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材、说课标、说建议心得体会

《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活动心得体会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初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初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高中输送合格新生。当初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初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初中课改中尤为明显。

新课改要改什么?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中考”改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了。

 

第二篇:解读文本 把握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九年级)

解读文本 把握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尉增岩 本次我所说的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下面我按“说课标,明方向;说教材,知结构;说建议,重实施”的顺序来进行教材解读。

一、说课标,明方向

1、 总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的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2、 本册教学目标

(1) 识字与写字: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意。在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楷书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

(2) 阅读:阅读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在理清课文思路,理解、分析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3) 写作: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45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能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4) 口语交际: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5) 综合性学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片、图表等展示学习成果。

二、说教材,知结构

1、 编写特点:

(1) 主题单元,精心组合教材。本册教材共设有六个主题单元。一至五单元每单元四篇课文,其中有两篇教读课文,两篇自读课文。第六单元有五篇课文,三篇教读课文,两篇自读课文。每单元课文前设有“单元导读”,点出本组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主题单元后安排了与本组课文主题联系密切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联系课内外知识,并巩固、拓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写作能力。每篇课文前都有“阅读提示”,课文后安排了三至四道“研讨与练习”。教读课文课后还有“读

1

一读,写一写”。课后练习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教材围绕主题组织单元,精心组合教材,这样的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 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弹性。每个单元后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都有围绕本单元主题而展开的四到五项学习活动,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3) 教材选文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六个主题单元分别是:以歌颂大自然为主题的诗歌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主题的演讲辞和书信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的小说单元、以求知与读书为主题的议论文单元、选自古典名著的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以古代杰出人物为主的史传文学单元。六个单元、六个专题、六种体裁,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中,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2、 编排体例:

本册教材由25篇课文编排成六个主题单元,各单元内部自成系统。课外古诗词背诵共10首。名著导读分别是《水浒》、《傅雷家书》、《培根随笔》。附录中有《怎样读诗》、《谈谈小说》、《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常用修辞格简表》。

3、 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1)、横向整合

本册教材共有六个主题单元。第一单元是以歌颂大自然为主题的五首抒情诗,分别是:《沁园春 雪》、《雨说》、《星星变奏曲》、《蝈蝈和蛐蛐》和《夜》。五位诗人选择的都是大自然中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富有生活气息。本单元的单元学习活动“雨的诉说”是从《雨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试图让学生关注大自然中“雨”这种常见的现象,来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体验大自然的韵味。第二单元是以“思想风采”为主题的演讲辞和书信,分别是:《敬业与乐业》、《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傅雷家书两则》、《致女儿的信》。学习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的同时,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品位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本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以“微笑面对生活”为主题开展演讲活动,写演讲稿。第三单元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分别是《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声》。本单元的单元活动是“青春随想”,和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紧密相连,都是围绕青少年的生活而设计的,比较适合初三的学生,让学生明白在成长的过程中,既有和煦的阳光,又有风霜雨雪。第四单元是以“求知与读书”为主题的议论文单元,分别是《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谈读书》、《不求甚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本单元的单元活动是“好读书 读好书”,也与课文内容相照应。通过各项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名人读书的故事,交流读书经验,探讨当今时代有关读书的新概念、新方法,学习网上阅读,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第五单元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单元,分别是选自《水浒》的《智取生辰纲》、选自《三国演义》的《杨修之死》、选自《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选自《红楼梦》的《香菱学诗》。在学习第三单元现代文小说单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各篇课文的语言特色。本单元的单元活动是“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它将引导学生全面而理性地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观。第六单元是以“古代杰出人物”为主题的史传文学单元,分别是《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诗词曲五首》,前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风貌。这个单元还将五首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词集中学习,便于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和审美品位。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是结合本单元阅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众多的英雄人物的业绩,鼓励学生从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三篇名著导读《水浒》、《傅雷家书》、《培根随笔》,可以安排在八年级第二学期的暑假,

2

让有条件的学生读整部名著。课外古诗词背诵可安排在早读期间学生自主背诵、默写。

(2)纵向整合。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个学年的六本教材在编排上是一致的,都是由六个主题单元、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背诵和附录组成。在课文内容的安排上呈现出的特点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以现代文阅读课文为例,七至九学年段课文内容逐渐增多、课文难度增大、体裁更丰富。七年级课文篇幅短小,八年级课文篇幅较长,九年级课文难度增大、课文体裁增多。七年级侧重于掌握记叙文的阅读理解的方法与技巧,了解诗歌、散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基本特征,能区分各种文章的体裁。八年级侧重于掌握说明文的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新闻、散文诗、科普作品的特征,写好记叙文,能写简单的说明文。九年级侧重于诗词赏析和掌握议论文、小说、散文的阅读理解方法和技巧,了解戏剧和影视剧本的基本特点。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写好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这六册教材在文言文的编排上呈现出这三大特点:①篇幅增多。七年级每单元一篇文言文,上下册教材共12篇文言文。八、九年级的四本教材中则各安排了两个文言文单元。八年级教材中共20篇文言文。九年级教材中共17篇文言文。②难度增大。七年级要围绕文言文阅读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方法展开教学,给予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和实译能力;八年级则要求掌握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和句式,学习和掌握阅读、分析、评价文言文的能力;九年级要了解所选课文的背景,继续深化学习文言文知识,并归纳一些字、词、句式,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为高中的文言文学习做好准备。③体裁丰富。七年级以记叙文为主,也有神话;八年级包括记叙文、铭、记、书信、词、曲;九年级增加了史传、小说、散文、寓言。

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都是紧密相连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因此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注重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

三、说建议,重实施

1、 教学建议

(1)识字与写字。加大课内外的识字量,达到甚至超过总目标中规定的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新课标中提出应在语文课程中开设书法课,因此,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坚持练习硬笔书法,提高书写质量和速度。

(2)阅读教学。语文教学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应相机采用多种阅读方法,运用多种阅读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进行个性化解读。另外,还要重视阅读积累,扩大课内外阅读量,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还可以选择合适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3)关于写作教学。在写作范围上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提倡自主命题,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

(5)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提倡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注重学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2、评价建议

(1)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评价工作中,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应注意听、说、读、

3

写、创,五方面的有机联系,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2)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每个班级都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评比台,利用评比台来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堂内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其次,可以创办班级书法作品集、读书卡片、手抄报、作文集等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这既是多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另外,还可以通过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来评价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评价学生,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根据需要,我们还可以依据家长的评价来全面了解学生。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内资源。①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如:课文中的插图、教材前面的彩图、课后的资料袋、综合性学习中的参考资料等。②充分展示教师资源。教师的知识积累、教学技能、道德修养、文化品位等都会潜移默化的渗透到课堂中,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和教育作用。③有效挖掘学生资源。“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及闪烁的思维火花,及时加以挖掘和鼓励。还可以展示学生习作中的创意篇、新秀篇、优秀篇,这既是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

(2)合理开发课外资源。①学校资源。学校的校园文化、风景建筑都是可以利用的课外资源。②网络、影视资源。网络、电视和影视作品中蕴涵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电视节目《百家讲坛》、《开心辞典》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还可以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各部名著。③社会资源。家乡的风土人情、建筑特色等就是一本丰富的课外教材;时事政治和学生们生活的社区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广阔空间。

其实,课堂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合理利用,就一定能享受到那份“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乐趣。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