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论文范本档案下载(doc)

投稿者論文名稱(華康楷書體w5,20pt,粗體)

                                         王小明*+   陳大明**

                         **大學設計研究所 研究生 **大學設計研究所 副教授

+通訊作者:2012adic@gmail.com

                          (中文:華康中明體,8pt;英文:Times New Roman,8pt)

摘  要(華康楷書體w5,17pt,粗體)

2012 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7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時間訂於 20##年5月26日(星期六)於亞洲大學舉行。此次投稿主題有「創新設計策略」、「設計產學合作」、「設計研究方法」、「永續綠色設計」、「創意產業設計」、「智慧生活設計」、「設計文化研究」、「互動媒體設計」、「時尚流行設計」等進行投稿,歡迎對設計領域有興趣或有研究成果者投稿。請以全文投稿,格式請依照主辦單位提 供的格式範例撰寫。全文完稿4-6頁,中文投稿論文不須英文摘要,字型為華康中明體 10大小。其審查結果及審查意見將會以e-mail 通知,如有審查意見,請依照審查意見做修正,修改後回傳e-mail。請此處貼上摘要,且摘要部份「請勿分段」,本研討會摘要字數為250-500字,段落不縮排。亞洲大學設計研討會歡迎您。(華康中明體,10pt)

關鍵詞:創新設計(華康中明體,9pt)

一、前言(華康楷書體w5,17pt,粗體)

1-1 設計研討會徵稿(華康粗黑體,12pt粗體)

我們歡迎「創新設計策略」、「設計產學合作」、「設計研究方法」、「永續綠色設計」、「創意產業設計」、「智慧生活設計」、「設計文化研究」、「互動媒體設計」、「時尚流行設計」。無論你來自哪裡,只要你有一份對設計的熱忱,亮出你的嘔心瀝血之作、投下你的稿件,在眾多人物之中脫穎而出,將為設計領域注入一股新生命!

本研討會當天分各場次於不同教室進行,並有各評審老師針對場次頒發證書與講座,讓大家可以在提供的平台上盡情發揮。

二、投稿規範

2-1雙匿名審查

本期刊以雙匿名審查方式進行稿件審查,請在稿件中不要出現會透露出作者相關資訊的文字。如果在您的論文中引用您或共同作者先前發表的文獻,請於文獻列表中標註成「作者,年代」即可,例如:

10.作者,2006。

同時,請確認電腦軟體是否將您的作者資料儲存在MS Word檔案或 PDF文件的摘要中。如果有也請一併移除。

2-2徵稿類別

設計研討會致力於設計相關領域之研究論文,經由公開徵稿及嚴謹審查,提供具有公信力之發表與交流之園地,以提升國內設計學術研究水準。類別涵蓋九項:

·     創新設計策略

·     設計產學合作

·     設計研究方法

·     永續綠色設計

·     創意產業設計

·     智慧生活設計

·     設計文化研究

·     互動媒體設計

·     時尚流行設計

徵稿內容以設計及其相關領域之論文與設計作品為主,研究的目的、方法、結論必須明確具體。若有分期刊登之連續性論文,其各單一論文內容之論述必須完整終結。

三、格式規定

採APA系統進行編輯與出版。APA是美國心理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所發行的出版手冊 (Publication Manual) 中﹐有關投稿該協會旗下所屬期刊(目前約為三十種)時必須遵守的規定;請作者參考相關的書籍(例如:張保隆、謝寶煖,2006)來準備您的論文。

在文章的內文部分,文章章節之編序以一、二、三….為章,以2-1,2-2..為節,以2-1.1、2-2.2、2….為小節來標示。小節以下依1、2、3..及(1)、(2)、(3)等層級標示之。

3-1 字體與單位

投稿論文編排,請以本範本檔案所定義之格式為之。如果您要將本檔案中的樣式匯入您的論文檔案中,請參考下列網頁說明:http://office.microsoft.com/zh-tw/word/HP051892641028.aspx。文章中的英文與數字請選用適合的英文字體來呈現,例如標題用Arial,內文以Times New Roman字體編排。論文所採單位以國際標準制(SI制)為主,所有數字皆以圖6、表3、200km、19人、0.98等阿拉伯數字表之。

3-2 圖與表

圖表製作必須清晰,並清楚標示出圖表的詳細出處(包含書本中的第幾頁)外,還應該在投稿前取得其授權,以避免將來論文在網路與紙本上出版後,引起不必要的爭議。

另外,在置入圖片時,請確認原始圖片尺寸勿過大於實際編排尺寸,這樣將能有效地縮減檔案大小,讓編輯作業能夠順利完成。

圖表中所有字體以打字體完稿,並附有明顯的編號、標題及出典說明,否則不予受理。表之標題附於表上,圖之標題附於圖下。圖表編號皆以表3、圖9等阿拉伯數字體表之。表的格式請參考表1所示。

圖1. 某廠牌之電子地圖的兩種操作模式:(a) 匯集的移動工具; (b) 分散的捲動按鈕。

表1. 受測者對於四種不同廠牌電子地圖的使用經驗比較結果 (Captions_Table style)

a A, B, C, D四種廠牌。

b 在α=0.05水準有顯著差異。

四、文獻標註

由於APA並沒有特別針對中文論文制訂其寫作格式,因此,本研討會所採用的,是由張保隆與謝寶煖(2006)兩位教授所撰寫的書籍為之,請各位作者參考該書籍準備投稿論文。以下,茲挑選一些須特別注意的寫作規定,供各位參考。

APA格式的論文,與原來研討會所採用之編號系統不同的是,在文章中是直接標上參考文獻的作者姓名與年代。針對不同的描述方式,而在文章中有下列兩種不同的標註方法:

1.       如果當您在文章中要直接引用作者的姓名,請在其名字後直接加上該參考文獻的發表年份;例如:長町三生(1995)提出了感性工學系統(Kansei Engineering System)的概念...

2.       如果您是直接引用研究的結果或論點,而沒有在句子中提及作者的姓名,請在該引用的字句旁,以()標註上文獻的來源;例如﹕感性工學的主要精神是運用系統化的方法,協助設計師創作出更合乎人之感性需求的產品(陳國祥、管倖生、鄧怡莘、張育銘,2001)。

目前APA Style最新的版本是第五版,裡頭也有許多針對新的網路資料所制訂的標註規則。詳細內容,請作者參考APA所出版的書籍,或者國內學者所翻譯與撰寫的工具書。

引用特定文獻時﹐如資料來自特定章﹑節﹑圖﹑表﹑公式﹐要一一標明特定出處﹐如引用整段原文獻資料﹐要加註頁碼。例如:...(Shujaa, 1992, chap. 8) 或 ...(Lomotey, 1990, p. 125) 或 Jeffrey Rosen (2000) ...claiming that privacy is "our ability to control...of ourselves accessible to others" (p.15)。

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並以APA格式為之。文獻清單置於正文之後,依筆畫或字母順序予以標號,並將英外文文獻至於中日文文獻之前。其標註之原則如下:

中文部分:

1.       為求中西文獻統一,所有年份標示以西元為主。 例如:

(1)     王鉅富(2003)。造形於形變過程中與情感意象之關係研究─以汽車造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台北市。

(2)     林銘煌、黃慶賢(2002)。比喻式設計的邏輯與產品功能認知之關連。設計學報,7(2),1-22。

2.       書籍資料的出版社資訊,只要寫出其名稱即可,“書局”或“出版社”等字眼請省略。例如:

(3)     張春興、林清山(2000)。教育心理學(125-150頁)。台北市:東華。

3.       研討會論文集,請比照書籍的標註方式,標示出其出版單位、出版地與頁碼,例如:

(4)     黃琡雅、嚴貞(2004)。從台灣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之學位論文看學門發展趨勢。2004國際設計論壇暨第九屆中華民國設計學會設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6),台北市:中華民國設計學會。

(5)     方婷妮、柯志祥(2006)。不同入學背景學生學習態度及學習策略對專業科目學業成就之影響-以二年制工業設計系學生為例。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十一屆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光碟版],台北市:中華民國設計學會。

4.       中文翻譯書:在文章引用中必須同時標上作者與譯者的姓名與年代,如果該翻譯書的書面有原作者的中譯名,請以中譯名標註;如果沒有中譯名,則採原名標註即可,例如:

a.       諾曼(1989/卓耀宗譯,2000)認為,好的設計必須要…..。

b.       針對使用者觀察設計與研究,Kelley與Littman(2001/徐鋒志譯,2002,頁54)指出「找到合適的觀察對象便能助益匪淺」。….

中文翻譯書籍的參考文獻標註形式分為以下兩種:第一種,若該書原作者有中文譯名,請參考(6)之範例來標註;第二種,若原作者無中文譯名,請參考(7)之範例來標註。其基本格式為:原作者姓名(譯本出版年代)。書名 (版別) (譯者譯)。出版地點﹕出版商。(原著出版年﹕XXXX);例如:

(6)     諾曼(Norman, D. A.)(2000)。設計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卓耀宗譯)。台北市 : 遠流。(原作1989年出版)

(7)     Kelley, T., & Littman, J. (2002)。IDEA物語 : 全球領導設計公司IDEO的秘笈(The art of innovation: Lessons in creativity from IDEO, America's leading design firm)(徐鋒志譯)。台北市 : 大塊文化。(原作20##年出版)

5.       網路資料:

在文章中如不直接引用網路資料,但建議讀者直接上網查詢相關資料,此時,可以直接寫出網頁名稱,並註明網址,此種引用方式也僅在文中註明不列入參考文獻中,格式如下:

英文格式1:Kidspsych is a wonderful interactive Web site for children

           (http://www.kidspsych.org).

英文格式2:Please refer to APA Web site

           (http://www/apa.org/journals/webref.html).

中文格式1:從柴爾德的黑皮窩網頁中,可以獲得幼兒教育的重要訊息

           (http://www.tmtc.edu.tw/~kidcen)。

中文格式2:有關博士班報名資訊,請至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 

            所網頁查詢(http://www.tmtc.edu.tw/~primary)。

網路資料參考文獻的寫法大致與一般格式相同,必須指出作者、時間、文章名稱或書名、雜誌名稱等基本資料,另以Retrieved from 取代[On-line]以及Available等字,如無日期可查括弧內的時間英文文獻需註明(n.d.)中文文獻需註明(無日期)。但網頁的內容會不斷的修正,有的網址甚至會變動,因此必須特別寫出上網的日期,以利參考,格式如下:

(8)     王力行(無日期)。落在世界隊伍的後面?遠見雜誌網。上網日期:20##年2月20日。網址:http://www.gvm.com.tw/view3.asp?wgvmno=413

(9)     (單篇文章):
林天祐(無日期)。日本公立中小學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構想。上網日期:20##年2月20日。網址:http://www.tmtc.edu.tw/~primary

(10) (單篇文章,無作者):
什麼是高級中學多元入學?(無日期)。台北市:教育部。上網日期:20##年2月20日。網址:http://www.edu.tw/high-school/bbs/one-1/one-1-1.htm

英文部分:

 請參照下列範例標註:

1.       Journal article

Desmet, P. M. A., & Hekkert, P. (2007). Framework of product exper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 1(1), 57-66.

2.       Journal article, Internet-only journal

Bergen, D. (2002, Spring). The role of pretend play in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 Practice, 4(1). Retrieved February 1, 2004, from http://ecrp.uiuc.edu/v4n1/bergen.html.

3.       Book

Wundt, W. (1905). Fundamentals of psychology (7th ed.). Liepzig: Engelman.

4.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 book

Baudrillard, J. (2006). The system of objects (J. Benedict, Trans.). New York: Verso.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68)

5.       Article or chapter in an edited book

Schifferstein, H. N. J., Mugge, R., & Hekkert, P. (2004). Designing consumer-product attachment. In D. McDonagh, P. Hekkert, J. Van Erp, & D. Gyi (Eds.), Design and emotion: The experience of everyday things (pp. 327-331). London: Taylor & Francis.

6.       Article in a published proceedings

Khalid, H. M. (2001). Can customer needs express affective design? In M. G. Helander, H. M. Khalid, & T. M. Po (Eds.), Proceedings of Affective Human Factors Design (pp. 190-198). London: Asean Academic Press.

7.       Article in an electronic proceedings

Chen, C.-w., You, M., Liu, H., & Lin, H. (2006). A usability evaluation of web map interface. In E. Koningsveld (Ed.), Proceedings of the 16th Worl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 [CD ROM]. New York: Elsevier Science.

8.       Article in print magazine or newsletter

Heskett, J. (2002, September/October). Waiting for a new design. Form, 185, 92-98.

9.       Article in the online magazine or news

Wallis, C. (2005, January 09). The new science of happiness. Time Magazine. Retrieved July 15, 2006, from 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1015902,00.html.

10.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or doctoral dissertation

McNeil, P. (1993). Designing women: Gender, modernism and interior decoration in Sydney, c. 1920–1940.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Canberra, Australia.

11.    Report

Wu, J. T., & Liu, I. M. (1987). Exploring the phonetic and semantic features of Chinese words (Tech. Rep. No. NSC75 0310 H002-024). Taiwan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12.    Web document on university program or department Web site

Degelman, D., & Harris, M. L. (2000). APA style essentials. Retrieved May 18, 2000, from Vanguard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Web site: http://www.vanguard.edu/faculty/ddegelman/index.aspx?doc_id=796.

13.    Stand-alone Web document (no date)

Nielsen, M. E. (n.d.). Notable people in psychology of religion. Retrieved August 3, 2001, from http://www.psywww.com/psyrelig/psyrelpr.htm.

14.    Stand-alone Web document (no author, no date)

Gender and society. (n.d.). Retrieved December 3, 2001, from http://www.trinity.edu/~mkearl/gender.html.

15.    Journal article from database

Hien, D., & Honeyman, T. (2000). A closer look at the drug abuse-maternal aggression link.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15(5), 503-522. Retrieved May 20, 2000, from ProQuest database.

16.    Abstract from secondary database

Garrity, K., & Degelman, D. (1990). Effect of server introduction on restaurant tipping.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0(1), 168-172. Abstract retrieved July 23, 2001, from PsycINFO database.

誌謝

審查階段結束後,貴論文已接受刊登時請一併補上您的感謝詞置於註釋與參考文獻之前。

註釋

 請在內文中需備註處編碼,並將註釋依編號謄寫於此。

參考文獻

如果在您的論文中引用您或共同作者先前發表的文獻,請於文獻列表中標註成「作者,年代」即可,例如:

10.作者,2006。

        請遵照第四節所述的APA格式,將該文稿所參照的文獻資料排列於此。如下範例所示:

1.       Abernathy, W. J., & Clark, K. B. (1985). Innovation: Mapping the wings of creative destruction. Research Policy, 14(6), 3-22.

2.       Aspin, C. (1996). Cotton's legacy. In M. B. Rose (Ed.), The Lancashire cotton industry: A history since 1700 (pp. 325-355). Preston: Lancashire County Books.

3.       Boschi, M., & Drew-Smythe, D. (2006). A history of Mather & Platt Ltd. Retrieved June 15, 2007, from http://www.zipworld.com.au/~lnbdds/Boschi/book/five1.htm

4.       Chapman, S. (1996). The commercial sector. In M. B. Rose (Ed.), The Lancashire cotton industry: A history since 1700 (pp. 63-93). Preston: Lancashire County Books.

5.       Creig, E. (1982). Development of rucksack fabric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ollen Industries Research Association conference--Design for Survival. Leeds, UK, March, 1982.

6.       Farnie, D. A. (1979). The English cotton industry and the world market, 1815-1896.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       Gertler, M. S. (2004). Manufacturing culture: The institutional geography of industrial practi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       Government Statistical Service. (1976). Historical record of the census of production 1907-1970. London: Government Statistical Service.

9.       Halton, M. (2007). Maurice Halton’s engineering history pages. Retrieved June 15, 2007, from http://www.acs.bolton.ac.uk/~mjh1hlc/

10.    Kelley, T., & Littman, J. (2002)。IDEA物語:全球領導設計公司IDEO的秘笈(The art of innovation: Lessons in creativity from IDEO, America's leading design firm)(徐鋒志譯)。台北市 : 大塊文化。(原作20##年出版)

11.    Wilson, J. F., & Popp, A. (2003). Districts, networks and clusters in England: An introduction. In J. F. Wilson & A. Popp (Eds.),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regional business networks (pp. 4-5). Aldershot: Ashgate Publishing.

12.    大澤光編 (2000)。印象の工学とはなにか。東京:丸善プラネット株式会社。

13.    王鉅富 (2003)。造形於形變過程中與情感意象之關係研究─以汽車造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台北市。

14.    林彥呈、許家斌、王宗興、管倖生、張育銘、陳國祥、鄧怡莘 (2000)。網頁要素對感性認知影響之研究。工業設計,28(2),122-128。

15.    何明泉 (2004) 。複合式感性工學應用於產品開發之整合性研究-子計劃一:振動覺與其它感覺交互作用之研究(II)(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92-2213-E-224-029)。雲林縣斗六市:雲林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

16.    長町三生 (1995)。感性工学のおはなし。東京:日本規格協会。

17.    高清漢(2002)。從風格原型看泳鏡造形特徵與意象的關係。設計學報,7(1),33-46。

18.    張保隆、謝寶煖(2006)。學術論文寫作:APA規範。台北市:華泰文化。

19.    諾曼(Norman, D. A.)(2000)。設計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卓耀宗譯)。台北市 : 遠流。(原作1989年出版)

附錄

請將其他參考資料(如問卷)置於參考文獻之後,附錄不包含在主辦單位規定的4-6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