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急救援预案范本

兴义市场南华圣景商住房楼工程

安 全 生 产 事 故

二0一一年二月

企业应急救援预案

前 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1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意见》(国办发〔2007〕52号),关于做好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通知,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实现20xx年底各级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完成应急预案编制的工作目标,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无锡市惠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惠安监(2008)107号文件精神的基本要求进行必要修改形成。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内迅速,有效地扑灭火灾,抢救伤员,疏散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伤害降到最低点,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消防条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编制此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无锡大昶重型有限公司(厂),一般安全生产事故和应急保障方案.

1.4应急预案体系

2

本预案包括综合预案,火灾事故,电气设备事故专项预案和受伤人员现场处置方案.

1.5应急工作原则

事故应急救援原则:快速反应,统一指挥,专业抢险救援与单位自救相结合的原则.

二、企业基本概况

3

三、主要设备一览表

企业应急救援预案范本

4

四、应急设备设施明细表

企业应急救援预案范本

五、生产工艺概况

生产工艺, 危险源、危害及处置措施表

企业应急救援预案范本

5

六、成人员和职责

1、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名单及职责分工

组 长:XXX 任总指挥 电话:XXXXXXXXXXX

付组长:XXX 任副总指挥 电话:XXXXXXXXXXX

组 员:XXX、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2、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部和相应的事故抢险组。指挥部由总指挥、副总指挥总指挥和联络员组成。总指挥由总经理担任。

指挥部主要职责:

(1)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3)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4)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5)负责现场急救的指挥工作;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发布抢险救援命令,对特殊情况进行紧急决断,协调副总指挥工作内容,向上级领导汇报事故及处理情况。

副总指挥一:负责协助总指挥作好抢险现场救灾工作的紧急组织,具体负责抢险队的指挥,向总指挥汇报情况,落实总指挥发布的抢险命令。

副总指挥二:负责指挥技术人员,对抢险、抢修作业根据技术规范和工艺情况,提供准确可行的抢险方案,并随时向总指挥汇报情况。负责义务消防经警人员的安排和现场保卫及周边警戒的工作,布置善后的现场保护,维护工作秩序,防止意外破坏情况发生。

副总指挥三:负责组织运输抢险队,准备好人员和车辆,随时准备按指挥命令行动。负责预备队的组织及材料,膳食等后勤保障,随时准备被充抢险队伍。

联络员:负责抢修队的组织及现场抢救、指挥,随时向安全、生产副指挥汇报。负责按指挥部命令进行上、下级的联系和各抢险队间的联系,做好抢险工作记录。协助检查预案执行情况,根据现场技术人员的意见,随时向指挥部汇报。接等有关部门人员的询问。

6

七、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

(1)应急准备与响应流程图:→报告人→内部报警→紧急911→联系公司应急救援小组组长→了解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类别→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情况→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2)外部报警:消防119、救护:120 、匪警:110、区安监局:83597110、街道安监中队:83382822、政府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序列图

企业应急救援预案范本

7

八、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

应急救援体系响应采取分级响应原则,并逐级响应和上报。

(1)报警

事件发生后,发现人应迅速报告当班班长,当班班长迅速报告车间主任。在逐级上报

的同时,采取有效应急措施实施救援行动。

(2)接警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警后,应迅速赶赴现场,启动企业应急预案,立即通知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各成员,如各成员在短时间内不能赶赴现场,则按职务高低和能力大小依次临时安排其他人员担任其相应职务,履行相应职责。并根据应急事件种类、严重程度、本单位能否控制初期事件等考虑因素,决定是否启动厂级应急救援预案。如果应急事件不足以启动厂级应急预案,则组织现场人员按本预案要求,采取有效应急措施实施救援,如果险情排除,则恢复正常状态。如果险情未能排除,则启动厂级应急预案,并迅速向厂应急救援指挥

(3)领导小组如何报警

当应急事件发生后,如不能控制应迅速报警,根据应急事件种类确定报何种警。首先拨打所报警电话号码(见应急联络表),接通后,报单位、应急事件种类、发生部位、介质、报警人姓名、所用电话号码。

(4)指挥程序

应急事件发生初期,当班班长负责指挥应急事件的处理工作,当上 8

一级(车间、厂部、院)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汇报现场情况,配合上一级指挥,并听从上一级指挥调度。指挥的步骤内容有:

1、迅速查清事故发生的位置、环境、规模及可能产生的危害。

2、及时沟通应急领导机构、应急队伍、辅助人员及灾害区内部人员之间的联络。

3、快速组织启动各类应急设施,调动应急人员奔赴灾区。

4、迅速组织医疗、后勤、保卫等部门各司其责。

5、迅速通报灾情,通知相关方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6、保护或设置好避灾通道,和安全联络设备。撤离灾区人员,划清警戒范围并实施警

戒。

7、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力争迅速消灭灾害,并注意采取隔离灾区的措施,转移灾区

附近易引起灾害蔓延的设备和物品,撤离或保护好贵重物品,尽量减少损失,对灾区普遍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死灰复燃。

8、保护好现场,为开展事故调查做好准备。

九、事故应急措施

( 一)、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

要求:

⑴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确定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 9

包括:如超温、超压、突然停电等异常情况,采取紧急措施。 ⑵根据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和危险化学品安全手册中提供的应急处理措施,结合车间实

际,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包括: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应急处理措施、应急救援人员自我防护方法等内容。

(3)根据应急事件的特点,在事件发生以前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4)如本部门可能存在两个以上的事件,根据不同的应急事件,逐一按以上三项内容加

以说明。

(二)、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要求:

(1)事故现场人员按车间平面图所示方向逃生,出车间后再按车间周边平面布置图所示疏散方向撤离现场。

(2)非事故现场人员按车间周边平面布置图所示疏散方向撤离现场。

(三)、危险区的隔离与保护现场

要求:

(1)按车间周边平面布置图所示设立警戒线。

(2)事故应急阶段,除应急指挥和救援人员外,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线内,直到应

急命令解除。

(3)应急恢复阶段,除事故调查人员外,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线内,直到事故原因查明为止。

10

(四)、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要求:

(1)采取“先救人,后救物;先救重伤,后救轻伤”的原则,实施受伤人员救护;

(2)按受伤人员受伤特点,分类选择相应专业医院;

(3)将相应专业医院救治能力、地址、联系电话列举出来。

(4)在专业医院救治能力相当的时候,遵循就近就医的原则。

十、后期处置

经事故调查报告批复后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和事故防范措施积极落实,立即进行生产秩序恢复前的污染物处理,必要设备设施的抢修,人员情绪的安抚及抢险过程应急能力评估和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

十一、应急设备、器材使用方法及常用急救方法

(一)应急设备、器材使用方法

ABC型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

1、适用范围

能扑救各种油类、易燃体、可燃气体和电器设备等初起火

2.使用方法:

将灭火车推火场,延仲输粉胶管,拧开(提开)贮气阀门,待压力表指针升至0.8—1MPa时,再打开球形阀门,注意握紧喷枪对准火场。

3、 注意事项:

(1)严禁潮湿,防止日晒或强辅射热。

11

(2)每年检查一次桶内干粉是否结块,检查CO2是否充足(贮气瓶泄露量不得大于额定充装重量的5%或7克)。

ABC型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不能扑救金属燃烧的火灾.

2. 使用方法

灭火时拔出保险销,用力压把,在距火点5米左右,向火点喷射。要对准火焰根部扫射。在扑救流淌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至扑灭。如扑灭容器内火灾,应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摇动扫射,使干粉覆干整个容器开口表面;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应继续喷射,直至全部扑灭。在扑救容器内火灾时,防止喷射造成液体外溢后火势蔓延。如燃烧时间长,容器壁温度高,火被扑灭后很容易死灰复燃,如与泡沫类灭火器使用,则灭火效果更佳。

(二)、 维护保养

1、正立在固定场所,严禁潮湿,日晒,撞击。

2、每年检查一次瓶内干粉是否结块,检查CO2是否充足,年泄露量不得大于充装重量

的5%。

(三)、常用急救方法

人口呼吸:(口对口呼吸)

(1)、在保持呼吸道畅通的位置下进行;

12

(2)、用按于前之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人的鼻翼下端;

(3)、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

胸外心脏挤压法: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上2.5-5cm处。

2、按压方法:

(1)抢救者一手的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

(2)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垂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4-5cm;

(3)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4)按压频率:国际常用的频率60-70次/分,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苏成功。

十二、经费保保障障情况

十三、每年添置设备、设施、药品及救生工具情况

13

十四、组织演练掌握应急设备、器材使用方法及常用急救方法

为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全院职工和周边单位、居民的生命安全,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快速有效地处理,我们每年组织演练,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

十五、其他要求

1、本预案发送至本街道安委会成员单位和各社区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同时上报区安委会备案。

2、本预案由各单位每年学习2次,街道每年组织一次演练;

3、本预案每2年修订一次。

本预案于 2011 年 02 月32 日实施.

14

 

第二篇:危化品经营公司应急救援预案样本

预案编号:***-***

****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1版)

 

**年**月发布    


为了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发生事故后,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保证员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以及《关于贯彻实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鲁安监函字〔2009〕113号)、《生产经营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经营处实际,编制完成了《****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已经专家评审 ,现予以发布,该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该预案是****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规范性文件,是指导实施事故应急救援的纲领和行动准则,本公司所有员工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主要负责人: 

                   **年**月**日


目  录

1 总则····························································································································· - 3 -

1.1 编制目的····················································································································· - 3 -

1.2 编制依据····················································································································· - 3 -

1.3 适用范围····················································································································· - 4 -

1.4 工作原则····················································································································· - 4 -

2 危险性分析···················································································································· - 4 -

2.1 企业概况····················································································································· - 4 -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 5 -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 7 -

3.1 组长(现场指挥)职责································································································ - 8 -

3.2 副组长(副指挥)职责································································································ - 8 -

3.3 成员职责····················································································································· - 8 -

4 预防和预警···················································································································· - 9 -

4.1 危险源管理················································································································· - 9 -

4.2 预警行动··················································································································· - 10 -

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 10 -

5 应急响应····················································································································· - 12 -

5.1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 12 -

5.2 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置······················································································· - 13 -

6 应急结束····················································································································· - 16 -

6.1 程序终止条件············································································································ - 16 -

6.2 处置现场评估············································································································ - 16 -

7 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 - 16 -

8 培训及演练·················································································································· - 16 -

8.1 培训·························································································································· - 16 -

8.2 演练·························································································································· - 16 -

9 附则···························································································································· - 17 -

9.1 应急预案备案············································································································ - 17 -

9.2 维护和更新··············································································································· - 17 -

9.3 制定与解释··············································································································· - 17 -

10 附件··························································································································· - 17 -

10.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 17 -

10.2 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 18 -

10.3 规范化格式文本······································································································· - 18 -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有效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和在突发状态下迅速有效地防止事故蔓延,增强综合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和控制次生灾害的发生,保障企业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第17号令)

(5)《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安监总局第21号令)

(6)《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办法》(安监总局第5号令)

(7)《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36号)

(8)《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

(9)《关于贯彻实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鲁安监函字〔2009〕113号)

(1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

(11)《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销售危险化学品发货和装卸环节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鲁安监发[2005]81号)

(1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13)《**县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

1.4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平战结合,运转高效。

2 危险性分析

2.1 企业概况

****公司于**年**月取得公司预先核准通知书,法定代表人***,公司注册资本为****万元,企业性质为****,该公司位于*******。该公司现有员工*人,其中设经理*名,安全管理人员*名,其余从业人员*人。

该公司拟经营的危险化学品有**和**。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20##年)该公司所经营的项目均属于危险化学品。其中**是易燃气体;**是易燃液体。经营方式为批发(无储存)。该单位经营危险化学品仅与其经营危险化学品的供应商和购买方进行票据往来,无运输槽车,无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全部由生产厂家委托具备运输资质的专业运输公司负责将危险化学品直接运输至客户。

该公司从事经营业务的人员有**人,主要负责人及安全员各**名。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员已经过专业培训机构的安全培训,并经**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考核合格,取得了安全资格证书。公司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施和固定电话、手机等便捷的通讯工具,经营场所和办公条件能满足公司经营的需要。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2.1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的规定,所经营的**及**均属于危险化学品。

2.2.2根据****公司经营**及**的特点,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爆炸和中毒窒息。

2.2.2.1火灾爆炸危险有害性分析

该单位所经营的**属于中闪点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容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情况有:

1)在经营过程中管理不到位,使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破损或不密封,**发生泄漏,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点火源接触,会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2)不能有效的对禁忌危险物品实行分类、分开、分离或隔离运输或摆放,同车运输不同类型的危化品时,一旦运输过程中因车辆倾翻、碰撞、容器破裂等所运输介质发生泄漏后直接接触,也可能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3)防范措施:

1)运输车辆按规定配备驾驶员、押运员,从业人员进行相应教育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2)配备适用的消防器材和应急防护器材。

3)严禁超装超载,超速行驶;严格按规定路线行驶。

4)对禁忌危险物品实行分类、分开、分离或隔离运输或摆放,严禁同车运输不同类型的禁忌危险化学品;选择合适的储存、包装方式。

5)从业人员严格火源管理,严禁靠近吸烟或用火。

2.2.2.2中毒窒息危险分析

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2010),本公司所经营**属于*级(中度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对眼睛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沌,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至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等。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和肝硬化。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容易引起中毒窒息的情况有:

1)管理不到位,无安全警示标志,使外来人员或公司人员误用危险化学品而导致人员中毒或死亡。

2)包装容器运输、储存、装卸等过程中突发性损害或破裂,操作人员未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或防护用品失效,而引起人员中毒事故。

3)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极易造成危险介质的大量泄漏,同时火灾中还可能使物质受高热或燃烧分解放出有毒气体,救援人员没穿戴应急防护用品或防护用品不适合,导致火场救援人员中毒窒息事故发生。

4)危险介质在受限空间遇明火或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现场人员无法及时逃离现场,可发生人员缺氧窒息。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公司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和事故状态下的协调指挥和应急救援工作。组长(现场指挥)由**担任,副组长(副指挥)由**担任,成员包括其他从业人员。

3.1 组长(现场指挥)职责

(1)负责组织监督本公司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应急能力保障;

(2)负责组织修订本公司的应急救援预案,每年年底公布公司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名单及联系方式,当应急指挥成员变动时应及时修订并发布;

(3)负责组织、指挥本公司事故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

(4)负责事故现场的总体协调和决策;

(5)负责组织联系、协调与相关管理部门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报告事故情况及善后处理情况;

(6)事故状态下负责指挥现场人员进行事故救援和人员急救。

3.2 副组长(副指挥)职责

(1)协助组长(现场指挥)做好日常应急管理和事故状态下的管理,组织现场人员进行事故救援和人员急救;

(2)组长(现场指挥)不在时,一并行使应急组长(现场指挥)的职能。

(3)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及时提供应急物资及工具到救援现场,做好现场人员疏散和警戒。

3.3 成员职责

(1)通讯联络员由***担任。负责本公司应急救援人员的内部联络及医院、消防、安监、公安部门等公司的外部联络。

(2)应急抢险人员由公司**牵头,其他从业人员组成。负责公司初期事故的应急处理和人员救护工作,同时做好人员的疏散及公司周边的警戒,防止事态扩大。

4 预防和预警

4.1 危险源管理

加强公司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公司制定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危险化学品的存储、装卸等操作规程,并对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全员培训,以防止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和灼烫事故的发生。

4.1.2预防措施

1)防止火灾爆炸危险性的措施:

①根据物质的危险特性,严格按照《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的要求,严禁将相忌物混储、混运。

②严格安全检查,避免泄漏。

③严格控制火源,同时加强通风,防止形成火灾发生条件。

④经营过程中,公司应向供货方索取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并向购买方提供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2)预防中毒窒息的措施:

①装卸车时应按要求装卸,禁止野蛮装卸和超载运输,以免发生泄漏。

②如发生泄漏配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及防护服、橡胶手套。

③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4.2 预警行动

4.2.1 预警方式

预警方式:现场人员发现异常时,通过现场呼叫或跑步口头向经理报警。

4.2.2 预警信息发布程序

经理接到报警后,通知其他人员进行现场处置,防止事故扩大。

4.2.3 预警条件

需报告的异常情况(预警条件)包括:

(1)公司现场发现危险化学品挥发、泄漏、人员中毒;

(2)公司发现车辆伤害,包括伤人及撞坏公司建筑物;

(3)公司化学品出现冒烟、火灾爆炸及人员灼烫现象;

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 信息报告与通知

公司人员在异常状况无法有效控制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应立即向经理汇报,同时安全员、值班人员进行现场处置,若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安全员解除事故预警;若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时,立即向经理汇报,经理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应急救援。

24小时应急电话:*****

值班人员电话:****

事故内部信息报告时,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2)事故的简要经过;

(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后果;

(4)已经采取的措施。 

4.3.2 信息上报

确认发生重伤以上事故,或现场预测可能发生重伤以上事故时,公司经理在1小时内向**县安监局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越级上报上级安监局等相关部门。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1)事故发生公司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3.3 信息传递

事故发生后,当事故灾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或可能危机周边企业、公司或社区人身及财产安全时,应及时拨打119、120,请求社会力量支援,同时电话通知或现场通知可能涉及的周边公司及时进行疏散和撤离。

报警时应讲清以下内容:

(1)事故公司名称、详细地址。

(2)事故类型、事故部位、事故涉及危险物质、事故大小。

(3)报警人姓名、报警电话号码。

5 应急响应

公司应急响应分为公司和社会两级。公司经理负责确定是否对所发生事故发出救援请求。由公司可以控制的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公司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处置,事后按规定向安监部门和主管部门报告。超出公司处置能力的紧急情况,立即寻求社会支援,请求启动社会级应急救援。

5.1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应急处置措施:

(1)总指挥接到电话后到达火灾现场后迅速勘察火情,组织人员开展灭火工作。

(2)及时了解掌握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储存情况,及时提供抢险所需物资和器材,采取针对性灭火措施。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品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

(3)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4)对未燃的化学物品迅速转移,但必须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防止人员中毒。

(5)迅速抢救伤员,及时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抢救,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6)如火灾较大或发生爆炸,公司自身无力处理时,总指挥应果断撤出灭火人员。请求县消防队救援,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开展灭火。

(7)通信联络员应利用喊话器、电话等多种通信手段通知无关人员紧急撤离,由后勤保障员划定警戒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火场。

(8)火灾应急处置结束后,要继续设置警戒线和警戒标志,对火灾现场进行彻底清洗和严格消毒。现场污染未彻底清除前,无关人员禁止入内。

(9)根据现场恢复情况,由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急处理情况的终止,经营秩序恢复为正常状态。

5.2 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置

中毒应急处置措施:

(1) 迅速将中毒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松解衣扣和腰带,摘下假牙和清除口腔异物,维护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

(2) 在搬运过程中要沉着、冷静,不要强拖硬拉,防止造成骨折;如果已有骨折或外伤,则要注意包扎和固定。

(3) 污染的衣着要立即脱掉,皮肤污染时,要及早用清水冲洗,应注意头发、手足、指甲及皮肤皱褶处彻底冲洗。

(4) 在急救药箱取用适当的急救药品就地进行抢救。

(5) 化学物质进入眼内,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大量的自来水等清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污染眼,至少 15 分钟。冲洗时应将眼睑翻开,用缓缓流水把眼结膜囊内的化学物质全部冲洗掉,冲洗时要转动眼球。洗后立即将患者送医院进行检查和进一步处理。

窒息处置措施:

人员急救是指现场工作人员意外受到有毒化学物质伤害时所采取的自救或互救的简要处理方法。现场及时准确处理对急性中毒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简单有效的措施常能使死者复活、重危者减轻伤害的程度,争取时间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1)基本原则 充分重视个体防护,尽快把中毒者从中毒现场抢救出来,既要抢救别人,又要顾及自己,个人防护特别重要。

(2)抢救方法 心脏复苏术 心前区叩击术——发现心脏停止跳动后,立即用拳头叩击心前区(拳头力量不要太猛),可连续叩击 3-5 次,然后观察心脏是否起搏,若心脏恢复则表示成功,心跳不恢复应改为胸外心脏挤压术。

胸外心脏挤压术:通常按压胸骨下端而间接的压迫心脏,使血液建立有效的循环。具体操作如下:患者昂卧于硬板床或地板上,施救者在患者一侧或跨骑在患者身上,面向患者头部用一手掌的根部置于患者胸骨下段,另一手掌交叉置于手背上,双手用冲击式有节律地向脊背方向垂直下压,压下约 3-5 厘米,每分钟冲击十多次。挤压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骨折。在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术时必须密切配合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呼吸复苏术:呼吸复苏术一般与心脏复苏术同时进行,常用的有: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人工加压呼吸两种方法。口对口人工呼吸及使患者头部后仰,用手捏住患者的鼻孔,向患者口中吹气,有节律地反复进行,保持每分钟 16-20 次,直至患者胸部开始运动。

注意事项

(1) 搞清毒物的种类和性质。

(2) 进入中毒场所实施人员抢救时,抢救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3) 戴好防毒面具,穿戴防护衣、手套和胶靴。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用水泥、沥青或适当的热塑性材料固化处理再废弃。

(4) 进入中毒场所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

(5) 搬运伤员,解毒清洗,迅速将中毒者移到空气清新处,松 解衣扣和腰带,清除口腔异物,维护呼吸到畅通,在搬运 过程中要沉着、冷静,不要强拖硬拉,防止造成骨折。污染的衣物要立刻脱掉,皮肤污染时要及早用清水冲洗。

(6) 细心检查,抓住重点,把中毒者从现场抢救出来后立即进行一次检查,检查顺序是:神志是否清晰,脉搏、心跳是否存在,呼吸是否停止,有无出血和骨折。

(7)对于因中毒窒息造成停止呼吸、心跳的中毒人员,应坚持不懈的实施心肺复苏术,直至社会专业救护人员到场。

6 应急结束

6.1 程序终止条件

确认现场危机已经解除,现场的环境不会再次发生危险,由**宣布终止应急处置程序。

6.2 处置现场评估

通过应急处置过程,对各个岗位在处置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事件的起因、发现问题的诱因,并进行经验教训总结。

7 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

见附件**

8 培训及演练

8.1 培训

(1)每年**,由**负责对全公司员工进行一次应急预案专项培训。

  (2)新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由经理进行的安全专项培训。

  (3)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小时,培训要做好记录。考试采取闭卷形式,由**主持。考试不合格者应重新培训。

8.2 演练

本公司应每半年组织本公司人员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每年与协作单位进行一次交流和沟通。

9 附则

9.1 应急预案备案

本应急预案报**县安监局备案。

9.2 维护和更新

本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规规定每三年修订一次。当公司人员、施工改造、经营项目和周边环境有较大变化以及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维护、更新并重新报备。

9.3 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负责组织编制并负责最终解释。

10 附件

10.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表10.1-1人员通讯录

表10.1-2应急救援相关联系电话

10.2 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表10-2应急物资清单

10.3 规范化格式文本

表10-3信息接收与处理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