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大全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大全

在初三的化学学习之中,酸、碱、盐部分的学习可谓是重中之重,在中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此部分知识涉及到的内容既繁琐又有一定的深度,所以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此,我把有关这部分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

一、            有关物质颜色的记忆

在这一章中出现了许多带有颜色的物质或溶液。按照规律,可归纳如下:

二、            有关沉淀的记忆

在初三阶段,接触最多的沉淀可以总结为“六白”“一蓝”“一红褐”

三、            有关一些特征离子的记忆

这些特征离子在做除杂题或鉴别题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例:若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选择加入的试剂。

思路:在些题当中就涉及到特征离子CO32-,如想除去CO32-,应首先想到H+

CO32- 可以与H+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选用稀盐酸。

方程式表示为:Na2CO3+2HCl=2 NaCl+H2O+CO2

另外,CO32-还可以与Ca2+反应生成CaCO3的沉淀,所以也可以选用CaCl2溶液

除去CO32-,方程式表示为:Na2CO3+ CaCl2= CaCO3+2 NaCl

所以,在这里,把用到最多的特征离子总结如下:

这些离子之间的互相应用,可以使很多题都得到简化。

四、            有关物质反应规律的记忆

在酸、碱、盐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八条规律:

以上规律,对于我们有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知道了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我们才能对于解题有一个清楚完整的思路。

例:用五种方法制取MgCl2。

思路:因为MgCl2在物质的分类中属于盐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以上八条规律看一下生成盐的途径有几条,这样就能一一求解了。

方法:1.Mg+2HCl= MgCl2+H2

   2.MgO+2HCl= MgCl2+H2O

    3.MgCO3+2HCl= MgCl2+H2O+ CO2

     4.Mg(OH)2 +2HCl= MgCl2+2H2O

   5.Mg SO4+Ba Cl2= BaSO4  +2HCl 

五、            有关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记忆

在第四点中总结出的规律中,并不是简单的就能进行,往往是需要一定的条件。这里,把需要掌握的条件进行说明。

1.置换反应:

a.       金属+酸——盐+氢气

条件:1.金属必须为氢前金属

2.酸通常为稀盐酸或稀硫酸。硝酸和浓硫酸不能产生氢气。

b.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条件:1.只有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后面的金属。

2.盐必须是可溶于水的盐溶液。

3.K、Ca、Na通常不用在这样的置换反应中。

c.       酸+盐——新酸+新盐

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d. 碱+盐——新碱+新盐  盐+盐——新盐+新盐’

条件:1.反应物都溶于水

2.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以上总结出的条件可以明确的判断出各物质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从而进一步成为牢固掌握酸、碱、盐中各物质之间联系的基础。

.有关物质水溶性的记忆

物质是否溶于水,这在些部分学习中可以说是最基础的问题了,但有关酸、碱、盐知识中涉及到的物质很多,让学生一个个物质去背去记恐怕很难达到。所以在这里对于酸、碱、盐的水溶性有一个口诀可以让学生加强记忆。口诀内容为:

   钾、钠、硝酸溶;铵盐也相同;

   钾、钠、钙、钡、氨;溶碱有五种;

   硫酸除铅、钡;氯除银、亚汞;

   碳酸和磷酸;钾、钠、铵才溶。

通过口诀,学生就能很快把这些物质的水溶性熟记于心了。

以上的内容是对于酸、碱、盐有关知识的一个简单总结,在这里与大家进行交流,希望会对初三有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二篇:酸碱盐知识点汇总大全

酸碱盐知识点汇总大全

1.酸性溶液(溶液中有H+):pH小于7的溶液。生活中常见的酸性溶液有汽水、食醋、酸果汁、酸奶、酸雨等。酸溶液都是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

2.碱性溶液(溶液中有OH—):指pH大于7的溶液。生活中常见的碱性溶液有肥皂水、石灰水、纯碱溶液、氨水等。溶液都是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3、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例如某溶液中共含四种离子,其中Na+、Mg2+、Cl-个数比为3︰2︰5,如Na+为3n个,求SO42-的个数。

(此类题要会)解:3n+2×2n=5n+2x,则x=

4、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或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酸中一定不含金属元素(×)     

正盐中一定不含H元素(×) 

碱放入酚酞试液中一定能使酚酞变红(×)  

盐溶液一定呈中性(×)

5、①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如CuSO4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酸性)

②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如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

③苹果、橘子、食醋等有酸味的食物常呈酸性;肥皂、洗洁精等洗涤剂常呈碱性(因为碱性溶液能溶解油脂)。

6、酸溶液的通性:(如:X-和Cl-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出HX的化学性质)

i.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HX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ii. 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条件: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②酸除了HNO3和浓H2SO4,氧化性强,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H2CO3酸性太弱)

iii.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iv.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v. 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pH=0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①蒸馏水的pH=7(正常雨水的pH<7显弱酸性因为空气中有CO2,pH<5.6的雨水才被称为酸雨),

②SO3溶于水,溶液pH<7,CO2溶于水,溶液pH<7;CaO溶于水,溶液pH>7,Na2O溶于水,溶液pH>7,NH3溶于水,溶液pH>7, Na2CO3溶于水,溶液pH>7;NaCl溶于水,溶液pH=7。

③要使溶液pH升高可加pH更高的溶液,要使溶液pH降低可加pH更低的溶液。

pH=3和pH=4混合溶液一般3<pH<4,

④往碱性溶液中加水可使溶液pH降低,往酸性溶液中加水可使溶液pH升高,往中性溶液中加水溶液pH不变。

⑤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本色常为黄色),测定时,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

用pH试纸测出的pH数值是整数

8、碱的通性(由于碱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而生成OH-离子,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     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不变色。

(2)     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条件:碱必须可溶,例如Cu(OH)2+CO2不反应

(3)     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4)     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条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9、盐的性质

①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条件:①盐可溶②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太活泼,不和盐置换)

②盐与酸反应 (与前面相同)       ③盐与碱反应 (与前面相同)

④盐与盐反应  条件:反应物均溶,且生成物中有沉淀。  

11.金属活动性顺序: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2.健康人体的pH必须维持在一定范围内。除胃液(pH约为0.8~1.5)外,其它体液都接近中性。大多数农作物适宜在近中性的土壤(pH在6.5~7.5之间)生长。通常的雨水里因溶有二氧化碳而略显酸性,pH约为5.6。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一般是由于空气受二氧化硫及氮的氧化物污染而引起的。

    13.浓盐酸与浓硫酸的比较

14.稀释浓硫酸时应把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棒不断搅拌。

15.稀硫酸与稀盐酸化学性质的比较

(1)稀硫酸与稀盐酸溶液中阴离子不同,因而又有不同点。

   石灰石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会因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而使反应停止。故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用盐酸而不用稀硫酸。

 (2).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区分:取样分别加入适量石灰石,固体溶解慢的为盐酸。

16.常见碱的性质比较

17.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区别:

(1)分别取少量,暴露与空气中,能潮解的是氢氧化钠,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钙。

(2)分别取少量加水溶解,能溶于水且放热量大的是氢氧化钠,微溶于水的是氢氧化钙。

(3)分别取少量制成溶液,通入二氧化碳,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

(4)分别去少量制成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钙,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

18.因为溶液中的阴离子是OH—,所以都有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 + 酸性氧化物 → 盐 + 水

(3)碱 + 酸 → 盐 + 水

(4)碱溶液 + 盐溶液 → 新碱 + 新盐(生成物至少有一种是沉淀)

19.检验长期使用的氢氧化钠固体(溶液)已变质的方法是:滴加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说明已变质。

除去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Na2CO3方法是:逐滴滴加石灰水,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即可得较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如要得到固体,只需在加热蒸发即可。)此方法也适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氧化钠。

20.烧碱常用于制人造丝、造纸、炼油、纺织、印染和橡胶工业;熟石灰在建筑上用于制造三合土,砌砖抹墙的石灰浆主要成分也是氢氧化钙,农业上还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和改良酸性土壤;硫酸用于制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用于冶炼金属、精炼石油、金属除锈。

21.常见盐的有关知识:

22.根据化学肥料所含的植物营养元素可把化肥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常量营养元素)等。铵态氮肥[如NH4HCO3、NH4NO3、(NH4)2SO4]不能和熟石灰一起混合使用。

23.中国制碱专家侯德榜创造的“联合制碱法”。

24.几种离子和物质的鉴别:

 H+   (1)取少量待测溶液装入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变红则有H+

      (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该试液沾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若试纸变红,则有H+

      (3)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该试液沾在pH试纸上,若pH<7,则有H+

      (4)取少量待测溶液装入试管中,加入锌粒,若产生气泡,则有H+

      (5)取少量待测溶液装入试管中,加入石灰石,若产生气泡,则有H+

OH—  (1)取少量待测溶液装入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变蓝则有OH—

      (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该试液沾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若试纸变蓝,则有OH—

      (3)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该试液沾在pH试纸上,若pH>7,则有OH—

      (4)取少量待测溶液装入试管中,加入试液,若有蓝色沉淀生成,则有OH—

Cl—    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

SO42—  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硫酸钡(又叫钡餐)。

CO32—  滴加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NH4+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或熟石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Cu2+--蓝色  Fe2+--浅绿色  Fe3+--黄色  Cu(OH)2 --蓝色絮状沉淀  Fe(OH)3 --红褐色

25、化学肥料

⑴农作物生长需要多种元素,但土壤里常缺少氮、磷、钾元素,所以常施含N、P、K元素的盐作为化学肥料。

⑵常用氮肥有:铵态氮肥(如NH4Cl、NH4HCO3、NH3·H2O)、硝态氮肥(如含NO3-的盐)、有机氮肥(如尿素CO(NH2)2)

“雷雨发庄稼”:因为雷雨时常使土壤里产生少量的硝态氮肥。

⑶常用磷肥有: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Ca(H2PO4)2、

⑷常用钾肥有:草木灰(含K2CO3)和含K+的盐

⑸复合肥料:同时含有N、P、K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的肥料。(如KNO3等)

物质的用途、性质

⑴浓HCl、浓HNO3具有挥发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⑵浓H2SO4:吸水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使纸张变黑(碳化)是硫酸的脱水性。

(3)NaOH固体(白色)能吸水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所以NaOH必须密封保存。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NaOH中含有的杂质是Na2CO3。

(4)无水CuSO4:能吸水(检验水的存在),遇水变蓝色。

(5)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6)需密封保存:浓HCl、浓HNO3、浓H2SO4、NaOH、CaO、Ca(OH)2、铁、白磷、纯碱晶体。

(7)稀HCl、H2SO4用于除锈。

(8)NaOH不能用于治疗胃酸(HCl)过多,应用Al(OH)3、NaHCO3、CaCO3

(9)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农业上农药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

(10)粗盐中含有杂质是CaCl2、MgCl2     

工业用盐中含有杂质是NaNO2(亚硝酸钠)有毒

   工业酒精中含有杂质是CH3OH有毒    

久置的NaOH中含有杂质是Na2CO3

   久置的CaO中含有杂质是CaCO3   

   医用酒精中酒精的体积分数常为70%~75% 。

波尔多液不能使用铁制容器是因为:CuSO4+Fe—              

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KNO3、NaNO3

再次强调——有关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记忆

在这些总结出的规律中,并不是简单的就能进行,往往是需要一定的条件。这里,把需要掌握的条件进行说明。

1.置换反应:

a.       金属+酸——盐+氢气

条件:1.金属必须为氢前金属

2.酸通常为稀盐酸或稀硫酸。硝酸和浓硫酸不能产生氢气。

b.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条件:1.只有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后面的金属。

2.盐必须是可溶于水的盐溶液。

3.K、Ca、Na通常不用在这样的置换反应中。

c.       酸+盐——新酸+新盐

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d. 碱+盐——新碱+新盐  盐+盐——新盐+新盐’

条件:1.反应物都溶于水

2.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以上总结出的条件可以明确的判断出各物质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从而进一步成为牢固掌握酸、碱、盐中各物质之间联系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