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反思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

远在几千年前,埃及卢克索神庙法老像上镌下了“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的名言,人类的先辈站在哲人的高度警示后人不要忘记历史。作为探索与总结人类已往活动的一门学科──历史,具有强烈的鉴古知今的作用,谁藐视它,谁就将受到它的惩罚。19世纪的欧洲,在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对自然科学和人类自身力量的盲目崇拜,出现了对历史的轻薄。结果欧洲人为自己当年的理念和思想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方面是物质的富裕,另一方面是道德的沦丧和人性的异化。人们终于认识到工业文明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为什么?因为它缺少的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不能满足人类情感的、社会人伦的、心理的需求。而历史、哲学、文学等人文学科所探索的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怀,因而它们能够永恒!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有其丰富多彩的一面,也有其深奥的一面,它象一座桥梁,架起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昨天和今天。学史可以“通古今之变”,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发展潮流,推动社会进步。“学史可以明智”,可心锻炼人的睿智与练达,有助于培养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对历史充满着这般的敬畏与热爱,使我对这一门学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将它融入到我的教学生涯之中。

然而,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与英语、数学等学科不同的难题是:轻视历史的压力!目前学生对历史学习普遍缺乏兴趣。有关人员对北京中学生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学生最不愿学的科目中,历史位列第三;在学生对15门功课喜欢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列中,历史位居第二;在被学生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的排序中,历史位居第五。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如此低下,不得不让每一位历史教师反思。

造成学生不爱学习历史的原因有很多种,如教材和课时安排的频繁改动,选修课的如同虚设,历史学而无用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泛滥, 等等。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教学方法的陈旧与单一。由于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大多教师都是以服务于考试为宗旨,充分挖掘历史事件的背景、淡化事件的经过,深刻分析其历史影响。这种重两头、轻中间,重结论、轻史实的做法势必让学生索然无味。没有乐趣,思维的火花又怎能点燃 ?

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深感教师责任的重大,在教学工作中,这句话便一直激励着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并且寻找种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一、对教学思想的若干思考

教学思想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指导思想,是登高远望的山石。中学历史教育不仅要完成认知目标,还应完成情感、意志、道德的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它既包括对教材的阐释要正视历史人物,也包括要尊重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来教学。马克思在论及历史学时曾多次强调:“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总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因此,关注历史人物的教学,是对历史的尊重;也只有对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鲜活再现,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教学态度。

二、课堂教学的点滴实践

中学生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度时期,其心理特点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依赖性,他们乐于学习,乐于接受新事物,但这种学习却又是建立在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基础上的。

所谓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情境教学理论、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历史的认知规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建立愉悦的表象,优化认知过程,掌握历史知识,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情境教学法有很多种,例如:创设物具情境、影视教学情境、模拟角色情境、创设现场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等。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情境教学法。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还可以提出一些与教材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这就是“创设问题情景”。例如: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鸦片战争,在学生的脑海中有着极深的印象,我在执教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打破了常规的按照背景、经过、影响的顺序来讲的惯例。首先在课前我给学生留了两个课前预习思考题目。(1)鸦片战争能否避免?(2)鸦片战争的战果能否避免?我鼓励学生们要敢于放开思维,不必墨守课本,可以根据自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和了解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对于回答这样的问题跃跃欲试,抢着谈自己的观点,在讨论过程中,将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中国战败的原因等问题自然而然地就解决了。当学生再回到课本上看课本时,已经不觉得课本难了,原来课本上所写的无外乎就是他们总结的那些,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学好历史的信心。因此,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学史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人文精神。同时由于情景教学也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是当成一种乐趣,把上课当成是一次展现自我的良机,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

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除了上述所讲,要想获得教学的成功,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寻找源头活水,丰富教学内容.

1.系统学习史学名著,提高专业素养。

2.及时了解历史学的新信息、新成果。

3.向优秀历史老师学习。

4.拓展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

总之,要改变中学历史课“满堂灌,遭人厌”的局面,除对教材的编写进行改革外,最主要的还是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导下,树立科学的历史教学观,探索形成富有个性特点的新型教学方法,使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光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