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作者简介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 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又称《诗三百》。

2.孔子 邑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论语》

3《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4年),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4孟子 名轲,字子舆

家宗师,有“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5. 战国策》主要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

6.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书法家。

7. .诸葛亮,字孔明, 汉族,人,

8.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

9.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水经注》。

10.(1~751年),

阳)人。

(2)王勃,(649或650~675或676)西河津)人.《王子安集》16卷,存诗80多首,文章90多篇。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滕王阁序》

(3)李白(701-762),字太白,号有“”之称,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有传世。

(4)王维(701--761年),字摩诘,汉“”之称。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

右丞”。《王右丞集》

(5)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中“三吏”和,“三别”为。

(6)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浪漫主义的特色

(7)韩愈(768~824),字退之,自

“韩柳”,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8)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的现实主义诗人,有“和“、、.

(9)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刘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刘禹锡集》。

(10)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人,

今山西省人. (11)李贺(790~816) 《李长吉小传》。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一样,被称为"诗鬼".

(12)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13(813-858)男,汉族,

11.李煜,961年-975(字重光,初名从。 其词主要

12.(1)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有《范文正公全集》传世,

(2)晏殊,(991-1055

(3)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

<<临川先生文集》

(4)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文忠公文集》,

(5)周敦颐(1017.5.5~1073),字茂叔,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所给的称号),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理学派开山鼻祖 。代表作:《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6)苏轼(1037~1101)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

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13. (1)陆游(1125—1210)。著有等。

(2)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

(3)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天祥。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14. (1)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2)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

15. 1310—1381)字景濂,号、《

16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

年9月26日)先驱者。 著有,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第二篇:古诗文复习

第6课 为学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迄qì 屏弃 bìng qì 僧 sēng 钵 bō

2.解释下列字词: 为学:做学问 学(之):学习 资:天资,天分。 材:通“才”,才能。怠:懈怠,放松 卒:终于 鲁:反应迟钝,不聪明 鄙:边境 语:告诉,对---说 吾资之昏+吾材之庸+人之为学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 为之+卒于鲁也传之+学之 之:代词 圣人之道+蜀鄙之僧 之:助词,的 吾欲之南海 之:往,到

3..掌握下列通假字:

(1)吾材之庸:“材”通“才”,才能。

(2)屏弃而不用:“屏”通“摒”,弃。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为”:做。 矣:语气词。

吾:我。 卒:终于。

资:天资,天分。

鲁:反应迟钝,不聪明,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旦旦而学之:每天不停地学习。 迄乎成:等到学成了。迄,等。

岂:反问词,怎么、难道。 倍人:超过别人。

常:常规,永远不变的。 屏弃:摒弃。屏通“摒”。

昏:愚笨。 聪:聪明。 庸:平庸。 敏:卓越。

圣人之道:孔子的学问。 蜀:四川。 下:(沿长江)往下游走。 鄙:边境。 犹:还。 语:告诉,对……说。 越:及,到。 南海:指佛教的圣地普陀山。

以告富者:以(之)告富者,把到过南海这件事告诉那个有钱的和尚。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何恃:倒装语句,应为“恃何”译为“凭借什么”,恃,凭借,倚仗。

买舟:雇船。 去:距离。

力学不倦者:努力学习不倦怠的人。 顾:难道

自力者: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是故:因此。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主旨

本文选自《白鹤堂文集》,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全部注释

[清朝]彭端淑 字乐斋,清代丹棱(今属四川)【 约1699一约1779年】,清代文学家,号仪一。

本文以蜀鄙二僧的故事,比喻志向坚定,刻苦勤奋,即使客观条件再差也能取得成功,从而告诉人们只要坚忍不拔,难事也能变成容易的事的道理。(人贵立志,1

事在人为)

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全文多用设问句和反问句,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第12课 伤仲永 文言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仲zhòng 谒yè 称chèn前时之闻 泯mǐn然

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世隶耕 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

(3)父异焉 异:感到诧异。 (4)邑人奇之 奇:认为……奇怪

(5)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6)或以钱币乞之 或:有的人 乞:求取。

(7)环谒于邑人 谒:拜访。 (8)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

(9)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超过。 (10)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 解释为:牵,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点拨:重点理解“书”“为”等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词。

3.泯然众人矣。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点拨:重点理解“泯然”的意思,“泯”,消失。然,……的样子。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 点拨:重点理解“收族”的意思。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文章以“伤”为题眼,意在表明对方仲永的“哀伤、叹惜”之情。方仲永从5岁到20岁之间,他的才能每况愈下,告诉人们:后天的教育和努力学习是成才的关键因素。

◇词语解释:

◇通假字:“扳”通“攀”,牵,引

1.仲永变化的三个阶段(根本原因:不使学)

(1)五岁: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者(2)十二三岁:不能称前时之闻(3)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2.第三段议论:通过说明“受之人”与“受之天”的关系,说明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3、意动用法:父异焉 邑人奇之 宾客其父 利其然

第18课 木兰诗 乐府民歌

一、重点字词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机杼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yān山 胡骑jì 戎机róng 朔shuò气 金柝 红妆 2

著zhuó我旧时裳 傍bàng地走 机杼zhù 可kè汗hán 鞍鞯jiān 辔pèi头 溅jiān溅 啾jiū啾 柝tuò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 当:对着。(2)惟闻女叹息 惟:只。

(3)愿为市鞍马 市:买。 (4)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5)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6)著我旧时裳 著:穿。

(7)双兔傍地走 傍:靠近,贴近。(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只。

(9)万里赴戎机 戎机:战争。 (10)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4、词语的读音和释义:

可汗(kè hán):古代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文中可译为皇上。 鞍鞯(ān jiān ):鞍,指马鞍。鞯:马鞍下的垫子。鞍鞯,指马具。 辔头(pèi):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燕山(yān ):北方的山名。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戎机(róng):军机、军事。朔气(shuò):北方的寒气,朔,北方。

金柝(tuò):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红妆(zhuān g):古代称女子的装饰为红妆。

著我旧时裳(zhuó):著,穿。傍地走:并排着跑。

溅溅(jiān ):水流声。啾啾(jiū):马叫的声音。

不用:不愿作。 机杼声(zhù):织布机的声音,杼:织布梭子。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3)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4)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战马的嘶鸣声。

点拨:重点理解“但”“闻”“溅溅”等词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点拨:重点理解“戎机”“度”等词语。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雌雄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点拨:重点理解“傍地走”“安”等词语。

(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回答不想做官。 点拨:重点理解“问所欲”“不用”等词语。

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这首诗描绘了木兰代父从军和辞官还乡的不寻常经历,歌颂了她深明大义、勇敢3

坚强、不贪图功名利禄、热爱田园生活的优秀品质。 叙事诗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她的传奇故事。以时间为序,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奔赴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乡的故事,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通假字:“帖”通“贴”,“火”通“伙” “著”通“着”

◇修辞手法:顶针、互文、对偶、反复 详略得当

◇翻译: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第24课 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盘盂yú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夸父与日逐走 逐走:竞跑,赛跑。 逐: 追赶 (2)见两小儿辩斗 辩斗:争辩,争论。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认为。去:距离。 (4)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到。

(5)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热水。 (6)孔子不能决也 决:判断。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迫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逐走”,“入日”等词语。

2.未至,道渴而死。 还没有赶到,就半路渴死了。

、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夸父逐日》是一篇神话故事(体裁),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1.文章主题: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他是一个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热爱光明,有理想有抱负的形象,反映人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夸父逐日:人们常用“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有时也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不自量力。

《两小儿辩日》出处:《列子·汤问》,作者:战国,郑国人,列御寇。

中心:本文通过两个孩子对太阳远近的辩论,甚至孔子也被这个问题难倒的寓言故事,说明宇宙无穷,知识无限,而学无止境的道理。肯定了古人寻求真理、渴望揭开大自然奥秘的探索精神。

2、启示:(1)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同;

(2)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学无止境),即使大学问家也有所不知;

(3)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4)学习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精神,不可“强不知以为知”。

3、争辩的焦点是——太阳何时距离人近,何时距离人远?

观点是——太阳早晨近,正午远;太阳早晨远,正午近。

依据是——太阳早晨大,正午小;太阳早晨凉,正午热。(视觉) (感觉) 4

推论是——远者小而近者大;近者热而远者凉。

三、字词积累及运用

游:游历、游说。 辩:辩论。斗:争(胜负)。故:原因、缘故。始:刚。 初:刚。及:到。

沧沧凉凉:有清凉的感觉、略带寒意。沧沧:阴凉。探:伸。

决:决断、判定。

通假字: 知:通“智”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

名词做状语: 东:向东 孔子东游。

古今异义: 汤:热水 及其日中如探汤。

一词多义:

去 离开 去后乃至

距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人物形象分析。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两小儿: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天真可爱。

第30课 狼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窘jiǒng 苫shàn 眈dān 瞑míng 尻kāo 黠xiá 隧suì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缀行甚远 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2)一狼仍从 从:跟从。

(3)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旧,原来。 (4)屠大窘 窘:闲窘,处境,危急。

(5)恐前后受其敌 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6)顾野有麦场 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7)苫蔽成丘 苫蔽:覆盖、遮蔽。

(8)弛担持刀 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9)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

(10)目似瞑 瞑:闭眼。 (11)意暇甚 意:神情、态度。暇:空闲。

(12)屠暴起 暴:突然。 (13)又数刀毙之 毙:杀死。

(14)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15)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

(16)狼亦黠矣 黠:狡猾。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止有剩骨 止通只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点拨:重点理解“缀”的意思。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仍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点拨:重点理解“并”“故”等词语。)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屠户处境危急,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点拨:重点理解“窘”“敌”等词语。

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户于是奔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点拨:重点理解“倚”“弛”等词语。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5

点拨:重点理解“少时”“犬”等词语。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点拨:重点理解“隧”,这里作动词。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点拨:重点理解“悟”“寐”等词语。

8.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点拨:重点理解“黠”“变诈”“几何”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本文以狼为主线,通过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着力表现狼的狡猾,最后一段议论点明主旨: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狡诈阴险的本性,赞扬了屠夫的机智勇敢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通假字:“止”通“只”,仅仅

词类活用:洞(打洞)、隧(钻洞)、犬(像狗一样)、变诈(欺骗手段)、笑(笑料)

1. 主要内容:遇狼 — 惧狼 — 御狼 — 杀狼

2. 启示:(1)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不能妥协退让,要勇于抗争到底

(2)坏人是很狡诈的,可他们害人终害己。

第5课、《童趣》复习教案

一.整体感知

1.《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作者 沈复,是 清 代文学家。

2.《童趣》中有很多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其中三个: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

3.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取描述了儿童时代 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4.文中起到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

二.解释词语

1.明察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来比喻最细微的事情。

2.故时有物外之趣:指超出事物本身。

3.项为之强:颈;脖颈。通“僵”,僵硬。

4.又留蚊于素帐中:未染色的帐子。

5.徐喷以烟:慢慢地。

6.果如鹤唳云端:鸟鸣。

7.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又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8.忽有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9.盖一癞蛤蟆:原来是

6

10.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

三.翻译句子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中想象的是鹤,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抬头看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6.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

7.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

8.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9.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10.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心神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用鞭子抽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四.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段总述物外之趣,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2.第二段把“夏蚊成雷”比作“鹤唳云端”,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 合理。(1)外形相似:皆有长足,长嘴,双翼。(2)动作相似:皆会飞

翔。(3)环境相似:青烟缭绕正像白云悠悠。

3.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的美妙境界完全出于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 丛草 虫蚊 土砾之凸者和凹者 。

4.文中与“方出神”相呼应的句子是 兴正浓 。

5.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作者严惩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

6.结合上文,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拥有“物外之趣”?沈复从小即有如此:闲情“,以至后来成为文学家,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要拥有“物外之趣”,关键在于用纯真童心去体味观察和想象联想。从小热爱自然,观察敏锐,想象丰富,培养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这些为沈复后来成为作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作者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有正义感的人。

7

第六课《论语》十则

1.填空:(19分)

⑴《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

由 收集整理而成。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 、 、

经”

指 、 、 、 、 。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

则中孔子的话:

, , 。

⑷《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 ⑸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

⑹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

孔子的话, ,

8

古诗文复习

⑺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

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⑻ 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⑼ 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⑽《论语》中说向一切人

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

⑾ 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

⑿ 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

⒀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 ”,并阐述

为: , 。

⒁ 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 。

⒂ 比喻君子始终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 ,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论语(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

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出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

(8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诲女知之乎

9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为师矣 (故: ) ) (2)温故而知新,可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

勿施恕: )

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并解释其中两个(4分)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0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6)其恕乎,己所不欲,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

7.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想

品德修养。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6分)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

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而不思则罔( )

任重而道远( )择其善者而从之( ) )温故而知新( ) 学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10.写出你所积累的其他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至少2句?(4分)

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

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4分)

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

的?(4分)

11

1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

14 . 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那些风范呢?

15 . “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16 . 我们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

17 . 学习与思考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中孔子的话加以分析。

1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9 . 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

《世说新语》复习

1、重点词语把握

(1)内集:家庭聚会。集:集会 (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3)俄而:一会儿,不久 (4)欣然:高兴的样子

(5)雪骤:雪下得大了。骤:急速 (6)何:什么

(7)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拟,相比 (8)未若:比不上

(9)因风起:凭借风吹起。因,凭借。

2、重点内容理解

(1)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3)《咏雪》一文(“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12

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答:营造出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4)把雪比作撒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柳絮因风起” 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 “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6)《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陈太丘与友期》

1、重点词语把握

(1)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行,外出 (2)日中:正午

(3)过:超过 (4)至:到达

(5)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6)乃:才 (7)尊君在不。“不”通“否”

(8)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舍弃丢下

(9)引:拉 (10)顾:回头看

2、重点内容理解

(1)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2)友人是个怎样的人?元方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答:友人: 暴躁易怒,无信无礼,知错就改。陈元方是一个率真、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启示:我们要诚信做人,以礼待人。(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3)文中讲到元方指出了友人的哪两点不是?他又是如何反驳的?

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是没有礼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不失礼,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失礼,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5)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山市》复习

一、重点词语解释

邑八景之一也 邑:县 .

13

然数 年恒 不一见。 然:但 数:几 恒:常常 ...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同人:朋友 饮:喝酒 ...

高插青冥 青冥:青天,天空 ..

相顾惊疑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

念近中无此禅院。 念:想到 近中:近处 ...

无何, 见宫殿数十所, 无何:不久 ..

碧瓦飞甍 甍:屋檐 飞甍:翘起的屋檐 ..

始悟为山市。始:才 悟:明白 为:是 ...

未几,高垣睥睨 ......

未几:不久 高垣:高墙 睥睨:矮墙

连亘六七里 连亘:连绵不断 .........

居然城郭矣。 居然:竟然 .......

历历在目 :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 莽莽:广大 ..

城市依稀而已 依稀:隐隐约约 而已:罢了 ....

既而风定天清 既而:不久 ..

一切乌有 乌:同“无”,没有 .

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

惟:只 危:高 霄汉:云霄与天河

楼五架, 窗扉皆洞开; 窗扉:窗户 洞开:大开 ....

楼愈高,则明渐少。 愈:越 .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裁:同“才”,仅 .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 : 昏暗得看不分明 ....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形容来往匆匆 ....

或凭或立 或:有的(人) 凭:靠着 立:站立着 ...

不一状 : 形状各不相同 ...

逾时,楼渐低 逾时:过了一会儿 ..

又渐如常楼 常 :平常 ,寻常 .

又渐如高舍 舍:平房 .

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

遂不可见 遂:于是,就 .

又闻有早行者 者:……的人 .

见山上人烟市肆 肆:店铺 市肆:集市 ..

14

与世无别 别:区别 .

故又名“鬼市”云。 故 :所以 名:叫 ..

二、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1、 时间顺序 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

3、文中山市蜃景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有何作用?

答:运用了排比、夸张的修辞,表现了山市的繁荣景象。

5、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

15