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 成员 顾丽娜 颜玉姣 朱彬 人物通讯 定义――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   一??背景材料    孙忠帝,41岁,网名“行者”,现就职于镇江金东纸业集团,中华散文家学会会员,镇江作家协会会员,自己创办了镇江市春语培训中心,同时担任金山网及部分报纸的编外记者。长期资助贫困学生,由于为杨现云(安徽人,随打工父母来到镇江,由于没有学校收留,在某地苏果超市门口卖毛巾补贴家用,后被镇江好心人发现,将其困境发到网上,受到许多人的关注及资助)辅导功课,其好人好事浮出水面。 类型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当然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报道的情况看,这些能够进入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种,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  第二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 第三种,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这是近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第四种,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  小小的房子  大大的梦想
                              ―行者:“我的爱一直在路上”    二十平米<a name=baidusnap0></a>不</B>到的客厅里,紧紧地排着九张桌子,再加上黑板、电视、空调的堆积,整个客厅看上去特别拥挤,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桌子之间相隔仅半米的客厅里,“行者”培育出了一个又一个作文小能手,他没有万金让身边所有穷苦的孩子快乐生活,他没有权位让所有辍学的孩子重归校园,然而他有着满腹的学识、满腔的热情以及一颗善良的心,他就是孙忠帝,就是这平凡中的唯一。(描写、悬念)          行善事者,手有余香(小标题)       劣质的塑料耳环,花花绿绿的衣服,即使在镇江这样的小城市里,这样的装扮也被看做是俗不</B>可耐,然而,他们眼里看到的却不</B>是这些,而是她手里的安徒生童话,她面前摊子上的毛巾,她就是在镇江网友帮助下,重新走回学堂的杨现云。(手法重复) 二OO九年七月网友桃花朵朵爱在百姓话题发帖《爱读书的小女孩》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围观,一时间,捐款捐物的人蜂涌而出,但却不</B>知东西交给谁,网友阿呸站出来拟定了详细的资助计划。行者在网上看到这一事情后,立即与阿呸取得联系,在得知网友已为女孩筹集到一定的善款后,行者考虑到女孩辍学在先,再加上初来城市,不</B>能适应这里的环境和生活,行者决定不</B>仅要定向资助这个小女孩,并且让她进入自己的学堂,在补习的同时,也能多接触同龄人,更好的适应这里的生活。 第一次的见面让行者记忆犹新,在联系好后,不</B>放心的杨爸爸亲   (第一次见面应当描写的更为详细,生动) 自送小云来上课,纯朴的父女俩在进门后都不</B>知如何是好,小云更是躲在爸爸后面不</B>敢出来,经过一阵寒暄,杨爸爸才放心的把小云留下上课,据行者说:“小云是个很漂亮的女孩子,相比于同年级的女孩子,因为个子较高,很显眼,没有了耳环的修饰,反而显得更加纯朴”,在简单的询问之后,行者了解到本该升五年纪的小云,却因为成绩差而没有学校收留,在镇江网友的帮助下,只有从三年级重上,因为底子差,一开始的辅导课上的很艰难,但是行者一直很耐心的教导她,因为不</B>管大课还是单独辅导,小云都非常认真,她不</B>会像其他小孩学一会玩一会儿,两个小时都认真的听课或完成老师的作业,行者颇有感触的说:“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小云身上,我仿佛看到当年的那个自己,可我运气没有小云这么好,有这么多人愿意帮助她,我相信,小云在大家的帮助下,一定会进步的很快。” 从最初不</B>会写作文,到一个词,一句话的拼凑,再到被当成范文,我想这期间,小云付出了比平常孩子多几倍的时间在学习上,当然也离不</B>开行者的悉心教导,在行者心目中,他早已把小云看成了自己的孩子,不</B>仅在学习方面指导她,更是在做人方面也循循善诱,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小云在情感上的狭隘与不</B>宽容,当看到小云的进步时,行者甚至比看到自己女儿的进步更开心。(教学到做人,更有真实性) 行仁义者,得益天下  坑洼的地面,斑驳的砖墙,古老的房子积淀着岁月的痕迹,俗话说:大隐隐于市,也许正是“行者”具有的仙风道骨才能在这古老的房子里怡然自乐。记者到时,“行者”正在为一帮五六年级的孩子上课,本以为有着如此高尚情操的人会是一位慈祥的老者,没想到却是一位刚四十出头的中年男子,一身运动装打扮,双手抱臂站在黑板前,始终微笑着向孩子们讲课,虽然个子不</B>高,但是从他的神态中可以感觉到自信的那股气息,环顾四周,不</B>到二十平米的客厅里挤着十八个学生,孩子们手握着笔,不</B>时的记下老师讲的内容,看来“行者”的学识让不</B>少人慕名而来。(肖像描写) 行者是因为小云的事而被市民所熟知,但是很多人却不</B>知道,孙先生从二OO五开始,就资助了多名学生,并且这么多年一直没有间断过,当问及为何会去做好事,行者苦涩的说:“因为自己小时候生活很贫困,现在条件好一些,想力所能及给予别人一些帮助,可能几百元钱对一个孩子帮不</B>了什么大忙,也不</B>可能改变其生活状况,但能给人一种关爱传递一份温暖”,行善的路途也是很艰辛的,但是行者只要一看到他资助的那些孩子成绩进步,别人的一切猜忌,一切嘲讽都可以烟消云散。有的人做好事是为求心安,有的人做好事是为求名声,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孙先生很坦白的说:“第一,我是希望这些孩子好,看到周围的人能够幸福,自己也有一种幸福感;第二,我是为了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也是满足一种社会能肯定自我的欲求;第三,当然了,我在金东纸业上班,也只能算是一般收入,这些课也是补贴家用,但是像小云这类的孩子我是不</B>会收钱的。” (此处太呆板、太官方) 说到激动时,行者还拿出不</B>少受助者写的感谢信,看着这些稚嫩的笔记,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当记者问到:“您会不</B>会在意受助人不</B>给你写信或用其他方式感谢你”,孙先生说:“我只是尽心做好自己的事,我的付出只希望他们能更好的学习,他们回不</B>回我不</B>是很在意”。 资助了这么多的孩子,行者俨然成了一名社会爸爸,在这么多孩子当中,让行者印象最深的是辛丰小学一名叫朱妍的女孩,据行者回忆,朱妍功课好字也漂亮,很勤奋,但爸妈都是残疾人,家庭条件不</B>好,当他从她所在的辛丰小学了解情况后,每学年资助400元,已进行了几年了,就像孙先生说的,也许这点钱并不</B>能改善孩子们的生活,但是能够给他们带来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希望。(典型材料)据孙先生说,他会利用周末到镇江市区周边的乡镇调查探访,然后经过自己的考察帮助有需要的人,直接把钱交到学校,一方面防止家长把钱挪为它用,另一方面,助人于无形,看来孙先生不</B>仅是行者,更是一名智者。 行山水者,怡然自乐 背上相机,云游山水,漂泊于动心之处,捕捉其动人之境,此乃“行者”,<a name=baidusnap1></a><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曾</B>攻读于理工科的行者却有着花鸟相伴,云游四海的生活意境,不</B>单是由于他作为一个感性之人的小情调,书中勾勒出的美轮美奂之境着实也带他走入另一个世界。 说到书籍,去过行者家的人都会立刻有种拥挤之感,因为除了吃饭的桌子之外,其他地方都堆满了书,从小学生的作文指导书到大师余秋雨的作品,可谓是种类齐全,(前后呼应)就像行者说的:“书籍是我最为信赖的好友,常常沉浸入书海,便可两耳不</B>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众多大师的作品中,行者感动于余秋雨那部流淌着历史的厚重,深刻的思索和淡淡的失落的《文化苦旅》,平凡的景象,浓厚的文化,巧妙地道出了行者心中那难以表达的想法,真是书中遇知音啊! 书中充满韵味的古镇让行者神往,在他心中古镇是充满温情和安宁的,是中国人心中的世外桃源,是心目中完美的家。于忙碌间停息脚步,可以在那幽谧的流水人家找到心灵的栖息地。除此之外他还<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曾</B>参加过发掘即将消失的民间工艺的活动,走访了福建、四川、贵州、浙江、陕西等地,也由此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行者说:“我不</B>仅会在暑假时带孩子去游览我国的大好河山,平时也会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去周边的小乡村走走,让孩子能更多的了解一些乡土人情”,我想,真正的行山水者并不</B>是只<a name=baidusnap2></a><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99ff99'>留恋</B>于奇山秀水,而是在乡间小道也能自得其乐。 在行者家中,记者看到几盆生机勃勃的植物,植物上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每片叶子都碧绿饱满,不</B>沾一点泥土,可见,行者对这些植物钟爱有加,问及此,行者眼中流露出怜爱之色,他说:“每每望向几盆鲜亮润泽的绿色,总感到内心的苦闷和烦躁都被这绿色驱赶,深入了心的凉爽惬意”。 徜徉于山水间,辗转于书册中,品一壶茶,望满眼绿,行者也是如此柔情亦或是感性之人。 虽然行者对于自己的网名解释为不</B>断在路上寻觅的行走之人,但在孩子们眼里,他更像是《西游记》里无所不</B>能的孙悟空,我想孙先生也是希望自己像孙悟空一样,能帮助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一些人和事,能用自己的本领保护孩子们通往知识的殿堂取得真经。(比喻浅显) 谢谢观看…… * *

 

第二篇:4月25【国网新员工】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通讯+邱超

【国网新员工培训】+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最近看了卡勒德.胡塞尼所著的《追风筝的人》甚是感慨,作者以平实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阿米尔是阿富汗的一个富家少爷,哈桑是他爸爸仆人的儿子,他们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却因为一次风筝比赛产生隔阂,阿米尔无法原谅自己的懦弱,但他仍选择逃避,所以后来他又逼走了哈桑。他们两人由于接触的东西不同成长了不一样的人生。

在看到阿米尔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同而去努力赢得比赛时,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觉与主人公产生了共鸣。文中写到哈桑为了阿米尔去追最后那只漂亮的蓝风筝并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时,真想大声说:不要去!因为总感觉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后来阿米尔在大街小巷到处寻找哈桑让我内心焦急。然而在阿米尔终于找到哈桑时,却发现哈桑被几个不良少年困在角落里。哈桑手里拿着那只美丽的蓝色风筝,此时阿米尔做出了一个让他后悔终生的决定,哈桑被强暴时他选择了袖手旁观。其实看到这里我不禁想,换做是我会怎么办,我会做出与阿米尔相同的选择吗?也许这正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都会遇到的烦恼吧!

有时我想他们两个人的命运是注定的吗?也许吧,古人造这个命字不是说人一叩首即为命吗?就是让你服了

吧。阿米尔后来选择了赎罪,只身从美国回到了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却没想哈桑已经死在了塔利班的抢下。此时阿米尔已经战胜了懦弱,他勇敢的救下了故友的孩子索拉博。文章最后写到阿米尔为索拉博追风筝,我想此时他终于知道了谁是那个追风筝的人,其实我也是其中之一,而你又何尝不是。

(文/继保7班 德阳公司 邱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