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总结与评估

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总结与评估

张  宇 王海英 田  凯 耿  雪

【摘要】为了应对城镇化和私人机动化的双重挑战,中国城市自20##年起已连续6年开展了无车日活动,以宣传绿色交通理念和制定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首先对无车日活动的发展历程和核心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重点对无车日活动进行量化评估,评估的方向包括城市参与情况、无车区域、采取的长效措施、民意调查和交通环境指标监测。认为无车日活动有助于促进公共交通客流增长与服务品质提升,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及改善环境,促进城市交通政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最后,建议无车日活动应持续扩大参与范围和参与深度,合理划定无小汽车区域,加强对小汽车交通使用者的宣传,并长期推动城市制定可持续的长效措施。

【关键词】城市交通;无车日活动;绿色交通;长效措施;可持续发展

1.无车日活动的起源

1.1 国际背景

无车日(Car Free Day)活动源自欧洲。由于车辆不断增加,城市空气污染及噪音问题日益严重,民众生活质量与健康问题持续恶化。1994年10月在西班牙举办的“畅通城市(Accessible Cities)”会议上,Eric Britton先生提出小汽车对城市发展影响的问题,将城市道路还给居民的想法逐渐达成共识[1-2]。随后,冰岛的雷克雅维克(Reykjavik)、英国的巴兹(Bath)和法国的罗契斯(Rochelle)三个城市首次举办了无车日活动,并于1995年成立“国际无车日联盟(World Car Free Days Consortium)”。1998 年,法国城市规划和环境部长多米尼克·瓦内(Dominique Voynet)率先提出“我不在市区开车”(In town without my car!)的倡议,在全国发起无车日活动,得到了首都巴黎和其他34 个外省城市的热烈响应和一致支持。20##年9月22日全欧洲第一次正式举办无车日活动, 共计1 262 个城市参加。此次活动还得到了中东和亚洲国家的遥相呼应,无车日运动也波及到了拉丁美洲,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无车日活动成效卓著,无车区范围覆盖全市所有区域。

欧洲执行委员会环境部(DG Environment)自20##年起决定为无车日活动提供政策及财务上的帮助,并定于每年的9 月22 日举办这个活动,该日也就成为全球响应的国际无车日。由于受到欧盟的重视与资金协助,无车日活动于20##年演化成“欧洲交通周(European Mobility Week)”,时间定为每年的9月16日~9月22日,这是将“日”扩大成“周”的重要里程碑。欧洲交通周系列活动不仅以9 月22 日为核心,搭配各式宣传来传达无车日的理念及意义,同时也在9月22日最后一天“无车日”活动中落下帷幕。截至20##年,共有 2 158 个城市,代表大约 1.56亿居民正式报名参加活动,共实施约 6 000项永久措施。

1.2 欧洲交通周及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的核心内容

依据“欧洲交通周章程”[3-4]和“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承诺书”,签署城市应开展以下三项核心内容:

1)围绕活动主题,进行各种与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有关的宣传。

2)至少实施一项新的注重实效的措施,切实改善绿色交通出行安全和服务,促进汽车出行方式向绿色出行方式转变。上述措施应至少有一项为道路空间的重新分配,道路空间分配应有利于行人、自行车或公共交通。

3)划定无车区域组织无车日活动,至少在一天内仅用于步行、自行车交通和公共交通。

在欧洲交通周活动中,上述三项内容为可选项。致力于上述三项内容的城市将成为金牌参与城市,履行一项或两项内容的城市为参与城市。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未设置选择项,签署承诺书的城市应依照承诺,开展上述三项内容。

这里要特别指出,无车日中的“车”通常指“私人小汽车”,并非泛指所有的机动车;“无”也并非指一个不留,对于整个城市而言,是在小汽车使用者付出应承担的税费而使得外部成本内部化后所达到“小汽车合理数量”。而无车区域的划设可以是一条路、一个城镇或整座城市。

1.3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城镇化与城市交通机动化同步快速发展,是中国近20年城市发展的最显著特征。其表现为城市交通需求增长加快、城市交通向私人机动化方向转化趋势明显。截至20##年底,中国城镇化率达51.27%,城镇人口约6.9亿。20##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4亿辆,23个大中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其中北京以520万辆居全国之首,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等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均超过了200万辆[5]。在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举办之初的前几年,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平均下降约6个百分点,自行车分担率年均下降2%~5%[6]。城市公共交通车速慢、站点覆盖率低、准点率差、换乘不便、车内拥挤等问题突出。自行车出行比例连续数年大幅度降低,深圳市最具典型意义,其自行车分担率从1995 年的30%下降到20##年的4%;机动车行驶和停放空间扩大进一步恶化了步行和自行车的出行环境。交通结构失衡、交通拥堵加剧、资源消耗增大、生态环境恶化,是当前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普遍特征。

1.4 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发展历程

受世界无车日和欧洲交通周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和城市也开始推广这项活动。20##年,成都成为中国第一个举办无车日活动的城市;20##年,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也将无车日选在了9 月22 日。其后,北京、上海、武汉等众多城市也自发开展了一些“无车日”活动的宣传。

为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参照欧洲交通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年向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尤其是向城区人口在50 万人以上的城市人民政府发出了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的倡议。首届活动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于2007 年9 月16—22 日在中国110个城市同时举行。20##年受国家大部制改革部委职能调整的影响,“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更名为“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活动时间定为每年的9月22日,但同时仍鼓励和倡议城市开展为期一周的系列活动。截至20##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已经连续开展6届,承诺开展活动的城市共152个,涵盖4个直辖市、21个省(除青海省)、5个自治区,涉及超过2亿的城区人口。

2.无车日活动概况

无车日活动的目标,一方面是敦促城市政府制定促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有关政策,采取行动推进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整合和推广可持续的长效措施,构建高效率、低成本、低消耗和低污染的多方式交通体系;另一方面是提高公众对使用小汽车出行引发的交通拥堵和环境问题的认识,鼓励人们使用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以此营造更加健康、幸福和美丽的城市。

2.1 历年主题

20##年的活动主题是“绿色交通与健康”。强调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明确政府、公交企业和个人对此均有责任和义务,绿色出行理念应形成社会共识。

20##年的活动主题是“人性化街道”。强调重新分配道路空间,指出减少汽车的道路空间是可持续发展和解决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案,应持续增加步行区、自行车道和公交专用车道。

20##年的活动主题是“健康环保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强调要创建安全方便、舒适有序的自行车和步行出行环境,指出自行车和步行交通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仅适于中短距离出行和与其他方式衔接整合,还要重视其休闲健身功能。

20##年的活动主题是“绿色交通·低碳生活”。强调城市交通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领域,明确绿色出行是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出行习惯一旦形成,改变非常困难,应抓住当前交通行为塑造的关键时期,实施注重实效的政策措施。

20##年的活动主题是“绿色交通·城市未来”。强调以绿色交通发展策略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整合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公平分配道路空间、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享有优先权、培养公众意识与合作精神。

20##年的活动主题是“关爱城市·绿色出行”。强调要实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政策,包括对路内停车合理定价、鼓励“停车换乘”、探索拥挤收费政策、引导通勤交通向绿色交通转变等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2.2 活动参与

无车日倡导的绿色交通理念日益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认同,承诺开展无车日活动的城市和实际开展活动的城市比例逐年上升。由表1可以看出,承诺开展活动的城市基本一直呈上升状态,但实际开展活动的城市在20##年和20##年略有下降。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发展战略的推进,城市对可持续交通系统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对宣传绿色交通理念和实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因此实际开展活动城市又不断呈现攀升态势。

表1  历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开展城市统计

①括号中数据为未签署承诺书自行开展无车日活动的城市,即支持城市。实际开展城市中包含支持城市。

②为承诺开展无车日活动城市的参与比例,计算时扣除了支持城市数量。

2.3无车区域

在20##年~20##年连续六届的无车日活动中,先后有134个城市在9月22日划设一定区域(道路)作为无车区域,见表2。也就是说,全国有1/5的城市做过无车区域的尝试,以实际行动响应了无车日活动的倡议。

表2 划设无车区域的城市数量及所占比例

但是,从20##年无车日起,连续施划无车区域的城市只有昆明和苏州,不足承诺开展城市的2%。在所有划设过无车区域的城市中,有一半的城市只划设过1次无车区域。最近两年连续划设无车区域的城市也只有10个,见表3。20##年划设无车区域(道路)的城市只有19个,仅占实际开展活动城市的14%,为历年来最低。而国际上,在9月22日划设无车区域的城市达到1114个,比20##年增加了322个。事实上,划设无车区域无疑是城市设置步行街区的一次绝佳试验。

表3城市划设无车区域的次数

2.4长效措施

20##年~20##年无车日活动中,城市采取的长效措施主要涉及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枢纽、道路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五大类,总计330项。其中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所占比例接近80%(见图1),这体现了无车日活动提高绿色交通服务和安全的主旨。每个城市实施的长效措施数量约为3项,这一平均数超过了无车日活动承诺书中的约定,这说明城市一旦重视绿色交通长效措施的实施,其执行力将高于原预期值,其他城市仍有较大潜力可挖。

图1 各类长效措施所占比例(20##—20##年)

表4是位列20##年~20##年前10项的长效措施,从中可见城市交通的政策方向:其中7项是公共交通方向,其余3项均与交通管理有关,包括保障非机动车的出行条件和安全。表5是欧洲交通周排名前10项的长效措施。可以看出,中国城市采取的促进绿色交通发展的长效措施与欧洲既有相似性,又有明显的差异。相似之处在于都十分重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的改善;差异体现为城市不同发展阶段所表现的特征。中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还处于原始积累阶段,交通管理水平也不高,因此当前长效措施的重点集中于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和整顿交通秩序。欧洲城市经历了繁荣和高度文明,公共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水平都处于较高阶段,因此其长效措施更注重对个体绿色出行意识的培养和与个体绿色出行相关的设施改善,如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提升系统便利性等方面。

表4  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排名前10项的长效措施(20##年~20##年)

表6 欧洲交通周排名前10项的长效措施(20##年)

2.5民意调查

20##年民意调查问卷共汇总10个城市的有效问卷总计2410份[6]。整体来看,市民对无车日活动的知晓率达78.3%,较20##年的74.5%上升3.8%;超过75%的市民认为无车日活动不会影响购物出行;95%的市民对于政府实施的交通改善措施表示支持。

在交通结构中,由于城市空间结构和出行距离的差异,中小城市非机动交通(步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出行比例平均值(40%~70%)明显高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30%~50%)。同时,中小城市由于居民机动化出行需求较大、公共交通发展较慢,其小汽车出行比例高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此外,电动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如黄山、鄂州等城市,其电动自行车出行比例均接近30%,成为城市交通中最重要的交通方式。

表6 城市交通结构(来自民意调查)                  %

2.6交通环境指标监测

交通环境指标包括交通量、车速、事故、空气污染物和噪声。20##年全国共有20个城市报送了交通环境指标监测报告,对比无车日前后环境指标变化。主要结论如下:

1)设置无车区域的城市,无车区和市区交通量显著减少,下降幅度达30%~80%,与此同时,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等方式出行量平均上升5%~40%;未设置无车区域的城市,无车日对市区交通量基本没有影响。

2)无车日全市交通事故率显著降低,无车区域车速显著提高,上升幅度达21%~28%;市区交通事故与平时相比也明显减少,平均下降20%。可见,减少小汽车交通量有助于提高城市交通安全水平,降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节约交通管理成本。

3)无车区域空气污染物浓度和噪声水平相对偏低。在无车区域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幅度为5%~50%;噪声等效声级一般降低2~3分贝。噪声和空气污染物浓度是国际通用的评估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因此,减少小汽车交通量对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3.无车日活动成效

1)公共交通客流增长与服务品质提升

无车日活动取得的成效可以直接体现在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上。昆明市20##年无车日活动当天,公共交通客运量达240万人次,出行分担率超过36%,创造营运量历史新高。此外,无车日期间各城市纷纷通过不同举措,使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与提升,长沙市20##年无车日期间对全市3500多台公共汽车、6280台出租汽车的车容车貌和服务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确保无车日活动当天营运车辆车容靓丽,车况良好[8]。公共交通客流量的显著增长进一步显示了公众绿色出行和环保健康意识的提升,同时也表明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城市交通运行成效及环境改善

20##年无车日当天,昆明市无车区域车流量下降了41%;合肥市驶入环城路以内的机动车流量下降了79.6%;常州市南大街车辆比往日减少90%左右,公共汽车在该路段的行车时间平均减少了50%。而20##年苏州市环境监测报告显示,SO2环比下降12.2%;NO2环比下降26.67%;CO环比下降30.96%;臭氧环比下降21.05%;可吸入颗粒物下降35.6%[9]。噪声级别比平时下降了2%~3%。各城市活动开展前后的交通量和环境监测数据指标对比分析表明,开展无车日活动能够有效减少无效交通需求、改善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和减轻交通噪声,这也是开展无车日活动最直接、最明显的成效之一。

3)绿色交通理念的宣传与推广初见成效

从绿色交通理念对公众的影响力来看,无车日活动的宣传与推广力度在逐年增加。20##年深圳市发展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百万车友承诺,号召大家在9月22日无车日当天不开车,得到了近120万人的积极响应与承诺;20##年上海市无车日当天约20万私人小汽车车主张贴无车日主题车贴,并改乘公共交通方式出行[8]。此外,由于公众对无车日活动反响强烈,自发通过各大网站、论坛、微博对活动进行了互动讨论,总体上对活动举行都表示支持,部分市民还积极献言献策,充分显示了无车日活动在唤醒公众绿色交通文明意识与重新认识绿色交通方面已见成效。

4)城市交通政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

无车日活动的持续开展,不仅在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和出行比例、改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条件、促进城市交通节能减排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在推动城市交通政策转型和促进形成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强绿色交通系统建设已成为城市政府开展无车日活动的核心价值之一。如20##年汉中市取缔占道经营,禁止占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停放车辆;20##年大连市从开辟公交专用车道、建设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和公交场站、延伸轨道交通线路、限制机动车总量、新建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公共汽车交通线网优化等多方面推进公共交通长效措施。

4.经验总结

4.1活动举办成功的要素

1)发挥领导作用

城市开展无车日活动不仅需要市领导决策,还涉及城乡建设、交通、公安、环保、教育、宣传等多个部门各司其责、协调配合。市委市政府领导是城市的最高管理者,具有决策和协调各部门的关键作用。虽然在城市化转型和综合交通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发展绿色交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但客观上城市决策者和管理者并未从内心完全接受并彻底付诸实施。因此,应通过文件、新闻发布会、领导讲话等多种方式,强调开展无车日活动对政府表达发展绿色交通的态度和决心、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政府部门也能通过这项活动让市民亲身参与和支持其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质量的各项措施。同时,要在活动组织手册中给市委市政府领导在无车日期间安排适宜的活动,加强其对无车日活动的感知并发挥率先垂范的作用。

2)鼓励全社会参与

无车日活动不仅需要城市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举办无车日活动的主要精神及意义在于提升全民对于小汽车过度使用所造成空气及噪声污染、能耗、拥挤、健康、安全等议题的重视,这是一个全民参与、社会大众表达关注各项环境问题的机会。然而公众参与往往是被动的居多,因此,需要通过策划多种参与性强的活动和方式增加公众参与的意识,共同体验无车生活与工作环境,这是活动举办成功的最基本要求。公众参与也包含非政府组织(NGO)的参与,这些组织多由社会精英组成,能够出人出力,搭配其既有的例行活动,能够形成另一支社会倡导与支持的力量。

3)注重过程控制

无车日活动的组织包含四大主要过程:信息发布、信息反馈、活动观察和活动总结。信息发布是将无车日活动的任务部署给城市的过程,这一环节省厅的作用十分关键,要做好与省厅的互动交流,督促其在省内及时部署。信息反馈主要是城市与部委组织者之间的互动,包括城市报送联系人、部委组织者派送组织材料、与城市交流活动方案和给开展活动的城市答疑解惑等,其中城市联系人的角色十分关键,其责任心和工作态度是城市无车日活动成败的关键。活动观察是部委组织者或组织者委托的有关人员,到城市亲自参与和了解活动开展情况的过程,是对城市开展活动的监督和促进。活动总结是展现城市无车日活动绩效和发现问题的重要环节,城市做好自身活动总结也是汇总全国无车日活动总结的基础。预先安排好这四大过程的步骤、流程和控制方法,做好各个过程的衔接,及时对每个过程进行评估、反馈,有助于弥补各个过程存在的疏漏并持续改进,促进活动组织取得切实成效。

4)建立与城市的互利关系

部委组织者与城市在无车日活动组织中,是互相依存的、互利的关系。组织者依托城市贯彻自身的有关职能,进行绿色交通的宣传实践活动;城市虽然是在宣传和贯彻执行中央部委有关方针、政策,但是更希望得到肯定和多出政绩。为了持续稳定地开展无车日活动,组织者应考虑采取措施与城市建立互利关系,增强双方互信。只讲控制不讲互利的做法不利于创建良好的合作关系,也不利于激发城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互利的方法包括通过文件或领导讲话给予城市必要的肯定、召开总结大会和适当的奖励等。

4.2 无车日活动开展建议

1)扩大参与范围和参与深度

无车日活动的成功需要很多单位共同协作完成,尤其对于多元化的无车日活动来说更是如此。民间所拥有的灵活度与创意往往是政府部门最欠缺的。因此,在活动策划、安排准备、宣传、执行、交通维持、环境监测及问卷调查等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可以有民间组织或者个人的参与,甚至可以构想出一套商业活动机制,形成“无车日活动公私合作”模式,实现公众、政府与企业的三赢。因此,持续扩大参与城市、参与单位与团体,以及让更多的媒体对无车日活动进行深入报道,形成政府、公众和媒体的三者互动,也是今后活动努力的方向之一。

2)合理划定无小汽车区域

无车日活动方案的制定应该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合理划定无小汽车区域,充分考虑好无小汽车区域范围及其对于周边市民出行的影响,确保无车日活动期间市民出行的便捷性。此外,当无车日活动与城市大型活动时间冲突的时候,可以考虑二者的有机结合。如20##年上海世博会与当年无车日活动相结合就是很好的实例,上海市把世博会交通管控区内道路设置为无小汽车示范区域(道路),区域面积约为7平方千米,并举办自行车巡游,优化步行、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设施展示等一系列活动,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世博会与无车日活动共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

3) 对小汽车出行使用者的宣传

从历届城市开展无车日活动的宣传经验来看,重点针对小汽车出行使用者的宣传创意还需重点研究。无车日活动举办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城市居民体验全新的出行环境,而那些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使用者更应该拥有全新的体验。因此,如何让小汽车使用者在无车日放弃使用小汽车,就需要深入细致地研究一些具体宣传策略。例如,通过学校的孩子影响家长的出行行为、企事业单位奖励与表彰那些无车日前后连续放弃使用小汽车的员工、组织社区拼车计划等。

4)推动城市制定可持续的长效措施

无车日活动期间推行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措施尤其关键,这也是无车日活动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这种长效措施能够潜移默化地加深公众对公共交通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新认识,从而形成全新的出行理念。因此,城市应在无车日活动开展期间持续推出一条或多条可持续的长效措施,同时要处理好短期活动和长效措施之间的关系。此外,要藉由无车日制定可持续长效措施的契机,大力推进绿色交通体系建设,促进城市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5.结语

无车日活动源自欧洲,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可持续交通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地方政府采取可持续的交通政策措施,并邀请市民尝试替代汽车的出行方式。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自2007 年举办以来,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无车日的价值绝不仅仅是一天,而是对城市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一方面,无车日促进城市政府反思城市交通政策,并采取可持续的交通改善措施,从而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建立适合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的宜居城市;另一方面,藉由无车日倡导和鼓励市民更积极地选择高效率、低成本、低消耗和低污染的绿色出行方式,并使其意识到个人出行选择会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社区的福祉。

参考文献:

[1] Eric Britton. 星期四计划——关于城市交通的新畅通计划[J].城市交通,2007,5(4):21-26.

[2]张学孔,吴奇轩. 台北公共交通月及无车日活动回顾与展望[J]. 城市交通,2007,5(4):12-20.

[3]Jerome Simpson, Sean Carroll. 20## Participation Report[R]. 2012.

[4]André Muno, Olivier Lagarde. 2011Participation Report[R]. 2011.

[5]陆化普.20##年城市交通行业盘点与展望[J]. 城市交通,2012,10(1):5-8.

[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指导委员会.20##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资料汇编[R].北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

[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指导委员会. 20##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资料汇编[R].北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

[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指导委员会. 20##—20##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资料汇编[R].北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

[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指导委员会.20##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资料汇编[R].北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

作者简介:张  宇(1972—  ),女,硕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王海英(1979—  ),女,硕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新闻编辑;

田  凯(1983—  ),男,硕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耿  雪(1982—  ),男,硕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