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范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职称论文格式/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把孩子领进色彩缤纷、生动有趣、广阔的语文天地,让祖国的语言丰富他们的思维,让祖国的文字净化他们的灵魂,让经典优美的篇章陶冶他们的情操,让小学生用自己的笔墨来讴歌他们心中最美好的事物,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关系平等、教学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和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探索出一套合适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笔者根据个人的长期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当前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必须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必须对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笔者通过长期的观察、分析、总结,发现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课堂教学时,自觉性比较差,不会主动进行阅读,有时老师统一安排朗读一篇文章,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装腔作势,滥竽充数,不主动动嘴。他们的想法是:反正人多,老师不一定注意到自己。也就是说,即使一些学生阅读了,都是被动的,他们的阅读都是在老师与家长等监护人的督促下完成的,久而久之,阅读的兴趣也就丧失了,无法享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国家级期刊《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等杂志先发表、后付费!可提供国家级、省级、核心等多种期刊,专著、主编挂名、国家级课题均可操作!咨询企鹅:1324725251)

2.阅读方法简单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深入了解,发现学生阅读时比较随意,阅读效率低,学生的阅读也仅仅局限于看着文字一字一字地读,没有边读边想的思维,缺乏有效的阅读目的。读完了,可提问时却一问三不知。

3.阅读量严重不足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而我校学生的情况是大部分学生的阅读仅仅局限于课本,没有扩展到课外进行阅读。阅读的局限性阻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

二、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效果,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进行,笔者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班级图书专柜

我班在召开班委会后,班委代表通通发言,一致认为班级建立图书柜很有必要。于是,每个学生凑3元钱,由班委统一购买班级图书,教师指导图书的选购。自从图书柜建立后,很多图书总是供不应求,有的同学还来不及放进书柜,就被别的同学“抢”走了,班上出现了一片“读书潮”。

2.教师要学会“分身术”

农村学校的班级学生数量普遍比较多,教师无法在同一时间一一顾及每一个学生。

因此,学会“分身术”将对教师的教学起有力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长带头做好表率,同时管理小组成员。阅读教学中,根据各个小组的不同表现,进行小组之间的评比。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激励措施,进而激发学生在为小组争光的同时,积极完成阅读任务。这样,一个组长相当于教师的一个“分身”。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去阅读,喜欢上阅读。阅读不只是局限于书本,还要拓展到课外。为此,教师要在课外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阅读指导,以课本知识为出发点,结合文章体裁的多样性和知识面的广泛综合性,多方面地对学生做好课外的阅读指导。例如,当我们学习了《诗中的“秋”》一文后,我诱导学生去查阅有关描写秋天的诗句,同时设置了奖励,学生积极踊跃,有的翻阅六年级之前学过的诗句,有的找来了《千家诗》,有的从网上搜索,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阅读指导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必定会使学生养成主动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和兴趣。(代理教育、经济、医学、社科、法律等论文的刊发业务,代理各类个人专著的出版,并提供代写业务。“诚信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我们将用我们的真诚换取每一个客户的信任.QQ1324725251)

4.教师要做好阅读的引路人

在一百多个学生的大班额环境下,对学生进行个别的阅读指导不容易做到。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通过各类书籍资料及网络资料等指导学生搜集与课本知识相关的信息;课中充分利用课文资源做具体的阅读指导;下课后,继续鼓励学生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资料进行拓展,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量。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记下思维的灵感,留下阅读的痕迹。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做好标注,进行积累、摘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给学生学会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多种阅读方法。

5.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

据调查,中国儿童的阅读量远远少于同年龄段西方儿童,中国孩子的阅读能力低下。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课外阅读。例如,我们尽可能开放图书阅览场馆,在班级成立读书角,发动学生交换阅读资料,开展阅读竞赛活动,成立班级阅读小组,通过邮局订阅一些相关的报刊资料,开展全校性的演讲比赛等等,使学生热爱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堂阅读的补充,更是阅读积累、思想积累、方法积累的有效途径。

总之,阅读能力是孩子的终身能力,必须从小抓起,立足于兴趣,立足于养成。只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指导,强化训练,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将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晓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新语文学习,2007(3).

[2]韩克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初探[J].考试,2007(2).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太原市阳曲县北郑学校 杜丽英

自从登上讲台以来,我一直从事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阅读始终是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阅读的有效性也是我一直以来所探寻的。其实,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研究的问题。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材的难度、广度不断增加,在提倡“轻负担,高质量”的今天,在重视以人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情况下,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多年的课堂教学,我总结出以下四方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 、要有明确、强烈的目标意识

在“目标、对策、评价”这三个要素中,“目标”最为重要。因为惟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有正确的对策和评价。

教学目标既是要落实的教学任务,也是课堂教学结构中的核心。我们应该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考虑提问、板书、练习等,使目标成为“神”,其他方面则是“形”,以“神”统“形”,以“形”达“神”。以此求得课堂教学的“高效低耗”。

如:《草船借箭》的“借”,是全文学习理解的重点,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弄清“借”的前因后果之后,进行探究性学习,便把“借”与“神机妙算”紧密联系起来,经过反复的阅读,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语言文字中体会诸葛亮预先估计情况,决定正确计策的非凡才

能,从而一线串珠,自然贯通,又层层深入扩展,构成一个以此为核心的磁力场。

二、要使课堂教学的结构,显示出发展的层次性

围绕着教学目标形成的课堂教学结构,应显示出其过程动态发展的层次性,避免平面化。这里所谓的层次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时与课时之间的层次性;二是一课时环节与环节之间的层次性

1、课时之间的层次性,往往体现在各课时的教学要求不尽相同。像《白杨》一课的教学,第一课时就只要求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白杨树的特点,在其心中树立起白杨树的高大形象。第二课时则要领悟出“爸爸的心”,也就是要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我们在教学中,比较多的是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与认知规律,沿着“初探??深究??运用”这样一条轨迹来发展的。初探阶段,重在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深究阶段,进一步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得到情的感染,理的启迪;运用阶段,是为某一知识的掌握、巩固并转化成能力而做出的形成性训练,并且通过训练,深化原来的认识。

2、环节与环节之间的层次性,是指在教学的单位时间内,它的过程显示出纵向递进,横向联系并举的发展趋势。这里仅以“读”为例,有很多老师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就常常体现出“读”的层次性。通常,全课的“读”,大致可分为这样几个层次:认读??再现??移情??领悟??运用。

当然,这种发展着的教学结构的层次性要以学生被激发的学习探究欲为反应的基础,这样才能真正地表现出一步步深入发展的层次。

三、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

这种改变,意味着教师要尽可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大脑做出反映,让他们在阅读实践活动中“自求得之”。要让学生自己从语言文字中去积极主动地探求,领悟语言文字的内涵与神韵,并能逐步掌握、运用。教师仅仅是引导他们去读、去悟。而“读”又是“悟”的根本,也是学生进行内部求索的前提。至于读的方式、途径、角度很多,读的目的也不尽相同。通常,针对不同的目的可以采取不同的读的形式。比如,了解大意、理解词句、揣摩写法等需要一边读一边思考的,一般用“默读”;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以及体会并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等需要动情、传情的,一般用“朗读”;在朗读中,当教师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不到位,需要通过朗读示范时,宜采用“范读”;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文章内容与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需要渲染课堂气氛或用全班的读带动后进时,可用“齐读”;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读”等等。总之,作为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一种有效方法,“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学生在求索过程中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一个“中介”环节。自然,这种“读”,并非单单指读出感情方面的要求??这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引学生依靠自己的求索去读懂课文,把“读”作为一种途径和方法,去达到读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发展思维、品味文字与语言的目的。

四、要有足够的训练量、训练面和训练时间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的增加学生的有效活动。因此,我们要设计有效的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广泛参与,积极投入训练,力求做到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并且要留出足够的训练时间。

我在教《可爱的草塘》时,就作过这样的尝试:仅仅第二段(描写草塘美景)中的朗读就有7、8次之多。学生就是在这不同层次的、反反复复的朗读中入情入境,感悟出语言文字的美。所以,这样的读决不是教学时间的浪费,而是语言训练的需要,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并不是不要分析讲解,而是对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用更少的时间达到更好的效果。以往教学中一些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应继承和发扬,应该认识到有效的分析讲解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训练方法。问题在于要清除无效的、多余的、白费口舌的讲解分析。

我们可以加强下列训练:

1.理解语言的训练。包括理解字、词、句的意思,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理解遣词造句、布局某篇的规律。如《梅雨潭》第二节“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

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整段文章不着一“险”字,却尽得“险”意。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去细细的品味、理解。

2.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包括让学生积累学过的词语、句子和精彩片段等。有的老师要求学生用一个小本子抄下自己喜欢的佳词、佳句和精彩片段,有空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日积月累,天长地久,这些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必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并运用这些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见解。

3.阅读方法的训练。这是在阅读教学改革中所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这种方法指导与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完全相同,只有训练学生掌握方法,才能让学生获得自我发展语言的可能。我们的课文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的不同,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并且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感悟得之。

4.阅读习惯的训练。作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一个教学任务,也是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严格要求,及时反馈,予以强化。这还包括速读、精读、边读边想、读出味道以及阅读的习惯和姿势等等。

总之,课堂教学的改革,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走之路。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费时多而收效少的现象是与学生发展极不相适应的,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我们必须认真地加以思考、加以改进,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低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