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类论文怎么写

综述类论文怎么写

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

综述的特点:

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②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2 综述的内容要求

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

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语言要美:科技文章以科学性为生命,但语不达义、晦涩坳口,结果必然阻碍了科技知识的交流。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不断地加强汉语修辞、表达方面的训练。

文献要新:由于现在的综述多为"现状综述",所以在引用文献中,70%的应为3年内的文献。参考文献依引用先后次序排列在综述文末,并将序号置入该论据(引文内容)的

右上角。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

校者把关:综述写成之后,要请有关专家审阅,从专业和文字方面进一步修改提高。这一步是必须的,因为作者往往有顾此失彼之误,常注意了此一方而忽视了彼一方。有些结论往往是荒谬的,没有恰到好处地反应某一课题研究的"真面目"。这些问题经过校阅往往可以得到解决。

3 综述的格式和写法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②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

(1) 纵式写法 "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

(2) 横式写法 "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

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适用于成就性综述。这种综述专门介绍某个方面或某个项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因为是"新",所以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纷纷从事这方面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如能及时加以整理,写成综述向同行报道,就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

(3) 纵横结合式写法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 "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实反映;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

总结: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参考文献:写综述应有足够的参考文献,这是撰写综述的基础。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证者的劳动及表明文章引用资料的根据外,更重要的是使读者在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时,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综述性论文是通过对各种观点的比较说明问题的,读者如有兴趣深入研究,可按参考文献查阅原文。因此,必须严肃对待。

4 综述的写作步骤

选定题目选定题目对综述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题首先要求内容新颖,只有新颖的内容才能提炼出有磁石般吸引力的题目。选题还应选择近年来确有进展,适合我国国情,又为本专业科技人员所关注的课题,如对国外某一新技术的综合评价,以探讨在我国的实用性;又如综述某一方法的形成和应用,以供普及和推广。选题通常有几种:一种是与作者所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选题,对此作者有实际工作经验,有比较充分的发言权;一种是选题与作者专业关系不大,而作者掌握了一定的素材,又乐于探索的课题;还有一种是医学科学情报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题目不要过大,过大的题目一定要有诸多的内容来充实,过多的内容必然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这不但增加阅读、整理过程的困难,或者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而且面面俱到的文稿也难以深入,往往流于空泛及一般化。实践证明,题目较小的综述穿透力强,易深入,特别对初学写综述者来说更以写较小题目为宜,从小范围写起,积累经验后再逐渐写较大范围的专题。此外,题目还必须与内容相称、贴切,不能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更不能文不对题。好的题目可一目了然,看题目可知内容梗概。

查阅文献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对初学者来说,查找文献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一般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望;学术论文集能反映一定时期的进展和成就,帮助作者把握住当代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其次是查找期刊及文献资料,期刊文献浩如烟海,且又分散,但里面常有重要的近期进展性资料,吸收过来,可使综述更有先进性,更具有指导意义。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目,查找内容较完善的近期(或由近到远)期刊,再按照文

献后面的参考文献,去收集原始资料。这样"滚雪球"式的查找文献法就可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大量文献。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查阅文献法,许多初学综述写作者都是这样开始的。另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科学方法,是通过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常用的检索工具书有文摘和索引类期刊,它是查阅国内外文献的金钥匙,掌握这把金钥匙,就能较快地找到需要的文献。此外,在平时工作学习中,随时积累,做好读书文摘或笔记,以备用时查找,可起到拾遗补缺作用。

查找到的文献首先要浏览一下,然后再分类阅读。有时也可边搜集、边阅读,根据阅读中发现的线索再跟踪搜集、阅读。资料应通读、细读、精读,这是撰写综述的重要步骤,也是咀嚼和消化、吸收的过程。阅读中要分析文章的主要依据,领会文章的主要论点,用卡片分类摘记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以便为写作做好准备。

加工处理:对阅读过的资料必须进行加工处理,这是写综述的必要准备过程。按照综述的主题要求,把写下的文摘卡片或笔记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力争做到论点鲜明而又有确切依据,阐述层次清晰而合乎逻辑。按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轮廓,再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这样客观资料中就融进了主观资料。

撰写成文:撰写成文前应先拟提纲,决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应重点阐明,哪些地方融进自己的观点,哪些地方可以省略或几笔带过。重点阐述处应适当分几个小标题。拟写题纲时开始可详细一点,然后边推敲边修改。多一遍思考,就会多一分收获。

提纲拟好后,就可动笔成文。按初步形成的文章框架,逐个问题展开阐述,写作中要注意说理透彻,既有论点又有论据,下笔一定要掌握重点,并注意反映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但对相反观点也应简要列出。对于某些推理或假说,要考虑到医学界专家所能接受的程度,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为问题提出来讨论,然后阐述存在问题和展望。初稿形成后,按常规修稿方法,反复修改加工。

撰写综述要深刻理解参考文献的内涵,做到论必有据,忠于原著,让事实说话,同时要具有自己的见解。文献资料是综述的基础,查阅文献是撰写综述的关键一步,搜集文献应注意时间性,必须是近一二年的新内容,四五年前的资料一般不应过多列入。综述内容切忌面面俱到,成为浏览式的综述。综述的内容越集中、越明确、越具体越好。参考文献必须是直接阅读过的原文,不能根据某些文章摘要而引用,更不能间接引用(指阅读一篇文章中所引用的文献,并未查到原文就照搬照抄),以免对文献理解不透或曲解,造成观点、方法上的失误。

 

第二篇:1.6.27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类论文

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类论文

一、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写法概述

(一)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的种类:按研讨对象,分为对人物、对观点、对事件等

(二)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的结构和写法

标题:××××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

导语:介绍研讨会召开的背景与目的

正文:客观阐述每名学者的学术观点。

结语:总结全部观点,讲明研讨会的意义,解决了哪些问题。

(三)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的写作要求:介绍学术观点时,一定要客观公正,严格按照学术规范。介绍时,可每人单独介绍,也可分类介绍。

二、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类论文范文提纲

提纲01

信息战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

一、信息战的本质与特征

(一)各国对信息战的认识仍处于初级阶段

(二)信息战的本质

(三)信息战与机械化战的主要区别

二、信息战的样式

(一)指挥控制战

(二)情报战

(三)电子战

(四)心理战

(五)“黑客”战

(六)经济信息战

(七)计算机控制战

三、信息战的准备与对策

(一)展开理论探索,界定信息战的含义

(二)研制和改进信息武器装备,武器装备是信息战准备的核心部分

(三)建立新机构,改革部队组织形式

四、信息战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战将向民间化发展

(二)信息战既强调进攻,更重视防御

(滕建群《外国军事学术》19xx年11月)

提纲02

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理论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

1

一、关于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思想体系

(一)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战时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

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

(二)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体系

二、关于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形成与特征

(一)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二)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特征

三、关于邓小平对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新发展

(一)正确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相互关系,明确提出以服从经济建设大局为前提的国防经济发展战略方针

(二)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对于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强调国防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三)适应现代条件下国防需求波动性大和高科技军民通用性强的特点,提出要建立军民结合的国防经济新体制

(四)着眼于军品的商品属性和国防经济效益的提高,提出国防科研和生产引入合同制,转变国防经济的运行机制

(五)把握当今国际事务中国家和民族利益突出的现实, 提出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军品出口贸易

四、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运用问题

(一)必须贯彻执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 进一步开阔后勤工作思路

(二)必须努力实践“平战结合,军民结合”这一种有效的后勤保障形式

(三)必须大力发挥“艰苦奋斗、勤俭建军”的光荣传统

五、关于高技术条件下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指导作用问题

(一)毛泽东关于经济决定战争的思想仍然是高技术条件下搞好战争经济准备的根本指导思想

(二)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经济保障,仍然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

(三)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经济保障,仍然要依靠巩固的后方基地

(万小元 崔济温 王文波《军事经济研究》1993年第12期)

提纲03

邓小平新时期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理论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

一、对邓小平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理论的概括

(一)关于国防建设理论

(二)关于军队建设理论

(三)关于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理论的基本方面

(四)邓小平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理论的意义

2

二、邓小平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理论的哲学基础和客观基础

(一)哲学基础

(二)客观基础

三、关于人民军队性质的思想

(一)“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三者的一致是我军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三者的一致符合马克思主义国家、政党、军队学说的基本原理

(三)“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 三者的一致已为我国宪法所确认

(四)“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三者的一致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相吻合的

四、关于把握 当代世界主题和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思想

(一)这一思想的基本含义及科学依据

(二)这一思想的现实意义

(李正全 方宁 邓小平新时期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理论研讨会 19xx年11月)

提纲04

信息战理论与数字化部队建设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

一、关于信息战、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的概念

(一)信息战是为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进行的斗争

(二)数字化部队就是以数字化电子信息装备和智能化主战武器装备为主体,实现了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和电子对抗一体化,适应未来信息作战要求的新一代作战部队

(三)数字化战场就是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战场数字通信系统为支撑,实现了信息收集、传输、处理自动化和信息网络一体化的战场

二、关于信息作战的理论体系、作战样式、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

(一)信息作战的理论体系应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个层次构成

(二)息作战的样式有情报战、心理战、指挥控制战、电子战、计算机网络战等样式,其核心是指挥控制战

(三)信息作战的指导原则是:多维监测、适时决策,军民联合、有限互联,全域控制、把握重心,战技并用、安全保密

三、关于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建设的构想

(一)关于数字化部队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

(二)关于数字化战场建设的总体目标及发展战略

(三)关于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建设的思路

四、关于信息作战指挥控制理论

3

五、关于军事通信在信息作战中的地位与作用

(亥铖《军事通信学术》19xx年第5期)

提纲05

“美军作战理论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一、关于“战略瘫痪”思想

(一)“战略瘫痪”思想的基本内容

(二)“战略瘫痪”思想的实质

(三)“战略瘫痪”思想与《孙子兵法》

(四)“战略瘫痪”思想的代表人物

二、关于“基于效果作战”理论

(一)“基于效果作战”理论的实质

(二)“基于效果作战”理论的思维方式

(三)“基于效果作战”理论的局限性

三、关于“快速决定性作战”构想

(一)“快速决定性作战”构想的基本内涵与实质

(二)“快速决定性作战”构想的特征

(三)“快速决定性作战”构想的局限性

(四)“快速决定性作战”构想与《孙子兵法》

四、关于“网络中心战”理论

(一)“网络中心战”的定义及其原理

(二)“网络中心战”的作战特点

(三)“网络中心战”理论存在的问题

五、指挥控制与情报支援研究

(一)指挥决策研究

(二)夺取指挥控制优势

(三)情报支援研究

六、军种和后勤理论研究

(一)海军联合作战理论

(二)海军陆战队“远征机动作战”理论

(三)空军“平行作战”理论

(四)新“战略打击”思想

(五)太空作战理论

(六)聚焦后勤理论

提纲06

外军军事学术》20xx年第7期) 4 (《

学习江泽民关于军队后勤建设重要论述加速推进新世纪军队后勤建设与改革

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

一、关于江泽民主席后勤论述的基本内容

(一)适应现代作战要求,确立了科学的军事后勤观

(二)着眼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提出了后勤建设的总要求

(三)立足国情军情,确立了后勤发展的模式

(四)把握时代脉搏,指出了后勤发展的根本动力

(五)坚持面向未来,明确了后勤建设与改革的主要任务

(六)从实际出发,确立了后勤工作的基本原则

(七)针对后勤工作特点,明确了新形势下后勤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

二、关于江泽民主席后勤论述的理论特色

(一)高度的战略性

(二)很强的系统性

(三)很强的实践性

(四)很强的创新性

三、关于江泽民主席后勤论述的创新与发展

(一)第一次把后勤保障提升到战略层次,明确了 “ 保障有力 ” 是后勤建设的总目标和总要求

(二)第一次提出了军队要 “ 吃皇粮 ” 、 “ 不经商 ”

(三)第一次确立了以军区为基础建立联勤体制改革

(四)第一次提出了军队后勤保障必须社会化

(五)第一次提出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 “ 两头兼顾、协调发展 ” 的指导方针

(六)第一次提出了管理是兴国之道也是兴军之道的思想

四、关于江泽民主席后勤论述的指导地位

(一)江泽民主席后勤论述,是毛泽东、邓小平军队后勤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江泽民主席后勤论述,是新形势下后勤工作特点与规律的科学总结

(三)江泽民主席后勤论述,是我军后勤跨世纪发展的行动指南

五、关于深入学习研究江泽民主席后勤论述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学习研究的自觉性

(二)把握精髓,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

(三)密切联系实际,树立良好的学风

(学习江泽民关于军队后勤建设重要论述加速推进新世纪军队后勤建设与改革论文集)

提纲07

毛泽东军事思想与高技术局部战争学术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

一、关于研究、指导战争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一)着眼特点和发展,能动地研究高技术局部战争

5

1. 加强对当代和未来国际政治的研究

2. 加强对各种高技术武器装备性能和特点的研究

3. 要以正确的态度借鉴外国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经验

4. 对未来我军可能面临的高技术局部战争进行科学预测

(二)正确认识我军的传统作战经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三)辩证地分析高技术武器装备,正确地认识人与武器的关系

二、关于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三、关于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一)在战略上,应首先立足于遏制战争的发生

(二)在战术上,应把握多层立体空间和全方位进行等特点

四、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

(一)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中,人民军队建设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

(二)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全面继承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黄培义 耿卫东 张松《中国军事科学》)

提纲08

大连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研讨会学术观点

综述

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军队的集中统一指挥

二、军队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在“忍耐”中求发展,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是我们处理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关系的基本原则

三、将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入和平时期建设一支现代化军队的轨道

四、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政治工作,发扬老红军的优良传统,确保政治上永远合格

(一)肯定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其生命线的地位和作用

(二)明确了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

(三)指出了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四)坚持政治工作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五)继承和发扬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我军建设的实际不断创新

五、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不断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

六、贯彻人民战争思想,不断增强我军的整体防卫作战能力

(石凯雷 宋立辉《大连陆军学院》1993年第5期)

提纲09

“三个代表”思想是一个严整而完备的理论体系:“三个代表”理论体系研讨

会学术观点综述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问题

6

(一)江泽民以“三个代表”为核心的党建思想,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新体系

(二)江泽民“三个代表”党建理论体系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三)江泽民“三个代表”党建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二、“三个代表”理论体系的结构要点

(一)整体的价值目标

(二)涵盖的主要思想观点

(三)“三个代表”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三个代表”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个代表”理论体系彻底的辨证唯物主义基础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学说-“三个代表”理论坚实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

(三)完备性、联系性、实践性-“三个代表”理论厚重的科学方法论基础

四、“三个代表”理论的逻辑体系

(一)“三个代表”理论的逻辑根源

(二)“三个代表”理论内容的逻辑关系

五、“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创新

六、关于“三个代表”理论的中国特色和时代意义

(一)“三个代表”理论深深根植于中华沃土,体现了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新总结

(二)“三个代表”理论抓住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个根本,体现了对新世纪加强中国共 产 党自身建设的新认识

(三)三个代表”立足中国现代化实际,体现了对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的新思路

(四)三个代表”理论继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国共 产 党人崇高追求的新境界

(郑卫平《国防大学学报》20xx年第8期)

提纲10

全面评价曾国藩——全国第一次曾国藩学术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

一、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

二、曾国藩与太平天国

三、曾国藩与洋务运动

四、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外交

五、关于青年毛泽东为何“独服曾文正”的问题

(一)洪杨一役完满无缺,表露出青年毛泽东受杨昌济、康有为等人的影响,有一种反对暴力革命,提倡渐进改良的保守主义倾向

(二)毛泽东十分重视心力的作用

六、曾国藩为何不取清帝而代之

七、关于曾国藩的整体评价

7

(徐泰来 曾国藩学术研讨会 19xx年2月)

三、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类论文示例

示例01

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心理战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

编者按:全军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心理战研讨会,于20xx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召开:此次会议是经总政治部联络部批准,由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主办的全军性专题学术研讨会。总参和总政机关、军事科学院、军队院校、各大军区及部队的代表参加了会议。研讨会汇聚了我军军事斗争准备心理战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现将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以飨读者。

一、对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心理战战略问题的研究

大家在讨论中普遍感到,目前在如何认识和定位军事斗争准备心理战及心理战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基本策略、力量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还没有比较统一的认识;我军在心理战理论和实施手段上仍然相对落后于我们的作战对手。正因为如此,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中心理战战略问题的研究。许多论文作者指出,军事斗争准备中的心理战不是一个孤立的行动,而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心理战必须树立“大心理战”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心理战的战略价值,解决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中心理战的战略定位问题,把心理战作为国家和军队级的行为,纳入军事斗争准备之中。要提高国家及军队战略指导层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心理战意识和实施心理战的能力,充分发挥心理战在未来军事斗争中的重大作用。心理战战略目标应该是:以积极的心理战行动,为实现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战略部署创造有利的心理态势。心理战的基本战略是:以信息心理战为主体,以威慑心理战为重心,多种心理战相配合。心理战的基本策略是:心理战要与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方针和战略部署相契合,心理战要与其他斗争手段(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手段)紧密结合,提高心理斗争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二、对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心理战战法问题的研究

对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心理战战法研究是本次研讨会的重点,与会代表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在对宣传心理战的讨论中,代表们针对我军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心理宣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心理宣传工作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作战对象的现实心理状态,选择合适的宣传内容,拓宽宣传渠道,改进宣传方式,加强宣传队伍建设,提高宣传效果。在对网络心理战的讨论中,代表们认为网络心理战是高技术条件下我军军事斗争准备心理战的重要战法,对这种战法的运用应该具体化,并提出了借用网络进行封堵攻心法、威慑震撼法、黑客破坏法、情感影响法、信息欺骗法等具体方法。在对威慑心理战的讨论中,代表们分析了我军实施威慑心理战的现实力量和潜在力量,提出必须确定威慑心理战的目标和基本战略,实施心理威慑需要把握可信、有效的基本原则,选准心理威慑的目标、方案、战机,保持心理威慑的强度,运用最有效的威慑手段等。在对谋略心理战的讨论中,代表们认为谋略心理战是我军的优势所在,在军事斗争准备中,要善于站在战略的高度进行全局性的谋划,运用高超的谋略赢得军事斗争的主动权。在关于瓦解敌军的讨论中,代表们提出,实施心理战要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认真分析作战对象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瓦解敌军的工作,不失时机地发起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心理攻势。

三、对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中我军心理战防御问题的研究

本次研讨会不仅对心理进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还就我军心理防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包括:士 8

气培养问题、作战应激心理问题、心理激励机制问题、战场恐惧心理问题、战场心理障碍问题、战场心理压力及调适问题、强敌介入情况下官兵心理可能出现的变化及对策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与会代表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在作战准备阶段,要对参战部队进行充分的思想动员,加强战争观教育,筑牢官兵心理防线。要提高我军官兵对战场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未来作战将是对我军的一场最严峻的考验,我军不仅要面对由美国先进武器装备武装起来的作战对象,而且还可能直接面对强敌的军事介入。未来作战将是包括空袭、导弹战、海战、渡海登岛、山地作战、城市作战等多种作战样式的全新战争。我军已多年没有打仗,长期的和平环境以及训练不足,使部队的战争心理准备和对严酷战场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都比较弱。因此,提高我军官兵对未来战场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是军事斗争准备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学习和运用科学的心理学原理,加强部队的心理训练,全面提高我军官兵对战场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才能保障未来作战的胜利。在作战实施阶段,要建立战场心理致伤治疗体系,并采取积极措施对敌心战进行反击。

四、对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中我军心理战教育训练问题的研究

我军心理战教育训练问题是本次研讨会的讨论重点之一。代表们就如何搞好部队心理战教育训练的动员,提高官兵对心理战教育训练的认识,调动官兵参加心理战训练的积极性,丰富心理战教育训练内容,创新心理战教育训练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认为在部队开展心理战教育训练,一是要把心理战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训练之中,在部队普及心理战教育,使官兵掌握现代心理战的理论、原则、方法、策略、特点和要求。各部队应根据未来作战的要求,结合自己承担的作战任务,研究制定未来作战中的心理战方案。二是要培养心理战骨干,形成心理战力量体系,研制心理战装备器材,提高部队的心理战能力。三是要按照未来作战的标准和要求,强化对部队的心理训练,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增强官兵对战场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官兵对敌心理战的识别和防御能力,为未来作战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四是要注意军人社会心理矛盾的调控。军人社会心理矛盾,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心战进攻的突破口,也是影响军事斗争准备和未来作战的消极因素,因此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官兵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五是要通过全民国防观念教育,正确利用物质利益杠杆,建立法规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法,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军队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为未来作战做好社会心理准备。代表们还指出了今后部队心理战教育训练需要解决的四个重点问题,即部队心理战的理论建设问题、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战法训法研究问题、器材装备革新问题。

五、对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我军心理战力量建设问题的研究

代表们普遍认为,心理战力量建设是制约我军心理战教育训练以及对作战对象实施整体心理战的“瓶颈”问题。目前我军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中的心理战力量建设问题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心理战规划协调机构,缺乏全军性集中统一的对台心理战指挥机构,没有统一的部队心理战教育训练大纲,缺少一支高素质的心理战专业队伍。代表们提出了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心理战力量的总体思路,即以我军的传统优势为基础,立足于现有的国情军情,着眼于国际斗争和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中心理战的客观需要,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集中、精干、高效的心理战力量体系。同时,代表们对我军心理战力量建设中的指挥机构、研究机构、专业部队、人才培养、技术装备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提出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建议:一是建立国家“心理战指导委员会”,从大战略的层次上统一指导和协调全国军民的心理战事宜,以适应当前的国际斗争及对台斗争的战略需要。二是建立军队心理战领导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军的心理战。三是建立心理战专业部队。我军专业化心理战部队的建设,应坚持“跨越式发展,高起点建设,集中、精干、高效”的原则,初步设想,应先期建立一个旅或团,直属总部,在需要时,配属不同作战方向使用。四是建立现代心理战的最高研究机构,以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心理战的研究,并统一协调全军心理战研究工作。五是发展先进的心 9

理战装备器材。要适度增加投入,以研制、引进、改造等多种方法,逐步实现传统装备器材的现代化。同时,也要研制和发展一批高技术化的心理战装备器材,使我军具备与敌进行心理战对抗的物质技术手段。

(《陆军学术》20xx年第2期)

示例02

邓小平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中国马哲史学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共四川省委党校、中共广安市委联合举办的“邓小平理论与科学发展观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于近期在四川广安和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党校系统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150余名代表与会。学者们围绕邓小平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现将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邓小平理论具有完整的科学体系和显著的历史地位,它所包含的丰富的发展理论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

学者们认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发展问题。发展既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又是一个民族性问题。邓小平发展理论从时代主题和社会主义本质高度,论述了发展在当代中国社会的至尊地位。“发展才是硬道理”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发展思想。邓小平所讲的“发展”,首先是发展经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包含物质文明发展、政治文明发展、精神文明发展的社会全面发展。例如,邓小平在讲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时候,从来都是也讲共同富裕的;邓小平把先富只是当作手段,而把共同富裕当作目的,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当作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所在;对于不断加大的贫富差距,邓小平是极为关心的,甚至说成了他晚年最牵挂的问题。

邓小平强调加快发展,但同时也重视及时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他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下,再前进。”邓小平重视发展速度,但也强调:“一定要首先抓好管理和质量,讲求经济效益和总的社会效益,这样的速度才过得硬。”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既重视经济增长的速度,又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民群众共同富裕,不仅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且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建立在人民本位论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三个有利于”标准,集中体现了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思想。学者们认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人的需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把“以人为本”具体体现为以人民群众为本,把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放在首位。

同时,有学者认为,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树立和落实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科学人才观,把人才强国战略作为我国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树立和落实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培养观,树立和落实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观,树立和落实人才的报酬与其实际贡献相适应的人才激励观,树立和落实党管人才与依法管人才相结合的人才管理观,树立和落实各类人才一视同仁的服务观念、人才竞争的国际化观念。

学者们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共同事业。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不仅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和财富创造的主体,而且也应该是享受社会成果的主体。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标准,努力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凝聚民心,广泛集中民智,有效汇聚民力。

10

三、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做到“五个统筹”将推动整个中国社会走上文明发展道路。综合平衡是协调,统筹兼顾是协调。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发展薄弱环节的工作,实现良性互动,不但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都贯穿了这一思想。

学者们认为,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五个统筹”,才能真正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落到实处,才能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和健康发展。有的学者认为,统筹兼顾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和实现途径,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有的学者认为,“五个统筹”体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它要求我们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推动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条件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文明建设整体推向新的阶段。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许多学者认为,坚持推进政治改革,发展民主,加强法制是邓小平政治改革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要有新思路、新突破。我国所建设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健全法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同时,有的学者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反腐败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坚决开展反腐败斗争本身就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秩序。

此外,与会代表还就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农业发展战略问题、人才战略问题、思想战线问题、领导素质问题、人权问题、统一战线问题、对外开放问题、依法执政问题等进行了探讨,还有代表就自己所在地区运用邓小平发展理论指导当地发展实际,取得的丰富实践成果进行了交流。

示例03

跨世纪军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

中国军事教育学会于19xx年5月28日至30日在南京召开了“跨世纪军事人才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来自全军80多个单位的13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围绕跨世纪军事人才教育观念、跨世纪军事人才素质及培养途径等问题展开了认真的讨论,提出了若干重要的观点和建议。

一、关于培养跨世纪军事人才的教育观念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先进的教育观念是军事教育现代化的先导。要推进军事教育改革,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必须把更新观念作为重要前提,实现由传统观念向现代观念的转变。目前尤其需要强化五个观念:一是优先重点发展教育的观念。21世纪军事领域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此,应当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作为重点工程来抓。二是素质教育观念。未来高技术战争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办好综合性院校,强化指技合训与合成知识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专业,造就更多的“复合型”、“通博型”和“技术型”等“高、精、尖”军事人才。三是开放教育观念。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加大开放办学的力度,使人才培养打破院校门类和地区的界限,坚决摒弃封闭的教育模式,广泛开展交流、协作和联合办学活动。联合的形式可采取指挥院校与技术院校的联合,合同指挥院校与军种指挥院校的联合,军队院校与地方相应院校的联合,院校与部队的联合。联合的实施方法,一种是可以实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将目前一些学科、专业相同或相近的院校合并,创办高层次、综合型院校或联合大学,使 11

专业教育基础化。另一种是以校际交流的方式实施联合,诸如组织力量联合攻关、搞高技术开发和联合开办研究生教育等。同时,要积极汲取外国军事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加大外派进修和见学人员的数量。尽快走出一条开放办学的路子。四是终身教育观念。21世纪是学习的世纪。现代高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因此,要加大步代,推进继续教育。还有的同志建议,院校要实行“三级设校、五级培训”的教育体制,增加进修机会。要积极开展博士后和大学本科后的继续教育。五是超前教育的观念。军事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知识剧增,新学科不断涌现。为此,军校必须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方针,把教育放在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考虑,站在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去筹划今天的教育,培养明天的人才。研讨中,大家还提出培养跨世纪的军事人才,应该确立军事教育依托国民教育的思想,讲求规模效益的思想和严格按教育类型设校的思想,以及要不断强化大教育观念、大科研意识和重视质量效益的思想。

二、关于跨世纪事人才素质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提高跨世纪军事人才的素质,应着眼时代发展的需要、着眼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目的、着眼我军人才素质的现状,正视我军一些官兵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军事素质不高、合成作战技能较差的现实,树立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尽快提高军事人才的素质。大家认为,特定的时代需要特定的人才素质。从整体上说,跨世纪军事人才的基本素质应该是政治上更加坚定,知识更加丰富,技能更加精通,能力更加全面,思维更加扩展,身心更加健康。同时,跨世纪军事人才的素质又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高品位结构性的功能系统。其中优良的政治思想素质是领帅。跨世纪的军事人才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高昂的士气、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强烈的国际竞争意识和甘为国家英勇献身的崇高品格。无此“大德”,则难为良才。军事素质和能力素质是主体,良好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强健的身心素质是基础。

三、关于跨世纪军事人才培养的途径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确认军事人才培养的模式,是解决跨世纪军事人才培养的基本前提。这个模式可由三个部分组成:

1、目标管理模式。一是要构造军委、总部、院校三级管理,总目标、类目标、校目标层层递进的模式框架。二是要构建指挥、管理、技术三位一体,知识、能力、素质横向融通的模式内涵。2、教学模式。一是军事教育与国家教育接轨,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衔接;二是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协作、指挥军官与技术军官合训;三是计划课程与活动课程相补充,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融合。3、人才评估模式。一是机关、院校、部队三方统一评估标准,明确各自测评重点,实行三堂会考。二是坚持自我评估、专家评估、群众怦估三种不同的评估方式,做到课程考核、技能测试、素质评估并重,实行入学评估、毕业评估、任职评估相结合。

推进军事教育改革是拓宽军事人才培养途径的有效措施。实现人才素质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一是要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统一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把以新的观念、新的教育方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实践变成全体人员的自觉行动。二是要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建立科学的学科专业体系。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具有通用性和适应性能力。三是要调整教学计划,进行系列课程改革。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加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增加进修课的比例,拓宽学生知识面;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能力的培养。

(王乾都 张增印)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