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材料分析和作文示例

答案样例最后为考生实际得分!

材料分析题目:

于老师决定在班上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特长展示活动,学生们陆续在报名表上写上自己的“拿手好戏”:手工、书法、弹琴、乒乓球??于老师发现,除了小伟,其他学生都报了项目。

小伟刚从外地转来,学习成绩很差,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在班上也没有什么朋友,于老师把小伟找来,鼓励他报名参加特长展示活动,小伟却自卑地说自己没有什么特长。于老师启发他说:“不管是什么,只要是拿手的,就可以展示出来!”小伟想了很久,急的快哭了,怯怯的问:“老师,我削梨又快又好,皮不会断开,请问削梨算是特长吗?”于老师当即拍板:“行!就这个了。”

展示活动当天,于老师郑重的请小伟表演削梨。在大家好奇的目光中,小伟拿出了一只黄澄澄的大鸭梨和一把小刀,两手飞快地转动,不一会儿就把梨削好了,削好的梨子圆滑晶莹,细长的果皮垂下来足有两米长。同学们都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从那以后,小伟开朗多了,学习更加用功了,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高。于老师还注意发挥他肯吃苦、爱劳动的优点,推荐他担任班上的卫生委员,他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于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样例:

(1)

1.学生是发展的人。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教师应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积极的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发展。材料中的于老师正是看到了小伟是处在发展中的人,并对他表现出积极地期待,让小伟能健康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有发展潜能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潜能,教师应积极发现学生的潜能,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不仅能在自己的特长上积极发展,也能充分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作用,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材料中的老师并看到了小伟的发展潜能,让他充分的发挥特长,给予他自信心,克服学生不自信的表现,这对于他今后的学习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3.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人。首先学生是个完整的人,老师应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小伟虽然学习成绩不佳,但是他能又好又快的削梨表示他的劳动能力突出。其次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人,于老师正是发现了小伟与众不同的才能,鼓励他积极的发挥,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4.学生是需要尊重的人。老师应平等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虽然小伟从外地转来,学习成绩差,个性孤僻,很少参与集体活动,但于老师并没有因此而看不起他,仍对他关心热爱并积极的期待,鼓励他发现自己的优点,并让他担任卫生委员,锻炼他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13)

(2)

1.于老师秉承了了关心爱护学生的学生观。“爱学生”是新时期教师应该遵循的基本观念,也是建立和维持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新时期的素质教育也要求“以人为本”,而关心爱护学生即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于老师关心转学生小伟,鼓励小伟积极参加办理组织的活动,在小伟想不出自己特长的时候积极鼓励,循循善诱,正是关心爱护学生的体现。

2.于老师遵循了尊重学生的学生观。尊重学生是学生替身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前提,教师尊重学生必然会促进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地学习与生活态度。于老师,在班上组织了特长展示活动,在发现小伟没有报名是并没有批评指责他,而是积极鼓励与引导,这正是尊重学生的重要体现

3.于老师的教育行为还体现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学生观。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只有课业合格还要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和谐发展。于老师在班级里组织特长展示活动,这一教育行为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有一技之长,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是新时期学生观的体现。

4.于老师的教育行为也是“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具体体现。于老师不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组织特长展示活动,并且在发现转学生小伟的问题后积极解决,知道鼓励学生参与,使小伟能更快地融入到集体中去,在展示才艺的同时也使小伟能被大家接受欢迎。这正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

5.于老师的教育行为还体现了鼓励赏识学生的学生观。学生们处于成长阶段,生理,心理以及人生观世界观都在形成中,这一阶段非常重要,稍有偏差就会给学生的人生造成无可挽回的遗憾,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多以鼓励赏识为主,

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于老师给予小伟鼓励,让他参与班级活动,并在日后发掘他的闪光点,让他担任职务,这正是鼓励赏识的学生观的体现。(13)

(3)

1.这段材料从人的全面发展概述,让小伟的智力和体力充分的发展,自由的发展,表现为发展的质的方面的体现。而全面发展需要五育的的相对独立性,而。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要求就是坚持同一目标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他们的关系启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全面发展成为他们的追求。并且人的智力和体力可以多方位的全面发展。材料中于老师鼓励小伟报名参加特长展示活动,并且启发小伟不管是什么,只要是拿手的,就都可以展示出来。

2.还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于老师了解到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而于老师也有着树立全心全意的为每一个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并且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全面的眼观去 看待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尊重热爱每一个学生。

3还从教育公正与学生发展出发,于老师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为小伟学习成绩差而不喜欢小伟,相反的还对于小伟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点面结合,事实求是,赏罚分明的一视同仁的对待小伟,并且促进他的个性发展,而且于老师组织特长展示活动也是设计和选择丰富多样,适合当地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11)

(4)

老师倡导“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1.老师倡导学生都是需要尊重的学生观,教学过程就是老师与学生情感交流,信息沟通,人格互动的过程,老师尊重学生的理想、思想和人格,同样也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案例中,老师在发觉小伟没有写特长时,主动找到小伟,鼓励他参加特长展示活动,尊重小伟的选择,可能在别人面前。削梨子是一个很平常的事,不值得拿出来,可是老师却支持小伟,这是对小伟的尊重。

2.老师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学生观,老师应该树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时间的主体的新学生观,发展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开拓视野。老师组织特长展示活动,想要让

每位学生都参与,在同学相互间的比赛中,能够相互学习、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体,自己去主动学习,鼓励小伟,使他获得自信。

3.老师倡导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学生观,老师应该树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都值得培养的观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内在的潜能,都有向上、向善的内在要求,关键在于按照他们早期表现出来的天赋选择适合其发展天赋、潜能的工作。教师开展特长展示活动,就是在鼓励同学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同学的才能展示,加深对他们的了解,能够因材施教,对于小伟的鼓励,让他主动想出自己的特长,发挥他的潜能。

4.老师倡导学生是完整的个体的学生观。老师应该树立学生是独立的完整的个体的观念,学生的素质培养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和心理素质,要注重只是的完整性。老师开展特长展示活动,在组织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12)

(5)

材料中于老师的行为体现了于老师平等对待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尊重和鼓励不同学生的不同的特长,并关心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学生观的观点告诉我们,(1)教育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于老师所组织的特长展示活动,则是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出发点,给予学生广大的舞台,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特长;(2)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完整的个体,教师应该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小伟是班级新转来的学生,缺乏自信心,于老师不仅关注到了小伟的心理缺陷,并以关心,引导和鼓励的方式,给小伟在特长展示的活动中指出了一个光明的方向;(3)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引导学生学习和发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并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为于老师关注到了小伟与其他学生的不同,并对小伟做出了及时有效的引导,小伟通过削梨的表演获得了自信心和学习发展的动力。

2)根据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观点,学生身心(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应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和谐统一的发展:于老师所开展组织的这项“拿手好戏”的展示活动,正是符合了展示学生们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不限各种才艺,对学生各种各样的才艺都给予肯定,鼓舞学生充满想象,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信心和发展空间,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特长都给予肯定和嘉奖,体现了于老师在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给予了量,质,和度的积极正确的教书育人的作

法。

3)认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求老师(1)要有全面的眼光,关心到班级的每一个个体;(2)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教师要对班集体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关心和理解学生,像小伟这样新转来的学生,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要做到实事求是,小伟的削梨是一项少数同学才会得才艺,于老师对这种才艺的肯定吗,也为小伟的才艺展示铺垫了一条坚实的道路;(3)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长,以不同的方式鼓励和关心他们,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于老师正是做到了因材施教这一点,对新学生的耐心引导和小众化才艺的肯定,从而增强了小伟的自信心,为小伟的成长做出了功不可没的关键一步;(4)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于老师不仅给予小伟在心理上的肯定和引导,并给小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足以体现了于老师对小伟的关心和爱护和用心。

综上所述,于老师的行为肯定了学生的主体观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了因材施教,为小伟一声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4)

写作: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论说文。

一位母亲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每天苦口婆心地教育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家……而父亲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回来又常常看书。

爱子心切的母亲终于忍不住说:“你别只顾你的公事和看书,你也该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儿子啊!”

父亲意味深长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以身作则——教育的明灯

对于如何教育孩子这个话题,大家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诸如爱的教育,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等,也很多人主张棍棒教育和苦口婆心的说教,认为孩

子不打不成器,不磨不成玉。因此,“狼爸”、“虎妈”这样的教育方法大受追捧。然而,对孩子影响起关键作用的莫过于父母的行事作风和言传身教。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从一个单纯的婴儿慢慢长大,周围人的一言一行对其性格和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教育孩子来说,家长或是长辈的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有着重要的作用。

毋庸置疑,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单纯无邪,初生时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牙牙学语还是蹒跚学步,孩子的行为都是对周围事物的模仿和大人的教导。善与恶,正与邪,美与丑,这些因素就像是染料一样把孩子如白纸般单纯的心染成五颜六色。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爱心、善良、正义、诚实等美好品质的环境。此时,家长或长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给小孟轲提供一个安静、健康的学习环境,不惜三次搬家,最终成就了一代儒学大家。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很多少年犯罪都是生活在贫穷混乱的贫民区,周围有形形色色不良行为的人。这些人不道德或是违反法律的行为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刻下了烙印,造成了伤害。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

榜样的作用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孩子前进的方向,引领着孩子前进的步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绘制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幼小的孩子会不自觉地模仿大人的说话方式,言行举止。而稍微有自我意识的孩子就会崇拜比自己厉害强大的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自小便是他们的偶像,引领着他们成长的道路。就像很多名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都忘不了父亲或是母亲无形之中对自己的影响。一代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就曾说过,我的母亲是个裹小脚的旧时女人,但是她在父亲死后为这个家撑起了一片蓝天。也造就了丰子恺先生坚强乐观的个性。这便是榜样的力量。事实上,父母的一言一行比苦口婆心和棍棒来得更为有用。 教育可以是爸爸严厉的棍棒,也可以是妈妈啰嗦的说教。但教育更是父母交谈时的话语,做事时的风格,为人处事之法,一言一行的小细节。(44)

教育是言行的传承

曾经在公交车上看到这样一幕,年轻的妈妈带着幼小的儿子,仅有的一个空

座,年幼的儿子执意要妈妈坐下,自己则像个护卫般,张开小小的手臂让妈妈和拥挤的人群隔开,而妈妈则笑着看着儿子,车上的人都好奇的看着这对母子,小小的手臂不断地挡着拥挤的人群,终于有人好奇的问出心中的疑问,妈妈笑着抱抱儿子说:“这是我家的小男子汉”原来孩子的爸爸,在孩子开始懂事起就告诉孩子,家的男子汉要负起保护妈妈的责任,因为只有妈妈是女生,孩子从小在爸爸的言传身教下就懂得自己身上小小的责任,所以每次出门,在没有爸爸的带领下,孩子依然会负起保护妈妈的责任。而后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下了车,看着小小的背影依然执意牵着妈妈的手过马路,不禁觉得,其实教育就是言行的传承。

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外乎是言传还有身教,我曾经思考,对于孩子的品德教育,到底是应该言传还是身教?许久之后,又突然醒悟,为何非要非此即彼,对于孩子的教育本来就可以双管齐下的。不管是儿童期的孩子还是青春期的少年,都是处在一个不稳定的发展阶段,这两个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家长和教师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这孩子在学前的性格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给孩子带来好的成长环境。如我们所熟知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从小父亲对她的教育不仅仅是告诉她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更实在行为上对她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成功之后,她不止一次说过父亲对她的言传身教是她成功的一个巨大推动力。而与此相反的,很多例子也让我们看到了父母教育的失败,小时后便学过,方仲永,五岁便能诗,然而,在我们所熟知的文豪里却未曾见到方仲永这个名字,父亲的贪慕虚荣毁掉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才华,更是一个孩子应该有的美好成长。 一个好的教师有的不仅仅是丰富的学科知识,浓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学技巧和无数的教学经验,更应该具备的是为人师表应该有的操行,要知道身为一名教师,能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应该给孩子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形成带来良好的影响。

教育是言行的传承,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乎祖国的未来,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用言传和身教双管齐下共同教育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44)

榜样的力量

一位母亲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每天苦口婆心地教育他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家。她觉得儿子都是她在教育,而孩子的父亲却从不管教儿子。

这则材料中讲到,孩子的父亲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回来就常常看书,在母亲的眼里,父亲只顾他的公事和看书,却不曾管教国儿子。其实她不知道,父亲的做法表面上看是任其儿子放任自流,其实他每天都在做儿子的榜样。父亲每天晚上回来看书,就是教育儿子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所以说,学习要以身作则,只有自己拿出热爱学习的榜样,在儿子面前营造出学习的氛围,儿子还能不学好吗?

古时候,大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年纪尚幼之时,其母为了让儿子学好,搬到了一家卖猪肉的隔壁。每天与卖猪肉的为邻居,孟子可以每天跑去看老板做生意,也就没有心思读书。孟母再次搬家。然而这家邻居是做送葬的花圈生意的,经常有人到这里哭丧买花圈,孟子于是也跟着学了起来。孟母没有办法,决定再一次搬家。这次她们搬到了一家私塾的边上。从此以后,孟子每天跑到邻居家外面听先生们讲课,久而久之,他的学问见长,以后,他就成了赫赫有名的大学问家、教育家。

大教育家孔子学生中其中之一的得意门生颜回,有一天他欲与其妻上集市赶集,他的儿子也吵闹着说要跟去。颜回妻就跟儿子说只要儿子听话,他们回家后就杀猪给他吃。后来颜回夫妇回来后,颜回果然讲信用地抓起一只小猪宰了。妻子说她只是骗骗小孩子的,颜回却说说过的话就要讲信用,如果这次骗他,下次他就不相信你了。由此可见,做好表率,说话诚信,是教育孩子的基本要求。

现实生活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子女,所以家长对子女普遍都是溺爱的: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着。家长一般只要求小孩努力学习,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其他任何事情都不用做。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小孩大多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承受不住一点打击。相反地,有些生长在农村的小孩因为农村生活、经济条件都相对落后,教育条件也很艰苦,家长大多也没有什么文化,对小孩的教育方式就是简单粗暴的“打”。因为他们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只要孩子不好好学习或是调皮捣蛋,家长就是简单地打,也不问青红皂白。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会产生心理上的阴影,一般他们成年后性格上都会表现出或多或少地

缺陷。所以说,家长要学会做好榜样,这对儿童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待小孩子,我们应该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宽容,多一点尊重。要想教育好一个孩子,首先应该给他足够的自由空间,给他们起码的尊重。不能因为他是孩子,就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家长架子。我们应该跟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不要因为自己是家长就觉得放不下面子,有些事情家长还是需要虚心向孩子请教的。如果你用一颗真诚地心去对待孩子,尊重孩子,可能你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总之,要教育好一名儿童,决不能忽视榜样的力量。做好了榜样,教育就已经成功了一半。(4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从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起,首先受到的便是父母的教育,所以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便是父母。

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父母则对孩子的教育应担当起直接的责任。不仅仅只是苦口婆心的说教,更要自己以身作则树立起好的榜样。孩子的教育是父母与学校共同影响的,孩子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仅仅只是一个方面,而大多数的教育则来自家庭,来自父母日积月累的教诲。作为家长为自己孩子的前途可谓是用心良苦,教育孩子要努力读书、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家等等,但实际效果却很局限。

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奈美纽曾说过:孩子的教育离不开父母言行身教。材料中的母亲并没有深深体会到父亲是在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儿子,其中蕴藏的深意则不言而喻。父亲是想让儿子看到自己,看到学习是不受年龄与时间限制的,活到老学到老,时时刻刻为自己充电。只有自己的素质达到了这个时代的要求,才能肩负起这个家,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更自己的未来更加明朗。 教育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学无止境。如何才能做好孩子第一任老师,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关系到了孩子的未来。每一位家长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于孩子的未来寄予的深深的厚望。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必然会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素质教育的花盆中培养出来的未来希望的种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势必都会在岁月的长河里留下遗迹,更何况对于一个正处于模仿能力特别强正在成长的未成年人呢?那怎样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进而适应社

会的需要呢。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父亲作为理性的代表,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或缺中流砥柱的作用。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上好的良木,就看作为父母的木匠怎样对其雕琢。教育孩子不是父母任何一方一个人的事情,孩子是父母的结晶,理所当然应由父母共同协作教育孩子。尽其所有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言行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不能强硬地要求孩子,你必须如何怎样,不然就会怎样,自己却说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无数案例已经证明,这样的教育终将是失败的,断送孩子美好的前途,更是坠入了无底的深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良好的习惯,并非一下子便养成了,而是在父母日积月累的影响之下,久而久之慢慢形成的。

最后愿天下父母,教之有道,施之有法,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健康成长.(4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