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活动策划书

小小的幸福――关注边缘儿童(团队创意主页)

链接到复赛页面

项目信息(预赛)

学校: 兰州大学

公益方向: 妇女儿童

实施地区: 甘肃(学校所在地 曾住地 )

预计团队大小: 10~20人


创意亮点

(创意亮点是由参赛团队提供给评审人员的参考信息或特殊亮点,不予公开。)

创意



详细计划(复赛)

辅导员/顾问 (含:在项目的准备和实施期间,每周愿意用于指导,协助本团队的平均时间)

仁爱志愿者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项目总监

1~2小时

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心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1~2小时

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教授

<1小时


合作机构

兰州市慈善总会仁爱志愿者工作委员会 (注册公益组织)

网址: http://www.lanzhou.gov.cn/lzcszh/index.htm?wbtreeid=249

联系状态:口头承诺

承诺提供:志愿者培训工作

联系人: 主任委员、项目总监/姓名/地址/手机/EMAIL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校内部门)

网址: http://history.lzu.edu.cn

联系状态:长期合作

承诺提供:队员招募与配套指导、支持

联系人: 团委副书记/姓名/地址/手机/EMAIL

兰州大学蓝领巾创意空间 (学生社团)

网址: http://www.culkor.org.cn

联系状态:长期合作

承诺提供:承担文化教育与文化空间内容

联系人: 组长/姓名/地址/手机/EMAIL

兰州大学乡村实践与调研协会 (学生社团)

网址:

联系状态:书面承诺

承诺提供:承担课业辅导与游戏设计内容

联系人: 会长/姓名/地址/手机/EMAIL

甘肃省博物馆 (公共设施)

网址: http://www.gansumuseum.com/default.aspx

联系状态:口头承诺

承诺提供:博物馆免费参观与讲解

联系人: 开放管理部主管/姓名/地址/手机

兰州大学学生处教育管理科 (校内部门)

网址: http://xgb.lzu.edu.cn

联系状态:口头承诺

承诺提供:承担大学学生自强社区参观

联系人: 专职秘书长/姓名/地址/手机/EMAIL

兰州大学校史博物馆 (校内部门)

网址: http://xiaoshiguan.lzu.edu.cn

联系状态:口头承诺

承诺提供:免费参观与讲解

联系人: 部长/姓名/地址/手机/EMAIL

兰州日报 (媒体)

网址: http://www.lzbs.com.cn/

联系状态:曾有合作

承诺提供:

联系人: 新闻部记者/姓名/地址/手机

新华网甘肃频道 (媒体)

网址: http://www.gs.xinhua.org

联系状态:曾有合作

承诺提供:

联系人: 记者/姓名/地址/手机


项目背景及意义

跟随农民工父母进城的儿童越来越多, 虽然城市对其物质的关怀逐渐增多,但在文化教育、身心健康、贫富偏差、社会边缘化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却越来越困扰着他们,同时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调查报告》显示,打工子女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问题检出率为58%,由于从小深刻地受到社会的排斥以及“二等公民”的不公待遇,内心世界强烈地感受到社会差别的极度不平等,被歧视感和孤立感使其长期处于社会和学校的边缘,也被称之为“边缘儿童”。
兰州市少数民族打工子女多为回族、东乡族等,他们由于民族习俗、语言以及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与其他“边缘儿童”相比,更难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与教育环境之中,孤立感与边缘化程度更高。据兰州大学20##-20##年针对七里河区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儿童游离于集体边缘,不仅与城市孩子相处脱离,甚至与其他打工子女也相对陌生;自我表达和诉求较弱,自信心和安全感缺乏;同时由于班级人数、成绩指标等原因,教师对此类儿童的关注关怀程度略显不足……
游戏是童年的调色盘,是孩子们乐于参与、融为一体最积极的方式,也是帮助“边缘儿童”提高表达交流能力和改善心理排斥问题的重要途径。本项目以设计游戏为切入点,通过观察、评价、诉求、反应和专家分析了解“边缘儿童”的心理状况,进而制定适合的参与和改善活动(“家长参与”、“同伴介入”、“教师关注”、“新体验”等)。希望这一小小的游戏能够成为其城市生活中 “小小的幸福”,也期望局部修复和改善“边缘儿童”的心理状态,使其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和消除,尽快适应城市生活系统,逐渐回归到快乐成长、健康生活的状态。


团队相关经历(选填)

主要实施部门蓝领巾创意空间(下称“蓝领巾”)曾参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资助项目——白马藏族文化重建纪实项目、裕固族儿童文化教育、组织开展河西宝卷公益调查项目等,有丰富的项目策划与实施能力。
主要实施部门乡村实践与调研协会(下称“乡协”)曾开展“同一片蓝天共同成长——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周末辅导”项目、南都公益基金会灾后社会调查、支教服务项目等,在社区调查和义务辅导等活动中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团队部分项目或个人曾获得甘肃省、兰州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与优秀成果等。此外,来自蓝领巾的队员们在校内开展摄影、节目设计等工作,参与过20##-20##年暑期实践图片册、校园寻宝等活动设计工作;乡协的队员们则在社会学调查方法、心理测试方法等方面有专业的培训经历等。


相关经历的总结、经验 (选填;包括大赛资金将会带来的附加值)

根据蓝领巾20##-20##年工作总结和乡协两份项目总结资料显示,双方在承担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有四点经验和教训值得借鉴:
(1)团队组建工作是项目实施的重点内容,核心队员必须利用一段时间的讨论、任务分摊与实施队员、志愿者相互熟悉和配合,对于未来项目实施的顺利、团队稳定性与默契程度有重要影响;
(2)项目分工行动必须及时分享和总结,整体行动分阶段总结验证,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内容;
(3)时刻尊重被访群体及其性别、民族习俗、特殊职业背景等,既是职业要求,更重要的是维护项目公益和保证项目效果的关键因素,尤其注意及时回访和效果反应,这对于抱有极大希望和信任参与项目的被访群体尤其重要;
(4)财务工作必须严格要求,财务和出纳分别工作,保证财务透明、公正公开是团队建立信任关系的最重要的一步。


公益目标


实施地点

项目以兰州市七里河区为实施目标区域。
(1)七里河区是甘肃省少数民族务工人员最集中的地区,多数为临夏籍回族、东乡族、撒拉族等回族系务工人员,其主要聚居于XH和XJ两大社区,社区内流动儿童居住也相对集中。具有群体性特点,益于调查和公益实施的扩展与特殊对待。
(2)根据项目踩点和经验机构建议,选取DHL小学与AXL小学作为实施基地,二者在交通位置、接受打工子女情况、儿童问题研究意愿与经历以及与与居住家庭的关系问题等方面综合评价较优。
(3)选取社区与学校(之一)曾有国内知名NGO组织(如乐施会)合作开展流动人口素质教育,学生社团周末支教等公益项目经验,对于项目实施有一定的合作基础和帮助,也有针对性和必要性意义。


项目团队

项目团队以10名参赛队员为负责小组申报项目,主要由蓝领巾和乡协合作组成。团队由执行长(负责全面活动指挥、后勤安全保障、对外推广等)和项目长(负责游戏方案、技术保障等)在不同阶段领导开展。负责人根据负责内容和分工设立小分队长3名,带领志愿者执行项目布置内容。
项目主要成员均多次参与社会实践或志愿者工作,6名成员从事过相似主题项目,能够较好的把握项目实施动态;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学等专业背景和摄影、绘画、舞蹈等特长使得项目实施内容在技术层面有效保证。
志愿者招募工作采用校园招募和当地招募两种方式进行,由蓝领巾和乡协分别负责校内活动;配合兰州仁爱志愿者工作委员会进行合作志愿者培训工作。
已有队医1名(曾参加灾后医疗志愿服务),将招募2名志愿者,负责活动中卫生安全工作保障。
设立财务和出纳各1名。


志愿者招募计划 (选填;团队招募的志愿者向团队本身负责,不是大赛参赛者)

志愿者招募采取按需阶段性招募,首先根据暑期计划由蓝领巾与乡协选拔在校学生,注重志愿精神、责任感、专业和特长等方面,考虑新闻推广、亲和力以及女生、回族系、当地同学的比例,采取网络材料和现场报名、面试等方式,最终将志愿者分入项目执行和技术设计两类;与仁爱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合作就七里河区进行招募,注重对当地情况的了解程度,与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的熟悉程度等,以便尽早的融入被访对象环境。
志愿者选拔结束后,邀请社会学、民族学项目老师、仁爱志愿者工作委员会老师进行统一培训,就志愿工作认同、纪律申明与安全教育、贫困、少数民族与妇女儿童项目特别注意事项、游戏方案设计等内容展开学习。
利用两周时间按类别进行团队组建和集训,提供相互熟悉和合作经历,了解团队文化,增加默契程度与公益信心。


前期调研和准备 (已完成工作)

截至到4月5日,团队将目前已有项目总结和踩点工作、合作单位走访与项目方案论证及团队制度编制等三方面工作,及局部工作若干完成。
(1)根据合作团队针对兰州市七里河区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项目实施,考虑流动儿童的集中程度、心理异常程度、实施目标群的地理位置(包括家庭间、学校间等)对区内7所规范公立小学进行了走访调查,最终选取DHL小学与AXL小学作为项目实施目标地。并于清明节前已走访,就项目相关情况进行协商,除时间问题基本达成一致,协议按照各自工作议程最大限度合作完成项目目标,并了解少数民族儿童分布比例。
(2)项目志愿者培训与实施顾问单位和团队所在协会(小组)曾有良好合作关系,并经过项目讨论,初步表达合作意向;与兰州日报记者联系,邀请其参与暑期集中展示和公益推广的报道活动;与项目老队员(新闻专业实习中)已联系,通过《羊城晚报》、《南方日报》、新华网等报道活动。
(3)整理和总结权威性报告《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调查报告》、《边缘社区少数民族农民工子女扫盲教育项目》等,根据往年开展项目经验,制定项目实施步骤和备选方案,邀请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指导教师进行了初步论证,初步形成了项目游戏设计与被访人员遴选方案。
(4)编制『团队纪律守则』、『财务实施守则』两种内部条例及部分安全预案内容,并进行了讨论学习;设计团队LOGO与主题海报,筹备完成校园公益前奏性活动材料,继续完善博客内容。
(5)修复项目部分老照片,排版设计,用于新学期校园招募和公益图展活动;已申请开展5月份校园公益礼物活动(学校社团联合会已立项,为目标小学被访儿童筹集六一关怀性礼物)。


暑假前:调研、准备(计划)


暑假活动时间表


暑假活动具体计划

暑期活动主要有四个实施阶段,具体如下:
(1)调查与方案设计阶段。根据往年项目经验,结合四至六月份的初步调查和活动情况,在6月底至7月初(小学与大学放假的相隔期)深入目标学校开展调查活动,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展开,不单独表现“边缘儿童”。团队成员作为助理教师参与班级二课堂和辅导工作;利用二课堂、美术课、音乐课、班会时间,通过绘画、说心里话、写给老师的悄悄话等方式展开项目内容,由项目队员从变化、细节中观察“边缘儿童”的表现,从作品和行为中总结他们的心理特征,利用晚上会议时间交流总结,最后与项目心理指导、班主任老师一同评价和总结(行为表现、同伴环境、表现反馈),最终由项目长负责联络指导教师一同进行游戏方案制定。其中,为了游戏设计方案的顺利,在项目开展第一周内将基本设计具体游戏备案2套(此处不专门列出)。
经过与实践学校的沟通,游戏活动主要采用群体游戏结合个体关注,通过群体游戏可以让儿童有一个充分自由和轻松的环境,即“通过游戏能让儿童在自由不经意的玩耍中把内心的焦虑胆怯等问题暴露出来”,从而最大限度地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有效的途径使问题得以缓解或消失。游戏设计方案由社会学同学实习方案指导完成,由指导教师预期评价指导实施,充分注重儿童承受能力和少数民族习俗两个方面,最终达到局部调整,调动该部分孩子意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游戏与关怀儿童阶段。征求老师和家长意见后,项目团队根据初步调整情况,与孩子们相约一同度暑假。团队进入目标社区,以“满足爱和安全感、增强自信心”为主旨,让孩子们感受爱和增强自信、感受集体力量与增加参与机会、感受新环境与新体验,感受家庭环境的爱与教育,将从以下顺序事件开展关怀行动:
①向孩子们发出正式的邀请和约定,结合学校假期安排,制定详细的暑期“游戏”计划,与孩子们首先建立信任关系,让他们认可并能在活动结束时相信其中的意义。
②与当地居委会商量,固定1-2个活动室成为我们相约的地点,作为我们临时集体性活动和定期分享会场所。将被访群体儿童作为一个集体活动,同时邀请附近部分城市儿童参与,无论活动内容如何开展,倡导同伴融合与关怀给“边缘儿童”带来的集体参与感情。
③“我的超能量”,让其劳逸结合,如约定一周辅导他们快速完成暑期作业;让他们教哥哥姐姐玩跳皮筋、扭山羊的游戏;向他们讲述大学和梦想,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同时也倾听他们成长的故事和未来的梦想。
(第一部分在社区内实施,通过作业辅导和游戏互动,让孩子们充分参与到群体游戏当中,增强他们与同伴的接触;通过故事讲述,给他们一次倾诉梦想、坚定信心和放飞希望的机会。)
④“满足小小的幸福”,带孩子们去电影院看一场励志电影、参观科技馆与博物馆;去书店选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选一本送给好朋友的书,并且在一周的分享会上鼓励大家相互分享自己的书和电影观后感;送给他们一个许愿盒子,盒子里可以放他们的希望纸条(绿色)、梦想纸条(蓝色)和祝福纸条(橙色),然后与哥哥姐姐一起努力实现。
(第二部分地点已确定,安排在第四周内进行,根据孩子们提出的愿望,制定具体行程。通过小小的幸福感的满足,让孩子们增加城市中的一些新体验,激发孩子们适应新环境和获取新感知的能力。)
⑤ “不害羞的勇气”,向他们教授外语、音乐、体育等小技巧,也鼓励他们表演他们家乡的民俗,如邀请区文化馆老师教授、翻唱“花儿”《院子里长满绿韭菜》,指导其他舞蹈、“手把式”等,并给予他们奖励和肯定;与他们一起制作一些民族特色的纸卡、小手册。对于农村来的少数民族孩子,他们的特色文艺才艺是他们未曾被发掘和表现的优势之一,所以期望尝试通过这一活动,在小学校园内建立第二课堂特殊区块——少数民族儿童才艺展示区,推广和学习少数民族民俗才艺,增加他们自信融入学习环境的力量。
举办一期成果展示与联谊小晚会,鼓励他们在小朋友、哥哥姐姐、面前表演自己的“花儿”节目;一起去小区广场 “Free Hug”,与叔叔阿姨热情拥抱,“我们一起比赛谁第一个实现哦~”
(第三部分内容在社区场所进行,按照时间因素邀请爸爸妈妈参加。通过这个环节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增加自信和勇气去表现自我,也通过自我表现获得肯定与关爱。)
⑥“爸爸妈妈的爱”,利用晚间时间,促妈妈与小孩交流,如向妈妈学习厨艺、和爸爸合作表演、送给妈妈的手工礼物;向他们讲述“劳动最光荣”的概念,把爸爸妈妈当偶像作文比赛等;做一些建议活动,如每天向爸爸妈妈问好,带孩子去领居家串门、尝试给孩子讲家乡故事等。主要利用白天的时间分组帮助孩子们制作、突破部分内容,充分调动积极性,利用5个晚间的时间去实现“奇迹”。
(第四部分内容之余由团队成员与“妈妈”们合作开展,并邀请“妈妈”们参与评估,教授她们辅导孩子作业等。)

每一次活动和瞬间都通过第二阶段的游戏内容,进行第二次总结和效果评价。这种评价主要建立于每周末的集体联谊活动,通过集体性的活动来增加孩子们参与活动感受表达。并且采用“各个关注,轮流主角”的游戏办法,如由项目执行人员宣布接下来的游戏方案,并请其中1-2个小孩分别来邀请他的同伴,同时请别的小孩去想想如何才能使其被邀请,“关心她”、“帮助他”、“给他好吃的”等等从而让邀请人感受集体的关心,也让所有的小孩学会关心、接纳别人。如此及时的分享和小互动串联所有游戏内容,连贯中将一个个环节带向效果的高潮。

(3)素质拓展阶段
在活动最后一个阶段,带领孩子们去看看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学校——“大学城一日游”,向他们介绍兰州大学学生处资助中心(教育科)的“自强之星”,参加mini讲座。
举办“我的未来不是梦”交流沙龙,在大学讲出心中的感受、体会,自己的梦想及未来的规划等。这个活动由校团委支持开展,在兰州大学校本部进行。
“信?心”的一封信,写给父母;写给家乡的一个伙伴(邮寄、漂流瓶许愿等);还有一封要写给自己的未来,埋在兰州大学的校园内,与大哥哥大姐姐相约未来的一天。

(4)评估与推广阶段
活动最后邀请孩子们、老师和专家集中进行一次效果评估,并制定后续的一些添加方案。
将活动中的每一点滴瞬间和心灵感动真实拍摄记录,与五月份征集的祝福语一同制作VCR和纪念册,作为这个夏天一同加油努力的纪念礼物送给孩子们;邀请所在班级教师为孩子们暑假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写给孩子们一封“奖励信”,待开学后一并鼓励、关怀并期望形成后续持续的关爱环境,同时为建立“文化展示空间”做铺垫。
整理活动资料和孩子们的作品,在东方红广场进行一次展览和宣讲,呼吁社会公众关注、关心这些孩子们。



暑假后:项目收尾、评估及成果展示 (计划)


团队管理及相关制度 (选填)

团队已就纪律约束、财务实施、后勤保障、紧急预案等方面制定明确条则(具体参见博客),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1)项目以安全为第一准则,团队成员互相配合照应,不擅自行动和实施活动外内容,维护集体纪律。
(2)项目按照不同阶段由执行长或项目长决策,项目成员尊重团队集体安排,如有意见及时、积极提出,具体工作由小分队分工负责,队长协调组织。
(3)项目队员时刻尊重被访人性别、民族习俗、家庭背景,访问时态度随和、注重倾听、耐心讲解;尊重接待单位的协调安排,不得擅自向当地组织提无理要求,不能随意接受礼物和任何特殊待遇。
(1)活动经费实施采取队长负责制,签字确认,经财务核实,由出纳统一收支。
(2)活动经费以高效、节俭为原则,日帐日清,票据齐全。


安全及其他隐患的预处理 (选填)


项目可行性分析 (选填)

相关新闻报道与重要类似项目显示,少数民族打工子女心理辅导与教育融入问题的特殊而普遍性,边缘化因素影响程度及严峻性在项目实施上具有紧迫性和实施意义;项目设计根据社会学儿童心理调整最有效的途径—游戏调整—经过经验、观察、设计、评价和反馈等环节及“夏令营式”实施形式,涉及儿童心理调适、家长环境创设、新体验满足等内容,在组织形式上具有相对科学性和开放性;往期项目的基地建设、经验总结和成型资料、队员们的实践经验、行前培训以及指导力量在各方面的咨询意见与顾问可保证运行机制的专业性;以及项目实施空间的调整难度很小,资金和器材条件较低,在有限的环境内能保证预期效果的可控性;交通位置、联系制、学生社团的公益关注方向等可保证项目效果的持续性和继续发展。另,民族习俗与生活方式可能成为项目实施的挑战,但以“爱”的精神注意、沟通和化解,一定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


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 (选填)


项目可推广性分析 (选填)

(1)推广环境。少数民族打工子女是边缘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缩影,他们的心理健康、家庭关系、课业辅导、新体验等是流动儿童群体性的公求,具有普遍存在和紧迫关注的必要;“游戏调整”、“情景实施”和大学生社团能动性参与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科学、可行。
(2)推广条件。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边缘儿童“爱、安全感与新体验“的试验,在如何与关怀弱势儿童心理抚慰和扶助的实际方向上借鉴意义,在理论方向上又有开放性和参考价值;项目所使用器材较少,场地和配备环境在空间和时间限制上较弱,适合各地普遍开展;实施时间和人员可随时调整,不定期联系制和暑期集中活动结合的方式可保证项目的持续性。


补充信息 (选填)

指导教师评价意见:
『小小的幸福』将要从事的关注少数民族打工子女心理辅导与游戏调整等内容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亟需关注与尝试的公益内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扶助弱势群体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很有意义的实践项目。
这个团队的成员皆是大二、三的同学们,他们经过两三年社会学、民族学等专业的学习,及多次社会实践和公益扶助的项目经验,对这个项目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也相信他们的能力能够很好的实施与完成这项工作。

重要参考资料:
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治疗:10名边缘儿童的个案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史柏年:《城市边缘人:进城农民工家庭及其子女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滕星 :《多元文化社会的女童教育:中国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导论》,民族出版社,2009
王平:《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民族教育研究 ,2008 (2)
叶月婵:流动儿童教育中的家长参与研究,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
马明兰,王希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问题研究》,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5)
Garry L. Iamdreth,何长珠等译:《游戏治疗新趋势》,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

重要类似项目:
兰州兴邦文化资讯服务中心:《边缘社区少数民族农民工子女扫盲教育项目》,第二届中国发展市场资助
兰州大学乡村实践与调研协会:《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周末辅导项目》,南都公益基金会资助
兰州大学研究生会:《兰州市农民工子弟援助计划》,共青团兰州大学委员会资助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子女城市适应过程——西北地区回族人口的实证研究》,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资助
贵州阳光志愿者之家:《贵阳市农民工子女沟通能力建设项目》,南都公益基金会资助


项目博客网址 (选填)

http://hellominis.blog.sohu.com


评审参考 (选填,不公开)

(不公开)



项目预算(决赛)

预算总额: 29130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