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心理分析心理学论文作业参考

心理学论文

----------自我分析和自我提升

作为一个大学新生,升入大学来,我一开始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确实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经验和能力来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因此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模式自然非常重要。首先,在主观方面要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心理认识。接下来,因为知识水平有限,我将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自己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自我分析就是要自我观察,自我反省。首先,我认为我的心理还是是比较健康的。一些学者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做出这些解释:情绪较稳定,无长期焦虑、忧郁,少心理冲突,乐于工作,能在工作中表现出自己的能力;能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且乐于和他人交往;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且有自我悦纳的态度;对于生活环境有适当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我基本符合上述要求。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来判断,1,智力表现正常:我认为我不是一个天资聪慧的人,我的智力水平不是很突出,但是我有较强的求知欲,并且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大学里虽然氛围很宽松,学习的气氛没有高中时那么浓厚,但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不可以放松的,这是我们以后再社会上打拼的基础。2,情绪稳定:在情绪方面,我是属于那种隐忍不动的类型,平时能够顶住一些不开心的情况,保持相当稳定的状态,但是,脾气也会有爆发的时候,就像火山的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在遇到挫折和压力等情况时,如前期的晚上睡眠问题,也会有一定的焦虑和忧郁,但很快就能进行自我调整,恢复正常。比如说睡觉的时候让同学关灯,戴耳机玩电脑,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情况还好,以后遇到情况变化再做处理。总体上是属于情绪较稳定的类型。3:意志健全:这个标准要求我们拥有良好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我觉得我的自觉性和自制力都还可以,能够抵制住诱惑特别是不良诱惑,能够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一定方式解决问题,不会盲目行动,畏惧困难乃至顽固执拗。4,人格完整: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我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会产生自我统一性错乱,而且我一直都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且为此而行动。比如说大学的目标,奖学

金,资格证书,考研等等,都是要积极进取才能得到的。5,对自己能充分了解,知道自己的长处及弱点,这个我对自己还是有一定认识的,在大部分时候明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要求,以及自我的能力范围。但有时候也会产生一定的迷茫,往往是自信与自卑并存,内向与外向并存,挺矛盾的感觉,自己也说不清。6,与人和谐交往:在交往中,我还是能够和同学们处理好关系,并且有自己的亲密的朋友,有独立完整的人格,交往的目的很少有功利性。7,能较快适应社会: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协调自己和客观环境的关系,我觉得自己还是可以的,我愿意接触社会,在社会中能够学到很多学校学不到的东西,真正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该有与年龄和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大学生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a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b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c承担社会义务 d开始恋爱、结婚。个人分析大一新生还未能全部达到上述标准,但会在将来逐步完成。

以上是我对自己的一个简短的分析,接下来简单阐述一下提升自己能力的设想。大学是一个宽广的舞台,这里也有很多锻炼的机会。自己能力的提升主要来自生活(包括社团活动和班级工作)和学习两个方面。在生活中,我会积极参加各类能够锻炼自己的活动,比如演讲比赛,学术比赛等等,在活动中既展现了自己又锻炼了自己,同时又加强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在班级工作中,锻炼与人沟通,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认真工作的同时也会被大家认可,何乐而不为呢?心理素质也会在各类活动中得到提升,同时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会让我获得正确的心理学知识从而获得正确的指导。在学习上,我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毕竟文化知识是以后在社会上奋斗的基础,同时也会涉猎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多泡图书馆,认真学习,不能松懈,要有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决心和毅力。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诱惑,会很孤独,也会有巨大的压力。但是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必须抵得住诱惑,忍得了寂寞,顶住压力,比如考研,准备阶段的那段时光是枯燥乏味的,因此要有强大的毅力和决心,为了目标努力奋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因为心中有理想,所以便只顾风雨兼程。

 

第二篇:心理学论文相关参考资料(课程作业感想)

原创]我对学习心理学的感想!(我们的专业课)

心理学是一门并不古老但很神秘的学科,许多人都对它充满了幻想。学习心理学已经一个多学期了,在这近半年的日子里,我从中学到了也感悟了许多。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对于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似乎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当然了,我也不例外,说实话我接触心理学这门充满神秘气息的课程之前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是随着这个学期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偏颇:在走上坡路时,总是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似乎一切所求的东西都唾手可得,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禁,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在不得志时,又往往把自己估计得过低,把所遇到的困难和不利条件统统看作自己的无能,以至于做什么事总是很极端。

经过一个学期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要学会欣赏自己,无论你是一棵参天大树,还是一棵小草,自我认同才可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其次要学会善待自己,在气愤时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个僻静处宣泄宣泄,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第三就是忧伤时,要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些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诉说诉说,让阳光复现;第四是在劳累时,要心疼一下自己,美美的睡上一觉,人不过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风霜雪雨;第五是在有病时,更要心疼一下自己,战胜疾病的力量还是在自己坚强的意志。

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心理学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有人说:“主动与被动紧一线之隔,而生命情调却神情悬隔。”还有人说:“当你不能改变环境时,最好改变自己。”也有人说:“当你不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时,请马上改变。”于是,我选择了后者那就是所谓的“改变”,虽然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还是愿意去尝试,并且希望用时间来证明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心理学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我很感谢我们的老师以及我们的同学,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心理学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课乐观快乐的金葵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会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或许以上我所说的这些都辞不达意,但我的心中确充满的是对心理学知识的追求,以及对金葵老师的感激。如果非要要问我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两个字“改变”。

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内外关系

心理素质作为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系统地培育学生心理素质为主要

目的的心理教育正迅速进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领域。

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素质,它主要由哪些因素构成,各因素间有什么联系,与其他素质是什么关系,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这些既是教育理论研究必需解决的课题,也是心理教育实践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在理论上,它事关心理教育学这一亟待建立的新兴学科的逻辑起点、研究内容及其归宿。在实践上,它决定着心理教育的目的。内容以及如何评估。

对于心理素质这一概念内涵的系统的专门论述,目前尚不多见,但从相关研究的表述及人们的一般认识看,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倾向。

其一是扩大化、泛化趋势,即将人的整体素质仅分为身心两种,将除生理素质以外的一切因素统统归之于心理素质这一概念的范畴之中。诚然,德、智等方面的素质都得以心理素质为基础,体现着心理素质的功能,但其间毕竟有着一定的区别。这一界定实际上混淆了心理素质与其他素质的界限,在实践中易导致心理素质教育所独有的目标。内容。功能的模糊乃至丧失,使人们误以为德育和智育实际上就可取代心理素质教育,因而不利于心理教育实践。

其二是,将心理素质狭义化,即将某一具体内容的心理教育等同于系统、全面的心理教育。诸如,视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自信心培育,或承受挫折能力的训练,或心理卫生教育等。这些内容无疑都属于心理教育的范畴,但不宜将其中某一子系统与整个系统相等同。如果在心理教育实践中厚此薄彼或单打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难以发挥心理素质教育应有的功能。

其三是,视心理素质为所有心理现象所具有的水平、层次和质量。这一观点无疑是符合心理科学的。但鉴于心理现象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并且对心理现象的要素的理解、划分尚未完全统一,客观上各种心理因素本身所具有的教育的可能性及价值大小也不同,在心理教育中,有必要视其可能性和价值大小确定重点方面。

心理素质是心理教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界定将直接影响心理素质教育的实践,也事关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因此,心理素质的界定首先必需符合心理教育学的基本要求,注意处理与其他教育内容的关系,避免泛化或片面化;其次必需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心理教育实践,同时还应兼顾社会对人的心理方面的现实要求。

基于此,笔者认为: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也就是说,衡量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应从其性格品质的优劣、心理能力的强弱、心理动力的大小、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以及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行为表现的社会适应与否这五个方面全面评估。

性格品质是指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如,对自己的态度是自信还是自卑,自爱还是自弃,进取还是退缩;对他人是宽容还是计较,温和还是粗暴,合群还是孤僻;对工作、学习是喜爱还是厌恶,勤奋还是懒惰,认真还是马虎,负责还是塞责,踏实还是轻浮等;在情绪方面是乐观还是悲观,开朗还是抑郁,稳定还是易波动,强烈还是宁静;在意志方面,是有目标还是盲目,自觉还是冲动,自制还是放纵,勇敢还是怯懦,果断还是寡断,镇定还是惊慌,坚强还是脆弱,有恒还是无恒,灵活还是死板;以及在认知方面的特征和对待集体、社会的态度等等。性格品质在人的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不同的性格品质对自身及社会的价值上存在质的差别,有优劣之分,将直接或间接地制约其他方面。例如,一个人是自信还是自卑,这一性格特征直接制约着心理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动力的激发,影响心理健康及行为表现。因而它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内核。但同时,它的形成又是在心理能力的训练中,在心理动力的促动下,在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下,在行为结果的反馈中逐步强化、积淀而成的。

心理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和心理适应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在认知方面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注意能力、创造能力等。心理适应能力包括许多方面,主要为:适应客观的自我意识能力,如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及自我接纳能力;适应自我发展所需的自我定向、自我设计、启我激励、自我监督、自我扬弃、自我表现的能力;适应他人所需的知觉他人、理解他人,人际交往以及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适应社会所需的社会知觉能力、价值判断能力、竞争及协作能力;适应生活与环境所需的自理能力、应变能力、决策能力、承受挫折能力、情绪调适能力、心理保健能力、行为自控能力等等。这些能

力的形成当然是综合素质作用的结果,但首先离不开优良的性格品质、强大的动力、健康的心态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强弱又反作用于心理素质的其他方面,并直接制约行为表现。例如一个情绪调适能力强的人,更易形成开朗的性格和稳定而愉快的心境,产生积极的内驱力,避免许多痛苦、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障碍,并引发积极而适当的行为表现。

心理动力是指由个体的需要、兴趣、动机以及信念、理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个性心理倾向所产生的,来自主体自身的驱动力。它既有动力大小的量的水平差异,同时,因其行为的目的指向所带来的结果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于自身或社会,因而在考察其心理动力大小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其动力所指方向是否适当。心理动力是一个人的性格优化、能力强化、心态健化、行为良化的内在力量源泉,它对于性格的塑造、心理能力的训练、心理健康状况及行为积极性可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同时,心理素质其他方面以及人的整体素质,又会对心理动力的大小产生强化或弱化的影响,特别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高层次的个性心理倾向和思想道德素质左右着心理动力的目标指向。

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在这里我们仅以心理健康的最起码的要求作为标准来衡量。即看个体是否存在情绪、认知、性格缺陷等方面的心理障碍,有没有心理疾病。性格健全、具备必要的心理能力、行为适应良好、内在动力强大而又积极,这些既是心理健康的条件,又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标志。而心理健康水平低下正是心理素质不良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心理健康状况又直接制约心质、心能、心力等方面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并直接导致行为表现,决定行为适应与否。

心因性行为是指直接由个体的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状况所引发的行为表现。此外,人的行为中还有一部分是属于环境压力所导致的被动服从行为。心因性行为表现的适应与否是一个人心理素质高低与否、心理健康与否的外在体现。而心因性行为所带来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及心理健康。这里的适应一方面要看其是否适应社会及环境要求,另一方面要看一个人的自觉的行为表现是否与其年龄及特有角色相符合。

综上所述,广义的心理素质的五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互为基础和条件的。既可互相促进而进入良性循环,也可能互相制约而陷入恶性循环。其中性格品质是最基本的、长期发挥作用的、相对稳定的因素,居于最基本的位置。心理能力是心理素质的直接体现,是主干成分。心理动力是心理素质中最活跃、影响最直接也最全面的因素。这二个方面构成狭义心理素质的结构。而心理健康水平是狭义心理素质高低的内在标志,心因性行为表现则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是狭义心理素质高低的外显标志。由于心理健康水平及行为表现都与其他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反作用着狭义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因而也应将这两个因素纳入广义的心理素质结构体系之中,以利于心理教育实践。在心理教育中,应将性格品质培育、心理能力培养、心理健康维护、心理动力的激发及行为表现的引导统一起来全面实施,以便形成合力,发挥出整体的心理教育效能。

心理素质各方面不仅内部存在相互的联系,而且与其外部的其他素质也存在密切关系。相对说来,心理素质居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其各方面分别构成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

一方面,性格品质中包含着个体对他人、集体及社会的态度,而这些结果直接决定着人的道德行为表现,反映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另一方面,一个人其他的性格特征也会间接地影响其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比如一个性情暴躁的人,他有可能在一定情况下产生过激行为,从而违反道德规范。一个自我中心的人,在自身与他人发生利益冲突时,更易表现出自私、甚至损人利己的非道德行为。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会目光短浅,难以形成崇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反之,一个人有良好的性格品质,就更易接受科学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的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良好的性格品质是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基础。性格品质的培育。优化,是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共同目标和任务,也是心理素质教育与德育的最直接的结合点。

心理能力包括智力与心理适应能力两大方面,其中的智力及其开发和利用,直接影 响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成为其基础和条件。心理适应能力在制约个体的社会适应的同时,也制约着对自我的适应及发展,成为一个人在充分实现自我的同时顺利地社会化的基本条件。心理适应能力的强弱直接制约着个体心理社会化的进程顺利与否,因而是个体社会化的心理基础。

心理健康是人的整体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是身体疾病的原因。如心因性疾病的产生与性格的病态、情绪障碍、心理能力的缺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因而心理健康是人的整体健康水平提高的基础。

心因性行为是一个人现实行为表现的组成部分。如果心理素质良好,心理健康,那么适应的心因性行为就增加,被动服从的行为就会减少。心理素质和以之为基础的其他素质一起,共同制约着人的行为表现,决定着其社会适应状态

心理动力不仅直接制约心理素质其他方面的优化,而且同时作用于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及身体素质的提高,影响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心理动力的大小对人的各方面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减缓作用,其指向则影响着各种素质发展的方向,并且决定着人的素质发展及行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

心理动力居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地位,分别成为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当然,其他素质的发展也会反作用于心理素质各方面的变化。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心理素质的培育,应通过对心理素质各方面及各要素的全面、系统的培育与辅导,实现性格品质的优化、心理能力的强化和心理动力的激发,达到维护心理健康、防治心理问题及行为问题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素质的主动发展,顺利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我学习《人格心理学》的收获与体会

我对这门课最开始的接触是,郑老师让我们讨论:人性的善恶。这个问题我们都不陌生,可能大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有所接触,但是老师现在让我们更深的去思考这个问题。我突然对这门课产生了一种亲切感,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学习源于生活。我第一次深刻的有了这种体会。现在一学期都快结束了,我仍能清楚的回想我第一次发帖的激动,认真的想想这个学期自己的学习与收获都是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每一次专题讨论,自己都认真的去思考,尽量将自己的感受都能通过文字完全表达出来;唯一一次难得的网上讨论,我也是认真的看了好多同学发的帖子,学习到他们的精华部分;还有撰写论文,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培养了自己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网上资源推荐,让我主动的去阅读更多的文章,为别人推荐资源的同时,自己也能分享到更多的资源;充分运用网络的互动性和丰富性,让我学习到更广阔的知识,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自己走过的每一步都值得自己回忆与品味!

创新的课程评价模式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由此可见课程评价的重要性,而传统的课程评价只是拿同学们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一次、两次的卷面成绩来评价一个同学的总成绩和平时表现,这样来评价一个学生,不仅不能准确和合理的来评价一个学生,而且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同学们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更加谈不上学术上的交流与进步。郑老师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通过评价培养我们学习《人格心理学》课程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我们主动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评价促进大家主动利用网络获取所需的信息、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进行更多的学术与思想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共同成长;通过评价促进大家科研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及合作精神的培养。

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

通过运用网络更好的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不只是靠课本学到一些狭隘的理论知识,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进行更好的学术与思想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增加了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在这一学期的开始,郑老师就要求我们运用网络的迅速、知识的系统、结构的完整来更好的学习心理学,为了促进我们积极的运用网络这个工具,老师想出了一个好方法,他建立了一个人格心理学的相关网站,这个网站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论题讨论、网上讨论、资源共享。论题讨论就是老师定期会把一些论题放到网站上,例如:男女生人格之间的差异、对人性的讨论、自尊和幸福的关系、对自己心理冲突的感想。这些论题初看没什么特别,其实老师都经过精心的安排,论题不仅与我们所学习心理学的相关课

程有密切的联系,而且这些论题都是一些别人没有研究过的新领域,促进了学生积极研究的主动性和热情,他们不依赖前人的研究成果,大胆的写出自己的见解、看法和研究方向,我们的一些观点可能很生涩,不是很成熟,但是我们给心理学的这个神圣的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一点是最可贵的。因为我们每个人论题讨论的结果都公布在网上,我们可以获取到更多的知识还还可以更好的学习到别人的可贵之处,通过网络传送的及时性与对方进行网上交流和沟通,促进了共同的成长。老师要求我们把自己看到的不错的文章推荐到网上与大家一起共享,开始自己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去找一些文章,但自己在找的时候发现网上有好多丰富的资源,现在自己很多时候都会很主动的去网上阅读文章,然后把自己觉得不错的推荐给其他同学,很多同学都会有这个感触,这样我们人格心理学论坛上“资源共享”就有越来越多的资源了,大家对自己共同努力的结果都感到很欣慰。

培养科研意识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让我们知道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让我们更加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同时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郑老师的另一创新体现在:我们的论文需要大家一起合作,我这样说有些人可能不是很明白,现在让我详细的告诉大家究竟是怎么回事,是怎样的一种创新,能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郑老师给了一个研究主题给我们: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小组(10人)为单位,在提供的选题范围内,每个同学选择一个研究课题,独立或两人相互合作完成。每个小组选择一名组长和一名副组长。十个相关的选题如下:1、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要求包括内容、途径或方法、课程评价模式);2、大学生健康人格特征及培养模式探究(从课程、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多个方面来探讨);3、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成因及对策;4、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5、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实践训练方案(提供相关的4—5个方案);6、大学生人格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7、信息时代大学生人格问题与教育改革的思考;8、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学科渗透研究;9、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10、大学生自我统合影响因素问卷的编制。初看可能不会觉得这个任务与以往的论文要求有什么不同,其实它们之间是有很多不同的,也可以说这个任务与以往的论文要求相比有很大的进步。首先以往的论文只是一个人来单独完成,这次老师是要求我们一个小组共同来完成,其实更重要的不是人数的问题,老师要求我们十个人虽然每个人的论题不一样,但是我们最后完成出来的论文要围绕着共同的一个研究方向、研究目的,并要求我们同中求异。这样以来,大家在完成自己的论文的同时会及时的与小组的其他成员相互讨论,了解大家的一个大的研究方向,避免自己会与小组的研究方向脱钩。在一个大的研究前提下,小组的各个成员可以展示自己的研究特长,这样才能同中有异,不仅充分体现了我们的研究方向,同时也展现了各个小组不同研究特色。如果综合一个班级的研究成果来看,实在也是个壮大的研究。还有就是大家通过完成这次论文,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培养了大家的合作精神。大家在这两个方面的进步不仅是在现在对大家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对我们每个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实在是受益非浅。

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们学到的东西不是现在就能完全说清楚的,因为现在念大二,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如果一个人能在这个时候明白自己今后的求学方向,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是受益匪浅的。人格心理学的学习让大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也可以说是迈开了关键的第一步。

平时成绩自评:87(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可能不是完成得最好,但我都是用心去做的,写出来的每句话都是我自己的真实感受。)

论文自评:85(我找了很多文章看,因为老师说通过看别人的东西,要有所创新的吸取,思考得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我觉得自己的知识掌握还不够系统,全面,所以写得有些生涩。)

可以更深层的理解患者意图。知道他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这么做。从生活习惯中找到病因,可以提高治疗疾病的质量!

一、理论意义:科学地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实践意义:提示心理现象的规律,能帮助人们运用这些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这是心理学的更为重要的任务。

科学的重要作用在于预测和控制。人们掌握了心理现象的规律,能工巧匠就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例如,根据亲子关系对情绪的发展作用,培养和发展婴儿健康的情绪。心理学研究有助于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维护心理健康,进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人类探索自己的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从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论灵魂》开始,心理学一直是包括在哲学之中; 说它年轻,因为它是十九世纪中叶才开始从哲学中分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只有百年来的历史。因此,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心理学的诞生是以德国心理学家、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创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心理现象是人们时刻都在产生着的, 因而也是每个处于清醒状态的人所熟悉的。人在一切活动--劳动、工作、学习中都会有心理现象。例如, 我们看电视时,能听到电视中优美的音乐和看到电视中壮丽的山水;我们吃饭时,能闻到饭的香、 甜之味等,这些是人的感觉和知觉;我们对看过的电视片还能“历历在目”,这就是记忆等等, 这些都是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 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等)和意志过程(目的的确定、 困难的克服等)。 心理过程人人皆有,是人的心理现象的共性。另一方面是个性,包括个性倾向(动机、需要、信念、理想、世界观)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是心理现象的个别性, 正象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

样,也找不到两个心理特征完全相同的人。 心理学正是从这两大方面来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 学习心理学,对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体会,其意义有: ①“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系主任刘华山教授, 在谈到心理学的意义时,这样开门见山地对我们说。人的心理是有规律的,企业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选拔、安全生产、人际关系等等都需要了解人的心理。学习心理学,有利于人们更好、更完善地了解这些问题, 处理这些问题。 ②有助于了解自己,加强自我修养。心理学知识对于自我教育很重要。 科学地理解心理现象,能使人正确地评价自己个性品质的长处和短处,确定个别的特点, 正确而自觉去努力发展积极的品质,克服消极的品质。 ③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个人难免会碰到种种心理难题和心理困惑。例如,恋爱问题、 婚姻问题、自卑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失眠、焦虑、忧郁等等,学了心理学, 能很好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调节,不致于陷入心理困惑之中而不能自拔,最后导致心理疾病,甚至是精神病。 ④学习心理学,能开阔人的视野。尤其是从事文学、哲学、美学、医学等学科的人们, 再学一些心理学知识,它能丰富人的思想和观点。 ⑤实现自我价值。现代社会越发展,人的精神生活将越来越重要,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多, 心理学亦将越来越重要。对一个心

理学工作者来说,能把自己所学的一点心理学知识奉献于社会, 服务于人民,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当然,心理学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些,在商业领域,在医学领域,在司法领域,在教育战线领域, 心理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里就不多说了。 由于现在心理学知识还不太普及以及人们对它了解还很肤浅,因此, 很多人对心理学还存在很多误解。我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朋友,他们问:“你是搞心理学的,猜猜,我现在在想什么? ”或者“他是搞心理学的,什么鬼把戏也瞒不过他。”或者“还是搞心理学的,一点也不了解领导, 至今还没一官半职。”更有甚者,一听心理学,就把它同唯心主义或算命和易经联系起来, 把心理学视为“玄学”。有一个文化层次还很高的朋友(医药学本科),要出远门,心理很不安, 特给我们来了一个电话,要我给他算一卦,测测吉凶,搞得我啼笑皆非,等等。 鉴于心理学的意义以及一些人由于不了解心理学,还对它存在很多误解,因此, 学点心理学是 很有必要的。

学习心理学对于完善自我的意义

心理学在我国近纪念发展的很快,而且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心理学是研究人(也研究动物)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不仅研究个人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心理现象!心理学发展到现在它的分支很多,诸如发展心理学,个性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爱情心理学等.

学习心理学不仅仅可以认识内外世界,而且我们可以通过对心理学原理的学习再将这些原理应用在实

际的工作学习中,比如对自我的控制,对教育,企业管理的借鉴意义等!而在这些作用当中我更倾向于学习心理学对自我的作用!

首先, 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通过学习心理学,你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这些对自我的发展有那些帮助又有那些不足等等。例如,学习了遗忘规律,你就可以知道自己以往的背单词方法存在哪些不足;了解了感觉的适应性,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了;知道了偏见产生的原因了就可以在人际交往中尽可能的避免自己的认识偏差避免自己的偏见等.同样,你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到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例如,作为教师,如果你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以及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条件,你就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在企业管理中你可以运用马思洛等人的需要理论更好的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等.

其次,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可以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心理学除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做出描述性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也就是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的积极行为。例如,当我们发现自己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和习惯时,就可以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找到诱发这些行为的内外因素,积极地创造条件改变这些因素的影响,实现自身行为的改造。

所以我希望我们不论是否接触过心理学.是否喜欢心理学,都去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它不但对完善自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学校的教育,企业的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心理学的神秘性---学了心理学能否知道别人的心理?

“心理”一词,对许多人来说充满了神秘感。没有学过心理学的人,只要听说你是学心理学的或教心理的,总会急切地问一个问题:“你知道我现在想什么吗?”人们也常说:“人心难测”,“知人知面不知心”。那么,学了心理学,能不能知道别人的心理呢?

心理现象如同自然现象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许多因素来推知人的心理。

第一,身体变化反映人的心理活动。且看人们说谎时的表现:人们在说谎时,无论怎样伪装,他身体的细微信号都会把他暴露:瞳孔缩小;眨眼次数增多;眉毛可能跳动;嘴巴会抽搐或上提。伯明翰大学的艾文.格兰特博士还提醒人们:“要留心椭圆形的笑容。”他用这来形容“皮笑肉不笑”,这时嘴唇完全向后拉,使唇部形成长椭圆形。不管怎么说,这种笑并非发自内心,而是起着掩饰谎言的作用。

要识别对方是否在说谎,只要仔细地观察一下他的眼睛,一切就一目了然了。说话时旁视左右,不敢直视对方,或者低眉垂目,转移目光,目光游离不定以及不时地眨眼睛等,都是说谎者常有的表现。也许有一些人更能伪装,但无论如何,瞳孔缩小是不可更改的,即便他努力地以一些外在事物或主观情绪去掩盖,也只能使眼角向上提起而已。

说谎者在说话上表现为:语音干涩,甚至发颤;词不达意,间或伴随着停顿或延长等。虽然也有人能做到说谎时照旧夸夸其谈,但容易失去语调、音色的和谐感。

一个人讲话时,往往会因情感的起伏或转变而下意识地做出一些动作。我们通过这种下意识的动作,可以判别他是否说谎,小孩在对他父母撤谎时,往往会将手茂藏在后或将手指含在嘴里;而成人说谎时,往往将双手插在兜内或双臂交叉。有些撒谎的人,还会在撒谎后有意识地做出些动作,以掩盖或弥补谎言,如捂嘴、咳嗽几声等,试图以假乱真。然而,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这些却都起着不同程度的撒谎信号提示作用。

测谎仪的使用也许可作为这方面更有力的说明。

小知识:测谎仪真的能测谎吗?

测谎仪其实就是多道生理描记仪。它常被用于公安、司法等领域的测谎,故被公众称为测谎仪或测谎器。它能测量血压、呼吸、脉搏和皮肤电阻等多项生理参数。测谎仪能测谎的基本原理是,人在说谎或者想说

谎时,常因担心谎言被揭穿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于是就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测谎仪能客观地对受测者的这些变化进行描记。测谎仪并不能直接测出个人有没有说谎,因为直接得到的是一些参数、图谱。但是,经测谎人员联系案情对图谱、数据进行分析后,就能作出是否说谎的判断。

自意大利犯罪学家朗布罗梭1895年首先使用“心理测试仪”从事犯罪侦查以来,尤其是伴随着测谎仪中电子技术的应用,测谎仪在世界各地已被广泛用于刑事侦查活动中。现在测谎仪已是外国警察机关的常用设备。在许多国家,测谎技术已在国家安全、犯罪调查、机要人员审查、雇员招募等方面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19xx年,我国公安部引进了第一台测谎仪。目前,公安、检察、部队、保卫等有侦查权的部门都安装配置了相当数量的测谎仪。实践表明,在审讯中应用测谎仪和测谎技术,其准确判断率可以达到80%以上。

可见,人在进行某种心理活动时,总是伴随着相应的生理活动,我们可以通过人和生理状况来了解人的心理活动。

第二,人的行为表现人的心理,通过行为可以了解人的心理。人有所思才有所为。心理控制着行为。通过观察、研究人的行为,可以了解人的心理。比如,人高兴时手舞足蹈,气愤时捶胸顿足。又如,一个人在公共场所挑选的座位,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其心理。一般而言,选择前排入座者,希望倾听、受到注意和有机会表现自己,性格中不乏冲劲,敢于冒险并乐于与人交往;选择人群中间位置者,多数性格外向,爱交朋友,性格温和,愿意与人交谈;喜欢独坐一旁者,希望有人欣赏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他们要么出类拔萃,要么自恃、清高;爱坐后排者,常有害羞、内向的特点,他们只是静静地聆听别人的交谈,不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此看来,心理并不神秘,它是可以通过人的生理变化、行为表现和语言等加以研究和推测的。但是,另一方面,心理又十分敏感,而且影响它的因素很多。如,同是一轮弯弯的明月,不同的人对它却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王维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情画意;

李白却是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抒发独酌无亲、寂寞无奈的情怀;

柳永感受到的则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离别和前程渺茫的苦楚。

甚至同一人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都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不同的时间写下了对明月的不同心理感受: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里的月引发了词人的轻松愉快之情。

“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这里的月引发了词人的月圆人不圆的依依难舍之情。

“把酒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这里的月引发了词人空怀壮志,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

可见,人的心理十分敏感、易变,某种心理感受的产生既爱主观因素的影响,又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更复杂的是,有时人的心理与人的行为并不一一对应,甚至是矛盾的。比如某人有害怕的心理,遇事却不后退,反而向前,这说明他不仅有害怕的心理,还有不甘示弱的心理。又比如,在人际关系中,甲对乙明明心存成见,却偏偏笑脸相迎;丙对丁明明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却偏偏装作不在乎,等等。可见,心理现象并不比自然现象简单,它有时一因多果,有时又是一果多因的。因此,了解人的心理并不是一件易事。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学习心理学,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心理学的诱人性---心理学研究的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的心理活动。

第一,心理学的诱人之处在于它研究的是宇宙间最复杂的物质-人脑的机能,人脑大约由100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虽然人脑的重量一般只有1400-1500克,但它比我们所知道的宇宙的任何物质都复杂。而由这种复杂的物质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则更为复杂。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把由人脑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风”。人脑何以有如此令人赞吧的心理功能?这是心理学家试图解开的奥秘。 第二,从一定意义上说,学习心理学是为了与你感兴趣的事打交道。比如说,学习了心理学,就会知道如何看待人的气质,如何防止偏见,如何对人作出反应,如何与人相处,等等。这就会使你更加善解人意,更能把握自己。

第三,心理学吸引了众多专业人员的研究,并引起了公众广泛而热烈的研究兴趣。目前,世界上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忖家有近30万元,心理学的爱好者更是不计其数。

心理学的重要性---在解决涉及人的生活问题上,心理学家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

心理学与现代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几乎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甚至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展都会产生影响。

就个体而言,心理学已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你若经常坐车,就一定观察过司机开车,那么,为什么操纵杆的手柄做做成圆形的呢?这属于心理学中对解摸觉研究的问题。飞机仪表盘上仪器的疏密达到何种程度,可使驾驶员容易操作,又最节约飞机的造价呢?这是心理学中视觉研究的问题。电视中播出广告的语速怎样才能达到既听清楚又最节约钱呢?这是心理学中对语言研究的问题。再如,什么样气质的人比较适合当推销员?这是营销心理学研究的问题。会么样性格的人比较适合当教育?这是领导心理学研究的问题。心理学有100多个分支,其中多数是涉及应用的分支。

三 、心理的基本性质

通过上面的内容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研究心理现象可以有不同的取向。这样会不会导致对心理性质的看法没有共识可言呢?事实并非如此。

(三)人的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第一,心理作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观念性的,不象物质具有三维结构,而是对“物的复写、摄影、模写、镜像”,即物的映象,事物的映象和它所反映的事物,其内容是相像是,但事物的映象毕竟不是事物本身。物体是实在的东西,而心理则是观念性的东西。

第二,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性,由于个体在遗传、生理成熟、需要、动机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总折射出其内部特点。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同样的事物,由于个体自身的特点为同,对之的反就不同。如同一棵植物,木匠看到的是“优质木材”,而植物学家看到是却是“双子叶植物”,可能到画家眼里又成了写生的好素材。又如,听同一个讲座,背景知识丰富的人,听起来津津有味,感受颇深;而没有这方面知识的人听起来就会觉得乏味、难 懂。总之,心理反映的产生不单纯是客观影响的结果,而是通过主体的内部特点折射出来的。

第三,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人的心理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同时又受到实践活动的调节、支配。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机械地直接决定人的心理,而是在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在人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的。

第四,心理对行为有调节作用。心理主要是由外向内的转化活动,即由观世界仙化为观念世界的活动;行为则是由内向外的转化活动,即由观念世界外化为物质力量的活动。行为表现个体的收理,收理对行为有支配和调李作用。外在的,刺激通过人的心理而对行为发生作用。由于心理条件的差异,同样的刺激在不同的人身上,或同一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引起不同的行为,因此人的行为是极其复杂的

这,是 个 笑 话,但 ,也 是 个 心 理 问 题 .

小白同学的作业~

一日,小白同学忘了交作业,导师老妖严厉的问:为什么不交作业?小白同学答曰:为什么要交作业?交了又不一定是自己写的。写了又不一定会。会了又不一定考。考了又不一定过。过了又不一定毕业。毕业又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找到工作又不一定保得住。保得住又不一定找得到老婆。找得到老婆又不一定会生孩子。会生孩子又不一定养得活。养得活又不一定长得大。长得大又一定会孝顺。会孝顺又不一定会用功读书。会用功读书又不一定会交作业。(说到这里小白得意的扬扬眉毛)所以:咳???为什么要交作业?(现场静了三秒钟后小白遭到一顿海扁??)

嘎嘎~~~~~

人生就象画圈,老了,你会发现,你最终追求的其实就是,开始时,所拥有的东西.

阳光下,有一农民,坐在自家门前的躺椅上,悠闲的扇着扇子.路人疑惑,上前问道:”农民,你为什么不象同村其他人一样,在地里干活呢?”,农民回答:”干活,为了有好的生活,有了好的生活,就会追求富裕的生活,而富裕的生活后,追求的,是宁静,而宁静就是现在我这个阶段,那么,我就不用再画人生的圈了.我现在的生活就是我最终要的.”

也许,大家会打我,说我发此贴是堕落,但是我觉得很有道理啊,但是,没有人甘于平凡,谁多会画过一个圈圈,才安定.我也是!

有个拜访毕加索的人,一个很博学的人,一个评论家,他看了毕加索的画,然后他说:“它们看上去很美,但它们有什么意义?例如这一幅画”——他们正站在这幅画前——“它有什么意义?”毕加索耸耸肩,说:“往窗外看——这棵树有什么意义?那只正在唱歌的鸟呢?升起的太阳有什么意义?如果这一切都毫无意义地存在,为什么我的画不能毫无意义地存在呢?”生命的目的是什么?人们总是问这个问题。没有目的。不可能有什么目的。它没有目的,它是好玩。你只好享受生命。你只能享受它,你不可能对它做任何别的事情。它不能买卖的。而且如果你错过了某个时刻,你就错过了,你不可能回头。

生命自身是没有用的。它的目的是什么?你到哪里去?结果是什么?没有目的,没有结果,没有目标。生命是连续不断的喜悦,你可以时时刻刻享受它;但是如果你开始想到结果,你就错过了享受,你的根给拔了,你不再在里面了。那时你就会寻找意义、寻找目的。

你是否注意到,你高兴的时候从不问“高兴的目的是什么?”你沉浸在爱情中时,你是否问过:“这一切的目的是什么?”你早上看到太阳升起,一群鸟像箭一样飞向天空,你这时可曾问过“它的目的是什么?”夜里,一朵花独自开放,它的芳香充满了整个夜晚,你可曾问过:“它的目的是什么?”

记住,如果你追求什么目标,你的生命将会失落,因为生命没有目标。它是没有计划的游戏。它不走到哪儿去,它只是享有自己。

这是最难理解的事情,因为头脑是数学的。它说:“那它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目的?”没有目的,没有意义。头脑马上说:“如果没有意义,那为什么生活?那为什么不自杀?”但是你看:如果有了意义,整件事情都变很丑陋,于是你的整个生命就像是市场上的一次交易。如果有目的,那么全部生命会失去诗意。

有诗意是因为没有目的。玫瑰为什么开花?你问玫瑰,它会说:“我不知道——但开花是这么美丽,有什么必要知道呢?内在的,自己的开花是多么美丽呀。”你问小鸟:“为什么你唱歌?”它简直要被你问的这毫无意义的问题给弄糊涂了。歌唱是那么美好,它是这样的一种祝福——为什么提问题?但是头脑寻找目标,头脑是个成就者——它不能仅仅享受。将来有些东西必须要被得到,某个目标必须要被达到,然后头脑才会感觉良好。如果没有什么可被得到,它就会扑通落下,但是那就是所有的努力———让它扑通落下! 此时此刻,整个存在都在庆祝——一切,除了你。为什么不参加?

为什么不像一朵花,无目的地开放?

为什么不像一条河,无意义地流动?

为什么不像海洋,只是咆哮、欢笑?

1 心理暗示的力量

在一本书中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几个大学生与一名年轻人开玩笑,把他的双手和双脚捆着,再把眼睛蒙住,然后抬到一段已经废弃不用的铁轨上.当时,这名青年并不知道自己卧伏的铁轨已经废弃,而此时远处正好有一列火车呼啸而来,又飞驰而去,青年挣扎了两下,便不再动弹了.当那几个大学生给他松绑时,却已发现他断了气.

英国女作家阿茹玛.克皮克玛在她的作品中写到过一个情绪致死的故事:少女爱丽丝轻率地嫁给了一个有劣迹的名叫马尔丁的人。婚后,她偶然发现丈夫曾多次谋杀前妻。爱丽丝不寒而栗,并为自己的命运担忧。有一天,马尔丁邀爱丽丝到地下室去。她预感此去凶多吉少,但极力掩饰内心的惊慌,给丈夫倒了一杯咖啡,马尔丁一饮而尽。这时爱丽丝有意镇定地说:“我告诉你一件重要的事,我们生活在一起好几个月了,但你一点也不了解我。其实,我已经结过两次婚了??”马尔丁感到惊诧,并想知道全部真相。爱丽丝接着说:“我在咖啡里投毒害死了第一个丈夫,第二个丈夫也是被我用同样的办法送上西天的。”马尔丁听后一下就瘫软在沙发上,喃喃地说:“怪不得我觉得咖啡里有一股怪味呢??”不到5分钟,马尔丁真的一命归天。然而,爱丽丝根本就没有投毒,只是想吓唬一下凶恶的丈夫,而马尔丁真的被吓死了.姑且,这也算作一个心理暗示致死的案例.

曾经一度迷上了周德东创作的恐怖小说,他的作品我认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断的给读者暗示,再暗示,让所有内心脆弱的读者感受到沁入内心的惊悚和恐惧.比如他的<<失常>>,通过一首莫名其妙的诗让一个个人

疯掉,直到谜底揭开,以为所有的东西都该回复平静的时候,他也不忘在结尾添上这首莫名其妙的诗,所以我认为,他是连读者也不放过的人.当然,内心脆弱的人也不会拜读此人的创作,否则,真会疯掉.同样的体现在他创作的<<催眠>>中.

资料中这样描述心理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因此,那些较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人,往往是内心不够强大或者说对信念不够坚定的人,也可以说是对自己所臆想的东西的执念,才导致一些不可避免的消极后果。

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讲坛解读《论语》时,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情: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小的时候跟着妈妈去看牙医,她以为一会儿就可以跟妈妈回家了。但是我们知道,牙病是会引发心脏病的。可能她的妈妈之前没有检查出来存在这种隐忧,结果让小女孩看到的是惊人的一幕:她的妈妈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上!这个阴影一直跟随她40年,可惜的是,她从没想过去看心理医生,以至她即使是牙痛的时候也不敢看牙医。后来,她实在被牙病折磨的受不了了,在家人的极力相劝之下,才把牙医请来家里给她诊治,谁知,当医生在一旁整理器械准备手术的时候,却发现吉姆已经断了气。因为这样,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被四十年来的一个念头杀死了。

众多的案例显示:不良的心理暗示不仅会对人体的血液,神经等产生不良影响,对人体的脏器,感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我还看过更多的诸如此类的例子,但此不一一枚举。我更愿意希望通过这些案例,能使得大家有所启迪,有时候人就是通过不断的自己吓自己,达到让自己选择退缩和放弃的最终目的,或者让自己整天沉浸在阴影当中,这样,自己便成了他人或不良意念和想法的傀儡。但愿,人人都能主宰自己的情绪,并能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努力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和开朗

解读《心理学经典》 文 / 点水

——一生何求之(一)

刚出来工作的时候,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偏偏交际是我最弱的一项,于是为了改善自己的不 足,我想到了心理学。不过,提到心理学,我知道是不好惹的。初见到《心理学经典》的时候,我庆幸它 不至于厚到要一分为三,而是普的一分为二,即是上下两卷。我想,这已经够我读的了。

当仔细看起这书,我又竟然意外地发现,虽然它们用上心理学的标签,但它们并不难解,反而是出乎 意料的简单易懂,看来之前我有点自己吓自己了。心理学类的书籍,当然会很多的心理问题了。编者首当 其冲提到的是跟成功有关的心理问题,成功导致抑郁。书中提到很多典型的例子,有普通的平民百百姓, 一个家庭主妇遇到关于这方面的心理问题。尽责医生因生活态度带来这方面的心理困扰。还有提及一些名 人,如理查德·拉慈罗,是一位杰出的商品设计师,是获奖汽车、苏打汽车瓶、打字同字盘的发明者。还 有一位是美国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托马斯·伊格尔登。

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位设计师,他有过这么多的传世之作,为世人深刻的作品,有过这么一段 辉煌的历史,却患上了可怕的抑郁症。他本以为只要自己取得空前的成功,就一切都可迎刃而解,但不幸 的是,成功才是他恶梦的开始。他的抑郁症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当看到有钱人那一掷千金的爽快,有 少人不会心动!于是,开始有人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感怀身世,总觉得差那么一点点就可以与金钱为伍了 。从此过上令世人羡慕的奢侈生活,随时周旋于美女之间。金钱的占有率可以像秒表般狂跳。开始有人对 家中的自行车不满,何时才可像千里马般飞奔于大街小巷,日行千里,天气一热,只要一拧空调的开关, 就自动凉风送爽。汽车在跑,心在飞。汽车在理查德以为自己的成功可以令友谊变得更多姿多彩,更加长 久,使生活更加滋润理想。但事实上,他的成功没有为他带来更多的友谊。他的成功,令他退化成连人都 不是了,没有人真正把他当一回事。开始,当他进入一个高层次的时候,他看不起养育自己的父母。后来 ,当他取得更大荣誉的时候,连父母亲也觉得自己身份低微,从而缺席于理查德的颁奖典礼。那种失落感 ,可想而知了。他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功没有太多的喜悦。因为他自觉自己始终只是别人的生财的工具。 有人把他当作摇钱树,想利用他。有的人跟他来往只为了炫耀自己。这些不是天方夜谭,也不是奇人异事 ,这就是我们身边残酷的现实。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在对名利趋之若鹜的同时,又怕名成利就后所带来

的副作用。所谓人怕出名,猪怕肥。难道名人被绑架勒索,受骗上当的报道还少吗?谁也不希望自己会其 中的一个!这些手段不都是冲着名和利来的吗?

名利的多寡往往是人们衡量成败的标准,中国早有“赌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说法。本是同根生的 弟,但是一朝其中一个登上王位后,那就是一个是君,一个是俯首称臣的臣子了。本是同辈的兄弟,却偏 偏要以君臣相称。本是同辈的兄弟,不再是平起平坐了。君臣岂止是称谓上的区别,更大的区别体现在 份和待遇上。作为君,他可以目空一切。因为他身份尊贵,所以凡事优先考虑,面子十足。作为臣,即使 贵为兄弟的,做事同样要小心谨慎。一个不小心,同样会掉进悬崖,生死未卜。伴君如伴虎嘛!连兄弟都 不例外。有时名利就像毒品,能带给人忘乎所以的快感。我敢说,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它的信徒,是名利毒 品的瘾君子。所以,古时有反清复明组织,民国有不甘心沦落为平民百姓的傅仪的伪满州国,卷土重来, 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在乎被骗,失去自主权。期间还有由张勋和袁世凯等人所演绎的复帝制的肥皂剧。 其实,我们从小就被成人循序渐进地灌输追名逐利的思想,从而使它们潜移默化成一种习惯性的动 ,进而演变成一种统一的个人生活风格。成人对分数的盲目崇拜,令孩子心里产生恐惧,使孩子在成长的 路上迷失方向。当孩子产生不进则退的意识时,就意味着他们的数字人生开始计时了。社会对高学历无节 制的索取,甚至沉迷和迷信,仿佛高学历就是能力的证书。但高学识不是人人都可垂手可得的,于是,有 本事的人固然可以“我要斗一番”。有些本事较弱的人,就会选择不择手段,来个以假乱真。 其实人 的一生中,主要面对的是三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最普遍的失败问题,第二个是尝到成功的甜头后,想延 续这种优势。第三个是疲于应付和解决成功所带来的问题。失败,对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了。因为有时 跟身份地位无关。即使你是巨富或是含着金银钥匙出生的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尝到失败的滋味。人生在世 ,总有些事是要自己亲自出马去完成,别人只能旁观而无法插手的。就如走路,路只能自己去走,别人是 无法代劳的。跌倒了,是一次失败。难道就不起来了吗?人一生的路长着呢!这时,要学会重新站起来, 再次走自己的路。好,即便是有车,那总有些地方是连车都不能到达的吧!

还有学习,都是别人不能代劳的。不像菜,炒熟后的菜不用这个碟子还可以用其它的碟子。不喜欢这 个装没有所谓,可以改用其它的装。但自己的东西就必须要自己亲自出马,这样东西才可以掌握在自己的 手中。至于说到第二个问题,说白了也很简单。就是没有人愿意煮熟的鸭子飞走,这种心态跟赌徒的心态 不同。赌徒在赢钱后,有些人会见好就收,有一点渔获就罢手了。但也有一些人,并不满足于小打小闹, 非要去感受那大起大落的刺激。赌钱的人,凯旋归来的,我看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血染沙场。对于成功 人士来说,我敢说没有人会见好就收,而是会乘胜追击,得寸进尺,再接再厉。因为没有人希望自己的成 功是一次性的,更不希望用一次成功作为难成功的条码。如果个人的成功是一种贡献,那倒是一桩好事美 事。如果只是一个人的成功,那只是个人荣辱的问题而已。如果一个人的成败关系着一个国家,那就不是 一件小事了。成功可能是一呼百应,但是输了可能万劫不复了。可能是但不仅正人君子会有这种心态,小 人同样有这种心态。如一个小偷,当他得过一次手后,以后他就难免会想入非非,希望藉此手段大发横财 。倒是成功中过一次大奖的人,中奖后可能以后就开始修心养性,从此安于现状了。因为他们知道机会不 是时常有的,可能时不再来了。第三个问题,是最复杂也是最现实的问题。成功人士名利双收,自然会对 一些人的人生观带来不小的冲击于是有人借他人之名招摇撞骗,有人为了钱财被贪欲烧红了双眼。成功人 士和他身边的人都围着名利团团转。一个人成功后总想延续现状。但同时又担心起自己的人身安全,这是 大部分名人的心病,这就是名利的副作用。有名,总有想高攀你的人。有利,很多人会对它刮目相看。见 利忘义者,大有人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多么深刻。为财,美少女不惜青春,甚至不在乎把自己嫁给 一个糟老头。双手奉上,至于诚意,大家都心里有数,心照不宣。我出卖自己的青春让你在人前有个如花 美眷,你就将就一点,不要嫌我不是无瑕美钻。连我都可以曲意逢迎,不嫌弃你是个让人恶心的老头,你 还委曲什么!大家互相利用,各互所需,大家都不要计较了吧!有丧心病狂的人,甚至等不及继承遗产, 不惜自编自导自演“内哄”的丑剧。这就是成功人士所担心的副作用,让人寒心啊!成功人士不一定都觉 得自己成功或高人一等,就像高速公路上的汽车,不是人人都能上去走的。路上的车,似乎永远不满意自 己的速度,不知足,就可能感觉不到自己的高速了,因为永远有人跑在他们的前面。有的是先来先到的, 有的则是后来居上的。这样一来,压力就提上来了。忍不住也提起速,与他人一批快慢。他们的参照物不

是后来者,而是跑在前面的前者。所以,他们只会觉得自己的速度慢,而意识不到自己也是一位成功者。 又好像在外吃饭的心态一样,当自己一个人吃饭时,不会太在意自己吃的速度。但一旦多了一个人跟坐自 己一起吃饭,那压力就不请自来了。见到别人吃得比自己快,心里就开始急了。总怕吃得太慢,要人久等 。人家会不耐烦,会嫌弃自己,或是弃己不顾。有怕输的心态是因为有了比较的对象。

以上那三个问题,一旦处理不当,情绪难免会压抑,甚至会出错。这一错,得不到及时的更正,那后 果就不是自己可控制了。成功并不是最好的事,失败也不是最坏的事,重要的是看面对时的心态。抱着平 常心的心态,让随遇而安成为一种做人的习惯,那样,抑郁症就会不药而愈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