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两篇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两篇

篇一

一、什么是土木工程建筑的节能

1.什么是节能型住宅概念挖掘不深

什么是真正的节能型住宅?人们对这一问题还没有给出真正的回答,在认识上尚处于模糊状态。很多的开发商没有正确对待建设节能住宅的重要性,为了赢利,而不惜牺牲人民的利益,在建筑中偷工减料,盲目地追求建筑形式的新奇性,很多的建筑与节能这一标准脱节。也有的建筑商在只是盲目的引入国外的风格,而没有考虑到我国的国情,节能方面有很大的缺陷,从而造成了节能住宅的巨大浪费。

2.建筑监管存在不力

这也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在很多的建筑住宅设计单位在建筑节能的设计上存在体制与管理的漏洞。要知道,节能住宅的设计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专业,而是综合其他各个专业于一体,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要求各个要素间要相互协作,但是,现状态却恰恰相反,不是多个部分的合作而是由一个普通的暖通专业单独完成,技术不足显而易见。

二、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

我国人品众多,地大物博,需要的住宅建筑量也非常大,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非常快,每有约有30亿m2的建筑消耗总量,这个数字已经非常大了,约是全球年建筑总耗量的50%我国于有总建筑约有400亿m2,新建筑能不能节能,对于我国节能能不能降低与是不是处于能源供求适合具有很大的关系。能耗的多少也与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关系。所以可以说建筑节能是我国建筑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我国的建筑节能方面还很差,在建筑与使用的过程中的耗能已经占到人们生活的总能耗的30%,再细化,在钢材和水泥等建材的消耗上又占了约有15.4%,如果把这两个项目加起来,占到了我们总耗能的约一半。由此可见,我们国家的耗能太高,恰恰能源利用效上又小之又小,这得是加重了建筑耗能的量,使得建筑耗能方面的研究更为重要。

三、如何进行建筑节能

我们能过上面的研究,发现建筑节能势在必行,节能的开始要从我们的观念上开始,从意识上认识到其重要性,再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家的相关规定,积极地运用节能技术,进行土木建筑节能的改革。

1.建筑李能以人为本

建筑节能是我们所提倡的低碳生活的一部分,但也不能不顾一切的节能,否则会给生活带来不利,要从整体上进行建筑节能。节能不是简单意义所说的节约,坚决杜绝简单化地将节能建筑理解为“标准低”与“简易房”这两种情况。社会在不断地发展,高科技也在不断推陈

出新,我们要紧跟社的发展,发展越快,节能意识要越加强。21世纪是一个能源紧迫的世纪,所以,理解与认识到建筑节能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必须要研究的。开展建筑节能要与其他节约同时进行,不要一边是浪费,一边是在用降低建筑住宅的综合性能与牺牲其舒适度为代价从的能源的节约,这种做法已经失去了能源建筑节约的意义,也给社会造成另一个负面的效应。

2.节能技术不断更新

建筑节能的开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没有技术更谈不上节能,只有在技术上不断的创新与改革,建筑节能的品质与性能才能不断的提升,才有可能做到可持续的节能,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才能做到资源的高效利用。材料的生产积累与使用,要科学地选择节约型资源的技术新途径,降低资源的耗用量。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要做到尽可能的不用或者尽量少用。高性能材料产品的使用能有效的节约资源,也具有较高的效率。建筑的结构材料要做到结实耐用,使用时间长,围护结构具有较高的保保温或者隔热的性能。很多材料具有很大的污染性,这样的材料要不用,还要加强对那些具有很强的排放有害物质的材料控制使用。

3.合理利用建筑垃圾

在进行建筑时,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垃圾并不是真正的垃圾,而是有再生利用空间。所以,我们要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对这种行为要进行鼓励,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国外,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有先进国家的经验,从建筑的设计开始就要注重对能源的有效利用方案,对施工过程中要做到监管有效,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从根源处做好建筑材料消耗量的降低式作,做到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利用率。建筑关系到民生大计,而建筑节能更是土木工程中要研究的重要一部分,只有做到建筑时的减少消耗,才能保证建筑的高效性,为全国的综合消耗做出贡献。

篇二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高层建筑成为都市建筑的潮流,然而高层建筑施工对施工技术却有更高的要求。一旦某个技术环节出现了差错,那么不但会威胁到居民的安全,还会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殊为不利。为此,就需要加强高层建筑关键施工技术的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建筑工程建设的发展。本文阐述了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要求,以期对高层建筑施工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工程施工 特点 关键技术

现代都市中,高层建筑是主要建筑结构,是未来城市建筑发展的趋势。城市的科学技术可以从高层建筑施工上看出来,高层建筑施工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在当今的城市中,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而能够技术对建筑施工质量影响甚大,为此,加强对高层建筑关键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1 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相较于多层建筑,高层建筑施工有自己的特点,具体如下:

1.1 建筑地基深

稳定性对高层建筑至关重要,地基深度有一个硬性的要求,那就是要在建筑整体高度

1/12 以上。打桩时候所需桩基,也需要在整体高度的

1/15 以上,至于那些不包括桩基的长度,也要在地下室空间的高度。正因如此,一般的地基都有 5米深,如果建筑属于超高层,地基的深度则需要超过 20 米。总的来说,地基施工十分复杂,如果施工地带是软土的话就更加复杂,故而施工时间以及成本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1.2 技术要求高

钢筋混凝土、钢材结构材料是高层建筑比较常见,故而高层建筑多会用到相关的施工技术。现浇是钢筋混凝土的主要方式,为此在实际的浇筑之前需要了解诸多施工技术,其中不但包括工业化模板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结构安装技术,还包括钢筋连接技术、建筑制品技术。此外,装饰、防水、设备等也是需要重要的内容。

1.3 施工周期长

多层建筑一般需要10个月的施工时间,高层建筑却是多层建筑两倍多的时间,要缩减高层建筑施工时间,除了减少结构施工,就是在装修时间上下功夫。针对不同的高层建筑,需要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正确的模板选择对现浇型混凝土高层建筑十分关键,利用好的话可以有效地减少时间以及成本。

1.4 施工量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高层建筑的面积不断增加,这就带来了巨大的施工量,日益多样化的项目,而要完成这些项目就需要更多的部门和工种。在高层建筑施工之前,就需要积极的筹备,协调好各方的关系,这无疑加大了施工、管理的难度,唯有更加精确的管理,才能减少高层建筑施工量大、层数多的问题。

2 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技术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有了清晰地认识,因此在实际的高层建筑能够中,我们需要对一些关键施工技术予以分析与研究,具体包括如下几种:

2.1 混凝土施工技术

周期长、工程量大是高层建筑施工的典型特点,受到气候及工作条件的影响,混凝土的发散程度会产生变化而影响强度,这样就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要确保混凝土结构安全性、强度,就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混凝土浇筑,在施工浇筑的时候要采用分层分段施

工方法,如此一来就能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连续性,施工缝不需要预留。在分层浇筑环节,需要把握的就是下层混凝土初凝时间,一旦初凝就浇筑上层混凝土,这样就能形成等级相同、连续的混凝土强度。其二,加强配比工作,计量工具要尽量精准,确保原材料的重量可以被准确称量,依据设计人员的配合比准确控制混凝土的级别,在搅拌的过程中,要注意拌合技术的应用。其三,振捣,必要的振捣工序是浇筑必不可少的。泵送混凝土装置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较为常用,在作业面上铺设混凝土的时候,施工人员应该一面进行作业面修正,一面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方式应该坚持两个要点,一个是从上而下,另一个是快插慢拔,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遗漏的出现。

2.2 高层泵送技术

将双渗技术应用到高泵程混凝土输送中优势明显,不但可以确保混凝土配合比涉及要求,还能保证混凝土的泵送高度。这里所说的双渗,一个是掺粉煤灰,另一个是掺化学外加剂。泵送到顶的技术可以确保泵送预设浇筑高度的实现,确保了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施工质量。

2.3 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从建筑功能角度来看,高层建筑上部要用小空间轴线布置,而下部正好与其相反,需要大空间轴线布置,这和结构力学正好契合。然而在实际布置的时候,由于高层下部楼层受到很大的压力,而上部的压力却不是那么大。故而下面不但需要很大的刚度、密集的柱网,还需要大量的柱墙,而到了上部墙和柱都慢慢的减少,轴线的间距也越来越大。要使建筑功能要求得到满足,就需要以常规相反的方式布置结构,上面布置小空间,而下面则布置大空间。以剪力墙布置在上部,以框架柱布置在下部,要实现这种效果,就需要设置转换层。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在当前的工程中还是比较常见的。随着转换层上移,应以桶装结构予以置换。

2.4 深基坑技术

为了避免建筑物倾斜、沉降等情况的发生,就需要使基坑具备更强的荷载能力,故而在基坑施工中对施工技术就有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说,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不但包括土方开挖、混凝土浇筑,还包括基坑支护等。正是因为高层建筑要求深基坑,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就需要采取适合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施工技术。

这就需要注意如下几点:其一,大型高层建筑往往在繁华地段,大量的管线密集分布在地基周边;其二,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建筑工程的安全性难以得到很好地保证;其三,施工手段要安全,确保基坑工程符合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

2.5 模板施工技术

模版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方式,一种是整体爬模法,另一种是整体滑模法。其一,整体爬模法。一般来说筒体结构都采用整体爬模法。

具体来说,先用千斤顶将大模板顶升到位,确保其达到高层后对其进行校正,确保无误后完成混凝土浇筑环节;待楼层面与模板下口等高,水平结构施工就可以顺利进行。其二,整体

滑模法。整体滑模法广泛应用于高层住宅施工中,这样对主体结构的整体性有很大的好处。此外,通过这种方式,附着、运转、管网敷设等工作将会减小,加设工具、模板装置费用也将减少,施工作业面得以扩大,施工的速度大大加快。

3 总结

如今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现代都市建筑中高层建筑逐渐成为主流,高层建筑不但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人口紧张问题,还能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为此,加强对高层建筑关键施工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以期对高层建筑施工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凡.浅析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

价值工程,2013(23).

[2] 赵江波.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分析与研究[J].

城市建筑,2013(02).

[3] 梁胜佳.高层建筑施工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7.)

[4] 郭宝仓.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6).

[5] 蒋学勤.也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

价值工程,2010(24).

 

第二篇:土木工程办公楼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优秀篇

                   da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东湖水畔物业公司办公楼设计

专 业 名 称               土木工程            

班 级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填 表 日 期    20XX   年   3   月   1   日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由于框架结构据具有内墙可有可无,房间可以灵活布置;整体性要比砖混结构好,可形成大的空间结构;施工方便,经济适用等特点。因此本办公楼设计采用采用框架结构。由于本工程是办公类建筑,建筑平面设计主要应考虑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力求建筑物的美观大方,同时兼顾结构平面布置尽量规则合理和抗震要求,以便于结构设计。 

    毕业设计要求我们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的完成一项工程设计,解决与之 有关的的所有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对于培养我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重要意义。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感性和理性知识去把握整个建筑的处理,这其中就包括建筑外观和结构两个方面。同时积极、独立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也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做出的必要的准备。    

    本次选题为框架办公楼设计,理论意义在于理解办公楼建筑设计主流思想, 并将理论与实际设计经验紧密结合,设计出功能较为完善,结构布局合理,具有一定特 色的框架结构办公楼。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办公楼是城市第三产业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办公楼经济所占的比重快速增加,办公楼在城市中的地位与作用也越来越大,人们对办公楼设计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现代办公楼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外对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的研究及发展有以下几方面

  1. 在计算理论方面。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中已采用的基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分析的可靠度理论,概率极限状态计算体系要不断完善;混凝土的微观断裂机理、混凝土的多轴强度理论及非线性变形的计算理论等方面也需要更大的突破,并应用于工程结构设计中。

  2.在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多功能化,CAD、PKPM等软件系统的开发,缩短了建筑结构设计的时间和工作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3.在材料研究方面。混凝土主要是向高强、轻质、耐久、易成型及具备某种特殊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方向研发。钢筋的研发方向则是高强、防腐、较好的延性和良好的粘结锚固性能。 

  4.在结构型式方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抗裂性能好,可充分利用高强度材料,各种应用发展迅速。一些高性能新型组合结构具有充分利用材料强度、较好的适应变形能力(延性)、施工较简单等特点,也得到广泛应用。  

  5.在实验技术方面。通过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及设计软件等方面大量研究,先进的现代化城市技术保证了实验研究更精确、更系统。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分析方法有在逐步完善,并开始用与结构整体和使用全过程的分析。

 (二)办公楼发展趋势 

    办公楼均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建筑布局、空间形态、环境气氛都在不断的变化。今天办公楼作为生产和处理各种商务活动的信息场所,而正在成为社会生产的基础。为了适应这种社会的发展需求,也要求办公楼在形态和功能上要多样化。特别是近几年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加速了这种变化的趋势。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国际上流行采用“三统一”的原则,即“统一柱面、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的模式设计。统一柱面可使办公楼根据人们的需要和功能要求实行相对任意分割,不至于因建筑柱面不同而在改变使用功能上受到制约;统一层高可使楼房采光效果好,空气流通顺畅,布局安排合理,水平运输畅通无阻,有利于使用功能的相互替代;统一荷载,打破了会议室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明显界。

三、设计内容及设计方案:

(一)建筑设计部分: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建筑平面、剖面及立面设计;初步确定预设建筑物平面形状,立面外观,侧面外观单层平面尺寸,以及建筑物的层数。由功能分区的相关原则初步确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功能,初步确定建筑设计部分的轮廓。

    研究方法及设计方案: 

   1.研究方法:

    1)熟悉设计任务书,以明确建设项目的设计要求;     

    2)收集必要的设计原始数据;  

   2.设计方案:

    1)平面设计:确定平面尺寸;布置房间;楼梯数量位置形式;满足采光通风要求。     

    2)剖面设计:确定合理层高;给出楼(地)面、屋面、墙身工程做法。     

    3)立面设计:建筑风格、造型应富有创意,有时代感。

    4)设计成果具体说明:<1>底层平面图  <2>标准层平面图  <3>立面图:正立面,侧立面各一个           <4>剖面图 (要求剖到楼梯、门厅)。 <5>构造详图:要反映该建筑的细部做法

(二)结构设计部分: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根据建筑设计方案及设计原始资料,选择结构体系,布置结构构件,进行结构内力分析,确定构件配筋,绘制结构施工图,一榀框架剖面图。

  1. 研究方法:     

结构计算中应考虑风荷载的作用:根据相应的荷载规范全面考虑顺风向结构风效应,横风向结构风效应;

   1)结构计算中考虑相应地震烈度下对应的地震作用。 

  2.设计方案

   1)确定基础类型与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2)进行结构布置。     

   3)根据建筑物的抗震等级确定:构件的截面尺寸;建筑物的计算与构造要求。    

   4)计算出建筑物的周期,地震系数,并对以上数值进行分析。     

   5)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及计算:高厚比的验算;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内力计算;阳台挑梁计楼梯计算;板配筋计算;基础设计等.抗震构造措施。     

   6)一榀框架剖面       采用框架结构近似计算法,求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用二次弯矩分配法;求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有D值法等。由于该办公楼属于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因此需要抗震设计计算。

   7)完成基础平面布置图及基础详图,标准层结构布置图及板配筋图,一榀有典型性的框架的配筋图或梁柱分开表示的梁柱配筋图,主楼梯的配筋图。

四、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目标:  

     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毕业设计,争取做出一篇优秀的毕业设计。并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把大学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得以综合的运用与加固,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自己软件的运用水平。

主要特色:  

     建筑设计方面,通过参考和借鉴同类建筑设计图纸,自己设计出一个设计方案,然后用CAD和天正画出整套建筑设计图纸;在结构方面,手算与机算相互结合,用PKPM画结构施工图,用PKPM计算框架结构的内力和配筋计算,并手算一榀典型框架的内力和绘制一张指定的施工图纸。

工作进度:

 (1)1~2周,查阅国内外有关教学楼的文献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和科技文献翻译。

 (2)7~10周,完成建筑设计:在老师指导下确定建筑设计方案,独立完成必要的建筑设计说明及门窗表,建筑总平面图,各层及屋面平面图,正立面、侧立面,剖面图,大样图等建筑施工图纸。

 (3)11~14周,完成结构设计:结构布置与选型,荷载计算,选取一榀典型框架,手工进行内力分析,内力组合及其板、梁、柱及基础配筋计算,现浇楼梯设计计算,现浇雨蓬、阳台等设计计算,悬挑构件的抗倾覆计算,现浇梁板设计计算。

 (4)15~16周,按照结构计算及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绘制结构施工图:绘制屋面结构布置图,楼面结构平面布置图,基础平面布置图及基础详图,框架配筋图,楼梯结构施工图,雨蓬、沿口等结构施工图,施工说明。

 (5)17周,撰写和整理设计计算书、图纸等设计文件,并提交与指导老师。

 (6)18周,熟悉设计论文,准备答辩。

五、参考文献

  [1]. 舒秋华.房屋建筑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 乐荷卿.土木建筑制图,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GB50010-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 GB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6]. 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 GBJ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8]. 沈蒲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简明建筑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0].董军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房屋建筑工程分册,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11].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 土建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2].龙驭球、包世华.结构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戴翔宇,现代化的办公楼建筑设计分析 [J]. 城市建设,2011/09.

  [14].李鑫.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山西建筑,20##年8月

  [15].ZHANG;Xiao-gang;WANG;Xue-zhi;LU;Zhao-hui;XING;Feng, Analytic model of non-uniform corrosion induced cracking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 201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