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心理学》课程改革的一些想法

关于《旅游心理学》课程改革的一些想法

摘 要: 本文对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出了改革中存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旨在为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单位及个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心里学 教学 课程 改革

1 前言

旅游心理学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近年来,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旅游活动出现了新的变化,旅游者心理也随之有了新表现。如,旅游者心理需求、旅游消费心理特征等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这些变化为旅游心理学教学和旅游心理学研究增添了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课题,同时对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旅游业对知识结构的要求与旅游心理学内容要与相呼应。因此,很有必要对旅游心理学课程进行改革。在明确课程改革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确定,最终实现完成课改目标,向旅游业培养与行业想适应的人才。

2 现有课程存在的问题

2.1 学习兴趣不高,对课程价值缺乏认同感

有调查果显示,近一半的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感到无所谓;有的学生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并且认为不重要,不喜欢学习;只有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对课程感兴趣。说无所谓的学生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现在的课程内容对实际用处不大,现有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部分内容已过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不能发挥作用。部分同学不感兴趣的原因课程很枯燥,课程中理论知识抽象,对实际问题中的探讨缺乏,少数学生认为教师上课质量不过关,认为教师不认真准备课堂教学,讲课单调,课堂氛围沉闷;仅有约1/10的学生认为课程有实用价值。针对课程对今后工作的价值,部分学生认为学了很多知识,对力培养有一定作用;部分学生认为理论知识的掌握,有一定价值;部分学生则认为学硬背知识,考完就忘,价值不大。

2.2 专业知识面狭窄,教与学积极性不高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不看教材以外的书籍,很少接触教材以外的理论及经验,教师也很少介绍这方面的讲述。在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很少参与自由讨论,几乎没有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接受听老师的讲述。出现这种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在很少对知识进行补充,对学生缺乏引导,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成为一种单向的教育过程,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因此,教师把完成学科设置的教学内容当作主要任务。此外,很多学生感到课堂不愿参与,上课比较被动,机械的学习没有激发求知欲,反而消磨了原有的好奇心,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致使学生不爱学习。

2.3 专业知识不够专业,对方法缺乏掌握

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程门专业性很强,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学生都反映所学知识内容实用性、针对性不强,专业特点没有体现出本,学完课程后,对旅游心理学问题还是不懂,虽掌握了一些概念,但是问题出现时却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而且关于旅游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内容不多(常见的有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

案例研究法等),使学生缺乏掌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在实际问题中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及解决。

3 原因分析

3.1 教学内容方面原因

一般情况下,心理学研究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旅游心理学也是如此。对象的行为的研究都带有一定的意义和目的,行为在旅游环境中发生,特殊的意义、目的性及特殊的环境决定了旅游心理学研究对象与普通心理学研究有所区别。旅游心理学核心的研究是旅游者心理和其行为的心理学。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以旅游环境作为行为背景,旅游者的行为具有个人目的及意义,这使他们的思考方式、行为目的、价值标准都有所改变。普通心理学知识尚无法很好的去解释这些问题。因此,旅游心理学如果脱离了旅游者所在的特定环境,而只试用普通心理学简单解释旅游心理,忽略旅游者行为的特殊意义、目的的研究,那么该研究就脱离了实际情况,这样的研究意义不大。目前,教材中的旅游心理学课程就有类似的问题,一方面缺少旅游者的行为意义解释,另一方面很多的心理学知识以介绍的形式出现,与旅游现象、旅游学联系不紧密,仅仅是空泛的介绍普通心理学理论,忽视了所研究问题的特殊意义、目的及特定的环境,不能从本质上对旅游者行心理为做出解释。如,对旅游消费偏高以及消费投诉较多的根本原因没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坐车分析和解释,教材中只是结论性的概括以及对策研究。最终,导致教材中理论知识泛泛而谈,学生很多都反应感觉这些知识学多无所用,停留在面上,不够深入。

3.2 教材建设方面原因

3.2.1 优秀教材缺乏

目前,旅游心理学教材数量可观,但是优秀教材短缺。据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出版的教材已有多50种,这些教材内容相差不大,属重复编写,教材的出版周期虽然很短,但很多不能体现现代科学理论及技术,亦不能捕捉最新的研究成果及信息,内容比较陈旧,学生对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少,教材的编写方式缺少特色,不能够体现重点,创新性的教材缺乏。

3.2.2 教材选用不合理

多年以来,我国高等旅游心理学教学延用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教材选取数量及种类都较少,一门课程只用一本教材,按照指定教材,学生一本书学到底,结束时多数学生只学习过一本教材,教师一般也很少向学生推荐参考书,并且这本教材也是教学以及考试的唯一依据。在形式上,纸质教材仍占绝对地位,现代化的电子网络尚未能有效利用,主要体现在电子教材水平低、数量少,发展缓慢。教材的缺乏直接影响充分师生能动性的发挥,对于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也是不利的,也使得优秀的特色教材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3.2.3 以知识传授为主

一般编写的教材都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出发来写教材结构体系,能力培养的详细内容严重缺乏。这些教材对于学生了解学科知识、掌握简单的原理是有效的,但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更不利了。

3.3 教师方面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得以迅速的发展,在旅游业急需很多对口专业人才的背景下,各大院校陆续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在当时条件下,师资力量薄弱,多数旅游专业教师是跨专业过来的,旅游心理学教师也类似。据统计,目前

从事旅游心理学教学的教师可分为以下四种:①教师的所学专业及研究方向是旅游心理学;②教师所学专业为心理学;③教师所学专业为旅游学;④教师所学的不是理学也不是旅游学专业。其中,第一种情况的教师很少,但第二、第三种情况的非常普遍,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属第四种情况,特别是专业设立初期,相当多的教师都不是学旅游学和心理学出身的,他们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经验很少,更谈不上学教学经验以及实践经验,教学内容受教原来教学领域的影响。尽管部分教师后来进行了进修学习,但仍达到教学的要求。由于缺少专业教师,使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阻碍了该课程的发展。最近的几年,随着新的师资队伍不断的建立以及培养,在教师的专业性才有所体现,但是对于一个遗留问题来说,还需多方面不断的努力仍然是需要的[1]。

4 课程改革的措施

4.1 明确教学目标

旅游心理学的教学目标要遵循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该专业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培养一定水平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应考虑改学科的最基本目标是教授专业知识。首先,该课程应在具体功能的基础上,将课程与教学目标明确为:掌握专业知识为学生就业提保障,同时,课程体系中,旅游心理学课程理论性、基础性决定了:掌握该课程的专业知识对学好旅游管理及相关课程将是十分有利的。此外,学习专业知识是学生的首要任务,掌该课程的专业知识可以促进该学科的继承与发展。因此,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课程教学要完成的基本任务[2]。

4.2 保证素质教育的目标

确保素质教育以实现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根据课程的性质以及教学内容,在确保素质教育的目基础上应着重突出学生职业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科学素质的培养。教学过程中,要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确保素质教育的目标能够实现。如,为培养科学素质,可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透过旅游现象看本质;在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中,就要将假使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学生只有到课程内容中去了,使学生对才能用心的深入了解。教师应通过事先充足教学准备、设计来实现该目标。

4.3 整合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整合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1)整合是由该学科性质决定的。旅游学具有应用性和跨学科的性质。旅游学的应用性决定了要运用心理学知识去研究实践中的问题,这就要加强心理学与旅游学的共同研究,并丰富课程内容。跨学科性质决定了无论怎么发展都不可能以统一的理论来对其进行研究,而是要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整合来实现互补,心理学在旅游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决定了心理学要与旅游学进行整合来一起解决旅游问题[3]。

(2)整合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科资源总是有限的,每个学科都需要发展。一个学科发展或保持学术优势的主要因素有:①重要的科学发现或新的理论的提出;②新的学科增长点。一般情况下这二者都是在学科交出现的。对心理学与旅游学的整合是基于促进旅游学及旅游心理学两门学科都发展的目的。

(3)整合是社会形势与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现代社会,从工业社会转向向信息时代。知识的传容量播和速度都在迅速递增,学科整合可用相关知识、资源进行综合学习。这对拓宽学习、发挥综合学科的优势,满足社会对各行人才的需求有利。因此,在旅游管理学科建设中开展学科整合很重要[4]。

4.4 构建新型教材体系

以内容整合为基础的教材建设是学校教学与科研建设的重要工程。教材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是内容的集中体现。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是讲授知识、培养人才的主要载体,也是深化教学改革、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能力的有力保证。因此,研究及加该课程的教材建设,构建新教材体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着重要意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动力,提高积极性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5]。

具体来说,构建新型教材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1)以科研的发展作为基础,这是由科研和教学的本质联系决定的。教材是各种知识的载体,教材内容也只能是已经被认知及掌握的知识,或者预见性的知识。科研则是从现有知识出发,探索未知事物,从而发现新知识及理论,这些新知识及理论,经过归纳,结合教师的讲授以及学生的接受方式,最终成了教材。教材也要跟随科研发展,及时将科成果体现到教材中去,旅游心理学教材也必须建立在该课程科研的基础之上[6]。

(2)要体现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研究方法很多来自于心理学(如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在以往的教材中,大多只注重知识体系中的内容,忽视学习及研究方法的内容,其内容多数只是以教材绪论的形式出现,目的只是让学生简单的了解。事实上,研究方法的学习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及掌握知识,又可以培养实践能力及科学素养。因此,该教材务需要添研究方法的内容,将其贯穿在教学内容的整个过程中,并且要展现出来,如布置一些课后需要用研究方法解决的课后作业、教师带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研究方法等,帮助理解及运用,以弥补教材中的不足[7]。

(3及时更新选用教材。教材更新就是要及时地更新教材内容,以具有纳新性、前瞻性、适用性以及通用性的教材替换过时的教材。在更新教材时,选用新的教材要谨慎,教材中的内容深浅、多少、是否前沿、是否便于消化、有无启迪性、推论是否合乎逻辑、观点是否正确、思维方式是否开放等,都将影响到教教学及学习。因此,各高校结合实际,制定及完善教材选用制度,鼓励教师选用好的教材,防止劣质教材流入课堂,从制度上保证教材质量。

4.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教学最终的决定因素是开高素质的教师,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决定高等旅游心理学教育能否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旅游心理学课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教学的改革。

5 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对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改进措施,旨在为从事旅游心理学的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最终为该课程质量的提高做出最大的努力。本文在广泛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创的新点,但还有更多的研究工作还需要进一步进行。

参考文献

[1] 龙江智.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另类解读[J].旅游学刊,2010.

[2] 秦岭南.从旅游学的研究角度看旅游高等教育[J].旅游学刊,2008.

[3] 黄松山.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4] 王德刚.论旅游学的学科性质[J].旅游学刊,2008.

[5] 林梅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2010.

[6] 汪剑明.面对旅游企业人才“饥渴”高等院校何去何从[J].中国旅游报,2010.

[7] 伍延基.国内旅游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J].旅游学刊,2009.

 

第二篇: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它是把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有关原理及研究方法运用到分析、了解旅游这一现象上来而产生的相关应用学科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旅游者心理2)旅游工作者心理3)旅游服务心理4)旅游管理心理5)旅游地居民心理6)旅游活动中的人际关系7)旅游资源开发及设施设计中的心理问题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意义:1)研究旅游心理学有助于旅游业提供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2)研究旅游心理学有助于有旅游业提高旅游服务质量3)研究旅游心理学有助于旅游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4)研究旅游心理学有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和管理5)研究旅游心理学有助于构建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开发商和当地政府的和谐关系。

感觉就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性质:1)恒常性2)整体性3)选择性4)理解性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1)旅游者的时空知觉2)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知觉3)旅游者对旅游设施的知觉4)旅游者的交通知觉5)旅游者的风险知觉

影响旅游人际知觉的因素:1)原有经验2)认知者的性格3)认知者的需要4)认知偏见:第一印象与首因效应、增减效应、假定类似

旅游需要是人的一般需要在旅游过程中的反映。“旅游者的天然性需要、旅游者的社会性需要、旅游者的精神性需要

综合的旅游动机分类:身心健康、探奇求知、社会交往、纪念象征、宗教朝觐的动机

马洛斯将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

学习是一种经由练习,使个体在行为上产生较为持久改变的过程。

行为学习理论: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旅游消费学习的主要途径:通过经验学习旅游、获得经验信息学习旅游:旅游商业环境、个人社交环境

态度的心理结构一般包括三种因素:认知因素(基础)、情感因素(核心)、意向因素(外观)

态度的特性:态度的社会性、态度的针对性、态度的协调性、态度的稳定性、态度的潜在性

态度的强度就是指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的程度。

旅游偏好是指一个人趋向于某一旅游目标的心理倾向。态度的强度与态度的复杂性对偏好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改变旅游者消费态度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改变旅游者态度的根本途径:更新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质量。重视旅游产品的信息宣传。

改变旅游者态度的基本方法:发挥媒体宣传的作用。引导人们积极参加旅游活动。积极推出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和偏好。主义研究旅游这个人与所述团体的关系。充分把握旅游者的个性特点。调整社会角色。规范外部行为模式。 不同人格特点的旅游者:旅游者的气质、旅游者的性格、

情绪情感的分类:根据性质分类:喜悦、愤怒、恐惧、悲哀。根据程度分类:心境、激情、应激。根据社会内容的性质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旅游审美对象:自然景观美、人文景观美、

人际交往的原则:平等原则、真诚原则、信用原则、相容原则、双赢原则

人际沟通有两种基本的方式: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人际交往的技巧在旅游服务中的应用: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主动增强与游客的交往、根据游客的需要提供服务、显示个人魅力 旅游服务是旅游工作者通过各种设施、设备、方法、手段、途径和热情好客的种种表现形式,满足客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创造一种人与人直接爱你接触和交流的和谐气氛,使客人产生惬意、幸福感,从而满足旅游消费的过程。

旅游服务的特点: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动态性

客我交往是指旅游工作者与客人之间的交往,它是旅游工作者与客人之间为了沟通思想、表达意愿、解决旅游活动中共同的问题而相互影响的过程。

表现良好的服务态度的方法: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自我提高、完善服务行为、改善服务环境。

旅游服务方法:标准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方法:积极诱导、“诱导是指在主客交往中,善于从客人可能采取的行为中诱导出自己所期待的行为。尊重客人。针对性服务、情感化服务

挫折后的行为表现及心理防卫控制:表现:攻击、焦虑、冷漠、幻想,也称之为逃避、退化,又称倒退或回归、固执、妥协 防卫控制:预防挫折、正确的对待受挫折人、

旅游工作者的心理疲劳分析:1:疲劳是一种生理心理现象,就是人们自感不适和劳累。

按其表现方式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按时间长短分为急性疲劳和慢性疲劳。按疲劳的部位不同分为局部疲劳和全身疲劳。 旅游工作者心理疲劳的预防和消除:合理安排休息、合理设计工作环境、进行气功锻炼、改善劳动条件、工作内容丰富化、自我心理训练。

旅游地居民心理指旅游地居民因其居住地作为旅游地后,当地居民与旅游者的人机互动中出现的心理现象、

旅游地居民心里有包括旅游地居民的社会心理和旅游地居民的文化心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