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

邯郸市教科所   范凤菊

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做出战略性规划。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基本上要回答这样三个问题,首先就是明确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第二就是具体方法和途径;第三就是结果和目标达成。

以邯郸外国语学校李艳的《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为范本进行具体分析说明,供大家进行学习交流和研讨。首先,以单元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可以高屋建瓴地来把握教材,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灵活地分配教学时间。(展示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李老师在单元设计中分析了本单元的地位:处于起点的地位,所要解决的是“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发现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生活,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目的是使学生对“文化”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是整个教材展开论述的前提。 这样安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逻辑结构和内容结构:

本单元的逻辑线索:文化现象----(引出)-----文化内涵----(感受)----文化力量,这样整理出来逻辑结构对教学内容就有了很好的理解。

以第二课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为例,围绕新课标要求,(第一步)情景导入:典型案例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步方式方法)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学过的诗歌,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品质和心境;(第三步探究活动)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

【探究】1.文化对塑造人生起什么作用?

2.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3.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4.怎样理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统一的?

5.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哪里?

学生看书,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点评补充完成探究。(第四步形成理念)形成基本的文化生活观点:这一课理论知识其实只有三句话-----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五步)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知识技能的训练,加深对文化生活理论观点的理解,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总体把握不错,但是如果让学生观看极具震撼力的一些视频,例如:汶川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应该说一次次的感人的事迹让我们留下了激动的泪水,那么这样的一些精神力量,在这个抗震救灾过程中的体现,我觉得应该把它很好地补充到我们的教材中来。

视频:5月19号,各界群众在三分钟默哀之后,在天安门广场呼喊中国加油,汶川加油,汶川挺住。看后很多人都流下了泪水。还有成龙的《生死不离》中,我们听到了这样的话,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那么通过上述的情境,感受这样几句,让人振奋的话语,让学生从中感受一下,它所含有的这种精神的力量,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从中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吗?此外,是否还可以提出课下研究性学习要求:请你列出几个让你感到震撼的歌曲(或名言)并说明理由。这样设计效果是否会更佳、更完整,老师们可以交流,探讨多种方法更好的设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

邯郸外国语学校  李艳

课程标准分析

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3.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文化生活》教材中处于起点的地位,所要解决的是“文化是什么”的问题。它从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入手,先剖析文化的内涵,再探究文化的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增强文化意识,激发他们为发展我国文化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做出贡献。目的是使学生对“文化”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是整个教材展开论述的前提。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两课: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又分两个框题.一是体味文化;二是文化与经济、政治。主要内容包括: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文化对社会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积极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二课也分为两个框题,一是感受文化的影响;二是文化塑造人生。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影响的特点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文化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辉煌人生的作用。

学情分析

当今社会,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虽然我们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文化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由于他们认知层面较窄,还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作用也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发现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生活,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与指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文化现象存在的普遍性、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的生活与文化密切相关,识记文化的含义;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理解文化的基本内涵;理解文化的作用;知道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理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及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意义;理解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必要

性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的生活与文化密切相关,文化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已经成为当前国国际竞争的重要法码,从而提高参与文化活动的自觉性和能力。结合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活动,综合各种文化现象,正确理解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自觉参与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并在活动中体味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认识到文化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自觉抵制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侵蚀,在实践活动中宣传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心。

重难点及确定的理由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是全单元的重点。因为它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是对文化内涵与作用的理论认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体现生活逻辑,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这一部分内容还承载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任务,是学生思想观念培养的重要内容。

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是本单元的难点。“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本教材所讲“文化”既不同于广义也不同于狭义,而是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概念。学生在理解上会有较大难度。

教学方法及采用的依据

1.课堂问答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经过思考作出回答,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这种教学形式的特点是信息是双向交流的,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指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思考,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判断、推理回答问题,获得或巩固一定的知识,并发展智力。

2.自主学习的方法。以预先设置的关键词默写条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读课本,形成对知识的整体了解。

3.小组讨论的方法。在教师指导和监控下,以学生集体为中心,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与交流。将全班学生以4~6人一组,划分成许多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教师在各小组之间走动,进行调节或监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