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招聘管理制度范文

公司招聘管理制度范文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

为满足公司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规范员工招聘流程,健全人才选用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原则

坚持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先内后外的原则。

第三条 归口管理

一般员工的招聘工作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干部的内部竞聘工作由公司思想政治部负责。

第四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总部及军、民品事业部员工的招聘管理(董事、监事、党、工、团系统管理人员不在本制度范围内)。

第二章 招聘组织管理

第五条 招聘工作分为如下几个环节:提出人力资源需求、拟定招聘计划、人员招聘、人员甄选录用、招聘工作评估。用人部门提出人员需求,人力资源部或思想政治部根据人员需求和人员供给状况拟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并协助用人部门进行甄选录用,最后对招聘工作进行评估,用以改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第六条 除董事、监事及党、工、团系统管理人员外,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

一般员工的招聘组织,思想政治部负责公司干部的招聘组织、人力资源部协 助。

第七条 人力资源部或思想政治部在招聘前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和用人部门根据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进行测评内容的设计。

第八条 一般管理岗位的招聘由公司人力资源部或思想政治部组织,用人部门部长和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组织测试及初试,本单位负责人(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复试,公司主管领导审批。

第九条 事业部副部长以上岗位的招聘由公司总经理负责测试,党政联系会负责审批。

第十条 对公司总部及事业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高级专业人员进行招聘测试时,思想政治部部应组建初试、复试测评小组。

(一) 测评小组的组建原则:知识互补、能力互补、气质互补、年龄互补、性别互补。

(二) 测评小组的培训:所有测评小组成员在测评开始前应参加人力资源部组织的测评培训,培训内容为测评内容、测评方式、测评过程及其控制、测评结果的处理等。

第三章 招聘计划

第十一条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一) 各部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与审核:公司总部及事业部各部门每年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编制年度计划时,应同时制订本部门年度人员需求预测,内容包括实现本部门年度目标所需人员总数与结构、现有人员总数与结构、流出人数与方式(退休、辞退、轮岗等)、流入人数、时间与方式(内招、外招)及其原因分析等;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各部门的人员需求预测进行审核。

(二) 公司年度需求预测:人力资源部综合考虑公司发展、组织结构调整、

员工内部流动、员工流失、竞争对手的人才政策等因素,对各部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进行综合平衡,分别制订年度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三) 临时人力资源需求:各部门对于未列入年度预测的人员需求,由部门部长填写《临时招聘申请表》,说明未列入年度预测的原因,经人力资源部审核,报公司办公会讨论,总经理审核,董事会审批,人力资源部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招聘计划

(一) 人力资源部/思想政治部负责根据需求和供给预测制订年度招聘计划和具体行动计划,招聘计划应包括招聘岗位、人数及资格要求(年龄、性别、学历、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个性品质等)、招聘渠道和方式、招聘测试内容和实施部门、招聘结束时间和新员工到位时间、以及招聘预算,招聘预算具体包括:招聘广告费、交通费、场地费、住宿费、招待费、出差津贴及其他费用等。

(二) 公司总部及各事业部招聘计划由总经理审核,董事会审批。招聘计划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三) 公司副总工程师以上、财务负责人、董秘等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命以及人员的进入与离开必须经过董事会审批通过后执行。

第四章 人员招聘

第十三条 招聘的来源与方法

(一) 为提高员工对公司的积极性、忠诚度和满意度,公司原则上采取以内部招聘为主、外部招聘为辅的政策,同时根据岗位特点、人才需求数量、新员工到位时间和招聘费用等因素综合考虑。

(二) 在尊重用人部门、应聘员工及其目前所在部门意见的前提下,进行内部招聘,为供求双方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

1. 1. 内部招聘对象的主要来源有提升、工作轮换、内部人员重新聘用(下

岗人员)等。内部招聘的主要方法有推荐法(经本组织个别员工推荐)、公告法(使全体员工了解岗位空缺,通过竞聘选拔)等。

2. 2. 公司总部及各事业部管理岗位可试行竞聘方式。经各用人单位申请,公司人力资源部/思想政治部审核后认为可行,可对空缺岗位进行竞聘,具体详见《竞聘管理办法》。

3. 3. 内部招聘管理

公司总部及各事业部在内部进行招聘,由人力资源部/思想政治部负责组织;公司人力资源部/思想政治部根据招聘岗位要求,对公司人员供给状况进行评估,认为可行,可在整个公司内部进行招聘。

(三) 公司将在内部招聘不能满足岗位要求时进行外部招聘。

1. 1. 外部招聘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员工推荐:公司鼓励员工推荐优秀人才,由人力资源部本着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按程序考核录用。

(2) 媒体招聘:通过大众媒体、专业刊物广告、相关网站发布招聘信息。

(3) 招聘会招聘:通过参加各地人才招聘会招聘。

(4) 校园招聘:每年春季,公司将招聘信息及时发往有关学校毕业分配办公室,并有选择地参加专业对口的院校人才交流会。

(5) 委托猎头公司招聘:公司和事业部高级管理和技术岗位可委托猎头公司招聘。

2. 2. 外部招聘管理: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协调管理总部和事业部的外部招聘工作,包括整体宣传、与相关单位或部门的联系、外出招聘人员的组织等。

第十四条 招聘信息的发布

不同招聘岗位、数量和任职资格要求,招聘对象的来源与范围不同;同时受新员工到位时间和招聘预算的限制,招聘信息发布时间、方式、渠道与范围不同。

(一) 招聘广告

1. 1. 招聘广告的设计原则:广告要吸引潜在应聘者的注意,培养潜在应聘者对岗位的兴趣,使潜在应聘者对空缺岗位产生欲望,并马上采取行动,招聘广告应与公司整体形象一致。

2. 2. 招聘广告的责任人:招聘广告由人力资源部提出要求,由公司形象宣传部门负责制作。

3. 3. 招聘广告的形式:根据需要采取内部招聘公告、招聘现场海报、公司形象宣传资料、媒体广告等一种形式或多种组合。

(二) 信息发布范围:由招聘对象的范围决定。

(三) 信息发布时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招聘信息尽早发布。

(四) 招聘对象的层次性:招聘对象是处在社会的某个层次上的,要根据招聘岗位的要求与特点,向特定的人员发布招聘信息。

第十五条 应聘者提出申请

(一) 应聘者向人力资源部提出应聘申请可以采用三种方式:一是通过信函提出申请;二是直接填写应聘申请表;三是通过电子邮件提出申请。

(二) 应聘者需向人力资源部提供以下个人资料:

1. 1. 应聘申请表(函),且注明应聘岗位;

2. 2. 个人简历,注明联系方式、学历、工作经验、技能、成果、个人兴趣爱好、品格等信息;

3. 3. 各种学历、技能、成果(包括奖励)证明(复印件);

4. 4. 身份证(复印件)。

第五章 人员选拔

第十六条 个人资料收集

人力资源部/思想政治部负责从各种招聘渠道收集应聘者个人信息资料。

第十七条 资料审查

用人单位根据招聘岗位的要求,对收集到的应聘者个人资料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年龄、学历、工作经历、专业技能、语言等,将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剔出,其中适合其他岗位的资料推荐给相关岗位的部门,对符合要求的资料送交用人部门进行审核,审核认可的应聘者由人力资源部/思想政治部负责通知初试。

第十八条 初试

初试负责人/测评小组根据事先设计的内容对应聘者进行测试,作好初试记录,初试负责人综合小组意见,在《应聘人员初试测评表》意见栏中填写评语和意见。初试合格者,给予“同意复试”意见,进入复试;初试不合格者,给予“不予考虑”意见,应聘者被淘汰。

第十九条 复试

复试负责人/测评小组根据事先设计的测评内容对应聘者进行复试,作好复试记录。复试负责人综合小组意见在《应聘人员复试测评表》意见栏填写评语及

意见。复试意见分为“同意聘用”、“不同意聘用”、“建议考虑其他岗位”三种。

第二十条 审批

有关责任人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审批。同意聘用的应聘者由人力资源部负责通知;不同意聘用者淘汰;建议考虑其他岗位者,由人力资源部与推荐岗位所在部门协调,另外安排测试。

第二十一条 报到

同意聘用的应聘者应在规定时间内来公司报到,特殊原因需延迟的须向公司提前申请批准。如在通知规定时间内不能报到又未申请延期者,人力资源部可取消其录用资格。

对于内部招聘的员工,批准录用后应在一周内做好工作移交,并到人力资源部办理调动手续,在规定时间内到新部门报到。内部应聘员工可不参与体检流程,是否试用、试用期长短可视具体情况确定。然后转入转正流程。

第二十二条 体检

同意聘用的外部应聘者报到后应在公司指定的医院参加指定项目的体检,体检合格方可办理入职手续;体检不合格,取消录用资格。

 

第二篇:公司招聘面试管理制度

招聘面试管理制度

第一条 总则

1. 本公司为招聘人才,为公司的发展服务,特制定应聘面试管理制度;

2. 有关应聘员工面试事项,均依本制度处理。

第二条 面试考官应具备的条件

1. 本公司人事部门工作人员为面试考官,面试人员本身需要给人一种好感,能够很快地与应职者交流意见,因此面试人员在态度上、表情上必须表现得十分开朗,让应征者愿意将自己想说的话充分表达出来;

2. 面谈人员自己本身必须培养极为客观的个性,理智地去判断一些事务,绝不能因某些非评价因素而影响了对应聘者的客观评价。

3. 不论应聘者的出身、背景之高低,面试人员都得设法去尊重应聘者所表现出来的人格、才能和品质。

4. 面试人员必须对整个公司组织情况、各部门功能、部门与部门间的协调情形、人事政策、薪资制度、员工福利政策,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应对应聘者随时提出问题。

5. 面试人员必须彻底了解该应聘职位的工作职责和必须具备的学历、经历、人格条件与才能。

第三条 从面试中应获得的资料

1. 观察应聘者的稳定性:应聘者是否无端常换工作,尤其注意应聘者换工作的理由,假如应聘者则从学校毕业,则要了解应聘者在学校中参加哪些社团,稳定性与出勤率如何。另外从应聘者的兴趣爱好中也可以看出应聘者的稳定性;

2. 研究应聘者以往的成就:研究应聘者过去有哪些特殊工作经验与特别成就;

3. 应付困难的能力:应聘者过去面对困验或障碍是否经常逃避,还是能够当机立断挺身而出解决问题;

4. 应聘者自主能力:应聘者的依赖心是否极强?如应聘者从学校毕业,则可观察他在读书时是否一直喜欢依赖父母;

5. 对事业的忠心:从应聘者谈过去主管、过去部门、运去同事以及从事的事业,就可判断出应聘者对事业的忠诚度;

6. 与同事相处的能力:应聘者是否一直在抱怨过去的同事、朋友、公司以及其他各种社团的情形;

7. 应聘者的领导能力:当公司需要招聘管理者时,特别要注意应聘者的领导能力;

第四条 面试的种类

根据本公司状况,面试可分为下列两种:

1. 初试:初试通常在人事部门实施,初试的作用无非是过滤那些学历、经历和资格条件不合格的应聘人员,通常初试的时间约15至30分钟;

2. 评定式面试:经过初试,如果发现有多人适合这项工作,这时就要由部门主管或高

级主管做最后一次评定式面试,这种面试通常为自由发挥式的面谈,没有一定的题目,由一个问题一直延伸到另一个问题,让应聘者有充分发挥的机会,这类面试通常约30至60分钟。

第五条 面试的地点及记录

1. 面试的地点最好在单独的房间,房间只有面试人与应聘者,最好不要装电话,以免面试受到电话的干扰;

2. 从事面试的时候,必须准备面试表格。通常初试表格最好是对勾方式的。在评定式面试中,最好用开放式的表格,把该应聘者所说出来的一切当时就记下来。(参阅表一、表二)

第六条 面试的技巧

1. 发问的技巧。好的面试人员必须擅于发问,问的问题必须恰当;

2. 学会听。面试人员要想办法从应聘者的谈话里,找出所需要的资料,因此面试人员一定要学会听的艺术;

3. 学会沉默。应聘人员当问完一个问题时,应学会沉默,看应聘者的反应,最好不要在应聘者没有开口答时,或者感觉不了解你的问题时,就解释你的问题。这时你若保持沉默,你就可以观察到他对这个问题的对应能力,因为应聘者通常会补充几句,而那几句话通常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想说的几句。

第七条 面试的内容

(面试内容的重点事项)

1. 个人的特性。应聘者的资格包括应聘者的体格外、举止健康情形、穿着、语调、坐和走路的姿势。应聘者是否积极主动、是否为人随和、是否有行动以及个性内向或外向,这些要依靠面试人员对应聘者的观察;

2. 家庭背景。家庭背景资料包括应聘者小时候的家庭教育情形、父母的职业、兄弟姊妹、兄弟姊妹的兴趣爱好、父母对他的期望以及家庭的重大事件等等。

3. 学校教育。应聘者就读的学校、科系、成绩、参加的活动,与老师的关系,在校获得的奖励,参加的运动等;

4. 工作经验。除了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外,更应该从问题中观察应聘者的责任心、薪酬增加的状况、职位的升迁的状况和变化情形,以及变换工作的原因。从应聘者的工作经验里,我们可以判断出应聘者的责任心、自动自发的精神、思考力、理智状况等;

5. 与人相处的特性。从应聘者的结交来了解与人相处的情形,包括了应聘者的兴趣爱好,喜欢的社团以及所结交的朋友;

6. 个人的抱负。包含应聘者的抱负、人生的目标及发展的潜力、可塑性等。

7、面试一般性提问:

(1)关于求职动机:

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

对公司工作的预期(工作条件、目标、薪酬)等是什么?

(2)关于人格品行:

你择业考虑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是什么?

如何理解幸福的人生和成功事业?

目的:在于了解个人价值、抱负、生活理念等。

(3)关于敬业精神:

谈一件你的经历中最值得自豪的事件,你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你的职业态度是什么?目的:在于考察以往的业绩、职业态度、责任感、进取精神、开拓精神。

(4)关于专业知识特长经验:

简单描述一下你受的教育经历(学历和培训)

如何使你对公司更有价值。

目的:在于以专业的角度了解求职者的特长及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是专业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5)自知力和自控力:

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如何发挥优点和克服缺点?

你遇到最大压力时的处理方式?

目的:在于能否客观地进行自我了解和自我剖析。

(6)表达能力:观察面谈过程中的口头表达的准确性,发音的准确性。观察体态语、语言感染力音量、音调、节奏。

(7)未来发展能力:

如果工作需要实行计算机自动化办公,你认为你能适应吗?

假设公司未年几年获得高速发展,此时如何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

目的:在于考核求职者的知识面,自我学习能力,身体状况,对未来的预期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