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三中高二单元练习试卷

嘉兴三中高二单元练习试卷

选修4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

1.山东某地有一楹联:“仲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该联褒扬的是(      )

A.皇帝       B.孔子       C.孟子       D.司马迁

2.某同学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下面四本古籍,其中内容绝不可能是孔子讲学教材的是(     )

                    

    A                 B                    C                    D

3.孔子途经泰山,闻妇人哭诉亲人死于虎患。孔子问她为何不离开此地,妇女回答:因为这儿没有苛政。孔子因此感慨:“苛政猛于虎也!”由此可见孔子主张(      )

A.清净无为    B.顺应自然     C.严刑酷法     D.为政以德

4.孔子提出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主张的“中庸之道”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看作是至高的美德②都主张适度,不走极端③都反对将“过”和“不及”简单的调和或折中④其标准都是“正确的理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     )       

   A.兼爱           B. 克己复礼          C. 仁者爱人         D. 民贵君轻

6.《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                                            

   A.有教无类                   B.启发式教学

   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7.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8.以下哪种观点属于孔子的主张(      )

A.“无为而治”      B.“守静”    C.“忠恕”之道      D.“天法道,道法自然”

9.孔子曾经说:“人而不仁,如何礼?”这说明孔子认为(      )

A.仁为礼之本,仁礼结合        B.礼为仁之本,仁依附于礼

C.礼与仁相互对立              D.仁是外在的行为规范

10.孔子曾经幽默地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自称是个待价而沽的人。他周游列国“推销”的主要是(      )

A.礼乐治国的仁政思想            B.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C.学行结合的实践精神            D.不舍昼夜的进取精神

1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12.一味高中学生在辩论赛上论述“孔子不提倡愚忠”的主张,下列孔子名言中能作为其论据的是(      )

A.“非礼勿视,非礼勿动”         B.“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

C.“仁者爱人”                   D.“温故而知新”

13.有一次卫灵公问孔子布阵行兵之法,孔子说:“俎豆(古代礼仪)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孔子想要表达的思想实质是(      )

A.提倡谦虚谨慎的求学精神        B.坚持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

C.忠于鲁国君主的忠君思想        D.献身教育事业的人生目标

14.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79年鲁哀公追封孔子为“尼父”,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遵

奉孔子为“文圣尼父”,贞观二年唐太宗遵奉孔子为“先圣”,1307年元成宗封谥孔子为“大

成至圣文宣王”……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

A.历代君主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

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15.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从教生涯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曾教授于马其顿帝国的建立者亚历山大      

B.在马其顿创立了吕克昂学园          

C.教学方法别具一格,被称为“逍遥学派”的思想家           

D.教授学生自然科学和伦理学

16.亚里斯多德被称作“所有真正思想家中的永恒巨人”主要得益于他(      )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创办吕克昂学园

C.博大精深的学识和思想        D.创立了逻辑学

17.亚里士多德曾对一位学生说:“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他可能在向这为学生解释(      )

A.中庸之道     B.三段论     C.唯物论      D.理念论

18.但丁在《神曲》中写道:“我看到智者们的大师,坐在一群哲学家的中间。大家注视他,大家尊崇他;这里我看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们在余者之前,李得和他最靠近。”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被但丁写成那些哲学家们的中心是因为(      )

A.他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老师         B.他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C.他确定的哲学问题无人能突破         D.他全面继承了柏拉图的思想

19.亚里士多德曾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他在哲学上否定了柏拉图的学说,提出“接近了唯物主义”的主张是(      )

A.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B.现实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C.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            D.三段论

20.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     )                                                            

A.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C.忘恩负义                       D.求知欲强

21.亚里士多德在著作中提出13个问题,成为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这部著作是(      )

A.《物理学》      B.《形而上学》      C.《尼各马科伦理学》     D.《国家篇》

22.以下老师和学生组合中,最符合“伟大的教育家教育出杰出的政治家”的组合是(     )

A.孔子/颜回   B.苏格拉底/柏拉图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

23.亚里士多德的许多具体科学结论都证明是错的,但他创立的一门工具科学至今却仍然被学术界尊为权威,这是(      )

A.逻辑学     B.伦理学      C.形而上学        D.几何学

24.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学术成就不正确的是(      )                              

A.建立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B.大多数自然科学成就一被证明是错误的  

C.其伦理学成就如三段论至今被奉为权威      D.为后世的科研提供了一些方法论

25.关于“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这句话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体现了一种尊师但不盲从的师生关系理念        B.说明仁爱是有等级的

C.体现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D.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思想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4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孔子谈“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  孔子谈怎样达到“仁”: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子曰:“志士仁人,无求

          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贡问为仁,子曰:“……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

          之仁者。”

                                                          ——杨伯峻《论语译注》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认为哪些政治品格和人生品格可称得上是“仁”?(6分)

(2)       结合材料二说说孔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仁”。(6分)

(3)       在现实社会,你觉得可以从孔子“仁”的学说中得到哪些人生启迪?(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  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材料三  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希腊人是人。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

                                                 ——亚里士多德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二、三中亚里士多德研究的主要领域,各有什么意义?(12分)

(2)如何看待亚里士多德在古代希腊文化史上的地位。(2分)

28.1988年,“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 “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斯多德

材料四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孔子还曾被称为“圣人”。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1日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问答,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地位?(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斯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6分)

(4)根据材料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6分)

                      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总结

综述

(一)有关评价古代政治家的功过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加考虑

(1)是否维护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

(2)是否采取恰当的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

(3)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重视改善生产条件

(4)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

(5)是否改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联系,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二)有关中国古代盛世局面的几点问题

1、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2)农民战争推动迫使统治者调整政策,与民休息;3)统治者勤政爱民、励精图治;4)广大劳动人辛勤劳动。此外还跟制度的革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等因素有关。

2、盛世局面呈现的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3、盛世局面的实质盛世不是人间天堂,所谓的盛世,都是封建社会的盛世,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统治的本质,不能消除封建的剥削和奴役。

4、盛世局面的出现或结束的启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对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廉正建设,居安思危;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

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的统一

1、  统一条件:

(1)客观条件:1)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2)人民苦于战乱,渴望统一;3)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2)主观条件: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如搜罗任用外来人才,如楚国的李斯、魏国的尉缭;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礼贤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等)

2、统一过程:(略,自己看书总结)

3、统一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确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巩固统一措施

第二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唐太宗取得政权后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1、政治:注重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2、经济:休养生息的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农业生产;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法律:慎用刑法,制定《唐律》;稳定了社会秩序,不仅对中国后代,而且对当时的亚洲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文化: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学制度,加强了思想统治,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推动了封建文化的发展。

5、民族: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的团结和发展,恩威并用,刚柔相济。先后采取了武力征服(先战后和)降服了东突厥、设置机构进行管理、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政治联姻等措施;促进了唐朝边疆的开发,镀金了民族融合,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民族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6、对外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方针;促进对外关系的空前繁荣。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力量很大的影响。

第三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1、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加快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了对外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控制)。

2、维护国家主权: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

3、缓和民族矛盾: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学,尊奉孔子;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册封四大活佛;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加强了与蒙、藏民族的团结。

4、局限:但在他统治时期加强君主专制(设南书房),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阻碍社会进步。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一、单项选择题

1~5  BCDAC    6~10  BCCAA 

11~15 DBBCB   16~20  CBBBA 

21~25 BDCBB 

二、非选择题部分

26.(1)要爱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礼治社会;善于推己及人,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他人;坚持理想和信念等。

(2)孜孜不倦不断追求“仁”;能推己及人,帮助他人;遵守礼仪规范,克制自己的行为;与品德优秀的人互相砥砺等。

(3)要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积极向善,交结良朋益友,乐于助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不断进取,坚持真理等。(其他言之有理的回答均可)

27.(1)材料一研究人本身,既提到完美的境界,也要追求现实的幸福。这一观点对柏拉图思想有继承,也有突破。材料二提出人生哲学中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材料三是他的三段论,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2)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28.(1)主要思想:①主张维护周“礼”,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 ②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

(2)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

(3)人品特点:强烈的求知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追求美德(中庸)   两人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4)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不仅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而且对亚洲及对世界都有重大影响,所以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尊敬。

           

 

第二篇:嘉兴三中高二单元练习试卷 选修4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嘉兴三中高二单元练习试卷

选修4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

1.山东某地有一楹联:“仲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该联褒扬的是(      )

A.皇帝       B.孔子       C.孟子       D.司马迁

2.某同学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下面四本古籍,其中内容绝不可能是孔子讲学教材的是(     )

                    

    A                 B                    C                    D

3.孔子途经泰山,闻妇人哭诉亲人死于虎患。孔子问她为何不离开此地,妇女回答:因为这儿没有苛政。孔子因此感慨:“苛政猛于虎也!”由此可见孔子主张(      )

A.清净无为    B.顺应自然     C.严刑酷法     D.为政以德

4.孔子提出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主张的“中庸之道”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看作是至高的美德②都主张适度,不走极端③都反对将“过”和“不及”简单的调和或折中④其标准都是“正确的理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     )       

   A.兼爱           B. 克己复礼          C. 仁者爱人         D. 民贵君轻

6.《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                                            

   A.有教无类                   B.启发式教学

   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7.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8.以下哪种观点属于孔子的主张(      )

A.“无为而治”      B.“守静”    C.“忠恕”之道      D.“天法道,道法自然”

9.孔子曾经说:“人而不仁,如何礼?”这说明孔子认为(      )

A.仁为礼之本,仁礼结合        B.礼为仁之本,仁依附于礼

C.礼与仁相互对立              D.仁是外在的行为规范

10.孔子曾经幽默地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自称是个待价而沽的人。他周游列国“推销”的主要是(      )

A.礼乐治国的仁政思想            B.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C.学行结合的实践精神            D.不舍昼夜的进取精神

1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12.一味高中学生在辩论赛上论述“孔子不提倡愚忠”的主张,下列孔子名言中能作为其论据的是(      )

A.“非礼勿视,非礼勿动”         B.“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

C.“仁者爱人”                   D.“温故而知新”

13.有一次卫灵公问孔子布阵行兵之法,孔子说:“俎豆(古代礼仪)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孔子想要表达的思想实质是(      )

A.提倡谦虚谨慎的求学精神        B.坚持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

C.忠于鲁国君主的忠君思想        D.献身教育事业的人生目标

14.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79年鲁哀公追封孔子为“尼父”,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遵

奉孔子为“文圣尼父”,贞观二年唐太宗遵奉孔子为“先圣”,1307年元成宗封谥孔子为“大

成至圣文宣王”……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

A.历代君主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

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15.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从教生涯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曾教授于马其顿帝国的建立者亚历山大      

B.在马其顿创立了吕克昂学园          

C.教学方法别具一格,被称为“逍遥学派”的思想家           

D.教授学生自然科学和伦理学

16.亚里斯多德被称作“所有真正思想家中的永恒巨人”主要得益于他(      )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创办吕克昂学园

C.博大精深的学识和思想        D.创立了逻辑学

17.亚里士多德曾对一位学生说:“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他可能在向这为学生解释(      )

A.中庸之道     B.三段论     C.唯物论      D.理念论

18.但丁在《神曲》中写道:“我看到智者们的大师,坐在一群哲学家的中间。大家注视他,大家尊崇他;这里我看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们在余者之前,李得和他最靠近。”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被但丁写成那些哲学家们的中心是因为(      )

A.他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老师         B.他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C.他确定的哲学问题无人能突破         D.他全面继承了柏拉图的思想

19.亚里士多德曾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他在哲学上否定了柏拉图的学说,提出“接近了唯物主义”的主张是(      )

A.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B.现实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C.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            D.三段论

20.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     )                                                            

A.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C.忘恩负义                       D.求知欲强

21.亚里士多德在著作中提出13个问题,成为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这部著作是(      )

A.《物理学》      B.《形而上学》      C.《尼各马科伦理学》     D.《国家篇》

22.以下老师和学生组合中,最符合“伟大的教育家教育出杰出的政治家”的组合是(     )

A.孔子/颜回   B.苏格拉底/柏拉图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

23.亚里士多德的许多具体科学结论都证明是错的,但他创立的一门工具科学至今却仍然被学术界尊为权威,这是(      )

A.逻辑学     B.伦理学      C.形而上学        D.几何学

24.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学术成就不正确的是(      )                              

A.建立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B.大多数自然科学成就一被证明是错误的  

C.其伦理学成就如三段论至今被奉为权威      D.为后世的科研提供了一些方法论

25.关于“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这句话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体现了一种尊师但不盲从的师生关系理念        B.说明仁爱是有等级的

C.体现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D.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思想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4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孔子谈“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  孔子谈怎样达到“仁”: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子曰:“志士仁人,无求

          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贡问为仁,子曰:“……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

          之仁者。”

                                                          ——杨伯峻《论语译注》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认为哪些政治品格和人生品格可称得上是“仁”?(6分)

(2)       结合材料二说说孔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仁”。(6分)

(3)       在现实社会,你觉得可以从孔子“仁”的学说中得到哪些人生启迪?(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  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材料三  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希腊人是人。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

                                                 ——亚里士多德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二、三中亚里士多德研究的主要领域,各有什么意义?(12分)

(2)如何看待亚里士多德在古代希腊文化史上的地位。(2分)

28.1988年,“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 “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斯多德

材料四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孔子还曾被称为“圣人”。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1日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问答,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地位?(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斯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6分)

(4)根据材料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6分)

                      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总结

综述

(一)有关评价古代政治家的功过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加考虑

(1)是否维护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

(2)是否采取恰当的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

(3)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重视改善生产条件

(4)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

(5)是否改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联系,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二)有关中国古代盛世局面的几点问题

1、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2)农民战争推动迫使统治者调整政策,与民休息;3)统治者勤政爱民、励精图治;4)广大劳动人辛勤劳动。此外还跟制度的革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等因素有关。

2、盛世局面呈现的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3、盛世局面的实质盛世不是人间天堂,所谓的盛世,都是封建社会的盛世,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统治的本质,不能消除封建的剥削和奴役。

4、盛世局面的出现或结束的启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对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廉正建设,居安思危;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

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的统一

1、  统一条件:

(1)客观条件:1)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2)人民苦于战乱,渴望统一;3)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2)主观条件: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如搜罗任用外来人才,如楚国的李斯、魏国的尉缭;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礼贤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等)

2、统一过程:(略,自己看书总结)

3、统一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确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巩固统一措施

第二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唐太宗取得政权后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1、政治:注重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2、经济:休养生息的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农业生产;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法律:慎用刑法,制定《唐律》;稳定了社会秩序,不仅对中国后代,而且对当时的亚洲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文化: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学制度,加强了思想统治,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推动了封建文化的发展。

5、民族: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的团结和发展,恩威并用,刚柔相济。先后采取了武力征服(先战后和)降服了东突厥、设置机构进行管理、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政治联姻等措施;促进了唐朝边疆的开发,镀金了民族融合,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民族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6、对外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方针;促进对外关系的空前繁荣。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力量很大的影响。

第三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1、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加快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了对外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控制)。

2、维护国家主权: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

3、缓和民族矛盾: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学,尊奉孔子;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册封四大活佛;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加强了与蒙、藏民族的团结。

4、局限:但在他统治时期加强君主专制(设南书房),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阻碍社会进步。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一、单项选择题

1~5  BCDAC    6~10  BCCAA 

11~15 DBBCB   16~20  CBBBA 

21~25 BDCBB 

二、非选择题部分

26.(1)要爱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礼治社会;善于推己及人,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他人;坚持理想和信念等。

(2)孜孜不倦不断追求“仁”;能推己及人,帮助他人;遵守礼仪规范,克制自己的行为;与品德优秀的人互相砥砺等。

(3)要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积极向善,交结良朋益友,乐于助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不断进取,坚持真理等。(其他言之有理的回答均可)

27.(1)材料一研究人本身,既提到完美的境界,也要追求现实的幸福。这一观点对柏拉图思想有继承,也有突破。材料二提出人生哲学中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材料三是他的三段论,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2)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28.(1)主要思想:①主张维护周“礼”,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 ②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

(2)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

(3)人品特点:强烈的求知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追求美德(中庸)   两人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4)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不仅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而且对亚洲及对世界都有重大影响,所以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尊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