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修钳工技师论文

机修钳工技师论文 钳工是一种比较复杂、细微、工艺要求较高的工作。目前虽然有各种先进的加工方法,但钳工所用工具简单,加工多样灵活、操作方便,适应面广等特点,故有很多工作需要钳工来完成。因此钳工在机械制造及机械维修中有着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作用。但钳工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螺纹丝攻的改进

一、加工螺纹底孔应注意的事项

( 1 )严格按照《机械工人切削手册》进行查表和计算,选择所需加工螺纹底孔的钻头或扩孔钻头。钻头的切削刃要锋利,刃带要光滑,不得有毛刺和磨损等,避免底孔刮伤或产生锥度等缺陷。

( 2 ) 钻孔时要选择适当的转速和进刀量,根据材料不同,选择合理的冷却润滑液,以防止产生过高的切削热能,而加厚冷硬层,给以后攻丝造成困难。

( 3 )底径大于10mm时,最好先钻孔再扩孔,使底径达到所要的直径和粗糙度,底孔粗糙度应不小于3.2√。可以避免造成弯曲和倾斜,而致使螺纹牙型不完整和歪斜。

二、螺纹攻丝实例

( 1 )对8mm以下的小直径螺纹进行攻丝,一般都在排钻上加工,用一般的弹性夹头夹持住机用丝攻,在排床下面装置脚踏开关,攻削时手扶工件,钻床转速一般采用480—860转/分,适当地加些菜油。

在攻丝过程中,钻床主轴保持不动,丝攻进刀和退刀完全靠手控制,靠手感感觉,如果丝攻负荷增加,可立即踏下反转开关,就可以方便而迅速 。

( 2 )慢慢地将丝攻退出。这样就避免丝攻折断,如此往返加工,提高工作效能,适用于批量生产。

( 3 )对不锈钢材料的加工。在实践中,遇不锈钢材料的攻丝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呢?这就要将丝攻进行修磨,使切削锥度延长,一般为4°,使校准部分留4t ,这样可以减小切削厚度和切削变形;同时,切切屑也容易卷曲和排除。加大前角和后角,使γ=15°,α=25°,以提高切削能力,减少摩擦。这样,虽然刀齿的强度有所降低,但因切削锥角较小,切削部分加长了,使每个刀齿的切削负荷减轻了,所以对刀齿的强度影响不大。用这种头锥攻完后,再用二锥和末锥加工,可以提高螺纹的质量和粗糙度。

三、丝攻的修磨。

丝攻发生磨损和崩刃以后,可以通过修磨恢复它的锋利性,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修磨刀齿前后角。

( 1 )切削刃前面的修磨。当丝攻的切削刃经钝化或粘屑,因而降低其锋利性时,可以用柱形油石研磨切削刃的前面。研磨时,在油石上涂一些机油,油石掌握平稳,注意不要将刀齿的小园角。研磨后将丝锥清洗干净。当丝攻的刀齿磨损到极限成崩刀齿时,可在刀磨上用片状砂轮修磨刀齿的前面。修磨好后,用柱形油石进行研磨,提高刀齿前面和容屑槽的粗糙度。

( 2 )切削刃的后角的修磨。当丝攻的切削刃损坏时,可在一般砂轮上修切削刃后角。修磨时要注意切削锥的一致性。转动丝攻时,下一条刃齿的刃尖不要接触砂轮,以免将刀齿的刃尖磨掉。

四、丝锥本身的质量状况对加工的螺纹孔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在选用丝攻时,要注意 几点:

( 1 )丝攻的螺纹表面和容屑槽要光滑。如切屑瘤、粘屑或锈蚀时,要消除干净,以完全阻碍切削的排除。丝锥的牙形和切削部分的刀齿要锋利,不得有崩刃、毛刺、碳伤等,否则在攻削时,就会粘屑和破坏螺孔表面粗糙度。

( 2 )机用丝攻的装夹部分要光整,对磨损严重的要进行修磨;手用丝攻的方头棱角磨损后,应修磨小一号,防止攻丝时夹持不牢,产生打滑。

( 3 )要达到工件螺纹孔的精度,要选用相应精度的丝攻进行加工。

改进锉、锯握法,提高技能技巧 根据锉刀柄握法,探索锉刀柄在手心准确定位方法;利用推力点,促使锯削技巧形成。

锉削、锯削是技工学校钳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锉削、锯削技能的学习是受握法、站立部位、身体动作、作用力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的,传统的握法出现握锉柄后顶住部位稍偏离手心,锉削时一用力,锉柄逐渐后移,“ 握”变成“抓”,造成锉刀推出力度不足;满握锯柄的推力点高于锯条安装孔中心约30mm,偏高的推

力点很容易造成锯弓向两侧摆动,造成锯条折断及锯缝歪斜。

一、 合理引用,改进锉柄握法 锉削是每位钳工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锯、锉、錾等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很多人都认为锉削技能容易掌握。其实不然,锉削的平面、平行面、垂直面精度要求均较高,要达到锉削的加工精度,必须掌握扎实的基本技能,而在锉削的基本技能形成中锉刀的握法是关键。

1、 大板锉刀传统握柄方法及存在问题 大板锉握法:右手紧握锉刀柄,柄端抵在拇指根部的手掌上,大拇批放在锉刀柄上部,其余手指由下而上地握着锉刀柄 。但多数人认为锉削操作技能容易掌握,没什么危险性,因此操作时掌握不了握柄的要领,造成2/3的人出现锉柄握住部位稍偏离手心,锉削时一用力,锉柄逐渐后移,“握”变成“抓”,由于锉柄没有顶在掌心,锉刀推出力度不足,两手无法控制用力平衡,动作不协调,锉削加工面就不平整。

2、 改进锉刀握柄方法

为解决锉刀握柄容易顶偏问题,经常将锉刀柄放在手掌上反复摆放、握压,使锉刀柄能准确对准掌心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寻求准确的定位。在尝试中发现用右中指作钩状后将锉柄放在上方,握紧锉柄后顶住部位比较靠近在掌心上。在此基础上再调整各手指的握紧顺序,使锉柄能较准确地顶住掌心。右手中指作钩状的过程,发现如将无名指及小指收拢,与儿童玩耍时的手作枪状形一致,锉柄在手心上都能准确定位,具体方法如下:

右手先将锉刀柄放在中指弯形上并顶住掌心位,拇指按住锉柄。中指微松上移压住锉柄,食指呈钩状与拇指相对压住锉柄,注意锉刀水平放置。

当处于锉削状态时,还应调整人体的相对位置,保证锉刀、手、手肘三点成一直线,如果三点成一直线,锉刀推进方向性好,由于锉刀推进过程能保证直线运动,从而可使锉削工件表面达到平整的要求,提高了加工表面的质量。

二、 巧妙利用推力点,促成锯削技巧形成

锯削看起来与锉削一样容易入门,但多数人在学习锯削过程容易出现速度过快(80次/分钟)、锯缝歪斜的现象。如果不刻苦学习,不潜心去研究锯弓的握法及力作用点的位置,很难使技能化为技巧。 原右手满握锯柄位置,当用力推出时,作用于锯柄的推力点高于锯条安装孔中心位置30mm左右,由于作用力点与锯条不在同一直线上,偏高的作用力点很容易造成锯弓向两侧摆动,锯条容易折断及锯缝歪斜,致使锯条用量增加和锯削断面平面度不能保证,加工质量受到影响。除了右手推力点(握位)外,左手拇指按压位置对锯弓下压力度影响很大,如果前端按压力度不足,在刚推出的瞬间,因后面力臂长容易造成前后不平衡,导致锯削过程上下摆动幅度大,影响锯条的运动路线和断面锯痕的清晰度。可解决刚推出瞬间造成前后不平衡的毛病,当然身体要配合整个锯削动作的完成,注意右手推出力要大于前端下压力,才能使锯条前进,而且不使锯条压断。由于前端下压力增加,动作配合协调,锯削速度自然就能慢下来,人操作起来也就

不容易疲劳,对锯削的“论提久战”非常有利。改进后,由于往复速度一般可少于40次/分钟,因此有较多时间去注意锯缝与所划加工界线位置,使锯削断面平面质量提高。由于锯削断面质量的提高,才能使动作协调自然,动作协调自然才能获得最佳的锯削效率。

综上所述,在锉柄的握法上,解决锉柄顶住掌心位置的问题,提高加工表面的质量,促进锉削技能技巧的形成;在锯削方法上,由于改变两手力的作用力点,使右手推力点方向与锯条前进方向接近一致,减少锯弓推进摆动,又使左手下压力提高,保证推出瞬间前后平衡,提高锯削效率和锯削断面质量,缩短技能转化为技巧时间。

 

第二篇:钳工技师论文

2009机修钳工技师评审论文

浅谈钳工锯割与锉削操作技能训练方法

宁波大榭开发区船厂有限公司 周国平

20xx年9月10日

(1)

舟山市

2009机修钳工技师评审论文

浅谈钳工锯割与锉削操作技能训练方法

摘 要

随着修造船业的迅速发展,培养钳工专业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项目(虽然目前有先进的机械化设备但离不开手工操作),而锉削与锯割又是钳工专业中重要的操作技能,也是实习生在生产实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而锉削与锯割又是修理钳工必须撑握的基本功,它往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而又不易掌握。怎样来缩短时间,提高练习效果,现已是实习工所企盼的答案。那么如何解决训练中的难点和技能技巧的掌握呢?本人在多年的修理实践中总结出锯割与锉削技能技巧的训练方法,它能使实习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好锯割与锉削技能,收到良好的实习效果。

关键词:

(2)

2009机修钳工技师评审论文

目 录

(3)

2009机修钳工技师评审论文

引言

随着修造船业的迅速发展,培养钳工专业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项目(虽然目前有先进的机械化设备但离不开手工操作),而锉削与锯割又是钳工专业中重要的操作技能,也是实习生在生产实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而锉削与锯割又是修理钳工必须撑握的基本功,它往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而又不易掌握。怎样来缩短时间,提高练习效果,现已是实习工所企盼的答案。那么如何解决训练中的难点和技能技巧的掌握呢?本人在多年的修理实践中总结出锯割与锉削技能技巧的训练方法,它能使实习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好锯割与锉削技能,收到良好的实习效果。

一. 锯割操作的训练

1. 操作基础训练,及时纠正操作姿势出现的问题。要注重培养实习生的正确操作姿势,通常右手握住锯柄,左手压在锯弓前上部,稳稳地掌握锯弓。正确的操作姿势能使实习生正确用力,降低疲劳程度,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实习生初次进行钳工操作时就要对其姿势作严格要求。本人在实践中总结出“分解法”即实习生初次锯割操作时,将锯割操作分解成若干步,对每步先分开练习,然后再进行整体动作连贯、协调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师傅演示要到位,巡回指导要勤。对个别掌握差的实习生要重点帮助,一旦发现动作、姿势不正确,要及时纠正,以免养成不良的操作习惯,对操作姿势正确的实习生进行表扬。对初学者来说操作资势不正确的居多。例如,站位不正确,操作者离工作台太远或太近,不方便用力且不能充分利用锯条。近年来,由于身高不同,实习生离钳台的距离究竟多远要因为而异,很难设定一个具体数字,只有当操作者握锯前,手的小手臂与大手臂成约90度时,锯条前端变色处搭在工件上,此时操作者站位最合适。又如,操作者视线不正确、习惯用右手的的,视线应该从左往右看,否则姿势变形,容易产生分力,锯颖歪斜。对诸如这些不正确的操作姿势,师傅要及时提示纠正。

2. 及时纠正操作方法出现的问题。1、工件夹持位置要正确。工件一般夹在台虎钳的左侧,锯缝距离钳口铁约5~毫米左右,锯缝应与钳口铁端面平行,不可歪斜。

(4)

2009机修钳工技师评审论文

工件夹在左边便于操作者观察锯缝、锯断时方便接取工件,工件锯缝靠近钳口铁可减少振动。同时要注意夹力,既不要夹得太紧,也不要夹得太松;工件既夹牢,又要防止变形。2、掌握起锯要点。起锯操作时要遵守起锯要点:行程短、压力小、速度慢、起锯角度正确。一般采用远起锯,这种起锯方法便于观察锯割加工线,易正确定位操作,起锯角约为15度,至少要有三个锯齿接触工件;起锯锯缝深度一般达2毫米左右才转为正常锯割。3、及时纠正锯缝偏斜。在锯割操作前,应按技术要求决定采用单线法还是双线法操作,在锯割操作过程中,操作者的眼睛要注意观察锯缝,若发现锯缝偏斜,应及时纠正。纠偏的方法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左偏左摆,右偏右摆”,即当锯缝相对于加工线向工边偏斜时,锯弓稍微向右边偏斜一小角度,这样就可以把偏斜纠正过来。因为锯缝是锯条锯割产生的,锯条锯割方向偏那边,锯缝就偏向那边。因此,只要相应地把锯条往反方向锯割就可以纠正过来。只要锯条按单线法沿着加工线或按双线法在加工线内操作,就能确保工件的垂直度、平行度、尺寸等技术参数达到规定要求。

二. 锉削的训练

1. 单一平面的训练:首先是规范实习生的操作姿势动作,在此师傅要作认真讲解和示范,讲解中要把操作动作要领讲细讲清楚,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动作让实习生看清楚,然后让实习生动手,在初学锉削时,首选动作是交叉锉,它能使初学者易掌握锉刀与工件的平稳,减少了因锉刀上下摆动而形成凸鼓形曲面,又很容易从交叉的锉痕中判断锉削面的高低,从而协调两手的用力。同时会逐渐增加锉削手感,而感知锉刀是否吸附在工件表面上,又是判断锉削运动是否正确的、简洁而有效的方法。但初学者的这种感觉是通过眼睛的观察(交叉锉痕),两手用力的调整,锉削阻力的吸附感觉的增大而得到的。在这训练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刬线平板上的靠山或方块作推拉的方法来感知手感的吸附力,当这种吸附感觉出现后,便可通过它来判断锉削的往复运动的正确性,反之,应加以观察调整和改进,最终找到手感后逐渐形成锉削技能技巧。用手的感知来指挥锉刀动作,这样训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时一般初学者会有一个突破。

(5)

2009机修钳工技师评审论文

2. 平面与相邻平面的形状锉削。这时实习生已基本掌握了锉削平面的技能,但平面与平面相邻形状的定位还没有掌握,因在第一步时往往注重加工件与锉刀的吸附往复运动来完成平面度要求,它有一定的随意性(此时训练的重点为单一平面)。而第二步要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还需考虑与单一平面保持一定的形状要求。所以第二步的训练要求更高,它要求实习生考虑的更多(平面与形状)。一般初学者往往会出现第二面是一个平面但与第一平面的形状有偏移。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但主要就是对形状要求的锉削余量把握不定,从而出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或前或后、或左或右的偏差和高低不定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一般的方法是积累锉削余量(进给量)的次数,首先以刬线来估计细锉余量。何时转入细锉余量是关键。锉削一般分为粗、细加工,粗锉转得迟,锉削余量已没有甚至变为负值;转得早,加工时间过长,影响工作效率。这时就需要积累锉削余量的技能,一般先测量高处余量,如测量结果为0.5mm(相邻面的高处),然后用粗锉刀锉10~20次,再测量结果比如为0.2mm,那么就能用平均值来计算出锉削的进给量(注意:此时每一把锉刀的钝化程度、用力、锉削面的大小、软硬程度等都不一样,它们的进给量也不一样),这样经过反复测得与计算,就能使实习生积累出一定的经验,对加工面的余量及形状的定位有一个较好的把握,从而形成锉削技能技巧。

3. 平面与对应面和平生度的锉削。随着训练和逐步深入,实习生已经逐渐熟悉和熟练掌握了以上一些基本技能技巧,但平面与对应面的平行度的锉削要求更高(此时考虑的是平面度,形状、尺寸公差),此时的两面关系不仅只是余量的把握,还有尺寸公差的确定,它也是钳工加工面最根本的目的,实习生在考虑形状的时候还要考虑位置尺寸公差要求。此时实习生常常会出现第一、第二、第三平面的形状是好的,但尺寸公差过大、或超差偏小、或尺寸公差已到但两平面不平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我们假设图纸给定一个两对应面id03,距离尺寸公差为50±0.05的要求,工作步骤,第一步锉削基准面达到图纸要求;第二步刬线(必须准确无误);第三步通过测量求得粗锉余量并用以上方法计算获得细锉余量+0.15mm,此时仔细观察细锉余量的锉削面与刬线距离程度,并深刻熟记此标准,以便日后训练时完成目测标记,估计余量何时到达+0.15mm,以减少不必要的测量;第四步注意细锉的锉削余量把握,同上用平均值来计算它的进给量,但注意此时的余量在逐渐减少,尤其进入上公差带时测量次数要相应增加,连续锉削次数相应减少。不但要注意尺寸

(6)

2009机修钳工技师评审论文

公差,还要注意两对应面的平行度公差。同时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细锉的进给量精度也在提高,从而得到细锉刀的进给量的正确锉削次数,提高锉削的合格率,并有效地避免了因每多锉几下而造成加工件尺寸公差变小、超差等现象,随着训练的深入,实习生的成功率的提高,实习兴趣的加深及技能、技巧的成熟,就解决了钳工技能训练中的难点,提高了各平面锉削的技能、技巧。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