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

“初中学生作文互评互改”课题研究之教学随笔(1

南京路中学  邢芬利

一学期来,我对学生作文互改互批进行了实践,现将实践的心得和思考记录下来,供同仁研究指正。

一、学生互改互批的妙处

实践一学期来,我班学生的作文从两页写到三页,再从三页写到四页,简单的字数变化,反映出学生作文态度的变化。学生对自己的作文不再是写好了就交,发下来就收起来了。而是写好了看一看,改一改,再读一读。拿到发下来的作文,先看教师评语,然后拿给别人看,或许是想证明什么。这些细微的变化,我看到了学生互改互批给作文教学带来的妙处。

第一,互改互批可以使学生更加喜爱作文。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下,作文的读者一般只有作者和教师。学生要想使自己的作文有更多读者,恐怕只有寄希望于老师会将自己的作文在全班读一读,可那又能有几次了?更多的是在默默无闻中翻过。这也就创造了许多传奇,某学生的作文被老师读了,学生变得爱写作文了。究其原因,作文被读,为更多读者所知,这是一种作文的成就感,也就催生的作文的兴趣。表达的愿望强了,作文也就回归到了本质,为满足表达需要而写。从被逼着写到主动要写,显然,学生会更加喜爱写作文了,那是他思想、思维的展现。

学生互改互批作文给更多学生带来了这样的体验机会。作文的读者多了,一学期下来自己的作文通过批改、传阅,几乎被全班学生读过,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

第二,互改互批作文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作文。

由于互改,自己的作文不再只是面对一个被认为比自己高很多的读者——老师,而是自己的同学。大家水平相似,自己的作文要接受大家的考评,可以想像学生面对互改作文时的心理。在相互的比较中,学生的作文态度变了,谁都想自己的作文被同学传诵,成为大家交谈的焦点。老师的表扬很甜,同学的赞美也不差呀。为了这赞美,能不努力吗?

第三,互改互批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实践中,每次互改前,我都会组织学生讨论批改标准,让学生明白好作文的要求。在讨论中,学生对作文的一些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互改互批时要求学生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修改文中使用不当的词语和有语病的句子,提高了学生正确书写,准确用词,通顺表达的作文能力。我还要求学生至少找出一处文中的亮点进行赏析,在赏析中,学生懂得了怎样才能赢得别人的赞赏,在作文中应用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的意识明显增强,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最后要求学生针对自己批改的作文写出自己的总体评价,提出自己赞赏之处和改进建议。互改互批结束后,我要求被批学生对总评语言进行评分,提高学生批改的认真度,从而提高学生对作文要求的认识,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第四,互改互批提高了学生阅读水平

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可谓“水涨船高”,相辅相成。在互改互批时,学生的作文水平逐步提高,阅读水平也有所提升。一方面,要批改就要有阅读,互改互批增加了学生阅读量。另一方面,在批改过程中,我有意将批改与阅读相结合,要求学生运用阅读教学中学得的本领去批改作文。对同学作文中的亮点运用阅读答题的格式完整评价,评价中对作文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用词的赏析都与阅读密不可分。一次次充分的训练,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第五,互改互批降低了教师的负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反馈信息。

学生在互批互改中对作文的写作技巧相互学习,减轻了教师指导作文的负担。经过几个学生的批改,一般情况下错别字、病句基本不存在了,减轻了教师批阅作文的负担。学生对作文评价能力的提高,减轻了教师作后评讲的负担。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互批互改还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反馈信息,阅读学生的批语和总评,对学生评价语言进行分析,你可以了解到学生的作文水平,对作文技法的认识水平和学生的阅读解题水平,从而为自己的教学提供支持。

二、学生互改互批的实施步骤及注意点

学生习作完成后,如何组织实施学生的互改互批了?我的做法如下:

首先,明确批改标准。这一步很重要,有了统一的标准,学生互改互批才有据可依,才能顺利、有效地完成。标准明确后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形成共识。标准的确立我主要参照中考语文评价标准,针对每次作文的训练目的进行适当调整。标准由三部分构成,包含基础标准,加分标准、减分标准。

第二,分发作文本。

这一步要错开学生,甲改乙本,乙改丙本,避免批改中的人情批、照顾批。同时预防发生好作文争着改,差作文没人改的现象,防止学生批改对象固定,失出互批互改的意义。

第三,指导对照标准批改。

学生怎么改,不能随心所欲。有了标准不一定能执行,这就需要教师提醒和指导学生怎样按标准批改,从而提高批改的有效性。最好能以列表的形式,让学生写勾选得分。

第四,评价批语

评价批语,就是让被批改的学生对自己作文本上批改者的评价语言评分。一方面,可以让被批者重视同学的批语。另一方面,双向的评价监督有利于提高双方的责任心,使评价双方都高度重视自己的评价,使互批互改更具实效性、公正性。

第五,教师批改

这一环节是作文批改的最后阶段,由教师完成本次作文批改。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仔细分析学生的评语,收集自己需要的教学反馈信息。

三、实践后的思考

1.作文批改标准确定的依据,这是我在实践中想得最多的问题。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是不是只能凭阅读者的感觉?学生写好作文是不是凭学生的先天因素?凭感觉,那只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口难调,显然不科学。作文好坏,靠学生先天因素,还要我们教师干什么?个人认为,这其中的关键是标准,是一个学生能够逐步达到的标准体系,是写与改共同的标准体系。只有这样,有了同一的标准,批量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才有了可能,大家努力的方向才是一致的。可这个标准怎样确定了,依据是什么?(1)如果是《课程标准》,标准是一至九年级一个体系,在不确定前段训练到位的情况下是否合适?(2)如果是《中考阅卷标准》,七至九年级的训练体系是否从基础重构?

2.学生互批互改第二大障碍是时间问题,初中阶段没有专一的作文课,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融合在一起。可安排给作文的课时数是远远不够的,只能讲、评,连写的时间都不足。把写放到课后既不能满足学生考试训练的需要,又不能保证作文的原创性,十分不妥,只能放到课上。如此需要至少三节课,互批互改的时间从何而来,我采用了占用阅读教学课时、课间学生自主组织互批互改的方法来解决。可占用了阅读教学课时,阅读教学又显得紧张,影响进度;学生课间互批,缺乏教师监督和指导,质量不高,无法达到训练目的。

以上所述是我对学生作文互改互批的实践和思考,可见,学生互改互批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实效。在学生互批互改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学生是评改活动的主体,教师是评改教学的主导者,评改任务主要由师生合作去完。不可否认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急需探究解决,使学生互改互批在作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初中学生互评互改作文”课题研究教学随笔(2
                                                              南京路中学  邢芬利
       传统的作文修改偏重于教师的精批细改。这种单向性活动,一方面带有相对的主观性,另一方面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教师的“精批细改”往往是竹篮打水── 一场空,效果不尽如人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要让学生“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教师“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可见,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引导学生相互修改作文。这将促进我们深刻领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下面就学生互改作文的问题,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学生互改作文的做法
      ㈠修改前的培训
      1、学会符号。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各种修改符号。增补号、删除号、调         位号、换用号、接续号、分段号、后移号、保留号、留空号等,做到符号统一。要根据实际需要明确改错别字,改病句的有关标记。
      2、掌握标准。统一评分标准,简表如下:
      等次
         项目 一 二 三 四 五
         内容 35~40 30~34 24~29 17~23 0~16
         语言 35~40 30~34 24~29 17~23 0~16
         结构 17~20 15~16 12~14 9~11 0~8
         文面(另计) +2 +1 -1 -2 
      3、眉批、总批要写清。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充分肯定优点,坦诚提出修改意见。眉批主要指出局部优缺点。总批时可以运用多种形式:或书信式,“给某同学的一封短信”;或谈话式,“我对你作文的一点意见”;或画龙点睛式。
     ㈡、修改步骤
         要求对每篇作文起码看三遍。第一遍,看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圈出错别字,找出病句。对此,既可用符号标示,也可启发批改。如“‘燥’与‘躁’如何区别?”第二遍,看段落、层次是否合理,联系衔接是否妥当,内容是否完整,详略是否得当。在文章相对应的空白处写上或褒或贬的简洁评语,即眉批。可以是对精彩词句的赞美,也可以是对谋篇布局的建议,还可以是对立意构思的指点。第三遍,看文章主旨是否明确,主题、内容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范围和重点。从大局着眼,以写作要求为准绳,以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文章,写好总批。并规定基本格式:A.提出优点几条。B.指出存在的问题几点或修改建议。C.建议打分多少。D.签署批改人姓名。
      ㈢写好“后记”
        学生相互修改作文结束后,作文回到习作者手中,要求学生写好“后记”。“后记”的一种形式是对批改同学的修改发表意见;另一种形式则是根据批改同学的正确批注在原文修改。
      二、学生互改作文的体会
       ㈠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学生相互修改作文,由客体变成主体,由观众变成主演。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始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而不是说教者、指令者。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修改作文,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当他们拿起红笔充当小老师的时候,他们的新奇感就会油然而生,产生十分强烈的探究欲望;当他们在实践中学到了他人的精彩之处时,他们的心智就会得到启迪;当他们的批改得到同学的认可和赞扬时,他们的愉悦更是溢于言表。他们在相互修改中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产生出自信心。通过学生的相互修改,学生由讨厌作文到逐渐喜欢作文。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投身于写作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样,批改与写作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㈡有利于学生写作思维的优化
       作文是思维的产物,优秀的作文来源于优秀的思维。同样,学生每进行一次相互修改,就是一次很好的思维过程的训练。学生相互修改作文,思维训练的目标非常明确,他们必须思考“为什么这样写”和“怎样改”,他们在批改中必须始终处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中。他们必须敏锐地发现和准确地选择,必须揣摩作者的命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他们的思维一直处于紧张的活动状态,应该说批改一篇作文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动态创作过程。尤其是作文的总批,其难度不亚于一篇小作文。总批虽短,却有一番艰辛。既要构思立意,又要字斟句酌。既要讲得准,又要写得美。学生为了塑造自己在同学中的“老师”形象,他们下苦工夫,认真揣摩,仔细推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相互修改作文,优化了学生的写作思维。
      ㈢有利于合作氛围的形成
        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历来是语文教师一个人说了算,基本上没有第三者介入,这就难免存在片面或失当。传统的作文讲评,往往只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只听不想,只听不写,讲评难以落到实处。而学生相互修改作文,学生与老师一起参与讲评,共同探究。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进行语文实践,由过去传统的教师的“婆婆”式的说教或“权威者”的指点,变成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平等对话,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互相合作,切磋学问。在批改中,大家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实践使笔者认识到:学生相互修改作文的过程,就是一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整个课堂洋溢着融融乐乐、愉悦合作的氛围。
      ㈣有利于评价鉴赏能力的提高
        写作水平的高低不像其他学科的答案那么容易评判,而往往要对文章的立意、布局、材料、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一番认真的推敲,这是一个分析比较的过程,也是一个评判鉴赏的过程。相互修改作文为学生创造了机会,从中可以让学生逐渐感悟出作文应怎样写,而不应那样写。这好比拿着一面镜子,镜子擦亮了,既能照清他人,又能照见自己。这样一举两得对他们今后的写作好似一个无声的规范和指导。这样的批改,使他们较为娴熟的掌握了评判的标准,使学生对文章的优劣有了准确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评价和鉴赏的能力必会有所提高,而且将有助于今后的写作实践。
       综上所述,写作能力要靠写来培养,也要靠修改来扶掖。改的能力离不开写的根基,也要靠改的实践来造就。因此,学生长期坚持相互修改作文,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必将使他们终生受用。
   

“作文互评互改”课题研究之教学随笔(3

南京路中学    邢芬利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根据课改精神,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自改,互改,或者教师批、学生改,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把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到作文批改教学实践中去。在参与课题研究中,我不断摸索,反复实践,促进了教学相长。

当学生拿到作文本后,教师按照作文评分标准,在课堂上明确评改要求,如书写不规范、整洁,错别字多,滥用标点符号,句子毛病多等,在作文教学和作文评改中,教师必须反复强调。  ——互批互改。在实际批改中,学生个人修改有时不如相互修改。限于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常常“当局着迷”,自己文章中的毛病往往自己看不出来;如果通过学生共同磋商,师生共同研究,就能发现其中的不足。教师让学生把自改的作文交给同学互相修改,相互评价,由于学生相互之间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接近,对学生的批改比起对教师的评价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因此,我要求学生二人一组,相互评议,互相修改,如意见不统一,可请老师定夺。在相互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修改者可以在被修改的作文本上,附上简短的评语,指明亮点、优点及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等。在相互批改中,学生相互取长补短,既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学生间相互沟通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更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最后,老师将学生互改后的作文本收上来复查一遍,检查互改中有无大的偏差或失误。带共性的问题,则在课堂上纠正;若是个性的问题,就个别辅导。 

这样的批改方式,我归结出这样几个好处:首先是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二是养了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老师批改的作文,往往是被动地看看,盲目地服从,不敢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而对于相互批改的作文,由于没有盲从心理,因而学生不仅能认真去看,而且敢于质疑求异,善于提出问题,无形中提高了作文的训练效益,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是学生提高了修改作文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改好。”可见,训练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要启发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文章进行自批自改:一是细看字词是否用错,是否还需斟酌;二是感受语句是否牵强、晓畅;三是体会情感的强弱、语句的停顿,揣摩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四是推敲语言表达;五是分析文章内容、结构。在自改中,学生就能不断地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 

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主体性的学生,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在作文修改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写作水平必将得到更快更好地提高。

“初中学生作文互批互评”课题研究教学随笔(4)

南京路中学  邢芬利

作文向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作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就是评改。一律精批细改,对教师是一种负担,且主要工作由教师承担,缺乏学生自己的活动,效果欠佳;抽查评改,又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只练不改不评,达不到训练目的。作文批改教学面临“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窘境。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众所周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好的作品都是反复修改、多次加工的结果。《新课标》中也提出写作应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由此可见,改革批改方法、着重培养学生互批互改作文的能力,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怎样引导学生互批互改呢?首先,让学生认识互批互改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论作文批改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鲁迅是这样教导的:“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契可夫是这样指出的:“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开展作文互评互改活动,改变了以往“教师评学生看”的批改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了空间,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互改互评作文的能力,在文章修改过程中检查文字、完善主旨、丰富材料、调整结构、润色语言,从而使写作能力不断提升。接着,让学生懂得怎样改;最基本的要求是: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卷面是否整洁;三看错别字有几个,并加以订正;四看有没有病句,并予改正;五看标点符号有无明显错误,并加以修正。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的最低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掌握了。熟练掌握了后,再过渡到高层次的要求:①审查主题思想。这是最重要的修改。通过改,使主题鲜明。②审查所用材料。多余的、无关的删去;典型、生动的留住或补充。③审查结构。开头是否有吸引力,结尾是否深刻,段落之间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全文能否构成有机的整体。④审查表达方法。记叙是否清楚,描写是否生动,抒情是否自然,议论是否辨证,说明是否准确。⑤审查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明白、通顺。总之,通过“增”、“删”、“调”、“改”来完成批改工作。让学生互评互改是这样进行的。除了写“自由文”,每次都要求当堂完成,写好后我先收上来,然后再按学生的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分发下去,由他们互改。每次换人,使批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次自己的作文又换人批,看不同的学生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有积极性。每次互改,都要求批改者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批改时要有眉批、有评语、并在最后署上批改者姓名,改好后交给对方。对方也可就批改意见发表不同的看法,两人可以一起探讨。必要时还可写一篇“作文后记”,主要是谈谈自己的写作意图和对批改的感受。每次互改,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比教师单个的“精批细改”还认真,还仔细。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对“师改”批语的关注,同时增强了同学们发现错误的能力,还使同学之间研究学习的风气更浓了。必须明确,指导学生相互评改作文,并非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批改完作文后,老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将学生在本次作文中的失误从主到次一一罗列,不求面面俱到,但力求在某个问题上讲清讲透。例如有一次以“辨析品位”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主要针对学生偏离话题------品位不等于品味,学会辨证-----西方文化无品位,时髦时尚无品位,这两个方面大做文章。要让学生明白在写作文过程中第一要素是围绕话题做文章。第二是让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不管是西方文化还是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糟粕和精华。而不是一味的视西方文化为异类。还有一次是在以“苦难”为话题的作文的评讲中,我列举了①材料堆积②论证脱节③东拉西扯④无病呻吟⑤盲人摸象⑥言必圣贤⑦晦涩难懂⑧调侃嬉笑,八条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指引学生在作文过程要注意一些技巧,方法。让学生明白写作文不要回避生活,要关注生活,介入生活。动辄就古圣先贤,远离生活,就会言不及意,不得要领。列举出作文中的失误之后,就要表扬一批写出优秀作文的同学,给他们以信心和动力。先让某位同学谈谈本次作文的构思和一些想法,给其他的同学以启迪。然后师生分析优点和不足在哪,最后将优秀作文张贴到教室或推荐给报刊杂志。用学生身边的同学现身说法,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和途径。总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规模实施的今天,教师要转变旧有的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更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产生一种被感知、被接受和被欣赏的感受,而这种受到认同和赞赏的感受将会转化成一种“自我改善”、“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这样,作文批改才不会失去它在作文教学中具有的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二篇: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东方红小学:张巧红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可以做练习或者游戏,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的过多,以免学生疲惫不堪,不仅没学到你意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在上课前,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喜欢吗?如果今天谁上课坐的最端正,发言最积极,不做小动作,不说悄悄话,老师就奖给他。比比看,今天谁能得到小红花。”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如: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小活动等这些环节都能很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而且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小活动是最好的,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可以运用事先约定好的一些口令组织教学。同时还要要求一年级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绪易激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往往让他们兴奋半天,其行为突出表现为:拍桌子、砸笔盒、大呼小叫、拍手、离开座位跳跃等,所以教师要在突发事件刚出现苗头时,就及时给予转化或制止。具体做法是:教师说“1、2、3”,学生马上作出回答“请坐端”师:“1、2”生:”安静”、“小眼睛”“看黑板”等。也可自编儿歌激发学生兴趣、组织教学。如:“上课铃声响,安静等待老师进课堂。”(教育学生不要大声喧哗);“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 “耳朵耳朵看哪里?耳朵耳朵在听讲。”课程进行一半时可以活动一下如:……“点一点,摇一摇,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小朋友对“笑一笑,哈哈哈”特别感兴趣,当说“坐会好”时,都坐得很好了。教师和学生一唱一和对儿歌,既简单,又很有节奏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走神的机会。我们要认识到在一年级课堂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抓好纪律的关键。你要求学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须事先让他们清楚。然后,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

让孩子知道你要他们做什么,怎么做,先怎样再怎样,哪怕是放几个学具,放哪儿,怎么放,都要说清楚。一开始的细致对以后的教学会非常有用。

三、老师讲课时要使用儿童化语言。

一年级孩子不同于大学生,只要老师讲清要求就行,他们自制里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做事凭兴趣。比如做连线题,如果老师说让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肯定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错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老师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觉得很亲切,他们很喜欢听这种语气,老师用这种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一定得蹲下与孩子们说话。

四、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老师即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可以说“你真棒” “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为了带动其他学生,老师这时可以抓住时机说:“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说?”要是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声”或“送小红花”等方法鼓励他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励,体会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更加坚定学习的自信和勇气。

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能否吸引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优最佳的教学效果。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了解教学大纲,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上好每一节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集中注意力,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紧凑性,要注意教师口语表达的艺术性。每上完一个单元都要对该单元进行一次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予以弥补。对学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不自觉学习转变到自觉学习上来,学生学习才能有所进步,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总之一句话:爱心+耐心+细心就是一名好启蒙老师的前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