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方法论文

文 献 综述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班级:物理0502 姓名:*** 指导老师:***

一、 什么是自学能力

在陈兵兵老师的论文《物理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载《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xx年第17卷第4期)中比较详尽的阐述了自学能力的概念。文中说:所谓的自学能力就是运用已学过谓的自学能力就是运用已学知识去单独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主要包括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的形成是复杂的、多层次的,需要长期坚持自学,形成习惯。物理学习中,学生要自学物理必须要具有较好的基础知识以及较强的阅读、记忆、思维、想象、归纳、

运用和实验能力。[1]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依曼特别阐述道:“今天教育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加·富尔则一针见血

地指出:“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罗仁俊副教授在20xx年发表的《基础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是这样说的:历史告诉我们: 发展科技是立国之本。而科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创新意识, 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物理学作为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源泉和先导, 在培养人的科学素质方面所起着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创新能力又是科学素质的核心部分, 所以物理学在

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上所起着极为重要和独特的作用。

创新的基础是知识, 而知识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 知识的获取和积累

完全依赖于学习, 所以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与他的受教育程度密不可分。然而, 这里所说的“受教育”并不只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育, 一个人独立获取知识的能

力、自我再造能力才是他创新的基础和动力。[2]

马卫华和杜宗喜老师从现代的教育形式中指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在他们二人发表的《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年03期)中提到:在应试教育中,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及教师的唯一标准, 教学中出现了重课本, 轻实验, 重记忆, 轻理解, 重少数“尖子生”, 轻多数学生的倾向, 造就了少数“高分低能”的时代“骄子”, 而大部分学生则学非所用, 学无所得。因此, 优化教学过程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而且当前初中生普遍存在不重视阅读课文的现象, 把注意力放在做习题上, 不重视实验操作和综合应用, 而一味地模拟教师的演练, 使课本的知识无法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知识, 故学生的素质得不到提高,为此, 在物理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是说明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三、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⒈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谈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大部分老师都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陈远清在《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载《物理通报》20xx年 07期)中提出:阅读是“ 学习之母” , “ 智慧之源”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自学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 应首先着重培养学生阅读物理课本的能

力。[4]

范一兵也谈到要通过指导学生预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⒉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中学物理的内容是对一些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概括、抽象的产物,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中

的物理现象是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方法的“ 源泉”。

宋金城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几种方法》(载《河南教育》20xx年 10期)中就指出:学有所用是促进学生自学的动力,老师应指导、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当学生看到自己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某一个问题时,

就会受到极大的鼓舞,自学热情就会空前高涨。[5]

马卫华和杜宗喜在《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年03期)中也讲到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其有良好的自学愿望。[3]

⒊思维能力的培养

范一兵在《通过物理教学培养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运城学院学报》20xx年 02期)中是这样描述的:在物理习题的教学担负着对物理知识的巩固、深化、复习的重任,也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对物理学习常常感到:“一看就会,一讲就懂,一做就错”。其主要原因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不善于有序思维,没有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6]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就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⒋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刘心山发表的《物理自学能力的培养》(载《安阳大学学报》20xx年 03期)中说:系统归纳和总结可以达到使学生深化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完成知识的迁移,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提高综合能力。通过系统整理,理清头绪,运用获取的知识寻找规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收获,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学生的自学就会更主动,自学能力会向更高

层次发展。[7]

在陈兵兵老师的论文《物理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载《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xx年第17卷第4期)中也指出:对重点章节要启发学

生归纳小结,否则,知识零乱,容易混淆,利用率低。归纳小结可以将物理教材由厚变薄,通过这样的归纳小结,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系统,且条理清晰理解

透彻,运用自如。[1]

四、 小结

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样的,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始终遵循“学生

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要在长期的教与学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应有

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兵兵.物理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8(4).

[2] 罗仁俊.基础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 中山大学学报论

丛,2002(1).

[3] 马卫华 杜宗喜.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 济宁师范专

科学校学报,2002(3).

[4] 陈远清.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 物理通报,2001(7).

[5] 宋金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几种方法[J]. 河南教育,2002(10).

[6] 范一兵.通过物理教学培养中学生的自学能力[J]. 运城学院学报,

2006(2).

[7] 刘心山.物理自学能力的培养[J]. 安阳大学学报,2004(3).

[8] 李玉棠.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 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7(11).

[9] 徐殿永.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 新课程,2007(7).

[10] 陈军.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 科教文汇(下半月),

2006(3).

[11] 曾献友.浅谈培养初中生的物理自学能力[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5(4).

[12] 赵燕杰.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 天中学刊,2004(2).

[13] 刘干荣.浅谈物理自学能力的培养[J]. 广西教育,2003(18).

[14] 丁生智.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

范学院学报,2002(2).

[15] 王少青.浅谈物理自学能力的培养[J]. 青海教育,20xx年 05期.

[16] 朱艳丽.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 职业技能培

训教学,2000(4).

[17] 郑生赞.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中师生自学能力[J]. 池州师专学报,

2000(3).

 

第二篇:物理论文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人们基本的学习能力实际上就是体现在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以及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上。教育改革的发展,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教师应该进行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以下入手。

一、激发学生兴趣,重视课堂导入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课本的资源,抓住机遇,创新教学艺术,培养强化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呼唤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在现实教育中,教师学生应共同探讨,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和动机,处处设疑、激疑。例如在教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一节课中,最初是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境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引导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索动机。

二、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设疑是调动学生的主体、发挥主题的关键。现代教育学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是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运动图像时,曾经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题目:一人从甲地沿直线匀速出发,到乙地后停下休息,之后又沿原路匀速返回甲地,试画出该人的s_t时间图像,有的同学画出了图像,老师请他画到黑板上并由他陈述这样画的理由,在请大家进行讨论。有的同学表示赞同,有的同学认为不妥,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是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单项信息传递,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纵横交叉的多项信息交流,收到了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研究性学习,让灵感为集体共享,然问题为大家借鉴。通过这种说疑释疑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探究

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三、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才的竞争,这些都对新世纪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被摆在了显眼而又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开始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适时的引导,启发。好的提问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技巧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有着很强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光的反射》一课时,可以提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电灯?学生回答:因为电灯是光源,发出光,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个问题的反思,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兴趣。再有就是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中学时期的学生好奇心较强,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地学生兴趣。

四、 转变教师角色、行为,使学生主动学习发展

过去的基础教育课程下,教师依赖于教科书及参考书,较多地丧失了自己独立性和创造性。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也掩盖了教师的不同专业水平。教学教到最后我们教师的水平和我们的学生水平差别不大了。教师要走进新课程,真正体验新课程的魅力,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促使自己的角色、行为的转变。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该成为学生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使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感情要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老师。以欧姆定律为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科学猜想。以调光台灯切入,问:调光台灯是调节了电路里的什么物理量使灯的亮暗发生变化的?再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与灯亮暗变化的关系,问:电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这样就是确定研究方向。

2、 引导讨论,设计方案 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何研究?再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电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评价他人的设计,以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

3、 学生操作,实施方案。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上给以帮助。

4、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引导学生用计算和图像分别分析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得到结论。

5、 反思应用迁移。用一组简单的小练习巩固探究过程中得到的欧姆定律;巩固电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等基本操作技能;小结反思探究过程,清理思维线索。

六、通过例题、习题创设问题情景,深化主题

在例题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具体的物理过程,物理问题的理解,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有关的知识,规律,独立的创造性地进行分析、判断、思考和探索解题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对物理题中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进行提炼、升华、学习和汲取例题中的物理精神,它能最大限度的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充实课外活动 ,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

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如举办“鸡蛋碰地球”的比赛,用什么办法使鸡蛋从六楼扔下不破碎,从而发动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取的东西。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总之,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