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小动物回家 本次我选择的是一节语言教案—小动物回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比较喜欢听故事。而在故事中的提问,对于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简单,细小的问题,让他们连贯的回答,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回答,我们说答案虽然长些,但不要求幼儿连贯的回答,能学会几句简单的对话简单的句子就行了。这次的公开课我也进行了反思并根据听课老师的建议加以修改。

首先在目标方面是从教师的角度来拟订的,主要是让幼儿在看看、讲讲、表演小动物找朋友回家的过程中,学会角色对话,喜欢听故事,能大胆想象,并愿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教幼儿学说动词:飞、游、走。

其次,在准备材料方面主要是运用PPT的形式让幼儿结合这些图片对老师讲述的故事内容感兴趣 ,能用心去听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来完成活动目标。

最后是就是活动过程了,刚开始主要以图片(动物园)的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由猜猜图片是什么地方接着是一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回答问题,但在这一环节幼儿的秩序比较乱,我没有很好的控制好课堂,接着就是老师与小朋友互动让幼儿说说并与其对话,但有些幼儿呢可能是陌生老师的缘故吧,不愿意回答,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应该事先考虑周全了,上课前与孩子们沟通一下,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后面就是幼儿自由对话了,在这过程中呢,孩子们都非常活跃,都很积极的举手上前来表演给其他小朋友们看,这也达到了目标。

总的来说呢在整个活动流程中,秩序方面不是很好,组织方面也还不是很到位的,这些方面我也有待加强,向其他老师请教,并在每次上完课后进行自我反思。对于本节课,目标基本达到了,幼儿都很愿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去积极表演。

 

第二篇:体验角色,丰富认知:“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体验角色,丰富认知:“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课文《三个儿子》的教学反思 《三个儿子》是新课标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

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有趣、感人肺腑。课文叙述了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

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下面是我对《三个儿子》的教学反思。

在《三个儿子》的教学过程中,第一课时学生感受了三个妈妈眼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以后,便直奔文本的思维聚焦点,那就是“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你认为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以此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接着以感受“水很重、妈妈提水辛苦”为切入点切入。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⑴ 让学生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去体悟,抓住“痛”、“酸”、“走走停停”、“直晃荡”等词感受理解。

⑵ 想象性、移情性体验,通过闭眼听老师读,想象,让学生在脑海中逐渐形成丰富生动的表象,继而小组交流,将表象转化为口头语言,同时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⑶ 对比体会,深入感受:

① 学生对三个儿子前后认识的对比:

首先让学生从三个妈妈口中得出对三个儿子的初步评价,然后通过后面的学习感受三个儿子的表现,形成鲜明反差,看法随之转变,认识到那个“没有什么特点的儿子”却是最懂得体贴、孝敬妈妈的真正的儿子,他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妈妈。

② 将儿子的行为跟妈妈的辛劳反复对比:

当学生提到一个儿子的表现时,反问学生:“此时,她们的妈妈在干什么?”

当学生提到第二个儿子的表现时,也与妈妈的辛苦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妈妈是如此辛苦地在提水,作为儿子,如果不去帮助妈妈,是不应该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以此触动他们幼小的情弦,在真情感染中初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③ 三个儿子之间的行为对比,在对比中突出第三个儿子:

最后的星级挑战题既是语言的积累、运用和拓展,又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

2、在《三个儿子》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有机融合,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力求体现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交流,让孩子们体验角色,丰富认知,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

在真情感染中初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