海地区出版的教材则较多南派筝曲。对古筝传统乐曲的学习,各大流派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这也是造成学生忽视传统筝曲学习的很大原因。

五、古筝演奏的记谱法不统一

目前的古筝演奏符号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一种技法被多种符号表示”或“一种符号指代多种技法”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间接造成习筝者对演奏技法符号的认知困难。

譬如“×”原在《>幸福渠》中表示在雁柱左侧琴弦刮揍模仿流水声,后又被表示拳击琴板,再又表示弹无调音后止音。《幻想曲》中 一般表示为拳击琴盖,但在一些乐曲中被表示为煞弦或柱音。出现这种演奏技法符号与演奏技法不能相互对应的问题,容易造成某些符号示意不清,使习筝者产生歧义。

六、缺乏对>传统文化及民间音乐的了解

由于古筝这门乐器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传承过程中所形成的南北流派——河南筝派、山东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浙江筝等各大流派的传统乐曲,无一不渗透着当地文化、语言、戏曲等民族元素。古筝的传统乐曲大多是从这些不同地域民间文化的土壤中产生,不同地方风格的作品都有不同的演奏技巧。比如河南筝曲主要依托于“河南曲子”,“河南曲子”为当地的民间说唱音乐。由于在“大调曲子”的演唱中强调了字头的咬实,从而形成了演奏河南筝曲在摇指的音头上要有较强劲的力度与倾向性,因此河南筝曲演奏时,摇指的运用是以手腕关节、拇指大关节为活动关节,这样的演奏法才符合原曲的风格并能增加乐曲的起伏感。又如潮州筝曲是由各种不同调式的乐曲组成,因此必须掌握各调式的特点。轻六调通常表现轻快活泼的音乐情绪;重六调则擅长表现庄重典雅的情调,活五调曲调哀怨婉转、如泣如诉,反线调则通常表现诙谐、讥讽的内容等等。

传统筝曲对演奏技法有特定的训练方式,对于不同流派的作品应该从初学起就要能了解并掌握他们不同的演奏特征及音乐风格。这不仅要求习筝者除了要细腻的琢磨、推敲,更需要通过大量相关的技术训练来达到融会贯通。

综上所述,要想解决存在的问题关键还在于老师,教师不仅教技术还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和家长认识考级的问题,只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循序渐进的学习道理才能培养好一个学生,教师不能迎合学生及家长的功利思想,要具备作为一名教师的良好品德而坚持

自己的崇高理想;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和教学方法,通过经常性的交流和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与能力。

篇二:古筝教学反思

古筝,这一古雅的乐器,因其音色优美,容易上手,有独具名族特色深受学生及老师的青睐。那么怎么通过合理的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素质,而且还能使学生能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愉悦的学习古筝?

在这一学期的工作学习教学中,遇到这样的情况:个别学生开始学古筝的时候很高兴,但是后来渐渐下降,甚至坐在古筝前面愁眉苦脸,我发现虽然喜欢古筝,但是花费的时间不够,自己没定心,兴趣不能替代意志力的培养,更不能代替才能,但是有了兴趣,就可以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索,教这样的学生,我先请程度深的学生表演,这是我发现他的眼睛瞪得大大地看着、听着、羡慕不得了。下课时,拉着我问:“老师,什么时候叫我弹琴啊?”,可见,学生对弹琴产生了兴趣,在这种状态下学琴,学生即高兴主动积极学生,效果也比较好。

看到他们每天积极努力的练习,心里真的很高兴。

篇三:古筝教学反思

今天翻看宝贝们的学琴记录,部分宝贝跟着培训部一起成长,从零基础学起到现在也有将近一年半快两年时间了。然而让我担忧的是学生的曲子练得是不少,可在基本功上却有些薄弱,所以在部分乐曲中的技术环节中表现不出。一路习筝的过程中,我是深有体会的,基本功的训练是非常枯燥乏味。所以宝贝们一上琴就开始弹奏乐曲,没有单独训练过手指的分解练习。经过反复琢磨,我发现自己在教学原来有着误区,把之前在北京的教学法和幼儿教学分开,原来一直认为,北京那边的学生多数以古筝专业为主,平均训练在8小时左右,而当地学生以古筝为辅,平均训练都在一个小时。担心在教学上太高要求会导致宝贝们的厌学心理,所以一直反复从乐曲,技巧上分开教学。从而让她们有了选择性自由练习的习惯,而对难点逃避不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在培养习惯”,幼儿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是循序渐进的,要求得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天跟导师请教探讨了幼儿,少年习筝的心理阶段。目前大多宝贝都是一种依赖性太强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和练琴中对老师、对家长有着强烈的依赖性。这表现在:从调弦到视谱,从手指的用力到每一个指法,事事都要老师指点,都由教师包办,而学生自己根本不动脑筋,只有被动地、囫囵吞枣地、机械地接收。第一,是儿童本身的天性,即儿童天生的对成人有一种依赖,第二,是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忽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只灌输不启发,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善于动脑。在这种不良的教育影响下,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所以在教学上避免对学生“过分指点及帮助”,要逐步培养少儿能独立地、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弹琴。还有就是逃避,孩子会用很多小花招逃避自己害怕的事情。我听过无数家长反映比如让孩子练习时会说“我先吃点东西,喝点水”“上个洗手间”再戴上指甲缠个胶布二十分钟,等等。其实,这是孩子在故意拖延

时间。等到孩子坐上琴凳后,也不时会找各种借口开小差。呵呵,这些不妨在练琴前设定时间给她们空间去完成,但是不能算在练琴的时间内。

在目前看来,需要大胆创新转换教学观念,积极户外训练活动,定期考核基本功水平,重新制定教学方案,这个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当然这些也离不开家长们的支持及配合。在课堂上我能做到的是的教学及引导,而学生们回家多数接触的跟自己的父母或爷爷奶奶。所以陪练的家长们,多鼓励孩子们,用快乐的心态去感染她们!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看到宝贝们健康成长!

 

第二篇:浅析古筝教学与古筝演奏

浅析古筝教学与古筝演奏

2010级音乐学(器乐)王亚喃

内容摘要: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流传至今已经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它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幽雅古朴,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首选的民族乐器之一。因此对于中小学生古筝教学,古筝演奏的意境对于古筝的推广、传播与普及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生 古筝教育 古筝演奏的意境

引言 学习和演奏古筝时,首先要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并且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剔除其糟粕发扬精华。演奏除了保留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技巧以外,还要注重对乐曲处理的深刻、细腻以及鲜明的情绪变化也就是演奏时的就意境,使乐曲有较强的感染力。无论乐曲的情绪是明朗、激昂还是深沉,内在都要准确的抓住乐曲的精髓,并尽可能的把它们的形象表现出来。使听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感情的真切和韵味的醇原,以声带情、声情并茂,仔细揣摩乐曲的内容,深刻理解乐曲旋律同艺术形象之间的内在关系。反复斟酌如何在技巧安排、音色、音量、速度变化等方面更好的服务于乐曲,把乐曲形象刻划得精细完美

第一章 古筝教育

古筝是古老的民族乐器,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是它结构的组成部分。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在众乐器中,古筝不仅音色优美,而且在演奏时姿态要优雅,所以很多家长选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古筝,来培养孩子的音乐修养和综合素质修养。

一、古筝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观念落后、内容陈旧、形式呆板。许多古筝教学教案都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古老教案,很难跟上形势和时代的发展,内容毫无新意,对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视而不见甚至采取排斥的态度。单调的教学形式无法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形势与时代的需求严重脱轨。

二是缺乏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在目前的古筝教学中,手段比较单一。在不同类型的教学中采取一样的手段,没有具体的针对性; 有的教师不能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手段,致使学生们普遍感到枯燥无味而失去对古筝的学习兴趣。

三是学生们的发挥空间有限。在目前的古筝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很多地方的古筝教学仍然沿袭教师教———学生学———学生上课———教师辅导的流程,这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然是学生的主宰,处于说一不二的权威地

位,换言之,教师是学生门学习古筝知识和演奏技能的唯一来源,是一种传统的‘师父带徒弟’的落后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学习古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也无法发挥出自己对于古筝演奏的灵感。

四.集体合作精神意识不强;一对一的教学是现在古筝教学课堂中采用最多的教学模式。其实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它会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虽然教师的收入是高了,但是会出现高投入与低产能的现象,另一方面还会严重影响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他们失去很多原本可以合作的机会。不难看出,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是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是很不利的,所以经常会出现个人演奏水平高,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和别的同学一起合作演奏,没有合作技巧,在合奏中声部中的和谐、均衡都把握不住。这会就进一步造成有的学生宁愿独奏也不愿意和其他同学合作,集体意识很淡漠。 五心态问题;无论做什么事,最重要的心态,只有心态正了,就是成功了一半。要想学好古筝演奏,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除了学生,教师和家长们同样要明白,必须要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家长们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培养相关的内容,不要盲目跟从,你学这个,我也学这个,大家都学这个,这样对孩子来说只有坏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不能急于求成,而采用生硬的教学方法。不管老师也好,还是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坚持到底。

二、古筝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兴趣的发展与良好的音乐氛围也是息息相关的。如何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我有以下几

点建议:

一是采用古筝小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模式。传统一对一小课主要强调老师细致的示范讲解和学生相应的模仿。这样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直接对症下药, 使学生尽可能快的掌握正确的学琴技能和音乐思路。然而, 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不足, 比如, 学生会对老师产生过多的依赖性, 同时和同伴缺少交流。从而, 产生一种相对闭塞的学琴空间。集体课的形式可有力的冲破这一僵化的模式, 比如一对四的课程。上课过程中老师可先不点评, 一个学生完成自己的曲目后, 由其他学生来参与点评, 各抒己见, 最后老师来完成总结。如此以来, 可锻炼学生全方位的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 大课的开展也为齐奏与重奏教学提供了空间。多样的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的内容, 给主课学习注入了活力。

二是课堂教学, 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对学琴者来, 课堂时间是短暂有限的, 更多的努力是在课外。有很多人学琴后感到有些枯燥, 很大原因也是来源无法忍受独自在家练琴时的寂寞。因此, 我们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堂中来, 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与学习状态。父母可以在练琴的过程中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与提醒, 同时, 成为孩子最好的听众。三, 让学生走出封闭训练的小天地,适度参加比赛, 小型音乐会及各种社会表演活动。古筝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 仅仅靠练琴和上课是不够的。所以最好适当参与一些演出或比赛, 通过舞台实践, 可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激发孩子的表演欲望, 从而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 这也为孩子与老一辈艺术家接触提供了平台。但是过多的表演也不好, 会耽误学习的进程, 所以还是要注意尺度的把握。

(二)提升能力,选择适宜方法。

选择好适合学生的乐曲,循序渐进的教学,减轻学生对旋律的陌生感之后,让他们不会有曲生畏的负担,应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学生拥有积极地兴趣和一些简易的指法之后,就应该乘胜追击,保持他们对古筝学习的热情,并且对

他们的演奏的几个重要方面加以培养。

一是演奏姿势,正确的演奏姿势不仅仅是美观大方,更能很好的发挥技术特长,对表达自己的内在感受和乐曲的意境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将音色音质和优美正确的坐姿结合在一起,在演奏时才能全身平衡和谐,张弛有度,使得琴人合一。

二是读谱识谱,这是古筝的根本,音的高低长短在音乐

中十分重要,在古筝教学中要同步进行简单的乐理知识强化教育,要求学生们养成自己读谱记谱的好习惯,能正确识别各种符号,识别节奏,把握音乐的风格,如何塑造音乐画面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曲目的积累,巩固已学的知识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提高打下基础。经常复习学过的乐曲,对于预习的乐曲,多听多看多了解,是曲目积累的好办法。

四是欣赏名家名曲,经常让学生欣赏名家演奏名曲,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开阔眼界,让他们在感受古筝音乐美妙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培养艺术情感,使得演奏水平提高。

(三)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

古筝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怀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兴致勃勃地主动学习。“教师应该有的放矢,给学生多示范一些不同类型的曲目,经常引导学生欣赏一些好的作品,欣赏名人、名家精彩演奏的音像,创造机会让学生观摩一些精彩的演出,使学生既能享受到古筝音乐的美,又能使学生享受到文学的美,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要避免千篇一律,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随着古筝音乐的发展,筝艺水平的不断提升,演奏技法的不断革新,必将推动古筝学习的普及与发展。因此,只有从古筝教学特点出发,尊重古筝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

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提高古筝教学水平和质量。

三 古筝教学的目的

筝,是一部历史悠久、不断改革、在动态中发展的历史。古筝在现代国际乐坛上已经拥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达都与之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古筝教学有利于古筝的进一步发展,普及与提高,它对音乐学、表演专业器乐选修课等都起着良好的推进作用,对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古筝教学课程的推广,除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外,更能进一步发扬出我们伟大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古筝教学普及能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了解、传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喜欢古筝,让古筝艺术不断的发展。四、现代古筝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

1.认识民族音乐的重要性;音乐文化的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不先认识、了解,就不可能弘扬、重视。所以在开展古筝教学过程中,强化民族音乐教育,让学习者对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更加地了解,培养出强烈的爱国心,强化他们的自豪感与自信,让

他们更好地学习古筝艺术。

2.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处事方式。如果不友好的沟通,肉眼是很难发现的,所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让老师们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等,用他们习惯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并加引指点,这样肯定会事半功倍的。课堂几十分钟的时间,不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的问题,其实

课后师生可以通过电话、QQ、Email等通讯方式进行联系,加快教学进度。

3.教材的科学规范化;现在市场上关于古筝教学的教材各种各样,有的是教材是不规范的,有很多的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本正确的教材对他们的古筝学习是很重要的,否则会带入误区的,后果不堪设想。现的古筝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只曲目量有所增加,侧

重的内容和要求不一样,但还是缺少层次和质的变化。

四 总结

古筝艺术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问,在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是要引起我们的共同关注,我们要结合实际, “因人施教,各得其所”由于学古筝的人在年龄、素质、性格、文化程度、接受能力、乐感和学习目的不同等基础条件差异较大,固一味运用一种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因人而异,分别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得快的学生能够“吃得饱”率先出成绩,也使得学的较慢的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学到扎实的基本功和各种技法技巧,各得其所,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是多年来我教学成绩裴然,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在练习乐曲时,宜将新学曲目与复习曲目分别订出练习计划。新学的曲目初学时必须从慢练起,即使是快速的乐曲,也要从慢练起,并应将全曲的练习与某些难度大、技巧复杂的乐段、章节作单独练习,然后在互相配合。复习的曲目必须分别出那些是已经熟练的曲目;那些是已经巩固的曲目,不能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必须不断的掌握新的内容,充实自己,才能更好的演奏古筝。

第二章 古筝演奏

古筝的意境是人的情感心声。在古筝演奏中,音色的艺术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演奏是多彩多异,分刚、柔、明、暗、虚、实等,准确地把握古筝演奏的音色,能够恰当地反映演奏者的音乐情感以及乐曲的音乐文化。这正如我国古筝新秀王居野所说:“情曲交融方入佳境,心手合一始达秒音。”它丰富的表现力既能

细致微妙的刻画人们的内在感情,又能描绘动人壮观的场面;无论是如泣如诉,还是慷慨激昂,或是高歌与吟唱它都可以表现的淋漓尽致。

古筝的音色是变化万千、丰富多彩的。因此,演奏者有必要在演奏乐曲之前,先分析一下作品是属于什么风格的,它的旋律发展特点是怎么样的,然后对音色进行选择、组合。

一 当前古筝演奏存在的问题

古筝音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它整体的音响效果和乐曲的表现。好的音色可为优美的音乐锦上添花,差的音色会掩盖音乐的光彩。一个好的演奏家一定会根据乐曲的背景、内容调动情绪,运用情绪控制手指尖的力度,控制手指下弦的速度,力求把最好的音色呈现给大家。

《论语·卫灵公》提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材质的好坏,做工的精糙,直接影响着古筝弹奏时的音色。古筝既是乐器,又是工艺品。所以,在外观上我们要求选材上乘、制作精细,造型上以秀长、端庄为美;在弹奏时,看其高音区是否明亮而有穿透力,中音区是否柔润、悦耳,低音区是否浑厚、饱满,高、中、低三个音区是否协和,在音色、音量上是否均匀,没有杂音;当然,我们还要看看弹奏时的手感是否流畅舒适。

古筝可分为普通练习型和专业演奏型两类。其长度、宽度、材料不同,音色也就不同。我们平常练琴时,可选用普通的练习筝来练习,但在物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演奏不同风格的乐曲选择与它相宜的古筝是比较合适的。总的来说,不同材质的古筝有着其独特的音色,适合演奏与其音色相符的乐曲。

二 技术基础——扎实的基本功

1、正确的弹奏方法

弹筝并非只是把古筝弹响,曲子弹熟练就算是会弹古筝了。我们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弹奏姿势、指法运用、演奏仪态等初学内容后,就应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注意弹奏时正确的指尖触弦,以求音色的纯正,处理好放松和紧张的关系,掌握不同效果的吟、揉、按、滑技巧等方法。如果弹奏方法不正确,会导致指关节不灵敏,手臂肌肉紧张,音色也虚而不实。体现在乐曲中便是快板不快,即使快,也犹如幼儿跑步“踉踉跄跄”,音色听起来模糊不清;慢板乐曲则为强音不强,弱音不弱,使乐曲音色一成不变,单调乏味。

不同的情绪需要不同的音色。这就需要在触弦时也要有不同的角度与部位。指甲触弦的方法、力度、角度、深度和位置都会直接影响发出的音色。弹弦时,

不管哪个手指在运动,手型都要始终保持不变。如:在演奏轻快流畅的乐曲(或乐段、乐句)时,要注意腕部的放松,运用指尖的力量,用甲片尖端触弦,动作要小而快,才能使其发声轻巧,音色明亮,富有弹性。在演奏强有力的乐曲时,应注意甲片触弦面要稍大一点,指尖的爆发力可借助于手臂的力量,触弦点适宜选择在离前岳山 3cm左右处,才能发音饱满结实,又不会因为强奏而发噪声。再如:在演奏优美如歌的旋律时,左手的颤音应是振幅小而匀的美化型颤音。在演奏哀伤的旋律时,左手的颤音应密而紧。如果是悲愤的内容,左手的颤音应是振幅大、频率快,颤音效果带有棱角等等。总之,应该在调整、改进弹奏方式方法上下大功夫。这样,才有利于在今后的学习中解决高难度技巧,才能“艺高胆大”地做到得心应手的演奏乐曲。另外,要注意的就是在练琴中或演出中必须排除那些不必要的动作。我认为这一点对古筝表演艺术来说也很重要。但现在经常在舞台上看到一些人演奏时许多不必要的动作, 借以哗众取宠。其实这些不必要的动作, 常常是把力量不必要地耗费掉了, 并不利于演奏。在演奏过程中一定要放松。听起来这十分简单,谁也知道应该要放松,但许多人的致命弱点正是在于不放松。有的人一弹琴,两手就这样端起, 肩关节、肘关节都是发紧的,这样弹出来的声音必然是比较僵硬的, 同时也影响速度、力度。放松首先就是精神上要松驰,只有精神松驰,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音乐表现中去。再就是从肩部、臂部、肘部、腕部到手指都要放松,力点应在指尖。力量应通过大臂、小臂、手腕直通到指尖。从指尖爆发出来, 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是集中的,而又是松驰的。相反, 有的人用力很大, 但很多都停滞在肩部、臂部, 这样弹起来很累, 而发出的声音都是比较僵硬的, 这种现象在弹摇指的时候, 尤为普遍。因此可以说不放松是造成音乐不佳的致命伤。

2、传统技法的演奏特点

传统技法是用右手弹拨筝弦演奏旋律,左手在码外弦段上以按、颤、揉、推等技法装饰旋律,即右手弹弦、左手按弦。而左手的吟揉滑按,“以韵补声”是传统技法的主要特色所在。古筝演奏中左手主要职“韵”,依靠左手的各种作韵技法对音乐旋律加以润饰, 使其更富于韵味。虽然近年来创作筝曲中左手参与弹奏愈来愈多,但其作韵技法的使用仍是主要的,左手的作韵千变万化,伴随着古筝乐曲(尤其是传统乐曲)演奏的始终,是古筝独特之处的所在,是古筝音乐的“灵魂”。左手“以韵补声”的特点,不仅应该保持,而且应该发扬,不能因为重视弹奏技巧就丢掉原有的特点,忽视了古筝演奏的韵味。“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

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揉推自悠然。”这首流传民间甚广的弹筝诗,正是传统技法的如实写照。左手揉弦的密度决定着音波的频率,直接关系到音色:以腕关节为轴心,利用掌指的自然重力和反弹力揉动的音波最为细密,其频率可达7-8Hz,具有轻柔的颤动感,因此有人称其为“颤弦”;以肘关节为轴心,借助手臂的自然重力作上下运动和肌腱振动,产生的音波在密度上比较疏松,其频率一般为5-6Hz,稍具紧张、激烈的感觉,有人称之为“擞音”;以腕关节为轴心,与指、肘关节有机配合揉动而产生的音波最大,频率仅3-4Hz,具有圆润、柔美的起伏感,也可进行种种自如的变化,有人称之为“吟弦”。选用何种密度的揉弦方法,这要根据乐曲的风格和情绪需要而定,或颤或吟,或密或疏,富有变化。

传统演奏手法上对作韵技法的运用,诸如轻重、缓急、波动的大小、时值的长短等,南北各流派是各有千秋的。一般来说,北派古筝风格较粗犷、泼辣, 重视外在形象的表现及对自然声响的模拟,右手弹奏技法较为复杂,左手作韵技法普遍运用得较急和深,具有律动感;南派古筝的风格则比较含蓄、柔美,力求内心情感的表述,效果性手法用得较少,作韵的技法在柔缓的基础上变化多样,韵味深长。

山东筝曲的作韵较为急促、明畅,密颤为其特点;山东筝派作品中《汉宫秋月》非常具有代表性,演奏运用了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典雅。山东筝曲左手揉弦幅度一般较大,在此曲中这一特色就非常突出。比如第二句的la就要在la、si之间大二度滑动,这样润饰音乐才能鲜活起来,才更符合山东筝曲的韵味特点。

客家筝曲源于“中州古调”,为突出古朴、淡雅的风格,作韵多和缓之技法,颤弦稍徐缓,近似于“吟”的音响效果;《出水莲》是传统的广东客家筝曲,音调古朴,风格淡雅,表现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左手则发挥按弦的

多种功能。

潮州筝曲受当地弦诗乐作韵以柔顺、婉转的技法为多,微颤独具特色;《寒鸦戏水》是潮洲弦诗《软套》十大曲之一,全曲以别致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独特的韵味,明快跌宕,演绎了寒鸭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其左手的揉按韵昧较浓,揉弦频繁且时值长,使音乐语言紧密结合。

浙江筝曲在江南丝竹乐的熏陶下,追求清秀、纯朴的风格,作韵技法简练、对颤弦的运用不大普遍,而多代以“揉”、“点”等技法来润饰旋律。

3、现代技法的演奏特点

现代技法是在广泛借鉴和吸取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基础上发展的,其中指序弹法根据旋律进行的规律来安排用指的顺序,专门用于弹奏特殊音列和快速多变的旋律。按照指序弹法的要求,弹弦的手指不再局限,于右手的大、中、食三指,而是双手的十个手指,强调手指的功能和独立性,给现代筝曲的表现赋予了新的意义。

19xx年,赵玉斋先生创作了《庆丰年》,解放了左手,曲调上运用复调的手法,采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演奏手法,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使古筝的演奏技术得到一个突破性的发展。19xx年,王昌元成功创作出古筝曲《战台风》,使古筝演奏的技术、技巧,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结束了古筝只能轻弹慢揉的时代,此曲中的扫摇、四点、密摇、扣摇、刮奏及使用无效区的噪音来制造台风效果等技法,都是创新技法,提高且丰富了筝的表现能力。当今变化多端的演奏技法,极大地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无论是如泣如诉的乐曲,还是慷慨激昂的乐曲,都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

所谓”轻拂宛如行云流水,重扫势若山崩海啸”,正是当今筝乐演奏的生动反映。随着古筝曲目题材日益广泛,演奏技法将会进一步完善创新,筝曲的表现手段将会更加丰富。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知道技法是古筝演奏的基础,要演奏出优美、明亮的音色,娴熟的技法是前提。

三 内涵补充——良好的艺术修养

要演奏好一首乐曲,不但要在音色方面与音乐情景共同变化,还要在心理和审美意识上与它相一致。演奏者不但要在演奏技巧上下功夫,更应在艺术修养上下功夫。

对一部作品的准确定位应来源于理性的思考,也就是说对作品的思想性、音乐性、画面感等准确的分析,决定后来对音色、力度、速度的选择以及情感投入的分寸。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内涵体验越深刻越细腻,就越能调动诸如音色、节奏、力度等因素,塑造出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越能通过美的音色去感染人。“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对于优秀的古筝演奏者以及所有优秀的演奏者来说,都是一个必须重视和具备的条件。

1、良好的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古筝演奏者,要弹奏出乐曲的理想音色,不但要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还要有丰富的内心听觉和音乐记忆力。培养和发展音乐内心听觉能力,是全面提高器乐演奏者的音乐才能和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音乐语言特点和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专业古筝学生,其主要任务不仅是使自己如何掌握正确的弹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及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使自己拿到一份古筝乐谱时,在内心深处想象出旋律的流动与情感起伏。这种促使撞击共鸣的因素,称之为古筝演奏的内心听觉。内心听觉在演奏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曲家主要是根据平时的生活经历,音乐素养和心里的情感先在内心提前听到他想表达的音乐,然后才能把它创作出来;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同样要在演奏之前提前在内心听到自己将要弹奏的音乐,以便在演奏过程中用内心的音乐来指导自己的弹奏以求得满意的效果;而观众在欣赏音乐时更要用听觉去欣赏。内心听觉对音乐具有创造性和指导性,正是这个特点,内心听觉显得更加重要。

提高自身的内心听觉能力,记忆力的训练是必须的。记忆是对过去感知事物的再现,那些具有良好内心听觉的演奏家都具有高超的音乐记忆能力,而背谱弹奏是增强音乐记忆力最主要的方法。背谱弹奏会促使全神贯注于头脑再现音乐中,运用内心听觉去回忆乐曲的旋律、节奏和乐曲的音色处理来指导弹奏,从而使弹奏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背谱时我们可用分乐句和分乐段的方法,对于较难的乐曲,我们要先领会并牢记作曲家在每个乐段或乐章中所要表达的情绪,要背记音乐的思想。如果背谱过程中有遗忘,就可以通过回忆每个乐章的思想来串联整首乐曲。古筝艺术家对乐曲的准确诠释,是来源于对乐曲的正确理解,而正确的理解又依靠正确的读谱。只有正确的读谱,才能理解作品中特殊的音乐语言,同时,也为背谱演奏创下了良好的前提。背谱演奏的过程是音乐表现力全面提高的过程。

2、广阔的音乐视野

音乐是听觉艺术,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是乐器演奏者的基本素质。美国作曲家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我们倾听一首作品时,首先要倾听它的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和声等重要的音乐语言要素,这些音乐要素构成了作品丰富的内涵与形式。我们听得越多,储存在大脑里面的音乐记忆就越多,当我们再次听到时,这种音乐体验越多,我们就越容易对刺激我们的音乐作出一定程度的反应。多听名家名作,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多听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作品,积累曲目,扩大艺术视野;多与筝友交流弹奏,近距离观摩优秀演奏者对作品的处理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表现力。养成聆听习惯不仅包括对音色的聆听,还应扩大到演奏技巧、情绪处理、风格把握和整体音响感受的聆听,达到在聆听中借鉴,在聆听中完善自己的演奏,在聆听中探索、发现新的音响。有了大量音乐家演奏的乐曲的“储存”,有了内心丰实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通过大量现代作品和传统乐曲的了解与练习,掌握南方乐曲的主要特点:委婉、典雅、细腻,北方乐曲的主要特点:粗旷、豪放、淳厚的音响、音色效果及风格特点。有了如此清晰的风格、地域的认识与划分和音响、音乐的区别,把它牢记在心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此曲,你的心、耳都会做出敏感的回应,有了内心和听觉上的要求,你的双手才能最后达到要求,才能奏出最美妙、悦耳、动听的音乐,才能达到身心合一、琴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由于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要想真正掌握好古筝弹奏,光靠倾听、记忆和想象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好的古筝演奏者需要加强音乐修养,除了自己所学专业基础上还要不断接触和尝试不同种类的器乐,大量倾听各个音乐时期音乐家的优秀音乐作品和了解他们的音乐风格,同时多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比如器乐合奏,校内校外参加各种演出,为歌者伴奏等,在演奏中体验和感受其音响效果。

3、基本的文化素养

古筝音乐是一种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它除了要有与其音乐一样的音乐色彩、音乐织体等外,还更需要有韵味、有风格、有意境。要想真正的学好古筝,就要在掌握好基本弹奏技术的同时,在提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上下功夫。这样说是不是有些夸大其辞呢?不是! 古筝可以说是所有华族乐器中风格特点最丰富的乐器了。它有着粗犷高亢的中州筝风格,优美如歌的齐鲁筝风格,清越流畅的潮州筝风格,韵味悠长的客家筝风格,还有武林筝风格、蒙古筝风格、闽南筝风

格等传统筝风格,当今的古筝音乐更是百花齐放、美不胜收。当代古筝宗师曹正先生曾用“茫茫九派流中国”来形容古筝风格流振的丰富多彩,真是一语中的。众多的风格流派有着丰富的音乐语言,如果不能了解各流派的地域特点、人文特点、语言特点等,就没法掌握好各种风格的乐曲。就像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就不知道什么是“八板体系”的六十八板的传统民间音乐的基本格局一样。那就和不懂得什么是“轻六调”、“重六调”、“活五调”而大谈潮州筝一样,会根本不着边际。

古筝演奏属于声音的艺术。因此,要演绎出优秀的古筝音乐,就必须处理好筝曲在进行中音量、音色、音质的变化及声音的停留时间等。古筝的弹奏发音问题是一个科学弹奏方法的问题。演奏音色的控制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技术、技巧行为, 它的生命在于传达音乐的丰富内涵; 演奏音色处理得是否准确而细腻, 也是衡量古筝演奏者是否具备优良的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演奏音色的“色彩布局”与控制训练是属于二度创作的范畴, 而音乐的二度创作必须以一度创作为依据, 即演奏技术依附于音乐创作, 服从于音乐创作思维的发展。由此可见, 要想获得细腻而优美的音色, 不仅要掌握科学的弹奏方法, 更加要立足于音乐作品之上, 仔细而合理的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布局、旋律线条的运动走向、乐曲情绪的发展趋势等, 实现音色与乐曲的合理统一。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演奏者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 创造性运用演奏音色的能力。总之, 为了使我们的古筝艺术, 在继承传统的墓础上有所发展, 有所提高, 为了使古筝的演奏艺术更完美、更动人, 我们每一个演奏者以及培养演奏者的教师都应该注意在提高演奏技巧的同时, 重视美音的培养和训练, 注重音色。使筝的演奏艺术日趋成熟、完美。

第三章 总结

随着古筝音乐的发展,筝艺水平的不断提升,演奏技法的不断革新,必将推动古筝学习的普及与发展。因此,只有从古筝教学特点出发,尊重古筝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提高古筝教学水平和质量。

总之古筝演奏和教学是重实践的艺术活动,有赖于长期训练中的观察与思考,须不断、反复地进行听觉与感觉的对话,并

逐步建立合理完善的认知标准。通过不懈努力自会对古筝演奏和教学有更加深刻的体验和整体化的理解。同时,在教学和演奏各类乐器中,要让实现音乐表现力和风格性为目的,并升华到具有艺术创作价值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