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浅谈美术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摘要】:美术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职业影响人的一生,而艺术教育则带给人宽松的心境和态度。美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然而,艺术教育的现状却不令人乐观。探索一条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美术教育之路刻不容缓。

【关键词】:探索 身心特点 美术教育

一、总述美术教育的意义

尽管从哲学层面上讲,艺术是属于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依然是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艺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德精神品格和人生境界。美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教育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美术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1、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使他们形成初步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这个阶段教育的关键。

2、引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由于小学生心理生理都处于特殊阶段,因而他们心理健康成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现如今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已并非是个别现象,影响他们的有家庭、社会、学校、自身等方面。例如在社会方面,由于科技发展,媒体传播设备及通讯工具也日新月异,因此一些有害思想、不良内容也更容易侵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学校方面,学校教育中的失误也会引起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在家庭方面,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人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童年时代有谁带路,周围世界中那些东西进入了他们的头脑和心灵,这些都决定着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深刻地揭示出家庭教育在一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教师对学生期望不均等教师往往一味的追求升学率,而无视学生个体的特长。

3、美术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面对日益增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否可以通过美术教育使他们更健康呢?其实美术教育是艺术治疗的的一部分。美国最早的艺术治疗师之一的玛考尔蒂一直致力于儿童绘 1

画与心理治疗的研究。他认为绘画能将儿童内心世界反映出来,有助于交流,加深心理医生与儿童的关系,从而加快治疗的速度。

我认为美术教育是引起儿童兴趣的有效催化剂。对少年儿童而言,美术有着可以吸引他们眼球的千变万化的形状和绚丽多姿的色彩,而且是更适合他们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媒介。美术教育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放松情绪,感知体会外界的刺激,并学会与他人的交流。

(二)美术教育促进审美情感健康成长

人的审美感官主要靠的就是我们的视觉,通过视觉我们能看到各种形状、各种色彩美的东西,当然也能看到一些不够美的或不太美的东西,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的培养他们这方面的技能,让他们对色彩有感知能力;对形状有感悟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欣赏水平。因为各个年龄段的人对美的判别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对待事物也不能一刀切,尤其对于这些小学生而言,毕竟他们他们手部肌肉还没发育完全,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因此在“形”的处理上就没有成人那么到位,基于这点我们美术教育就侧重于对色彩的培养,让他们在形状这一块自由的发挥,当然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略微指点,也只有这样才能给成人一些意想不到的画面,达到较好的效果。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超乎想象的。他们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奇妙的幻想,超越时空的想象,不受现实世界约束的游戏。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充足准备,选择适合学生的,符合学生兴趣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媒体手段,如视频、范画、参观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直观的视觉感受,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欣赏,然后再让他们进行无限的想象延伸。

(2)让学生从小接触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形象储存。

从小让学生接触高水平的美术作品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有好处的。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许多教师会担心大师的美术作品太过高深,学生是否能明白、接受画中的意思。其实不然,很多学生面对大师的作品,他们会告诉你一些不同的想法。就像有人所说: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具有和大师直接对话的能力。这点我深信不移。

但是,单纯的美术欣赏活动,其实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学者尹少淳在《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中指出:纵向深入往往会导致横向 2

关注一些问题,只有较深地进入一个学习内容,才会关注与之相关的作品、风格以及艺术家,因而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自然,学会欣赏生活,在自然中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 社会生物学的创始人威尔逊曾感叹:我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儿时在山林中的嬉戏,它让我在关键时期获取了关于自然界的实际经验,得益于快乐的童年生活。可见成人的许多成就的获得来自于童年的快乐体验。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必须尽可能给他们创造环境,并进行引导。使其对所要表现事物有丰富的的心灵情感,使美术活动与学生的思想体验相连,从而提高他们审美能力。

(三)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今天,美术教育与语、数、外等其他学科一样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他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体现了美术知识的广泛性。翻开教材,单就用笔而言,就有铅笔画、钢笔画、毛笔画、彩笔画等;就构图而言又有单一、复合和连环之分;就色彩而言又有素描、水墨、油画棒等。其次,在认识这些常识的基础上,还同样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让美术教育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里所说的综合运用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构图能力、动手能力。

当然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促进作用不只是上面提到这几个,也不是独立的,而应该是相辅相承的,我们的目的是做到手、眼、心一致,能在观察中发现、心中理解、运用中提高,以此来促进我们的身心发展。

总之,美术教学应沿着学生本身进行,教师应引导启发他们体验,鼓励他们进行自由创作,用独特的方式表现自我。

二、美术教育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尽管美术新课标在中小学美术目标确立、内容的选择、方法采用等诸方面都进行进一步的改善,但在实际的美术教育中我们仍需注意一些问题。

1、教学计划的编排。美术新课标中划分了四个学习领域,但没有规定各学习领域在总课时中所占比例。因此,美术教师应根据美术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在编排教学计划时,要注重基础性,均衡全面地安排个学习领域的内容。

2、注意“综合探索”领域教学的问题。由于“综合探索”是新增美术教学内容,很多美术教师会有这样的疑问:“综合探索”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各种各样的美术技能知识,还是为了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事实上,我认为美术教学应 3

该包含两部分:让学生学习相关美术知识技能,综合运用;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兴趣、情感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意如何处理好“综合探索”领域中综合和美术学科的关系。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寻找美术各门类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结点,不要过分综合,从而削弱美术学科的特点。

3、注意美术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美术教学是可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教师应在美术课中加强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发现美,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肯定他们的奇思妙想,培养挖掘他们的创造力。

三、结语

(一)美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正是对学生各科学习的一种有益补充。可是由于其作用的潜在性、深远性特点,导致在重分数、轻能力素养的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中长期被忽视。抛开一切不切实际的空洞教条,单从能力锻炼的角度看;绘画是通过手眼脑多方结合,完成一幅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也是将抽象思维、形象记忆转化成具体画面的创造性劳动过程!美术教育很大程度上积极影响到人的审美态度和生活情趣;我们认为正确合理的审美情操和生活情趣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能力和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生活观。

(二)美术教育需要不断的研究创新

在教育发生变革之际,教育理论、教育研究的方向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美术教育也需要不断地研究创新。21世纪的美术教育更重于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要不断探索研究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美术教育之路,同时要体现艺术发展的趋势拓展美术教育发展的途径,以便对应终身学习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钟启全 著《美术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人民美术出版社编 《九年义教美术创意课例》 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 2004

3、李方 著《怎样上好综合探索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杜枚著《幼儿美术教育与创造性思维与发展》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5、钱出熹 著《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7.9

6、刘忠红《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少儿美术教育》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

7、周绍斌 杨勇 编著 《美术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8、王悦娟 著 《回归童心的美术教育》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