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范文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学年论文

专 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论文题目 谈数据库互操作问题的实现途径 姓 名 班 级 2007 指导教师 逯燕玲 实践时间 20xx年12月—20xx年1月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学年论文

一、学年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学年论文》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属于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钻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开展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模块(一)、(二)、(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发现一个实际问题,经过调研、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提出问题并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学年论文的撰写培养学生做学问的严谨和规范,学生用所学的本专业知识进行实际调研和分析,不仅可使学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得到进一步理解和强化,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也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学年论文的内容与要求

(一)选题要求

学年论文的选题要求是一人一题,主要由学生自主选题,也可由教师指导选题。选题要新颖,具有一定的深度、难度与工作量。选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阐明本学科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2)探讨本学科中某些观念、热点问题或研究历史进程、预测其发展趋势;

(3)阐述本学科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问题;

(4)对专业课程中的某一部分内容进行讨论或研究。

(二)学年论文要求

(1)系统、完整地阐述论题所包含的问题,明确表达作者自己的观点与结论;

(2)综合应用已学的专业理论与知识,融会贯通所掌握的资料;

(3)学生通过结合几年的学习经历进行思考、选题、查阅资料最后写出论文;

(4)要求学生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论文,语言要求文理通顺,层次分明,表达较确切,格式符合规范;

(5)参考文献要查阅5本参考书目和5篇学术论文以上,文中引用的需要标注。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学年论文

摘 要

由于历史及技术等原因,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异构数据库,数据库互操作问题也一直是数据库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异构数据库互操作的概念、实现途径中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资源整合 异构数据库 互操作 联邦式数据库

1 引言

异构数据库互操作问题作为数据库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课题,在国内外的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许多公司和科研单位对异构数据库的集成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国内对异构数据库集成的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

2 异构数据库互操作的概念

异构数据库(Heterogeneous Database)集成是数据库技术从完全集中到逻辑集中、物理分布(传统分布式数据库)乃至逻辑分布、物理分布(异构数据库)这一发展过程的结果,也是兼顾已有系统自治性并实现新的数据共享这一现实需求的有效手段[1]。

异构数据库的异构特征包括两个级别:系统一级的异构和语言一级的异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异构:各个参与的数据库可以分别运行在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PC或嵌入式系统中。

(2) 操作系统的异构:各个数据库系统的基础操作系统可以是Unix、Windows XP、Linux等。

(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异构:一种是数据库概念模式的异构,有层次、网状、关系和面向对象4种;另一种是数据库物理模式的异构,指概念模式相同,但数据结构不同,比如Oracle与SQL Server同属关系型,但结构不同。

异构数据库互操作的实现包括三个功能要素:(1)为用户提供功能强大且操作灵活的互操作可视化界面,通过它用户可以直观地对多个异构数据库进行透明访问;(2)提供高级语言数据库访问调用级接口,至于调用级接口的实现层次可由设计者视具体情况而定;(3)支持环境开放性,可能的话还应该支持实现语言开放性。

-1-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学年论文

异构数据库系统的目标在于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信息资源、硬件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合并和共享。异构数据库系统集成就是要将数据库系统的不同,操作系统的不同,操作平台的不同或者底层网络的不同进行屏蔽,使得用户就可以将异构数据库系统看成普通的数据库系统,用自己熟悉的数据处理语言去访问数据库,如同访问一个数据库系统一样,对其进行透明的操作。

3 实现异构数据库互操作的途径

面对异构数据库的互操作需求,主要从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努力:一是建立标准,即建立统一的数据库规范,消除由于标准的不完善而造成的各数据库系统间的差异;二是构建异构数据库互操作平台,实现对多个异构数据库的透明访问。

随着对数据库互操作问题的深入研究,基于不同角度,许多研究者提出了可行的异构数据库互操作途径,这些途径在实现互操作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上各不相同,都有各自所适应的特定环境和需求。从异构数据库的核心思想出发,把实现互操作的途径归纳为两大类。

3.1 系统级异构互操作

对于DBMS系统一级异构的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互操作,主要有四种实现途径。

(1)数据库网关(Database Gateway)

数据库网关是一种中继器,它能提供应用级的异构数据库集成的手段。网关的主要作用是转换和通信。

数据库网关可以建立比较稳定和透明的数据库互操作,但是其缺点也较为明显。诸如不关心如何屏蔽数据库之间的异构性,不支持事务处理,资源冗余,用户受限于数据库厂商,不能任意选择客户机平台及目标数据库等问题。

(2)公共协议/数据转换协议技术

公共协议是异构数据库进行通信时采用的公认的数据协议,即公认的系统间传递SQL请求和结果的形式。最常见的协议是ANSI/ISO的关系数据存取(RDA)标准、SGA(SQL Access Group)规范和IBM的分布式关系数据库结构(DRDA)。

数据库网关相比,公共协议更具有可扩充性和开放性,能较好地实现异构数据库的透明访问、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和多种客户平台,是实现异构数据库互操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公共协议/数据转换协议的缺点是协议本身的低效率带来的速度问题[2]。

(3)公共编程接口

公共编程接口包括客户应用编程界面(CAPI)和服务器应用编程界面(SAPI)。CAPI -2-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学年论文 是一组过程库,通常驻留在客户端,通过装载后端专用的驱动程序访问不同的数据库。SAPI提供一个应用编程界面,控制服务器与客户应用请求和目标数据库之间的交互。如Microsoft 的ODBC、Oracle的SQL*NET 以及IDAPI。其优点有:由于提供了统一的调用级接口,使用户免除了应用程序随数据库改变而改变的痛苦;通过API可使应用程序直接操纵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库访问API的缺点是:针对每一个数据库都需要有一个与其对应的驱动程序;由于不同的驱动程序所支持的数据类型和对数据的操作都不相同,其完全透明地访问异构数据库的能力有限;实现效率过分依赖于驱动程序,而驱动程序将标准语法转换成相应数据库的命令语法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4)中间件技术(Middle Ware)

中间件是处于应用程序及应用程序所在系统的内部工作方式之间的软件,它的基本思想是在各后端数据源和前端应用程序之间建立一个抽象层。把应用程序与系统所依附软件的较低层细节和复杂性隔离开来,使应用程序开发者只处理某种类型的单个API,而其他细节则可以由中间件处理。这样就使系统对每个不同数据源的操作变成对单一的中间件的操作,而后再对中间件进行异构处理。使用中间件技术解决异构数据库集成的问题,将会给系统集成带来很多的好处。这是因为中间件不仅能够使得前端用户访问后端的异构数据库实现透明化,并且保证了访问接口的开放性,这样可以使系统在以后功能上的扩展更加方便。通过中间件来访问数据库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所有的客户端的请求都发送到了中间件上,减轻了数据库服务器的负担,保证了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不会降低。同时,中间件的采用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在系统内部的某个逻辑发生变化时,只要改变中间层的相应处理程序,前台用户界面不需要做任何的改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系统维护的费用。

3.2 数据结构与语义级异构互操作

对于数据结构和语义一级异构的数据库互操作的研究有紧密耦合和松散耦合两种思想,具体体现于多数据库系统、联邦数据库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三种方法。

(1)多数据库系统

所谓多数据库系统就是一种能够接受和容纳多个异构数据库的系统,允许各个异构数据库的“自治性”。多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相对于如集中式数据库系统或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那种逻辑上具有同一管理系统而言的,它以多元和分布为主要特征。多元是指它多个彼此区别的集中式或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分布则是指数据分布在不同场地的数据库系统中,由各自的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多数据库技术的目标是为在多个数据库之间实现互操作,解决数据库资源共享找到一种技术途径。一般采用分布、异构、自治三个特性作为尺度来刻画多数据库系统。使用这种方法,用户需要显式地指明所要访问的数据库。多数据库系统采用自下而上的方 -3-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学年论文 法来实现。

(2)分布式数据库(Distributed Database)

分布式数据库的基本思想是抛弃原有的数据库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建立分布的数据库系统,在体系结构、事务处理模型等方面重新设计从而解决信息共享与互操作问题。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分为同质分布式数据库和异质分布式数据库。像 Oracle、Sybase、Informix 等都是同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这类系统的实现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一些。异质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大多是在已有的一些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的。

(3)联邦式数据库(Federated Database)

联邦式数据库系统是网络技术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由一组能协调工作,又可以独立自治的部件数据库组成。它可以是原先不分布的,又可以是分布的,具有分布性、自治性、异构性三大特性。

联邦式数据库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区别在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虽然在物理上是分散的,但因为有统一的数据模型及全局数据模式,所以它在逻辑上却是集中的,因此用户感觉到的是一个完整的数据库。显然,这种系统可用于某个专用领域的系统,但不适于不同领域间的异构系统的集成。相反地,联邦式数据库系统是由在不同结点上松散耦合分布的异构成员数据库构成,各联邦成员间的一种松散结合。构成联邦成员的可以是一个集中式数据库,也可以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它们可以根据需要(按某种组合)加入联邦或者根据需要退出联邦。联邦式数据库没有全局模式,各子系统(即联邦成员)按自己的需求建立各自的数据模式。其成员之间的数据共享关系,通过由协商确定的输入/输出模式来建立,单个成员有权拒绝或允许其它成员结点对它的访问。因此,它能够支持多库系统的分布性、异构性和自治性,使之产生满意的集成。

4 结束语 异构数据库的互操作技术使得数据库在原有技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在未来新的应用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地球观测系统 EOSDIS、电子商务、保健信息系统、数字出版、协同设计等领域。

参考文献(宋体小三加粗段前段后1行)

(内容宋体小四)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列于文末,请采用 GB7714 - 87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新规定,其中包括作者、书名 / 文章名、出版社(需要加城市名) / 刊名、出版年份 / 刊发卷期、起止页码。其中:专著 [M] 、期刊文章 [J] 、报纸文章 [N] 、论文集 [C] 、学位论文 [D] 、报告 [R] 、析出文献 [A] 、未说明 -4-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学年论文 的文献 [Z] 。体例如下:

[1]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9-10.

[2]〔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3]Clark Kerr. The Uses of the University 4th [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5: 50.

[4]顾明远.现代生产与现代教育[J].外国教育动态,1981,2(1):1.

[5]George Pascharopoulos. Returns to Education: A Further International Update and Implications[J]. 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 1985, 20 (4):36-38.

[6]潘懋元.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N].光明日报,1978-12-07(4).

[7]鲁洁.超越与创新[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9.

[8]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北京: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1998:7-8.

[9]魏新.关于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对短期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报告[R].北京: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1999:13.

[10]Martin Trow.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 [R]. Paris: OECD,1974:7.

[11]叶澜.关于加强教育科学“自我意识”的思考[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C].瞿葆奎,沈剑平选遍.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758-759.

[12]Roger Geiger. The Ten Generations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A]. Philip G. Altbach et al.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llenges [C].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9: 38-39.

[13]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 / pub/ 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

-5-

 

第二篇:学年论文范文[1]

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

——以武汉市为例

摘要:旅游业被称之为全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企业。而且旅游业已成为武汉第三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行业。旅游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贡献日益增大,其地位和作用也日趋提高。文章通过介绍武汉市特点与其旅游业现状,运用一定的数据工具,分别从旅游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对需求收入弹性的影响、对就业的影响以及旅游国内收入对经济总量的贡献等方面对武汉市旅游进行分析,以正确评估旅游产业的经济贡献。

关键词:旅游产业,增加值,收入需求弹性,就业容量

1.引言

“旅游业作为全国第一大产业,刺激国民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点,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武汉市旅游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具有相对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在全省旅游格局中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于旅游产业经济影响方面的研究,国内众多学者依据自己考察侧重点的不同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对旅游业经济贡献作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探讨。李江帆、李美云主张用“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标代替“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指标来反映旅游对国民经济贡献率,并总结出用“旅游消费剥离系数法”计算旅游产业增加值。李志青引入TSA帐户,从国民经济的角度对旅游业产出进行了延伸性解释,并就上海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陈伟权从旅游业总收入(直接、间接)对GDP贡献率、旅游促进外汇收入旅游扶贫作用、旅游就业效应等几个方面全面分析了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张帆等从旅游业关联度、旅游乘数效应、旅游增加值的经济贡献率、旅游消费对居民收入的贡献、旅游对财政收入贡献度、旅游对社会就业的贡献六个方面测算了旅游业对秦皇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李兴绪、牟怡楠从产业关联度及带动效应、产业总产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旅游业对地方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旅游业在国名经济中的地位四个方面考察了云南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潘建李肇荣登借鉴国际旅游卫星帐户TSA体系测算出了广西旅游业对于GDP、就业、税收和居民收入的影响。本文通过借鉴一些比较易计算的指标,对武汉旅游的经济贡献进行了分析评估。

2.武汉市旅游概况

2.1武汉市的特点

武汉是中国中部的特大中心城市,距华中腹地,九省通衢之优势,集殷商建城,首义之历史文明,拥大江大湖,山水相间质资源禀赋,怀800万人口,400万岗位之丰厚底蕴,挟工商发达,高校林立之城市动力,兼具恢宏大气与圆润秀美的城市魅力。造就了武汉“白云黄河知音江城”的旅游形象,形成了以黄鹤楼为核心大滨江旅游区,以东湖风景区为核心的大东湖旅游区两大核心旅游区。

2.2武汉市旅游发展现状

武汉市自然风光绚丽多姿,人文景观璀璨夺目,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市旅游景区(点)30家,其中4A级旅游区6家,旅游星级饭店120家,其中五星级6家,四星级17家,三星级54家,共有客房15447间,床位28410张。2004 年,武汉市旅游总收入 202.7 亿元,占全市 GDP 总量的 10% ,占湖北省同期旅游收入的 50% ,占全国同期旅游总收入的 3% 。20xx年内实现旅游总收入235.19亿元。同时武汉入境旅游是提升武汉旅游经济的主攻方向,旅游外汇收入也是武汉旅游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xx年武汉市接待入境旅游者24.17万人次,全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1.26亿美元,占全省旅游外汇收入总数的65.6%。可见,入境旅游在武汉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武汉旅游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具有相对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在全市经济发展中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下图为2000—20xx年武汉市旅游总收入表:

表1

学年论文范文1

资料来源:武汉市统计年鉴

备注:图中横轴1、2、3、4、5、6分别代表2000、2001、2002、2003、2004、20xx年

从图中可看出,武汉市旅游收入逐年增加,20xx年由于受非典影响,收入有所减少,但20xx年就步入正轨,且收入突破了200亿元,几乎占湖北省旅游总收入的50%。

3.武汉市旅游的经济贡献分析

3.1主要分析方法

衡量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的指标有很多,而从众多评价指标中选取主要指标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在于确定评价的视角。综合国内为权威文献,主要衡量标准有:需求收入弹性高,弹性大于1;具有较大规模,增加值占GDP比重大于5%;就业人员比重提高,有利于大量就业;保持持续,较高的增长速度等。因为有些方法统计数据繁琐且要求较高,本文选取了,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需求收入弹性、就业容量和旅游国内收入对GDP的贡献来分析武汉市旅游的经济贡献。

(1)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目前国内普遍运用“旅游总收入占GDP比

重”这一指标来衡量旅游业的国名经济贡献率。旅游总收入是产业总产值,它包含了产业增加值和中间投入,国内生产总值是各产业增加值之和。为了真实衡量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必须从旅游总收入中扣除实物产品和中间消耗的价值。增加值是总产值扣除中间消耗(外购的物品和服务的价值)。“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标能很好地反映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实际贡献。

(2)需求收入弹性 指某一产业产品的需求增加率与人均国民收入增加率之比,其计算公式为:E=△Q/Q

△I/I

式中:△Q/Q—旅游需求量的变化率;△I/I—收入的变化率。

产业需求收入弹性越大,其产品的增加由于能够带来更大的收入,从而能够创造更大的需求,因此,这类产业能够从社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产业发展速度越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大。

(3)就业容量 衡量产业就业容量大小的指标一般可用就业弹性,就业弹性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就业增长比率。就业弹性越大,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长的程度越高。其计算公式为:E=△L/L △Y/Y

式中△L/L—产业就业变化率;△Y/Y—产业产值变化率。

(4)旅游国内收入对经济总量贡献 旅游业国内收入对GDP贡献的计算公式为:

P=I/D,式中P为某一区域旅游国内收入对GDP的贡献,I为某一区域旅游国内收入,D为某一区域GDP总量。

3.2旅游产业增加值的经济贡献率分析

要得出“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标必须首先计算出旅游产业增加值。国内一些学者研究和探索了一些可行的计算方法,本文采用李江帆李美云提出的用“旅游消费剥离系数法”计算旅游产业增加值的方法。这种计算方法主要在于:旅游业主要涉及交通、邮电、商业、饮食业和社会服务业五个产业部门,而这些产业部门只有部分产品投入旅游消费。因此,需要将每个部门的产业增加值中涉及旅游业的部分剥离出来即如旅游产业增加值中。将各产业部门旅游这消费部分的增加值占该行业全部增加值的比例称为旅游消费剥离系数。本文借鉴这一方法,以武汉市20xx年旅游业数据及相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了武汉市旅游消费剥离系数。

表2

学年论文范文1

我们假设武汉旅游消费剥离系数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就可以推算出武汉市2002—20xx年历年旅游总产值中商业与饮食业、邮电运输业、社会服务业的增加值以及加总求出旅游产业总增加值(表3)。

学年论文范文1

资料来源:武汉市统计年鉴

计算出武汉市近几年旅游业增加值以后,就可以通过“旅游增加值占GDP

比重”这一指标来分析旅游产业对武汉国民经济的贡献。①2002—20xx年之间除20xx年受非典影响,旅游增加值有所减少,其他几年的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呈逐年稳步递增趋势,可见旅游业的规模在逐步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逐渐提高。②但是,从支柱产业的标准(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围5%)来看,武汉市旅游产业还存在着一定差距。③与发达地区相比,武汉旅游产业增加值在这些指标上都与之相差甚远。例如,20xx年杭州旅游增加值对GDP贡献为6.15%,上海20xx年旅游增加值对GDP贡献为8.80%,而武汉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小于杭州2.06个百分点,小于上海4.81个百分点。总之,武汉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远远小于发达地区水平,且这种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从武汉旅游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而言,还需扩大其发展空间,使之进一步提高,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

3.3旅游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在计算武汉旅游收入需求弹性指标时,本文选用2000—20xx年武汉旅游总收入和人均GDP数据(表4)。 表4

学年论文范文1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武汉市历年的旅游收入弹性虽然呈现波动性增长的态势,但是每年的数据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层次上(系数都超过了1)虽然2003

资料来源:武汉市统计年鉴

年由于非典使武汉旅游业受到较大影响,收入需求弹性味-2.00,但并未影响到后几年的发展。

由于对家庭或地区而言,旅游支出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来表述就是一个家庭或地区的富裕程度越高,则旅游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居民对于旅游产品的消费较为普遍,旅游需求的必须程度很高,旅游由当初的奢侈品逐渐向日常消费品转变。而作为中部城市的武汉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例如20xx年整个湖北省的人均GDP仅相当于广东省的55.3%,可见武汉经济水平与沿海地区的相差之大。因此,武汉居民相当于是奢侈消费品,购买比重相对较低,同时奢侈消费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日常用品;从表4可看出,武汉旅游需求收入弹性是比较大的,旅游需求弹性大意味着市场机会大,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在同等收入增幅情况下,武汉市居民用于旅游消费支出增长幅度也会更大。因此,旅游市场开发空间很大,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深度挖掘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将是缩短语旅游发达地区之间差距的重点。

3.4旅游就业容量分析

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得出武汉2001—20xx年三次产业与旅游就业弹性(表5)。由于偶然因素可能导致单一年份的就业弹性波动较大,而就业弹性评均值指标则能相对稳定的反应各产业在一段时期内的就业容量水平,因此选取就业弹性平均值指标以比较各产业就业容量。

表5

学年论文范文1

2001—20xx年,武汉第一产业就业弹性平均为0.408,第二产业为-0.584,第三产业为-1.032,旅游业为-0.209,排序为第一产业〉旅游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过去一直认为旅游业具有就业容量大的特点,从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武汉旅游从业人员的总量增幅较小,但人员的流动性较高,年际之间的变化弹性较大,这一方面与武汉经济发展、人员就业转型门槛小有关,另一方面,业说明武汉旅游业发展尚具备较大的就业安置能力。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旅游业的平均就业弹性为负数,其对社会就业的贡献远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有:①与旅游市场需求增幅相比,旅游产业规模增长缓慢,影响了产业容纳就业能力的提高;②近年来,旅游企业体制改革逐步推进,企业从“减员增效”的角度考虑精简了企业规模,逐渐释放出剩余劳动力,导致产业就业弹性水平下降,这点从近几年很多产业就业弹性系数呈负数可以明显看出;③由于社会分工的专业化逐渐提高,一些旅游企业开始尝试将部分非核心业务剥离出去,进行“业资料来源:武汉市统计年鉴

务外包”,精简了机构与人员。

3.5旅游国内收入对经济总量贡献

本文根据武汉近三年的旅游国内收入和GDP的比值这一指标对武汉旅游产业的贡献绿进行分析(表6)。

表6

学年论文范文1

学年论文范文1

资料来源:武汉市统计年鉴

计算出武汉近三年旅游国内总收入对GDP的贡献后,我们可以发现,武汉旅游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大,对全市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将武汉与杭州、青岛、绍兴和厦门相比,可以发现武汉旅游产业的优势和不足,这对于进一步的发展武汉旅游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选取了这几个城市20xx年旅游国内收入对GDP贡献指标来进行分析。(表7)。

表7

20xx年杭州、青岛、绍兴、厦门、武汉城市旅游国内收入对GDP贡献对比表

备注:图表中1代表杭州,2代表青岛,3代表绍兴,4代表厦门,5代表武汉

根据数据对比结果,20xx年旅游国内收入对GDP贡献度杭州、厦门高于武汉,武汉高于青岛、绍兴。首先,武汉与杭州相比:杭州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文物古迹众多,西湖风景名胜区闻名于世,19xx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经济繁荣,素有"钱塘自古繁华"之称,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现仍以工商业发达著称,经济实力列全国省会城市的第二位。现在,杭州还是有相当知名度的消费主导型会展旅游城市。武汉虽然也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美丽的东湖,但在国际地位上远比不上杭州,这可以

说是武汉在旅游产业上落后于杭州的主要原因。其次,武汉与青岛相比:青岛是一个海滨城市,,对它来说“海”是最大特色,而作为青岛的三大特色经济,港口经济、海洋经济和旅游经济,最终都与一个“海”字密切相关,要做足“海”的文章,就必须做好三大特色经济这篇文章,而三大特色经济发展好了,也就等于张扬了青岛最大的特色。青岛的海滨旅游特色是武汉无法比拟的,这也是其特色旅游的优势所在。最后,这次与武汉相比较的四个城市,有和武汉资源优势相同的,也有与武汉不同的有自己特色的城市。但是,这些旅游城市的旅游优势武汉也应该学习和重视,充分挖掘自己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4.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定量分析,可以看到一方面武汉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GDP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就业问题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但在另一方面,武汉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还未达到支柱产业的5%,就业容量也还不够大,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制约作用相对较小。综合考虑武汉旅游产业的现实优势,巨大发展潜力以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导向等因素,本文对武汉旅游发展提出了一下一些建议:

(1)实施政府主导型的产业战略,加快发展国内旅游。从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来看,国内旅游业占有重要地位,占旅游总人次的90%以上,国内旅游收入约占旅游总收入的2/3,武汉旅游业状况大致相同,国内旅游人次约占旅游总人次的98.3%,国内旅游收入超过旅游总收入的2/3。武汉旅游业的发展应该国内,国际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打造武汉旅游产业集群。武汉虽然形成了以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以及旅游商品和交通等在内的产业体系,但旅游产业化程度不高,相关产业整合能力较弱,缺乏集团化、网络化、集群化带来的产业竞争优势。因此,应该积极打造商贸旅游、工业旅游、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科技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教育旅游等产业链,侧重于发展旅游产业链增值环节,营建良好的产量链支撑环境体系,最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武汉旅游产业集群。

(3)实施产品创新,充分挖掘武汉旅游产业资源和潜力,积极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多元性。一是大力发展工业旅游,鼓励武汉优势企业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发展工业观光项目,开辟企业扩效增收的新途径。二是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结合武汉市周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围绕旅游开发,充分利用农林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以田园自然景观为基础的观光农业。三是发展商贸旅游,抓好各类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和名店、名街的建设,不断拓宽旅游服务领域,满足国内外游客不同层次的购物需求。四是积极发展科技、文化、体育、教育、宗教旅游,加强科技、文化、体育、教育与旅游的结合,提高武汉旅游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提升旅游产品档次。

(4)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在立足独特自然风光的同时,还应注重武汉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大文化促进大旅游,以大旅游繁荣大文化,已是当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之一。武汉作为湖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湖北三峡文化、三国文化、荆楚文化、宗教文化、山水文化等多种文化形式的集结地,要利用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韵味吸引海内外游客。一要紧扣长江、汉水两条水文化脉络在武汉相交的实际,打造黄鹤楼、大禹治水等武汉精品文化旅游景点,精心营造“长江旅游从武汉起航”、“水上动感之都、辛亥首义之城”的旅

游行程,串联起三峡旅游、神农架生态旅游、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等湖北具有国际号召力的极品旅游资源,把武汉发展城湖北入境旅游的门户和后方基地、服务中心。二要以历史文化为主线,整合上代盘龙古城、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知音文化、三国文化,以凤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图腾文化旅游资源。吸引海内外游客来汉体验楚风楚韵的历史文化怀古之旅。三要开展以首义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开发,以首义文化园建设为重点,形成红楼、起义门、民国政府武汉旧址等具有浓厚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旅游产品。

(5)改善旅游消费结构,促进入境旅游发展。目前武汉入境游客人均消费314美元,还处于较低水平,旅游消费结构不够合理,食、住、行比例偏高,游、购、娱消费不足。要延伸旅游相关服务,推动旅游消费,促进武汉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合理化,提升入境旅游收入水平。同时,武汉市入境旅游在今后的发展中,一方面要进一步做好客源市场的优化和调整,加强宣传力度,保持传统客源市场,挖掘潜在客源市场;另一方面,要注意防范突发事件(如:20xx年非典的影响),加强危机管理意识,减少入境旅游发展中的风险。此外也要不断完善旅游景点和旅游设施建设水平,延长入境旅游者停留时间,促进消费,以提高旅游外汇收入,进一步发挥入境旅游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6)以提升都市形象为目标的区域营销战略,宣传武汉,推界旅游,进一步扩大知名度,从而获得客户,获得市场,增大武汉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江帆,李美云.旅游产业与旅游增加值的测度[J].旅游学刊,1999,(5)

[2]李志青.旅游产业产出贡献的经济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1,(12)

[3]张帆.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研究:以秦皇岛为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李兴绪,牟怡楠.旅游产业对云南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城市问题,2004,(3)

[5]陈雪钧.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综合评析:以湖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6,(3)

[6]以杭州为例解析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5)

[7]入境旅游市提升武汉旅游经济的主攻方向[J].集团经济研究,2006,(6)

[8]旅游业对武汉经济的影响、目标及对策[J].经济师,2004,(7)

[9]Stansfield C. A. A Note on the Urban-nourban Imbalance in American Recreational Reswarch.Tourism Review,1964.

[10]Rcher.B.Economic Impact Analysi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